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分析技术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食品分析技术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食品分析技术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食品分析技术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食品分析技术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食品分析技术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代码319B2363课程名称食品分析技术与方法课程性质专业选修学分2学时40先修课程有机化学,无机与分析化学,生物化学课程负责人适用专业生物技术课程简介(300字左右):《食品分析技术与方法》课程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食品分析样品的前处理及食品中主要成分的常量和微量分析方法及原理,掌握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验结果的处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作风和科学思维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主要内容包含食品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食品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感官检验技术、物理检验技术、化学分析技术(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仪器分析技术(食品矿物质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测定、食品中有害有毒物质的测定)和实验数据处理方法等。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的技术,初步具有食品分析与检测的基本操作技能,正确判断和表达食品分析结果的能力,并能按照制定的技术标准,对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质量进行检验。为解决生物技术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打下基础,为拓宽学生知识面以及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打下良好基础。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食品检验的内容、工作流程和食品检验标准,具备食品检验标准方法的查询、解读与实验方法选择、设计基本能力;掌握食品样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方法,能独立完成检验前准备工作,包括设备选取、溶液准备等。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中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的原理、基本设备、操作流程与方法特点;能利用感官检验、物理检测、化学分析、仪器分析等技术和方法进行检测;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实验方法评价与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并能应用标准合理判断产品的质量,具备数据处理、分析报告书写、结果评价的能力,具备与生产人员、客户交流沟通能力,为解决生物技术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复杂问题打下基础,为拓宽学生知识面以及适应人才市场的需要打下良好基础。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毕业要求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毕业要求1毕业要求指标点1.4能将自然科学和专业知识用于推演、分析生物技术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复杂问题。MMH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知识点预期学习成效实现环节学时食品分析基础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食品分析理论基础知识目标:了解食品分析的的任务、现状及发展趋势;熟悉食品分析与检验的内容;掌握食品分析技术的方法。能力目标:具备食品检测标准方法的查询、解读与检验方法选择、设计的的基本能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学生课外阅读。2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思维、科学伦理、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分析发展史,激发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样与制备技术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样品的采取、制备、处理与保存知识目标:了解食品分析的一般程序;掌握采样、制备、处理与保存的一般方法。能力目标:能根据样品特点和分析任务,独立进行食品(固态、液态)的采集、制备和预处理的操作能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思维、科学伦理、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踏实,刻苦务实的品格。感官检验技术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食品的感官检验知识目标:掌握食品感官检验的基本原则,方法特点。能力目标:能够开展食品感官检验操作,具备食品感官评价的能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思维、团结合作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注重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和科学伦理的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物理检验技术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食品的物理检测法知识目标:了解密度计、折光仪、旋光仪的工作原理与结构,掌握仪器的使用技能。能力目标:具备操作使用分析天平、密度瓶、密度计、阿贝折光仪和旋光仪等小型设备的能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思维、科学伦理、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比较分析各种物理分析方法及发展,激发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化学分析技术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食品中水分的测定知识目标:了解食品中水分含量及存在形式;掌握常见几种水分测方法。能力目标:能借助电热干燥箱、分析天平等设备,利用重量分析,独立操作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中水分含量的测定。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1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食品中灰分的测定知识目标:掌握总灰分的测定方法;了解水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以及特殊的灰化方法。能力目标:能借助马弗炉、分析天平等设备,利用重量分析,独立操作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中灰分含量的测定。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1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食品中酸度的测定知识目标:了解测定酸度的意义;掌握总酸度的测定原理和操作技术。能力目标:能借助pH计等设备,利用滴定分析,独立操作食品总酸度、有效酸度的测定。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1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食品中脂类总量的测定(含实验)知识目标:了解各类食品中脂肪的测定方法;掌握索氏抽提法的原理及正确的操作技能;能力目标:能独立操作使用索氏抽提装置测定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中粗脂肪含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操作;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7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食品中糖类的测定知识目标:了解糖类的提取与澄清方法;掌握还原糖法的原理和操作技术;能力目标:具备测定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中还原糖、总糖等的能力。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含实验)知识目标:了解食品中蛋白质的含量及测定意义;掌握常量凯氏定氮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了解染料结合法对含氮食品的测定。能力目标:能独立操作使用凯氏定氮装置测定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中蛋白质含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操作;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8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思维、职业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学习各种化学分析技术及发展史,通过一些技术改进案例,融入思政元素,说明科学研究中精益求精、创新的重要性。通过一些食品安全事件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学习科研中要有思辨意识,做良心食品人,保障食品安全,激发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树立职业自信,行业情怀和家国情怀。仪器分析技术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含实验)知识目标: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和分类,以及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和检测的重要性;掌握食品添加剂测定原理及操作技术。能力目标:能独立操作使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含量。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实验操作;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8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知识目标: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构造及类型;掌握原子吸收光谱法的基本原理、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掌握食品中微量元素的测定原理和方法。能力目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使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完成分析检测任务。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测定知识目标:了解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熟悉常用的分析方法和原理;了解色谱仪的构造,掌握气相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的基本原理。能力目标: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操作使用色谱仪完成分析检测任务。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和传统教学相结合2课程思政元素:科学思维、科学伦理、责任感和使命感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设计:通过一些食品安全事件和仪器分析技术发展史、仪器制造技术现状等,说明科学研究中精益求精、创新的重要性,让学生意识到技术差距,激发培养学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学高峰,推动中国制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知识单元对应课程目标考核方式成绩评定食品分析基础课程目标1、2、3平时表现、课后作业、实验成绩课程成绩包括3个部分,分别为平时表现成绩、课后作业、实验成绩。具体要求及成绩评定方法如下:(1)平时表现(20%)根据学生出勤情况和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问题情况给分。无故旷课一次扣10分;上课玩手机、大声喧哗、吃零食被老师发现一次扣5分。满分100分。(2)课后作业(40%)每章布置一次课后作业,作业包括课后思考题和计算题,评分以答题思路的规范性、整洁性、整体性、逻辑性、正确性为依据,每次满分为100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业雷同处理办法:相互完全雷同的,作业全不予批解,返回重做新题。(3)实验成绩(40%)每次实验结束后写一份实验报告,要求同学对每次实验的结果进行总结或讨论。满分100分。其中实验技能和实验报告评分各占实验成绩的50%。采样与制备技术课程目标1、2、3平时表现、课后作业、实验成绩感官检验技术课程目标1、2、3平时表现、课后作业、实验成绩物理检验技术课程目标1、2、3平时表现、课后作业、实验成绩化学分析技术课程目标1、2、3平时表现、课后作业、实验成绩仪器分析技术课程目标1、2、3平时表现、课后作业、实验成绩平时表现评分标准(以满分100计)评价指标(100分)优(75%-100%)良(50%-75%)中(25%-50%)差(0%-25%)积极程度(50分)积极、踊跃老师鼓励后积极、踊跃老师鼓励后积极度不高消极回答正确程度(50分)回答正确无误、分析合理,结论有效回答问题基本正确,分析比较合理,结论有效回答问题错误较多,经老师提醒后仍然分析有误,结论无效答不对题单次作业评分标准(以满分100计)评价指标(100分)优(75%-100%)良(50%-75%)中(25%-50%)差(0%-25%)作业完成进度(20分)提前完成按时完成延时完成未完成概念清晰程度(30分)75%以上概念清晰50%以上概念清晰25%以上概念清晰不清晰正确性和结论有效性(50分)分析合理、全面,计算无误,结论有效分析较合理、全面,计算错误少,结论较有效分析基本合理,计算有较大的错误,结论基本有效存在严重错误五、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依据课程目标考核环节(评价依据)期望值平均得分达成度计算课程目标1平时表现平时表现期望值A1=20a1=平时表现平均得分达成度=a1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期望值B1=40b1=课后作业平均得分实验成绩实验成绩期望值C1=40c1=实验成绩平均得分课程目标2平时表现平时表现期望值A2=20a2=平时表现平均得分达成度=a2课后作业课后作业期望值B2=40b2=课后作业平均得分实验成绩实验成绩期望值C2=40c2=实验成绩平均得分课程目标3平时表现平时表现期望值A3=20a3=平时表现平均得分达成度=a3实验技能课后作业期望值B3=40b3=课后作业平均得分实验报告实验成绩期望值C3=40c3=实验成绩平均得分注:Ai、Bi、Ci是指考核环节1、2、3在总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六、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要尽量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获省部级以上奖励的优秀教材、精品教材、国外原版教材以及有特色的教材)[1]王永华,戚穗坚.食品分析[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7.2.主要参考资料(教学参考资料包括教学指导书、案例集、习题集等,应当尽量齐全。需要学生上网查阅的内容资料,应当列出网址)[1]周光理主编.食品分析与检验技术(第四版).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