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临床疾病概要课件)_第1页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临床疾病概要课件)_第2页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临床疾病概要课件)_第3页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临床疾病概要课件)_第4页
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临床疾病概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学、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0201病原学发病机制03流行病学一、病原学01一、病原学病原学(一)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球型直径80-120nm,为RNA病毒流感病毒特点:容易发生病毒变异一、病原学(二)流感病毒分型甲型:

最易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变异较弱,仅感染人类。可引起局部暴发或小流行。丙型:

病毒抗原较稳定,仅感染人类,多引起散发病例。

一、病原学(三)流感病毒的变异甲型流感:除散发流行外,容易爆发流行,甚至世界性大流行。小流行2~3年1次,大流行10~15年1次。乙型流感:为爆发流行及小流行。丙型流感:为散发流行。一、病原学抵抗力对热敏感,冷冻干燥后可长期保存,不耐酸一般抗生素对流感病毒无效

致病性

甲型人类和多种动物乙型感染人丙型人和猪(致病性较弱)二、发病机制02二、发病机制流感病毒经呼吸道吸入后,侵犯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并在此复制,引起上呼吸道症状,并在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后排除较多量的病毒,随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引起传播流行。流行性感冒三、流行病学03三、流行病学(一)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猪、牛、马、禽类等动物可能传播本病。(二)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污染的日用品传播(三)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三、流行病学(四)流行特征1.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约6~8周,常沿交通线传播。2.一般规律;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

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根据世界上已发生的几次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50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乙型流感: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流感:已散发为主。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流感流行流行性感冒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0201临床表现治疗要点一、临床表现01一、临床表现(一)典型流感急性起病,体温39-40

oC,伴畏寒。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明显。呼吸道症状轻咽痛,可有流涕、鼻塞、干咳等。查体:急性病容,咽部充血红肿,无分泌物,肺部可闻及干性啰音。最常见一、临床表现(二)轻型流感症状轻,发热不高,病程2~3天。类似普通感冒而易被忽视。呼吸道症状并不显著。

一、临床表现

(三)肺炎型流感

多发于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及免疫低下者出现高热、咳嗽、呼吸困难及发绀,可伴有心、肝、肾衰竭双肺遍及干湿罗音,但无肺实变体征

较少见一、临床表现

(四)

其他类型流感

1.中毒性流感:以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表现高热不退,血压下降,脑炎、脑膜炎症状。2.胃肠炎型流感:以腹痛、腹泻、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极少见最少见一、临床表现

一.呼吸系统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肺炎并发症二.其它中毒性休克心肌炎Reye综合症二、治疗要点治疗1.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多饮水,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口鼻保持清洁。

2.对症治疗:物理降温:头枕冰袋,酒精擦浴药物降温:复方阿斯匹林,来比林等小儿禁用阿斯匹林3.抗病毒治疗:金刚烷胺

,甲基金刚烷胺,奥斯他韦支气管哮喘0201定义病因与机制临床表现03一、定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使患者对各种致敏原具有气道高反应,从而引起广泛性、可逆的气道阻塞二、病因及发病机制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吸入性变应原、药物、感染、其他病因二、病因及发病机制变态反应:目前公认的主要为I型变态反应气道慢性炎症气道高反应性神经因素发病机制三、临床表现发作前患者常有干咳、打喷嚏、流清涕、胸闷等先兆症状,典型的症状为发作性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伴有哮鸣音患者常被迫坐起,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后随着患者咳出大量稀薄痰液而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是哮喘的特征之一主要症状三、临床表现哮喘发作时患者呈肺气肿征,哮鸣音广泛,呼气音延长,严重时可有发绀。心率增快、奇脉、颈静脉怒张、胸腹反常运动等体征,缓解后可消失。非常严重哮喘发作者,哮鸣音可不出现,称为寂静胸。体征三、临床表现分期急性发作期:指气促、咳嗽、胸闷等症状突然发生活加重,常有呼吸困难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即使没有急性发作,但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有不同频率和(或)不同程度的出现喘息、咳嗽、胸闷等症状三、临床表现支气管哮喘0201诊断治疗一、诊断临床表现:高反应性、发作性、可逆性、弥漫性输助检查:激发、PEF变异率、舒张、变应原诊断标准一、诊断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上感、运动等有关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上述症状可经平喘药物治疗后缓解或自行缓解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不典型者应有下列三项中至少一项阳性:

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试验阳性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PEF变异率≥20%符合1-4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诊断标准二、治疗缓解药物控制药物二、治疗β2受体激动剂的作用机制:兴奋气道平滑肌和肥大细胞表面的β2受体,舒张气道平滑肌减少细胞脱颗粒,阻止炎症介质释放,降低微血管通透性增加上皮细胞纤毛功能,增强清除分泌物功能最常使用的制剂:包括气雾剂、干粉剂和雾化溶液二、治疗β2受体激动剂指导用药观察:头痛、头晕、心悸、肌肉震颤、代谢紊乱等。注意监测心律失常、肌肉震颤等。注意糖尿病病人有无酮症酸中毒。过量甚至可以猝死。久用会产生耐药性,停药后可恢复。缓释剂型整片吞服。二、治疗β2受体激动剂指导用药观察:头痛、头晕、心悸、肌肉震颤、代谢紊乱等。注意监测心律失常、肌肉震颤等。注意糖尿病病人有无酮症酸中毒。过量甚至可以猝死。久用会产生耐药性,停药后可恢复。缓释剂型整片吞服。二、治疗糖皮质激素二、治疗糖皮质激素指导用药:吸入激素后立即漱口、洗脸;口服激素宜在饭后服用;静脉滴注或口服激素时,需密切观察是否有消化道出血,注意监测血电解质;激素减量应按医嘱阶段式逐渐递减,嘱病人不得擅自停药或减量。二、治疗氨茶碱的作用机制: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提高cMAP浓度,舒张支气管;增强气道纤毛清除功能和抗炎作用改善呼吸肌功能,增加心搏出量。常用药:氨茶碱、二羟丙茶碱、多索茶碱等二、治疗氨茶碱指导用药:静脉注射速度要慢;口服用药宜饭后服;与西咪替丁、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合用,应减少茶碱类药物用量;发热、妊娠、小儿、老年人、肝肾功能障碍及甲状腺功能亢进者慎用;碱缓释片内有控释材料,必须整片吞服。二、治疗抗胆碱药的作用机制:

阻断支气管平滑肌上M受体;降低迷走神经的张力,舒张气道,减少分泌。

二、治疗抗胆碱药指导用药:常用药物为爱全乐雾化溶液,约10分钟起效,维持4-6小时。选择性M1受体拮抗剂如泰乌托品效果更好,维持24小时有效,且副作用更少。抗胆碱药物优点:副作用少,少数病人可有口苦或口干感,给予漱口、含糖片等处理后症状可消失。二、治疗白三烯调节剂作用机制:抗炎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支气管扩张0201定义病因与机制03一、定义大多数继于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使支气管管壁遭破坏,形成管腔持久扩张和变形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主要病因:感染二、病因及发病机制2、主要病因:支气管器质性阻塞腔内肿瘤、异物腔外肿大淋巴结压力增高,引流不畅二、病因及发病机制3、主要病因:支气管外部的牵拉作用慢性炎症结核:干性支气管扩张纤维组织牵拉二、病因及发病机制4、其它病因:先天及遗传、免疫因素类风湿性关节炎、克罗恩病支气管扩张0201临床表现治疗03一、临床表现(症状)1、慢性咳嗽、大量脓痰常见病原体: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卡他莫拉氏菌一、临床表现(症状)2、反复咯血:50%~70%的患者有程度不同的咯血;咯血量与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不一定平行3、反复肺部感染:同一个肺段反复发生肺炎并迁延不愈一、临床表现(症状)4、慢性感染中毒症状: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贫血等5、全身症状:支气管扩张反复发作多年以后,可出现活动后气短、下肢浮肿、胸腔积液等症状一、临床表现(体征)下胸部、背部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湿哕音,可有扭曲变调的哮鸣音;常伴杵状指(趾)二、治疗

1、控制感染:是急性感染期的主要治疗措施

2、清除痰液二、治疗

3、咯血的治疗:积极抢救,防止窒息

4、手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0201定义病因与机制一、定义指气管、支气管粘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若缓慢进展,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动脉高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二、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较复杂、迄今尚未明了大气污染吸烟感染过敏因素机体内在因素二、病因与发病机制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刺激性烟雾、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损伤粘膜、纤毛清除功能、分泌细菌入侵二、病因与发病机制2、吸烟与慢支发生有密切关系:支气管上皮纤毛变短、不规则、运动受限制。支气管杯状细胞增生、粘液分泌增多。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粘液堆积。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支气管平滑肌痉挛肺泡吞噬细胞功能减弱。二、病因与发病机制3、过敏因素过敏体质:慢支喘息型多有过敏史,患者痰中嗜酸粒细胞数量增多、组织胺含量增高。过敏原:尘埃、尘螨、细菌、真菌、寄生虫、花粉、化学物质等。过敏反应使支气管痉挛或收缩、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二、病因与发病机制4、机体内在因素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副交感神经功能亢进、气道反应性增高。呼吸道防御能力下降,特别是老年人。营养缺乏:维生素C、维生素A的缺乏。遗传因素。慢性支气管炎0201临床特点治疗一、临床特点多有诱因发病、起病缓慢、迁延不愈、病程长、反复发病、逐渐加重。咳嗽咳痰喘息或气短一、临床特点早期可无任何体征。急性发作期肺听诊有散在干、湿啰音。喘息型肺部可听到哮鸣音及呼气延长。并发肺气肿者可有肺气肿体征。一、临床特点急性发作期:指一周内咳、痰、喘、炎

任何一项明显加剧者。慢性迁延期:指不同程度的咳、痰、喘症状迁延一个月以上者。临床缓解期:经治疗或临床缓解,症状基本消失或偶有咳、痰并

保持两个月以上者。二、治疗控制感染:选择合适的抗菌素祛痰镇咳:改善症状、消除症状掌握镇咳指征。解痉平喘:解除气道痉挛。雾化吸入:气道湿化利于排痰。急性发作期二、治疗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感冒、防止反复发作。避免诱因。提高免疫功能。缓解期自发性气胸0201定义病因与机制03一、定义自发性气胸是指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或靠近肺表面的肺大疱、细微气肿疱自行破裂,使肺和支气管内空气逸入胸膜腔。一、定义多见于男性青壮年或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结核者。本病属肺科急症之一,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及时处理可治愈。原发性气胸继发性气胸二、病因1、原发性气胸青壮年男性体型瘦高常规X线检查肺部无显著病变可见胸膜下大疱二、病因2、继发性气胸在肺疾病基础上发生的气胸,以COPD最常见,常继发于肺或胸膜疾病基础上,如慢性阻塞性肺病、肺结核、尘肺、肺癌、肺脓肿等疾患形成肺大泡或直接损伤胸膜所致,细菌进入胸腔引起化脓性感染,形成脓气胸三、发病机制压力增高,引流不畅肺炎的定义、分类0201定义分类一、定义01定义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等引起,是呼吸道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二、分类02解剖分类

病原体先在肺泡引起炎症,经肺泡间孔(Cohn孔)向其他肺泡扩散,致使部分或整个肺段、肺叶发生炎症改变。肺实质炎症,通常并不累及支气管。致病菌多为肺炎链球菌。X线胸片显示肺叶或肺段的实变阴影大叶性(肺泡性)肺炎解剖分类病原体经支气管入侵,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气管及肺泡的炎症,常继发于其他疾病,如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以及长期卧床的危重患者。X线显示为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阴影,边缘密度浅而模糊,无实变征象。其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病毒、肺炎支原体以及军团菌等。小叶性(支气管性)肺炎病因分类以肺间质为主的炎症。

X线显示为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斑片状阴影,边缘密度浅而模糊,无实变征象。其病原体有病原体可由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或卡氏肺囊虫等引起。间质性肺炎病因分类细菌性肺炎:如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等。非典型病原体所致肺炎:如军团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病毒性肺炎:如冠状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真菌性肺炎:如白念珠菌、曲霉、隐球菌、肺孢子菌、放线菌等。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如立克次体(如Q热立克次体)、弓形虫(如鼠弓形虫)、原虫(如卡氏肺囊虫)、寄生虫(如肺包虫、肺吸虫、肺血吸虫)等。理化因素所致的肺炎:如放射性损伤引起的放射性肺炎,胃酸吸入引起的化学性肺炎,对吸入或内源性脂类物质产生炎症反应的类脂性肺炎等。患病环境分类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肺炎的诊断、治疗要点0201诊断要点治疗要点一、诊断要点01一、诊断要点

评估严重程度局部炎症程度肺部炎症的播撒全身炎症反应程度确定肺炎诊断症状和体症胸部X线实验室检查确定病原体痰标本涂片和培养血液和胸腔液的细菌培养一、诊断要点

重症肺炎标准(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16)主要标准(1)需要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治疗

(2)脓毒血症休克经积极液体复苏后仍需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次要标准(1)呼吸频率≥30次/分;(2)氧和指数≤250mmHg

(3)多肺叶浸润(4)意识障碍和(或)定向障碍(血尿素氮≥7.14mmHg/L(5)收缩压<90mmHg,需要积极的液体复苏符合1项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者,可诊断。二、治疗要点02二、治疗要点(—)抗感染治疗(二)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三)并发症治疗二、治疗要点1.社区获得性肺炎青状年、无基础疾病常用大环内酯类、青霉素类、第一代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等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需要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常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素烯类二、治疗要点2.医院获得性肺炎常用第二、三代头孢菌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和喹诺酮类或碳青霉素烯类。3.重症肺炎的治疗

选择广谱的强力抗菌药,足量、联合用药。肺结核的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0201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定义01一、定义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潜伏期长,多呈慢性过程。及时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大多可痊愈。一、定义流行病学我国结核病疫情趋势——三高一低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耐药率高年递减率低二、病因和发病机制要点02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分类:人型

牛型

非洲型

鼠型二、病因和发病机制1.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的生物学特性抗酸性生长缓慢抵抗力强菌体结构复杂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排菌的肺结核患者飞沫传播、消化道传播、经皮肤、泌尿生殖系统等婴幼儿、老年人、HIV感染者、免疫抑制性疾病者、慢情病患者2.肺结核的传播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2.肺结核的传播

排菌力菌密度通风接触免疫力影响因素传染性大小二、病因和发病机制3.肺结核的发生和发展原发感染

菌数、毒力、巨噬细胞吞噬杀菌能力原发病灶原发性结核(原发病灶+肿大的支气管淋巴结)肺或其他器官结核病继发性结核内源性复发外源性重染二、病因和发病机制4.结核病的免疫和迟发变态反应免疫反应

非特异性免疫力(先天或自然免疫力)变态反应

第Ⅳ型(迟发型)变态反应(4-8周)Koch现象

机体对结核分支杆菌再感染和初感染所表现的不同反应的现象二、病因和发病机制5.结核病的基本病理改变炎性渗出增生干酪样坏死肺结核的临床表现、治疗要点0201临床表现治疗要点一、临床表现01一、临床表现1.症状

(1)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最常见,咳嗽较轻,干咳或少量粘痰咯血:1/3-1/2,少量咯血胸痛:胸膜性胸痛呼吸困难:多见于干酪样肺炎和大量胸腔积液(2)全身症状发热,多为午后长期潮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和体重减轻育龄妇女可有月经失调或闭经一、临床表现2.体征

取决于病变的性质和范围,病变范围小可无异常体征。渗出性病变范围较大或干酪样坏死时可有肺实变体征。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或胸膜粘连增厚时,可有胸廓塌陷,纵隔及气管向患侧移位。结核性胸膜炎早期有局限性胸膜摩擦音,以后出现典型胸腔积液体征。3.并发征

自发性气胸、脓气胸、支气管扩张、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外结核等。二、治疗要点化疗方法:

化学药物治疗全程督导短程化疗(6~9个月)

对症治疗注意咯血处理、必要时手术治疗休息、营养化疗原则:

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二、治疗要点化疗适应证所有活动性肺结核:有中毒症状、痰菌阳性、X线显示病灶处于进展或好转阶段常用药物异烟肼、利福平、链霉素、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对氨基水杨酸钠等一、临床表现

药物

不良反应注意事项异烟肼

周围神经炎、偶有肝损害避免与抗酸药物同服,注意消化道反应、肢体远端感觉及精神状态利富平肝损害、变态反应

体液及分泌物会呈橘黄色,监测肝功能和变态反应,避免与避孕药、降糖药、茶碱、抗凝血剂同用链霉素听力损害、眩晕、肾损害

注意听力的变化和有无平衡失调、肾功能监测吡嗪酰胺胃肠道不适、肝损害等

监测肾功能乙胺丁醇视神经炎

检查视觉灵敏度和颜色的鉴别能力对氨基水杨酸胃肠道的反应、肝损害、变态反应饭后服,监测肝功能,对全身淋巴洁肿大、脾大、喉痛、皮肤骚痒及时处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0201定义病因与机制03临床表现一、定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气流受限为特征,呈进行性发展的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