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1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2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3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4页
云南省玉溪市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玉溪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基础知识。(共25分)1.看拼音,写词语。穿上漂亮的yīshang,走进大自然,这里有xiōngyŏngpéngpài的大海,有wēifēnglǐnlǐn的骏马,有陡峭的xuányá……让我们欣赏xiūsè的蜜蜂亲吻小花,美丽的彩虹diǎnzhuì雨后的天空。2.查字典填空。“兜”字的音序是,音节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兜”字是结构,组词。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妩媚(fǔ)搀扶(chān)祭奠(diàn)硕大无朋(suò)B.寡妇(guǎ)勉强(qiáng)蜷缩(quán)叱咤风云(zhà)C.魁梧(kuí)螭首(chī)豁开(huō)鏖战犹酣(lù)D.嗤笑(chī)上当(dàng)逶迤(yí)歼一警百(jiān)4.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洒脱拘束状烈居高临下 B.肃静遮盖和蔼断断续续C.甘蔗瘦削斑点排山到海 D.单薄报怨摇篮斩钉截铁5.下列成语依次用来形容老舍先生的散文《草原》《伯牙鼓琴》中伯牙的琴声、《书戴嵩画牛》中戴嵩的画作,最恰当的一项是()A.余音绕梁惟妙惟肖画龙点睛 B.天籁之音余音绕梁栩栩如生C.妙笔生花余音绕梁栩栩如生 D.高山流水惟妙惟肖笔走龙蛇6.书法是我国国粹之一,与武术、中医、京剧并称为我国“四大国粹”。下图字帖是唐代著名书法家()的代表作。A.柳公权 B.欧阳询C.颜真卿 D.赵孟頫(fu)7.下列加点字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自作自受作茧自缚 B.暴露无遗遗民泪尽胡尘里C.全神贯注融会贯通 D.今乃掉尾而斗家祭无忘告乃翁8.古诗中,有一些数字是虚指,如《浪淘沙(其一)》中的“九”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那么《江南春》中的“四百八十”是形容()A.江南春景美丽 B.对江南春景的赞美C.四百八十座寺院 D.寺院很多9.下列诗句不是描写春景的一项是()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C.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D.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10.下列句子中的分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B.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C.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D.一过夏天,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11.下列句子没有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场面描写的一项是()A.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B.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C.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的蓝制服……接着是一个骑兵师,“红马连”一色红马,“白马连”一色白马,六马并行,马腿的动作完全一致。以上这些部队,全都以相等的距离和相同的速度经过主席台前。D.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12.对下面这段文字表达的观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爱国不是用嘴说的,而是要用行动来落实的。热爱祖国的人,会团结互助,否则国家就像一盘散沙。要爱国,就要诚实守信,不能不讲信用。爱国就要关心国家大事,要无时无刻地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爱国的人一定会严格要求自己,不会做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更不会做一些有损于国家名誉的事情。A.爱国的人要团结互助。 B.爱国就要诚实守信。C.爱国是要用行动来落实的。 D.爱国就要严格要求自己。13.判断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1)《好的故事》一文中,“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个梦境美丽、幽雅、有趣。()(2)《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开始时所作诗歌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3)《草原》一文通过写巴金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4)《夏天里的成长》写出了万物在夏天里飞快生长的状态,借此告诫人们要珍惜时间,不断汲取知识,不能错过时机,否则将一事无成。()二、积累与运用(20分)14.理解填空。(1)山河无恙,美景长在。看吧,有的清幽秀丽,“,两山排闼送青来”;有的生动有趣,“黑云翻墨未遮山,。”有的浓艳热烈,“等闲识得东风面,”;还有的清鲜明朗,“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2)烽火岁月,前仆后继。听吧,陆游信守的是“”鲁迅讴歌的是“惟有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赞吧,红军以脚步验证“金沙水拍云崖暖,”;狼牙山五壮士则用“纵身一跃”书写“祖宗疆土,,不可以尺寸与人”。(3)牧童发现戴嵩画作《牛》中的错误在牛的这个部分。(4)汉语中,“五”是个神奇的数字。成语“五音六律”中的“五音”指宫、、角、、羽。还有“五谷”、“”等“五字”带头的成语。15.词句段运用。(1)根据语境,填写与“说”有关的词语但不要出现“说”字。伯牙内心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弹得好啊,我仿佛看到了巍峨高耸的大山。”不一会儿,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弹得好呀,就像那浩浩荡荡的流水。”(2)收看党的二十大开幕式时,你一定很激动;看到神舟十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时,你一定很激动;听到自己获奖或被表扬时,你一定很激动……请选择一件让你激动的事情,写一写你当时“激动”的样子。字数80字左右。16.《童年》这部小说中出现了数十个人物,他们一个个性格各异。请将下列人物与其性格特点连线。外祖母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小茨冈勤劳、善良、慈祥、乐观、智慧格里高利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好事儿忠厚老实的老工人三、阅读理解(共30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材料一】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打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的占86.5%。他们失去父母的陪护,身心、学习等方面都存在失管、失教和失衡等问题,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材料二】某地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抑郁度解决办法经常有时很少没有对父母说对同学说对老师说不说4.9%52.9%35.5%6.7%23.6%35.5%5.9%35%17.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是18.你从材料二的表格中获取了哪些信息?请写出两条。信息一:信息二:19.如果你们学校开展以“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为主题的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你建议采用什么样的形式呢?试列举两种。形式一:形式二:课内:阅读《竹节人(节选)》,完成习题。①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当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锯的时候要小心,弄不好一个个崩裂,前功尽弃。②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③教室里的课桌破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④而现在,这些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⑤仔细想来,那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⑥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⑦将鞋线一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⑧有时其中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⑨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四个字歪歪斜斜刻在竹节人背上,神气!⑩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手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⑪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⑫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20.阅读时要根据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①想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应浏览选文后仔细阅读第自然段。①想知道怎么玩竹节人,浏览选文后,重点阅读第、自然段21.根据选择的阅读内容,完成下面的“竹节人制作及操作指南”。竹节人制作及操作指南材料制

法第一步: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第二步:第三步:操

法第一步: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使竹节人立起来。第二步:第三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22.张华在阅读选文时,重点阅读了第⑨、⑩自然段,他的阅读目的很可能是,他应采用的最恰当的阅读方法是。A.写竹节人玩具制作指南。

B.体会竹节人给人带来的乐趣。C.梳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D.一边详细阅读,一边制作并演示。23.如果要聚焦对老师的描写,你会读第、自然段,这两段对老师进行了动作和神态描写,也从(正面/侧面)说明了。课外:阅读《故乡(节选)》,完成习题。故乡(节选)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着外面有人进来,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①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素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③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阿,闰上哥,一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④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⑤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jìn);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⑥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背景资料:《故乡》写了作者1919年回故乡的见闻,概括了1921年前三十年内,旧中国农村经济日益破败、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历史,反映了那个时代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榨给劳苦大众生活上带来的苦难、精神上造成的摧残。那时,笔是武器,写作是一种战斗。让我们在阅读中感受名人的情怀。2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25.抓住关键词句,完成填空。①“我”再次见到闰土的时候“有许多话,……吐不出口外去”,但我们却读懂了,他想起了小时候闰土讲过的那些新鲜事,有、海边拾贝、、看跳鱼儿。②梳理“我”看到中年闰土时的心理变化过程。→(失望和无奈)→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对中年闰土的和描写,闰土“欢喜”是因为,闰土“凄凉”是因为。26.结合相关资料,回答问题。①结合选文后提供的“背景资料”,想一想作者把闰土现在的外貌和少年时的外貌进行了多次比较,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②《故乡》的作者是,结合学过的课文和相关资料,在你心目中他是一个的人,理由至少有这样两条:(请分点、逐条说明理由)。四、习作乐园(共25分)27.过去的时代,仁人志士用笔作战。现在,让我们用文字来表达家国情。请按照要求完成一篇习作。题目:(谁)让我感动内容要求:百年征程中涌现出了太多太多感动中国的人物,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让人感动的人。他(她/他们/她们)是谁?有什么特点?做过哪件事或哪些事让你感动呢?想清楚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围绕中心意思,选择一件或几件事例来写,注意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字数不少于450字。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衣裳;汹涌澎湃;威风凛凛;悬崖;羞涩;点缀【解析】【分析】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把“悬崖”的“崖”写成“涯”,不要把“羞涩”的“涩”写成上下结构。

故答案为:衣裳、汹涌澎湃、威风凛凛、悬崖、羞涩、点缀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看拼音写词语,要正确拼读,规范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2.【答案】D;dou;儿;9;上下;衣兜、网兜【解析】【分析】兜”字是上下结构,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儿”部,再查9画;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D”,再查音节“dōu”。可知组词:衣兜、网兜。

故答案为:D、dou、儿、9、上下、衣兜、网兜

【点评】本题考查了字的笔画和查字典。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这个字的音节的第一个字母的大写,再查音节,音节必须带有声调。3.【答案】D【解析】【分析】A:有误,“妩媚”的“妩”应读,“硕大”的硕应读shuò;

B:有误,“勉强”的“强”应读qiǎng;

C:有误,”鏖战“的”鏖“应读áo;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语音,考点主要涉及声调、口语误读以及偏旁误读,学生平时学习要注意读准字音,注意形似字的读音差别。4.【答案】B【解析】【分析】A:有误,”状烈“应为”壮烈“;

B:正确;

C:有误,”排山到海“应为”排山倒海“;

D:有误,”报怨“应为”抱怨“。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的字词积累,对每个字词进行分析完成即可。5.【答案】C【解析】【分析】余音绕梁:歌唱停止后,余音好像还在屋梁上回旋,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惟妙惟肖:形容刻画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像。画龙点睛:比喻写文章或说话时,在关键处加上精辟的话,使内容更加深刻而生动。天籁之音:形容声音十分动听悦耳。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妙笔生花:比喻出众的写作才能。老舍先生的散文《草原》体现了出众的写作才能,应搭配“妙笔生花”;《伯牙鼓琴》中形容伯牙的琴声优美、耐人回味,应搭配“余音绕梁”;《书戴嵩画牛》中形容戴嵩的画作十分生动逼真,应搭配“栩栩如生”。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与辨析,需要平时生活中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体会,并且多积累,多总结。6.【答案】A【解析】【分析】读完题干信息,明确了”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和”唐代“这两个题干信息的要点,

A项中欧阳询是唐代书法家,其字体严谨工整、平正,不恰当,

B项中柳公权是唐代书法家,其字体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恰当,

C项中颜真卿是唐代书法家,其字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不恰当,

D项中赵孟頫是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不恰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不同书法字体的识别与鉴赏。作答此题,要了解不同书法家字体的特点,然后结合题意,选出正确选项。7.【答案】A【解析】【分析】A:相同;

B:不同,”暴露无遗“的”遗“意思是遗漏,”遗民泪尽胡尘里“的”遗“意思是百姓;

C:不同,”全神贯注“的”贯“意思是贯通,”融会贯通“的”贯“意思是通,连;

D不同,”今乃掉尾而斗”的“乃”意思是却。“家祭无忘告乃翁”的“乃”是你们的。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多义字。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或词语来分析,首先要理解词语或句子的意思,然后提炼出加点字的意思。8.【答案】D【解析】【分析】“四百八十”来自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南朝四百八十寺意思:南朝遗留下的许多座古寺。“四百八十”是形容佛寺很多,是虚指。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词句的理解。做题前应熟悉诗歌大意及诗歌表达的情感,再根据题目要求答题即可。9.【答案】B【解析】【分析】A.“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出自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意思: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开得正盛的红杏探出墙来。此句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出自宋代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意思: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像与天相接,阳光下的荷花分外鲜艳娇红。此句描绘了夏日西湖荷花盛开的美景。

C.“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意思:农历二月,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轻拂堤岸的杨柳陶醉在春天的雾气中。此句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D.“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出自宋代朱熹的《春日》,意思:风和日丽之时泗水的河边踏青,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此句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

故答案为:B

【点评】考查诗文词句理解。做题时要能理解诗歌大意,注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细细揣摩,慢慢体会。10.【答案】D【解析】【分析】A、B、C正确。

D.有误,句中“小学生有的成了中学生”与“中学生有的成了大学生”可知,后一句话的意思更递进一层,不存在并列关系,故在“中学生”的后面用逗号,不能用分号。故分号使用有误。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了分号。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提示判断标点符号的用法是否恰当即可。平时要多练习,多总结,作答时才能得心应手。11.【答案】A【解析】【分析】A:都是点面结合的描写。

B、C、D有误。通过“擎”“舞”动作可知,这是动作描写;通过口号可知,这是语言描写。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了写作手法。要想很好地理解句子的写作手法,需要深入地理解句子,并结合上下文弄清句子的表现形式。12.【答案】C【解析】【分析】通过读文段可知,文段先总写爱国不是用嘴说的,而是要用行动来落实的,然后具体叙述爱国要做到:团结互助、诚实守信、关心国家大事、严格要求自己。由此可知,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是:爱国是要用行动来落实的。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了概括段意或层意。要想概括好一段文章的段意,首先要对文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然后读懂这段话的内容,抓住要点进行概括。13.【答案】(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解析】【分析】(1)正确;

(2)错误;《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结束后所作诗歌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正确;

(4)正确。

故答案为:(1)正确;(2)错误;(3)正确;(4)正确。

【点评】考查了课文的理解。课文理解是对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14.【答案】(1)一水护田将绿绕;白雨跳珠乱入船;万紫千红总是春;一碧千里(2)位卑未敢忘忧国;民魂;大渡桥横铁索寒;当以死守(3)尾巴(4)商;徵;丰登;五光十色【解析】【分析】(1)要根据提示的诗句来填写,比如,由下句“两山排闼送青来”可知上句是“一水护田将绿绕”。

(2)陆游信守的是“位卑未敢忘忧国”鲁迅讴歌的是“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由上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可知下句是“大渡桥横铁索寒”,由上句“祖宗疆土”可知下句是“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3)根据课文内容可知,牧童发现戴嵩画作《牛》中的错误在牛的尾巴这个部分。

(4)“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字”带头的成语有很多,比如五谷丰登、五光十色。

故答案为:(1)一水护田将绿绕、白雨跳珠乱入船、万紫千红总是春、一碧千里;(2)位卑未敢忘忧国、民魂、大渡桥横铁索寒、当以死守;(3)尾巴;(4)商、徵、丰登、五光十色。

【点评】本题考查了古诗句及名言警句和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不但要能熟练背诵,还要能正确书写,平时注意多识记。15.【答案】(1)赞叹;喝彩(2)可喜的一天终于来了,我的作文发表了!当我把报纸拿在手里时,双手颤抖着,似乎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在欢畅地跳动着,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内心的激动,只是“噢噢”地喊着,眼里含着的泪花不由地掉了下来……【解析】【分析】(1)根据语境,伯牙内心想着高山时弹琴,锺子期赞叹伯牙弹得好,伯牙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喝彩伯牙弹得好。

(2)选择一件让你激动的事情,写一写你当时“激动”的样子。通顺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1)赞叹、喝彩;(2)可喜的一天终于来了,我的作文发表了!当我把报纸拿在手里时,双手颤抖着,似乎身上的每一根汗毛都在欢畅地跳动着,不知道用什么语言来表达我内心的激动,只是“噢噢”地喊着,眼里含着的泪花不由地掉了下来……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词语的运用和写话,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要求,根据具体的题目来分析作答。16.【答案】【解析】【分析】苏联作家高尔基的《童年》讲述的是孤独孩童“我”的成长故事。小说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来审视整个社会及人生。阿廖沙勇敢坚强,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换钱;外祖母慈祥善良,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外祖父自私粗暴,经常毒打孩子们;“小茨冈”乐观、富于同情心,用胳膊替阿廖沙挡鞭子。

【点评】这道题考查了对名著的了解,读名著,要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特点。平时注意多阅读。【答案】17.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18.留守儿童忧郁度有时占52.9%,占比最大。;留守儿童解决办法中对老师说只占5.9%,是最少的。19.快乐一日游。组织留守儿童到游乐园游玩。;欢乐满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解析】【点评】本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阅读文本,从中获取正确信息后,再解答问题。17.考查了学生从文本中获取正确信息的能力。结合题目“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可知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多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18.考查学生对图表内容的解读能力。此题的标题: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题干所提供的文字和相应的百分比数字,通过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发现,留守儿童患有抑郁情绪的较多,而且他们很少与父母和老师交流,他们解决抑郁情绪的主要方式是对同学说或者不说。下面我们按照这样的答题格式来组织语言:调查对象及内容(从标题或题干文字中找)+数字所呈现的大致趋势。所以此题可表述为:通过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发现,A、很多的留守儿童有抑郁情绪;B、解决抑郁情绪的主要方式是对同学说或者不说。

故答案为:留守儿童忧郁度有时占52.9%,占比最大。留守儿童解决办法中对老师说只占5.9%,是最少的。19.考查活动的主题设计。要能体现同学之间的对留守儿童的互帮互助,如“邀请留守儿童到我家过一天”“晚上我们一起来学习”等。

故答案为:快乐一日游。组织留守儿童到游乐园游玩。欢乐满校园。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答案】20.一;六;七21.锯八截短的做四肢;用线穿在一起;将鞋线一松一紧22.B;D23.十一;十二;侧面;竹节人游戏的精彩【解析】【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课内语段的理解,完成时要根据课文原文的理解及课内学习完成。20.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①通读文段,从文章的第①自然段“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可知,作者用这三句话写出了制作竹节人的方法。②从文章的第⑥自然段“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和第⑦自然段“将鞋线一紧一松,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可知,这几句话作者描写了怎样玩竹节人。

故答案为:一、六、七2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仔细阅读全文段的内容,从第②自然段中“把毛笔杆锯成寸把长的一截,这就是竹节人的脑袋连同身躯了,在上面钻一对小眼,供装手臂用。再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就成了”可以知道,制作竹节人的方法第二步是:锯八截短的,分别做四肢;第三步是:用一根纳鞋底的线把它们穿在一起。从第⑧自然段中“将鞋线一紧一松,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可知,玩竹节人的操作法的第二步是:将鞋线一紧一松。从“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可知,第三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搏斗。

故答案为:锯八截短的做四肢;用线穿在一起;将鞋线一松一紧22.本题考查阅读目的和阅读方法。读选段可知,主要写的是竹节人游戏的乐趣,因此李华的目的可能是体会竹节人的奇特玩法及给人带来的乐趣。结合句子“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子上”“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可知,还写到了具体的制作方法,因此采用的最恰当的阅读方法是一边详细阅读,一边找到材料制作并演示。

故答案为:BD23.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和描写手法的理解。如果要聚焦对老师的描写,我会读⑧⑨两段的内容,这两段生动传神地对老师进行了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也从侧面表现出“竹节人”游戏的精彩。

故答案为:十一、十二、侧面、竹节人游戏的精彩【答案】24.中年鲁迅与闰土相见的情景。25.雪地捕鸟;看瓜刺猹;吃惊;悲伤;动作;神态;见到了儿时的玩伴;想到自己贫穷,彼此之间地位悬殊26.一位活泼可爱的“少年英雄”变得像“木偶人”一般,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压榨下给劳苦大众生活上带来的苦难、精神上造成的摧残,流露出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了作者对广大民众的同情。;鲁迅;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①在与周晔笑谈“碰壁”时抨击旧社会;②热情地救护和帮助车夫、关心女佣。【解析】【点评】阅读分析题是语文学科中常见的题目类型,完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要认真阅读短文,了解短文主要内容及主题,然后结合所给题目分析完成。24.本文选自鲁迅的小说《故乡》,描写了我与“中年闰土”见面的场景,通过与“少年闰土”的对比,向我们刻画了一个木讷、贫困、卑微的中年闰土的形象。

故答案为:中年鲁迅与闰土相见的情景。25.①“我”再次见到闰土的时候“有许多话,……吐不出口外去”,但我们却读懂了,他想起了小时候闰土讲过的那些新鲜事,有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②“我”看到中年闰土时的心理变化过程是这样的:先是吃惊,继而失望,悲伤。

③考查了学生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完成本题要注意结合关于“少年闰土”部分的阅读。通过阅读“少年闰土”可知,年少时的“我”和“少年闰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所以当再次见面时,他脸上现出欢喜的神情。结合“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可知,中年闰土此时已失去了少年时的无忧无虑与童真,他明白两人的身份已发生变化,我成为了“老爷”,所以又变的“凄凉”起来。

故答案为:雪地捕鸟、看瓜刺猹、吃惊、悲伤、动作、神态、见到了儿时的玩伴、想到自己贫穷,彼此之间地位悬殊。26.①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从“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那手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