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4单元第10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山东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4单元第10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山东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4单元第10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山东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4单元第10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山东专用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4单元第10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第4单元本单元主要阐述了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由曲折发展到不断完善的历程,祖国统一大业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外交关系,主要包括三条主线:线索一: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遭到严峻践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法律制度走向健全,民主制度重建并日益完善。线索二: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香港、澳门回来祖国,丰富了“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线索三:现代中国的外交(1)20世纪50年头,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等外交原则,出现了第一次建交热潮。(2)20世纪70年头,新中国复原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出现了其次次建交热潮。(3)新时期中国主动参加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确立了维护世界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背景:人民解放斗争的成功,国民政府的统治被推翻。2.筹备:1949年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探讨筹建新中国事宜。3.成立:1949年10月1日实行开国大典,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意义(1)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记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成功,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新中国的成立标记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而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结束,它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起先,三大改造的完成标记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成功。(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气,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二、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①形成: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内容:通过了《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作用: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做了打算。②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转变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③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相互监督”的方针,组成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不是国家的权力机关,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但无决策权。(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①标记: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②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①确立:“共同纲领”明确规定,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其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②意义:满意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同等,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民族自治”。民族区域自治指的是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各民族依法共同行使自治权力,而不是某一少数民族的自治。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1)法律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人身自由失去保障,《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2)社会秩序:从中心到地方掀起夺权风暴。(3)民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3.新时期民主与法制的建设(1)法制建设措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对包括刘少奇在内的各种冤假错案平反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就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2)民主制度①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②1982年,提出“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④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1998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基层民主选举不等于村民自治基层民主选举是落实宪法给予人民的权利、保障人民用投票表决的方式干脆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举措。而村民自治应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内容。三、“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1.理论(1)酝酿: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纳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头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宏大构想。(3)内涵一个国家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需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种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留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高度自治特殊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2.实践概况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来祖国;1999年12月20日,意义(1)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2)标记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3)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供应了新范例3.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发展状况从内战状态到和平状态1979年,大陆宣布采纳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开创了两岸关系新局面从长期隔绝到相互交往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进行经济文化等方面沟通从民间交往到半民半官交往1992年,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沟通基金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称为“九二共识”新发展2015年,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就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看法“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即“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这为1993年的“汪辜会谈”铺平了道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与“沟通、对话、搁置争议”。(2)问题展望①有利因素有正确指导“一国两制”构想有共同信念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流,两岸同胞盼望和平统一政党的努力中国共产党有和平的诚意,台湾多个政党也倾向和平祖国强大大陆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军事强大,综合国力提高经济文化沟通两岸沟通频繁②不利因素: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台湾岛内的分裂势力猖獗。港澳问题与台湾问题的区分(1)港澳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的问题,涉及国际关系问题。(2)台湾问题是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当前阻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岛内“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的阻挠和破坏。人民政权的巩固(1)土地改革:1950年夏,中心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到1952年底,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农夫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2)稳定物价:党和政府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实行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3)抗美援朝: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斗争的成功,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1.新时期的民主政治建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的独特性就是向“法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刘燕、万欣荣《中国社会转型的表现、特点与缺陷》[思维激活]新时期中国社会转型中向“三元并存与互补的现代国家治理模式演进”。2.“一国两制”宏大构想的实践二十多年来两岸关系起伏发展的历史实践表明,两岸政治互信基础与共识是确定两岸关系发展水平的关键因素,并制约着两岸经济文化社会沟通合作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空间。近年来,两岸固有的深刻冲突再度凸显出来,成为两岸关系进一步提升的瓶颈。正因如此,大陆不断呼吁和推动两岸进行政治对话,通过对话,增进双方互信,了解彼此想法,积累和形成共识,最终找到解决政治问题的方法。——李逸舟《精确把握两岸关系历史方位,主动推动两岸政治对话》[思维激活]两岸政治难题是长期存在的困难问题,有着种种内外困难缘由,不行能期望一蹴而就,须要遵循先易后难、按部就班的思路,实行务实做法,共同探寻双方都可接受的可行方法。►探究1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史料一新中国初创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二是对公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相关教化和公民的民主实践。其中,各项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主要指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的确立。——摘编自张荆红《建国初我国民主政治建设评析》史料二新中国60年民主政治的发展是一个不行分割的持续过程。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搭建了基本的制度框架,后30年我们在民主政治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在前30年民主建设成就的基础上和前30年奠定的民主制度框架内取得的。……中国的民主发展是一个增量的过程,不搞休克式的突变性改革,而在存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突破性改革,最大限度地增加公民的政治权益,这种增量民主是中国民主模式的一个显著特征。——摘编自俞可平《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史料一中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建设的国体、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党内民主制度等主要内容。(2)史料二中俞可平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持续性;改革开放前30年的民主建设,是改革开放后30年民主政治发展的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渐进性特点,是一种增量民主。(1)结合史料一、二,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民主政治的特点。(2)依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如何理解“中国的民主发展是一个增量的过程”。[提示](1)①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和保障公民政治权利的主要形式。②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方面代表团结在一起。③依据社会主义民主原则,建立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同等关系,并建立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的正确关系。④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现少数民族当家作主。(2)①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立法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立法推动基层民主制度建设。②民主制度不断健全的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特色(1)本质: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真正享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这是中国民主政治的本质。(2)特色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其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②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③民主政治建设的民主化、法制化。民主政治建设必需以民主化、法制化为保障,依法治国成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探究2“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史料一“一国两制”方针作为解决台湾问题、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宏大构想,具有重大的意义。它……把和平共处原则用之于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建性发展。它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高度原则性,又体现了照看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高度敏捷性。——刘芃、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史料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国家绝不允许“台独”分裂势力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反分裂国家法》(1)史料一反映了“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解读时留意史料中并列的两个“它”,据此分层概括。(2)史料二说明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国家反对分裂的决心。(1)“一国两制”构想体现了怎样的马克思主义原则?怎样相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宏大意义?(2)依据史料二,分析我国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的主要目的。[提示](1)原则:实事求是,坚持原则性与敏捷性的统一。相识:①使中国顺当地实现了对香港和澳门复原行使主权,促进了港澳地区的发展和旺盛。②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正确道路,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供应肯定借鉴。③“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供应了新的思路。④有利于争取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所须要的和平的国际环境。(2)主要目的:反对和遏制“台独”分裂势力分裂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台湾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一国两制”、国家统一的五点相识(1)“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行分割的组成部分。(2)实行“两种制度”: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3)高度自治: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依宪法规定在港、澳、台设置特殊行政区。特殊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4)和平谈判:通过接触谈判,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具有稳定性。从家国情怀的角度相识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时间主要法律法规(节选)新中国成立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会法、婚姻法、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等;1954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1982年宪法颁布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等;人民法院组织法;个人所得税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国籍法;1982年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共十二大至中共十四大前修改1982年宪法;加入《爱护学问产权巴黎公约》的确定,涉外经济合同法等;民事诉讼法;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行政诉讼法……中共十四大至中共十五大前1982年宪法其次次重要修改;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商业银行法等;反不正值竞争法、消费者权益爱护法、票据法、广告法、拍卖法等;对外贸易法;老师法、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共十五大至中共十六大召开前第三次修宪;证券法、信托法;行政复议法、政府选购 法等,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高等教化法、科学技术普及法……新中国法制建设历程可以反映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依据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一种趋势并分析形成的历史缘由。(要求:观点明确,史实精确、充分)[解析]针对新中国法制建设反映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多种趋势,主流观点从宏观角度动身,认为新中国法制建设反映出我国民主法制的不断健全完善,而现代学者则从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从某一角度分析,认为其反映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完善,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我国向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转变等社会发展趋势。[答案]示例:趋势: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完善。1954年宪法规定人民的基本权利、义务再到民族区域自治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的颁布,新中国通过不断立法健全各级民主制度。缘由:国家性质;吸取“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经济发展或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人民的民主诉求增加(或公民政治参加主动性提高);世界民主化潮流;等等。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教训(1)民主肯定要制度化、法律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三十年最主要的教训。(2)必需坚持党的领导,但党必需擅长领导,也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党政关系,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实力。(3)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以党内民主推动人民民主进程。(4)只有集中力气把经济搞上去,才能为民主政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1.命题点: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2024·北京等级性考试·10)下表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中国在应对自然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平安等突发事务时,着力于()通过年份文件名称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1997《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2003《突发公共卫生事务应急条例》2005《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2005《国家突发公共事务总体应急预案》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务应对法》A.加强政治制度建设 B.发挥舆论监督作用C.探究民主管理机制 D.完善相关法制体系[尝试解题]________D[依据表格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务应对法》”等信息可知,中国在应对自然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平安等突发事务时多颁布相应的法律和条例,着力于完善相关法制体系,而非加强政治制度建设,故选D项,解除A项;材料未涉及舆论监督的相关内容,解除B项;民主管理是相对于肯定听从、肯定权威的管理而言的,材料未涉及与之相关的信息,解除C项。]2.命题点:新中国的成立(2024·1月浙江选考·1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提出的,经中心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的国微图案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其中齿轮和麦稻穗象征着()A.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内涵得到充分体现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C.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人民的历史结束D.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尝试解题]________D[依据所学学问可知,齿轮代表工人阶级,麦稻穗代表农夫阶级,因而象征着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故D项正确;齿轮和麦稻穗与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均无关,故A、B两项错误;新中国成立标记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中国人民的历史结束,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创设学问情境,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法制建设(2024·全国Ⅲ卷·30)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A.法制建设起先迈向制度化B.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绽开C.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冲突的改变亲密相关D.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知情境:在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中,刘少奇指出了健全法制的迫切性。明立意:本题以中共八大的政治报告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说明、时空观念等核心素养。抓关键:“1956年”。理思路:1956年中共八大召开时,三大改造即将完成,我国的主要冲突即将发生改变,在此背景下,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法制建设的迫切性,因此二者是相统一的。由此推断C项是正确答案。【真题体验】命题点: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2024·江苏高考·12)建国初期,一位老大爷谈到种痘运动说:“现在的国家真好,共产党毛主席到处关切我们,从解放后,没听说哪个地方闹天花,也看不见有麻子的孩子啦。我家的四个孩子,要是在过去请‘花先生’栽‘花’,顶少也得一石来粮。”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来说明()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B.新中国获得民众政治认同C.民主政治建设扎实推动D.卫生防疫体系的全面建立B[民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抗击天花等疫病所取得的成果非常认同,这从侧面反映出新中国获得了民众的政治认同,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三大改造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解除A、C两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卫生防疫体系起先但没有全面建立,解除D项。][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4·重庆高三期末)新中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新纪元。下列立法()1950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废除男尊女卑的封建婚姻制度,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同等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工会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有组织和教化工人主动生产、发挥工人阶级领导作用的职责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全部制,实行农夫的土地全部制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B.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C.为国家工业化开拓了道路D.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B[《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实现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同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维护了工人阶级的利益,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调动了工人阶级主动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了封建土地全部制,调动了农夫的生产主动性,因此这些立法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但不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也不能为国家工业化开拓道路,故选B项,解除A、C两项;1949年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解除D项。]2.(2024·新乡二模)1954年6月至9月,中国有组织地开展了宪法草案探讨和宣扬。据统计,很多地区的参加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看法、建议和问题。这一活动()A.保证了宪法的社会主义性质B.增加了人们的民主参加意识C.标记着社会主义时代的到来D.反映了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B[依据材料“很多地区的参加者超过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90%,共收到118万多条看法、建议和问题”可知,宪法草案的探讨和宣扬促进了人民群众参政意识的高涨,故选B项;材料并未反映宪法的详细内容,并不能体现社会主义性质,解除A项;社会主义时代到来的标记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解除C项;1954年宪法反映了我国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要求,并不是根本任务,解除D项。]3.(2024·惠州高三调研)右图为1954年创作的一幅美术作品《一辈子第一回》(画中老人手捧“选民证”)。该作品反映了()A.农夫土地改革之后的喜悦B.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C.扫盲教化带来的巨大改变D.生产资料全部制根本变革B[依据材料“1954年”“《一辈子第一回》”“选民证”可知,该作品体现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人民选举代表的史实,说明人民有了选举权,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成就,故选B项;1952年我国土地改革已经完成,解除A项;该作品内容与人民受教化水平无关,无法体现扫盲教化带来的巨大改变,解除C项;生产资料全部制根本变革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材料信息与此无关,解除D项。]4.(2024·绵阳模拟)以下表格的信息说明()时间表现1982年宪法制定前夕邓小平指出:“要使我们的宪法更加完备、周密、精确,能够切实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