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情境一细胞呼吸、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高考考情2020·全国Ⅰ卷·30T2020·全国Ⅱ卷·30T2020·全国Ⅲ卷·29T2022·全国甲卷·29T试题分析1.(2020·全国Ⅰ卷·30T)农业生产中的一些栽培措施可以影响作物的生理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达到增加产量等目的。回答下列问题:(1)中耕是指作物生长期中,在植株之间去除杂草并进行松土的一项栽培措施,该栽培措施对作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农田施肥的同时,往往需要适当浇水,此时浇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3)农业生产常采用间作(同一生长期内,在同一块农田上间隔种植两种作物)的方法提高农田的光能利用率。现有4种作物,在正常条件下生长能达到的株高和光饱和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时所需的光照强度)见下表。从提高光能利用率的角度考虑,最适合进行间作的两种作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这两种作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作物ABCD株高/cm1706559165光饱和点/μmol·m2·s1120011805606231.【答案】(1)减少杂草对水分、矿质元素和光的竞争;增加土壤氧气含量,促进根系的呼吸作用(2)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3)A和C作物A光饱和点高且长得高,可利用上层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作物C光饱和点低且长得矮,与作物A间作后,能利用下层的弱光进行光合作用【解析】1、中耕松土是指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疏松表层土壤。中耕作用有: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气性、提高地温,促进好气微生物的活动和养分有效化、去除杂草、促使根系伸展、调节土壤水分状况。2、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才能被植物的根系选择吸收。(1)中耕松土过程中去除了杂草,减少了杂草和农作物之间的竞争;疏松土壤可以增加土壤的含氧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2)农田施肥时,肥料中的矿质元素只有溶解在水中,以离子形式存在,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作物A、D的株高较高,B、C的株高较低,作物A、B的光饱和点较高,适宜在较强光照下生长,C、D的光饱和点较低,适宜在弱光下生长,综合上述特点,应选取作物A和C进行间作,作物A可利用上层光照进行光合作用,作物C能利用下层的弱光进行光合作用,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本题结合具体实例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关内容,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影响因素及在生产中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2.(2020·全国Ⅱ卷·30T)(9分)为了研究细胞器的功能,某同学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B中,用组织捣碎机破碎细胞,再用差速离心法分离细胞器。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所用溶液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离心沉淀出细胞核后,上清液在适宜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彻底分解,原因是此上清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3)将分离得到的叶绿体悬浮在适宜溶液中,照光后有氧气释放;如果在该适宜溶液中将叶绿体外表的双层膜破裂后再照光,___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氧气释放,原因是_____________。2.【答案】(1)pH应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渗透压应与细胞内的相同(2)细胞质基质组分和线粒体(3)有类囊体膜是H2O分解释放O2的场所,叶绿体膜破裂不影响类囊体膜的功能【解析】细胞器的种类及功能:1、细胞器分为: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溶酶体、液泡、中心体。2、①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又称”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②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含有的细胞器,是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③内质网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④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⑤核糖体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有的依附在内质网上称为附着核糖体,有的游离分布在细胞质中称为游离核糖体。⑥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入侵的病毒或细菌。⑦液泡是调节细胞内的环境,是植物细胞保持坚挺的细胞器。含有色素(花青素)。③中心体与低等植物细胞、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由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构成.。(1)将正常叶片置于适量的溶液B中,为防止叶片失水,应保证pH与细胞质基质的相同,渗透压与细胞内的相同。(2)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3)由于类囊体膜是H2O分解释放O2的场所,叶绿体膜破裂不影响类囊体膜功能,故有氧气释放。3.(2020·全国Ⅲ卷·29T)(10分)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真核细胞中ATP的合成来完成下表。反应部位(1)叶绿体的类囊体膜线粒体反应物葡萄糖丙酮酸等反应名称(2)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氧呼吸的部分过程合成ATP的能量来源化学能(3)化学能终产物(除ATP外)乙醇、CO2(4)(5)3.【答案】(1)细胞质基质(2)无氧呼吸(3)光能(4)O2、NADPH(5)H2O、CO24.(2022·全国甲卷·29T)根据光合作用中CO2的固定方式不同,可将植物分为C3植物和C4植物等类型。C4植物的CO2补偿点比C3植物的低。CO2补偿点通常是指环境CO2浓度降低导致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的环境CO2浓度。回答下列问题。(1)不同植物(如C3植物和C4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是相同的,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是____________(答出3点即可)。(2)正常条件下,植物叶片的光合产物不会全部运输到其他部位,原因是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3)干旱会导致气孔开度减小,研究发现在同等程度干旱条件下,C4植物比C3植物生长得好。从两种植物CO2补偿点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4.【答案】(1)O2、[H]和ATP(2)自身呼吸消耗或建造植物体结构(3)C4植物的CO2补偿点低于C3植物,C4植物能够利用较低浓度的CO2【解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2)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1)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光反应发生的物质变化包括水的光解以及ATP的形成,因此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的产物有O2、[H]和ATP。(2)叶片光合作用产物一部分用来建造植物体结构和自身呼吸消耗,其余部分被输送到植物体的储藏器官储存起来。故正常条件下,植物叶片的光合产物不会全部运输到其他部位。(3)C4植物的CO2固定途径有C4和C3途径,其主要的CO2固定酶是PEPC,Rubisco;而C3植物只有C3途径,其主要的CO2固定酶是Rubisco。干旱会导致气孔开度减小,叶片气孔关闭,CO2吸收减少;由于C4植物的CO2补偿点低于C3植物,则C4植物能够利用较低浓度的CO2,因此光合作用受影响较小的植物是C4植物,C4植物比C3植物生长得好。考点突破1.呼吸作用1.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项目有氧呼吸无氧呼吸不同点条件需氧无氧场所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线粒体(第二、三阶段)细胞质基质分解程度葡萄糖被彻底分解葡萄糖分解不彻底产物CO2、H2O乳酸或酒精和CO2能量释放大量少量相同点反应条件需酶和适宜温度本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生成ATP供生命活动所需过程第一阶段从葡萄糖到丙酮酸完全相同意义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能量1.2细胞呼吸反应式中各物质量的比例关系(1)反应式①有氧呼吸:C6H12O6+6O2+6H2Oeq\o(→,\s\up7(酶))6CO2+12H2O+能量。②无氧呼吸:C6H12O6eq\o(→,\s\up7(酶))2C2H5OH+2CO2+少量能量;C6H12O6eq\o(→,\s\up7(酶))2C3H6O3+少量能量。1.3O2浓度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影响Q点氧气浓度为0,仅有无氧呼吸A/B/C点,随着氧气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不断增大,无氧呼吸被抑制不断减少。AC代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总量BC代表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AB=ACBC=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因为AB=BC则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量等于无氧呼吸二氧化碳释放量但是强度不同,呼吸强度是按照单位时间内呼吸消耗的葡萄糖计算二氧化碳释放量相同时,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3倍,所以无氧呼吸强度大。R点此时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总量最低,按照元素守恒,此时含碳有机物含量较高,所以最适合储存。P点仅有有氧呼吸,但是有氧呼吸未达到最大值。2.光合作用的过程反应试及光合作用项目光反应暗反应(碳反应)实质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并释放O2同化CO2,合成有机物需要条件光照、色素、酶酶反应场所叶绿体类囊体的薄膜上叶绿体的基质中物质变化①水的光解:水分解为O2和H+②NADPH的合成③ATP的合成①CO2的固定:CO2+C52C3②C3的还原:2C3(CH2O)+C5③ATP和NADPH的分解能量变化光能转化为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ATP和NADPH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1)误认为光反应中产生的ATP可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光合作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只用于暗反应阶段,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其他生命活动所需ATP只能来自细胞呼吸。(2)误认为没有暗反应,光反应能独立进行。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因此没有光反应,暗反应不能进行。在暗反应不能进行时,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会不断积累,最终光反应也会停止。(3)误认为光合作用只能在叶绿体中进行。蓝细菌无叶绿体,但蓝细菌细胞中含有吸收光能的色素和催化光合作用的酶,也可进行光合作用。3.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的比较项目光合作用有氧呼吸物质变化无机物eq\o(→,\s\up7(合成))有机物有机物eq\o(→,\s\up7(分解))无机物能量变化光能→稳定的化学能(储能)稳定的化学能→ATP中活跃化学能及热能(放能)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场所叶绿体细胞质基质、线粒体条件只在光下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4.常考氧元素物质流动O:H2OO2H2OCO2有机物用含有H218O的水浇灌植物会出现含有180的化合物有O2、CO2、H2O、含C有机物、5.1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因素原理图像应用光照强度影响光反应阶段,制约ATP及NADPH的产生,进而制约暗反应欲使植物生长,必须使光照强度大于光补偿点温室大棚适当提高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CO2含量影响暗反应阶段,制约C3的生成①大田中增加空气流动,以增加CO2含量,如“正其行,通其风”;②温室中可增施有机肥,以增大CO2含量温度通过影响酶活性进而影响光合作用(主要制约暗反应)①大田中适时播种;②温室中,增加昼夜温差,保证植物有机物的积累必需矿质元素的含量对光合作用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如K+可影响光合产物的运输和积累)①合理施肥促进叶面积增大,提高酶合成速率,加快光合作用速率;②施用有机肥,有机肥被微生物分解后既可补充CO2,又可提供各种矿质元素6.一昼夜植物CO2吸收速率变化曲线与密闭容器中一昼夜CO2浓度变化曲线分析时间段图1对应点或段图2对应点或段含义凌晨0时至3时左右ABA′B′黑暗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CO2凌晨时左右至4时左右BCB′C′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弱(图1曲线下移、图2曲线斜率下降),CO2释放量减少4时左右CC′有微弱光照,开始进行光合作用,开始制造有机物,但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仍然释放CO26时左右DD′随光照逐渐增加,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既不吸收也不释放CO26时左右至19时左右DF(不包括D、F两点)D′H′(不包括D′H′两点)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有机物的积累。图1F点、图2H′点为一天有机物积累量最大点中午12时左右EF′G′温度过高,部分气孔关闭,CO2吸收量减少。光合速率减少,但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19时左右FH′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此时既不吸收也不释放CO2FGH′I′光照逐渐减弱,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21时左右GI′光合速率停止,只有呼吸作用植物一昼夜是否积累有机物的判断方法图1S1、S2、S3分别表示曲线和横轴围成的面积,S1代表积累有机物的量,S2、S3代表消耗有机物量,该植物一昼夜有机物的积累量=S1(S2+S3)>0,故此图所示植物一昼夜有有机物的积累。图2因I点低于A点,一昼夜,密闭容器中CO2浓度减小,即光合作用固定CO2量的大于细胞呼吸释放CO2量,植物一昼夜有有机物积累,植物生长。7..“黑白瓶法”测定黑瓶为不透光的玻璃瓶(测定呼吸速率)瓶中生物只进行细胞呼吸,单位时间瓶中氧气减少量(或者二氧化碳增加量)代表瓶中生物呼吸速率。白瓶为透明可透光的玻璃瓶(测定净光合速率)瓶中的生物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细胞呼吸,单位时间瓶中氧气增加量(或者二氧化碳减少量)代表瓶中净光合速率。光合速率计算:设黑瓶中氧气减少量为A,白瓶中氧气增加量为B,则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速率=A+B情境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相关分析及其应用高考考情2020·全国Ⅰ卷·32T2020·全国Ⅱ卷·32T2020·全国Ⅲ卷·32T2021·全国甲卷·32T2021·全国乙卷·32T2022·全国甲卷·32T2022·全国乙卷·32T试题分析1.(2020·全国Ⅰ卷·32T)(9分)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产生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通过诱变获得的新性状一般不能稳定遗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诱变获得的性状能够稳定遗传,需要采取的措施是。1.【答案】(1)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2)控制新性状的基因是杂合的通过自交筛选性状能稳定遗传的子代【解析】1、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它包括:①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②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2、诱变育种是指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用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其原理是基因突变。(1)由分析可知,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基因重组的途径有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2)在诱变育种过程中,诱变获得的新个体通常为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故可以将该个体进行自交,筛选出符合性状要求的个体后再自交,重复此过程,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即可获得稳定遗传的纯合子。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和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分类、诱变育种的原理和应用,并能灵活运用解题。2.(2020·全国Ⅱ卷·32T)(11分)控制某种植物叶形、叶色和能否抗霜霉病3个性状的基因分别用A/a、B/b、D/d表示,且位于3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表现型不同的4种植株:板叶紫叶抗病(甲)、板叶绿叶抗病(乙)、花叶绿叶感病(丙)和花叶紫叶感病(丁)。甲和丙杂交,子代表现型均与甲相同;乙和丁杂交,子代出现个体数相近的8种不同表现型。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甲和丙的杂交结果,可知这3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分别是_______________。(2)根据甲和丙、乙和丁的杂交结果,可以推断甲、乙、丙和丁植株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3)若丙和丁杂交,则子代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___。(4)选择某一未知基因型的植株X与乙进行杂交,统计子代个体性状。若发现叶形的分离比为3∶1、叶色的分离比为1∶1、能否抗病性状的分离比为1∶1,则植株X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2.【答案】(1)板叶、紫叶、抗病(2)AABBDDAabbDdaabbddaaBbdd(3)花叶绿叶感病、花叶紫叶感病(4)AaBbdd【解析】分析题意可知: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甲相同,可知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DD,丙为隐性纯合子aabbdd:乙板叶绿叶抗病与丁花叶紫叶感病杂交,后代出现8种表现型,且比例接近1:1:1:1:1:1:1:1,可推测三对等位基因应均为测交。(1)甲板叶紫叶抗病与丙花叶绿叶感病杂交,子代表现型与甲相同,可知甲为显性纯合子AABBDD,可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2)已知显性性状为板叶、紫叶、抗病,再根据甲乙丙丁的表现型和杂交结果可推知,甲、乙、丙、丁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aaBbdd。(3)若丙aabbdd和丁aaBbdd杂交,根据自由组合定律,可知子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为;aabbdd(花叶绿叶感病)和aaBbdd(花叶紫叶感病)。(4)已知杂合子自交分离比为3:1,测交比为1:1,故,X与乙杂交,叶形分离比为3:1,则为AaxAa杂交,叶色分离比为1:1,则为Bbxbb杂交,能否抗病分离比为1:1,则为Ddxdd杂交,由于乙的基因型为AabbDd,可知X的基因型为AaBbdd。3.(2020·全国Ⅲ卷·32T)(10分)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回答下列问题:(1)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条染色体。一般来说,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优点是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2)若要用人工方法使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采用的方法有_______(答出1点即可)。(3)现有甲、乙两个普通小麦品种(纯合体),甲的表现型是抗病易倒伏,乙的表现型是易感病抗倒伏。若要以甲、乙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获得抗病抗倒伏且稳定遗传的新品种,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3.【答案】(1)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42营养物质含量高、茎秆粗壮(2)秋水仙素处理(3)甲、乙两个品种杂交,F1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解析】图中是普通小麦育种的过程,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形成杂种一,经过加倍后形成拟二粒小麦AABB,在和滔氏麦草杂交获得杂种二ABD,然后加倍形成普通小麦AABBDD。秋水仙素可以抑制纺锤丝的形成,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1)杂种一是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杂交的产物,细胞内含有一粒小麦和斯氏麦草各一个染色体组,所以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因此高度不育;普通小麦含有6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有7条染色体,所以体细胞有42条染色体;多倍体植株通常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含量都有所增加。(2)人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加倍可以采用秋水仙素处理。(3)为获得稳定遗传的抗病抗倒伏的小麦,可以利用杂交育种,设计思路如下:将甲和乙两品种杂交获得F1,将F1植株进行自交,选取F2中既抗病又抗倒伏的、且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即为稳定遗传的抗病又抗倒伏的植株。本题考查染色体变异和育种的知识,考生理解多倍体育种的过程是本题的难点,同时设计实验需要理解杂交育种的步骤。4.(2021·全国甲卷·32T)植物的性状有的由1对基因控制,有的由多对基因控制。一种二倍体甜瓜的叶形有缺刻叶和全缘叶,果皮有齿皮和网皮。为了研究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的遗传特点,某小组用基因型不同的甲乙丙丁4种甜瓜种子进行实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杂交实验及结果见下表(实验②中F1自交得F2)。实验亲本F1F2①甲×乙1/4缺刻叶齿皮,1/4缺刻叶网皮1/4全缘叶齿皮,1/4全缘叶网皮/②丙×丁缺刻叶齿皮9/16缺刻叶齿皮,3/16缺刻叶网皮3/16全缘叶齿皮,1/16全缘叶网皮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实验①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判断的依据是_____。根据实验②,可判断这2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2)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是__________。(3)实验②的F2中纯合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4)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不是9∶3∶3∶1,而是45∶15∶3∶1,则叶形和果皮这两个性状中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是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4.【答案】(1).基因型不同的两个亲本杂交,F1分别统计,缺刻叶∶全缘叶=1∶1,齿皮∶网皮=1∶1,每对相对性状结果都符合测交的结果,说明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2).缺刻叶和齿皮(3).甲和乙(4).1/4(5).果皮(6).F2中齿皮∶网皮=48∶16=3∶1,说明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解析】分析题表,实验②中F1自交得F2,F1全为缺刻叶齿皮,F2出现全缘叶和网皮,可以推测缺刻叶对全缘叶为显性(相关基因用A和a表示),齿皮对网皮为显性(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且F2出现9∶3∶3∶1。(1)实验①中F1表现为1/4缺刻叶齿皮,1/4缺刻叶网皮,1/4全缘叶齿皮,1/4全缘叶网皮,分别统计两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全缘叶=1∶1,齿皮∶网皮=1∶1,每对相对性状结果都符合测交的结果,说明这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分离定律;根据实验②,F1全为缺刻叶齿皮,F2出现全缘叶和网皮,可以推测缺刻叶对全缘叶为显性,齿皮对网皮为显性;(2)根据已知条件,甲乙丙丁的基因型不同,其中甲和丙种植后均表现为缺刻叶网皮,实验①杂交的F1结果类似于测交,实验②的F2出现9∶3∶3∶1,则F1的基因型为AaBb,综合推知,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丙的基因型为AAbb,丁的基因型为aaBB,甲乙丙丁中属于杂合体的是甲和乙;(3)实验②的F2中纯合体基因型为1/16AABB,1/16AAbb,1/16aaBB,1/16aabb,所有纯合体占的比例为1/4;(4)假如实验②的F2中缺刻叶齿皮∶缺刻叶网皮∶全缘叶齿皮∶全缘叶网皮=45∶15∶3∶1,分别统计两对相对性状,缺刻叶∶全缘叶=60∶4=15∶1,可推知叶形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齿皮∶网皮=48∶16=3∶1,可推知果皮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本题考查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难度一般,需要根据子代结果分析亲代基因型,并根据杂交结果判断是否符合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查考遗传实验中分析与计算能力。5.(2021·全国乙卷·32T)果蝇的灰体对黄体是显性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用B/b表示)控制。回答下列问题:(1)请用灰体纯合子雌果蝇和黄体雄果蝇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以获得黄体雌果蝇。_______(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杂交过程。)(2)若用黄体残翅雌果蝇与灰体长翅雄果蝇(XAYBB)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相互交配得F2,则F2中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______,F2中灰体长翅雌蝇出现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5.【答案】(1).
(2).3:1:3:1(3).3/16【解析】分析题意可知:果蝇的灰体对黄体是显性性状,由X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A/a控制,可知雌果蝇基因型为XAXA(灰体)、XAXa(灰体)、XaXa(黄体),雄果蝇基因型为XAY(灰体)、XaY(黄体);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1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可知相应基因型为BB(长翅)、Bb(长翅)、bb(残翅)。(1)亲本灰体纯合子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AXA,黄体雄果蝇基因型为XaY,二者杂交,子一代基因型和表现型为XAXa(灰体雌果蝇)、XAY(灰体雄果蝇),想要获得黄体雌果蝇XaXa,则需要再让子一代与亲代中的黄体雄果蝇杂交,相应遗传图解如下:子二代中黄体雌果蝇即为目标果蝇,选择即可。(2)已知长翅对残翅是显性性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用黄体残翅雌果蝇(XaXabb)与灰体长翅雄果蝇(XAYBB)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的基因型为XAXaBb、XaYBb,F1相互交配得F2,分析每对基因的遗传,可知F2中长翅:残翅=(1BB+2Bb)∶(1bb)=3∶1,灰体:黄体=(1XAXa+1XAY)∶(1XaXa+1XaY)=1∶1,故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黄体长翅:黄体残翅=(1/2×3/4)∶(1/2×1/4)∶(1/2×3/4)∶(1/2×1/4)=3∶1∶3∶1,F2中灰体长翅雌蝇(XAXaB)出现的概率为1/4×3/4=3/16。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以及伴性遗传规律的应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答题关键在于利用分离定律思维解决自由组合定律概率计算问题。母菌产生的酒精能抑制杂菌的生长,乳酸菌产生的乳酸使发酵液呈酸性也能抑制杂菌的生长,同时往发酵池中添加的食盐也能抑制杂菌的生长。本题以酱油的制作为题材,本质考查果酒和腐乳的制作,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条件、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6.(2022·全国甲卷·32T)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玉米通常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顶端长雄花序,叶腋长雌花序),但也有的是雌雄异株植物。玉米的性别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个体为雌株。现有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4种纯合体玉米植株。回答下列问题。(1)若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进行杂交育种,需进行人工传粉,具体做法是_____________。(2)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F1自交,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F2中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在F2的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植株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_。(3)已知玉米籽粒的糯和非糯是由1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为了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某研究人员将糯玉米纯合体与非糯玉米纯合体(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间行种植进行实验,果穗成熟后依据果穗上籽粒的性状,可判断糯与非耀的显隐性。若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若非糯是显性,则实验结果是_____________。6.【答案】(1)对母本甲的雌花花序进行套袋,待雌蕊成熟时,采集丁的成熟花粉,撒在甲的雌蕊柱头上,再套上纸袋。(2)①.1/4②.bbTT、bbTt③.1/4(3)①.糯性植株上全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②.非糯性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解析】雌花花序由显性基因B控制,雄花花序由显性基因T控制,基因型bbtt个体为雌株、甲(雌雄同株)、乙(雌株)、丙(雌株)、丁(雄株),可推断出甲的基因型为BBTT,乙、丙基因型可能为BBtt或bbtt,丁的基因型为bbTT。(1)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若甲为母本,丁为父本杂交,因为甲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所以在花粉未成熟时需对甲植株雌花花序套袋隔离,等丁的花粉成熟后再通过人工授粉把丁的花粉传到甲的雌蕊柱头后,再套袋隔离。(2)根据分析及题干信息“乙和丁杂交,F1全部表现为雌雄同株”,可知乙基因型为BBtt,丁的基因型为bbTT,F1基因型为BbTt,F1自交F2基因型及比例为9B_T_(雌雄同株):3B_tt(雌株):3bbT_(雄株):1bbtt(雌株),故F2中雌株所占比例为1/4,雄株的基因型为bbTT、bbTt,雌株中与丙基因型相同的比例为1/4。(3)假设糯和非糯这对相对性状受A/a基因控制,因为两种玉米均为雌雄同株植物,间行种植时,既有自交又有杂交。若糯性为显性,基因型为AA,非糯基因型为aa,则糯性植株无论自交还是杂交,糯性植株上全为糯性籽粒,非糯植株杂交子代为糯性籽粒,自交子代为非糯籽粒,所以非糯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同理,非糯为显性时,非糯性植株上只有非糯籽粒,糯性植株上既有糯性籽粒又有非糯籽粒。7.(2022·全国乙卷·32T)某种植物的花色有白、红和紫三种,花的颜色由花瓣中色素决定,色素的合成途径是:白色红色紫色。其中酶1的合成由基因A控制,酶2的合成由基因B控制,基因A和基因B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1)现有紫花植株(基因型为AaBb)与红花杂合体植株杂交,子代植株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2)已知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2种。现有1株白花纯合体植株甲,若要通过杂交实验(要求选用1种纯合体亲本与植株甲只进行1次杂交)来确定其基因型,请写出选用的亲本基因型、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7.【答案】(1)①.白色:红色:紫色=2:3:3②.AAbb、Aabb③.1/2(2)选用的亲本基因型为:AAbb;预期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子代花色全为红花,则待测白花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若子代花色全为紫花,则待测白花纯合体基因型为aaBB
【解析】根据题意,Aa和Bb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A_B_表现为紫花,A_bb表现为红花,aa__表现为白花。(1)紫花植株(AaBb)与红花杂合体(Aabb)杂交,子代可产生6种基因型及比例为AABb(紫花):AaBb(紫花):aaBb(白花):AAbb(红花):Aabb(红花):aabb(白花)=1:2:1:1:2:1。故子代植株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红色:紫色=2:3:3;子代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2种:AAbb、Aabb;子代白花植株中纯合体(aabb)占的比例为1/2。(2)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有aaBB和aabb两种。要检测白花纯合体植株甲的基因型,可选用AAbb植株与之杂交,若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结果为:aaBB×AAbb→AaBb(全为紫花);若基因型为aabb则实验结果为:aabb×AAbb→Aabb(全为红花)。这样就可以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将白花纯合体的基因型推出。题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通过分析题意,理解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可以正确作答。考点突破1..遗传相关概念2..分离定律的特殊情况特殊情况种类概念及其具体事例完全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F1的全部个体都表现出显性性状,即在成对的遗传因子中,只有显性遗传因子可表达出基因产物,而隐性遗传因子的表达受抑制。完全显性现象在生物界中普遍存在。完全显性时,例如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Aa自交后代中红∶白=3∶1。不完全显性杂合子表现出介于显性和隐性的性状之间的性状。例如等位基因A和a分别控制红花和白花,Aa自交后代中红(AA)∶粉红(Aa)∶白(aa)=1∶2∶1。共显性亲本的性状同时在F1的同一个体上显现出来,共显性是在同一组织或同一部位表现双亲各自的特点。例如红色茉莉花与白色茉莉花杂交,F1是两色掺杂的茉莉花。镶嵌显性双亲的性状在后代的同一个体的不同部位表现出来,形成镶嵌图式,镶嵌显性是在不同的部位分别表现了双亲的特点。例如大豆有黄色种皮和黑色种皮,若用黄豆与黑豆杂交,F1的种皮颜色为黑黄镶嵌。复等位基因是指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基因有多个。在人体细胞中仍然成对存在,例如人类ABO血型的遗传,涉及三个基因——IA、IB、i,不同血型的基因型:A型血(IAIA、IAi)、B型血(IBIB、IBi)、AB型血IAIB、O型血ii。从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由于性别的差异而表现出男女性分布比例上有差别。例如:男性秃顶的基因型为Bb、bb,非秃顶的基因型为BB女性秃顶的基因型为bb,非秃顶的基因型为BB、Bb表型模拟问题生物的表现型=基因型+环境,由于受环境影响,导致表现型与基因型不符合的现象。例如果蝇长翅(A)和残翅(a)的遗传受温度的影响,其表现型、基因型与环境的关系如下:25℃时,AA、Aa为长翅,aa为残翅35℃时,AA、Aa、aa均为残翅3..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假说—演绎”发现问题提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F1产生的雌配子和雄配子各有4种:YR、Yr、yR、yr,且数量比相等。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设计测交实验实验将设计测交实验实施,统计后代中黄色圆粒:黄色皱粒子:绿色圆粒:绿色皱粒接近1:1:1:1.4.自由组合定律实质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5..逆向组合推亲本将自由组合定律的性状分离比拆分成分离定律的分离比分别分析,再运用乘法原理进行逆向组合。根据子代表现型比例拆分为分离定律的分离比,确定每一对相对性状的亲本基因型,再组合。如:比例情况一、9∶3∶3∶1→(3∶1)(3∶1)→(Aa×Aa)(Bb×Bb)→AaBb×AaBb。比例情况二、1∶1∶1∶1→(1∶1)(1∶1)→(Aa×aa)(Bb×bb)→AaBb×aabb或Aabb×aaBb。比例情况三、3∶3∶1∶1→(3∶1)(1∶1)→(Aa×Aa)(Bb×bb)或(Aa×aa)(Bb×Bb)→AaBb×Aabb或AaBb×aaBb。6.特殊分离比原因及自交、测交比例变化情况条件F1(AaBb)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F1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一存在一种显性基因时表现为同一性状,其余表现正常9∶6∶11∶2∶1二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表现为一种性状,否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9A_B_):(3A_bb+3aaB_+1aabb)=9:79∶71∶3三当某一隐性基因成对存在时表现为双隐性状,其余表现正常。(9A_B_):(3A_bb):(3aaB_+1aabb)=9:3:4或(9A_B_):(3aaB_):(3A_bb+1aabb)=9:3:49∶3∶41∶1∶2四只要存在显性基因就表现为同一种性状,其余表现正常(9A_B_+3A_bb+3aaB_):(1aabb)=15:115∶13∶1五双显性基因、双隐性基因和一种单显性基因存在时都表现为同一种性状,而另一种单显性基因存在时表现为另一种性状,即:(9A_B_+3A_bb+1aabb):(3aaB_)=13:3或者(9A_B_+3aaB_+1aabb):(3A_bb)=13:313:33:1例如,某种植物的花色(白色、蓝色、紫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D、d和R、r)控制。据图分析可知此题属于情况一7.判断两对基因位置与自交测交比例(以基因型AaBb为例)两对基因位置情况产生配子种类AaBa自交后代分离比AaBa测交后代分离比4种AB、Ab、aB、abA_B_:A_bb:aaB_:aabb=9:3:3:1AaBb:Aabb:aaBb:aabb=1:1:1:12种AB和abAABB:AaBb:aabb=1:2:1比例为3:1AaBb:aabb=1:12种Ab和aBAAbb:AaBb:aaBB=1:2:1Aabb:aaBb=1:18.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的“假说—演绎”8.1观察实验发现问题实验一(杂交实验)实验二(回交实验)P红眼(♀)×白眼(♂)↓F1红眼(♀、♂)↓F1雌雄交配F2红眼(♀、♂)白眼(♂)eq\f(3,4)eq\f(1,4)F1红眼(♀)×白眼(♂)↓红眼(♀)白眼(♀)红眼(♂)白眼(♂)1∶1∶1∶1提出问题:F1全为红眼⇒红眼为显性性状,F2中红眼∶白眼=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白眼性状的表现总是与性别相关联)8.2提出假说,进行解释假说假说1: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有,Y染色体上没有假说2: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有杂交回交图解疑惑上述两种假说都能够解释实验一和实验二的实验现象8.3演绎推理,验证假说。假说假说1: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X染色体上有,而Y染色体上没有假说2: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X染色体和Y染色体上都有图解8.4得出结论:控制果蝇红眼、白眼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9.不同生物性别决定9.1有性别之分的生物,其性别决定方式:1由性染色体(XY或ZW)决定性别。ZW型性别决定类型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W,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XY型性别决定类型中雌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X,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组成是XY。2由染色体组数目决定性别:如蜜蜂、蚂蚁等。3由环境因素决定性别:如龟、鳄等生物其性别由环境温度决定。9.2虽有性别之分,但雌雄同体(或雌雄同株)的生物无性染色体,如玉米、水稻等。9.3无性染色体:所有无性别之分的生物均无性染色体,如酵母菌等。10.伴性遗传的概念及分类10.1.伴性遗传的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10.2.伴Y染色体遗传和伴X染色体遗传类型伴Y染色体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位置Y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举例人类外耳道多毛症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型及表现型b表示色盲基因正常男XBY色盲男XbY正常女XBXB、XBXb色盲女XbXbD表示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正常男XdY患病男XDY患病女XDXd、XDXD正常女XdXd模型图解遗传特点没有显隐性之分,患者全为男性,女性全部正常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现象;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患者具有连续遗传现象;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排除依据出现患病女性;患病男性直系血亲中出现正常男性女病,其父或其子中出现正常男病,其母或其女中出现正常10.3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根据性状推断性别,已知控制鸡的羽毛有横斑条纹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且芦花(B)对非芦花(b)为显性,请设计选育“非芦花雌鸡”的遗传杂交实验,并写出遗传图解。情境三与人体健康相关的神经—体液—调节高考考情2020·全国Ⅰ卷·31T2020·全国Ⅱ卷·31T2020·全国Ⅲ卷·30T2021·全国乙卷·31T2022·全国甲卷·30T试题分析1.(2020·全国Ⅰ卷·31T)某研究人员用药物W进行了如下实验:给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乙组大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饲养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大鼠的相关生理指标。实验结果表明:乙组大鼠无显著变化;与乙组大鼠相比,甲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升高,尿中葡萄糖含量增加,进食量增加,体重下降。回答下列问题:(1)由上述实验结果可推测,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________________细胞,使细胞失去功能,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2)由上述实验结果还可推测,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_____________,从而使该组大鼠的排尿量_____________。(3)实验中测量到甲组大鼠体重下降,推测体重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若上述推测都成立,那么该实验的研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1.【答案】(1)胰岛B(2)高增加(3)甲组大鼠胰岛素缺乏,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4)获得了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的动物,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解析】1、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2、糖尿病的病人由于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过少,血糖进入细胞及在细胞内氧化分解发生障碍,而非糖物质转化成糖仍在进行,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部分糖随尿液排出,而原尿中的葡萄糖又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因此导致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多。(1)由于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后,血糖浓度升高,可推知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从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2)由题干信息可知,甲组大鼠肾小管液中的葡萄糖含量增加,会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比正常时的高,因此导致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加。(3)甲组大鼠注射药物W后,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使机体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来获得能量,导致机体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增加,体重下降。(4)由以上分析可知,药物W破坏了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使大鼠因胰岛素缺乏而患糖尿病,这种动物可以作为实验材料用于研发治疗这类糖尿病的药物。本题结合药物W的实验,主要考查了糖尿病的病因以及“三多一少”症状出现的原因等相关基础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2..(2020·全国Ⅱ卷·31T)(9分)人在剧烈奔跑运动时机体会出现一些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剧烈奔跑运动时肌细胞会出现____________,这一呼吸方式会导致肌肉有酸痛感。(2)当进行较长时间剧烈运动时,人体还会出现其他一些生理变化。例如,与运动前相比,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会加强,分泌____________,该激素具有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等生理功能,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3)人在进行剧烈运动时会大量出汗,因此在大量出汗后,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可以在饮水的同时适当补充一些_____________。2.【答案】(1)无氧呼吸(2)胰高血糖素促进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电解质(或答:无机盐)【解析】胰岛B细胞能分泌胰岛素,其作用是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1)剧烈奔跑时肌细胞会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从而使肌肉有酸痛感。(2)胰岛A细胞能分泌胰高血糖素,其作用是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3)汗液中除含有水分外,还会含有一些电解质(无机盐),故大量出汗后除了补充水分外,还应补充电解质(无机盐)。本题结合生活实例,主要考查了无氧呼吸、血糖调节以及水盐平衡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从题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并运用所学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推理和解释现象的能力。3.(2020·全国Ⅲ卷·30T)(10分)给奶牛挤奶时其乳头上的感受器会受到制激,产生的兴奋沿着传入神经传到脊髓能反射性地引起乳腺排乳;同时该兴奋还能上传到下丘脑促使其合成催产素,进而促进乳腺排乳。回答下列问题:(1)在完成一个反射的过程中,一个神经元和另个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_______这一结构来完成的。(2)上述排乳调节过程中,存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通常在哺乳动物体内,这两种调节方式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3)牛奶的主要成分有乳糖和蛋白质等,组成乳糖的2种单糖是_______。牛奶中含有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指_______。3.【答案】(1)突触(2)有些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3)葡萄糖和半乳糖人体细胞自身不能合成,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需要突触结构,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构成。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应迅速: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反应较缓慢。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3、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指人体(或其它脊椎动物)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远不适应机体的需要,必需由食物蛋白供给,这些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人体能够合成的氨基酸。4、乳糖是动物特有的二糖,由葡萄糖和半乳糖合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和突触间隙)这个结构传递信息。(2)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是: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的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体液调节可以看成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3)组成乳糖的单糖是葡萄糖和半乳糖;必需氨基酸是指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的氨基酸。4.(2021·全国乙卷·31T)哺乳动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请参照表中内容,围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完成下表,以体现激素和靶器官(或靶细胞)响应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激素激素运输靶器官或靶细胞靶器官或靶细胞的响应肾上腺肾上腺素(3)通过____运输(4)__________心率加快胰岛B细胞(1)________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垂体(2)________甲状腺(5)______________4.【答案】(1).胰岛素(2).促甲状腺激素(3).体液(4).心脏(心肌细胞)(5).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解析】激素调节特点:1、微量和高效:激素在血液中含量很低,但却能产生显著生理效应,这是由于激素的作用被逐级放大的结果。2、通过体液运输:内分泌腺没有导管,所以激素扩散到体液中,由血液来运输。3、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激素的作用具有特异性,它有选择性地作用于靶器官、靶腺体或靶细胞,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的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激素种类多、含量极微,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提供能量,只起到调节生命活动的作用。(1)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通过体液运输,由题靶细胞的响应是使心跳加速、心率加快,因此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肌细胞。(2)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是机体唯一的降血糖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肝细胞,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使血糖水平降低。(3)由题干垂体作用的靶器官是甲状腺可知,垂体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本题考查机体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种类及作用、激素调节的特点等相关知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注意靶器官或靶细胞这一栏的答案应该与相应的靶器官和靶细胞响应保持一致。5.(2022·全国甲卷·30T)人体免疫系统对维持机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机体初次和再次感染同一种病毒后,体内特异性抗体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人体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体液免疫过程中,能产生大量特异性抗体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结合后病毒最终被清除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3)病毒再次感染使机体内抗体浓度激增且保持较长时间(如图所示),此时抗体浓度激增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4)依据图中所示的抗体浓度变化规律,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宜采取的疫苗接种措施是_____________。5.【答案】(1)①.胸腺②.浆细胞(2)抗体与病毒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病毒再次感染时,机体内相应的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4)多次接种【解析】体液免疫过程:抗原被吞噬细胞处理呈递给T淋巴细胞,T细胞产生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B细胞再接受淋巴因子的刺激和抗原的刺激后,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作用于抗原。(1)免疫细胞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其中T细胞成熟的场所是胸腺。体液免疫过程中,只有浆细胞能产生特异性的抗体。(2)体液免疫过程中,抗体和病毒特异性结合后形成沉淀,再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3)记忆细胞可以在病毒消失后存活几年甚至几十年,当同一种病毒再次感染机体,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抗体,使抗体浓度激增。(4)分析图示可知,二次免疫比初次免疫产生的抗体更多,故为了获得更好的免疫效果,接种疫苗时可多次接种,使机体产生更多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考点突破1.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结构名称组成功能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接受(适宜强度)刺激并产生兴奋传入神经感觉神经元传导兴奋:将兴奋由感受器传至神经中枢神经中枢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对传入的信息分析和综合并产生兴奋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元传导兴奋:将兴奋由神经中枢传至效应器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对内外刺激做出规律性反应相互联系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和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例:大脑皮层接受外界信息后排尿不算反射,因为未经过完整反射弧。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起点是感受器,终点是效应器。2..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及膜电位变化原理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曲线膜电位原因A点前和AB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外流协助扩散BC段动作电位的形成(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Na+迅速大量内流协助扩散CD段静息电位的恢复(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K+迅速大量外流协助扩散D以后恢复静电位水平外正内负Na+K+泵吸K+排Na+主动运输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上)4..排尿反射相关内容分析:模式图不同情况原因及过程婴儿会尿床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控制的意识。过程:a→b→c→d→e成年人在医院尿检时能主动排尿,但婴儿不能。成人和婴儿控制排尿的初级中枢都在脊髓,但它受大脑控制。婴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控制能力较弱。过程:g→h→c→d→e某些成年人受到外伤或老年人患脑梗死后,意识丧失,出现像婴儿一样的“尿床”现象外伤或脑梗死已伤及控制排尿的“高级中枢(即大脑)”,致使丧失高级中枢对排尿这种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过程:a→b→c→d→e成年人可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过程:g→h→c→d→e结论:一般来说,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5.概念: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解。内分泌腺激素名称化学本质作用部位功能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多肽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性腺)激素抗利尿激素肾小管、集合管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促性腺激素蛋白质甲状腺(性腺)(1)促进甲状腺(性腺)的生长发育;(2)促进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生长激素全身,主要是骨骼和肌肉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合成和组织的生长胰岛胰岛A细胞胰高血糖素蛋白质主要是肝脏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升高血糖胰岛B细胞胰岛素几乎全身组织细胞,主要是肝细胞、肌细胞和脂肪细胞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甲状腺甲状腺激素氨基酸衍生物几乎全身组织细胞(1)促进新陈代谢;(2)促进生长发育;(3)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主要是肝脏(1)升高血糖;(2)加快细胞代谢,增加产热肾上腺(皮质)醛固酮肾调节水盐代谢皮质醇几乎全身各处细胞调节有机物代谢性腺卵巢雌性激素固醇全身,主要是雌性生殖器官(1)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2)激发并维持各自的第二性征睾丸雄性激素全身,主要是雄性生殖器官胸腺胸腺激素多肽注意事项:(1)固醇类:如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雌性激素、雄性激素)等。补充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补充。(2)氨基酸衍生物类:如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补充方式:既可口服,也可注射补充。(3)多肽和蛋白质类:如促激素释放激素、促激素、抗利尿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等。补充方式:不宜口服,需注射补充。例如治疗糖尿病时,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因为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特点: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作为信使传递信息;微量和高效。6..激素调节的过程及糖尿病的发病机理7.体温调节过程图8.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8.1分级调节:下丘脑能够控制垂体,垂体控制相关腺体,这种分层控制的方式称为分级调节。8.2反馈调节:甲状腺或性腺分泌的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属于反馈调节。9.水盐调节过程图10.激素分泌调节的三种类型及下丘脑综合11.激素的主要研究方法:饲喂法、注射法、切除法和移植法等。例如:验证甲状腺激素的功能11.1饲喂法11.2摘除法和注射法1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对比12.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CO2、H+等化学物质(调节因子)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是激素调节。12.2.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区别项目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神经调节反射弧迅速准确、比较局限短暂体液调节体液运输较缓慢较广泛比较长12.3.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联系①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②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13.特异性免疫的方式:13.1体液免疫:B细胞激活后可产生抗体,由于抗体主要存在于体液中,所以这种主要靠抗体“作战”的方式细胞免疫。13.2细胞免疫:当病原体进入细胞内部,主要靠T细胞直接接触靶细胞来“作战”。13.3B细胞活化的条件第一个信号:病原体和B细胞接触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14.二次免疫的曲线分析a曲线代表抗体浓度,b曲线代表患病程度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很快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分化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前者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二次免疫的特点:迅速、高效。15..免疫功能异常与免疫学的应用免疫异常类型原因原理举例过敏反应防卫功能过强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举例:荨麻疹、过敏性鼻炎、过敏性休克等。自身免疫病防卫功能过强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疾病。举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免疫缺陷病防卫功能过弱先天性免疫缺陷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2.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大多数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16.免疫学的应用16.1疫苗:通常是用灭活地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机理: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的传染病具有抵抗力。疫苗种类:灭活疫苗:将抗原病原微生物用物理方法灭活后制作而成。制备简单,保存时间长且相对较安全,接种量大,且需要多次接种。例如,狂犬疫苗等;减毒疫苗:丧失致病能力,毒性减弱或基本无毒的活菌或病毒。接种一次,且接种量少免疫时间长,效果好。例如,卡介苗、牛痘疫苗、麻疹疫苗等;DNA疫苗:以现代基因工程的手段,由病毒DNA的一段无毒序列制成。安全性好,但需多次强化。例如,新型乙肝疫苗、某个亚型的禽流感疫苗等。16.2器官移植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情境四生态系统及环保高考考情2020·全国Ⅲ卷·31T2021·全国甲卷·31T2021·全国乙卷·30T2022·全国甲卷·31T2022·全国乙卷·31T试题分析1.(2020·全国Ⅲ卷·31T)(9分)假设某种蓝藻(A)是某湖泊中唯一的生产者,其密度极大,使湖水能见度降低。某种动物(B)是该湖泊中唯一的消费者。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水体中A种群密度极大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答出2点即可)。(2)画出该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示意图。(3)假设该湖泊中引入一种仅以A为食的动物(C)后,C种群能够迅速壮大,则C和B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1.【答案】(1)水体富营养化,没有其他生产者的竞争(2)答案如图(3)竞争【解析】1、本题中A是唯一的生产者,B是唯一的消费者,所以存在A→B的食物链。2、“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3、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指生态系统中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能量的最终去向: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利用:流向下一个营养级。(1)A是蓝藻,是该湖泊唯一的生产者,所以其种群密度极大的原因可能有该水域污染,水体富营养化,造成蓝藻爆发和缺少其他生产者竞争。2.C和B都以A为食,所以二者是竞争关系。2.(2021·全国甲卷·31T)捕食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的现象,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回答下列问题:(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一现象对捕食者的意义是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2)青草→羊→狼是一条食物链。根据林德曼对能量流动研究的成果分析,这条食物链上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3)森林、草原、湖泊、海洋等生态系统是常见的生态系统,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以__________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得出的。2.【答案】(1).避免自己没有食物,无法生存下去(2).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赛达伯格湖)湖泊【解析】1、种间关系包括竞争、捕食、互利共生和寄生等: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2、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1)在自然界中,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捕食者所吃掉的大多是被捕食者中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客观上起到了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对捕食者而言,不会导致没有猎物可以捕食而饿死,无法生存下去;(2)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是沿食物链流动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也不能循环流动,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能量传递效率一般在10%20%;(3)林德曼关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特点的研究成果是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最终得出能量流动特点。本题考查生物的种间关系捕食、能量流动的特点,难度较小,需要记住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就能顺利解题,需要注意的本题考查了一个细节:林德曼研究的是湖泊生态系统,容易忘记该知识点。3.(2021·全国乙卷·30T)在自然界中,竞争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______________(填“有限的”或“无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______________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____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3.【答案】(1).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具有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2).有限的(3).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4).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5).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解析】竞争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1)为了验证竞争排斥原理,某同学选用双小核草履虫和大草履虫为材料进行实验,选择动物所遵循的原则是形态和习性上很接近,或相同的资源利用方式。竞争排斥原理是指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因此,该实验中需要将两种草履虫放在资源有限的环境中混合培养。当实验出现一方(双小核草履虫)存活,另一方(大草履虫)死亡的结果时即可证实竞争排斥原理。(2)研究发现,以同一棵树上的种子为食物的两种雀科鸟原来存在竞争关系,经进化后通过分别取食大小不同的种子而能长期共存。若仅从取食的角度分析,两种鸟除了因取食的种子大小不同而共存,还可因取食的部位、时间等(合理即可)不同而共存。(3)根据上述实验和研究,关于生物种间竞争的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排斥,有不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物种竞争共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种间竞争概念,竞争导致的两种不同结果,以及竞争排斥和竞争共存的区别。4.(2022·全国甲卷·31T)为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某研究小组对某林地的动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发现,某种哺乳动物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发现该种群中_____________。(2)若要调查林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若要调查某种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3)调查发现该林地的物种数目很多。一个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_____。(4)该林地中,植物对动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动物对植物的作用有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4.【答案】(1)幼年个体数较多、中年个体数适中、老年个体数较少(2)①.样方法②.标志重捕法(3)物种丰富度(4)①.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②.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解析】预测种群变化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包含增长型、稳定性个衰退型。调查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一般用标志重捕法。(1)预测种群变化主要依据是年龄组成,是指不同年龄在种群内的分布情况,对种群内的出生率、死亡率有很大影响,当幼年个体数最多、中年个体数适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教育技术:20加减法的课件开发
- 《接触网施工》课件 4.4.2 接触线中心锚结安装
- 2024年展望:未来汽车发展趋势
- 文书模板-延迟解冻申请书
- 2023医院卫生院临床技能操作手册
- 2024年新解:复数的几何意义
- 《壶口瀑布》教案设计:2024新思路
- 2024年春季服装设计原理教案
- 《狐假虎威》课件助力文化传承
- 初中七年级生物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名师选题
-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英语(全册知识点语法考点梳理、重点题型分类巩固练习)(家教、补习、复习用)
- 浙江省温州市地图矢量PPT模板(图文)
- 上海市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机构管理人员情况表
-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九单元《除法》知识点梳理复习ppt
- 空气能室外机保养维护记录表
- DB37∕T 5162-2020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
- 9-2 《第三方过程评估淋蓄水检查内容》(指引)
- 部编版七年级初一语文上册《狼》公开课课件(定稿)
- 2015路面工程讲义(垫层+底基层+基层+面层+联合层+封层、透层与黏层)
- 《现代汉语修辞》PPT课件(完整版)
- TTJCA 0007-2022 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验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