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二复习《诗歌阅读》专题·学生版一.诗歌阅读(共20小题)1.(2023•琼海校级模拟)阅读回答问题。杏花天•嘲牡丹①辛弃疾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②第一。渔阳鼙鼓③边风急,人在沉香亭④北。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若教解语⑤应倾国,一个西施也得。[注]①本词作于南宋庆元元年或二年(1195或1196年),时词人闲居带湖。②太真:指杨贵妃。③鼙鼓:战鼓,词中指安禄山叛乱。④沉香亭:唐宫亭名,唐明皇与杨贵妃曾在此赏牡丹。⑤解语:唐明皇曾称杨贵妃为“解语花”,词中泛指美人。(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以设问为开头,看似突兀,实则既能制造悬念,也能在问答中自然推进词意。B.“渔阳颦鼓”一句写安史之乱,可让读者联系南宋时局,体会本词的写作意图。C.“池馆”与柳永《望海潮》中的“凤池”一样,都用借代巧妙隐含了作者情思。D.词人善于用典抒怀,如结句就以西施自况,曲折表达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2)有人评论本词“表面为‘嘲牡丹’,实者讥讽恋花人”,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2.(2023•海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临江仙(乙卯八月九日,南山绝顶作台新成,与客赏月作)叶梦得绝顶参差千嶂列,不知空水相浮。下临湖海见三州。落霞横暮景,为客小迟留。卷尽微云天更阔,此行不负清秋。忽惊河汉近人流。青霄元有路,一笑倚琼楼。(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词人身处山顶,看到山峰参差林立,次句“不知”二字写出了词人产生的轻灵缥缈之感。B.顺水而望,辽远的三州地区极为开阔,傍晚霞光漫天,令人忍不住淹留驻足,陶醉其中。C.“此行不负清秋”,词人直抒胸臆,以“不负”二字表达了对登山赏览美景的满足。D.本词描绘细致,既描写了湖海的波澜壮阔,也描写了微云的阔远、银河的静谧。(2)本词末尾两句极具浪漫主义的风格,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3.(2023•东方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雨后赠斯远[宋]赵蕃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深秋的霜降与冷雨,诗人并不畏惧,因为春天正悄然临近。B.霜威固然使草木摇落,而梅树将酝酿作花,不必为此嗟叹悲伤。C.诗人兴致盎然,信步遍村寻梅,消弭了久处困厄之中的郁闷。D.春讯让诗人振作起精神,以静待朋友的佳作来表达共勉之情。(2)后人评价此诗“转折自如,情理相携”,请结合诗句赏析此诗中的“情”与“理”。4.(2023•琼海校级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蝶恋花•送祐之弟辛弃疾衰草斜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衰草、斜阳、孤鸿,三个意象萧瑟颓败,渲染了送别时的悲凉心情。B.因“几许凄凉”才“须痛饮”,唯有如此,才能忘记你我兄弟离别之苦。C.依据“江头”这一意象分析,本词的主旨应该与白氏《琵琶行》十分接近。D.离愁很容易消除,但是被其他的忧愁或怨恨引起,使离别之愁更显忧愁。(2)结合词的具体内容分析下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5.(2023•龙华区校级四模)阅读诗歌,完成问题。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王维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荷锄修药圃,散帙眼农书。上客摇芳输,中厨情野蔬。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2)《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6.(2023•海南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各题。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禾熟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注]李纲,南宋四大名臣之一,政治家,极力主张抵抗金人与革新内政。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诗首句“千”非实指,而是极言牛的付出,与“但愿众生皆得饱”一起体现了诗人勤政忧民的人格。B.李诗第二句体现了牛的筋疲力尽却又遭人伤害的处境,这既是病牛之“病”的体现,也是作者自喻。C.孔诗一、二句融情于景,视觉嗅觉相结合,饱满呈现了一幅秋后丰收图景,融入了作者内心的喜悦。D.两诗最后一句都写到了夕阳,一“残”一“斜”,一字之差,但诗人所呈现的思想境界却大不相同。(2)钱锺书先生将此两首诗都选入他的《宋诗选注》,他认为两首诗中的牛“貌同心异”,请作简要分析。7.(2023•龙华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中吕]喜春来•四节无名氏海棠过雨红初淡,杨柳无风睡正酣。杏烧红桃剪锦草揉蓝。三月三,和气盛东南。垂门艾桂狰狰虎,竞水舟飞两两凫。浴兰汤斟绿醑泛香蒲。五月五,谁吊楚三闾?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七月七,回首笑三郎①。香橙肥蟹家家酒,红叶黄花处处秋。极追寻高眺望绝风流。九月九,莫负少年游。①三郎:唐玄宗李隆基向有“三郎”雅号。(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曲写三月初三上巳节,所选意象典型丰富,都是暮春时的景物。B.第二首曲是当时端午民俗风情的写真,旨在写人们对屈原的深切怀念。C.第三首曲从天上写到人间,从平民写到帝王,给我们以广阔的想象空间。D.这四首小令以月日数字相重者为节,写出了民间风俗,很有生活气息。(2)“重阳”是唐宋文人喜好的题材,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满城风雨近重阳”“人比黄花瘦”等,请谈一谈这些诗句中描写的“重阳”和选曲描写的“重阳”有什么不同?8.(2023•琼山区校级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九)陶渊明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①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回车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注释:①汩:搅混。(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在清晨的叩门声中发端,诗人衣裳还来不及穿好就去开门,写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B.请问来者是谁,是农人提着壶远道来探望我,诗人有感于田父的好心肠,产生了与时相违之叹。C.人仕做官确实可以学习,但违逆自己初心就会走入迷途,诗人态度非常坚决,我的车不能回转。D.本诗的情怀志趣与《归园田居(其一)》类似,叙事朴实,有生活气息,体现陶诗典型风格。(2)《屈原列传》中屈原、渔夫问答的内容,与苏轼的《赤壁赋》主客问答的形式相近,本诗也设为问答方式,请解析这样写的作用。9.(2023春•琼山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九日登镇海楼(清)陈恭尹清尊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到松风响似泉。白首重阳唯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篇写作者美酒在手、重阳登高望远,眺望金秋大好风光,让人不由得心胸开阔、浩气盈胸。B.颈联以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黄菊将绽,松风声响如流泉之声的景象,颇具秋日特色。C.诗歌结尾的“笑”字抒发作者心旷神怡之情,白发苍苍时佳节登楼,山川入怀,不由得怀古壮志D.本诗气势雄伟、寄托遥深,既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又有突出的个人创作风格,是古诗中的上乘之作。(2)文学评论家汪端认为该诗“有拔山扛鼎之力”,请结合颔联进行赏析。10.(2023•琼海校级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暮秋山行岑参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山风吹空林,飒飒①如有人。苍旻②霁凉雨,石路无飞尘。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鶗鴂③昨夜鸣,蕙草色已陈。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注】①飒飒(sà):风声。②旻(mín):天空。③鶗鴂(tíjué):杜鹃鸟。《离骚》中有诗句“恐鹈(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中并非写山行而是写山间停歇,并非写雅逸之停歇而是写疲卧,其实,“疲马”就是诗人的自喻。B.夕阳西沉,秋风瑟瑟,诗人独步山林,面对暮秋的种种声响,难免生出主观心境中的千念悲情。C.苍茫的天空刚下过冷冷的秋雨,青石路面上没有一点飞尘。诗人融情于景,表达出清爽洒脱的心境。D.“远行”呼应题目中的“山行”,而“苦辛”则是“暮秋山行”的归结,整首诗结构完整,很有章法。(2)诗中写到鶗鴂、蕙草,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11.(2023•新高考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湖上晚归林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嫋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2)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12.(2023•海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梦登河汉①(节选)梅尧臣神官呼我前,告我无不臧:“上天非汝知,何苦诘其常?岂惜尽告汝,于汝恐不祥。至如人间疑,汝敢问于王?”扣头谢神官:“臣言大为狂。”骇汗忽尔觉,残灯荧空堂。【注释】①这首诗作于庆历五年。以范仲淹为首的部分大臣所推行的新政,由于贵族官僚的强烈反对,宣告失败。诗人先用奇幻的笔调描写了自己梦登河汉的情景,随后见到神官,向其连续发出对天庭不公的疑问,尽情倾吐了胸中的不满和讥讽。本诗节选是神官回答部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神官回答“于汝恐不祥”说明他不是不愿回答“我”的疑问,而是怕“尽告”于我不利。B.“汝敢”句是神官问诗人:人间的不平你敢向君主直接发问吗?点明社会现实的黑暗。C.“扣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神官的真诚感谢,神官的点拨让他意识到自己的做法太过狂妄。D.诗人以梦境反映现实,借天上影射人间,通过交代梦醒后的感想,表达其对现实的不满。(2)诗歌最后两句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在表现作者情感时所用的方法有何异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3.(2023•琼山区校级二模)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咏柳曾巩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新柳杨万里①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注】①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自创平易自然、清新活泼的诗体,时人号为“诚斋体”。(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诗前两联直接描写柳之颜色、情态,目的在于为后两句阐发主旨“蓄势”。B.杨诗写柳由远而近,由上而下,从岸上的柳条,写到水中的柳影,富有情趣。C.杨诗描摹细腻,清新自然,妙手天成,生面别开,颇能代表其“诚斋体”的诗风。D.两首诗都写初春之柳,语言表达各有特色,曾诗婉曲有味,咏柳而讽世。杨诗含蓄典雅,直抒胸臆。(2)两首诗都是写柳之作,但曾诗状物而寓理,杨诗状物以寄情。请结合两首诗歌简要分析。14.(2023•海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山行即事王质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颔联描绘了阴雨天气,绵雨飘落,风吹衣袖,令山行者情绪低落。B.雨过天晴,鹊鸟啼叫,鸥鸟在水面上嬉戏,整个画面欢快而美好。C.尾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山色不言语,却使人醉意全消,神清气爽。D.本诗在结尾处点明山行,诗意流畅自然,达到了人物合一的境界。(2)本诗与王安石的《登飞来峰》都写了浮云,但写浮云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容简要分析。15.(2023•琼海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为郎分司①寄上都同舍刘禹锡籍通金马门②,家在铜驼陌。省闼③昼无尘,宫树朝凝碧。荒街浅深辙,古渡潺湲石唯有嵩丘云,堪夸早朝客。[注]①树禹锡在大和元车(公元827年)春被召回到洛阳(唐代的东都),同牟六月为主客郎中,分司末都,这是一个没有实权的官职。②金马门,汉代官门名。学士待诏之处。③省闽,官中。(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金马门”这里以汉代唐,指朝廷,“籍通金马门”表明了自己的身份。B.“家在铜驼陌”诗人说虽然自己是朝廷官员,但家住在洛阳铜驼街。C.洛阳的宫中即使是白天,也没有半点尘土,极言宫中冷清,无事可做。D.“荒街”指街上没有人,只有荒芜的杂草,写出了洛阳城的破败景象。(2)尾联“含蓄蕴藉”,请结合诗句加以简要赏析。16.(2023•海口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徐州中秋①苏辙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素娥②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但恐同王粲③,相对永登楼。注释①苏轼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次年,兄弟二人于徐州短暂相聚,在又将离别的前夕,苏辙写下此词。②素娥:嫦娥,此处指月亮。③王粲:东汉末年文学家,居荆州十二载,才华不得施展,登楼远眺而作《登楼赋》。(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前两句直接点出与兄长分别时间之长,然后抒发去年与兄长未能相聚的感慨。B.上片“凉州”“鼓吹”“鸿雁”等意象暗示词人壮志难酬的悲愤及思乡难归的无奈。C.下片写宾客宴饮欢乐,无奈良宵易逝,无法挽留,抒发了词人内心黯然惋惜之情。D.下片后两句词人借王粲登楼相望的典故,以王粲自比,表明对自己和兄长仕途的担忧。(2)这首词与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写到中秋月,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17.(2022春•琼海校级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客游李贺悲满千里心,日暖南山①石。不谒承明庐②,老作平原客③。四时别家庙,三年去乡国。旅歌屡弹铗④,归问时裂帛⑤。【注】①南山:指李贺家乡的山。②承明庐:汉承明殿旁屋,待臣值宿所居。③平原客:“平原”指平原君赵胜。李贺作客潞州,是旧赵地,故称“平原客”。④弹铗:《战国策》载冯谖才华出众,在孟尝君门下不甘做下客,因而弹铗而歌,要鱼、要车等。⑤裂帛:指写家信。(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标题“客游”点明了诗人的身份,即客居他乡的游子。B.“日暖南山石。”一句为实写,作者回到家乡看到温暖的太阳照耀在南山的石头上。C.颔联上句中的“承明庐”指代当朝统治者,下句诗人以“平原客”自称。D.“老作平原客”中的“老”字是“总是”的意思,突出诗人在外漂泊的时间长。(2)请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情感。18.(2023春•昌江县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阕词,完成小题。念奴娇•过洞庭①张孝祥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张孝祥因人进谗言而被罢官,由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时作此词。②青草:即青草湖,在今湖南岳阳西南,属南洞庭湖。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载:“巴陵南有青草湖,周回数百里,日月出没其中。”(1)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草无色,秋水无波,画面的空灵使中天的一轮皓月、湖上的一叶扁舟分外突出。B.“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的景与“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的情交相呼应,交相融合。C.这是一首风格婉约的词,也是浪漫主义的词作。这些特点在词中的描写和抒情中有明显的体现。D.诗人独以一颗心面对浩瀚水天,欣然领受大自然的慰藉,自信心怀坦荡,无惧两鬓已斑,前途坎坷。(2)请简要赏析“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19.(2020秋•海南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赠郭将军①李白将军少年出武威,入掌银台护紫微②。平明拂剑朝天去,薄暮垂鞭醉酒归爱子临风吹玉笛,美人向月舞罗衣。畴昔雄豪如梦里,相逢且欲醉春晖。[注]①此诗当是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出翰林后在长安作。②紫微,紫微星又叫北极星,古人认为北极星是帝星,此处用于比喻皇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郭将军从武威发迹,又晋升到银台门担任护卫皇帝的重任。B.颔联写对郭将军的赞美,由此可以联想到李白奉诏翰林时受到礼遇时的满足。C.颈联通过郭将军对家中爱子吹笛、美人起舞景象的回忆,寄托其对归家的渴望。D.全诗充分表现了李白豪放、直爽的性格以及其诗歌中蕴含的浪漫主义色彩。(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郭将军形象?使用了何种手法?请结合整首诗具体分析。20.(2023•海口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宝山新开径苏轼藤梢橘刺元无路,竹杖棕鞋不用扶。风自远来闻笑语,水分流处见江湖。回观佛国①青螺髻,踏遍仙人碧玉壶②。野客归时山月上,棠梨③叶战暝禽呼。【注】①佛国:这里指宝山。②仙人碧玉壶:《神仙传》中说,费长房作沛县官吏时,有一个身带壶的人来卖药,他常常悬一空壶在座上,太阳落山即跳进壶中。费长房试着伸足,也随他进入壶中。只见里面楼阁华丽。这个人告诉长房说:“我是仙人,被谪降,暂返人间。”③棠梨:也叫甘棠。树干白色,实似梨而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四处荆棘草莽,诗人足蹬棕鞋艰难而上,“不用扶”三字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的心境。B.诗人登高远望,远处的风带着笑语欢声,江水分流流向广阔的水域,传递出诗人内心的喜悦。C.宝山苍翠烂漫,山势如美人青螺发髻,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碧玉壶”一样的仙境中。D.本诗描绘了宝山如佛国仙山的秀丽风景,展现出诗人远离世事、向往归隐的内心世界。(2)有人说尾联的描写富有情趣,请作简要分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高二复习《诗歌阅读》专题·答案一.诗歌阅读(共20小题)1.(2023•琼海校级模拟)阅读回答问题。杏花天•嘲牡丹①辛弃疾牡丹比得谁颜色?似宫中太真②第一。渔阳鼙鼓③边风急,人在沉香亭④北。买栽池馆多何益,莫虚把千金抛掷。若教解语⑤应倾国,一个西施也得。[注]①本词作于南宋庆元元年或二年(1195或1196年),时词人闲居带湖。②太真:指杨贵妃。③鼙鼓:战鼓,词中指安禄山叛乱。④沉香亭:唐宫亭名,唐明皇与杨贵妃曾在此赏牡丹。⑤解语:唐明皇曾称杨贵妃为“解语花”,词中泛指美人。(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词以设问为开头,看似突兀,实则既能制造悬念,也能在问答中自然推进词意。B.“渔阳颦鼓”一句写安史之乱,可让读者联系南宋时局,体会本词的写作意图。C.“池馆”与柳永《望海潮》中的“凤池”一样,都用借代巧妙隐含了作者情思。D.词人善于用典抒怀,如结句就以西施自况,曲折表达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2)有人评论本词“表面为‘嘲牡丹’,实者讥讽恋花人”,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分析诗词主旨;鉴赏诗词技巧.【答案】(1)D(2)①上阕以牡丹比杨贵妃,表面是嘲讽牡丹与杨贵妃粉饰太平、倾人误国。②下阕开头写一掷千金买栽牡丹之风,其实是讥讽权贵富豪玩物丧志、骄奢误国。③结尾两句运用假设推导,其实意在讥讽迷恋名花美人的统治者昏聩误国。【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D.“结句就以西施自况,曲折表达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错,“若教解语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意思是,牡丹如果会说话的话,就会像倾国美人西施一样,一个就够用,足使夫差误国。作者的意思是真正祸国的未必是女子。启发读者思考真正误国的是那些迷恋名花美人的统治者。故选D。(2)词的上片借嘲牡丹嘲笑杨太真。开头两句以牡丹与杨太真作比。两者的共同点是“颜色”,即在艳丽这一点上,牡丹可以和杨太真相媲美,李白说:“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此处与之同意。“渔阳”二句化用白居易和李白诗意,言安史之乱将发,形势危急,而杨太真“人在沉香亭北”,“醉中舞《霓裳羽衣》一曲,天颜大悦,方知回雪流风,可以回天转地”(《杨太真外传》),以讨好君王,谋取个人和家族私利,并导至社会危机。上阕以牡丹比杨贵妃,表面是嘲讽牡丹与杨贵妃粉饰太平、倾人误国。词的下片针对“一国如狂不惜金”的恶习而发。罗邺《牡丹》诗说:“落尽春红始著花,花时比屋事豪奢。买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买栽池馆”二句化用罗邺诗意,指出买许多牡丹栽在池馆里虽多也没益处,还是不要浪费财物为好。下阕开头写一掷千金买栽牡丹之风,其实是讥讽权贵富豪玩物丧志、骄奢误国。“若教解语倾人国。一个西施也得”,东坡云:倾国姿容别,多生富贵家。倾国有两个含义,一是形容人貌美,二是指倾覆国家。这里似乎二意皆用,既指花又指人。言好花于社会无益,女色祸国也未必都是事实,否则“一个西施也得”,主要在于君王是否致力国事,而不在于有多少美女。结尾两句运用假设推导,其实意在讥讽迷恋名花美人的统治者昏聩误国。答案:(1)D(2)①上阕以牡丹比杨贵妃,表面是嘲讽牡丹与杨贵妃粉饰太平、倾人误国。②下阕开头写一掷千金买栽牡丹之风,其实是讥讽权贵富豪玩物丧志、骄奢误国。③结尾两句运用假设推导,其实意在讥讽迷恋名花美人的统治者昏聩误国。【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2.(2023•海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临江仙(乙卯八月九日,南山绝顶作台新成,与客赏月作)叶梦得绝顶参差千嶂列,不知空水相浮。下临湖海见三州。落霞横暮景,为客小迟留。卷尽微云天更阔,此行不负清秋。忽惊河汉近人流。青霄元有路,一笑倚琼楼。(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首句写词人身处山顶,看到山峰参差林立,次句“不知”二字写出了词人产生的轻灵缥缈之感。B.顺水而望,辽远的三州地区极为开阔,傍晚霞光漫天,令人忍不住淹留驻足,陶醉其中。C.“此行不负清秋”,词人直抒胸臆,以“不负”二字表达了对登山赏览美景的满足。D.本词描绘细致,既描写了湖海的波澜壮阔,也描写了微云的阔远、银河的静谧。(2)本词末尾两句极具浪漫主义的风格,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鉴赏诗词技巧.【答案】(1)D(2)①把眼前的自然景色与凌空仙境自然结合起来,想象奇特,呈现瑰奇意境。②面对眼前壮阔的景象,词人仿佛一下子通过天路飞升到仙界之中,抒发了豪迈之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解答】(1)D.“也描写了微云的阔远”有误,诗句为“卷尽微云天更阔”,意思是天上的微云不见了,天空显得更加阔远。故选:D。(2)最后两句“青霄元有路,一笑倚琼楼”,前面写自然存在的景色,如湖海,阔远的天空,还有银河,词人沉浸在这样的美景中,突发奇想,说如果有通往仙境的路,自己可以飞升到仙界中,想象奇特,已经瑰奇。面对如此壮阔的景象,词人豪迈之情显露无疑。答案:(1)D(2)①把眼前的自然景色与凌空仙境自然结合起来,想象奇特,呈现瑰奇意境。②面对眼前壮阔的景象,词人仿佛一下子通过天路飞升到仙界之中,抒发了豪迈之情。【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义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3.(2023•东方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各题。雨后赠斯远[宋]赵蕃已是霜凝更雨湿,春其渐起但无痕。莫嗟草色有垂死,定有梅花当返魂。小驻要须穷日日,细寻无惜遍村村。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面对深秋的霜降与冷雨,诗人并不畏惧,因为春天正悄然临近。B.霜威固然使草木摇落,而梅树将酝酿作花,不必为此嗟叹悲伤。C.诗人兴致盎然,信步遍村寻梅,消弭了久处困厄之中的郁闷。D.春讯让诗人振作起精神,以静待朋友的佳作来表达共勉之情。(2)后人评价此诗“转折自如,情理相携”,请结合诗句赏析此诗中的“情”与“理”。【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分析诗词主旨.【答案】(1)C(2)情:①诗人见秋霜而思春日,表现了乐观进取的精神,并与友人共勉;②诗人相信友人的佳作能为自己“洗昏睡”,表达了对友人音信的期盼与才情的赞美。理:自然万物轮回,衰败中却有新生(推陈出新),不必嗟叹伤感。【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消弭了久处困厄之中的郁闷”说法错误,选项对颈联句意的理解有误,原句意为只要天天到各个村落去细细寻访,那么定会在梅树梢头发现新春的消息。“要须”是“只要”之意,“穷日日”有每天坚持之意,并非选项中的“困厄”之意;该句表现出发现新春之难,也表现出诗人惜春寻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故选C。(2)情:诗歌前两联是说已经到了严霜铺地、零雨送秋的冬季,春天正在逐渐临近,只是还不见一点痕迹,不要叹息草木摇落枯萎,不久将有复苏的梅花缀满琼枝。诗人在冬季期盼并坚信春天的到来,表现了作者乐观进取的态度,并以此与友人共勉。尾联“揩摩病眼从兹始,并待君诗洗睡昏”意思是从现在开始,我要按摩开有病的双眼,等待你清新的诗作和着春光,来洗尽我的昏昏睡意,诗人相信友人的佳作能为自己“洗昏睡”,表达了对友人音信的期盼与才情的赞美。理:诗人面对降霜、下雨的深秋,并不慨叹“悲哉,秋之为气也”,也不畏惧即将来临的严冬,而是觉得离春天愈来愈近了。霜威固然使草木摇落而变衰,但自然界万物轮回,生生灭灭。一面在衰败,一面则在发生发展。在草色垂死之际,梅树正在恢复青春,酝酿作花。这是自然之势,自然万物轮回,衰败中却有新生,不必嗟叹伤感。答案:(1)C(2)情:①诗人见秋霜而思春日,表现了乐观进取的精神,并与友人共勉;②诗人相信友人的佳作能为自己“洗昏睡”,表达了对友人音信的期盼与才情的赞美。理:自然万物轮回,衰败中却有新生(推陈出新),不必嗟叹伤感。译文:已经到了严霜铺地、零雨送秋的冬季,春天正在逐渐临近,只是还不见一点痕迹。不要叹息草木摇落枯萎,不久将有复苏的梅花缀满琼枝。即使是短暂的停留,也应当整天整天地去寻找春天的信息,不惜跑遍处处村落,仔细寻觅。从现在开始,我要按摩开有病的双眼,等待你清新的诗作和着春光,来洗尽我的昏昏睡意。赏析:这首诗的首联见秋霜而思春日,表现了乐观进取的精神。“霜凝”,季节是在深秋。诗人面对降霜、下雨的深秋,并不慨叹“悲哉,秋之为气也”(宋玉《九辩》),也不畏惧即将来临的严冬,而是觉得离春天愈来愈近了。“春其渐起但无痕”,这一联为全诗定下了明朗向上的基调。颔联紧承首联,具体展示“春其渐起”的情状。霜威固然使草木摇落而变衰,但诗人认为不必为此嗟叹。自然界万物轮回,生生灭灭。一面在衰败,一面则在发生发展。在草色垂死之际,梅树正在恢复青春,酝酿作花。颈联补足“定有梅花当返魂”这一判断,“小驻”与“细寻”互文见义。“穷日日”前冠以“要须”,“遍村村”前冠以“无惜”,见出要发现新春之难,也表现了诗人惜春、寻春心情的急迫与信念的坚定。梅花开放的季节是在“已兼残雪又兼春”(王贞白《春日咏梅花》)的冬末春初,深秋不能见到早梅。但是,“冬至一阳生”,正当草色垂死之际,梅花之魂已在悄悄返回。这是自然之势,必当如此。“定有”“当”,用得很恰切。尾联归结到自己,并回应题中“赠斯远”之义。这首诗首尾呼应,中间转折自如,章法井然。转折处善于用虚字斡旋,显得灵动而不板滞。这些都体现了江西派诗法的长处。【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4.(2023•琼海校级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蝶恋花•送祐之弟辛弃疾衰草斜阳三万顷,不算飘零,天外孤鸿影。几许凄凉须痛饮,行人自向江头醒。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衰草、斜阳、孤鸿,三个意象萧瑟颓败,渲染了送别时的悲凉心情。B.因“几许凄凉”才“须痛饮”,唯有如此,才能忘记你我兄弟离别之苦。C.依据“江头”这一意象分析,本词的主旨应该与白氏《琵琶行》十分接近。D.离愁很容易消除,但是被其他的忧愁或怨恨引起,使离别之愁更显忧愁。(2)结合词的具体内容分析下阕所刻画的人物形象。【考点】送别抒情;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鉴赏诗词意境;鉴赏诗词形象.【答案】(1)C(2)①词的下阕刻画了一个因聚少离多而早生华发、疾病缠身、孤苦寂寞的词人形象。②“会少离多看两鬓”写出了词人与亲人相聚甚少、两鬓斑白;“何况新来病”更是说明近来疾病缠身加重了离别之苦。③“不是离愁难整顿”虽不说离愁深浓,却又说“惹其他恨”,词人以退为进,更见伤感之深重。【分析】(1)本题考查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作者渗透到诗歌中的思想感情,结合诗歌所用的手法以及诗歌中的具体诗句进行概括归纳并最终形成文字答案。【解答】(1)C.“本词的主旨应该与白氏《琵琶行》十分接近”错误。这首词的主旨与《琵琶行》不一致。前者集中写离愁别恨,后者是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故选C。(2)词的下阕写离愁,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第一句写离苦。意谓“会少离多”,从两鬓上可以察知。因为“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是离愁把人折磨得两鬓苍苍了。“万里”二句写病苦。“万缕千丝”紧承上句明写发乱,实写愁重。“何况”句使用递进句式,新来患病,怕难以相见,更加重了离别之苦。“不是”二句写由此引起的其他愁恨。言离愁犹可整顿,而国恨家愁就无法排遣了。作者不说家国之愁而言“其他恨”,就多了一层曲折。下片五句三层,一层比一层深入,而结句又以含蓄手法出之,意在言外,更耐人寻味。故词的下阕刻画了一个因聚少离多而早生华发、疾病缠身、孤苦寂寞的词人形象。白话译文:放眼望去,斜阳铺满了整片荒芜的草地,柘之在浮梁,算不上身世飘零,倒像一只孤鸿飞翔天外。与祐之分别,只有靠痛饮才能安慰自已凄凉的心境。在江边漫步,是醒酒,也是思念。因见面少别离多使我两鬓白发增多,本来就很相思,近来因为生病,就更加想念。不是离别之愁难以了结,是离别之情引起了其他怨恨。诗歌鉴赏:词的上片写送别。第一句写景。“衰草残阳”四字,既写出送别时的凄清景色,又暗示出送别的时间与节令,即秋天的一个傍晚。“三万倾”写范围之广,言触目所见无非凄凉景色,烘托出送别时的愁苦气氛。“不算”二句写辛祐之只身漂泊在外。但话说得既婉转又艺术。意谓您虽只身在外但算不上身世飘零,倒像孤鸿缥缈欲仙,清静幽雅,把愁苦的气氛稍微冲淡一下。“几许”二句写别后情况。“凄凉”而言“几许”,可见其愁并不太重。“须痛饮”三字,谓只要痛饮,便可消除离愁别苦。柳永《雨霖铃》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待人”句似从柳词化出,谓明早江头,行人自会醒来,愁也没了。这两句看似轻描淡写,其实是精心结构,饱含着作者对祐之弟深切的关怀之情。词的下片写离愁,采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第一句写离苦。意谓“会少离多”,从两鬓上可以察知。因为“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是离愁把人折磨得两鬓苍苍了。“万里”二句写病苦。“万缕千丝”紧承上句明写发乱,实写愁重。“何况”句使用递进句式,盲新来患病,怕难以相见,更加重了离别之苦。“不是”二句写由此引起的其他愁恨。言离愁犹可整顿,而国恨家愁就无法排遣了。作者不说家国之愁而言“其他恨”,就多了一层曲折。下片五句三层,一层比一层深入,而结句又以含蓄手法出之,意在言外,更耐人寻味。这首词的突出特点是语言精警。如“不算”二句和“不是”二句,说得都很精辟,且极耐读,发人深思。【点评】读懂诗歌的技巧:(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5.(2023•龙华区校级四模)阅读诗歌,完成问题。济州过赵叟家宴(节选)王维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荷锄修药圃,散帙眼农书。上客摇芳输,中厨情野蔬。夫君第高饮,景晏出林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三、四两句描写主人的日常生活,富有田园情趣,赵叟的隐者形象跃然纸上。B.第六句写赵叟以农家普通菜蔬招待客人,可见主人的真诚质朴,照应了题目。C.最后两句既流露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又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D.诗歌巧妙地选取了几个生活场景,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重要特点。(2)《红楼梦》中,黛玉教香菱学诗,道:“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请结合黛玉的观点,赏析本诗开头两句。【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鉴赏诗词形象.【答案】(1)C(2)①开头两句用“深巷”“斜晖”“门”“柳”等寻常所见之景,写出赵叟远离尘嚣的静美生活环境;②“闲”“高”“疏”等平常之语,流露出主人恬淡闲适的人生追求,极富意趣,暗示出其隐者身份;③于平淡之语中表达出对主人隐居生活的欣赏之情,立意初现。【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表达了诗人对仕宦生活的厌倦”错,最后两句意思是,友们都只管在客厅里畅快痛饮,直到日暮时才离开乡野里门。诗人赴赵叟家宴,很欣赏主人的隐居生活,主要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没有对仕宦生活的厌倦。故选C。(2)“深巷斜晖静,闭门高柳疏”,写赵叟每日所见,深巷里的夕阳斜照之情景,深巷里的夕阳斜照,透过高高的、稀疏的柳枝,洒在小巷里,营造出了静美的氛围;“深”“静”“闭”“疏”这些描写景物状态的词语,让我们联想到赵叟日常生活,悠闲而舒适,极富田园情趣。流露出主人高洁的品行与美好的生活情趣。本句语言朴实平淡,但营造了幽美的意境,隐含了隐居生活的情趣,立意高雅。答案:(1)C(2)①开头两句用“深巷”“斜晖”“门”“柳”等寻常所见之景,写出赵叟远离尘嚣的静美生活环境;②“闲”“高”“疏”等平常之语,流露出主人恬淡闲适的人生追求,极富意趣,暗示出其隐者身份;③于平淡之语中表达出对主人隐居生活的欣赏之情,立意初现。译文:深巷里的夕阳斜照,透过高高的、稀疏的柳枝,洒在小巷里。每天侍弄侍弄田地,整理整理书籍。客人在欣赏主人的书法作品,指指点点,主人则在厨房里准备新鲜的菜蔬。朋友们都只管在客厅里畅快痛饮,直到日暮时才离开乡野里门。赏析:这首诗描写了这样一幅场景:一位久居城里的官员,得空到乡间去放风游览,吃的是农家菜,住的是农家院,于是由衷地羡慕起田园生活来。“深巷斜晖静,闲门高柳疏”,写赵叟每日所见,深巷里的夕阳斜照之情景,营造出了静美的氛围。“荷锄修药圃,散帙曝农书”,写的是赵叟日常所为,侍弄田地,整理书籍,既有体力劳动,又有脑力劳动,悠闲而舒适,极富田园情趣。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最后四句回到宴饮来,写此次宴饮的场面。“上客摇芳翰”,写“上客”的活动,体现了钦佩之情;“中厨馈野蔬”写主人的在准备饮食。最后两句则是一个长镜头,先是主人与朋友们在客厅里痛饮,然后镜头拉远,柴门出现了,柴门外的景色出现了,人物活动在优美的自然景色之中,呈现出一幅和谐闲适的田园生活的画面。【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6.(2023•海南模拟)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各题。病牛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禾熟孔平仲百里西风禾黍香,鸣泉落窦谷登场。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注]李纲,南宋四大名臣之一,政治家,极力主张抵抗金人与革新内政。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李诗首句“千”非实指,而是极言牛的付出,与“但愿众生皆得饱”一起体现了诗人勤政忧民的人格。B.李诗第二句体现了牛的筋疲力尽却又遭人伤害的处境,这既是病牛之“病”的体现,也是作者自喻。C.孔诗一、二句融情于景,视觉嗅觉相结合,饱满呈现了一幅秋后丰收图景,融入了作者内心的喜悦。D.两诗最后一句都写到了夕阳,一“残”一“斜”,一字之差,但诗人所呈现的思想境界却大不相同。(2)钱锺书先生将此两首诗都选入他的《宋诗选注》,他认为两首诗中的牛“貌同心异”,请作简要分析。【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分析诗词主旨.【答案】(1)B(2)①貌同:两首诗中,作者都写出了“牛”终于结束辛勤劳作之后的疲惫不堪。②心异:李纲诗中的牛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心系苍生,虽无人理解仍甘愿承受繁重劳作后的病痛,令人心酸而无奈;孔平仲诗中的老牛在经历繁重的劳作之后,交出了耕耘的丰硕成果,终于等到了甜美的憩息时光,如释重负的闲适与惬意令人宽慰。【分析】(1)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感情的题目,几乎涵盖了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了考生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然后还要品诗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语,借此领悟感情。【解答】(1)B.“遭人伤害”错,“力尽筋疲谁复伤”中的“伤”是“同情”的意思,不是“伤害”。故选:B。(2)①貌同:李诗“力尽筋疲”孔诗“耕耘债”中,作者都写出了“牛”终于结束辛勤劳作之后的疲惫不堪。②心异:李纲诗“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孔平仲诗“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斜阳”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写出老牛在经历繁重的劳作之后,如释重负的闲适与惬意,这种景象颇令人宽慰。答案:(1)B(2)①貌同:两首诗中,作者都写出了“牛”终于结束辛勤劳作之后的疲惫不堪。②心异:李纲诗中的牛辛勤耕耘,无私奉献,心系苍生,虽无人理解仍甘愿承受繁重劳作后的病痛,令人心酸而无奈;孔平仲诗中的老牛在经历繁重的劳作之后,交出了耕耘的丰硕成果,终于等到了甜美的憩息时光,如释重负的闲适与惬意令人宽慰。白话译文:病牛李纲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但为了众生都能够饱,即使拖垮了病倒卧在残阳之下,也在所不辞。禾熟孔仲平阵阵西风,吹过平原,带来了禾黍的芳香;溅溅流泉,泻入沟渠,打谷场上一片繁忙。只有它——经过了一年辛勤耕耘的老牛,闲适地躺在山坡上,嚼着草,沐浴着金色的夕阳。诗歌鉴赏:病牛李纲诗首句言牛终生辛劳,硕果累累,不言牛“病”,又字字含“病”意,年复一年,力耕千亩,获实千箱,必然气力衰竭,病由此生。次句言牛虽功绩至伟,却没有人对它同情哀怜,责问语气,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三四句以牛的口气作答,将牛人格化,揭示牛为百姓甘于自我牺牲的可贵品格。此诗中的牛,亦是诗人自喻。李纲官至宰相,他为官清正,反对媾和,力主抗金,并亲自率兵收复失地,但为投降派奸佞排挤,为相七十天即“谪居武昌”,次年又“移澧浦”,内心极为愤抑不平。因此,作《病牛》诗以自慰、自白。这首诗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形象生动,立意高远,既是成功的咏物诗,更是杰出的言志诗,为后世传诵。在中国诗歌史上,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吟咏鸱鸮的诗作之后,吟咏日月星辰、山川草木、花鸟鱼虫的咏物诗可谓层出不穷。在浩如烟海的咏物诗中有不少格调颇高、艺术精湛、韵味无穷的佳作。李纲的这首《病牛》便是其中之一。这里,我们不谈此诗所具有的高度概括力,也不说此诗质朴无华的语言美,只是想欣赏一下其“离形得似”“托物言志”的艺术。司空图《诗品•形容》认为,诗人“形容”(指描摹客观事物)能不拘形似而求得神似,才是精于“形容”者:“离形得似,庶几斯人”。李纲正是精于“形容”者,其《病牛》诗达到了“离形得似”,也即不拘于描写对象的外形外貌相似,而求得描写对象精神相似的境界。作者吟咏病牛,笔墨重点不在绘其形,而在传其神。诗的前两句“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写病牛耕耘千亩,换来了劳动成果装满千座粮仓的结果,但它自身却精神极为疲惫,力气全部耗尽,然而,又有谁来怜惜它力耕负重的劳苦呢?这里,作者从揭示病牛“耕犁千亩”与“实千箱”之间的因果关系上落笔,将病牛“力尽筋疲”与“谁复伤”加以对照,集中描写了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及其不为人所同情的境遇。首句中的两个“千字”,分别修饰“亩”与“箱”(通“厢”,指粮仓),并非实指,而是极言病牛“耕犁”数量之大、劳动收获之多,同时,也暗示这头牛由年少至年老、由体壮及体衰的历程。次句反诘语气强烈,增添了诗情的凝重感。诗的后两句笔锋陡地一转,转为述其志:“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病牛劳苦功高,筋疲力尽,却无人怜惜,但它没有怨天尤人,更未消极沉沦。因为它具有心甘情愿为众生的温饱而“羸病卧残阳”之志。这两句诗将病牛与“众生”联系起来写,以“但得”与“不辞”对举,强烈地抒发了病牛不辞羸病,一心向着众生的志向。结句中的“残阳”是双关语,既指夕阳,又象征病牛的晚年,它与“卧”等词语相结合,有助于表现老牛身体病弱却力耕负重、死而后已的精神。这首诗惟妙惟肖地刻画了一个病牛的形象,既绘出其身体病弱之形,更传出了其不辞羸病、志在众生之神。如此咏牛,颇为切合牛任劳任怨、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不过,此诗并非为咏牛而咏牛,而是“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我们只要能像前人所说的那样“知人论世”,便不难看出这一点。赞颂了牛不辞羸病、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托物言志”,借咏牛来为作者言情述志。诗人疲惫不堪,却耿耿不忘抗金报国,想着社稷,念着众生,因此其笔下力尽筋疲、无人怜惜而不辞羸病、志在众生的老牛即诗人形象的化身。作者正是这样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来吟咏病牛,托物言志的。因而,此诗中的病牛,也即作者自身的形象活了,动了,能在读者心中引起共鸣,产生美感。禾熟孔仲平这首诗很像一幅古代农村风俗画。据钱锺书《宋诗选注》,清初著名画家恽格(寿平)曾借此诗题画。首句“百里西风禾黍香”,大笔勾勒出农村金秋季节的画面。诗人或骑马、或乘车、或登高,放目四野,百里农田尽收眼底。那结满累累果实的稻谷黍粱,在西风吹拂下,波翻浪涌,香气袭人。面对此境,诗人为之深深陶醉。“鸣泉落窦谷登场”一句,诗人收束目光,由阔大之景集中到泉水沟窦和一派繁忙景象的打谷场上。“鸣泉落窦”是眼前所见。淙淙流泉落于溪潭之上,发出清越的响声,与打谷场上繁忙的声响交杂一起,构成一幅喜人的农村秋景。李文渊《赋得四月清和雨乍晴》有“熏风到处田禾好,为爱农歌驻马听”之句,虽然写的是春景,但意境与此诗颇有相同之处,可以互相参阅。“老牛粗了耕耘债,啮草坡头卧夕阳。”诗人的目光离开了繁忙的谷场,注目坡前,看到了刚释重负、横卧坡头啮草的老牛。这是一幅非常富有农村特色的画面:其景致的野朴,其风韵的淡远,传神写照。诗的主旨是通过对老牛的赞赏,抒发长期蕴积胸中的郁闷之情。诗人仕宦的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就如同老牛的“耕耘之债”一样。然而老牛的役债终有了结的时日,而他也希望尽早了却役债、像老牛那样释却重负、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古人描写农事、抒发感怀的诗有不少。如王维“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新晴晚望》);元稹“农收村落盛,社树新团圆”(《古社诗》);欧阳修“田荒溪流入,禾熟雀声喧”(《陪府中诸官游城南》);朱熹“农家向东作,百事集柴门”(《残腊》),但都不如孔平仲此诗抒情之深沉。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尽管用意深,却如同随意写来,不加雕琢,一切全在有意无意之间随意点出。【点评】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首先要看提示,定基调。诗歌的标题、作者、注释等,常常为我们理解诗词的情感指明方向。其次抓意象,挖内涵。意象是情感的载体,意象所体现出来的色调是情感的反映。优美闲适、色彩明丽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喜悦之情,冷清凄迷、色彩暗淡的意象往往表达的是忧伤之情。然后,品词句,悟感情。作者在诗词中常常会有情感的流露,这些自然流露的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7.(2023•龙华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中吕]喜春来•四节无名氏海棠过雨红初淡,杨柳无风睡正酣。杏烧红桃剪锦草揉蓝。三月三,和气盛东南。垂门艾桂狰狰虎,竞水舟飞两两凫。浴兰汤斟绿醑泛香蒲。五月五,谁吊楚三闾?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七月七,回首笑三郎①。香橙肥蟹家家酒,红叶黄花处处秋。极追寻高眺望绝风流。九月九,莫负少年游。①三郎:唐玄宗李隆基向有“三郎”雅号。(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第一首曲写三月初三上巳节,所选意象典型丰富,都是暮春时的景物。B.第二首曲是当时端午民俗风情的写真,旨在写人们对屈原的深切怀念。C.第三首曲从天上写到人间,从平民写到帝王,给我们以广阔的想象空间。D.这四首小令以月日数字相重者为节,写出了民间风俗,很有生活气息。(2)“重阳”是唐宋文人喜好的题材,如“每逢佳节倍思亲”“满城风雨近重阳”“人比黄花瘦”等,请谈一谈这些诗句中描写的“重阳”和选曲描写的“重阳”有什么不同?【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分析诗词主旨.【答案】(1)B(2)①唐宋文人的重阳诗词中,总有一种悲秋,充满伤感;②这首小令中的重阳写得开朗、明快,情绪高昂。③曲中鼓励人们莫负韶光携带香橙、肥蟹及美酒登高赏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与诗人情感态度的能力。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解答】(1)B.“旨在写人们对屈原的深切怀念”错,第二首曲重点是写端午民俗热闹生动的场面,而怀念屈原意味淡薄。故选:B。(2)“每逢佳节倍思亲”写的是到了重阳佳节因一人在外更加思念亲人;“满城风雨近重阳”,满城的风声雨声,原来是重阳佳节悄悄地临近,诗人此时已经年华已逝,老眼昏花,满目的秋日风光,却使人黯然神伤;“人比黄花瘦”是李清照词作,词人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表达了词人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由此可见唐宋文人写到有关重阳的诗词,总是有一种孤寂悲凉之感,充满感伤之情。这一曲写重阳节的曲子写到“香橙肥蟹家家酒,红叶黄花处处秋。极追寻高眺望绝风流。九月九,莫负少年游”,作者写的是重阳节的美好,大家都带着香橙肥蟹还有美酒,登高远望,赏玩美景,作者高呼不要辜负了美好的时光。可以说这支曲子写重阳节写得比较的开朗、明快,曲调高昂,情绪高昂。答案:(1)B(2)①唐宋文人的重阳诗词中,总有一种悲秋,充满伤感;②这首小令中的重阳写得开朗、明快,情绪高昂。③曲中鼓励人们莫负韶光携带香橙、肥蟹及美酒登高赏景。【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义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8.(2023•琼山区校级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饮酒(其九)陶渊明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子为谁与?田父有好怀。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①其泥。”“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回车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注释:①汩:搅混。(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诗歌在清晨的叩门声中发端,诗人衣裳还来不及穿好就去开门,写出了诗人的急切心情。B.请问来者是谁,是农人提着壶远道来探望我,诗人有感于田父的好心肠,产生了与时相违之叹。C.人仕做官确实可以学习,但违逆自己初心就会走入迷途,诗人态度非常坚决,我的车不能回转。D.本诗的情怀志趣与《归园田居(其一)》类似,叙事朴实,有生活气息,体现陶诗典型风格。(2)《屈原列传》中屈原、渔夫问答的内容,与苏轼的《赤壁赋》主客问答的形式相近,本诗也设为问答方式,请解析这样写的作用。【考点】山水田园;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分析诗词主旨.【答案】(1)B(2)①田父与诗人一问一答,田父劝陶渊明随波逐流,不要与时势违背;陶渊明表达了不愿重返仕途的决心;②田父代表了世俗的观念,“我”代表了作者内心的理想追求,一问一答,表现出了作者进与退(做官与退隐)的内心矛盾,在对比中突出强调了诗人不流于世俗的高洁志趣;③叙事亲切自然,生动活泼,舒缓了诗歌的节奏,富有生活气息。【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相关表达技巧及其作用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两首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解答】(1)B.“诗人……产生了与时相违之叹”错误。“壶浆远见候,疑我与时乖”,此两句是诗人以转述的口气说出田父的来意:他提着酒壶远道来探望,因怀疑我与时世相违背,而非诗人“产生了与时相违之叹”。故选B。(2)诗中田父与诗人一问一答,田父用“褴缕茅檐下,未足为高栖。一世皆尚同,愿君汩其泥”劝陶渊明随波逐流,不要与时势违背;陶渊明用“深感父老言,禀气寡所谐。回车诚可学,违己讵非迷。且共欢此饮,吾驾不可回”表达了不愿重返仕途的决心;田父劝诗人:举世同流以为贵,愿君随俗莫认真。这代表了世俗的观念,“我”的回答:深深感谢父老的劝言,无奈我天生不合群。仕途做官诚可学,却违背了我的初衷。姑且一同欢快饮酒,决不返车往回奔走!则代表了作者内心的理想追求,一问一答,表现出了作者进与退(做官与退隐)的内心矛盾,在对比中突出强调了诗人不流于世俗的高洁志趣;从表达效果看,问答的形式使叙事亲切自然,生动活泼,舒缓了诗歌的节奏,充满了生活气息,更易于读者理解。答案:(1)B(2)①田父与诗人一问一答,田父劝陶渊明随波逐流,不要与时势违背;陶渊明表达了不愿重返仕途的决心;②田父代表了世俗的观念,“我”代表了作者内心的理想追求,一问一答,表现出了作者进与退(做官与退隐)的内心矛盾,在对比中突出强调了诗人不流于世俗的高洁志趣;③叙事亲切自然,生动活泼,舒缓了诗歌的节奏,富有生活气息。译文:清早就听敲门声,不及整衣去开门。请问来者是何人?善良老农怀好心。携酒远道来问候,怪我与世相离分。破衣烂衫茅屋下,不值先生寄贵身。举世同流以为贵,愿君随俗莫认真。深深感谢父老言,无奈天生不合群。仕途做官诚可学,违背初衷是迷心。姑且一同欢饮酒,决不返车往回奔!【点评】诗歌鉴赏选择题解题方法:选择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等,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本题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9.(2023春•琼山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问题。九日登镇海楼(清)陈恭尹清尊须醉曲栏前,飞阁临秋一浩然。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将开菊蕊黄如酒,欲到松风响似泉。白首重阳唯有笑,未堪怀古问山川。(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歌开篇写作者美酒在手、重阳登高望远,眺望金秋大好风光,让人不由得心胸开阔、浩气盈胸。B.颈联以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黄菊将绽,松风声响如流泉之声的景象,颇具秋日特色。C.诗歌结尾的“笑”字抒发作者心旷神怡之情,白发苍苍时佳节登楼,山川入怀,不由得怀古壮志D.本诗气势雄伟、寄托遥深,既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又有突出的个人创作风格,是古诗中的上乘之作。(2)文学评论家汪端认为该诗“有拔山扛鼎之力”,请结合颔联进行赏析。【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鉴赏诗词意境.【答案】(1)C(2)①在意象的选择上,选择“五岭”“峰”“九州”“水”“天”等宏大开阔、充满力量感的意象。②在意境的营造上,以“五岭”“九州”的山河浩瀚,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③在字词的选取上,上句用“来”“在”把高山峻岭落在广袤原野的宏阔景象描绘出来,充满气势与动感;下句用“尽”“浮”二字引领读者把目光由广陆移向烟波深处,引人生发无尽遐想。【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C.“诗歌结尾的‘笑’字抒发作者心旷神怡之情”表述错误,尾联的“笑”是一种无可奈何、含泪自嘲的笑,为自己遭际坎坷,未能报效国家而产生感慨。故选C。(2)“五岭北来峰在地,九州南尽水浮天”两句的意思是:五岭从北方逶迤而来,于此连峰头也显不出来了。中原大地再往南也到了尽头,接着的便是天水一线的汪洋大海。两句诗写登楼所见景色,至为精确、开阔。首先,从意象的选择上看,诗人用“五岭”“峰”“九州”“水”“天”等意象表情达意,这些景物都具有宏大开阔、充满力量的感觉,可谓“有拔山扛鼎之力”。其次,从意境的营造上看,诗人用“五岭”“峰”“九州”“水”“天”等意象,营造了一个宏大开阔、充满力量感的意境,其雄浑壮阔质感颇“有拔山扛鼎之力”。最后,从字词的选取上看,上句用“来”“在”两字,把高山峻岭落在广袤原野的宏阔景象描绘出来,充满气势与动感,让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下句用“尽”“浮”二字,引领读者把目光由广陆移向烟波深处,引人生发无尽遐想,气势雄伟、寄托遥深,让人不由得心胸开阔、浩气盈胸。答案:(1)C(2)①在意象的选择上,选择“五岭”“峰”“九州”“水”“天”等宏大开阔、充满力量感的意象。②在意境的营造上,以“五岭”“九州”的山河浩瀚,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③在字词的选取上,上句用“来”“在”把高山峻岭落在广袤原野的宏阔景象描绘出来,充满气势与动感;下句用“尽”“浮”二字引领读者把目光由广陆移向烟波深处,引人生发无尽遐想。【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10.(2023•琼海校级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暮秋山行岑参疲马卧长坂,夕阳下通津。山风吹空林,飒飒①如有人。苍旻②霁凉雨,石路无飞尘。千念集暮节,万籁悲萧辰。鶗鴂③昨夜鸣,蕙草色已陈。况在远行客,自然多苦辛。【注】①飒飒(sà):风声。②旻(mín):天空。③鶗鴂(tíjué):杜鹃鸟。《离骚》中有诗句“恐鹈(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诗中并非写山行而是写山间停歇,并非写雅逸之停歇而是写疲卧,其实,“疲马”就是诗人的自喻。B.夕阳西沉,秋风瑟瑟,诗人独步山林,面对暮秋的种种声响,难免生出主观心境中的千念悲情。C.苍茫的天空刚下过冷冷的秋雨,青石路面上没有一点飞尘。诗人融情于景,表达出清爽洒脱的心境。D.“远行”呼应题目中的“山行”,而“苦辛”则是“暮秋山行”的归结,整首诗结构完整,很有章法。(2)诗中写到鶗鴂、蕙草,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考点】理解诗词词句;理解诗词内容;理解作者情感.【答案】(1)C(2)①诗人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课件第5课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 幼儿园过敏协议书(2篇)
- 坟墓拆除协议书范本
-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培训课件(基础知识)
- 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专项训练卷(2)含答案
- 2022年辽宁省辽阳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自考练习卷二含答案
- 2024年欧盟数据保护与跨境电商合同
- 2024年湖南省郴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摸底测试(1)卷含答案
-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辅警)笔试专项训练题试卷(3)含答案
- 《电机学期末复习》课件
- 结核病的诊断流程图解
- 工程力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湖南工学院
-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道德与法治试题(含答案)
- 第七届重庆市青少年科学素养大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地理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
- 四大名著之西游记经典解读28
- 2024年城市园林苗木移植合同范例
- 医院培训课件:《新进护士职业规划》
- 园林绿化安全生产培训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英语 含答案
- 技能人才评价新职业考评员培训在线考试(四川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