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心理因素探究进展综述论文》3800字_第1页
《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心理因素探究进展综述论文》3800字_第2页
《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心理因素探究进展综述论文》3800字_第3页
《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心理因素探究进展综述论文》3800字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心理因素研究进展综述论文目录TOC\o"1-2"\h\u13295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心理因素研究进展综述论文 11152一、冠心病概述 130003二、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心理因素 15080(一)社会心理因素 124024(二)工作压力因素 225979(三)婚姻家庭压力因素 222362(三)抑郁与焦虑因素 231319三、结论 311975参考文献 4摘要:随着中国现代社会的发展,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逐渐成为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最近的数据证实,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病因及其临床表现密切相关,并可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消退中发挥重要作用,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显著增加。因此,本文对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心理因素展开综述。关键词:冠心病;心理因素;综述一、冠心病概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的定义是其冠状动脉血管闭塞、血管容量缩小或痉挛导致心肌细胞产生血流量减少、缺少一定的氧容量或部分细胞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称之为冠心病。当冠状动脉血管内的血液循环产生障碍使之部分狭窄,血管的内壁组织会缺少一定的约束力,减少对血流量的束缚,血流量的减少会限制供养心肌细胞的能力则造成心肌缺血。当不处于紧张而是自然的状态时,血流量慢慢回升可以供给心肌细胞正常工作,则不会使心脏出现不适感。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表现为心前区憋闷不适和有痛感,伴随胸骨后剧烈疼痛,

有时可出现左侧肩膀、背部连及手臂放射性疼痛,不时常发作并且发作时间较短,5分钟之内可缓解,常在外界作用力下诱发,等待平稳过后或含服急救类药物后症状可缓解或无症状。由于人们生活质量富裕,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引发一系列的不良嗜好,使得冠心病已经成为危险疾病的特征性代表,常常伴有相应靶器官的损伤,并且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那么,值得人们去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自己远离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以及如何进一步预防相关靶器官的损伤,对于医学界来说都是一个挑战。冠心病病程长,经手术治疗可以解决血管腔狭窄的病理问题,但由于导致CHD的危险因素多、病情易反复发作等情况,如情绪激动、缺乏体育锻炼、吸烟、喝酒等均会导致CHD复发,给患者家庭造成沉重的疾病负担,医护人员应帮助患者树立终身治疗的理念,出院并不意味着痊愈,加强护理人员出院后的监督,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坚持长时间药物治疗及通过饮食、心理、康复锻炼等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帮助患者提高院外康复程度,以期防治病情进一步发展。二、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心理因素(一)社会心理因素杨芳和任蔚虹(2007)认为社会支持是个人在情感上感受到的或实际帮助他们的不同方面的总称。他们的研究结果还表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对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发生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表明,冠心病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直接影响,未来的护理工作也应关注这方面。李明明,马凤霞(2015)研究表明,社会支持不足的男女患者的预后都较差,但女性的影响更大。女性更有可能受到社会隔离和抑郁症的影响。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已经认识到抑郁症对冠心病的影响。协助医生为病人提供心理护理的护士,对心血管疾病的康复大有裨益。心理咨询、耐心倾听、细心教育和精神鼓励,以及提高情绪的放松和音乐疗法,可以大大减少病人的焦虑。王珺男和王永晨(2020)的研究提到,对冠状动脉疾病的逐步研究使临床发现,在冠状动脉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除了研究危险因素外,还需要考虑一些非动脉硬化的因素。研究人员对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对男性和女性的冠心病都有较大影响,但对女性的影响可能更大,因为女性更容易焦虑,不能很好地应对社会心理的负面影响。如果患有冠心病的妇女从同龄人那里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这可能会增加身体活动,减少妇女的焦虑、抑郁和压力,还能改善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心脏的恢复。(二)工作压力因素调查显示,10-40%的人经历过与工作有关的压力,其中至少有13%的人遭受严重的心理压力。Kuper等人系统地研究了13个与工作有关的压力和冠心病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每个都有>500个病例),其中3个显示没有关联,5个显示中度独立关联(相对风险1.5到2.0),5个显示高度独立关联(相对风险>2.0)。职业类型和性别没有差异(P>0.05)。最近一项对芬兰年轻男性的冠心病风险因素的研究表明,工作压力与预先存在的无症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苏林和王宪新(2021)认为工作压力是由长期超负荷的不良工作、快节奏的竞争性工作环境和个人性格特征等因素产生的,人体的生理和心理活动会发生一系列相应的压力反应,主动适应环境。当这种慢性压力或紧张长期存在,再加上不规律的生活方式、熬夜、吸烟、不健康的饮食、缺乏锻炼、社交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加,就会大大损害个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导致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增加,以及死亡率提高。(三)婚姻家庭压力因素在患有冠心病的妇女中,婚姻压力会使冠心病的预后恶化。家庭压力在低收入、缺乏社会支持和抑郁症的妇女中更为明显。瑞士的一项研究表明,同时经历家庭和工作压力的妇女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比没有这两种压力的妇女高五倍。苏林和王宪新(2021)的研究表明,当个体经历了离婚、丧偶、失业、低收入、子女入学、创伤、家庭成员长期患病、近亲死亡等不良压力或负面生活事件,同时又缺乏来自家庭和社会的理解时,由于缺乏社会支持,导致抑郁、焦虑等负面情绪,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从而使病情恶化,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和严重疾病。这增加了冠心病的发病率,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严重影响预后,特别是在女性家庭。(三)抑郁与焦虑因素抑郁症是近年来研究的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抑郁症根据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亚临床抑郁症状和重度抑郁症。根据《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3》(CCMD-3),抑郁症的特点是情绪低落,无喜无悲,持续时间≥2周,并伴有明显的功能障碍和身体不适。抑郁症已被证明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风险因素,也影响到冠心病的预后。CHD患者的抑郁症发病率比健康对照组高三倍。Hemingway等人回顾了八项关于抑郁症和CHD之间关系的前瞻性队列研究,所有这些研究都显示,抑郁症是CHD的一个风险因素,并对结果有影响。CHD和抑郁症之间联系的一个可能机制是现代观点,即动脉粥样硬化是一个慢性炎症过程,而抑郁症可能促成这一炎症过程,导致CHD的发展。焦虑症的发病率在CHD患者中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与心源性猝死密切相关,并且是剂量依赖性的。涂哲明等人(2011)研究表明,焦虑和抑郁是冠心病全因死亡的独立风险因素,其风险随着焦虑和抑郁评分的增加而增加,每增加5分,冠心病的风险就增加15%。住院的冠心病患者中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24.4%,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17.7%。干艳捷和田少江(2015)研究心理因素对冠心病患者发病和结果的影响,测量了研究对象抑郁和焦虑的程度、生活事件、人格特征、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病后身心健康状况和影响因素,有60例没有焦虑症和抑郁症(B组)。两组的冠状动脉血管造影结果以对照的方式进行了检查。结果显示,冠心病组的负性生活事件、压力评分、TAS总分、TH+CH、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O.05)。还进行了多元回归分析。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心理障碍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P<0.01)。心理因素是冠心病的独立风险因素。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相关。张琳枫,董耀荣(2020)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外部环境对心理的压力越来越大,焦虑也就越来越普遍。为了研究心理因素与冠心病的关系,王海涛等人(2022)收集了434名冠心病住院患者(A组)和同期在我院检查的293名无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B组),对两组患者过去一年的心理状态等各种因素进行了对照研究。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1]问卷对抑郁症和焦虑症进行评估,分别在入院和体检时给组内患者发放问卷,并详细记录。结果显示,冠状动脉组(A组)在过去一年中患焦虑和/或抑郁症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心理因素是冠心病不可忽视的危险因素,重视心理治疗和心理干预对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三、结论综上所述,冠心病是典型的身心疾病,影响冠心病发生发展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工作压力因素、婚姻家庭压力因素及抑郁与焦虑因素。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确立,清醒认识到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临床转归密切相关,相互影响,相互加重,互为因果。故对冠心病的治疗不只是单纯的药物、支架和手术的“冰冷”医学防治模式,同时应高度重视心理和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对患者进行心理情感的关爱、理解和社会的支持,实施双心同治的医学防治的模式,让患者在解除病痛,重获生命之后,真正回归生活、回归家庭、回归职业、回归社会。参考文献樊楚&黄觊.(2022).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进展.中国医药(08),1259-1263.张阳,蒋来华&顾佳.(2022).心理干预在冠心病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分析.心理月刊(13),219-221.杨芳&任蔚虹.(2007).冠心病患者负性心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解放军护理(09),47-48.李明明&马凤霞.(2015).女性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健康指导.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03),421-422.王珺男&王永晨.(2020).关于女性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心血管康复医学(01),127-129.苏林,&王宪新.(2021).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临床转归的影响.今日健康(7),101-102.涂哲明,韩刚亚,张新风,黄琼&刘波.(2011).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影响的研究进展.国际精神病学(04),248-250.干艳捷&田少江.(2015).心理因素对冠心病发病及严重程度的影响.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01),98-99.张琳枫&董耀荣.(2020).冠心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18),21+52.王海涛,李微,何晖,刘奕,孙茜,马翠...&陈伟.(2014-04-28).心理因素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2022-08-21.KuperHannah,MarmotMichael&HemingwayHarry.(2002).Systematicreviewofprospectivecohortstudiesofpsychosocialfactorsintheetiologyandprognosisofcoronaryheartdisease..Seminarsinvascularmedicine,42(3).156-15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