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济南市高三语文(上)期中质检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几千年并不断发展和丰富。这种思想方法的核心是主张从实际材料中获得对事物真相的认识,以实践效果来检验认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突出了思想认识的来源及其真理性的检验问题。中国早期文化典籍中已经包含着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萌芽,如《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篇目就是来自民间生活的原始资料,或者是对这些原始资料的提升。这表明,在萌生时期,中华文化就有注重采集实际资料的传统,注重从实际资料中抽象和提炼出反映社会生活或政治实践的经验和思想。这种自发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是中华先人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都高度重视言与行、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功用的关系,强调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言论必须来源于生活实际,必须具有现实功用,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早期形态。《论语》强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这就是强调,人的思想和认识不能固执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而必须符合实际;人们在思想和行动的过程中,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不一、言过于行都是不合理的。《荀子》提出“验符论”的思想,“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凡论者,贵其有辩合、有符验”。这就是强调,人们的言论一定要有事实根据,一定要能够经得起实际验证。《韩非子》强调,言论必须注重事实和功用,若无事实基础和切实功用,则均为妄言虚语。这些早期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在日后的发展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汉代大儒王充提出“实知”“效验”思想,强调必须从事实出发,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得出符合实际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在他看来,思想和言论“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就是强调从事实中获得认识,以感性经验和亲身实践为认识的来源和基础。当然,他也绝不是把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或拘泥于个人经验层面,而是强调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宋代大儒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理论,强调从实在的事实中发现作为事物本质的“理”。他强调,每一个人都有认识能力,但认识能力是在同事物接触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人必须同事物接触,在不断理解事物的过程中,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最后达到致知。他还强调,不仅要从事物本身出发来获得知识,而且要用实践来检验知识。这些观点固然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大背景,但是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有其合理性的方面,如果加以唯物主义改造,就能够上升到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明清之际,王夫之改变宋明以来的哲学走向,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深入研究知识论问题,在实事求是思想上有重大的突破和贡献。宋代以来,中国学术长期以理学为重点,探究道、理、心、性等本体之论,学者把大量功夫花费在抽象的明心见性上面,到头来并无真实知识。由此,在社会变迁之际,王夫之着重思考知识问题,探究知之真谛与途径。他反对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坚持人的认识首先来自人们对事物的感知;但是,这种得自耳目等感官的“见闻之知”,并没有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缘见闻而生之知非真知”,必须进一步通过学问慎思等对感性认识进行抽象提升,获得洞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德性之知”。这样,他就把经验和理性、见闻与真知结合起来,强调要从事实和经验出发,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得到真理性的知识。同时,他还提出“知行合一”的知行观,在坚持知行不可分离的同时,强调“行”是知的目的,是检验真知的标准:“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行焉,可以得知之效也;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进入近代,经世致用成为主导性思想导向,实事求是思想方法也随时代发展而获得了新的意义和内容。其中,曾国藩对实事求是的理解很有代表性。他继承了朱熹关于“格物致知”的合理性内涵,同时又把经世致用的追求融合到实事求是思想方法之中,把主体所探索的各种外在事物和主观现象都看作“事”,人们在对这些“事”的不断求索中,获得“是”。曾国藩对实事求是思想的理解,对近现代中国人进一步升华实事求是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摘编自金民卿《实事求是的思想史渊源及其创造性提升》)材料二:指出,从总体上看,当前我们党能够执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广大党员干部自觉以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工作,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不同领域和战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积累了很多新的经验,展示了共产党人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和良好形象。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一些党员和干部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还做得很不够,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上还存在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例如,有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思想和工作明显落后于客观形势的要求;有的机关作风严重,长期待在办公室,不愿下基层,不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不接“地气”;有的固守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思维方式,只唯上、唯书,就是不唯实;有的为了迎合或满足某种需要,满嘴假话、空话、大话,甚至弄虚作假;有的不喜欢听真话、实话,不愿意择善而从、承认和改正错误;有的明哲保身,怕担风险,对错误的东西听之任之;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甚至蛮干、瞎干。凡此种种,都严重违背了实事求是的要求,必须坚决予以纠正和克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我国具有非常久远的历史,其萌芽可以追溯到《诗经·国风》等早期文化典籍中。B.王充和朱熹都强调事实的重要性,但朱熹还提出用实践检验知识的观点,更加重视实践的重要性。C.曾国藩继承了朱熹“格物致知”理论的合理部分,又倡导经世致用,为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做出了贡献。D.中国共产党以实事求是为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显著成就。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朱熹、王夫之未能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曾国藩对实事求是有新的理解,这都和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相关。B.毛泽东同志曾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和我国古代实事求是的思想观点有相似之处。C.对中国共产党执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现状,进行了全面分析,既肯定了成绩,也指出了不足。D.材料二中,以“总体上看”“很多”等词语进行限制,用词准确;使用“必须”等词语表明态度,用词得体。3.下列选项,符合材料一中所论述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一项是(3分)()A.问渠那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D.欲成方圆而随其规矩,则万事之功形矣。4.材料二运用了排比,请简要分析其论证效果。(4分)5.请根据材料一,填写下列表格中①②③处的内容。(6分)我国实事求是思想的发展历程(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平凡的世界(节选)路遥在村里和家里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候,孙少平却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三年的教师生涯结束了,他不得不回家当了农民。他倒不仅仅是为此而苦恼。迄今为止,他还不敢想象改变自己的农民身份。当农民就当农民,这没有什么好说的。无数像他这样的青年,不都是用双手劳动来生活吗?他,农民孙玉厚的儿子,继承父业也可以说是一件十分自然的事。但他不能排除自己的苦恼。这些苦恼首先发自一个青年自立意识的巨大觉醒。是的,他很快就满二十二岁,这个年龄,对于农村青年来说,已经完全可以独当门户了。可是,他现在仍像一个不成事的孩子一样生活在一大家人之中。父母亲和大哥是主事人,他只是在他们设计的生活框架中干自己的一份活。作为一个已经意识到自己男性尊严的人,孙少平在心灵深处感到痛苦。这决不是说他想在家里“掌权”。不,在这一大家人中,父亲和大哥当然应该是当家人。说实话,即使现在让他来主持这个“集体”,他也干不了……由此看来,他无法从这个现实中挣脱。但他的确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啊!这并不是说他奢想改变自己的地位和处境——不,哪怕比当农民更苦,只要他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他就心满意足了。无论是幸福还是苦难,无论是光荣还是屈辱,让他自己来遭遇和承受吧!他向往的正是这一点。按说,要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眼下这社会正是创家立业的好时候。只要心头攒劲,哪怕纯粹在土地上刨挖,也能过好光景。更何况,像他们家现在还有能力办起一个烧砖窑,那前程不用说大有奔头。发家致富,这是所有农民现在的生活主题。只要有吃,有穿,有钱花,身体安康,儿女双全,人活一世再还要求什么呢?谁让你读了那么些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一个大世界……如果你从小就在这个天地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你现在就会和众乡亲抱同一理想:经过几年的辛劳,像大哥一样娶个满意的媳妇,生个胖儿子,加上你的体魄,会成为一名相当出色的庄稼人,不幸的是,你知道得太多了,思考得太多了,因此才有了这种不能为周围人所理解的苦恼……既然周围的人不能理解他的苦恼,少平也就不会把自己的苦恼表现出来。在日常生活中,他尽量要求自己用现实主义态度来对待一切。毫无疑问,对孙少平来说,在学校教书和在山里劳动,这差别还是很大的,当教师不必忍受体力劳动的熬苦,而且还有时间读书看报——虽说身在双水村,但他的精神可以自由地生活在一个广大的天地里。如今,从早到晚天天得出山,再也没有什么消闲的时光看任何书报了。一整天在山里挣命,肉体的熬苦使精神时常处于麻痹状态——有时干脆把思维完全“关闭”了。晚上回到家里,惟一的向往就是倒在土炕上睡觉,连胡思乱想的工夫都没有。一个有文化有知识而爱思考的人,一旦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那痛苦是无法言语的。这些也倒罢了。最使他憋闷的仍然是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他很羡慕村中那些单身独户的年轻庄稼人,要累就累得半死不活,毕了,无论赶集上会,还是干别的什么,都由自己支配,这一切他都不能。理性约束着他,使他不能让父亲和哥哥对他的行为失望。他尽量做得让他们满意,即使受点委屈,也要竭力克制,使自己服从这个大家庭的总体生活,农村的家庭也是一部复杂机器啊!他一个人在山里劳动歇息的时候,头枕手掌仰面躺在黄土地上,长久地望着高远的蓝天和悠悠飘飞的白云,眼里便会莫名地盈满了泪水。山野寂静无声,甚至能听见自己鬓角的血管在哏哏地跳动。这样的时候,他记忆的风帆会反复驶进往日的岁月。石圪节中学、原西县高中……尽管那时饥肠辘辘,有无数的愁苦,但现在想起来,那倒是他一生中度过的最美妙的时光。他也不时地想起高中时班上的同学们:金波、顾养民、郝红梅、田晓霞……眼下,这些人都各走了各的路。金波正在黄原跟他父亲学开汽车。红梅和他一样,回村后当了小学教师,听说现在仍然当着。顾养民和田晓霞如同学们预料的那样,去年秋天都考上了大学。养民如愿地考进了省医学院,晓霞进了黄原师专中文系。他一个人独处这天老地荒的山野,一种强烈的愿望就不断从内心升起:他不能甘心在双水村静悄悄地生活一辈子!他老是感觉远方有一种东西在向他召唤。他在不间断地做着远行的梦。外面等待他的生活是什么样子?他难以想象。当然,有一点是肯定的——一切都将无比艰难;他赤手空拳,无异于一丛飘蓬。唉!有时他又动摇了:还是顺从命运的安排吧!生活在家里,虽说精神不痛快,但一日三餐总不要自己操心;再说,有个头疼脑热,也有亲人的关怀和照料。倘若流落在他乡异地,生活中的一切都将失去保障,得靠自己一个人去对付冷酷而严峻的现实了……可是,到外面去闯荡世界的想法,还是一直不能从他心灵中勾销。随着他在双水村的苦闷不断加深,他的这种愿望却越来越强烈了。他内心为此而炽热地燃烧,有时激动得像打摆子似的颤抖。他意识到,要走就得赶快走!要不,他就可能丧失时机和勇气,那个梦想就将永远成为梦想。现在正当年轻气盛,他为什么不去实现他的梦想呢?哪怕他闯荡一回,碰得头破血流再回到双水村来,他也可以对自己的人生聊以自慰了;如果再过几年,迫不得已成了家,那他的手脚就会永远被束缚在这个“高加索山”上!不管怎样,他是非走不可了。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这个大家庭中,父母亲和大哥是主事人,而孙少平只是在他们设计的生活框架中干自己的一份活,对此他心生不满。B.对孙少平来说,相比于在山里劳动,他更愿意在学校教书,因为他忍受不了体力劳动的熬苦,而教书有时间读书看报。C.孙少平很羡慕村中那些单身独户的年轻庄稼人能支配自己的生活,而他的行为却受到父亲和哥哥的严格管束,不自由。D.孙少平面临着留在家里还是走出去的人生抉择,经过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他最终选择了趁年轻勇敢去追寻自己的梦。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孙少平的同学们各自走出了自己的路,而他却被困在农村做着他并不喜欢的事,对比叙述中写出了他走出去的强烈愿望。B.小说善用反语的形式表达对主人公的评价,如“谁让你读了那么些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一个大世界”,明贬实褒。C.小说刻画孙少平这个人物时重视外在的肖像描写和内在的心理描写,农村知识青年孙少平的困境也是一代青年人的困境。D.本文没有跌宕起伏牵动人心的情节,但平实质朴又饱含感情的文字使文章充满了一种感染人心的力量,深深吸引着读者。8.让孙少平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梳理概括。(4分)9.小说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自由切换,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荀况尝与临武君论兵于赵孝成王前。赵王曰:“请问兵要。”荀卿曰:“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临武君曰:“不然。兵之所贵者势利也,行变诈也。善用兵者感忽悠暗,莫知所从出。”荀卿曰:“不然。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仁人之兵,不可诈也。以桀诈尧,譬之赴水火,入焉焦没耳。故仁人之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臣之于君也,下之于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且仁人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用百里之国则将有千里之听,用千里之国则将有四海之听,必将聪明警戒,和傅而一。故仁人之兵,聚则成卒,散则成列,延则若莫邪之长刃,婴之者断;兑则若莫邪之利锋,当之者溃。圜居而方止,则若盘石然,触之者角摧而退耳。《诗》曰:‘武王载发,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遏’,此之谓也。”(节选自《资治通鉴·秦纪一》)材料二:二世皇帝,势为天子,富有天下。人迹所至,舟楫所通,莫不为郡县。然纵耳目之欲,穷侈靡之变,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兴万乘之驾,而作阿房之宫,发闾左之戍,收太半之赋,百姓之随逮肆刑,挽辂首路死者,一旦不知千万之数。天下敖然若焦热,倾然若苦烈,上下不相宁,吏民不相憀。戍卒陈胜,兴于大泽,攘臂袒右,称为大楚,而天下响应。当此之时,非有牢甲利兵,劲弩强冲也,伐棘枣而为矜,周锥凿而为刃,剡撕茶,奋儋䦆,以当修戟强弩,攻城略地,莫不降下。天下为之糜沸蚁动,云彻席卷,方数千里。势位至贱而器械甚不利然一人唱而天下应之者积怨在于民也。(节选自《淮南子·兵略训》)材料三:孔子曰:“仁不可为众也。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诗》云:“谁能执热,逝不以濯?”(节选自《孟子·离娄上》)10.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赋分。(3分)势位至贱A而器械B甚不利C然一人唱D而天下E应之者F积怨G在于民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统一,与《阿房宫赋》“六王毕,四海一”的“一”用法相同。B.听,耳目,古今异义词,与《出师表》“诚宜开张圣听”的“听”意思不相同。C.婴,接触,与《陈情表》“而刘夙婴疾病”的“婴”意思不相同。D.“伐棘枣而为矜”与《赤壁赋》“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的“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况曾经与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论辩用兵之道,临武君认为用兵要看重的是形势有利,行动上要讲究诡诈多变。B.荀况在反驳临武君时谈到,君王所看重的是权术、谋略、形势、利害,而不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和统治天下的志向。C.秦二世皇帝,拥有天子的权势,占有天下的财富。凡是人迹能到达的地方,舟船可通航之处,没有不建立郡县的。D.材料二中有关秦末农民起义的场景描述以及作者的相关观点可以与贾谊《过秦论》中所举用史料和观点互为印证。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天下敖然若焦热,倾然若苦烈,上下不相宁,吏民不相憀。(2)今也欲无敌于天下,而不以仁,是犹执热而不以濯也。14.材料三中说:“夫国君好仁,天下无敌。”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从哪方面印证该观点。(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草书屏风韩偓何处一屏风,分明怀素踪。虽多尘色染,犹见墨痕浓。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疑问起笔,惊喜之态溢于言外,紧接着诗人断定这是怀素的书法作品,可知他十分熟悉怀素作品的风格。B.颔联正面描写屏风上的整幅墨迹,用“尘色染”来反衬“墨痕浓”,突出怀素作品笔酣墨畅、痛快淋漓的特点。C.颈联具体描绘了屏风画面,将“秋涧”“寒藤”“古松”等意象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古朴的“寒山秋涧”图。D.诗歌起笔点题,进而承“怀素踪”对作品展开由粗转精的描写,最后以独特方式亮明诗人的情感,自然流畅。16.《书论选读》评价此诗:“(该诗)通过生动精辟的语言形式,深刻描述了怀素作品的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请根据此评价,简要分析诗歌的颈联和尾联。(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小刚国庆假期登泰山,观赏了泰山日出时天边云彩奇异变化的壮美景象。他拍摄了照片,想发朋友圈,可选用姚鼐《登泰山记》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泰山日出风景图片的文案。(2)西安秦始皇兵马俑遗址有被火烧过的痕迹,有人猜测是项羽所为,这与杜牧《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一定关联。(3)古人经常夜观星空抒发感慨,或把星宿化入诗文,或以星宿指代地域,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在女子羽毛球单打颁奖仪式上,中国选手何冰娇一手举起银牌,另一只手拿起了一枚来自西班牙的pin,因为在此前的半决赛中,她的对手、西班牙选手马林因伤退赛。西班牙奥委会、马林本人对何冰娇的举动A,国际奥委会更是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场上场下的友谊时刻发生,这也是体育的意义所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我们会经常听到运动员们提到换pin,pin是徽章的意思,奥运pin则是奥运期间的一种纪念品,通常由奥运会主办方、参赛代表队、赞助商或者相关机构推出。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包括中国运动员在内的许多参赛运动员都B地与他人换pin,这也让pin着实又火了一把,也让更多观众注意到了“换pin”这项拥有l28年历史的奥运会“非官方项目”。换pin文化也让奥运会不仅是竞技体育比拼的舞台,更是一个无声的“换pin”战场。pin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28年前的第一届奥运会——1896年雅典奥运会。当时的奥组委为了区别场馆内运动员、官员和新闻媒体的身份,设计了不同款式的圆形纸牌。①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建成的奥运村中,②将世界各国的运动员聚集到了一起,③这不仅为互相交流提供了便利,④也让徽章交换的影响力开始逐渐扩大,⑤一些参赛选手通过交换徽章,⑥来表达彼此的友谊和纪念彼此的祝福,⑦换pin渐渐就成了奥运村的一个传统项目。在pin的外在形式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甲),它从单纯的奥运纪念品,变成独特的奥运文化符号。pin从一枚简单的圆形纸牌,到如今成为奥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得益于其日益丰富的内涵。首先,pin作为纪念品,拥有很强的纪念属性。pin体积小、易保存且不易受时间侵蚀,所以来自世界各地、形式各异的pin就是承载大多数运动员奥运记忆的合适具象载体之一。其次,(乙),它还是奥运举办国和其他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文化载体之一,具有不俗的收藏价值。例如,巴黎奥组委官方推出的pin里,就包含凯旋门、卢浮宫、埃菲尔铁塔等巴黎经典地标pin等等。在巴黎奥运会上尤其受欢迎的中国代表团的pin,除了有各式各样的熊猫pin外,还有许多加入了景泰蓝、珐琅工艺的pin。最后,pin作为交流载体,在交换的过程中也传递着友好、和平、团结、平等的奥运精神。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19.文中第二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连续运用了两个比喻来表现换pin文化对奥运会的作用,请仿照该句句间关系写一个复句,连用两个比喻来表现“春风”的作用。要求:语意完整,使用比喻,喻体贴切,句式大致相似,语言表达流畅。(5分)20.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3个字。(4分)22.请提取第二段和第五段的要点信息,给“奥运pin”下一个定义。(不超过55个字)(3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人应该具备两个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1.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但朱熹还提出用实践检验知识的观点,更加重视实践的重要性”错误,材料一第四段说的是“汉代大儒王充……强调必须从事实出发,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得出符合实际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宋代大儒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理论……而且要用实践来检验知识”,可见两人都重视实践,并没有比较谁“更加重视”。2.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朱熹、王夫之未能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错误,材料一第四段说的是“宋代大儒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理论……这些观点固然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大背景,但是作为一种思想方法,有其合理性的方面”,可见朱熹的思想“有客观唯心主义的大背景”,但不能说他“未能摆脱唯心主义的窠臼”;第五段说的是“明清之际,王夫之改变宋明以来的哲学走向,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深入研究知识论问题”,可见王夫之是“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一段说的是“这种思想方法的核心是主张从实际材料中获得对事物真相的认识,以实践效果来检验认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可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强调从实际出发,通过实践检验认识。A.此句强调不断学习新知识的重要性,与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无关。B.此句强调坚持不懈的重要性,与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无关。C.此句强调从实践中获得真知,符合实事求是思想方法。D.此句强调遵循规矩的重要性,与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无关。4.①通过排比,列举了违背实事求是这一思想方法的种种现象,突出了严重性,令人警醒。②通过排比,语气一贯而下,不容辩驳,增强了气势,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每条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手法及其效果的能力。(1)从论证内容上看材料二列举的“有的因循守旧、固步自封……;有的机关作风严重……;有的固守从本本出发的教条主义思维方式……;有的为了迎合或满足某种需要……;有的不喜欢听真话、实话……;有的明哲保身……;有的不按客观规律办事……”等内容,全面而具体地指出了当前一些党员和干部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存在的问题,使论证更全面,更有说服力。(2)从论证结构上看材料二使用排比列举当前一些党员和干部在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句式整齐,增强了语势,使文章的论证更有气势。(3)从论证效果上看以排比的方式把当前一些党员和干部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呈现在读者面前,能够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5.①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早期形态。②强调“实知”“效验”;强调“格物致知”。③强调从事实和经验出发,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得到真理性的知识。(每条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材料一中的描述,“许多思想家都高度重视言与行、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功用的关系……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早期形态”,因此①处应填写“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早期形态”。对于汉、宋两代,材料一中提到“汉代大儒王充提出‘实知’‘效验’思想……宋代大儒朱熹提出‘格物致知’理论”,这两者的观点都使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得到了丰富和充实,因此②处应填写“强调从事实出发,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强调从实在的事实中发现作为事物本质的‘理’”(注意这里要综合王充和朱熹的主要观点)。对于明清之际,材料一中明确提到王夫之“坚持人的认识首先来自人们对事物的感知”,并且他“强调要从事实和经验出发,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得到真理性的知识”,同时还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知行观,这些都是他对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重大贡献,因此③处应填写“强调要从事实和经验出发,对事物进行深入研究,得到真理性的知识”。6.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选项A,孙少平并不是对父母亲和大哥设计的生活框架心生不满,而是对自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感到苦恼,选项理解错误。选项B,孙少平并不是因为忍受不了体力劳动的熬苦而不愿意在山里劳动,而是因为他向往的是独立自由地生活,能有时间读书看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选项理解错误。选项C,孙少平的行为并没有受到父亲和哥哥的严格管束,而是他理性约束着自己,不能让父亲和哥哥对他的行为失望,选项理解错误。选项D,孙少平面临着留在家里还是走出去的人生抉择,他内心为此而炽热地燃烧,最终决定趁年轻勇敢去追寻自己的梦,选项理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D。7.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选项A,小说中通过对比孙少平和他的同学们各自的人生道路,突出了孙少平对于走出农村的强烈愿望,此选项分析正确。选项B,小说中的“谁让你读了那么些书,又知道了双水村以外还有一个大世界”等语句,实际上是以反语的形式表达了对孙少平追求知识和更广阔世界的赞赏,此选项分析正确。选项C,小说在刻画孙少平这个人物时,并未重视外在的肖像描写,而是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来展现他的内心世界和困境,此选项分析错误。选项D,本文虽然情节平实,但文字饱含深情,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质朴的语言,深深打动了读者,选项分析正确。综上所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8.①农民职业替代教师职业;②渴望出去独自面对生活的考验,主宰自己的命运的想法和现实生活的矛盾;③双水村的贫瘠、封闭、落后的生活状态无法满足他内心对丰富的精神世界的追求。(答出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孙少平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他渴望独立地寻找自己的生活,向往像一个男子汉那样去生活一生,自己遭遇和承受生活中的幸福、苦难、光荣、屈辱。然而,现实却让他无法挣脱,他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自己的生活,这让他感到痛苦和憋闷。其次,他作为一个有文化有知识而爱思考的人,失去了自己的精神生活,肉体的熬苦使精神时常处于麻痹状态,这种痛苦也是无法言语的。9.①第三人不受时空的限制,为全知视角,能更细致刻画孙少平纠结矛盾的心理活动;②第二人称直接展示孙少平的内心独白,增强了读者与故事之间的共鸣,让读者对主人公产生同情和理解;③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自由切换,行文灵活多变,更全面深入地刻画出开始摆脱狭隘眼光的年轻人形象。(每条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解析】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第三人称和第二人称的自由切换,产生了独特的艺术效果。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能够客观地展现孙少平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他的处境和心境。而第二人称的“你”则拉近了读者与文本的距离,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孙少平的内心挣扎和痛苦,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和共鸣效果。这种人称的灵活切换,既保持了叙述的客观性,又增强了作品的主观情感色彩,使得小说更加生动、感人。10.ACF【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他们的地位极其卑微,且武器装备很差,然而一个人振臂高呼而天下人响应,其原因就在于百姓对秦的怨恨。“势位至贱”是主谓结构,描述地位卑微,其后应断开;“而器械甚不利”也是主谓结构,描述武器装备差,与前面断开;“然”表转折,通常用于句首,其前应断开;“一人唱而天下应之者”是主谓宾结构,描述一个人振臂高呼而天下人响应的情况,结构完整,其后应断开;“积怨在于民也”是判断句,指出前面情况的原因,即百姓对秦的怨恨,其前应断开。综上所述,断句为:势位至贱/而器械甚不利/然一人唱而天下应之者/积怨在于民也。11.【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正确。两个“一”均为数词作动词,统一。句意:用兵攻战的根本,在于统一百姓/六国覆灭,天下统一。B.正确。第一个“听”,名词,耳目,指消息、情报;第二个“听”,动词,倾听。句意:用千里的国家就会有四海的情报/陛下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C.正确。第一个“婴”,动词,接触;第二个“婴”,动词,缠绕。句意:碰到它的就被斩断/而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D.错误。第一个“而”,连词,表顺承;第二个“而”,连词,表修饰。句意:砍伐棘枣树作为长矛/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故选D。12.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而不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和统治天下的志向”错误,由原文“臣之所道,仁人之兵,王者之志也。君之所贵,权谋势利也”可知,荀况是说自己讲的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和统治天下的志向,君王所看重的是权术、谋略、形势、利害。故选B。13.(1)天下人民像焦烤灼热一样饱受煎熬,悲痛就像服用苦药一样猛烈,上下不得安宁,官吏百姓相互失去依靠。(关键点:“敖然”“苦烈”“憀”)(2)(如果)想要在天下无人能抵挡,却不施行仁政,这就好比是拿了烫手的东西却不去用水洗一洗。(关键点:“以”“是”“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敖然”,焦躁的样子;“倾然”,动荡不安的样子;“宁”,安宁;“憀”,和睦,融洽。(2)“今”,现在;“以”,凭借;“是”,这;“执热”,手执热物,比喻处于困境或心情烦躁;“濯”,洗涤,此处指用冷水浸、洗。14.材料三中认为,国君喜爱仁德,天下无人能够抵挡。材料一中“仁人之兵”所向披靡,可以正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材料二中秦二世对百姓“随逮肆刑”而积怨于民,最终亡国,可以从反面论证材料三的观点。(找出一处2分,找出两处5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材料一中,荀况首先提出“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即强调用兵攻战的根本在于统一百姓,若百姓不亲附,即使是商汤、武王这样的明君也不能取胜。接着他反驳临武君“兵之所贵者势利也,行变诈也”的观点,提出“仁人之兵,不可诈也”“仁人之兵,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必将聪明警戒,和傅而一”“故仁人之兵……触之者角摧而退耳”,即仁人的军队,上下一心,三军同力,且百姓对君主如同子女侍奉父亲、弟弟侍奉兄长一样忠诚,这样的军队必将聪明机警、和睦团结、步调一致,作战时犹如锋利无比的长剑,碰到的就被斩断,犹如锐利无比的刀锋,碰到的就被击溃,圆阵坚守时如同磐石一样坚固,碰到的就被顶回去。由此可见,材料一从正面论证了国君行“仁政”则天下无敌。材料二中,首先描述了秦二世皇帝“势为天子,富有天下”却“不顾百姓之饥寒穷匮也”,然后列举了其一系列暴政,如“兴万乘之驾,而作阿房之宫,发闾左之戍,收太半之赋”,导致“百姓之随逮肆刑,挽辂首路死者,一旦不知千万之数”,百姓生活困苦,天下动荡不安。接着描述了陈胜吴广起义“戍卒陈胜,兴于大泽,攘臂袒右,称为大楚,而天下响应”,虽然他们“势位至贱而器械甚不利”,但“一人唱而天下应之者,积怨在于民也”,最终推翻了秦朝统治。由此可见,材料二从反面论证了国君不行“仁政”则会亡国。译文:材料一:荀况曾经与临武君在赵孝成王面前论辩用兵之道。孝成王说:“请问什么是用兵的要旨?”荀况说:“用兵攻战的根本,在于统一百姓。兵士与百姓不和睦,即便是商汤、周武王也不能有必胜的把握。”临武君说:“并非如此。用兵所重视的是形势要有利,行动要讲究诡诈多变。善用兵的人,行事疾速、隐蔽,没有人料得到他会从哪里出动。”荀况说:“不对。我所说的,是仁人的用兵之道和统治天下的帝王志向。您所看重的是权术、谋略、形势、利害。而仁人用兵,是不能欺诈的。用夏桀的计策去欺骗尧,就如同投身到水火之中,(一旦)投身其中,不是被烧焦,就是被淹死。所以仁人的军队,上下一条心,三军齐力;臣子对国君,下属对上级,犹如儿子侍奉父亲,弟弟侍奉哥哥。况且,仁人若统治着十里的国家,他的耳目将布及百里,若统治着百里的国家,他的耳目便将布及千里,若统治着千里的国家,他的耳目就会遍及天下,这样他必将耳聪目明、机警而有戒备,和众如一。因此仁人的军队,集结起来即为一支支百人的部队,分散开时便可各自为战;延长伸展好似莫邪宝剑的长刃,碰上了就会被斩断;短兵精锐仿佛莫邪宝剑的利锋,遇到了就会被瓦解;摆成圆形的阵势停留或排成方形的队列站住,就像磐石一样岿然不动,触犯它的就会头破血流,就会稀里哗啦地败退下来。《诗经》所谓:‘商汤竖起大旗,诚敬地握着斧钺,势如熊熊烈火,谁敢把我阻拦?’正是说的这种情况。”材料二:秦二世皇帝,拥有天子的权势,占有天下的财富。凡是人迹能到达的地方,舟船能通航之处,没有不建立郡县的。然而放纵耳目的奢欲,穷尽奢侈糜烂生活的变化,完全不顾百姓的饥寒和财物的匮乏。动用万乘车辆,而修建阿房之宫,征发闾左的贫民,收取天下大半的赋税,百姓随之被捕遭到极刑,挽着车辂头朝大路死去的,一个早晨就有成千上万。天下人民像焦烤灼热一样饱受煎熬,悲痛就像服用苦药一样猛烈,上下不得安宁,官吏百姓相互失去依靠。前往戍守渔阳的士卒陈胜,从大泽乡起事,挽起胳膊露出右臂,号称大楚,而天下像回声一样应和。在这个时候,没有坚固的铠甲尖利的兵器,坚硬的弓弩和强大的冲车,他们就砍伐酸枣作为矛柄,纳入矛头作为锋刃,举起锐利的木棍,拿起扁担锄头,用来作为长戟强弩,攻打城池占领土地,没有敌人不投降、没有土地不被攻下的。天下因此像蚂蚁出洞一样混乱,风起云涌席卷天下,方圆达数千里。义兵势力地位都是最低贱的,而兵器也是最为不利的。然而一人倡导而天下响应,是因为在人民中积聚了怨恨。材料三:孔子说:“行仁者不会被天下人阻挡。国君喜爱仁德,天下无人能够抵挡。”如今,(如果)想要在天下无人能抵挡,却不施行仁政,这就好比是拿了烫手的东西却不去用水洗一洗。《诗经》上说:“谁能手执灼热之物,过后不用水冲洗呢?”15.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构成一幅古朴的‘寒山秋涧’图”错误。上下两句通过对怀素书法笔画的描写,展现了狂放、豪纵的书法气度,不是写景,是以比喻修辞,写草书的特点。16.①颈联使用比喻。用“怪石”“秋涧”“寒藤”“古松”等比喻怀素草书的点、竖和弧钩的笔画,形象表现了其古朴苍劲、灵活飞动、富于变化的特征。②用字精炼,富有表现力。如“怪”字写出草书运笔的狂放不羁、富有个性,“奔”“挂”则写出笔画之间流淌的气韵以及用墨的饱满劲健、酣畅淋漓。③尾联采用虚写的手法。诗人想象如果把屏风放在水边,屏风上的字迹都会化作蛟龙游走。想象奇特,突显草书笔势的迅疾、笔画的盘曲和气韵的生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颈联“怪石奔秋涧,寒藤挂古松”具体描绘了屏风画面上的内容,即怪石嶙峋,如同在秋天的山涧中奔腾;寒藤缠绕,挂在古老的松树上。这两个意象的组合,不仅展现了怀素书法中笔势的飞动和气势的磅礴,而且通过“怪石”“寒藤”“古松”等意象,运用比喻传达出怀素书法中那种古朴、苍劲的形象。同时,“奔”字形象地描绘了怪石在山涧中奔腾的动态,而“挂”字则生动地表现了寒藤缠绕在古松上的姿态,这两个动词的运用,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鲜活。尾联“若教临水畔,字字恐成龙”则是诗人对怀素书法艺术的极高赞誉。诗人采用虚写,想象如果将这些字迹放在水边,恐怕每一个字都会化作龙腾飞而去。这里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怀素的字迹比作龙,形象地表达了怀素书法中那种超凡脱俗、气势非凡的艺术魅力。同时,也暗示了怀素的书法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其字迹已经具有了生命力和灵性。诗歌的颈联和尾联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深刻描述了怀素作品的飞动气势和苍劲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怀素书法艺术的赞美和惊叹。17.(1)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2)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示例一: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示例二: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示例三:星分翼轸地接衡庐18.A赞不绝口(或:交口称赞)B兴致勃勃(或:乐此不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国际奥委会更是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场上场下的友谊时刻发生,这也是体育的意义所在’”可知,西班牙奥委会、马林本人对何冰娇的举动是高度赞扬的,故可填“赞不绝口/交口称赞”。赞不绝口:异口同声地称赞。交口称赞:异口同声地赞美。第二空,结合后文“这也让pin着实又火了一把”可知,许多参赛运动员都积极地与他人换pin,故可填“乐此不疲/津津乐道/乐在其中”。乐此不疲: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津津乐道:形容对这件事十分地感兴趣地谈论。强调的是说个不停。乐在其中:喜欢做某事,并在其中获得乐趣。19.示例:春风不仅是为山川河流勾勒出美好景致的神奇画笔,更是一个播撒希望的“播种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首先分析例句特点,“换pin文化也让奥运会不仅是竞技体育比拼的舞台,更是一个无声的‘换pin’战场”,这是一个递进关系的复句,两个分句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分别把“奥运会”比作“竞技体育比拼的舞台”“无声的‘换pin’战场”。仿写时要注意保持这些特点。仿写示例:春风也不仅是吹绿大地的画家,更是一位唤醒生命的使者。20.①或②,删去①句中的“在……中”或删去②句中的“将”。⑥,修改为“来纪念彼此的友谊和表达彼此的祝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①“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建成的奥运村中”中“在……中”句式杂糅,应改为“19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建成的奥运村”或“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期间,奥运村”;⑥“来表达彼此的友谊和纪念彼此的祝福”中“纪念……祝福”搭配不当,应改为“来表达彼此的友谊和寄托彼此的祝福”。21.甲:pin的内涵也逐渐变得更丰富乙:pin作为收藏品。【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后文“它从单纯的奥运纪念品,变成独特的奥运文化符号”可知,此处是说pin的内涵在不断丰富,故可填“随着其内涵的不断丰富”;第二空,结合前文“pin作为纪念品,拥有很强的纪念属性”以及后文“它还是奥运举办国和其他不同国家地区的历史文化载体之一”可知,此处是说pin除了作为纪念品外,还有其他的作用,故可填“pin除了作为纪念品外”。22.“奥运pin”是一种由奥运会主办方、参赛代表队、赞助商或者相关机构推出的具有纪念属性、收藏价值、可作为交流载体的奥运徽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下定义的能力。首先确定属概念,结合“pin是徽章的意思,奥运pin则是奥运期间的一种纪念品”可知,奥运pin的属概念是“纪念品”;然后筛选奥运pin的特点,结合“奥运pin则是奥运期间的一种纪念品,通常由奥运会主办方、参赛代表队、赞助商或者相关机构推出”“pin从一枚简单的圆形纸牌,到如今成为奥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pin作为交流载体,在交换的过程中也传递着友好、和平、团结、平等的奥运精神”可概括出奥运pin的特点;最后按照“奥运pin是……(特点)的纪念品”的句式整合答案即可。23.【写作指导】这则材料提出了两个重要的觉悟:一是“勇于从零开始”,二是“坦然于未完成”。这两个觉悟看似简单,实则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处世智慧,是我们在面对生活、学习、工作等各个方面时都应秉持的态度。首先,要准确理解这两个觉悟的含义。“勇于从零开始”意味着在面对新的起点或挑战时,我们能够放下过去的成就或失败,以全新的心态和姿态去迎接新的开始;“坦然于未完成”则要求我们在面对未完成的任务或目标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焦虑、不沮丧,而是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继续前行。基于材料的理解,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立意。例如,可以谈论“勇于从零开始”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性,强调它如何帮助我们摆脱过去的束缚,迎接新的挑战;也可以探讨“坦然于未完成”对于心态调整的作用,说明它如何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冷静和乐观。当然,也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论述它们在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共同作用。开篇可以引用材料或相关名言,引出话题,并简要阐述自己的观点。接着论述“勇于从零开始”的重要性。可以结合个人经历或社会现象,说明为什么我们需要具备这种觉悟,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再者探讨“坦然于未完成”的意义。同样可以结合实例,分析这种觉悟如何帮助我们在面对未完成的任务时保持平和的心态,继续前行。然后将两者结合起来,论述它们在我们人生道路上的共同作用。可以强调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觉悟,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最后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并呼吁大家勇于从零开始,坦然于未完成,以更加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挑战。【参考立意】①从零开始,须勇敢;尚未完成,要坦然;②不念过往,从零开始;重视过程,忽视结果。【典型论据】一、勇于从零开始: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事实论据1:乔布斯——苹果帝国的重塑者。乔布斯在被迫离开自己亲手创立的苹果公司后,并未沉沦,而是选择从零开始,创立了皮克斯动画公司,并在随后重返苹果,带领公司走出困境,创造了iPhone、iPad等一系列划时代的产品。他的经历证明,勇于从零开始,是重新书写人生辉煌的关键。理论论据1:心理学上的“空杯心态”。这一理论强调,人们在面对新的环境或挑战时,应像空杯子一样,不受过去经验或成就的束缚,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新知识、新技能。这种心态有助于我们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突破自我限制。事实论据2:马云——阿里巴巴的创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样板房施工合同范文
- 2024年西校区实验楼断桥隔热窗工程承包协议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中英高等教育合作办学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政服务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合同9篇
- 2024版城市排水顶管工程承包协议模板一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绿色家居贷款最高额质押担保协议3篇
- 2025年度智能办公系统研发及销售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政府保障性安置房租赁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家居布艺展示空间全案装修工程合同2篇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平板推车 (FDC)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及个人所得税计算培训
- 烙铁焊接作业指导书
- 年产1万吨一氯甲烷的工艺流程设计
- 监理售后服务方案模板范本
- 墨点美术:芥子园画谱
- 灌注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终稿)
- 火龙罐技术课件
- 资质模型与测评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 孙健敏)
- 奥迪TT汽车说明书
-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 新中国史2023年春季学习通超星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