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高考第一轮复习原电池和化学电源教案_第1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考第一轮复习原电池和化学电源教案_第2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考第一轮复习原电池和化学电源教案_第3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考第一轮复习原电池和化学电源教案_第4页
人教新课标版高考第一轮复习原电池和化学电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新课标版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第6章第2节原电池和化学电源同步教案【考纲要求】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式.2.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复习要求】1.了解原电池的工作原理。2.能写出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和反应的总方程式。3.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设计简单的原电池。4.能根据原电池原理进行简单计算。5.熟悉常见的化学电源(一次电池、二次电池和燃料电池),能分析常见化学电池工作原理,了解废旧电池回收的意义。【近年考情】1.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2.了解常用化学电源的构造及新型电源的工作原理,尤其是可充电电池的充放电过程.3.根据所给自发进行的反应设计原电池,并能绘制装置图.原电池为每年的必考题,主要是作为选择题出现,考查新型的原电池比较多,起点高落点低,最终还是落到原电池基础知识内容,例如:北京10-6C、天津10-2、全国10-12、全国10-35、北京9-6、北京9-8、天津9-10、北京8-5、天津8-12等等都对原电池有所考查。【高考怎考】(2010全国卷1)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激发态)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B.电池工作时,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解析】B选项错误,从示意图可看在外电路中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也即镀铂电极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I3-+2e-=3I-;A选项正确,这是个太阳能电池,从装置示意图可看出是个原电池,最终是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应为把上面四个反应加起来可知,化学物质并没有减少;C正确,见B选项的解析;D正确,此太阳能电池中总的反应一部分实质就是:I3-氧化还原3I-的转化(还有I2+I-I3-),另一部分就是光敏有机物从激发态与基态的相互转化而已,所有化学物质最终均不被损耗!氧化还原【答案】B一、原电池1.概念: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构成条件(1)能自发地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电解质溶液(构成电路或参加反应)。(3)由还原剂和导体构成负极系统,由氧化剂和导体构成正极系统。(4)形成闭合回路(两电极接触或用导线连接)。二、化学电源【归纳总结】(一)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与电极反应式的书写1.正、负极的判断①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基础是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果给出一个方程式判断正、负极,可以直接根据化合价的升降来判断。发生氧化反应的一极为负极,发生还原反应的一极为正极。②判断电极时,不能简单地依据金属的活泼性来判断,要看反应的具体情况,如:a.Al在强碱性溶液中比Mg更易失电子,Al作负极,Mg作正极;b.Fe、Al在浓HNO3中钝化后,比Cu等金属更难失电子,Cu等金属作负极,Fe、Al作正极。原电池中正、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作为一种特殊的离子方程式,对于强、弱电解质的书写形式,没有严格的规定,但必须遵循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规律。(二)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1.原电池原理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具体如下:2.原电池原理在化工、农业生产及科研中的应用(1)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一个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时反应速率增大。例如,在Zn与稀H2SO4反应时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使产生H2的反应速率加快。(2)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两种金属分别作原电池的两极时,一般作负极的金属比作正极的金属活泼。(3)用于金属的防护使被保护的金属制品作原电池正极而得到保护。例如,要保护一个铁质的输水管道或钢铁桥梁等,可用导线将其与一块锌块相连,使锌作原电池的负极。(4)设计制作化学电源设计原电池时要紧扣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具体方法是:①首先将已知氧化还原反应拆分为两个半反应;②根据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特点,结合两个半反应找出正负极材料及电解质溶液。a.电极材料的选择在原电池中,选择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并且,原电池的电极必须导电。电池中的负极必须能够与电解质溶液反应。b.电解质溶液的选择电解质溶液一般要能够与负极发生反应,或者电解质溶液中溶解的其他物质能与负极发生反应(如空气中的氧气)。但如果两个半反应分别在两个容器中进行(中间连接盐桥),则左右两个容器中的电解质溶液应选择与电极材料相同的阳离子。如在锌—铜—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负极金属锌浸泡在含有Zn2+的电解质溶液中,而正极金属铜浸泡在含有Cu2+的溶液中。③按要求画出原电池装置图。如根据以下反应设计的原电池:应用原电池原理可以设计任一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池,但有的电流相当微弱。同时要注意电解质溶液不一定参与反应,如燃料电池,水中一般要加入NaOH、H2SO4或Na2SO4等。(三)可充电电池理论分析1.可充电电池有充电和放电两个过程,放电发生的是原电池反应,充电发生的是电解反应.充电的电极反应与放电的电极反应过程相反,充电时的阳极反应为放电时正极反应的逆过程,充电时的阴极反应为放电时负极反应的逆过程.以铅蓄电池为例,该过程可结合图示分析:2.书写可充电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一般是先写放电的电极反应,往往负极反应式较容易写出,正极反应式较难写出,此时可先书写负极反应式,然后用电池反应式减去负极反应式即得正极反应式.书写电极反应式时,不要忽略了两极产生的离子是否与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原电池原理的考查主要从三个方面考查:一是外电路电子定向移动;二是电极上的氧化还原反应;三是溶液中离子运动,溶液中离子定向移动。【课堂巩固】1.把A、B、C、D四块金属片浸入稀硫酸中,分别用导线两两相连可以组成原电池.A、B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A.A>B>C>DB.A>C>D>BC.C>A>B>DD.B>D>C>A【答案】B【解析】A、B相连时A为负极,说明A比B活泼;C、D相连时,电流由D→C,则电子由C→D,所以C为失去电子的一极,C比D活泼;A、C相连时,C上产生气泡,即C上发生的反应是2H++2e-===H2↑,是还原反应,A比C活泼;B、D相连时D极发生氧化反应,则D为负极,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A>C>D>B.2.用铜片、银片、Cu(NO3)2溶液,AgNO3溶液、导线和盐桥(装有琼脂-KNO3的U型管)构成一个原电池.以下有关该原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在外电路中,电流由铜电极流向银电极②正极反应为:Ag++e-===Ag③实验过程中取出盐桥,原电池仍继续工作④将铜片浸入AgNO3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与该原电池反应相同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①Cu为负极,电子由Cu电极流向Ag电极;③取出盐桥,电池不能形成闭合回路,不能继续工作.3.(2009·广东高考)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B.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OH--3e-===Al(OH)3↓C.以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正极流向负极【答案】A【解析】B项,以NaOH为电解液时,不应生成Al(OH)3沉淀,而应生成AlO2-.C项,电解液的pH应减小.D项,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答案】D【答案】C【解析】甲醇燃料电池是甲醇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氧气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故B、D错误;A项不是电极反应.【答案】D【解析】A项,放电时Li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B项,充电时Li0.85NiO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项,用水作电解质,Li要与水反应;D项,放电时,正极得电子而吸引阳离子Li+.7.据《中国环境报》报道,近日,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科学家洛根率领的一个研发小组宣布,他们研制出一种新型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可以把未经处理的污水转变成干净用水和电源.阅读上述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洛根设计的电池装置:一个圆柱形的树脂玻璃密闭槽,里面装有8条阳极石墨棒,它们围绕着一个阴极棒,密闭槽中间以质子交换膜间隔,密闭槽外部以铜线组成闭合电路,用作电子流通的路径.工作时,只需要把污水注入反应槽,然后细菌酶就可以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在此过程中释放出电子和质子.该过程中,释放出的电子通过________(填“溶液”或“铜线”)流向________(填“负极”或“正极”),而质子则流向________(填“负极”或“正极”);密闭槽中的质子交换膜的作用是________;写出阴极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阴极反应有氧气参与).(2)这种燃料电池的燃料是废水中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机化合物在阳极附近被细菌分解,分解的产物除电子和质子外还有________(填序号).a.二氧化碳b.氢气c.氧气d.氮气(3)这种新型微生物燃料电池最适宜处理的废水是________(填序号).a.硫酸厂废水b.畜牧厂的废水c.电镀厂废水d.生活污水【答案】(1)铜线正极正极使质子穿过到达正极O2+4H++4e-===2H2O(2)a(3)bd【解析】(1)洛根设计的这种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中“膜”的作用是允许穿过特殊的离子,这种微生物燃料电池装置的“膜”是为了让氢离子穿过;负极附近细菌分解污水中的有机化合物被氧化,失去的电子沿外电路的导线到达正极,而氢离子从溶液中穿过“膜”到达正极,在正极电子、氢离子和氧气一起生成水.【答案】C【解析】原电池负极发生的是氧化反应,可以排除选项B、D;因为该燃料电池的电解质为磷酸,所以又可以排除选项A.9.依据氧化还原反应:2Ag+(aq)+Cu(s)===Cu2+(aq)+2Ag(s)设计的原电池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电极X的材料是________;电解质溶液Y是________;(2)银电极为电池的________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X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外电路中的电子是从________电极流向________电极.【解析】(1)明确电池放电的过程即发生原电池反应的过程,其电池反应方程式为:Zn+Ag2O+H2O===2Ag+Zn(OH)2,被氧化的Zn为负极,则Ag2O为正极.(2)从产物分别为金属氧化物和金属氢氧化物的实际来看,该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应为碱性.(3)充电时发生电解池反应,Ag为阳极,Zn(OH)2为阴极,分别发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11.铁及铁的化合物应用广泛,如FeCl3可用作催化剂、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和外伤止血剂等。(1)写出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铜板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将(1)中的反应设计成原电池,请画出原电池的装置图,标出正、负极,并写出电极反应式。正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某科研人员发现劣质不锈钢在酸中腐蚀缓慢,但在某些盐溶液中腐蚀现象明显。请从上表提供的药品中选择两种(水可任选),设计最佳实验,验证劣质不锈钢易被腐蚀。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劣质不锈钢腐蚀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依据Fe2+、Fe3+、Cu2+沉淀时溶液的pH,利用Fe3+的水解能力强,加入CuO与溶液中的H+作用调节pH,促进Fe3+的水解,使Fe(OH)3沉淀,从而达到分离Cu2+和Fe3+的目的。(1)FeCl3与Cu发生反应:2FeCl3+Cu===CuCl2+2FeCl2。(2)依据上述氧化还原反应,设计的原电池为:Cu作负极,C(石墨)为正极,FeCl3溶液作电解质溶液。其中负极反应:Cu-2e-===Cu2+正极反应:2Fe3++2e-===2Fe2+(3)根据沉淀Fe2+、Fe3+和Cu2+的pH确定。首先将溶液中的Fe2+氧化成Fe3+,然后利用Fe3+的水解:Fe3++3H2O=Fe(OH)3+3H+,往溶液中加入CuO时,CuO与H+作用从而使上述平衡右移。pH将逐渐增大,Fe3+转化成Fe(OH)3沉淀而除去。(4)不锈钢在CuSO4中发生置换反应:CuSO4+Fe===FeSO4+Cu从而在不锈钢的表面析出了红色Cu,这样构成了Cu-Fe原电池,加快了不锈钢的腐蚀。验证的方法是先使CuO与H2SO4作用生成CuSO4,然后把劣质不锈钢放入CuSO4溶液中,观察表面是否有红色物质存在。【10真题精析】(2010重庆卷)29.(14分)钒(V)及其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催化、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领域.(1)V2O5是接触法制硫酸的催化剂.①一定条件下,与空气反应tmin后,和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amol/L和bmol/L,则起始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生成的化学反应速率为mol/(L·min).=2\*GB3②工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