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上饶市2024-2025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1页
江西上饶市2024-2025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2页
江西上饶市2024-2025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3页
江西上饶市2024-2025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4页
江西上饶市2024-2025八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共6页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绿色评价历史试卷(总分80分,时间75分钟)题号一二总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把下列各题选择的序号填在相应的题号后的括号里)1.“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不计个人得失,上书皇帝,要求严禁鸦片。“他”是(

)A.左宗棠 B.关天培 C.林则徐 D.邓世昌2.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表明中国自此失去了(

)A.对领土统治能力 B.口岸开放的权力 C.关税自主的权力 D.自主外交的权力3.1857年5月,法国政府在《给葛罗男爵先生的训令》中说:“因而我们所想修订的正是为了要在更大的程度上,为我们的商业打开通向天朝帝国的道路。”法国为此而发动的侵华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4.近代以来,由于西方列强入侵,我国西北、东南边疆地区危机不断。清政府下列哪一措施有利于巩固西北边防,维护西北边疆稳定和国家统一(

)A.1874年,沈葆桢率兵入台 B.1884年,建立新疆行省C.1885年,冯子材取得镇南关大捷 D.1885年,决定建立台湾行省5.2020年9月17日,定远舰的残骸被打捞出水。定远舰从沉没,到最终被发现、打捞,间隔了125年。这些残骸为我们研究甲午中日战争的战况提供了(

)A.文献史料 B.影像史料 C.口述史料 D.实物史料6.公车上书之后,他设强学会于京师,为御史杨崇伊所劾,封禁;其徒设《时务报》于上海……举国耸动,风气骤变。根据材料可知,他和其徒(

)A.最早“开眼看世界” B.掀起洋务运动C.传播维新变法思想 D.领导义和团运动7.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里强调了戊戌变法(

)A.目的是挽救民族危亡 B.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C.结果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结果是建立了民主政治8.据史料记载,1900年河北霸州民众列仗抵抗德兵,战死者300余人;八国联军进犯保定、唐山、张家口、沧州等地时均遭到当地民众的坚决抵制。材料表明,当时中国(

)A.即将取得战争的胜利 B.政府抵抗意识强烈C.民众积极反抗侵略 D.人民缺乏国家认同感9.英国哲学家罗素在《中国问题》一书中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被日本打败,义和团运动后,中国又遭到列强的报复,这终于使中国的有识之士看到中国的当务之急是要有一个更好的更现代化的政府,而不是一个濒于崩溃的帝王之家。”这里的“有识之士”应该是(

)A.曾国藩、林则徐 B.陈独秀、毛泽东C.康有为、梁启超 D.孙中山、黄兴10.孙中山在《上李鸿章书》中陈述自己的富强观,认为“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此时的孙中山(

)A.主张学习西方,变法图强B.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C.领导成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1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曾将《卿云歌》定为国歌,其中的歌词有“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反映了(

)A.民主共和成为潮流 B.戊戌变法顺利开展C.洋务运动逐步深入 D.新文化运动兴起12.“照得我军举义,恢复鄂州,汉口汉阳,血战旬月。我鄂中将士万众一心,力持危局,因之各省闻风响应,中华已成共和,得以脱出专制,实由该将士等首先发难,铁血购来,殊堪嘉尚。”以上是熊继贞荣获的“首功执照”正文的主要内容,据此可知,熊继贞荣获“首功执照”是因其参加了(

)A.武昌起义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南昌起义13.“袁大头”是民国时期流通非常广泛的货币,下图所示“袁大头”上显示的“中华民国十年”指的是公元(

)A.1920年 B.1921年 C.1922年 D.1923年14.“我现在不怕国民党以暴力夺取政权,就怕他们以合法手段取得政权,把我摆在无权无勇的位置上。”袁世凯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A.制造“宋案” B.镇压二次革命 C.复辟帝制 D.镇压护法运动15.二十世纪20年代,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写道:“见过辛亥革命,见过二次革命,见过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看来看去,就看的怀疑起来,于是失望、颓唐得很了。”这可以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A.民众政治参与热情高涨 B.选择君主专制制度符合国情C.掀起了思想解放潮流 D.探索民主共和道路艰难曲折16.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指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该言论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B.提倡科学,反对迷信C.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17.毛泽东曾回忆说:“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每天除上课、阅报以外,看书,看《新青年》;思考,也思考《新青年》上所提出的问题。”他如此青睐《新青年》是因为该杂志提倡(

)A.师夷长技 B.民主科学 C.民主共和 D.变法图强18.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时指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没有人会恩赐给我们一个光明的中国。”材料表明五四运动(

)A.高举了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 B.激发了追求真理的伟大觉醒C.弘扬了马列主义的伟大理论 D.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19.小历同学翻阅课本看到“6月5日,上海工人罢工……唐山、长辛店等地的工人也举行罢工,声援学生的爱国斗争。工人阶级成为了主力……”从中可以得出结论(

)A.它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B.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C.它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它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20.1919至1922年,《新青年》中“革命”一词频频出现;许多志士仁人也以“革命”为其救国的手段。此时“革命”的内容应是(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B.打倒军阀驱列强 C.推翻国民党反动派 D.打败日本侵略者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8分,第23题8分,第24题12分,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捕并毒打交不起税的人。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斗,输一亩之课而不足。”——摘编自《太平天国文书汇编》材料二材料三

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摘编自《太平天国文书汇编》材料四

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老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摘自马克思《中国纪事》(1)根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指出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3分)(2)材料二中的图一、图二文件分别提出了怎样的主张?(3分)(3)材料三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认为其失败的原因是什么?(3分)(4)综合上述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四观点的不足之处。(3分)22.202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130周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如下图)(1)据上图及所学知识,写出发生在A处的著名战役,并列举出该战役中一位壮烈殉国的民族英雄。(2分)材料二

1894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忙于庆祝活动。1894-1895年,外敌入侵,清军在战争中惨败。针对此事,有人在北京城门上题写一副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闻尘偶记》(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认识。(4分)材料三

《时局图》(3)根据《时局图》,指出B处(“老鹰”)代表哪个国家?请简要概述清政府当时所面临的严峻局势。(2分)23.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94年,孙中山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等多项改革建议,遭到拒绝。失望之余,他开始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才能拯救中国。——摘自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我们推倒满洲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建国民政府。我们实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的时候,须同时想法子改良社会经济组织,防止后来的社会革命,这真是最大的责任。——孙中山《民族的.国民的.社会的国家》(1906年)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了文化教育方面改革的法令,规定:清学部须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清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课,由各该书局自行修改。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高等小学以上体操科,应注重兵式: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学年起,应兼课珠算等。——摘编自顾明远《牧有大辞典》(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救国方式的变化。(2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救国的指导思想并指出“政治革命”的目标。(3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目的。(3分)24.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4分)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场运动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分)材料三

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3)依据材料三,回顾这场运动,你觉得我们对待西方文化应采取怎样的正确态度?(2分)(4)回首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你有何感悟?(4分)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册期中绿色评价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CCBBDCCCD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ABADABDC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1题12分,第22题8分,第23题8分,第24题12分,共40分。)21.(1)主要原因: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随着剥削的加重,统治阶级与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3分)(2)主张:《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3分)(3)原因:“洋人助妖”。原因: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农民的阶级局限性,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只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3分)(4)不足:没有肯定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同时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的土地方案和《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3分)22.(1)黄海海战;邓世昌;(2分)(2)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事装备和战术陈旧、封建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