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1《老子》四章练习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受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扃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节选自《韩非子·喻老》②)材料二: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老子》第二十四章)【注】①庄蹻: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受A其B壁而假C之道D晋已取E虢F还G反灭H虞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知”与《〈论语〉十二章》中“知者不惑”意思相同。B.“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C.过,意思为“经过”,与“过故人庄”中的“过”意思不同。D.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入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跨大步、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愚患之,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5.《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曹恃齐而不听宋,齐攻荆而宋灭曹。荆恃吴而不听齐,赵伐吴而齐灭荆。许恃荆而不听魏,荆攻宋而魏灭许。郑恃魏而不听韩,魏攻荆而韩灭郑。今者韩国小而恃大国,主慢而听秦、魏,恃齐、荆为用,而小国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广壤,而韩不见也。荆为攻魏而加兵许、鄢,齐攻任、扈而削魏,不足以存韩,而韩弗知也。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无地无民,尧、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强。人主又以过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明君之功者,上任之以国。臣故曰:是愿古之功,以古之赏赏今之人也。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过予,则臣偷幸;臣徒取,则功不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故曰: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节选自《韩非子·饰邪》)材料二: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6.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大写字母用铅笔涂黑。身臣入A宦于吴B反国C弃龟D明法E亲民F以G报吴H则夫差为擒。7.下列对文中划“”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党”:朋,同类;党,集团。朋党指以友情或共同认知为基础而关联的团体。B.“大朋之龟”:又称“十朋之龟”,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之为大宝。C.“尧舜”: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完善了国家政治制度,舜则以孝行闻名。D.“毫末”:细长而尖的毛的末端,表示极其细微,如《孟子》中的“明足以察秋毫之末”。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治强者王”中的“治”,意思是“安定”,与《兼爱》中“故天下兼相爱则治”的“治”意思不同。B.“则臣偷幸”中的“幸”,意思是“侥幸”,与《送东阳马生序》中“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的“幸”意思不同。C.“财匮而民望”中的“望”,指民众心生怨恨与责备,与现代汉语“众望所归”的“望”意思不同。D.“其安易持”中的“安”,指安然未变,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意思相同。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篇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以秦国和山东六国的国运对比,来证明彰明法度的重要性。B.材料一选用越王勾践和吴王争霸的故事,从正面举例论证了治理国家要明法亲民。C.材料一中用较大篇幅说明韩国的灭亡,指明其灭亡原因就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度。D.材料二用“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等语句来说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观点。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11.在治国理政的理念上,韩非子和老子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材料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有删改)材料二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然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庄周笑谓楚使者曰:“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子独不见郊祭之牺牛乎?养食之数岁,衣以文绣,以入太庙。当是之时,虽欲为孤豚,岂可得乎?子亟去,无污我。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选自《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有删改)材料三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邪?’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选自《庄子·外物》,有删改)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周曰:‘诺A我B且南游C吴越D之王E激西江之水F而迎子G可乎?’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贵,以……为贵,重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贵”是指地位显要的人,两者意思不同。B.牺牛,古代祭祀用的纯色牛。牲,古代供祭祀用的体形完整的牛。C.活,让……活下来,使动用法,与“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用法意思相同。D.“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这句话的句式与“无恻隐之心,非人也”这句话的句式相同。14.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期的人,他的学说涉猎范围广泛,核心思想归宗于老子的学说思想。B.楚王听说庄周很有才干,便派使者去请他做卿相。庄周以牲牛为喻,表明自己不再做官的决心。C.庄周著书,都是寓言类的,《渔父》《盗跖》《亢桑子》等作品,都是虚构的,没有实事。D.活在车轮碾过的小坑洼里,鲋鱼急需斗升的水让自己活下来,比喻处于困境、亟待援助的庄周。1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2)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16.请简要概括材料一所体现的思想内容。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一)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老子》第六十四章)(二)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选自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1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文中指函谷关,是古长安与洛阳间的咽喉之地,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B.“书”即传说中老子著的《老子》,又称《道德经》,传世本共八十一章,是道家思想的重要来源。C.玄孙,指曾孙的儿子或孙子的孙子。老子的玄孙应是李宫的儿子,李宫的儿子应是李假的祖父。D.太傅,古代官职名,周代设置,为辅弼天子之任,三公之一;西汉时,太子的老师被称为太傅。19.下列对文本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认为治事者要善于抓苗头。因为他认为事物是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短到长变化而来的,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因此必须重视事物的苗头。B.老子认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而不要妄动、妄为。C.关于老子历史上有不同的传说。一是略早于孔子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李耳,二是与孔子同时代的老莱子,三是晚于孔子的太史儋。D.道学与儒学曾相互贬斥。世上信奉老子的人贬斥儒学,信奉儒学的贬斥老子。但信奉儒学的司马迁却能为老子写列传,实属难得。2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2)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21.你从以上两个文段中感悟到老子怎样的人生或哲学观点,试举三点。二、语言文字运用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治之于未乱
民之从事B.为之于未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C.故有道者不处
知足者富D.死而不亡者寿
我树之成而实五石23.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埏埴以为器
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死而不亡者寿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C.当其无,有车之用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D.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徙倚久之而归
岸土赤而壁立B.若稍饰以楼观亭榭
皆以杏仁澄之C.自数十里外望之
徙倚久之而归D.过夕乃可饮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三、名篇名句默写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体现“很遥远的行程,是从脚下那一小步走出来的”一句是:“,。”(2)《老子》认为了解别人的人是智慧的,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通达的两句是:“,。”(3)《老子》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认为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的句子:“,。”四、作文26.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老子的哲学体系里,他指出大的事物皆由小的事物发展而来,这一观点展现出朴素的辩证法。他认识到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例如,“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棵参天大树,最初是由小小的树苗成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土堆积而成;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这表明事物在发展初期往往是微小而不显眼的,但却蕴含着发展壮大的潜力。这种从量变到质变的思想,是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让人们认识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连续性。从这一规律出发,老子还阐述了柔弱与刚强的辩证关系。他认为看似柔弱的小事物往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就像水,水是至柔的,但它能滴穿坚硬的石头,能汇聚成江河湖海,具有巨大的力量。在事物发展的初期,微小的东西可能看似柔弱,但正因为其柔弱,它具有适应环境、灵活变化的能力,从而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相反,那些看似强大的事物,如果不能顺应发展规律,可能会走向衰败。这种观点打破了人们对强弱的传统认知,提醒人们不要轻视看似弱小的事物。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FG2.A3.C4.(1)我很愚昧为您这样的想法感到担忧,人的智慧就像眼睛,能看见百里之外的事物却看不见自己的睫毛。(2)又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蔡桓公特意派人问他。5.不矛盾。《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的“见”应解释为看见、认识,句意为能够自我认知的人是明智的(显明的);《老子》中“自见者不明”的“见”应该通假为“现”,解释为自我彰显、自我夸耀。这两句是分别从内在的自我认知与外在的自我表现两个角度谈“为人”的,所以不矛盾。6.BDH7.A8.C9.C10.(1)有赏赐却不足够用来勉励(立功),有刑罚却不足够用来禁止(邪恶),那么国家即使很大,也一定很危险。(2)人们做事情,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如果像慎重对待开始一样对待结束,就没有失败的事了。11.①韩非子主张治国理政应当彰明法度(赏罚符合法度)。②老子则主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无为”,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12.AEG13.D14.C15.(1)楚威王听说庄周有才能,派遣使臣带着丰厚的礼物去聘请他,许诺让他出任卿相。(2)(我)不愿被执政者束缚,终身不做官,以便使我的心志愉快。16.①对待不利之事,洞察先机预兆;②对待大事,抓住细节;③善始慎终;④注重积累;⑤不妄为,顺应自然。17.C18.C19.A20.(1)所以圣人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不珍贵难得的货品,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2)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21.①凡事要有预见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②做事要顺应自然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强行去做,这样就会招致失败;③谦虚谨慎,隐藏锋芒。22.C23.B24.B25.(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26.例文:《小大之辨,柔刚之思——领悟老子智慧》老子的哲学如同一座巍峨的高山,蕴藏着无尽的智慧宝藏。他所阐述的大与小、柔与刚的辩证关系,宛如山间清澈的溪流,润泽着我们的心灵,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点亮了一盏明灯。在老子眼中,大的事物皆由小的事物发展而来,这一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些生动的比喻让我们看到了万物生长的奥秘。每一棵参天大树都曾是脆弱的树苗,每一座雄伟高台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代理变更公司合同范本
- 上海品质营销咨询合同范本
- 公司租农田合同范本
- 养兔场建设合同范本
- 第四章 光现象第4节 光的折射(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 2024年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真题
- 业绩奖励合同范本
- 分期按揭合同范本
- 北京房屋租赁合同合同范本
- 2024年河南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招聘考试真题
- 大象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材整体分析(课件)
- 2022年08月银清科技有限公司招聘24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
- 《第十一课-絮絮叨叨满是情课件》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江苏天嘉宜化工有限公司特大事故警示专题教育课件
- 2023年体育单招英语语法练习专题08 非谓语动词(含解析)
- 如何抓好学生的行为习惯课件
- 商场装修管理规范课件
- 2023年青岛恒星科技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民族宗教新疆历史课件
- PVC注塑问题的改善措施
- 颈动脉斑块讲稿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