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
号、座号填写在答晒卡和试卷规定位置,并核对条形码。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8铅笔涂黑答题卡对应目的答
案标号:如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
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
后再写上新答案。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
4.保证答照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
记。
5.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18分)
请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春天逐渐走向深处,人在树下张望,会收获密密匝匝的叶子带来
的清凉,亦有树叶筛下来的如一地碎银的阳光。人居浮世,往往(甲),
在这样的春日,随便找一棵树,便可以有一场举头静观。
树冠是一个小社会。里面的①(双引号)“内容”很丰富。除了蠕
动的毛毛虫,垂着一根丝打转几的尺蟆。伏在上面一动不动的斑衣蜡
蝉,再有就是乡间常见的各色鸟儿。
一个勤于听鸟鸣的人一定是感性的人。
李白在紫藤树下仰望,收获了②(双引号)“密叶隐歌鸟,香风
留美人”。李太白毕竟是“诗仙③逗号(,)”普通的写景句中也隐含
着(乙),密密匝匝的树叶中跳动着能歌善鸣之鸟,极具动感。
春天的黄鹏鸟,天空之城不是它们的舞台,它们的舞台在林间,
在枝头④破折号(一一)在这棵树上唱一首古体诗,在那棵树上唱几
首绝句。说起这世间的实景演出和行进式舞台,•鸟雀绝对是其开创
者。戴胜鸟喜欢隐匿在树叶之间,它们头顶自带一把小扇子,有着(丙),
前世或许是文气十足的士人。
有一种叫蜡嘴子的鸟,嘴奇大,叫起来喳喳有声——嘴大的唱歌
似乎也好听。
燕子和麻雀在叶间待不久,它们比较恋家,一般在树叶之间也就
是吃个食的功夫就飞走了,在树冠之间掀起一场小型的旋风。
鸟鸣是树上的另一类花朵,一种鸟叫就是一种鲜花,百鸟朝风就
是百花向牡丹。如此,或咨可以认为,,因吃了桑藕;
,因饮了梨花蜜;,因食了槐花;
,因尝了榕花。,像极了榆钱;
,像极了泡桐花;,带着隐忍的禅意……
句1做药,要有药引子;做馒头,要有酵母;句2做酒,要有酒
曲°鸟雀之于春天,是药引子,是酵母,也是洒曲。
春风浩荡,有些吵。树下,有友如酒,知心事,需附耳细说。树
上,鸟鸣二三粒。
(摘自《文学报•鸟鸣二三粒•李丹崖》)
1.文段中下列词语书写或加点字注音有误一项是()
A.树冠(gudn)B.隐匿C.功夫D.酵(jiGo)母
2.文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慌慌张张浩然正气无限风光
B.平心静气浩然正气无限风雅
C.平心静气浩荡之气无限风光
D.慌慌张张浩荡之气无限风雅
3.文段中①②③④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①(双引号)“";B.②(双引号)“”;
C.③逗号(,);D.④破折号(一一);
4.文中下列划线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句1:做药,要有药引子;做馒头,要有酵母;做酒,要有酒物。
句2:鸟雀之于春天,是药引子,是酵母,也是酒曲。
A.句I排比,句2比喻;B.句1比喻,句2排比;
C.句I拟人,句2比喻;D.句I夸张,句2排比;
5.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浪漫主义诗人,著有
《李太白集》。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Z
B.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选取杨花、
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想象编织一个朦胧梦境,但通过对景
物描写,把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抒发得真挚感人。
C.李白成功地在诗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
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其诗歌具有鲜明浪漫主义特色。《行路难(其
一)》抒写世道艰难,反映其内心强烈的苦闷和不平,表现其力图从
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精神。
D.善于想象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重要特征。其诗常借
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联系,再现客观现实。现实
事物、自然景观、历史典故等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行路难(其
一)》中诗人就借助伊尹志在“乘长风破万里浪”典故,表达自己的
苦闷、对理想的矢志追求。
6.下列填入文中空缺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鸟鸣是树上的另一类花朵,一种鸟叫就是一种鲜花。百鸟朝风
就是百花向社丹。如此。或许可以认为,,因吃了
桑藕;,因饮了梨花蜜;,因食
了槐花;,固尝了榕花。,像极了榆钱;
,像极了泡桐花;,带着隐忍的蝉意……
①榕树上的鸟鸣是粉色的②榆树上的鸟鸣是一嘟噜一嘟噜的
③泡桐树上的鸟鸣是一朵又一朵的
④无花果树上的鸟鸣是透明的
⑤槐树上的鸟鸣是鹅黄色的
⑥桑树上的鸟鸣是紫色的
⑦梨树上的鸟鸣是白色的
A.⑤⑦⑥③②①④B.⑥⑦⑤①②③④C.⑤①⑦⑥②③④D.
⑥⑤⑦①③②④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31分)
7.默写填空。
(1)韩愈在《晚春》一诗中用“,。”(诗句)
写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不甘寂寞,因风起舞、化作雪飞。加入了留
春行列,表达出诗人惜春情感。
(2)朱熹在《春日》中用“、J(诗句)将
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不着痕迹地透露了诗人膜
求圣道的诗意。
(3)曹操在《观沧海》中用“—,_____;_______,o
”(诗句)表达自己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
襟。
(4)夏完淳在《别云间》中用“,(诗句)
写诗人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
大明江山的誓死不屈、坚决复明决心。
(5)韩翔在《寒食》中用“,。"(诗句)描
写寒食节禁火,但皇帝却赏赐侯门贵族以蜡烛,特许照明,以示恩宠。
讽谏唐代宗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之意。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写李白出蜀壮游,由水路乘船
远行,坐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峻岭,船过荆门,景色
变化为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
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后句著一“入
”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
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J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
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说自己思念故乡,对故乡
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深情目送,尽显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
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①小山上②,有海裳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
携客③置酒④,已五醉⑤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⑥禅师及二三子⑦访
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⑧,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
积木⑨,性⑩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
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
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
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紫大木
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渝瓜李,遂簧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
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
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
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藜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
适回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
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定惠院:苏轼到黄州是最初寓居定惠院。②小山:即
柯山。③携(xie)客:与客聚会。④置(zhi)酒:陈设酒宴。⑤
五醉:苏轼此游在元丰七年(1084)三月初三日,在黄州已经五次见
此海棠花开,醉饮其下。⑥参(can)寥(lid。)禅师:僧人道潜,
钱塘人,苏轼通判杭州时与之交游。⑦二三子:同游者有崔成老、徐
得之等人。⑧市井人:商贾。⑨枳(zhi)木:也称枸橘,果实可入
药。⑩性:质地。瘦韧(r^n):指不茁壮,但柔软坚实。筋脉:
原指静脉管,这里指树的韧皮纤维皮层。累累(Ui):连接成串。
稍稍:全都。憩(qi):休息。尚氏:商人,湖北黄冈人。第:
大住宅。修洁:高洁。修,指空间距离大。洁,整洁。吴越:此指
江浙一带。崔成老:崔闲,苏轼挚交琴友。鬻(yii):买。渝(yu
e):浸渍。t(yin)缘:循沿。何氏、韩氏:指友人何圣可、
韩毅甫。刘唐年:时任黄州主簿。为甚酥(sii):油煎饼,甚酥美,
苏轼起名为“甚酥”。藜(cong)橘:一丛橘树,藜同“丛;雪
堂之西:指雪堂西面的东坡之地。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
轼友人。闽(min)中:古郡名,通指福建一带。拊(f€i)掌:
拍掌,意谓开怀大笑。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
B.虽与之俱学(《学奕》);主虽市井人
C.一狼径去(《狼》);稍稍伐去
D意与日去(《诫子书》);意非人间也
(2)根据提示,完戌下列选文相关内容填空。
地点景色过程表达
院东小山海棠访,饮洒D
院东小山枳木饮酒
尚氏之第小板阁A
城东何、韩氏竹园竹园B
何氏小圃橘树乞橘
雪堂c
(3)作者已“五醉”于“海棠”之下,今年再次以“东小山”“海
棠”之游为此次记游的开端,其中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
合助读材料加以赏析。
【助读材料一】
注释⑤五醉:苏轼此游在元丰七年(1084)三月初三日,在黄州
已经五次见此海棠花开,醉饮其下。
【助读材料二】
江城地瘴苔草木①,只有名花苦幽独②。嫣然一笑竹篱间③,桃
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④。《寓居定惠院
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苏轼)》
注释:①地瘴: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之气。蕃(fdn)草木:
使草木繁茂。②苦:甚。③嫣(yan)然:形容笑容美好。④佳人:
喻指海棠。佳人在空谷,用杜甫《佳人》诗“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
谷”意。
(4)景中寄寓深情,是作者文章特点之一。请结合对文中划线
句子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一特点的认识。
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
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
三、现代文阅读(共31分)
(—)(13分)
请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甲】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人
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
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
利头脑,诸如此类。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算须全神贯
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是辈皆
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
案卷。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谈读书•弗朗西斯•培根》)
【乙】
①许多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作,如今除了给专门研究的
学者之外,并不需要每个人都去读。生活在繁忙的现代,很少人有时
间博览群书,除非与他们直接有关的书籍。
②不论学者们对一本书的评价如何,纵然他们众口一致地加以称
赞,如果它不能真正引起你的兴趣,对你而言,仍然毫无作用。你正
在阅读的书,对于你的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每个人的
看法都不会与别人完全相同,最多只有某种程度的相似而已。如果认
为这些对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也该丝毫不差地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
那真毫无道理。虽然,阅读这些书使我更觉富足,没有读过这些书,
我一定不会成为今天的我,但我们请求你:如果你读了之后,觉得它
们不合胃口,那么,请就此搁下,除非你真正能享受它们,否则毫无
用处。他只能为乐趣而读,试问谁能要求那使某人快乐的事物一定也
要使别人觉得快乐呢?
(选自《毛姆谈读书•毛姆》)
【丙】
①一个主动的阅读者(这里说的“阅读“,是去阅读那些“高于
自己的书”,比如名著、学术著作、专业书籍等),会在阅读前问自己
几个问题,主动和这本书建立联系:这是谈论什么主题的书?书中的
观点有道理吗?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作者是通过什么架构
来论述观点的?这本书跟我有什么关系?
②在买下一本书前,你首先要做的是“系统略读、这是很重要
却被很多人忽略的一步。先不要急着逐字逐句地读。略读的重点,是
看书的四个方面:书名、序言和副标题,目录和索引,作者简介,
和主题相关的篇章。
③通过略读,你能快速掌握一本书的基木轮廓,并了解书的主题
是否有价值,据此判断这本书到底该不该买。
④如果一本书值得阅读,那购买后的第一件事,是做“快速通读”。
这个过程,主要是把握这本书的核心框架,因此要做到快。把书从头
到尾快速翻一遍,遇到不懂的地方,不要过多停留。过多纠缠细节,
反而可能会错过一些大原则。
⑤快速通读之后,如果这本书确实有价值,那就要做“分析阅读
\这一步,•重点是“分析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可以分为三个
步骤。
⑥先弄清书的结构,找出重点章节,明确作者要讨论的核心问题。
⑦然后顺着书中的逻辑,找到作者要表达的核心思想。阅读中,
建议做笔记或者画思维导图,迅速厘清内容的前因后果。
⑧最后做出评价。阅读的高手,通常都是评论的高手一一在评论
中提供信息增量。即便不同意作者的观点,如果能整理出反对的原因,
这次阅读也是有益的。
⑨如果以上步骤你都做到了,就可以进入阅读的最高层次一一主
题阅读0不是为了看书而看书,而是为了研究而读书。
⑩比如,要研究中国在世界的定位,你可能阅读过施展老师的《枢
纽》。如果收获很大,就可以以施展为线索,看他在写作的过程中引
用了谁的观点、感谢了谁的帮助……不妨把这些人的著作也进行一次
系统阅读。这也是看书时要特别重视索引、鸣谢和附录的原因。
如果想进入一个新的知识门类,最有效的办法是读史一一先去
看看这个学科的发展历史。比如,想了解西方哲学,就先去读《西方
哲学史》。通过读史,能快速建立起关于这个学科的坐标。之后,你
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有选择性地深入学习。'
(选自《如何“真的”阅读一本书》)
10.【甲】【乙】【丙】三段选文就“阅读”这个主题分别谈了哪
些内容?
11.【乙】文段在“如果认为这些对我具有重大意义的书,也该
丝毫不差地对你具有同样的意义,那真毫无道理。”一句中提到了读
书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关于这一点【甲】文段作者是怎样进行阐述
的?
12.【甲】文段中作者提到“读史使人明智:关于这一点,在
【丙】文中作者进行了怎样的阐述?
13.同学晓智家弟苦于阅读无方的苦恼中。你准备就此与他进行
一次深入谈话交流。请你结合对【甲】【乙】【丙】选段的阅读,拟定
一个谈话提纲(字数80字以内)。
(二)(16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牧羊七哥(童亮)
1
①有一个牧羊人名叫七哥,他喜欢一边牧羊一边唱歌。歌声欢快
又好听。
②许多姑娘慕名而来,跟随他的羊群,只为听到他的歌声。七哥
的母亲希望他选择其中一个姑娘,可是他不愿意。
③七哥的母亲问他为什么。七哥说:“我在等一个人出现。”
④以前,他在河边让羊饮水的时候,曾遇到一位老人。那位老人
说自己能预测未来。七哥很好奇。那位老人说:“知道自己的未来未
必是好事。”七哥不信,他请求老人预测他的未来。那位老人说,在
这个世界上有一个头戴紫色发夹的姑娘,她的名字叫伞喜。这个姑娘
是最适合他的伴侣,他也是这个姑娘最适合的情郎。他俩若能走到一
起,就会有一个无比幸福的未来。老人说完,天上出现了一道彩虹。
老人在他眼前变成一只白鹤。
⑤他看见那只白鹤穿过彩虹飞走了。他愣愣地站在河边,一阵风
吹来,河面波光粼粼。
2
①从那以后,他偷偷地观察跟随着羊群的姑娘,可是没有看到头
戴紫色发夹的姑娘。
②他留心听姑娘们的名字,始终没有听到伞喜这个名字。这一等,
便等了几十年。七哥在等待中渐渐老去。他的歌声还是非常好听,可
是前来听他唱歌的姑娘越来越少。他的歌声渐渐变得惆怅。
③七哥的母亲劝他说:“那个人恐怕不会来了,趁还有姑娘来听
歌,选择其中一个吧。”
④七哥说:“她不会不来。我能感觉到,她也在茫茫人海中等待
我、寻找我,就像我在茫茫人海中等待她、寻找她一样。只是我们还
没有遇到J
⑤日出日落,羊群清晨出去,晚上回栏。七哥渐渐变成一位老人。
曾经跟着羊群听歌的姑娘也渐渐离开、老去。每当他唱歌的时候,只
有鸟雀来听。
⑥有时候,他感觉到那位姑娘已经走到山的那边,他急忙爬上山
头眺望,可是从来没有看到过头戴紫色发夹的姑娘。有时候,他感觉
到那位姑娘已经走到路的前方,他急忙加快脚步奔跑一程,可是从来
没有碰到过名叫伞喜的姑娘。
⑦他忧愁无比,忍不住唱出了心中所想。他唱道:
⑧怎么办?知道你的名字叫伞喜,不知道你在什么地方。怎么办?
知道你的发夹是紫色,不知道你长什么模样。唱出心里的话后,他舒
畅了许多。
⑨第二天清晨,他来到羊圈旁边,将羊群放了出来。一个姑娘悄
悄地跟在羊群后面。他看到姑娘的头上戴着紫色的发夹。七哥心里发
慌。
⑩他问姑娘:“请问你叫什么名字?”姑娘说:“伞喜J
他问姑娘:“你怎么才来?”姑娘说:“昨天我听到你唱的歌才来
的。”
七哥欣喜不已,带着这个姑娘去牧羊,唱歌给她听。
太阳下了山,七哥将羊群赶进羊圈。
姑娘突然忧愁地对七哥说:“对不起,其实我的名字不叫伞喜,
发夹也是借来的。我是听到你唱的歌,才戴上紫色发夹,自称伞喜的。
”七哥的快乐忽然消失了。
姑娘说:“看到你越快乐,我就越内疚。我以为你受够了等待,
等来的到底是不是伞喜已经不重要。”七哥说:“我何尝没有想过放弃?
但是每到要放弃的那一刻又不甘心,怕荒废了一生,辜负了自己。"
3
①七哥照常牧羊,照常唱歌。他的歌声不再好听,鸟雀都不来了。
②有一次,七哥又赶着羊群来到河边。他想起那位老人,恰好此
时天边出现了彩虹。苍老的七哥对着彩虹大喊:“伞喜到底在哪里?”
彩虹没有回答他。
③他悲伤不已,正要离开河边,一阵风吹来。一张泛黄的纸随风
飘过,落在七哥脚下。
④那是一张经历了四季和风霜雨露的纸,脆得像一片枯萎的落叶。
纸上有娟秀的字。
⑤七哥小心翼翼地捡起来,仿佛稍稍用力,纸就会破碎。纸上写
的是:
⑥怎么办?知道你在牧羊,不知道你在哪座山上。怎么办?知道
你在世上,不知道你在哪条路上。
⑦纸的最下面留有一个名字。那个名字是:伞喜。
(摘自四川文艺出版社《大人也需要童话》一书)
14.根据提示,完成文章相关内容填空。
人物时间地点故事主题表达
牧羊七哥故事情节故事结局
那时河边七哥得知自己有个美好的未来牧羊七哥没有等到自
己美好的未来;D
从那以后的几十年几十年间河边七哥等待自己美好未来;(日
出日落的牧羊生活,羊群清晨出去,晚上回栏)
有时候山头,路的前方;A
第二天清晨羊圈B
有一次河边C
15.《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中设置“小孩子”戳穿"新衣”不
存在的谎言,这种设计是符合童言无忌逻辑的。请结合童话阅读,谈
谈《牧羊七哥》在设计主人公“牧羊七哥”人物身份方面的巧妙之处。
16.《皇帝的新装》(安徒生)作者设计一个在生活中看似是不
可能发生的、愚蠢皇帝穿根本不存在新衣、赤裸举行游行大典的故事,
这种稀奇、荒诞和难以置信的幻想和夸张,却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热
情和思考。请结合具体内容就《牧羊七哥》中作者的类似荒诞艺术设
计进行赏析。
17.安徒生在《海女儿》中叙写了“小人鱼”为爱付出了沉重代
价、为成全他人幸福甘愿化为泡沫的悲剧故事。但“小人鱼”悲剧命
运已被尽量弱化,同时却突出了她对爱的执着追求、为爱献身的纯洁、
高尚品德。根据这种分析,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牧羊七哥》在
主人公悲剧结局设计方面的认识和思考。
四、名著阅读(共10分)
18.班级开展了“名著伴我成长”名著阅读活动。请你按照要求
完成下面任务。
【理情节,知长成】
(1)请依托选文内容分析悟空在“三打白骨精”过程中其心理的
“变”与“不变”及这种叙写设计意图。
【甲】
三藏正在此羞惭,行者又发起性来,掣铁棒,望妖精劈脸一下。
那怪物有些手段,使个解尸法,见行者棍子来时,他却抖擞精神,预
先走了,把一个假尸首打死在地下。……
行者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J唐
僧道:“我与你有甚恩?"那大圣闻言,连忙跪下叩头道:“老孙因
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
了戒行,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
子,万古千秋作骂名。”
【乙】
行者认得他是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那怪见棍子起时,
依然抖擞,又出化了元神,脱真儿去了,把个假尸首又打死在山路之
下。……
唐僧大惊道:“悟空,我当时只是菩萨暗受一卷《紧箍儿咒》,却
没有甚么松箍儿咒。”行者道:“若无《松箍儿咒》,你还带我去走走
罢。”长老又没奈何道:“你且起来,我再饶你这一次,却不可再行凶
了。”行者道:“再不敢了,再不敢了。”又伏侍师父上马,剖路前进。
【丙】
行者掣出棒来,自忖思道:”若要不打他,显得他倒弄个风儿;
若要打他,又怕师父念那话儿咒语。”又思量道:“不打杀他,他一时
间抄空儿把师父捞了去,却不又费心劳力去救他?还打的是!就一棍
子打杀他,师父念起那咒,常言道,虎毒不吃儿。凭着我巧言花语,
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罢了。“好大圣,念动咒语叫当坊土地、
本处山神道:”这妖精三番来戏弄我师父,这一番却要打杀他。你与
我在半空中作证,不许走了。”众神听令,谁敢不从?都在云端里照
应。那大圣棍起处,打倒妖魔,才断绝了灵光。……
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
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
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J
【鉴写法,悟成长】
(2)文学作品中作者往往将同一动作或事件连续进行三次重复,
以推动故事发展并强调某个主题或观点,以增强故事艺术效果和观众
观看体验。请结合对《骆驼祥子》(老舍)的阅读,就这种艺术手法
运用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赏方法,学成长】
(3)有人建议将《骆驼祥子》小说“三起三落”故事情节设计及
结尾进行修改。有两种不同建议。你同意吗?谈谈你的理由。
A:改为:祥子三起两落,删除第三次因葬妻卖车及以后内容。
B:改为:祥子三落四起,把祥子堕落部分改成通过努力又买上
新车,并过上幸福的生活
五、写作(共60分)
请任选下列一个题目完成写作答题。
19.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以“离别,也是一种成长”
为题,写一篇叙事文章,要求内容积极健康向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
的人名、校名、地名,不得抄袭和套作,字数600字左右。
20.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以“这,就是我的理由"为题,写
一篇叙事文章,要求内容积极健康向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
校名、地名,不得抄袭和套作,字数600字左右。
21.题目:
大爱都是朴素和拙厚的,它琐碎而细小,藏在生活中某一个不起
眼的细节里,像一滴水渗进了土壤。
(摘自《你不必背负全世界•拙厚的爱•马德》)
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以“那些朴素和拙厚的爱”为题,写一
篇叙事文章,要求内容积极健康向上,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
名、地名,不得抄袭和套作,字数600字左右。九年级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和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
号、座号填写在答晒卡和试卷规定位置,并核对条形码。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8铅笔涂黑答题卡对应目的答
案标号:如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
晰,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答案,然
后再写上新答案。严禁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
4.保证答照卡清洁、完整,严禁折叠,严禁在答题卡上做任何标
记。
5.评分以答题卡上的答案为依据。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3分,18分)
请阅读下列文段,完成小题。
春天逐渐走向深处,人在树下张望,会收获密密匝匝的叶子带来
的清凉,亦有树叶筛下来的如一地碎银的阳光。人居浮世,往往(甲),
在这样的春日,随便找一棵树,便可以有一场举头静观。
树冠是一个小社会。里面的①(双引号)“内容”很丰富。除了蠕
动的毛毛虫,垂着一根丝打转几的尺度。伏在上面一动不动的斑衣蜡
蝉,再有就是乡间常见的各色鸟儿。
一个勤于听鸟鸣的人一定是感性的人。
李白在紫藤树下仰望,收获了②(双引号)“密叶隐歌鸟,香风
留美人李太白毕竟是“诗仙③逗号(,)”普通的写景句中也隐含
着(乙),密密匝匝的树叶中跳动着能歌善鸣之鸟,极具动感。
春天的黄嵇鸟,天空之城不是它们的舞台,它们的舞台在林间,
在枝头④破折号(一一)在这棵树上唱一首古体诗,在那棵树上唱几
首绝句。说起这世间的实景演出和行进式舞台,•鸟雀绝对是其开创
者。戴胜鸟喜欢隐匿在树叶之间,它们头顶自带一把小扇子,有着(丙),
前世或许是文气十足的士人。
有一种叫蜡嘴子的鸟,嘴奇大,叫起来喳喳有声一一嘴大的唱歌
似乎也好听。
燕子和麻雀在叶间待不久,它们比较恋家,一般在树叶之间也就
是吃个食的功夫就飞走了,在树冠之间掀起一场小型的旋风。
鸟鸣是树上的另一类花朵,一种鸟叫就是一种鲜花,百鸟朝风就
是百花向牡丹。如此,或许可以认为,,因吃了桑董;
,因饮了梨花蜜;,因食了槐花;
,因尝了榕花。,像极了榆钱;
,像极了泡桐花;,带着隐忍的禅意……
句1做药,要有药引子;做馒头,要有酵母;向2做酒,要有酒
曲。鸟雀之于春天,是药引子,是酵母,也是酒曲。
春风浩荡,有些吵。树下,有友如酒,知心事,需附耳细说。树
上,鸟鸣二三粒。
(摘自《文学报•鸟鸣二三粒•李丹崖》)
1.文段中下列词语书写或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树冠(gudn)B.隐匿C.功夫D.酵(jido)母
2.文段中(甲)(乙)(丙)三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慌慌张张浩然正气无限风光
B.平心静气浩然正气无限风雅
C.平心静气浩荡之气无限风光
D.慌慌张张浩荡之气无限风雅
3.文段中①②③④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①(双引号)“B.②(双引号)“
C.③逗号(,);D.④破折号(——);
4.文中下列划线句子使用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句1:做药,要有药引子;做馒头,要有酵母;做酒,要有酒物。
句2:鸟雀之于春天,是药引子,是酵母,也是酒曲。
A.句I排比,句2比喻;B.句1比喻,句2排比;
C.句I拟人,句2比喻;D.句I夸张,句2排比;
5.下列各句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浪漫主义诗人,著有
《李太白集》。后世誉为“诗仙”,与诗圣杜甫并称“李杜”。
B.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选取杨花、
子规、明月、风等意象,以奇特想象编织一个朦胧梦境,但通过对景
物描写,把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抒发得真挚感人。
C.李白成功地在诗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
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其诗歌具有鲜明浪漫主义特色。《行路难(其
一)》抒写世道艰难,反映其内心强烈的苦闷和不平,表现其力图从
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精神。
D.善于想象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重要特征。其诗常借
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联系,再现客观现实。现实
事物、自然景观、历史典故等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行路难(其
一)》中诗人就借助伊尹志在“乘长风破万里浪”典故,表达自己的
苦闷、对理想的矢志追求。
6.下列填入文中空缺处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鸟鸣是树上的另一类花朵,一种鸟叫就是一种鲜花。百鸟朝风
就是百花向社丹。如此。或许可以认为,,因吃了
桑蓼;,因饮了梨花蜜;,因食
了槐花;,固尝了榕花。,像极了榆钱;
,像极了泡桐花;,带着隐忍的嶂意……
①榕树上的鸟鸣是粉色的②榆树上的鸟鸣是一嘟噜一嘟噜的
③泡桐树上的鸟鸣是一朵又一朵的
④无花果树上的鸟鸣是透明的
⑤槐树上的鸟鸣是鹅黄色的
⑥桑树上的鸟鸣是紫色的
⑦梨树上的鸟鸣是白色的
A.⑤⑦⑥③②①④B.⑥⑦⑤①②③④C.⑤①⑦⑥②③④D.
⑥⑤⑦①③②④
【答案】1.C2.D3.C4.A5.D6.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C.功夫一一工夫:指闲暇时间;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慌慌张张:形容举止慌乱,不稳重;平心静气:意思是心情平和,
态度冷静;结合语境,人在浮世往往是慌乱的,应填“慌慌张张”。
浩然正气:意思是正大刚直的气势;浩荡之气:指气势雄壮。结
合语境,李大白毕竟是诗仙,要体现李白诗歌豪迈特点;“密叶隐歌
鸟,香风留美人”这句诗虽然是写景,但通过对密密匝匝树叶中鸟儿
跳动以及香风等景象的描绘,展现出一种宏大、蓬勃且充满生机的氛
围,这种氛围蕴含着一种大气磅礴、广阔无垠的感觉。故用“浩荡之
气”比较恰当;
无限风光:指极其美好的风景;无限风雅:指外貌或举止非常端
庄、高雅。结合“前世或许是文气十足的士人”应选用“无限风雅”;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C.“诗仙,”中逗号位置错误,应放在引号外面;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句1:“做药,要有药引子;做馒头,要有酵母;做酒,要有酒
物”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即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
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在一起。
句2:“鸟雀之于春天,是药引子,是酵母,也是酒曲“把鸟雀
比作春天的药引子、酵母和酒曲,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句1没有运用比喻修辞,运用了排比的修辞,句2不是排比,
运用了比喻;
C.句1中没有运用拟人的修辞,运用了排比的修辞;
D.句1没有运用夸张的修辞,运用了排比,句2不是排比的修辞,
是比喻;
故选Ao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D.选项有误。“《行路难(其一)》中诗人就借助伊尹志在'乘长
风破万里浪'典故"说法错误,“乘长风破万里浪”说的是宗毒。故选
项错误;
故选D。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排序。
根据“因吃了桑甚“,桑甚是紫色的,前面横线应填⑥句“桑树
上的鸟鸣是紫色的“;根据“因饮了梨花蜜“,梨花是白色的,前面横
线应填⑦句“梨树上的鸟鸣是白色的“;根据“因食了槐花”,槐花是
鹅黄色的,前面横线应填⑤句“槐树上的鸟鸣是鹅黄色的”;根据“因
尝了榕花“,前面横线应填①句“榕树上的鸟鸣是粉色的“;根据“像
极了榆钱“,前面横线应填②句“榆树上的鸟鸣是一嘟噜一嘟噜的
根据“像极了泡桐花”,前面横线应填③泡桐树上的鸟鸣是一朵又一
朵的;最后一句根据“带着隐忍的蝉意”,应填④句“无花果树上的
鸟鸣是透明的"。故排列顺序为:⑥⑦⑤①②③④;
故选B。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共31分)
7.默写填空。
(1)韩愈在《晚春》一诗中用“,J(诗句)
写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荚不甘寂寞,因风起舞、化作雪飞。加入了留
春行列,表达出诗人惜春情感。
(2)朱熹在《春日》中用“、。”(诗句)
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不着痕迹地透露了诗人
膜求圣道的诗意。
(3)曹操在《观沧海》中用“—,;,J
(诗句)表达自己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
(4)夏完淳在《别云间》中用“_______,_______。”(诗句)
写诗人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
大明江山的誓死不屈、坚决复明决心。
(5)韩栩在《寒食》中用",J(诗句)描写
寒食节禁火,但皇帝却赏赐侯门贵族以蜡烛,特许照明,以示恩宠。
讽谏唐代宗以来宦官专擅朝政,政治日趋腐败之意。
【答案】①.杨花榆荚无才思②.唯解漫天作雪飞
③.等闲识得东风面④.万紫千红总是春⑤.日月之行
⑥.若出其中⑦.星汉灿烂⑧.若出其里⑨.毅魄归
来日⑩.灵旗空际看.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
五侯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
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
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榆荚、惟、
灿烂、毅魄、暮、侯”等字词容易写错。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写李白出蜀壮游,由水路乘船
远行,坐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峻岭,船过荆门,景色
变化为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
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后句著一“入
”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
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
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
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诗人说自己思念故乡,对故乡
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深情目送,尽显自己思乡深情。诗以浓重的怀念
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D.选项有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还是怜爱这故
乡的水啊,它不远万里送我的行舟。诗人在这里不说自己对故乡的思
念,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自己远行,通过拟人的手法和对
写法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不舍之情。选项中“诗人
说自己思念故乡,对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一路深情目送”说法不正确;
故选D。
9.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记游定惠院
苏轼
黄州定惠院东①小山上②,有海裳一株,特繁茂。每岁盛开,必
携客③置酒④,已五醉⑤其下矣。今年复与参寥⑥禅师及二三子⑦访
焉,则园已易主。主虽市井人⑧,然以予故,稍加培治。山上多老
积木⑨,性⑩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大珠累
累,香色皆不凡。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
既饮,往憩于尚氏之第.尚氏亦市井人也,而居处修洁,如吴越
间人,竹林花圃皆可喜。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
氏琴,作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晚乃步出城东,紫大木
盆,意者谓可以注清泉,渝瓜李,遂黄缘小沟,入何氏、韩氏竹
园。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刘唐年主簿
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客尚欲饮,而予忽兴尽,乃
径归。道过何氏小圃,乞其藜橘,移种雪堂之西。坐客徐君得之将
适回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
以枣汤代之。
【注释】①定惠院:苏轼到黄州是最初寓居定惠院。②小山:即
柯山。③携(xie)客:与客聚会。④置(zhi)酒:陈设洒宴。⑤
五醉:苏轼此游在元丰七年(1084)三月初三日,在黄州已经五次见
此海棠花开,醉饮其下。⑥参(can)寥(liGo)禅师:僧人道潜,
钱塘人,苏轼通判杭州时与之交游。⑦二三子:同游者有崔成老、徐
得之等人。⑧市井人:商贾。⑨枳(zhi)木:也称枸橘,果实可入
药。⑩性:质地。瘦韧(rdn):指不茁壮,但柔软坚实。筋脉:
原指静脉管,这里指树的韧皮纤维皮层。累累(Ui):连接成串。
稍稍:全都。憩(qi):休息。尚氏:商人,湖北黄冈人。第:
大住宅。修洁:高洁。修,指空间距离大。洁,整洁。吴越:此指
江浙一带。崔成老:崔闲,苏轼挚交琴友。鬻(y(i):买。渝(yu
e):浸渍。簧(yin)缘:循沿。何氏、韩氏:指友人何圣可、
韩毅甫。刘唐年:时任黄州主簿。为甚酥(sU):油煎饼,甚酥美,
苏轼起名为“甚酥”。藜(cdng)橘:一丛橘树,藜同"丛1雪
堂之西:指雪堂西面的东坡之地。徐君得之:徐大正,字得之,苏
轼友人。闽(mln)中:古郡名,通指福建一带。拊(fU)掌:
拍掌,意谓开怀大笑。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复与参寥禅师及二三子访焉
B.虽与之俱学(《学奕》);主虽市井人
C.一狼径去(《狼》);稍稍伐去
D.意与日去(《诫子书》);意非人间也
(2)根据提示,完成下列选文相关内容填空。
地点景色过程表达
院东小山海棠访,饮酒D
院东小山枳木饮酒
尚氏之第小板阁A
城东何、韩氏竹园竹园B
何氏小圃橘树乞橘
雪堂c
(3)作者已“五醉”于“海棠”之下,今年再次以“东小山”“海
棠”之游为此次记游的开端,其中饱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
合助读材料加以赏析。
【助读材料一】
注释⑤五醉:苏轼此游在元丰七年(1084)三月初三日,在黄州
已经五次见此海棠花开,醉饮其下。
【助读材料二】
江城地瘴苔草木①,只有名花苦幽独②。嫣然一笑竹篱间③,桃
李漫山总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④。《寓居定惠院
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苏轼)》
注释:①地瘴: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之气。蕃(fdn)草木:
使草木繁茂。②苦:甚。③嫣(yan)然:形容笑容美好。④佳人:
喻指海棠。佳人在空谷,用杜甫《住人》诗“绝代有住人,幽居在空
谷”意。
(4)景中寄寓深情,是作者文章特点之一。请结合对文中划线
句子的理解,谈谈你对这一特点的认识。
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圆,如
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
【答案】(1)B(2)A憩,醉卧,听琴;B置酒、食“甚酥”;
C送友人徐君,与参寥饮;D叙写与志趣相投者寻访郊游、饮酒聚乐的
情境,流露出作者安然自若的情怀和浓厚的生活情趣。
(3)苏轼初至黄州,所作《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
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诗,极力赞美这“佳人在空谷”的海棠幽独
高雅和美丽清淑的品格,并悬想其乃移自西蜀,而自己以蜀人谪居此
间,引为患难之交。作者借写对这株海棠喜爱之深和置酒花下之“醉”,
来排遣心中块垒,进而抒发自己随遇而安、对生活抱有浓厚兴趣的思
想情怀
(4)划线句刻画了枳木质地坚韧、筋脉连缀的形状,写枳木“以
予故,亦得不伐”;写景、叙事也是对人情述说、作者情感的表达;
作者写景、对这些朴素情感表达的叙写中自己心中郁结得以释放,也
表达出了随遇而安、对生活抱有浓厚兴趣的思想情怀,写景、叙事和
抒情达到有机统一
【解析】
【分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重点词语意思的能力。
A.代词,哪里/代词,指海棠;
B.连词,虽然/连词,虽然;
C.动词,离开/动词,除掉;
D.名词,意志/意境、意味;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能力。
A处:依据“醉卧小板阁上,稍醒,闻坐客崔成老弹雷氏琴,作
悲风晓月,铮铮然,意非人间也。"句意可知,在尚氏之第的活动过
程主要是小憩,醉卧和听琴。
B处:依据“时何氏方作堂竹间,既辟地矣,遂置酒竹阴下。有
刘唐年主簿者,馈油煎饵,其名为甚酥,味极美”句意可知,在城东
何、韩氏竹园的活动是置酒、食“甚酥”;
C处:依据“坐客徐君得之将适回中,以后会未可期,请予记之,
为异日拊掌。时参寥独不饮,以枣汤代之”可概括为:送友人徐君,
与参寥饮;
D处:依据作者拜访的人物可知,都是与志趣相投者;依据共同
的活动可知,作者和友人都寻访郊游、饮酒聚乐。据此可知,这流露
出作者恬淡自适的情怀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情趣。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依据“嫣然一笑竹篱间,桃李漫山总粗俗”句意可知,这是写苏
轼初至黄州所见一株海棠,并对其进行细致描绘,表现出这海棠美丽、
高雅的品性。诗人借助这里美丽景物和环境的描写,抒发自己对此地
的喜爱,进而表达了自己随遇而安、热爱隐居生活抱的情怀。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借景抒情写法及其运用的能力。
依据“山上多老枳木,性瘦韧,筋脉呈露,如老人头颈。花白而
圆,如大珠累累,香色皆不凡”中的“性瘦韧”筋脉呈露“可知,这
里写对枳木外表形态的刻画,表现出枳木质地坚韧、筋脉连缀的特点;
依据“主虽市井人,然以予故,稍加培治'“此木不为人所喜,稍稍
伐去,以予故,亦得不伐”句意可知,写出作者对此地和景物的钟爱
之情,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对隐居生活抱有浓厚兴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