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浮力综合应用-讲核心(原卷版)_第1页
第十章浮力综合应用-讲核心(原卷版)_第2页
第十章浮力综合应用-讲核心(原卷版)_第3页
第十章浮力综合应用-讲核心(原卷版)_第4页
第十章浮力综合应用-讲核心(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模块要点考查方式学习要求考查类型等级划分4个要点利用浮力测密度利用弹簧测力计测密度实验探究易错点☆☆利用天平测密度实验探究易错点☆☆浮力与压强综合利用量筒测密度实验探究常考点☆☆浮力与压强规律应用难点☆☆☆【例1】1.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示数是2.7N.当把零件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7N.现把该零件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9N,求:(1)该零件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浮(2)该金属零件的密度ρ金;(3)另一种液体的密度ρ液【例2】2.小雪利用已调好的天平、烧杯、适量的水、细线,测量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块的密度。如图所示的三个图是小雪测量过程的示意图,已知水的密度是1.0×103kg/m3,g=10N/kg。利用图中测出的物理量计算小石块浸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__________N,小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_kg/m3。【例3】3.小芳想测量一只小瓷杯陶瓷的密度。已准备的实验器材有:量筒一只,足量的水,待测小瓷杯(小瓷杯直径小于量筒的直径),如图所示。小芳利用上述器材设计实验,请你帮她补充实验方案、并写出小瓷杯陶瓷密度的表达式:(1)将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1,并记录;(2)将小瓷杯______,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2,并记录;(3)将小瓷杯______,读出水面所对刻度V3,并记录;(4)请你利用测量和ρ水写出小瓷杯陶瓷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例4】4.如图所示,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下悬挂一个小水桶,桶与水的总质量为5kg。用细线吊起一个质量为0.54kg的铝球,用手提细线上端将小球缓慢浸没在水中,使其在水中静止,且不与桶壁、桶底接触,水未溢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_N。()【例5】5.小东利用一个已经调零的弹簧测力计、一根轻质细线、一个小石块、两个烧杯和足量的水测量某液体的密度。小东同学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出了下面的实验步骤,但不完整,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用细线系住小石块,将适量的水与液体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2)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的重力为G,并记录在表格中;(3)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小石块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受到的拉力为F1,并记录在表格中;(4)_______________,并记录在表格中;(5)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和ρ水计算出液体B的密度:ρB=__,并将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例6】6.小阳同学利用已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烧杯、水、细线、木块(ρ木<ρ水)测木块的密度,(1)实验步骤如下:①将木块用细线拴好,挂在已调节好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木块的重力G;②将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将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木块浸入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③木块密度的表达式ρ木=ρ水,小军说不能用上述实验测算出木块密度,请你写出小军判断的理由:________.(2)小军又添加了细线和铁块进行实验测出了木块的密度,请你补全他的实验步骤:①将木块用细线拴好,挂在已调节好的弹簧测力计下,测出木块的重力G;②将烧杯中装有适量的水,再将铁块用细线系挂在木块下,将木块和铁块均浸没在水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1;③________,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为F2;④木块密度的表达式:ρ木=________.【例7】7.现有一架天平、一个空烧杯、适量的水、石块、细线、待测液体。小红想利用上述器材测量待测液体的密度,以下是她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1)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用调节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2)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住石块,使其全部浸没在烧杯的水中(水未溢出),且不与容器相接触。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测出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数值的总和为m2;(3)将烧杯中的水全部倒净,再倒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天平测出其总质量为m3;(4)______,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测出天平平衡时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对应数值的总和为m4;(5)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利用上述测量出的物理量和已知量计算待测液体密度的表达式为:______。例8】8.小阳为了测量木块的密度,找到的实验器材有电子秤、装有适量水的烧杯和一根足够长的细钢针,进行了如下实验,请你帮助他补全实验步骤:(1)将电子秤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清零;(2)将木块置于电子秤上,记录电子秤示数m1;(3)将装有适量水的烧杯置于电子秤上,记录电子秤示数为m2;(4)______,静止后,记录电子秤示数为m3;(5)计算木块的密度为:ρ木=_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例9】9.小京利用铝块、细线、量筒和适量的水测量一个形状不规则的物块的密度。他先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中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示数如图甲所示;再将系好细线的物块放入量筒水中,物块漂浮,量筒示数如图乙所示;把物块从量筒中取出,然后将系好细线的铝块放入量筒水中,量筒示数如图丙所示;最后将铝块和物块系在一起,共同浸没在量筒水中,量筒示数如图丁所示。根据实验过程及现象,下列四个选项中,判断正确的是。(g取10N/kg)()A.物块的体积为 B.物块的质量为C.物块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D.物块的密度为【例10】10.小阳利用刻度尺、塑料碗、圆柱形玻璃筒和适量水测量一块铁矿石的密度.以下是小阳设计的实验步骤,请你按照他的实验思路,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1)在圆柱形玻璃筒内放入适量的水,将塑料碗轻轻放入水中,塑料碗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此时玻璃筒内水的深度为,并记录在表格中;(2)将铁矿石轻轻放入塑料碗中,塑料碗仍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此时圆柱形玻璃筒内水的深度为,并记录在表格中;(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已知水的密度为,利用测量出的物理量和计算铁矿石的密度=_______,并将计算结果记录在表格中.【例11】11.如图所示,底面积S为100cm2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容器中盛有重力G为5N的液体A当物块M漂浮在液体A中,物块M排开液体的质量m为100g,液体A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已知物块M的体积V为125cm3,g取10N/kg。求:(1)物块M所受浮力F浮;(2)物块M的密度ρ;(3)容器底部所受压强p。【例12】12.在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两个烧杯内分别盛满不同液体,把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放入甲乙烧杯内,静止时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的液体的密度B.甲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大于乙杯中小球受到的浮力C.甲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大于乙杯对水平桌面的压强D.若向下按压甲杯中的小球,甲杯中液体对烧杯底的压强会减小【例3】13.两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液面高度如图所示,甲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和,乙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和;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强和压力分别为和.已知水的密度大于酒精的密度,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B.,C.,D.,【例14】14.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A、B、C分别放入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三个容器的液面恰好相平。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物体受到的浮力FA浮>FB浮>FC浮 B.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C.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 D.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A>FB=FC【例15】15.底面积为100cm2的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当物体A如图甲所示,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0.8N,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1;向上提物体A,当A如图乙所示,总体积的露出水面静止时,容器中的水面降低了8mm,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2,水对杯底的压强为p2。下列计算结果正确的是()A.压强p1与p2的差为800Pa B.物体A的密度ρA为C.金属块A受到的重力为4N 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为3.2N【例16】16.如图所示,两只完全相同的盛水容器放在台秤上,用细线悬挂质量相同的实心铅球和铝球(ρ铅>ρ铝),两球全部没入水中,此时容器中水面高度相同,设绳的拉力分别为T1和T2,台秤的示数分别为F1和F2,则()A.F1=F2,T1=T2 B.F1<F2,T1>T2C.F1=F2,T1>T2 D.F1>F2,T1<T2【例17】17.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放置有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甲容器中盛有液体A,物块M漂浮在液体A中,物块M排开液体的质量为m1,液体A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乙容器中盛有液体B,物块N漂浮在液体B中,物块N排开液体的质量为m2,液体B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已知甲容器底面积大于乙容器底面积,容器中液体A、B质量相等,物块M、N质量相等。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p1<p2 B.p1>p2 C.m1<m2 D.m1>m2【例18】18.如图所示,将甲乙两个容器放在水平桌面上,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甲和S乙。甲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1的液体,乙容器中盛有密度为ρ2的液体。现将体积相等的AB两个物体分别放入甲、乙两容器后,物体A悬浮,物体B漂浮且有一半体积露出液面,此时两容器液面相平。液体对甲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1压力为F1,液体对乙容器底部的压强为p2、压力为F2。已知物体A与物体B的密度之比为2∶3,S乙=4S甲。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p1=p2,F1>F2 B.3p1=p2,6F1=F2C.p1<p2,12F1=F2 D.p1>p2,F1=4F2【例19】19.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盛有相同深度的液体,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如图所示,甲、乙两容器的底面积分别为S1和S2,且2S1=3S2,甲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1,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p1。乙容器中液体的密度为ρ2,液体对容器底产生的压强为p2,且p2=2p1,将A球浸在甲容器的液体中,B球浸在乙容器的液体中,两容器中均无液体溢出,液体静止后,甲、乙两容器底受到液体的压力相等,A、B两球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1>F2,ρ1<ρ2 B.F1=F2,ρ1<ρ2C.F1<F2,ρ1>ρ2 D.F1<F2,ρ1<ρ2【例20】20.四个相同的容器里盛有液体,将同一个小球先后放入四个容器中,静止时的位置如图所示,四个容器中的液面到容器底面的距离相等,则()A.容器A中液体密度最小B.小球在容器A中受到的浮力比在容器B中受到的浮力小C.容器D中小球给液体的压力最小D.容器D给水平桌面的压力最大【例21】21.水平桌面上放有甲、乙、丙、丁四个完全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容器内分别盛有等质量的液体。其中甲、乙、丁容器中的液体密度相同。若将小球A放在甲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漂浮,此时液体对甲容器底的压强为p1;若将小球A用一段不计质量的细线与乙容器底部相连,并使其浸没在该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2;若将小球A放在丙容器的液体中,小球A静止时悬浮,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3;若将小球A放在丁容器的液体中,用一根不计质量的细杆压住小球A,使其浸没,且不与容器底接触,小球A静止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为p4。则p1、p2、p3和p4的关系是()A.p1=p3<p2=p4 B.p1=p3=p2<p4C.p1=p2<p3<p4 D.p1=p2=p3=p4【例22】22.如图所示,底面积为S的薄壁玻璃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其中盛有适量的水,将一块质量为m、体积为V的物块A轻轻放入杯中直至静止,杯中水未溢出,杯内液面上升h。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块A受到的浮力一定为mg B.物块A受到的浮力一定为ρ水gVC.杯底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一定增加了 D.杯底对水平桌面的压力一定增加了ρ水ghS【例23】23.如图甲所示,圆柱形容器装有适量的液体,将密度为2.5g/cm3,体积为40cm3物体B放入液体中时,通过磅秤测得其总质量为150g.用一细绳提起物体B,使物体B的体积刚好有一半露出液面且保持静止不动时,磅砰示数为66g,如图乙所示.(g取10N/kg).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两次台秤示数的变化等于物体B两次所受浮力的变化B.图乙中物体B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力为0.2NC.图甲中物体B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为0.68ND.物体B受到细绳的拉力为0.8N【例24】24.水平面上有两个相同的装满不同液体的溢水杯,将小球A分别放入溢水杯中静止时如图所示,甲杯溢出的液体,乙杯溢出的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杯对桌面的压强小于乙杯对桌面的压强B.小球A重,它在乙杯中受到浮力C.小球A在甲杯中受浮力,在乙杯中不受浮力D.液体对甲杯底的压强小于液体对乙杯底的压强【练1】25.在用天平测石块所受浮力的实验中,小刚先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如图甲所示,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______g;然后,再把用细线拴好的石块浸没在天平左盘上的烧杯内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在天平右盘添加适量的砝码,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请你根据图景计算石块受到的浮力F浮=______N。【练2】26.小东用弹簧测力计、轻质细线、烧杯和足量的水测量小石块的密度。请你将小东的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