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1页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2页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3页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4页
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上册大单元教学名师备课系列(统编版20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追寻成长足迹感悟师生深情统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教材简析】本单元第三单元围绕着“学习生活”选编课文,展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别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也呈现了不同的教师形象。学习本单元,要求掌握默读方法,以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和一定的阅读速度。还要学会在阅读中借助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基本内容,了解文章大意。本单元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了少年鲁迅在三味书屋跟随寿镜吾先生学习的经历,塑造了一个严慈相济的师者形象;《往事依依》通过回忆学生时代的往事,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再塑生命的人》记叙了小海伦·凯勒在莎莉文老师的耐心教导下走向“光明”的故事;《<论语>十二章》记载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其中闪烁着至圣先师的学习智慧。课文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写法各异,但均与学习生活相关,分别体现了不同的师生关系,呈现了教师在个人成长道路上的作用。单元设计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本单元,从古今中外的作品中感受师生情,写下你和你的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编辑作品集《成长之光》。”这一核心任务聚焦学生写作,与本单元阅读教学紧密相关。基于此,单元学习过程按照“单元导读”“单篇精读”“整合联读”“读写共生”“单元小结”五种课型展开学习,逐层深入,学以致用。【单元知识建构】【课标导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第四学段(7~9年级)的课程目标,在“阅读与鉴赏”中要求引导学生“养成默读的习惯”,能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在课程内容中,本单元的课文契合“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要求,其第四课段(7~9年级)旨在引导学生阅读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古今优秀文学作品,“学习欣赏、品味作品的语言、形象等,交流审美感受,体会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内涵”。在第四学段(7~9年级)的“学业质量描述”中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概括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理解,“能从多角度揣摩、品味经典作品中的重要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综上,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要求,在学习人与社会、人与他人的优秀文学作品时,应关注概括、人物描写与关键语句三个方面的内容。【学情分析】学生通过以前的学习经历,在阅读塑造人物形象的文学作品中,能够基本掌握内容,但对人物形象缺乏整体和细部的把握。大多学生无法从人物描写的语段中分析人物形象,没法从标题、开头、结尾等关键语句中分析人物形象。一二单元重点训练了朗读,大多学生已经掌握了朗读技巧,但对默读还比较陌生。因此,训练默读,借助人物描写、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和人物形象,学习人物的基本写法和突出中心的方法,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任务。【单元学习目标】一、语言目标1.学习默读方法,迅速了解文章大意,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并归纳课文中不同老师的特点。2.精读关键语段,重点分析有关人物描写的句子,学习通过多种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3.速读课文,关注标题、开头、结尾及文段中的关键语句,分析不同位置关键语段的作用。二、思维目标1.通过归纳、比较、分析等方式总结课文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并尝试将其运用到写作之中,提升读写迁移能力。2.对比课文中儿童与成人的不同视角,学习多维度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三、价值目标1.在阅读和写作中,体悟师生情谊,学习老师身上的高尚品质,感受师生之间的爱与尊重。2.感受童真、童趣、友谊和爱,热爱童年、热爱生活,获取人生启示,提升思想品德修养。【单元学习任务】核心任务课型安排学习任务课时安排撰写“我和我的老师”的故事,编辑作品集《成长之光》单元导读课任务一:预习分享任务二:制作名家简历1课时单篇精读课任务一:《<论语>十二章》精读任务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读4课时整合联读课任务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任务二:圈点勾画,揭秘故事任务三:分析人物形象任务四:创作恩师画像任务五:良师影响,良师力量任务六:时空对话,读后心得任务七:探究思考,归纳主旨任务八:发现美师,你说我讲4课时读写共生课任务一:课文引路,体会写法任务二:探讨策略,创建锦囊任务三:运用锦囊,拟写提纲任务四:借助量表,作文升格2课时单元小结课任务一:自我评价任务二:总结提升1课时【教学实施】第一课时

单元导读学习目标:1.通过浏览课文,能整体了解单元内容,明确学习重点。2.通过了解和搜集作家信息,完成名家简历制作。学习任务:制作名家简历学习过程:导入新课本单元选取了一组写学习生活的作品,透过课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求知的快乐、成长的欣喜,还有永恒的童真童趣。回望即将告别的童年,这一切都值得好好体会、领悟。二、任务开展任务一:预习分享学生展示分享预习作业,大家讨论交流并完善任务单。课文易错字音易写错字重点词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往事依依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任务二:制作名家简历自学:了解和搜集作家信息,完成名家简历制作。互学:小组内交流、补充。展学:小组代表班级交流。评学:其他小组评价或补充。鲁迅职业:出生年代:个人成就:人生经历:于漪职业:出生年代:个人成就:人生经历:海伦·凯勒职业:出生年代:个人成就:人生经历:孔子职业:出生年代:个人成就:人生经历:三、课堂小结名家的故事告诉我们,少年时代多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四、课后延学1.听课文朗读音频,自己尝试朗读课文。2.完成练习册第三单元的自主预习。第二课时《<论语>十二章》精读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相比现代文的不同特点,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2.能够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学习任务:任务一:疏通文意,整体把握任务二:抓关键词,精读研析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清康熙帝到山东曲阜孔庙祭孔时,御赐了一块匾额——“万世师表”,意思是说孔子是万世千秋的老师和表率。后来全国各地的孔庙都悬挂了这块牌匾。北宋著名政治家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对中国社会影响巨大。那么,《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呢?书中又记录了孔子怎样的言行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论语)十二章》,来掀开这部古代典籍神秘的一角。二、任务开展任务一:疏通文意,整体把握1.朗读课文。(1)借助课文注释中的注音或工具书,通读课文,做到读音正确。补充:不亦说乎(yuè)吾十有五而志于学(yòu)曲肱而枕之(qū)不逾矩(jǔ)(2)教师范读,学生仔细听并默默跟读,划出朗读节奏。预设: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3)教师随机抽读,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及时给予评价。(4)齐读,做到连贯且流利地朗读。2.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预设:重点句子的理解: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愉快吗?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取他们的优点而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⑤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广泛学习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思考当前的事,仁就在其中了。任务二:抓关键词,精读研析1.老师讲解第一章,作为范例引导学生开展后续学习活动。(1)圈画第一章的关键字词,结合课下注释,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的意思,重点理解“君子”的含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明确:“子”是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指“孔子”。“时”,按时。“说”通“悦”,愉快。“愠”,恼怒。“君子”与“小人”相对,有二义:一指身份,即出身贵族;二指修养,即有德行学问。孔子所说的“君子”指有才德的人。(2)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认为是引导初学者入“道德之门”,你如何理解这三句话的含义?你认为这一章的关键词是哪一个?明确:孔子提倡的学习,不仅是纯知识的学习,更是“为人”的学习,因而做“学问”不仅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更指提升个人的道德和修养。他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不断实践,这个过程是令人愉快的。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而来,相互切磋、相互交流求学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在孔子看来,道德修为与他人无关,一个有修养的人并不会因为他人不理解自己而恼怒,这种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因此,这一章的关键词就是“乐”字。2.以下四章,请小组合作完成,分组展示。(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①你认为这一章的关键词是哪一个字?你如何理解“忠”“信”这两个字的含义?预设:这一章的关键词是“省”,“省”就是自我检查、反省的意思,曾子(孔子的学生)强调的就是要加强自我反省,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忠”是竭尽自己的心力替别人办事,“信”是真诚地与人交往,这些是为人的原则,“习”是指老师传授的知识要不断地温习和实践。②著名数学家陈省身的名字就出自这一句。你还知道哪些名人的名字是出自《论语》的吗?预设:毛泽东给自己的两个女儿分别取名为“敏”和“讷”,就出自《论语·里仁》中“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这一句。(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这章语录是孔子的自我告白,其中“义”的内涵是什么?预设:“义”是指公正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孔子讲的是当“富”“贵”与“义”产生矛盾时,他宁愿贫贱也要坚守“义”,守住“义”,即便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乐在其中。孔子告诚自己的学生不要不择手段地追求富贵。战国时候儒家代表人物孟子说:“舍生而取义。”把“义”提高到新的高度。(3)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在众多弟子中,为何颜回能得到孔子的盛赞?预设:这一章孔子描画了颜回艰苦的日常生活:一竹筐饭,一瓢水,在简陋的巷子里居住。孔子将普通人“不堪其忧”与颜回“不改其乐”的生活态度作了对比,表现出颜回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那么,颜回的“乐”从何而来呢?从学习中来,从个人的道德修为中来,这与孔子“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是一脉相承的。(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仁”是孔子学说的核心,“仁”在这里是指“仁德”,这一章讲的是求仁的门路。子夏是如何解读“仁”的呢?预设: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子夏认为这就是“仁”的体现。很多人以为这一章讲的是如何探求知识,在今天看来,“学、志、问、思”这四个字确实是求学的关键。但孔子所说的学,并不仅仅指书本上的知识,他强调要关注现实社会。广泛学习并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联系现实思考当前的情况,他主张的“仁”就在其中了。3.学生研读余下七章。自学完成后,小组开展合作学习,然后进行全班交流。要求:结合关键词语,对每一章提出一个问题,并作解答。示例:(1)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孔子自述了他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志学之年”“而立之年”“不惑之年”“天命之年”“耳顺之年”分别是十五、三十、四十、五十、六十的代名词。你能说说它们的含义吗?明确:“志学”就是立志求学的意思,少年时代正是发愤求学的年纪;“立”就是自立,孔子的意思是男子到了三十岁,要有所成就;“不惑”意为不迷惑,到了四十岁,内心不再感到迷惘;“知天命”强调“知命”,这里的“天命”含有上天的意旨、自然的禀赋与天性、人生的道义和职责等多重含义;“耳顺”意思是到了六十岁,能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这样到了人生古来稀的七十岁,就可以随心所欲,却不会越出规矩。人生修养至此,也日臻完善了。(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温故”与“知新”,哪一个更重要?预设1:“温故”更重要。在孔子那里,古代典籍及礼仪习俗等都是“故”,只有不断地温故,在温故的过程中学会思考,才能产生新知。预设2:“知新”更重要。“温故”是指温习学过的知识,“知新”是指在温故的过程中,对以往学过的知识产生了一种新的理解、新的感悟,能从新的角度去分析事物。因此,“知新”重在思考、重在领悟,只有不断思考并产生新的理解的人,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创立自己的学说,成为启发他人的老师。而那些只会照搬旧知识的人,别人是不会从他那里获得新知的。(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课文其他章都是关于学习的,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个人修养等,而这一章似乎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和其他章不一样。编者为什么选了这一章?这一章和“学习”有什么关系?预设:这一章似乎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孔子站在大河边,面对滚滚不尽的河水,发出了感慨:时间如同流水,一去不复返啊;生命短暂,一去不复返啊。孔子是想告诉弟子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三、课堂小结今天的课我们学习了抓关键词的学习方法,这对我们阅读文言文有很大的帮助。四、课后延学课后请同学们从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这三个角度,对《论语》十二章进行分类,并简述分类理由。第三课时《<论语>十二章》精读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悉文言文,体会其相比现代文的不同特点,掌握一些句式和重点词语。2.能够正确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学习任务:任务一:温故知新任务二:拓展研读任务三:积累运用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学习和探究2500多年前孔子这位儒家学派创始人的思想,并理解《论语》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二、任务开展任务一:温故知新根据个人修养、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对《论语》十二章进行分类,简述分类理由。预设: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个人修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分类理由示例:“学而时习之”明确强调了学习是需要按时复习的,显而易见,其中的“时习之”就是谈论学习的方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所强调的是,学习时应抱有谦虚的态度。“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两句话告诉我们,坚守志向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可以将这章内容归到“个人修养”一类。说明:有些章可能同时指向不同的主题,如“吾日三省吾身”“博学而笃志”等,既是个人修养,也关乎学习态度。分类不要绝对化。任务二:拓展研读《论语》记录了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我们通过一些章节来研读“孔子和他的弟子们”。1.孔子的学生中,子贡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用今天的话说,他不但是个学问家,也是外交家、军事家、工商业巨子。但孔子最看重的人似乎不是他,而是颜回,子曰:“贤哉,回也!”那么,颜回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阅读下面几章,我们一起来探究。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为政》)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馀则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子曰:“语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子罕》)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子罕》)预设:颜渊德行高尚,追求“仁心”,坚定执着;勤奋好学,天资聪颖;崇敬孔子,心怀感恩。2.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论语》中《公冶长》篇主要记录了孔子对古今人物的评价,有不少是评价他的弟子的。从他对弟子们的评价中,你可以看出他怎样的人生主张?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预设:孔子非常了解弟子的才干,知道他们的长处与不足。孔子认为,一个人所追求的最高境界是“仁”,而要做到“仁”,就要不断地自我反省,自我修炼,完善自己的德行。任务三:积累运用1.创设情境用《论语》。(1)如果我们教室黑板上方要张贴一幅标语,你会选择《论语》十二章中的哪一句?请说明你选择的理由。预设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提醒我们学和思在学习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预设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学习、立志、提问、思考,这不仅是求学之道,也是我们一生要坚持的学习、工作方式。(2)一场晚会中,主持人对远道而来的嘉宾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yuè)乎”,你认为他读得对吗?明确:不对,乐念yuè,是礼乐的意思,而这里是说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很高兴,应该读lè。2.成语接龙。《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用口语写成,有着简练、晓畅的风格。许多句子内涵丰富,用意深远,成为耳熟能详的日常用语;还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开展一次小组成语接龙竞赛,看哪一个小组积累的成语最多。规则:1.开展两两小组比赛:一个小组一次只能说一个成语,不能重复已经说过的成语,若一方不能继续,则另一方获胜。2.统计各组积累的成语个数,数量最多的两个小组在全班比拼。同学们将成语补充整理到自己的积累本上。预设:温故知新、三十而立、逝者如斯、择善而从、三人行必有我师、从心所欲、乐在其中、博学笃志、曲肱而枕、箪食瓢饮、不舍昼夜、切问近思……三、课堂小结结合自身谈一谈:你最欣赏的“学习之道”是哪一句?它给了你怎样的启示?预设:示例一:我最欣赏“温故而知新”。温习旧知识,能有新的发现,这需要在温习的时候有所思考,有所领悟。所以,我们在复习的时候,要独立思考,从旧知识里获得新的体会。示例二:我最欣赏“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一味空想而不去踏实学习就会疑惑不解。所以,学习和思考要结合起来,才能深入理解,有所领悟。示例三:我最欣赏“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乐之”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所以要提高学习兴趣,全神贯注投入学习。示例四:我最欣赏“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每个人都有缺点和优点,我们要虚心向他人学习,时刻关注身边的人与事,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四、课后延学推荐阅读中华书局出版的杨伯峻译注的《论语》,运用课堂所学的方法学习,摘录自己特别喜欢的语录,结合自身的学习经验或日常处事的经历,写下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第四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读学习目标:1.学会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任务:任务一:整体感知任务二:精读研析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也有过交织着甜蜜与苦涩的童年。今天,我们就从百草园走到三味书屋,阅读“小”鲁迅的成长故事,体会“大”鲁迅的深沉情思。二、任务开展任务一:整体感知1.限时5分钟一气呵成默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默读要求:(1)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读完全文,保证阅读感知的完整性;(2)保证一定的阅读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3)适当运用猜读和跳读。明确:文章记述了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童年生活经历。2.再次默读课文,圈画文中关键语句,谈谈儿时的“我”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分别抱有怎样的态度。提示:“关键语句”,如标题、开头、结尾、过渡段等。明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标题)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第1段)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第9段)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结尾)预设1:儿时的“我”对“百草园”依依不舍,去“三味书屋”并不情愿。预设2:儿时的“我”对“百草园”很喜爱,对“三味书屋”则抱有一丝恐惧与无奈。预设3:儿时的“我”对“百草园”很喜爱,对“三味书屋”既有无奈,但似乎也有些喜爱。任务二:精读研析为什么儿时的“我”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抱有不同态度?鲁迅先生在其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发现“百草园”之“乐”】1.带着下面两个问题默读课文第2—8段,运用圈点勾画的阅读策略,养成边默读边思考的习惯。(1)“我”在百草园获得了哪些乐趣?(2)作者如何表现出这些乐趣?根据下面的表格,深入研读。艺术特点百草园之“乐”形象生动视觉:

[色彩]

[形状]听觉:味觉:层次井然主次:空间:时间:独具情韵预设:(1)“我”在百草园获得了哪些乐趣?①“百草园”声、色、味俱全。视觉:[色彩]碧绿、紫红、黄……[形状]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听觉:鸣蝉“长吟”,蟋蟀“弹琴”味觉:覆盆子又酸又甜②四季景色各异。③“美女蛇”传说添神彩。④雪地捕鸟乐趣多。(2)作者如何表现出这些乐趣?①形象生动的细节描摹。色彩的描绘,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勾画出鲜活的画面,表现“我”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形状的描摹,生动地再现了各类动植物的具体情态,形象可感。听觉的描写,赋予昆虫人的情思与行动,精确而传神。味觉的展现,增添了百草园多姿多彩的奇妙乐趣。②层次井然的记述顺序。“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型结构从百草园整体到其中某一个局部,突出了“泥墙根一带”对于儿童的特殊吸引力,表现了作者历数儿时趣味的欢喜,表现出儿童特有的一种情趣。写景时有序的时空安排,使百草园中纷繁、杂乱的景物得到清晰而有条理的组织,使文章结构层次更加分明。③独具情韵的童真回忆。“美女蛇”的传说写出了“我”听故事时的紧张、好奇,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雪地捕鸟”的回忆表现出冬季百草园的妙趣横生,再现了儿童对大自然的好奇与亲近。艺术特点百草园之“乐”形象生动视觉:

[色彩]碧绿、紫红、黄……

[形状]肥胖、高大、拥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听觉:鸣蝉“长吟”,蟋蟀“弹琴”味觉:覆盆子又酸又甜层次井然主次: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空间:写静景由低到高,写动景由高到低时间:春、夏、秋、冬独具情韵“美女蛇”故事:“突然”“当然睡不着的”“沙沙沙”“豁

的”……雪地捕鸟:“扫”“支”“撒”“系”“牵”“看”“拉”

“罩”……2.你如何理解第9段中“我”称呼百草园里的景物为“我的蟋蟀们”“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预设: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里面的景物是“我”的玩伴,与“我”有着亲密无间的感情。这样的称呼立足于“小”鲁迅的视角,以儿童的口吻表达了鲁迅先生对百草园生活的喜爱与眷恋。三、课堂小结儿时的鲁迅在百草园的生活是丰富多彩而又快乐的。四、课后延学朗读并背诵第2段描写百草园的文字。第五课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精读学习目标:1.学会默读,养成一气呵成读完全文的习惯,整体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3.把握“回忆性散文”的叙述视角,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童年的美好与成长的意义。学习任务:任务一:精读研析任务二:叙事视角鉴赏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鲁迅以儿童视角回忆了“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充分展示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但无忧无虑的童年终将逝去,“三味书屋”又将开启“我”怎样的成长旅程呢?我们这节课继续探究。二、任务开展任务一:精读研析为什么儿时的“我”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抱有不同态度?鲁迅先生在这其中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辨析“三味书屋”之“严”与“趣”】1.带着问题默读第10—24段:你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严”还是“趣”?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依据。默读完成后,开展小组合作探讨,并指定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发言。交流预设:(1)行礼[严]两次行礼——拜孔子、拜先生:严格的学习规矩。[趣]对着扁和鹿行礼、“算是”:对规矩的调侃。三味书屋有严格的学习规矩,但在小鲁迅看来,却像是在做游戏。(2)课堂[严]“不应该问”“只要读书”“我就只读书”:压抑的学习氛围。[趣]偷跑进书屋后面的园子、“人声鼎沸”地读书、在指甲上做戏、画画儿:天真、可爱的童心。问“怪哉虫”体现了儿童好奇的天性,三味书屋枯燥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模式抑制了儿童的好奇心,但天真、可爱的童心是压抑不住的。(3)先生[严]“怒色”“人都到那里去了”:疾言厉色的先生。[趣]“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陶醉而可亲的先生。严厉的先生,并不常用体罚的手段。课堂上,严厉的先生与调皮的儿童都自得其乐。预设1:我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严厉的。繁复的规矩、压抑的学习氛围、古板的老师……这些都和“百草园”自由、纯粹的快乐形成鲜明对比,儿时的“我”对枯燥的学习生活是反感与厌恶的。预设2:我认为“三味书屋”的生活也是充满乐趣的。虽然儿时的“我”经历了艰苦、枯燥的学习过程,但孩童天真、可爱的心灵更赋予这段生活以色彩与欢乐。2.“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寄寓了鲁迅先生怎样的思想情感呢?预设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成长的两个精神空间,“百草园”中自由、无虑的成长岁月和“三味书屋”中严厉、枯燥的学习经历形成鲜明对比。作者正是借此表达对孩童纯真、美好天性的赞美,对快乐童年的怀恋。预设2:“我”在“百草园”中感受到了自由、纯粹的童年快乐,而在“三味书屋”中体会到压抑、沉重的成长压力。这样的经历让“我”意识到保护孩童天真本性的重要性,也更清楚地认识了封建教育的落后与腐朽。预设3: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与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自然的心理,同时表达了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任务二:叙事视角鉴赏1.文中那个活泼可爱、尽情玩耍的“小”鲁迅宛在眼前,你看到文字后面那个拿笔写作的“大”鲁迅了吗?如果说文章是以“小”鲁迅的视角写“乐”,那么“大”鲁迅的视角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预设:文章开头与结尾分别写了“百草园”被卖以及“三味书屋”里绣像的遗失。作者以“大”鲁迅的视角写“失”,表达对失去童年美好、纯真生活的怅惘,从而表现了成长的甜蜜与苦涩,寄寓着对生活的无限慨叹。2.“大”鲁迅只出现在开头和结尾吗?当文章以“小”鲁迅的视角写“乐”时,“大”鲁迅有没有突然冒出来呢?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寻找“大”鲁迅的影子。预设:文章在运用“小”鲁迅视角叙述的过程中,也会穿插进“大”鲁迅的视角。比如在回忆“美女蛇”的故事时,作者写道:“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这里的“当然睡不着的”就是以成年鲁迅的视角写的,这不仅舒缓了叙事节奏,更给文章增添了幽默与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深情回味。又如文章第9段,“我”告别“百草园”时呼喊出“Ade”这个德语单词,这显然也出自成年鲁迅之口,这样的呼唤将“我”对百草园的无限怀想与留恋表现得淋漓尽致。三、课堂小结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童年生活场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作者既写出了三味书屋生活的枯燥,称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写出了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戏、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而学生乘机偷玩的乐趣,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玩乐天性。四、课后延学本堂课我们鉴赏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思想情感与叙述视角,请运用所学知识,继续学习本单元“名著导读”栏目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体会《朝花夕拾》的情感、艺术魅力。第六课时整合联读学习目标:1.继续练习默读,掌握默读方法。2.通过老师指导,能较好通过关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和关键语句,了解文章大意。学习任务:任务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任务二:圈点勾画,揭秘故事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默读的方法导入。二、任务开展:任务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往事依依》《再塑生命的人》,思考以下问题。(1)《往事依依》中,作者回忆了哪些往事?(2)如何理解标题“再塑生命的人”的含义?预设:(1)《往事依依》中,作者回忆了以下往事:①看山水画、读《评注图像水浒传》——“徜徉于山水之间”,甚得其乐②品《千家诗》——沉醉意境,美不胜收③听两个国文老师讲课——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开阔了眼界④听老师关于读书的教导——认识了读书的重要(2)“再塑生命”是“重新塑造、获得生命”的意思,文中是指在莎莉文老师的教育下,海伦的灵魂被唤醒,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让海伦体会到了“幸福”。从这个意义上说,莎莉文老师正是“再塑”海伦生命的人。任务二:圈点勾画,揭秘故事再次默读课文,圈画文中关键语句,完成任务单。学习任务单步骤一:读题任务标题关键词勾画关键词《往事依依》《再塑生命的人》步骤二:读文任务开头段关键词跳读课文,勾画开头段。任务过渡段/关键语句关键词跳读课文,勾画过渡段任务结尾段关键词跳读课文,勾画结尾段。步骤三:揭秘。揭秘师生故事,你说我听。依托文本,有感情地讲一讲你所知道的文中的师生故事。预设:1.标题《往事依依》关键词:往事《再塑生命的人》关键词:再塑2.开头《往事依依》: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关键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再塑生命的人》:老师安妮·莎莉文来到我家的这一天,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那是1887年3月3日,当时我才六岁零九个月。回想此前和此后截然不同的生活,我不能不感慨万分。关键词:最重要、截然不同3.过渡《往事依依》: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关键词:雕镂《再塑生命的人》: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关键词:唤醒4.结尾《往事依依》:老师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关键词:金色的回忆《再塑生命的人》:那一天,我学会了不少词,譬如“父亲”(father)、“母亲”(mother)、“妹妹”(sister)、“老师”(teacher)等。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记得那个美好的夜晚,我独自躺在床上,心中充满了喜悦,企盼着新的一天快些来到。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关键词:企盼三、课堂小结于漪老师用文学的语言深情回忆少年读书的往事,抒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深情,启示青少年要多读书,读好书,明做人之理,做一个志趣高尚的人。四、课后延学请选取本单元一篇课文,讲一讲师生间动人的故事。第七课时整合联读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2.通过画像,展示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学习任务:任务一:分析人物形象任务二:创作恩师画像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人的成长离不开好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本单元文章中的老师。二、任务开展任务一:分析老师形象自学: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任务。互学:小组内交流讨论,完善自己的答案。展学:教师组织随机抽取学生在全班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倾听、补充。课文老师老师与“我”的事件人物形象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范例:“我”问先生怪哉虫一事。不常用戒尺。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老师。往事依依国文老师代课老师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论语》十二章孔子知识卡片:人物形象特点人物形态特点即描绘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句子,先析外在特点,然后在特定的环境中思考分析体会人物情感。人物言语内容即抓住人物语言,联系上下文,由表及里,辨析领悟人物思想情感。人物行为特点即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词句,理解表层意思,分析深层含义,品析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生活环境即描写人物所处环境的语句,立足环境,分析人物特点,理解人物形象。预设:课文老师老师与“我”的事件人物形象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寿镜吾范例:“我”问先生怪哉虫一事。不常用戒尺。方正、质朴、博学、和蔼、对学生严而不厉的老师。往事依依国文老师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热爱文学、爱国代课老师朗诵着,进入了角色,那深深感动的神情凝注在眼睛里。新派老师、教学有方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莎莉文老师教我学“doll”。

莎莉文老师教我认识“水”。耐心、爱心、循循善诱《论语》十二章孔子对弟子的教导……因材施教、循循善诱任务二:创作恩师画像1.你写我猜。依据文中内容,通过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描述文中老师,200字左右,请同学猜猜相应的老师是谁?2.我秀我画。自学:自主完成恩师画像,完成下表。互学:小组内两两互相讨论,相互完善,再在组内交流,准备展学。展学:某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倾听、补充或者质疑。老师恩师画像

(创意表达)画像文字解说寿镜吾国文老师莎莉文孔子学生互评的学习评价表评价评价标准等级评价,打√画像特点与人物形象的契合度ABCD文字解说与人物形象的契合度ABCD图文的吻合度ABCD三、课堂小结人物描写的运用很普遍,重在刻画人物的性格,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这同时也能更深刻地表达文章的中心。人物描写应力求具体生动,能做到绘声绘色地再现“人物”,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四、课后延学拓展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八课时整合联读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品味,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2.通过学习活动,感悟老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学习任务:任务一:良师影响,良师力量任务二:时空对话,读后心得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交流自己和老师相处有趣小片段。二、任务开展任务一:良师影响,良师力量自学:读课文,寻找良师对作者的影响,找作者的感受变化,体会良师力量,完成下题。互学:小组内互相讨论,相互完善,再在组内交流,准备展学。展学:教师组织随机抽取某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倾听、补充或者质疑。寻找良师对作者的影响,找作者的感受变化,体会良师力量。老师儿时的“我”的感受长大的“我”的感受寿镜吾范例:

儿时的鲁迅:恭敬佯怕,读书多了,画的画也多了。长大的鲁迅:怀念国文老师莎莉文预设:寻找良师对作者的影响,找作者的感受变化,体会良师力量。老师儿时的“我”的感受长大的“我”的感受寿镜吾范例:

儿时的鲁迅:恭敬佯怕,读书多了,画的画也多了。长大的鲁迅:怀念国文老师吸引、感动怀念莎莉文期待——不安——喜悦感谢任务二:时空对话,读后心得在教学中创设跨时空对话场景,运用微信方式拉近学生与文中老师的关系。学生直接成为文中老师的弟子,给老师留言,表达自己的阅读心得。以“我想对您说……”的句式,写一写自己的留言。(100字左右)自学:自主完成写话练习。互学:小组内互相讨论,相互完善,再在组内交流,准备展学。展学:教师组织随机抽取某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倾听、补充或者质疑。三、课堂小结人的一生会遇见很多老师,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用自己的无私和智慧影响着莘莘学子。四、课后延学完成练习册作业。第九课时整合联读学习目标:1.通过前面所学,探究思考老师形象,能够归纳文章主旨。2.通过深入阅读,能够较好地记录你和老师的美好时光。学习任务:任务一:探究思考,归纳主旨任务二:发现美师,你说我讲学习过程:导入新课说说你喜欢你的老师吗?你喜欢的理由是什么?二、任务开展任务一:探究思考,归纳主旨自学:比较阅读课文,结合笔记资料,完成下表。互学:小组内互相讨论,相互完善,再在组内交流,准备展学。展学:教师组织随机抽取某小组展示,其他小组倾听、补充或者质疑。评学:当一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其他小组可以适当补充。课文标题老师的形象主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往事依依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预设:课文标题老师的形象主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方正、质朴、博学、和蔼、严而不厉通过描述主人公从童年的百草园到少年的三味书屋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往事依依爱国、博学、教学有方通过回忆学生时代的往事,这些经历激发了她对文学的热情,并对她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再塑生命的人耐心、爱心、循循善诱赞扬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表现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论语》十二章因材施教读书方法、读书态度、道德修养任务二:发现美师,你说我讲学校广播站有个“我抒我情”栏目,请你通过文字来记录你的师生时光,给观众留下你和老师相处的故事。自学:自主完成文段写作。互学: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相互修改。展学:小组代表展示成果。评学:其他小组评价或补充。三课堂小结一个老师的影响力是深远的,可能超过我们能想象的范围。他们不仅教授学科知识,而且塑造性格,点燃激情,挖掘潜力,甚至可能影响一个人的人生轨迹。四、课后延学再次阅读本单元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精妙之处,学习写作方法。第十、十一课时

读写共生课学习目标:1.通过深入分析几篇文章在内容和写法上的精妙之处,学习写作方法。2.通过讨论学习,创建写作锦囊,能够完成自己与老师相处故事的写作。学习任务:任务一:课文引路,体会写法任务二:探讨策略,创建锦囊任务三:运用锦囊,拟写提纲任务四:借助量表,作文升格学习过程:导入新课默读教材P68《如何突出中心》,针对下面的问题,勾画出材料中的重点信息。1.什么是中心?2.中心对一篇文章有什么重要作用?3.突出文章中心的方法有哪些?4.展示自己的写作片段,讨论如何才能写得更好。二、任务开展任务一:课文引路,体会写法1.回顾课文,体会方法(1)中心为文章之主脑、灵魂、统帅。古语道:“意在笔先。”因而在写作之前,我们就要确立文章的中心。根据表格中三篇课文的中心,说说它们的主要内容和概括的角度是什么。课件出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本文通过描述主人公从童年的百草园到少年的三味书屋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往事依依》本文通过回忆学生时代的往事,这些经历激发了她对文学的热情,并对她的成长产生了深远影响,表达了对老师的感激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再塑生命的人》文章讲述了海伦·凯勒在安妮·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逐渐接受教育并重新认识世界的故事。文章赞扬了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表现了海伦对莎莉文老师的感激之情。预设:课文主要内容角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情感《往事依依》儿时的往事人物经历、情感《再塑生命的人》莎莉文老师帮助小海伦的故事作者情感小结:三篇文章都是通过写生活小事,来传达自己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这种确定中心的方法是——以小见大。(2)回忆学过的其他文章,说说还有哪些运用了这种方法确定中心。预设:《散步》写一家人散步的事情,表现了温馨的亲情和中年人的责任意识,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散步——人物情感、态度)《春》描写春天的美景,表现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特点,表达对春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彰显积极向上、努力进取、不断奋斗的人生态度。(美景——人物情感、态度)任务二:探讨策略,创建锦囊小组内交流讨论:突出中心的方法。预设:策略一:巧设线索,表现中心回顾课文,大师名家在写作时,常常用事件、实物、时间、地点、人物、精神品质、情感态度变化等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秋天的怀念》——去北海看花。(事件)《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对世界、生命的认识的变化。(情感态度变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地点的变化。(地点)小贴士:线索是指以某个事物将文章的写作素材组织和串联起来,线索必须和所写的内容紧密相关,必须有利于记叙情节的展开,必须有助于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线索的设置还要做到首尾呼应,使全文上下一贯,结构严谨,从而突出文章的中心。小结:以事件、实物、时间、地点、人物、精神品质、情感态度变化作为线索。策略二:开门见山,明确中心《雨的四季》,“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开篇点题,引出下文。策略三:一语反复,强化中心《秋天的怀念》,“好好儿活”。关键句反复出现,强调中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强地活下去,活出尊严”。策略四:运用细节,突显中心《再塑生命的人》,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真切地写出了海伦心路历程,突显了文章中心。策略五:详略得当,突出中心能强化中心的内容,不妨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着意强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