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_第1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_第2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_第3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_第4页
河南省信阳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阳市2024-2025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2024年11月11日 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填涂在相应位置。心全2.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城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武术发源于军事战争,商代甲骨文中已有“武”字,上戈下止。于省吾先生指出,“武”字其“本义为征伐示威。征伐者必有行,止即示行也;征伐者必以武器,戈即武器也”。“武”在进入西周之后被迅速赋予“德”的内涵,并延续千年不衰,成为中国军事思想和中华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97年,晋楚“邲之战”,楚军获胜,楚庄王并未得意忘形,他将“武”解释为“止戈为武”,即能够停止战争才是真正的“武”。这种观念可以说吸收了《诗经》中歌颂周武王用武功平定天下、恢复和平的诗篇所宣扬的内容,亦继承了《尚书》中“明德慎罚”“义刑义杀”的理念,并且影响到后世“刑期无刑”“杀以止杀"“战以止战”之观念,也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又勇于捍卫正义的精神品质塑造之路。除此之外,楚庄王还提出了“武有七德”的观念,即“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乐”“丰财”。如果我们略作引申,则楚庄王所说“七德”可理解为制止暴力、消灭战争、施行德政、传承功业、安定人民、团结友邦、充盈财富。楚庄王提出的“七德”,不仅包含了悲天悯人、天命所归的和平理想,而且还具有追求德政的政治理念,更强调安居乐业、增加财富的现实意义。于是,一个立体的“武德”观念从此树立起来,并被代代传承,不断丰富,成为中华武术的道德核心。如果说“武德”是中国武术历史传承的精神内核,那么中国武术得以生生不息的源泉与动力就是“兼容并包”和“求真务实”。在明代抗倭战争中,明朝曾从广西调遣壮族“狼兵"参与抗倭,取得了辉煌战绩。其中一支“狼兵"由田州土官岑猛的妻子瓦氏夫人率领,瓦氏夫人所率领的“狼兵”有所谓的“岑家兵法”,擅长小队作战。在抗倭战争中起到决定作用的戚继光的“鸳鸯阵",当年可能就借鉴过那“岑家兵法”。瓦氏夫人擅使双刀,并将刀法传授给了项元池,项元池又将双刀法传授给吴殳,吴殳在他的武学名著《手臂录》中作《双刀歌》以记录此事,他还将自己从河北“渔阳老人"处学得的剑法融入瓦氏双刀法,并且将瓦氏双刀法进一步演化为枪法。正是吴殳的学习与改造,使得广西壮族的武术与中原武术互相交流融合,形成了新的武术招式与技术理念。戚继光在抗倭战争中发现倭寇刀法凌厉,于是他在所获日本刀法的基础上加以改造,著成《辛酉刀法》,以此教练士卒。后来,程宗猷和吴殳都钻研日本刀法,并将心得记录下来。这种双手刀法在中国一直流传不辍,到清末民国时期,一派由河北黄林彪传给马凤图,马凤图曾将该刀法改编成“破锋八刀”;另一派由吴桥谢德恒兄弟传给刘玉春等人。1928年“中央国术馆”成立,马凤图传人马英图和刘玉春传人郭长生将各自所传加以整合,称之为“二趟苗刀”。今天所谓的“苗刀”即源流于此。中国武术之所以能够做到“兼容并包”,与其一贯的“求真务实”追求密不可分。瓦氏双刀、岑家兵法甚至日本刀法等之所以被古代武术家借鉴,是因为它们都曾被实践证明是有效的武艺。可以说,“兼容并包”本身也是“求真务实"的一种体现。(摘编自吴洋《止戈为武:文献中记录的中华武术观》)材料二:“止戈为武”的原始赋义代表了中国古人对于武事也即暴力工具或暴力行为的最初态度和看法,也内在地生发出中华武德的核心命题-“止戈”。戈为战争杀伐之器,是暴力的符号象征,“止戈”暗含对于暴力的合理运用、规训与控制--这意味着,“止戈”的命题“两位一体”地生发天然具备“武德”内涵规定的中华武文化。在这个层面上,“止戈”构成中华武德之本体依据与意义根源。中华武德在“止戈”的意义前置基础上,沿着人们对于“暴力”规训的逻辑,而逐渐开显和确立。而在“止戈”的情境解读中,总体无非存在这三种可推演的情形。其一,“以暴制暴”的“止戈”:面对侵袭,如“以战止战,以杀止杀”,不得已运用暴力而制止暴力,有“持戈而杀,止人之戈”指向。其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止戈”:处于矛盾冲突中的一方,为减少暴力冲突可能带来对人、对物的戕害及损失,通过智谋博弈而非刀兵相见的方式,取得胜利或利益最大化,有“戈无所用,兵不血刃”指向。其三,“有戈不杀”的“止戈”。在己方掌握暴力主动权的情况之下,而能存有仁人爱物之心,不滥欺凌和杀伤,主动停止暴力输出的“止戈”,有“止我之戈,罢战休兵”的指向。当然,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还有一种极具迷惑性的“伪止戈”,也即无论处于何种情境下,已方主动放弃兵器和暴力所有权的所谓“止戈”。这种类似“投降”的情境虽有“止戈”的表象,但从其本质看,是对于“武”的彻底反动和否定,这种性质的“止戈”,客观上根本上不能阻止“暴力”的进一步侵害。因而,该情形不可计入“止戈”的情境诠释范畴。(摘编自岳涛等《"止戈为武”考辩及中华武德核心结构探讨》)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武”本义为征伐示威,但是被赋予“德”的内涵之后,逐渐成为中国军事思想和中华武术思想的核心内容。B.在“邲之战"中获胜后,楚庄王并未得意忘形,这与他的价值观有关,他认为停止战争才是真正的“武”。C.周武王用武功平定天下、恢复和平,楚庄王将“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若要考察其关系,亦可谓一脉相承。D.在中国流行的双手刀法,都与日本刀法有关,马凤图曾将双手刀法改编成“破锋八刀”,“苗刀”即源流于此。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除了将“武”解释为“止戈为武”之外,楚庄王还提出了“武有七德",可见其在武术文化方面贡献甚大。B.制止暴力、消灭战争、施行德政、传承功业、安定人民、团结友邦、充盈财富等都是“七德”的本初之意。C.周武王、汉武帝、光武帝等谥号皆为“武”,按理讲他们都应“刚强直理"“威强叡德"“克定祸乱”“刑民克服”。D.“求真务实”和“兼容并包”既是并列关系,都是中国武术得以生生不息的源泉与动力,也是特殊的因果关系。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第二段,以楚庄王为例,主要论述了“止戈为武”这一重要观念建构的曲折过程。B.第三段是材料一的论述总纲,正如“师道之不传也”是《师说》第二段的论述总纲一样,都是被扩展对象。C.戚继光“当年可能就借鉴过那‘岑家兵法’”中的“可能”将观点表达委婉,便于读者接纳。D.材料二先后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解释“止戈为武”,这样有利于读者系统而深刻地理解。4.文中画线句在全文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5.公元1140年,南宋皇帝宋高宗让连连获胜的抗金名将岳飞停止北伐,这是否体现出宋高宗也有“止戈为武”之德行?请根据上述材料中的有关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本,完成6~9题。石匠留下的歌何立伟从山外头来了一个石匠,在水碾子坊前歇脚。他把背上的褡裢往地上一撂,褡裢里发出了金属的沉闷的音响。侧耳,听了听水碾子坊里碾谷的嗡嗡声,他大声说:“碾子要凿了哦!”爹正在水碾子坊里扫谷。提着高粱帚子出来,见是陌生客,忙取了紫竹烟筒递过去。那石匠其时已将一根纸烟夹在食指与中指之间。似乎从他吸纸烟的派头上,看出其人的不凡。水碾子正要凿槽咧。很快讲定了工价。无争无吵。各自一派让得三分的气度。那石匠绕碾子转了三圈,也并不发表阔论高谈。从褡裢里取了锤凿,水碾子坊里,就叮叮当当热闹了起来。四面的苍苍郁郁的山壑里,一时贮满了这十分好听的声音。先前这水碾子终日碾谷,其音清越,其韵悠扬,好比赛前的四妹子,不紧不慢,打出好听的山歌来。后来,日日磨,日日磨,磨平了石槽,碾子就一声一声闷如沉雷了。天热起来,他就索性打起赤膊,凿。他膀大腰圆,甩锤子的时候,上身的肌肉有规律地滚动。汗水使他宽阔的胸膛油着异彩。简直那本身就是一錾一錾凿出来的。像一尊石雕。拿来了蒲扇,拿来了茶罐,拿来了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爹吩咐:“你好生招呼石匠吧。"我说:"好。"爹放不下心,又吩咐:“这石匠一定见过世界,莫要让他笑话我桃花寨的人不晓得礼数。”我说:“好!”我就同他打扇,将酽茶斟得满满的,双手稳稳递与他。请他歇憩。请他喝茶。手上捏一把平日藏在柜里舍不得吸的,切得极细极细的烟丝。我想同他谈讲。只想他是见过世界的,那重重的山外头是个什么模样呢?默默喝茶,默默吸烟,默默歇憩。从鼻孔里口角里喷出的烟云浓浓的,辣辣的,也是默默的。但几分钟以后他又拿起了锤子。烟蒂在脚边断续着残烟几缕。山谷里,飞着钢与石的回音。很长的一声一声。仿佛四山里万人千人在凿岩取石,你呼我应。又歇憩的时候,我急切地同他说:“说个故事我听吧。说个故事!”者回故事?什么故事?”他放下了锤子。真的,什么故事呢?竟不晓得这个世界有哪样一些故事。于是我说:“随便你同我讲点什么吧。反正我什么都不晓得。”“等你长大了,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了,你就会什么都晓得的。用不着别人讲。”他将那多茧的厚实的手掌放在我的脑壳上,“唉,你还细,你还不懂事。生活里头有的是酸甜苦辣,你只能够尝,不能够讲。讲不出。生活里头没有故事。”好久了我才说:“那就打一个山歌吧。”歉意地一笑,摇摇头,他又去凿那磨槽。洁白的石砾在錾子尖上跳跃,落在地上,落在他的裤褶缝里,如一层层雪粉。直到黄昏从山沟里溢了出来,才将那叮叮咚咚的锤声淹没掉。这时,那很大的碾槽,正凿得如一朵刚刚绽放的山茶花。掌灯吃夜饭时,他累了,倦了。爹招待他,用了好香的米酒,用了一条腊得透明的麂子腿。那麂子,还是去冬大雪封山时,爹在鹰嘴岩打的。好肥的麂子。爹舍不得吃,除非来了贵客。爹问他这问他那。爹这人,就景仰见过世界的人。那石匠总是回答得很少,很有分寸。你总觉得他不肯说出来的东西必定深奥。他那紫红的脸膛,深刻的皱纹,使你感觉到他是一部书,但谁也无法打开。爹只好死劲地敬酒。“多谢。明日赶早,我还要行路。”冷“往哪边走?岩陀,还是檀木坡?”“哪里有工夫做,就到哪里去。石匠嘛,走四方,吃四方。"华业他笑了一下,笑得很淡。有雪白的牙齿。起身,打一轮拱手,他晃晃地朝东厢房走去。第二日天刚放明,爬起来我就要去找石匠。要问他,见了世界的人,为什么不会讲故事?爹朝水闸走去,说:“这时候才起来,石匠他走了咧!"的跑到高处,朝雾中的石板路望去,终于看见了他那朦朦胧胧的背影。其实无法说那是背影,整个的只是小小的一个黑点了。那黑点,在这速蒙的天地之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就消失在雾之中了。他走了,同他来时一样,同他吸烟凿石时一样,是默默的,无声无嗅的。天和地,好大呵!哗啦--爹把水扯开了。蓄了一夜的溪水,扑过来,攀住染满了青苔的木轮子,木轮子就滚动起来,吱吱呀呀地带动了水磨。这清新的空气里,就颤动着它那好听的声音了。比先前还要好听些!清越。悠扬。娓娟地,悄悄地,向你叙述着什么。长大后,我一直觉得,这水碾子的声音,是那个默默的石匠留下的一支很长很长的歌,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选自《人民文学》1983年06期,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石匠初来乍到,侧耳一听,就大声说碾子要凿,这说明他擅长锤凿碾子而且有一种专业自信。B.爹一见到石匠,就忙着取紫竹烟筒递过去,这说明爹和石匠是旧相识,所以他们能相互礼让。C.石匠说“生活里头没有故事”,意味着石匠为生活所累,只是为了生计奔波,感受不到其快乐。D.“我”跑到高处,看石匠好像一个“黑点”,最终消失在迷蒙的天地之间,内心自然会产生无限同情。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父亲安排“我”照应石匠,“我”的回答是“好。”和“好!”,这说明“我”认可父亲的说辞,对石匠心有敬意。B.文中不时插人“烟蒂在脚边断续着残烟几缕”等景语,舒缓叙事节奏,好如幕间音乐,使小说富有意蕴。C.文中反复出现“默默”这一词语,不仅为小说创造出诗意氛围,而且表现出石匠身心投入的自得。D.小说通过石匠与“我”、与“我”爹的对话以及他的神态、动作描写,表现出石匠长于劳动、短于人情的个性。8.文本中频频出现“先前”“直到黄昏”“掌灯吃夜饭时”“第二日天刚放明”之类标示时间线索的语句,产生了怎样的叙述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9.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石匠留下的歌”这一标题含义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先王之教,莫荣于孝,莫显于忠。忠孝,人君人亲之所甚欲也。显荣,人子人臣之所甚愿也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不知理义,生于不学。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矣。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曾子曰:“君子行于道路,其有父者可知也,其有师者可知也。夫无父而无师者,余若夫何哉!”此言事师之犹事父也。曾点使曾参,过期而不至,人皆见曾点曰:“无乃畏邪?”曾点曰:“彼虽畏,我存,夫安敢畏?”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颜回之于孔子也,犹曾参之事父也。古之贤者,与其尊师若此,故师尽智竭道以教。(选自吕不韦《吕氏春秋》)材料二: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选自韩愈《师说》)【注释]①畏:通“围”,围困。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人子A人臣之所甚愿也日然而人君人亲不得已其所欲D人子人臣E不得日其所愿此生于不知理义下列对材料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中的“无”,没有,与《师说》中的“无贵无贱”的“无”意思不相同。B.材料二中的“师”,以……为师,意动用法,与“不耻相师”中的“耻”用法相同。C.材料一中的“若”,像,与《师说》“彼与彼年相若也”中的“若”用法相同。D.材料二“句读之不知”与《劝学》“蚓无爪牙之利”中的“之”用法不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孝顺、忠诚是先王教化中最重要的价值取向,也是君主和父母最乐见的,而它们只有通过学习才能获得。B.《吕氏春秋》和韩愈都强调拜师学习的重要性,只是立论基础有不同,如韩愈从“解惑”角度强调其必要性。C.曾点是曾参的儿子,颜渊是孔子的学生,颜渊如何对待孔子,就如曾点如何对待曾参,从而讲明了尊师应有的态度。D.若说《吕氏春秋》善用类比说理,那么《师说》则善用对比说理,如当时有人自己“耻学于师”却择师而教子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孔子畏于匡,颜渊后,孔子曰:“吾以汝为死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14.《吕氏春秋》和《师说》在尊师应有的态度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五代词,完成15~16题。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乐景衬哀情,与“感时花溅泪”在技巧和达情方面有相近之处。B.“月”是古代诗词的常见意象,常能触发人的“幽愁暗恨”,再如“我寄愁心与明月”。C.“东风”,本该能给人带来春的讯息,让其感受生机、希望,但这“人”不包括李煜。D.结尾词句运用设问、比喻和以景结情的手法,生动地表达出词人愁情不可遏抑的特点。16.结合词句,谈谈你对“小楼昨夜又东风"中“又”字所表达意蕴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曹操在《短歌行》中使用典故,含蓄而强烈地表达诗人有接待贤才的热切殷勤之意的两句诗是“------------------------,-----------------------”(2)“---------------------------,-----------------------”这两句诗出自陶渊明《归园田居》,连用两个比喻 句,表达出诗人回归田园的渴盼。(3)荀子《劝学》长于形象说理,但是也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精辟而深刻之语,譬如--------------------------------------------------------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张秉贵服务态度这样好,有人问他:“难道你自己就没有过不顺心的事吗?”张秉贵回答:“一个人哪能------------------?不过,我们售货员一进柜台,就要像解放军战士进入战斗岗位那样,把自己的事情放一边,全神贯注地去为人民服务。”1970年9月,张秉贵老两口最心爱的唯一的女儿得了重病,日夜说着胡话。张秉贵心神不定,坐卧不安。他把女儿送进了医院,在上班路上,边走边想:我是人民的售员,每天都要接待几百个顾客,自己遇上了不顺心的事儿,决不能让顾客不顺心。于是,他用最大的毅力克制住内心的焦虑,像往常一样-----------------------地走进了柜台,满面笑容地接待顾客。没过多久,张秉贵在柜台上遇到一件事,使他受到更深刻的教育。一次,有位面带病容的女顾客来买糕点,她对张秉贵说:“我身体不好,一吃甜的就腻,你能帮助选择几种适合我吃的点心吗?”张秉贵详细地介绍了各种糕点的味道,最后帮她挑了些略带咸味的鸡油芝麻饼和牛舌饼。顾客感激地说:“你们的服务态度真好!”几天后,这位女顾客又来到柜台前,把一大包枣和梨放在柜台上,说:“这是我家乡出产的水果,特意送来让你们尝尝。”张秉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