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1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2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3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4页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 古诗三首 《暮江吟》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9古诗三首《暮江吟》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暮江吟

【教学目标】

1.通过观看字源、观察图片等方式,随文认读“暮"瑟”两个生字;能规范、正确、美观地书写“暮"吟”;能将古诗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2.能借助注释、插图以及美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画面。

3.能借助美术学科知识以及诗歌背景资料,体会诗人情感。

4.能借助表格整理诗人的自然观察单,并尝试迁移运用。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注释、插图以及美术、科学等多学科的知识理解诗句的意思;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画面。

【教学流程】

任务一:品字入诗,走进情境

1.任务驱动,创真实情境。

最近几周,大家将担任自然观察员,连续细致地观察自然界的奥秘,并能用不同方式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完成“我的自然观察笔记"。这节课就让我们与白居易共赏江景,向诗人学习观察的秘密。

2.聚焦“暮”字,感受观察。

(1)齐读课题。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结合字理识记并书写“暮"字:上面是草,下面也是草,表示太阳落到了草丛中间,说明“暮”字所表示的时间是傍晚。

书写评价要点:像“暮"这样从上到下由多个部分组成的字,每一部分都要收扁,写得紧凑一些。

(2)欣赏日暮时的场景,感受古人细致的观察。

汉字中凝聚着古人的智慧,正因为古人细致观察了日暮时的场景,才得以产生如此生动的字形。千百年前,唐朝诗人白居易在日暮时的江边也进行了一场细致的观察,并写下一首诗,今天让我们走进这首诗感受一下白居易笔下的暮江之美。

任务二:为诗配画,由画解诗

1.诵读古诗,想象画面。

诵读是走进诗歌王国的钥匙。读诗讲究字正腔圆,声断气连有节奏。根据要求将古诗读三遍。

(1)自由读古诗三遍,将古诗读准确、流利,读出古诗节奏。

(2)汇报朗读,相机指导。

(3)教师范读,想象画面。

2.由诗入画,由画解诗。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人不仅会写诗,有时候还会把眼前看到的美景画下来。我们也来试试。请你结合诗意,根据刚才想到的画面,为白居易的这首诗配图。

(1)由诗入画,体会美景。

根据对诗意的理解,将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画下来。

出示小锦囊:可以先找到这首诗歌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再从诗歌中找到相应的景物特征,将它画得更符合诗意。

(2)辨析画作,突破重难点。

辨一辨:五幅图中哪一幅最符合诗的意境?小组讨论,说理由。(出示画作)

五幅图的辨析点与点拨提升之处:“残阳”“江水"露珠”“月亮"四种景物是否完整;是否准确理解“残阳”,对比感受“铺"字的妙处;是否准确理解“瑟瑟”,理解为什么江水会呈现诗中描绘的色彩,并感受叠词的表达效果;是否理解诗人是从“暮"到“夜”的观察,补充有关“露水"的资料。

①聚焦“铺”字,感受用词准确。

残阳与江水的不期而遇,作者用一个“铺"字来表现。我们可不可以换成“照”字?对比读一读,两者有什么不同的表达效果?

预设:“铺"表现了光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的,更符合傍晚时太阳光洒满江面的情景;“铺”给人温暖、亲切、柔和之感。“照"字太普通,太平淡,缺少辽阔之感。

小结并指导朗读:这就是古诗的味道。同样的意思,不同的语言表达往往有着不同的味道。一个“铺”字,把落日余晖铺洒在江面上的画面写活了。一起读出夕阳的余晖尽情铺满江面的感觉。

作者没有用“照”,而用了“铺”字,其实揭示了作者的写作秘诀——用词准确。(板书:用词准确)

②聚焦“瑟瑟”,感受细致观察。

引导:此时诗人所看到的江水正是呈现出这样一半红一半绿的神奇景象。江水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色彩,是什么原因呢?

相机播放科学小贴士:这是光的反射现象,流动的江水相当于很多小的平面镜,每个小的平面镜都可以反射一个残阳的映像,这很多个像混在一块,就呈现出半江红的映像。而那些未经残阳反射的江面则呈现出江水本身的青绿色,所以最终呈现出半江青绿半江红的美景。

引导:平时我们看江水就像一些同学画的一样,是蓝色的,然而作者却能关注到夕阳映射下的江水是一半红一半绿的。这说明作者的观察非常仔细。(板书:细致观察)

启思:江水一半是青绿色,一半是红色,那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半江青绿半江红”呢?

预设:“瑟瑟”,字面上给人以寒意,符合九月江边气候的特点;风吹起时,暮江微波粼粼,“瑟瑟”给人自然灵动之感;读起来“__________________,瑟瑟"也更加有诗的节奏美。

感情朗读:看,这一红一绿,多么奇妙的景象啊!

我们一起读出此时的色彩美。

③链接资料,感受连续观察。

引导学生聚焦更符合诗意的画作。(傍晚、月亮初升起、月亮露珠同时出现)其实,诗人不仅仅是待到了月亮初升起的时候,他还待到了深夜呢。你发现了吗?

相机指点:深夜的标志就凝结于“露珠”这一景物当中,让我们看一看这里蕴含的科学现象。

科学小贴士:露水一年四季都会有,在秋季最为常见。空气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每到深夜,地面有大量的热量散失,当温度持续降低,近地面空气中部分水蒸气就会液化,以小水珠的形式附着在地面物体上。这些小水珠就是露水。

小结:原来,白居易一直待在这里,从傍晚一直看到了深夜。也正是因为如此,他才看到了铺满落日余晖,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江水,又看到了弯弓一样的新月和如珍珠一样的露珠。(板书:暮夜)看来观察景物时,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持续观察。(板书:连续观察)

引读:多么美丽的黄昏和月夜,让我们伴着音乐,用朗读走进绚烂的黄昏、宁静的月夜吧!

任务三:由景到人,体会诗情

1.创作访谈,由景入情。

出示用色调明亮的颜色画月亮的画作,请学生说说为什么用这么明亮的颜色。

(1)可怜:平时“可怜"这个词给你什么感觉?古人用词和我们不一样“__________________,怜”在这里表示什么意思?诗人“怜"的又是什么呢?

(2)露似真珠月似弓:对比生活中的露水与珍珠、弯月与弓,感受诗人比喻的精巧与精美。

2.知人论世,体会心境。

要想真正读懂一首诗,还要了解诗人的创作背景。一起聆听诗人的一段自述:(播放)我才华横溢,刚正不阿,也因此遭到了贬谪。后来我又回到了朝廷,这一次,命运终于眷顾了我,皇帝封我做了杭州刺史。我欣喜若狂,骑上马儿,奔赴我少年时就魂牵梦绕的天堂。路上,我经过江边,便写下了这首《暮江吟》。眼前的美景令我流连忘返,所有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明亮!

预设:因为白居易远离朝廷纷争,来到了他喜欢的杭州。他觉得一身轻松,心情愉悦,所以看到的景色也格外明亮。

引导:透过内心去看万物,万物自然都会受到心情的映射。这就叫“一切景语皆情语”。

引读:这样的黄昏与月夜,不仅风景优美,而且轻松愉快,让我们再来静静地、细细地品味一番。(配乐齐诵)

任务四:梳理总结,迁移运用

感谢白居易带我们回到那个黄昏、那个月夜。普通平常的九月初三,因这美丽的景色而永恒。这得益于作者的细致、连续观察。让我们整理诗人的自然观察单,总结诗人的观察之旅。

1.整理观察单,总结秘诀。

根据所学,和同桌说一说诗人的自然观察单。

诗人的自然观察单

观察者观察时间

观察景物景物特征

表达情感观察秘诀

2.课后活动:运用秘诀,做自然观察员。

选择观察对象,借助评价细则设计、填写自然观察单。

设计、填写自然观察单的评价标准

自然观察单的设计1.能用表格、图文相结合或思维导图的方式设计自然观察单。

2.观察者、观察时间、观察对象和观察记录等要素明确,版式合理。

自然观察单的填写1.观察时间、地点、对象等记录真实。

2.能调动多种感官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