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教案_第1页
《北京的春节》教案_第2页
《北京的春节》教案_第3页
《北京的春节》教案_第4页
《北京的春节》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难点: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的热闹气氛。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提问:我们知道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写了春节的时期的几个重要日子活动。那么,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我们已经学习了“腊八”这部分,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1、指导品读“除夕”,指名朗读,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3)指导学生感情读文2、指导品读“正月初一”。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3)你们春节拜年吗?说说你拜年的经历。(4)引导学生了解庙会时怎么回事?3、指导品读“元宵”。全班齐读,边读边画:(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说说你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语句研读,创设情景读,结合生活体验,深入走进北京人的春节,感受人们的欢乐和浓浓的民俗风情]二、拓展阅读,领悟表达特点: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它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三、延伸谈话,了解风俗。1、师: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吗?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2、启发思考: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你觉得现在过年的氛围浓吗?说说你的感想。(学生自由畅谈)[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如何传承中华民俗文化的思考。]四、作业小练笔: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2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3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生字13个。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什么。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课型:散文。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完成“初显身手”。学生讲自己查资料了解的情况。2、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初读课文。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顺序。⑵、出示13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矩蒜醋假夕鞭戚逛驴恰盏预吉(请每组2、4号同学起立教读)⑶、出示生词,同桌读。规矩大蒜香醋放假除夕鞭炮亲戚逛街恰好几百盏灯预示吉祥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⑴、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怎样”用一个词来概括。⑵、指名接读。⑶、齐读课文,分组讨论: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哪些日子是最热闹的?勾出这些日子来。⑷、齐读课文4—6自然段,谁用一名话概括这部分内容。⑸、接读1—3自然段,谁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⑹、齐读1—3自然段。⑺、齐读7自然段。⑻、朗读全文。⑼、分小组学生谈自己家乡过年的情景。三、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板书设计:12、过年开始(腊月初)除夕老北京的春节初一高潮元宵结束(正月初十九)五、教学后记《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喜庆。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重点:感受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及作者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今年的春节你们是怎么过的?(学生自由回答)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走进他童年时代的北京,看看那个时代的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1、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呢?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课文。2、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回答)本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三、精读课文,了解风俗。1、再次读课文中印象深的有关段落。同位交流,为什么印象深?2、汇报,师生共同交流。腊八:1)怎样描写腊八粥,腊八蒜的?2)这样写说明什么?除夕:1)印象是什么?从哪儿能看出真热闹?2)除夕有什么风俗?3)指导朗读。正月初一:1)除夕是热闹的,喜庆的,而正月初一与除夕相比,又有什么不同呢?2)解释截然不同、3)了解正月初一的风俗习惯。正月十五:1)认真读11、12自然段,从中体会到什么?2)具体说说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灯特别的多?3)说说我们这儿的元宵节都有哪些风俗习惯?4)指导朗读。3、除了这些日子,作者还提到了哪些日子的活动?(出示童谣)四、总结写法,拓展延伸。1、详略得当的写法。2、阅读链接《过年》,与本文比较,突出写法。3、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讲究的是火爆,热闹,祥和,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课后写下来。教学反思:要想使学生对一节课感兴趣,教师自己必须有兴趣。我正是带着极大的兴趣来上这节课的。我的情绪也极大地感染了我的学生,大家学得很投入。不足之处是我没重视学生读的训练,学生读的质量不高。《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5教学目标(一)认知目标: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的能力。2、提高学生阅读的速度,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三)情感目标: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一)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二)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方法读中感悟法、比较阅读法。教学准备(一)多媒体课件。(二)学生课前准备:1、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2、搜集各地过春节的民风民俗。【主要目标要求】: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生词的意思。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写作的顺序。4、了解老北京春节前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教学过程预设】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兴趣(一)1、学生汇报搜集关于春节来历的资料。2、学生汇报搜集关于春节的诗歌、童谣等。(二)出示北京春节童谣,导入课文1、齐读童谣。相关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2、导入课文。师:这就是北京的春节的写照。很有特色是吧,也想到北京去过个春节是吧。今天,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3、认识作者: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二、整体感知,理清过程,了解写作顺序(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2、北京的春节给你的印象是什么?(二)反馈检查:1、学习生词,指导书写。2、解决疑难。3、交流对北京春节的感受。(三)浏览课文,理清顺序。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顺序。师: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将北京的风俗写清楚的?(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3、思考2: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上年货儿童放假新年的“彩排”除夕以前除夕元旦光景初六开张元宵)4、学生汇报。5、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6、完成表格三、品读感悟,细赏风俗,体味特色文化1、品读“腊八”(1)学生汇报表格填写内容。(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特色,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A换词理解“农业展览会”。B联系腊八粥的材料理解“农业展览会”,体会老舍语言的朴素与幽默。C指导朗读,让学生感受腊八粥不仅是一种食品,更是独具北京传统的一种文化。②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A引导抓住“翡翠”、“色味双美”,体会作者叙述的精妙。B指导学生联系资料谈谈北京关于吃饺子的风俗。2、品读“二十三”(1)学生汇报表格内容。(2)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语句,感受风俗习惯,领悟作者语言的特点。四、小结,布置作业(一)教师总结延伸。(二)布置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构思如何开展调查“民风民俗”的活动。《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6教学目标1、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教学过程一、童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童谣,自己读读: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首童谣写的是什么内容?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1、认真默读全文,想想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不懂的词语画下来。(学生可能弄不懂的词语:腊月、初旬、麦芽糖、江米糖、空竹、逛天桥、逛庙会)指名交流,根据学情顺势而导。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北京人过春节哪些地方你最感兴趣?预设一:生在练习纸上完成表格,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预设二:在交流中,学生贴纸条(黑板条)、作记录,师引导理清时间顺序。(根据学生情况选择一种操作策略。)三、分清详略,合作研读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1)详细写了什么,说给大家听。(2)哪里写得好,读给大家听。学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1)解决第一个问题。小组派代表复述研讨的部分,组员可以补充。师注意引导学生注意叙述顺序(“腊八”是用并列的方式写的;“除夕”是用总分的方式写的;“正月初一”是用对比的方式写的;“正月十五”是用总分总的方式写的);反馈评分。(2)解决第二个问题。生生、师生互动,师注意引导学生品出京味语言的特点,必要时作示范;反馈评分。4、引导学生体会详略处理的好处。四、拓展延伸,读中学写1、快速浏览,找出描述小孩过春节的地方,指名读。2、启发学生谈谈现在北京春节怎么过,其间可让学生采访在座的老师。3、学生写过春节时有趣的地方(片段),教师巡视。指名交流,教师评价时注意学生是否用上了书上的写法,及时点评、表扬。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1、总结全文,复现童谣。2、作业:写一篇现代《北京的春节》,可以学习老舍先生按时间顺序写的方法,注意详略得当。《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7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梳理思路、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2、通过阅读,能找出描述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3、能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知道春节“开始、高潮、结束”的日子。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提取信息法教学过程:一、情境激趣:歌谣导入同学们,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它象征团结、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下面请听一首歌谣: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喇叭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读了这首儿歌,你有什么感受?老舍先生有一篇文章,也写了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题目就叫:北京的春节。(板书课题)。二、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请按“名时地评作”的顺序一句话介绍作者:参考内容: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2、整体感知(1)用“圈点勾画”法自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第一部分(1—7节):描述北京市民在腊月准备过春节的情况。第二部分(8—11节):描述北京市民除夕,元旦,年初过节的盛况。第三部分(12—16节):描写北京市民过元宵节的情况。第四部分(17节):描写新旧社会过春节的不同。(2)再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①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隆重、愉快、祥和②作者是以什么为记叙线索的?本文以时间(腊月——元宵节)为线索(或是以春节的过程为线索③本文中的重要日子有哪些?腊八——十九——除夕——大年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九(开始)——(高潮)——(结束)④本文选取和组织了哪些材料?(填写下表,主要事例写得详细一点)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上年货儿童放假春节的“彩排”除夕以前除夕正月初一光景初六开张元宵节(春节的高潮明确:时间主要事例腊八腊八粥,腊八蒜腊月十九买杂拌儿,买爆竹,买玩意儿二十三放鞭炮大扫除准备年货除夕穿新衣,贴对联和年画,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祭祖,守岁元旦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元宵悬灯结彩,放花炮三、合作探究以组为单位,各自谈谈对下列句子的感受,概括老舍先生文章的语言特点。(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明确:“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明确: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3)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明确: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语言特点:(1)北京韵味(2)通俗明白(3)幽默诙谐四、延伸梳理1、在老舍笔下,老北京的春节是什么样子?2、联想一下,在我们的家乡,春节是什么样子?(请回家问问父母,把你看到的、听到的关于春节的文字写下来吧)五、课堂小结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一起感受了老北京的春节,体会了新社会的美好。相信同学们对中国的民俗文化有了一定的感觉。那么,请大家上网搜集一下,看你能找到多少关于民俗的内容。六、作业请大家课后仿照课文说说自己家乡过年的习俗,并把它写到周记本上。《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8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引领学生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1、关于古今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2、学生假期拍摄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照片。一、谈话导入1、教师引导谈话:同学们,寒假时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道语文生活实践题——“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的拍照,很多同学都完成得不错,都按要求发到了老师的邮箱里,下面我们来展示大家拍摄的照片。(学生欣赏图片)那么,根据我们上节课读课文了解的情况,你能说说说说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印象深的有哪些?生交流:我印象深的有腊八,除夕,初一,正月十五。2、师为什么你对这些内容印象深刻?生交流:因为作者详细的写出了这几天包含的春节的习俗。3、教师继续谈话:这长达四十多天的春节被作者称为美好快乐的日子,这节课我们班三个学习小组继续深入的品读课文,了解春节的习俗,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感受老舍先生对这些日子的描写。(设计意图: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对这节课的学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根据导学案分小组自学课文1、明确学习任务。每四人小组选择一个日子,读读课文,弄明白作者写了哪些民俗,交流你查找的资料,谈一谈感受。2、小组交流自学。三、汇报学习成果(一)第一学习小组汇报读书情况1、教师谈话:哪位同学能选择一个日子来介绍?2、生交流:我们组选择的是腊八这一天。课文主要讲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这两样习俗。并交流搜集到的相关资料。3、师评价补充:你们查找的资料既让我们了解了知识,又让家乡人民感到自豪。还有谁能补充介绍?我想补充一点,腊八粥谐音腊八祝。在民间有祝福农业生产的意味。能读一读你们喜欢的句子吗?4、生读:(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2)“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5、教师创设情境引读:对,正是由于腊八粥是由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材料丰富品种众多,所以,作者说-----这正是老舍语言的特点,我们再读读-----6、男女比赛读、师:请你来读。还有谁想读?男女赛读,师评价。大家一起来读。谁能带我们领略其他日子里的春节文化?(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默读、朗读能力,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其次教师范读和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老舍语言的特点。短短几分钟学生体会到老舍语言的幽默风趣,不用说教,不用硬塞,一切都顺其自然。)师:谁能带我们领略其他日子里的春节文化?(二)第二学习小组汇报1、这个小队的代表汇报他们队喜欢的段落是除夕后,并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小队一起朗诵除夕全段。2、教师谈话:当家家户户都贴上了红红的春联,你感受到了什么?师:让我们继续体会,谁还能从文中的句子中看出除夕的热闹?3、生交流: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4、师引导过度:但是这样的团圆远远不如亲人回家的温馨,所以课文上还说——引读---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5、师播放爆竹声和喜庆的画面课件,此刻你想到哪首诗?你似乎看到什么场景?生交流:看到人们放鞭炮、欢庆、品尝美味、玩游戏的场景6、师:是啊,这真是“色”“味”“声”“情”齐全的除夕之夜。让我们一起读中体会,师引,生接读。(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有三个环节恰如其分:第一,音像造境、爆竹、音乐将学生很自然的带入情境中;第二,古诗连接与校本课程“古诗文”结合,使背诵的古诗和课堂学习紧密结合,不仅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强化对语言的积累;第三展开想象,让学生充分想像场景结合自身的体验拉近与文本、与作者的距离,那份热闹与喜庆不仅看得见、摸得着,更能用心品悟。)(三)熬过了除夕夜,人们通过守岁把美好的祝福赠给了长辈和孩子,于是正月初一到来了。下面请第三学习小组的队员来介绍介绍。1、生交流:课文主要讲了初一的光景,男人拜年,女人招待客人,小孩子逛庙会。通过交流资料,我们发现直到现在初一的过法都差不多。现在人们仍旧是拜年,逛庙会等。2、师引导:那么有没有不同呢?虽然还在拜年但是方式有很多创新对不对?3、生交流,现在我们可以用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和电子贺卡,发短信,网聊的方式给远方的亲友拜年。4、师评价:你们是多么爱我们的节日——春节,是啊,春节的快乐属于海内外每一个龙的子孙。-------四、总结拓展,升华感情1、师:大家被春节的魅力吸引,老师也是如此。其实我们中国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节日,谁能说一说?2、生:端午节,中秋节,清明节等。3、深化主题,课件出示对联,全班齐诵:共赏圆月,不忘骨肉父老;喜迎中秋,怀念台湾同胞。4、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哪些不同?3、学生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1、春节印象:写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在我身边”的习作。2、春节花絮:编春节的传说习俗。3、精彩再现:摘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4、节日集锦:调查我国传统节日知多少。(设计意图:课后作业提升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课堂学习内容得到拓展和延伸,为学生创造思维拓展积累搭设了阶梯。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可进行个性化的选择。)《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9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新课1、学生回忆刚刚过去的寒假里度过的节日——春节。从而引出老北京的春节,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单了解作者——老舍『设计意图』: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二)检查预习1、出示生字旬熬蒜醋饺翡拌榛栗筝鞭麦寺逛(1)指名读,评议(2)学生找出自己易错的字(3)老师强调“熬”字,并用白板演示“熬”的笔顺2、出示词语轻声:饺子榛子栗子风筝规矩掺和红火儿化: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多音:万象更新正月间断分外(1)自己读(2)指名读,并评议(3)强调“间断”的“间”读四声『设计意图』:词语是文本构建的基础,词语教学变得精彩,为阅读教学的创新与精彩夯实基础。(三)初读课文,理清顺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1、“照老北京的规矩”,作者在文中依次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的日子。2、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找一找,画一画依次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为学生理解课文做好准备。(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师: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带着要求再大声朗读课文精读要求:1、标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反复朗读,理解感悟,并在书的空白处做批注。2、小组讨论交流3、集体交流预设: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农业展览会”是说粥里的各种豆、米、干干过非常多,多得好像聚在一起开展览会。(课件演示,腊八粥的图片)(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3)理解“守岁”:一重意思,年长的人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二重意思,年轻的人守岁,则是为了父母延寿。(4)把自己的感受融入课文,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5)创设情境:播放歌曲《春节序曲加放爆竹声》,听着这喜庆的乐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场景?(6)花样读:I除夕是普天同庆的快乐,大声读,出示: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II除夕是通宵达旦的热闹,大声读,出示: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III除夕是通宵达旦的热闹,大声读,出示: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2)谈谈自己的体会。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抓住四个“有的”,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运用“有的”说一句话(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出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这句话,让学生体会并感情朗读。抓住“又”,和前边的课文相联系。设计意图:“默读——思考——讨论——交流——朗读”这一阅读过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北京春节的喜庆、热闹、祥和的气氛。给学生充分的时间默读、朗读,多次与文本交流,培养学生默读、朗读能力,对课文内容更加熟悉。『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学生之间的读书交流,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之间的评价已经不单纯去评价别人读书的好坏,而是伴随着自己对句子的理解和感悟来进行评价,把评价与交流阅读体会结合起来。(五)联系实际,深化感受师:过年最高兴的就是小朋友们,在过年的时候你觉得最有意思的是什么呢。『设计意图』: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六)作业设置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5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自己的感受或希望。『设计意图』:作业与生活紧密联系,把书本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延伸了课堂《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10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教学重难点:能把课文读流利,理清文章层次,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教学准备搜集关于春节的资料。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2.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要求:(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句子多读几次,把课文读通顺。(2)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合作填表时间风俗习惯(3)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三、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1、自由练读:2、展示朗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歌曲《恭喜》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分清详略,练习朗读,领悟写法1、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2、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那一段,力争读出感情,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好批注。3、合作交流。4、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三、课内拓展:“阅读链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两篇短文,比较:同是写过年、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四、课外拓展。以“郧西人的春节”为主题,借鉴本文的表达方式与写作方法写一篇文章:要求:1.写出郧西人春节的特点。2.表达出你对节日的迷恋之情。3.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1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生字13个。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习惯。教学重难点: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习理解自然段,找出各段讲的什么。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课型:散文。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完成“初显身手”。学生讲自己查资料了解的情况。2、板书课题。二、学习新课。1、初读课文。⑴、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顺序。⑵、出示13个生字,学生分组认读。矩蒜醋假夕鞭戚逛驴恰盏预吉(请每组2、4号同学起立教读)⑶、出示生词,同桌读。规矩大蒜香醋放假除夕鞭炮亲戚逛街恰好几百盏灯预示吉祥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⑴、学生自由读课文。说说“老北京的春节怎样”用一个词来概括。⑵、指名接读。⑶、齐读课文,分组讨论:老北京的春节从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哪些日子是最热闹的?勾出这些日子来。⑷、齐读课文4—6自然段,谁用一名话概括这部分内容。⑸、接读1—3自然段,谁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这部分讲了什么?⑹、齐读1—3自然段。⑺、齐读7自然段。⑻、朗读全文。⑼、分小组学生谈自己家乡过年的情景。三、布置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四、板书设计:12、过年开始(腊月初)除夕老北京的春节初一高潮元宵结束(正月初十九)五、教学后记《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12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作者老舍先生用朴素自然、流畅通达的语言,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节日习俗,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隆重与热闹,温馨与美好。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学情分析:虽说是六年级的学生,但由于该班基础极差,只有少部分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本文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容易的。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十四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3学习课文的表达顺序,体会详略得当的写法。德育目标: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教学重、难点: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喜欢今年的春节你是怎样过的2、播放春晚部分精彩场面的录像,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3、播放童谣课件,让学生初步了解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并说说自己的感受。北京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4、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去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民族文化吧!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通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标自然段序号。2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三、理清顺序,感受年味1、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画表示时间的词。2、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3、汇报交流,在这些日子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你发现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吗4、自由读文,品年味。5、全班交流汇报,总结年味。(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①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②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和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的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①找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②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①正月初一逛庙会,正月十五元宵节的灯会,能使我们体会到人们清闲、娱乐、高兴的心情。②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各自的快乐。第二课时一、回顾旧知,导入课文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了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你能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这节课我们着重探究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二、深入阅读,体会写法1、快速读课文,想一想: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哪一天画相关句子,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2、深入研读详写部分,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1)、指导品读“腊八”。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①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②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2)、指导品读“除夕”。联系自己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①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②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③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除夕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把它表现来。(3)、指导品读“正月初一”。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①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②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③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4)、指导品读“元宵”。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课文第11、2自然段,从哪些词句中可以感受到元宵的灯特别的多①勾画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②谈谈自己的体会。教师小结:第13自然段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每个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作者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三、提问引导,领悟特点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2、引导分析:这篇文章为什么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它在表达手法上有什么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他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13一、教学目标(一)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二)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三)品读课文,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二、教学重点(一)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二)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三、教学难点(一)梳理文章写作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二)品读课文,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熟读课文,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2.梳理文章写作顺序。(二)导入春节,可以说是我们中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百里不通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今天,我们就跟随老舍先生,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老北京春节的魅力吧!(三)文化常识1.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1951年,因为创作了话剧《龙须沟》,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他勤于创作,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劫模范。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残雾》《方珍珠》《春华秋实》等,他的作品都收集在《老舍全集》里.我们首学过他的写景抒情散文《草原》。2.写作背景本文选自《老舍全集》第十四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有删改。本文写于1951年,作者刚从美国回来,当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新中国的新面貌、新气象深深地感染了老舍。他在这段时间写下了好几篇歌颂北京的散文,《北京的春节》就是其中之一,文中描写了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和热闹气氛,表达了对新中国、新社会的赞美。(四)预习检测1.读准下列加点字。初旬(xún)翡翠(fěi)展览(lǎn)摆摊(tān)栗子(lì)榛子(zhēn)眨眼(zhǎ)通宵(xiāo)燃放(rán)小贩(fàn)娴熟(xián)蒜瓣(suànbàn)掺和(chānhuo)2.多音字辨析。3.解释下列词语意思。掺和:掺杂混合在一起。娴熟:熟练。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各形各色: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形容种类很多。张灯结彩: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残灯末庙:指春节快要结束了。(五)初读感知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阅读心得,说出“热闹、忙碌、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板书:热闹、忙碌、喜庆、团圆)2.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可以用笔画下来,也可以用喜欢的符号标出来。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清除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六)再读梳理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作者围绕北京的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其写作顺序是什么?自己想好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谈论,并仿照示例填写下表。时间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明确:时间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各类吃的预备充足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小孩子逛庙会初六店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节看花灯,小孩子们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写作顺序:时间顺序。(六)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那丰富多彩的风俗习惯,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希望大家回去再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春节那浓浓的“年味”,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七)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老舍热闹、忙碌、喜庆、团圆时间顺序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到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初步感受了北京春节的特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的春节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二)默读思考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片段,请问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片段?说说你的理由。明确:各抒己见,言之有理即可。(三)精读体悟1.在这些片段中,作者详写了哪些内容,略写了哪些内容,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明确:本文详略安排得当,主次分明。对于最能表现老北京独特习俗的内容进行了详写。如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至初六、正月十五这几日,作者比较详细地描写了人们的各种活动,尤其是元宵节,这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作者进行了重点描绘,凸显美好快乐的气氛。在详写部分中,作者也并非面面俱到,而是分别突出描写这些日子里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如腊八,作者选择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两个传统习俗来写;除夕,写了人们穿新衣、贴对联、赶回家吃团圆饭、守岁等习俗:初一至初六,则主要描述了拜年、逛庙会的习俗;初一至初六,则主要描述了拜年、逛庙会的习俗;正月十五,主要写了赏灯的习俗,吃元宵也被提及,但仅用一句话带过。其他日子里,人们的活动并无特殊性,如采买东西、打扫屋子等,作者没有详细描述,仅用精练的语言简单提及,并把这些内容按时间顺序,编排在课文的各部分,使得整篇文章完整流畅。2.找出课文中描写孩子们过春节的部分读一读,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并说说作者为什么重点描写这一部分。明确:对于第一个问题,只要学生能说出大意即可。第二个问题要紧紧围绕着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喜庆特点来表述。(四)品读赏析老舍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他的很多作品都富有浓郁的“京味儿”,本文语言也是如此。请大家读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词语,并从课文中再找出一些语句,加以体会。1.孩子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能不能改成“零碎的东西”“玩具”)2.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3.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明确:1.“零七八碎儿”意思就是零零碎碎,“玩意儿”指玩具。这两个北京人常说的口语词,表现出一种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域特色,也表达出作者的喜爱之情。如果改用“零碎的东西”“玩具”之类词语,则缺少了这种“京味儿”。2.“老年间”指很早以前、古时候,多用在口语中,且带有传统民间习语的色彩。用上这个词,整个句子显得亲切朴实。3.“闲在”指清闲自在,带有鲜明的口语化色彩和地域色彩,质朴平实。(五)拓展阅读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想一想其中描写的春节与老舍笔下的春节有什么不同,想好后与同学交流。明确:斯妤的《除夕》重点写了“我”对一家人过除夕的一段回忆,表现了闽南老家除夕的习俗,让人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的民俗风情,感受到除夕阖家团圆、其乐融融、温馨快乐的氛围,也感受到作者对亲人的思念、怀念之情。老舍笔下的春节,则像是一幅民俗画卷,表现出传统节日中,人们共同的活动和体验,以及共同的文化心理。(六)总结这篇散文以时间为顺序,用朴素自然、充满浓部“京味儿”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新中国、新生活及祖国传统文化的赞美之情!(七)板书设计北京的春节老舍详略得当“京味儿”十足《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14一、教材简析:《老北京的春节》是北师大《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第二篇课文。这篇课文对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进行了介绍。全文共7个自然段。通过对老北京春节的开始、结束的描写,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心愿。二、基础性目标:1、学习本课的8个生字及5个新词。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和“结束”的日子以及人们的活动。三、发展性目标: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通过阅读,找出各个时期人们的活动,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并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五、说教法:教师在这节课中主要以引导为主,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感情;教师还将适当放手,给学生留下小组合作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六、说学法:学生在课下要做好充分的预习,熟读课文,对课文及一些有关春节的知识做一了解。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出借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的特有的民族风貌。七、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视频和说知道的传统节日,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课文分析:通过初读课文,对课文有整体印象,通过找描写春节“开始”“”和“结束”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填表,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三)深入分析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深入分析,找句子,谈感受,来体会老北京过春节的热闹、忙碌、以及快乐,从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喜爱。(四)拓展延伸,升华主题。通过“”部分的学习,学生已对我国民族文化产生了极大兴趣,我又设计了和家乡春节的比较,是学生和北京的春节拉近距离,亲身体会,来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五)最后设计了过春节应注意些什么和制定春节计划,来告诉学生过一个安全、和谐、有意义的春节才是我们追求美好生活的真正目的。不足:课程设计,本人要求尽善尽美,程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实现真正的高效课堂,但课堂中总会出现新情况和设计时考虑不周全的地方还很多。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15教学目标:1、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2、通过阅读,能找出春节开始高潮和结束的日子。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北京、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录像再现现在人过春节的情景,激发兴趣。1、喜欢过春节吗?谈谈自己的想法。2、老北京的春节是怎样的?二、整体感知,初识大意。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圈出来。2、检查生字读音情况:出示课件(1)放鞭炮检查。(2)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解决重点难点。3、解决遇到的困难或问题。你在读文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提出来。4、小结。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一)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闹)快速读一读课文,看春节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板书:腊月正月十九(二)学习过年这一节。1、默读课文,找出喜欢的一个段,划出表现热闹的句子,谈谈为什么说这些句子能表现出热闹。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喜欢的段落交流,喜欢同一个段落先交流。交流时注意抓住重点的词句说。3、指导学生读出热闹来。读完之后,师生评议。(三)学习元宵节这一节。1、默读这一节,过元宵节热闹表现在哪些方面?2、小组合作讨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灯的数量多、种类多、亮等特点。数量多可引导学生抓住处处、整条街、几百街上有灯,家中有灯等;种类多可引导学生抓住玻璃的、牛角的、纱灯、冰灯、长龙、走马灯、宫灯、纸灯等等。3、合班交流。出示录像看灯,让学生感受灯的世界灯的'美丽。4、读出喜欢的心情。指名读。5、合作读。(四)感受咱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有什么不同。1、学生联系自己过春节的情况谈一谈。2、交流自己搜集的与春节有关的不同资料。(图片、文字资料、录像、幻灯片等都可以)教师小结。四、作业超市(自选一个)1、写一写自己过春节时最有意思的情景。2、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不同习俗,办一期手抄报。《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16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教学准备:《北京的春节》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1、同学们,今天我带来了一份我自拍的画面,想让大家欣赏一下。请看大屏幕。(播放影片,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2、看过后你都知道这是什么时候了吧。现在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来看看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画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我们再来看看北京春节还有哪些习俗?(出示幻灯片3)3、现在,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这篇文章了。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通课文,边读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其中哪些部分是详写,哪些部分是略写?(出示问题-课件)2、交流汇报,老师同时出示图片: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以及课文的详、略)3、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说说老北京京味十足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出示问题及重点词语)三、交流探讨,感受北京独特的民俗文化。同学们,详写的这些内容你最喜欢那部分的内容?咱们就先来分析那一部分。腊八(1)学生齐读本段。(2)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出示重点句子及理解-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他的腊八节完了,大家还愿意阅读那一部分。)除夕在春节中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呢?(热闹)对!就让我们抓住除夕真热闹来体会。首先从人们的活动来体会除夕的热闹。(人们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在外边的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出示重点词语接着让我们从味、色、音来体会。味:酒肉的香味色:各色的年画、红红的对联(出示重点词语)音:鞭炮声不断小结:短短的一段话,就足以见到老舍在生活中的细心观察和描写手法的细腻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配着音乐来朗读这段话。(放音乐)3、正月初一读一读该段内容看一看北京春节初一的人们都在做什么?最吸引你的活动是什么?(出示问题)学生自学、交流、汇报逛庙会、拜年、所有店铺关门--人们悠闲、快乐正月十五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1)、作家写元宵节抓住一个灯字做足了文章,突出了灯的什么特点呢?(找出相关联的语句读一读并概括出来)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重点引导学生理解元宵上市,春节又一个高潮到了。这句话。从这句话中可以体会到什么?(重点是一个又字)(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积累好词好句(这课中有很多好词好句,老师也积累了好多,现在请大家看大屏幕,一起把他们读一下。)(出示词句):色如翡翠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年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万不得已娴熟技能腊七腊八,冻死寒鸭,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日夜不绝。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本课小结:本课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作为纬线结构全文。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在内容上安排的详略得当,整体介绍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了腊八、除夕、初一、十五这四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语言上更是幽默风趣,通俗浅易,朴实无华。布置作业:1、搜集更多地方过春节的习俗。2、用你搜集到的资料作为素材,办一期以春节习俗为主题的手抄报。(可以小组合作完成)附:板书设计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详略详详农业展览会最热闹悠闲快乐正月十五-正月十九详略春节的又一高潮《北京的春节》优秀教案篇17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学习重点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学习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关于童谣的词语;歌曲《恭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①关于春节的来历: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它是农历一年的岁首,即正月初一,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不但是汉族最重要的节日,满、蒙古、瑶、壮、白、高山、赫哲、哈尼、达斡尔、侗、黎等十几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春节的习俗。在此期间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如贴春联、贴年画、贴"福"字、剪窗花、蒸年糕、包饺子、燃爆竹、除夕守夜、拜年等。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春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融入了无限的留恋、回味和憧憬。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②关于春节的习俗: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③关于春节的传说: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4.的确,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古都北京,过起春节来更是京味十足。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3.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4.选自己印象最深的或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其余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作者写了哪些天中人们的活动?你可以用笔画下来,用你喜欢的符号标出来。(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按顺序说一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1.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2.小组研读。出示研读提示:①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②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③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第二课时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1.体会年前的忙碌。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2.体会过节的热闹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除夕:喜庆、团圆;初一:悠闲、快乐;十五:红火、美丽。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烈;抓"除非,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老舍笔下的除夕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短文二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怎么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情景。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找出文中描写花灯的句子,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排比句的作用。引导想象:还会有哪些花灯呢?除了灯,还有什么?出示老舍的原文,创设情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⑨总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