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调查报告_第1页
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调查报告_第2页
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调查报告_第3页
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调查报告_第4页
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调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个人的节约是理财,一群人的节约是公益。3-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调查报告调查者:周颖,李彦凯,郑婉君,冯浩磊,郭麟,尹杰,杨博涵,指导教师:张军生(大连大学,大连,)目录摘要: -3-关键词: -3-正文: -3-1.低碳生活方式概述 -3-1.1概念 -3-1.2调查背景及意义 -3-1.3重要性 -4-2.调查与统计方法 -4-2.1问卷 -4-2.1.1问卷设计与特点 -4-2.1.2样本构成 -4-2.1.3问卷发放与回收 -5-2.1.4问卷统计与方法 -5-2.2采访 -6-2.3实地考察 -6-2.3.1实地考察 -6-2.3.2实地考察数据分析 -6-3.调查结果 -7-3.1问卷处理结果 -7-3.2采访调查结果与分析 -17-4.调查结论 -17-4.1所存在的问题 -17-4.2造成对于“低碳生活方式”认识程度低等问题的原因: -17-5.2高校学生群体 -18-5.2.1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意识 -18-5.2.2注重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培养 -19-5.2.3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相关活动的作用 -19-5.2.4充分发挥网络等宣传媒介的作用 -19-5.3社会层面对大学生的正确渗透 -19-5.4环境化学角度专业意见: -20-结束语: -22-参考文献: -22-致谢: -23-附录: -24-摘要:随着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峰会的召开,以及《2012》等灾难电影的上映,“低碳生活”一词已经逐渐渗入到世界各国的政治,文化,生活等领域。正直青春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储备力量,他们拥有良好的思维、学习能力,并且具有极高的可塑性,通过正确的方向引导,可为我国的低碳事业做出一番贡献。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大连高校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方式,利用所得到的数据,综合专家的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意见。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对策正文:1.低碳生活方式概述1.1概念低碳生活(low-carbon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消耗的能源要尽可能的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等碳的排放量。也可以理解为:尽量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低碳生活不需要我们支付提供的成本,也不需要支付过多的代价,他只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并且做到“低能量、低消耗、低代价”。低碳生活是一种合理、健康、低消耗能源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但是它所指的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人们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又不得不思考目前人们的生态环境,世界对此问题的共识日益增多,简单来说,“低碳”就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人们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1.2调查背景及意义背景:根据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2009年全球气候状况”,近十年来,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十年。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类不断的需求等各方面因素,越来越过的温室气体被排放,越来越多的人享受舒适的生活,但是这些却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海平面上升,物种灭绝,甚至古代病毒的复苏,这些都是非“低碳生活”所引发的的可怕后果。因此,低碳生活,已成为人类急需建立的生活方式。意义: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节约和环保意识,缓解能源紧张状况,减轻环境压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有利于依靠科技降低能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循环利用水平,节约资源,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1.3重要性低碳生活,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倡“低碳生活”,绝不仅仅是一个口号,更应该落实到生活中,它不仅可以减轻当今社会的环境问题,还有助于我们自身身体素质的提高,同时还有利于国家的发展。因此,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担当世界公民责任的必然之举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和改善能源结构的必由之路2.调查与统计方法2.1问卷2.1.1问卷设计与特点此次调查问卷采取抽样调查方式。问卷首先调查了被调查者的性别、户籍等基本情况;问卷的正文部分则根据“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包含了:对“低碳生活”基本认知、对于日常常见低碳生活方式完成程度、大学生更愿意接受的宣传方式三部分内容;问卷的最后包括了两道关于被调查者态度的主观题。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记分题。其中单选题有20道,分别为第一至六题,第七和第九题可以选多个答案,可以少选;五点计分题原题有16道,每道计分题都分成五个维度。按照被试的总分将其由高到低排序,然后将总分最高的27%和最低的27%的被试定为高分组和低分组,把这两组被试每个题项得分的均分进行显著性差异检验,即,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检验两组被试在每个题目的得分差异。t值显著(p<.05)的题目具有一定的鉴别性,而t值不显著(p>.05)的题目不具有良好的鉴别度,因此,删除8题。2.1.2样本构成性别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男21545.745.745.7女25554.354.3100.0合计470100.0100.0户籍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城市236农村23449.949.9100.0合计470100.0100.0年级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大二193大三5611.911.953.0大一22147.047.0100.0合计470100.0100.0学科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工12927.427.427.4理11424.324.351.7文22748.348.3100.0合计470100.0100.0表1.样本构成表2.1.3问卷发放与回收为了同时提高效率和积极响应“低碳生活”,此次问卷发放的方式采用两种:纸质版500份,并且采用环保纸,也是为了更好的符合这次主题。本调查利用一周的时间在大连的大连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大连交通大学等10所高校随机发放问卷,并利用微博,QQ群等现代交流方式,面向大连的高校大学生发放电子版问卷。在发放的500份问卷中,共收回问卷份470,回收率为94%,其中有效问卷为470,有效率为94%。2.1.4问卷统计与方法此次调查覆盖大连地区十所高校,涉及将近万余人。采取随机抽样调查问卷和访谈问卷两种形式进行了数据采集。在数据处理方面,应用了matlab进行了数据分析,不仅增强了此次的调查的信度,并细化了问卷背后所引申的问题及本质。2.2采访在整个节能减排的活动调查当中,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我们分别在行政、教学等方面采访了大连大学节能办孟凡老师,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英侠老师,大连大学环化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主任以及大连大学人文学部团委书记张军生老师。在行政管理方面,节能办的孟凡老师为我们提供了近三年来的学校教学楼与寝室等的用水用电数据,老师希望我们通过横纵向的对比,来说明我校的用水用电量的趋势,并且希望我们通过数据说话,更有力的说服更多的学生加入到节能减排的队伍中去。在教学方面,环境科学教研室主任以及人文学部团委书记张军生老师均认为当代大学生不仅仅要学本专业的知识,更应该提高综合素质素养,环境方面的课程,应该被纳入像数学、英语这样的学科基础课程,应该让每一名大学生都受到教育;同时,在访谈时,张军生老师也对我们在调查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主要方向进行了指导。在可行性分析方面,大连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英侠老师通过对我们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我们的调查资料与结果预见性、可靠性、科学性方面进行了指导。2.3实地考察2.3.1实地考察小组成员在去大连各高校发问卷的同时,也走入了各高校的教学楼与宿舍楼,加之通过与他们的交谈,发现不少非“低碳生活”的一些行为,比较严重的有以下几条:寝室用电问题:大连各高校一般来说都会在晚11点至次日6点寝室集体熄灯。正是这样的一条规定,使得大部分同学在熄灯之后没有把电灯的开关闭合,使得第二天早上6点至起床洗漱的这一段时间,电灯白白开着,极大的浪费了电力资源;自习室晚自习合理使用问题:通过走访,小组成员发现,部分高校自习室规划不合理,有的自习室只有寥寥几人,却灯火通明,并且还有同学没有做到人走灯灭的习惯,使得自习室没有人灯却亮着;教室下课问题:几乎所有的高校,在下课后没有同学闭合电灯开关,如果下一节没有课,那么这个教室的灯会一直亮着,仍会浪费电力资源;卫生间设备老化问题:即使部分宿舍用的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老楼,但是各高校学生宿舍(公寓)均存在设备老化问题,最常见的是水龙头拧不紧,与冲水马桶漏水。大连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碧宇环保协会是大连大学为数不多的环保型社团,自去年举办第一届“寝室节电”大赛取得良好口碑之后,今年碧宇社团又一次的举办了该比赛。通过我们小组成员与碧宇社团的配合,此次比赛共40栋寝室楼的500个寝室近2200人左右(第一届比赛为32栋寝室楼400个寝室,1800人左右参加),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与可信程度,我们同时随机抽取了近300个没有参加活动的寝室来做最终的对比。2.3.2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第一届“寝室节电”大赛数据:参加节能节电大赛寝室数量用电量(x)单位:度1000<X<62206<X<1080~10010<X<1810天平均值6.3每天用量0.63未参加节能节电大赛寝室数量用电量(x)单位:度1000<X<1015010<X<1850~100X>1810天平均值13.5每天用量1.35第二届“寝室节电”大赛数据:参加节能节电大赛寝室数量用电量(x)单位:度1400<X<63006<X<1060~8010<X<1810天平均值5.7每天用量0.57未参加节能节电大赛寝室数量用电量(x)单位:度1200<X<1016010<X<1820~50X>1810天平均值10.8每天用量1.08通过横纵向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通过比赛、奖品激励的形式,高校大学生的节电意识在增强,这就意味了,在这十天当中,他们在过着一种更为低碳的生活方式。108813.调查结果68693.1问卷处理结果我们对回收的问卷进行录入,并通过SPSS软件对其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以下结果: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低碳的生活方式的落实情况,我们专门设计了一到表格题,问卷回收后,我们也进行了统计,结果如下:(完全符合——1、较为符合——2、一般符合——3、较不符合——4、不符合——5)245213.2采访调查结果与分析205374.调查结论221434.1所存在的问题通过第一题我们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同学对“低碳生活”只是有一个简单的模糊的概念,只有少部分(百分之二十)的同学能够非常了解“低碳生活”的内容。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的概念并不十分明晰。从第二题和第三题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低碳的概念较为明确,三个选项的选择较为平均,并且对低碳生活的好处也有正确地了解。第四题和第五题我们能够看出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方式的推广是持积极态度,对于相应的学习和活动也会踊跃参与。第六题反应出的问题是大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知行不一的状况,面对不环保行为,超过半数以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沉默。这个与前面几道题的高认知度相悖。第九题我们由数据可知,较多的大学生会因为有奖品而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大学生中仍存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虚荣、炫耀、攀比心理,降低了其对低碳生活的认知程度。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体上有低碳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有意愿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存在着种种“非低碳”生活方式。4.2造成对于“低碳生活方式”认识程度低等问题的原因:当代大学生的内在主观意识和外在的实践行为,以及一定的客观条件形成了其当下生活方式现状。从调研结果来看,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总体上有低碳生活方式的发展趋势,有意愿践行低碳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存在着种种“非低碳”生活方式。本报告结合调研数据,具体分析造成此类现状的原因如下:当今世界,价值观多元化、文化思想多元化,使得大学生思想独立,个性突出;但同时,因为急功近利、腐败物质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大学生生活中存在着一定的虚荣、炫耀、攀_比心理,导致盲目消费,浪费严重,最求自身利益最大化,过于注重个人享受。(结合问卷第9题具体分析)大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逐步成熟,从校园迈入社会的阶段,可塑性较强,需要及时正确的引导。通过(问卷第8题)数据分析整理可知,在校大学生更倾向于通过学校相关课程、制度、社团活动等渠道获得低碳生活信息、形成自身低碳生活方式。当代大学生对于“低碳生活方式”认识程度依然如此低的原因,很显然首先是学校宣传力度不够,对低碳生活缺乏足够的重视,在低碳生活知识教育普及、引导方面不到位;其次是环保社团并未充分利用学校有效资源,发挥影响力,使低碳生活的理念得到广泛的传播。从第1、2、3题数据(插入数据分析)中可反映出,大学生关于低碳生活方式认识程度仍很低。由此可知,当代大学生低碳意识仍较差,自身很少主动去了解各种低碳生活方式的知识信息,责任感逐渐淡化,缺乏对低碳生活,人人有责的认知。由4、5、6、10题数据分析(插入数据分析)可知,大部分大学生有较强的低碳生活方式发展意愿,但是仍停留在表层,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力度较弱,自控能力差,无法做到知行合一。查找资料可知,目前,我国社会及各高校为大学生所提供的有关节能减排、低碳生活的空间较小,大学生无法将学习到的低碳理论知识与应用实践相结合,大学生在平时学习中亦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创新。=6\*GB3⑥国家制度、政策不完善,大学生低碳方面工作亦不好开展;社会低碳氛围尚弱,对大学生影响程度较低。近十年来,创造教育目标体系成为高等教育界的重要话题之一,现在许多高校创造教育时较注重对创新方面的研究,对创造教育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其实高校创造教育不仅仅是“创新方面的教育”,它还是一种高等教育思想、一种高等教育目标、一种高等教育模式。高校创造教育是在对现有的高等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和教育模式进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所进行的高等教育改革。创造教育目标是高校创造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构建高校管理机制,创造性人才教育和保障机制的基本依据,在高校创造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承上启下的特点。一、创造教育目标体系要做到清楚对教育目标系统确立。高校创造教育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系统和人格目标系统。从认知目标系统看,培养大学生创造力的基本目标是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部分是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从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看,创造性思维需要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有机结合;但是辩证思维对于大学生的认识事物的程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辩证思维使主体去接受矛盾,而不是逃避之,因此,它是分析和理解世界的一种“组织形式”,辩证思维的发展,是大学生认知发展的方向。除此之外,要确立教育系统目标不能忽视大学生的形象思维方面,因为形象思维是每一个大学生都有的,也是他们都需要的基本思维形式。高校人才培养的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自身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人才,它包含着素质性目标、专业性目标和创造性目标。有人认为,创造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创造性人格力量和创造性技巧手段三个方面,而且高校人才培养的创造性目标是一个由多因素组成的体系。它主要包含着培养目标应该是形成主体的创造性人格,把高校创造教育目标分解为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的发展,目的在于使这个目标重点突出,而且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从整体上来看,高校创造教育目标是整个高等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具体化部分,从本质上说,它与高等教育目的以及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是一致的。在这个教育体系下,首先提出了使受教育者知道世界是什么样的?该如何去做。其次它使受教育者知道世界为什么是这样的?使大学生们学会思考问题,第三,它使受教育者知道怎样使世界更美好,成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的人其中培养大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追求的最高层次和最高目标。高校创造教育目标体系应该做到发展大学生的人格系统综观国内外创造力研究的趋势,可以看出创造性人格作为创造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高创造力特征的内隐认知上,大学生一致看重的条目有:有创见、有观察力、愿做尝试、灵活性、有自信、有好奇心、有个性等;在对低创造力表现的内隐认知上,大学生的一致条目有:呆钝、保守、跟随传统和愿意让步。研究表明,大学生的人格是制约他们创造性发展的内部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在大学生的创造活动中起着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强化、调节与补偿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作用。5.2高校学生群体5.2.1培养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意识意识决定行为,只有养成了较强的低碳生活意识,才能更好的实践低碳生活,低碳其实就在身边。2007年科技部组织专家开展了《全民节能减排潜力量化指标》研究,研究结果明确指出了生活中衣、食、住、行、用等六个方面,共计三十六项日常行为的节能减排指标。大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开始进行“碳计算”,如“少买一件衣服,能减排6.4kgCO2”、“多吃素,生产1千克牛肉排放36.5千克二氧化碳,而果蔬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仅为该数值的1/9”、“每节约一度电,相应减排1千克CO2”、“少用1千克洗衣粉,相应减排0.72千克CO2”、“全国10%的打印复印能做到双面使用,每年相应减排16.4万吨CO2”等等。大学生要牢记“碳计算”,通过累加计算的方法,认识到自身的“碳足迹”,确定自己的定位,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以更好地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其次,当代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包括多个方面吗,例如:低碳饮食、低碳消费、低碳旅游等。低碳并不是刻意节俭,刻意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过“贫苦”的日子,而是希望我们从生活的点滴处节约,减少碳排放,在营造一个绿色世界的同时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5.2.2注重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培养习惯的力量是强大的,良好的习惯才会引致良好的行为,大学生应从生活点滴做起,养成低碳生活的习惯,肩负起引领低碳生活方式的责任。自觉养成随手关灯习惯,离开教室前断电,杜绝白昼灯、长明灯,室内尽量使用自然光;计算机设置成自动休眠状态。在学生宿舍、图书馆、餐厅等公共场所,水龙头尽量开小,养成随手关闭的好习惯,坚决杜绝“常流水”现象。此外,计划好每一顿饮食,节约每一粒粮食。这是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做到的,是最现实的、也是最有效的低碳生活方式。据有关资料显示,如果全国平均每人每年减少粮食浪费0.5千克,每年可节能约24.1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61.2万吨。大学应引导教师和学生把良好、健康的低碳行为方式变成一种习惯和第二个天性,将低碳生活变成一种文化。5.2.3充分发挥大学生环保社团、相关活动的作用大学生是低碳生活方式传播、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大学生环保社团在推广低碳生活活动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环保公益活动的主力军,其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社团要调动自身积极性,广泛开展以节能、环保、低碳、科技创新活动,注重自身品牌建设、实践性,不断扩大“低碳生活方式”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关注度,让低碳生活的理念在校园内广为传播。5.2.4充分发挥网络等宣传媒介的作用低碳生活仍被少数人所知、所关注,所以在大学生群体中通过网络等媒介对其进行强势宣传是十分必要的,这样才能让低碳生活更快、更广地被大学生群体所接受、熟知。在开展正常活动的同时,要向同学们积极宣传低碳生活方式各方面的知识,积极利用网络,微博、人人网等向大家发出倡议,用低碳环保的方式营造低碳的氛围,从而带动更多的同学参与,使得我们的大学生活更有意义。5.3社会层面对大学生的正确渗透大学生低碳生活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这要求社会做出相应的努力与尝试,给大学生们提供更广阔的实践空间,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水平。社会是大学生生存的一个重要平台,在社会里大学生们接触新鲜的思想,新鲜的世界,他们在这里生活,更在这里成长。所以社会层面对大学生的渗透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要忽视社会对大学生这个群体的影响力,社会有着潜移默化的力量,改变着众多的大学生,使他们成长,在大学生低碳生活的道路上将会有举足轻重的意义。社会层面可以在一下几个方面影响到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方式。1、社会起着引导作用。社会是我们每个人生活的平台,大学生也不除外,所以,在这里的规则,制度都会影响着大学生们的行为。我们国家一直是人多地少,面临着资源缺乏的问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所以我们也都有责任去解决改善他,大学生属于有知识有文化的一代,更加肩负着这个使命。所以社会会以一双无形的手,引导大学生知道他们生活的环境现状,问题的严峻性,会让他们深深的体会,并感到自己也应采取行动,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这会给大学生很多方向性引导,引导他们拥有更丰富的低碳生活方式。2、社会起规范商家的作用。商家受社会舆论制度的引导,社会应规范校园里的商家,多提倡低碳的用具,如少用一次性筷子,使用可降解餐盒,引导商家走进低碳领域,为大学生提供丰富的低碳生活方式的可能性。3、社会起丰富低碳生活方式的作用。社会就是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地方,他会给大学生很多惊喜。社会是一个拥有众多资源的地方,他可以创造很多机会,提供很多选择性,他为大学生提供了诸多低碳生活方式的机会,如去超市的塑料袋,可以选择纸质的;用饭盒可以选择可降解的;可以自带餐具,拒绝一次性筷子;出门旅游业可以选择更低碳的出行工具。社会有这样的条件,能提供给大学生更广阔的平台施展自己,丰富自己低碳生活的方式,这不是一场秀,而是确确实实的低碳革命,社会能为大学生提供机会,给大学生实践的空间,丰富自己的生活方式。朝着新世纪的方向努力,践行低碳人的誓言。社会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影响远不止于此,我们要重视社会的力量,在逐渐实践的过程中我们会更清晰的看到。用社会的力量带动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增加,丰富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5.4环境化学角度专业意见:1、强调创新立项的作用。鼓励学生参加老师的低碳的创新课题研究,同时给与老师一定的研究经费。2、社团多样化。在各高校中,环保类社团为数不多,但是,低碳不仅仅是去实地捡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更可以成立“低碳经济研究会”“低碳校园规划社团”等等各式各样的与低碳有关的社团协会。3、将低碳类课程纳入到学生的学业课程中去。“低碳生活”“节能减排”是相对学生所学知识中较为新兴的领域,它不仅仅涉及到了环保,同时也与经济、法律、人文等各方面有联系。所以将它纳入到必修(选修)的课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内在修养,更能一传十,十传百,将“低碳生活”进行到底。4、改善学校的硬件设施。教师的灯管是不是节能灯,水龙头是否有漏水情况,这些是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后勤制度的完善,是保证实施“节能减排”的保障。5、强调班集体的作用。积极开展班会,团会,加大宣传的力度,用更多新颖的方式让学生全方位了解“低碳生活”,这样会让“低碳生活”逐渐渗入到学生中去大学生处于思维高度活跃的时期,新鲜的事物会让他们更容易记住并实施。学生是学校活动的参与者,更是校园文化的建设者,通过开展各类“低碳生活”主题活动,不仅会凝聚班集体,更会将“低碳生活”成为校园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并且传承下来。6、提倡使用二手课本。使用学长学姐用过的二手教材,不仅省钱,而且环保。7、联合社团与节能办,每月将学校用水用电数据进行公示,社团同时张贴宣传海报,制作学习栏,双管齐下,将“低碳生活”意识深入人心。结束语:国家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相关工作,低碳生活问题切实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本次调查通过对当前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的调查和分析,为了解大连高校大学生群体低碳生活方式的总体水平,以及这样的水平能否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要求等问题,为加强大学生在低碳生活方面的自律性,有效推进高校的能源价值观教育,为高校节能减排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为主要调研方式,辅之以实地考察,采访等其他调查形式,调查了大连市十所高校中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方式,并以大连大学为调查重点对象,从各个角度对高校现状进行了有效的数据分析,得出了高校大学生进行了低碳生活,但行动力相对薄弱的结果。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教育缺失,大学生自身素质和社会的渗透等等,我们针对具体问题进行了一些列的分析,旨在丰富大学生的低碳生活方式。本次实践有着在校园范围中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真正意义上使节能减排深入学生的生活的宗旨,为促进和谐校园的发展,建设绿色校园建言。此次调查,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科学创新的原则,进行实地考察,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得出实际有效的数据,采取多种调查方式。旨在深入低碳生活,促进大学生的低碳生活,促进社会节能减排事业,为大连城市建设贡献一份力量。参考文献:[1].浙江大学生关注气候大会用行动倡导低碳生活【EB/OL】/jjyw/shfz/200912/t508827.htm[2].刑继俊,黄栋,赵刚.低碳经济报告【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7[3].刘敏.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湖南低碳消费生活方式研究【J】消费经济,2009(10):23[4].王蕾,低碳经济背景下大学生的“低碳生活”【J】.职业教育研究,2010(6):49[5].王建明、徐振宇.城市年轻人低碳消费“知”与“行”【J】浙江经济,2010(10):49[6].朱钊,张倩,大学生低碳消费问题及对策分析,现代商业【J】2011(26):288致谢:首先我们非常感谢张军生老师在百忙之中对我们低碳生活团队的指导,我们在做这项课题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与疑惑,是张老师对我们进行及时的纠正并对我们进行耐心地辅导,给我们解答了很多疑惑。其次,我想感谢我们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他们为这项创新课题付出了很多,他们敬业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每一个人,他们不求回报的精神使我们更加明白求得真知远比获奖更重要,他们对每一项工作,每一道题,每一个字眼都能做到字斟句酌,这种对工作一丝不苟的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我们在一起工作就像在一个温暖的家庭里生活一样,这种其乐融融的团队精神使我们就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