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罗南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1页
上海市宝山区罗南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2页
上海市宝山区罗南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3页
上海市宝山区罗南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4页
上海市宝山区罗南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第一学期罗南中学期中九年级语文练习卷考生注意:本练习卷共23题。满分150分,时间100分钟。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古诗文(35分)默写与运用(13分)闲来垂钓碧溪上,。(《行路难》),气象万千。(《岳阳楼记》)青林翠竹,。(《答谢中书书》)春夏之际,漫步林间,看到野花竞放,树木葱郁,不由得想起欧阳修《醉翁亭记》中的句子:“,”大自然的美使人陶醉。(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第5-10题(22分)【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乙】柳子厚墓志铭(节选)韩愈(子厚)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①,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②,州人顺赖。……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注]①涘:水边。②卒:突然。③教禁:官方发布的劝谕条文和禁令。5.[甲]文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也就是[乙]文中的“子厚”。他和[乙]文作者韩愈以及另六位宋代文学家被合称为“”。(2分)6.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句。(3分)斗折蛇行,明灭可见。7.解释[乙]文中加点词。(4分)(1)益自刻苦()(2)是岂不足为政邪()8.下列对[乙]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致力记录所见的景物并写成文章,作品深广似江河泛滥、湖海蓄积。B.致力记录所见的景物并写成文章,尤其爱描写江河泛滥、湖海蓄积。C.务必记得展览自己所写成的文章,作品深广似江河泛滥、湖海蓄积。D.务必记得展览自己所写成的文章,尤其爱描写江河泛溢、湖海蓄积。9.读两文可知,子厚曾先后被贬谪到永州和柳州。在永州,子厚虽“自肆于山水间”,却感受到“,”的冷清气氛,创作出《小石潭记》等佳作。在柳州,子厚用心政务,“,”,获得当地百姓们的信任;同时他还热心指导青年学者,使他们的文词达到“”的水平。(6分)10.从两文可以看出,子厚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4分)二、现代文(3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6分)文学是不会消亡的①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于文学有一种悲观的看法。有人说文学会衰落,小说会灭亡。曾经有人做过调查,说中国四大名著和西方的大部头名著是不受欢迎的。受欢迎的是那些戏剧性的、表演性的艺术作品。②但是,我们不要忘记,文学是思维的艺术,热爱文学的结果并不是让你只热爱文学;文学是思维的桥梁、路径,热爱文学的结果是让你关心社会,热爱生活,热爱科学和历史,包括世界上存在的一切东西、一切变化。思维的艺术虽然不那么直观,但是你阅读的文学书,会空前地激活你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③文学能满足生命的需求。人活着就要体验一切,也要接受各种各样的挑战,文学能充分表达生命过程中的丰富体验与感受。莫怀戚在一次全家三辈四口人的散步中,有感于儿子“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的话语,便用《散步》一文表达出他对生命和责任的思考。④文学还能弥补人生的某些缺憾。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切都是停留不住的。个体的生命会结束,人在经历生活的时候,生活也正在逝去,就像孔子说的“逝者如斯夫,不舍zhòuyè”。于是,文学便成了生命的一个遗存,成了对时光的一个挽留。⑤青春万岁,这只是文学的一种说法,实际上青春前前后后也就十几年,但你如果写下来,比如《红楼梦》里写的那一批人物,他们永远年轻。王蒙创作《青春万岁》的时候只有19岁,是因为他痛感到,这样一个时代、这样的青春会过去,所以他要把它写下来。⑥文学不仅记录、纪念着生活,在某种意义上,它也在创造着理想和生活。许多美丽的东西离不开文学创作。生活中的有些东西,用眼睛、耳朵、鼻子、嘴、皮肤是接触不到的。很多强烈的、浓郁的感受,也都不是能够看到、摸到的,都要借助于语言和文学的创造。比如,永恒、真理、完美、道德、贡献、牺牲、深邃……正是在语言里,你会经历一个你现在的世界,也能获得一个你所希望知道而没有得到的世界。因此,文学是我们所创造的一个艺术的世界、精神的家园。⑦文学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文学,文学还教给我们文学所关注的世界和人生的各个方面。文学发展了我们的思维,提高了我们的智商,文学留存了生命和时光的印记,并为我们创造出更为美好的世界。⑧文学是不会消亡的。因为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离不开文学,而文学也离不开读者、离不开时代。11.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zhòuyè()12.对第①段传递出的信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现代信息技术给文学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B.当前社会人们对中外名著的关注度有所下降。C.多处使用“有人”意在强调这些观点的普遍性。D.作者想以他人观点为靶子来表达对文学的看法。13.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6分)14.下列文字可以作为哪一段的事实论据?请简要说明理由。武汉的黄鹤楼很早就毁坏倒塌了,现在的黄鹤楼不在遗址,也不是原来的黄鹤楼,但是它仍然那么吸引人。这是因为有崔颢、李白的诗,尤其是“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它把盛唐时期兴旺的情景、美丽的河山写得这么好,至今动人不已。(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5-18题(19分)英子今年十一岁①放学后,英子不是先回家,而是去豆子家。两家很近,豆子家在老磨坊旁边,上坎几步就是英子家。②英子今年十一岁,读五年级。豆子八岁,读二年级。英子去辅导豆子的作业,她是豆子的小老师,这话是豆子奶奶说的。但在英子心里,她是姐姐,豆子是弟弟,是小伙伴。③豆子爸爸妈妈在东莞打工,家里就豆子和爷爷奶奶。④豆子聪明,但粗心。那天,英子发现了他做的一道应用题算式:7+8=13。英子问:"7+8等于几?”豆子说:“等于15。”“你看你写的等于几?”豆子睁眼说瞎话:“15。”英子有些生气,扬起巴掌要打豆子屁股的样子。豆子奶奶看见了,笑眯眯地说:“豆子不认真,小老师就打。”英子没打豆子的屁股,豆子虽然是弟弟,但跟真弟弟不一样。⑤弟弟和豆子一样大。在家时,弟弟做错题,英子真要打他的屁股。⑥过年的时候,爸爸妈妈从东莞回来,把弟弟带去那边读书了。见爸爸妈妈要带走弟弟,英子泪珠儿在眼眶里打转,说:“我也要去。”⑦妈妈说:“我们租的房子小,住不下。”爸爸也说:“只能带一个,你就在家陪爷爷奶奶。”英子心里很委屈:“为啥偏偏带弟弟?”⑧“你们偏心!”这话英子没说出来,只是心里想想。⑨弟弟跟爸爸妈妈去东莞了,英子连个说话玩耍的小伙伴也没有了。⑩那天夜里,英子趴在被窝里哭了很久,她想跟爸爸妈妈一起走,想跟弟弟一起玩……⑪有时候,英子不知不觉把豆子当成了真的弟弟。那天豆子又粗心做错了一道题,英子的巴掌就轻轻落在了豆子的屁股上。豆子奶奶又笑眯眯地说:“就是要打。不打不成材。”英子一下子就有些不好意思了,说:“我跟弟弟闹着玩的。”⑫也许是英子的辅导和惩罚起了作用,豆子粗心的毛病改了不少。单元测验,豆子奶奶说:“豆子双科都考了九十多分哩。”还说:“都是小老师教得好。”英子又觉得不好意思了。⑬豆子奶奶没事去坎上找英子奶奶唠嗑,两个老太太先唠在东莞打工的儿子媳妇,说他们的辛苦。后来又唠起了两个孩子。豆子奶奶说:“大人都不在,苦了两个娃娃。”英子奶奶说:“有啥法子?要挣钱。”豆子奶奶说:“您家英子懂事,给豆子当小老师。”英子奶奶说:“再懂事也才十一岁。”⑭两个老太太唠嗑的时候,英子和豆子在堂屋里的沙发上看一本故事书。故事书是豆子带来的,有些字他不认得,请英子给他念。⑮这天下午放学了,英子又往豆子家走。可很快,英子就回家了。这时候爷爷在院坝里编竹筐,奶奶在“咯咯咯”唤鸡。英子回家后一直不吭声,连作业也不做,不知道在想什么。后来,突然伤心起来,趴在桌子上哭。奶奶走过去问:“英子!你咋啦?”英子不说话,还是哭。奶奶又问:“英子!你到底咋啦?”英子这才抬起头,看着奶奶说:“没咋。”奶奶说:"没咋你哭啥?”英子一抹泪,做作业去了。⑯英子没有告诉奶奶,她伤心是因为豆子也走了。昨晚根叔和秀琴婶子回来,今天清早就把豆子接走了,去东莞读书。15.英子的“懂事”在照顾豆子方面很突出,具体表现为:(4分)(1)(2)16.结合加点词,分折第⑪段画线句的语言表现力。(4分)17.以下对标题“英子今年十一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交代了英子只不过是个孩子B.与英子的懂事形成对比C.暗示作者对英子父母的不满D.表达作者对英子的心疼18.联系全文,分析第⑤-⑩段的作用。(8分)三、综合运用(20分)根据要求,完成第19--22题(20分)A校开展“树君子之风”系列活动,请你一起参加。[寻君子之涵]19.同学们探寻了古诗文中“君子”一词的注释:A.指品德高尚之人B.古代指地位高的人C.对别人的尊称D.旧时妻对夫之称 E.竹之雅号 结合上述注释,请指出下列诗文中“君子”的含义,填写字母。(2分)(1)莲,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2)偶然雷雨一尺深,知为南园众君子,-苏辙《林笋复生》20.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君子”内涵的名言警句,请你协助大家完成分类梳理。分类名言警句A.君子当自强不息①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甲]》B.君子当[乙]③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④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礼记》C.君子当宽厚仁爱⑤和以处众,宽以接下,恕以待人,君子人也。--《省心录》⑥君子之言,信而有征。-《左传》 (1)请你将表格中[甲]【乙]两处内容补填完整。(4分)[甲] [乙] (2)表格中有一句名言警句放入的位置不合适,请你找出来,并简述理由。(4分)第____句。理由是:[颂君子之行]21.同学们想用写诗的方式,颂扬身边“君子”的品行。请你品读艾青《刈草的孩子》节选部分,并进行仿写。要求:①以身边的“君子”为创作对象,体现其某一特点;②学习艾青“诗中有画”的创作特点;③自拟诗题。(4分)《刈草的孩子》(节选)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