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全球气候变化(原卷版)_第1页
2021年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全球气候变化(原卷版)_第2页
2021年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全球气候变化(原卷版)_第3页
2021年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全球气候变化(原卷版)_第4页
2021年高考地理抢分秘籍-全球气候变化(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籍17全球气候变化〖高考预测〗全球气候变暖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也是高考命题热点。高考多以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因此,在备考复习过程中,考生要注意培养从综合思维的角度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从人地协调观的角度针对具体影响提出合理的应对措施。气候变暖会使区域降水量发生改变、促使冰川和冻土融化、危害生态系统的平衡等,从而影响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为高考考查热点问题,如2020年全国卷Ⅰ第9-11题考查“全球变暖”下对植被生长的影响;2020年全国卷Ⅲ9---11题,考查“全球变暖下”对林线和雪线的变化的影响;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第6--8题考查“全球变暖的影响”,2018年天津卷第5—6题的“全球变暖的影响、依据”,2017年天津卷第10—11题的“全球变暖的影响”,预测2021年高考地理仍然会以区域植被、环境等变化为背景考查全球气候变暖表现和影响等。〖真题回顾〗(全国卷Ⅰ)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A.幼树 B.中龄结实树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Ⅰ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答案】1.A2.C3.D【解析】1.根据材料提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说明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近年来新生长出来的树,所以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幼树。所以选A。2.根据材料提示: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可知岳桦结实线与生长季长短有关。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生长季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说明北坡冬季升温幅度大,导致林线快速上升,所以选C。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气温继续缓慢升高而降水稳定,则会导致长白山北坡林线继续上升,A错误;水土流失、土壤肥力不是影响林线变化的原因,B、C错误;岳桦结实线稳定,即岳桦林种子分布的海拔上限稳定,因而限定了岳桦林的种子传播范围,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林线上升到一定高度,超过了种子传播范围,就会趋于稳定,因而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趋于稳定,所以选D。(2020·新课标全国卷Ⅲ)勘察加火山群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带的北端,气候冷湿,火山锥各坡的降水差异小,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火山锥的林线(森林分布上限)升高、雪线(终年积雪下限)有所降低。此外,其他干扰也影响林线和雪线高度。例如,火山喷发彻底破坏原有景观,若干年内该火山锥的林线与雪线高度往往发生显著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一般情况下,与阴坡相比,该地火山锥阳坡的()A.林线与雪线更高 B.林线与雪线更低C.林线更高、雪线更低 D.林线更低、雪线更高5.林线升高,雪线有所降低,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A.暖湿 B.暖干 C.冷湿 D.冷干6.火山喷发后若干年内,该火山锥()A.林线升高,雪线升高 B.林线升高,雪线降低C.林线降低,雪线升高 D.林线降低,雪线降低【答案】4.A5.A6.B【解析】4.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光照热量更充足,有利于森林的生长,故林线更高;与阴坡相比,阳坡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故雪线更高,A正确。BCD错误。故选A。5.近几十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林线升高,说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暖;雪线降低,说明气候变暖,降水增多,因此,表明火山群所在区域气候变化趋势为暖湿,A正确。BCD错误。故选A。6.火山喷发若干年内,火山口地温较高,导致气温较高,海拔高处热量条件较好,且火山灰为森林的生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加上全球变暖的叠加影响,因此,林线升高,排除C、D;火山喷发若干年内,火山口地温较高,空气容易膨胀上升,形成丰富的降雪,加上全球变暖引起当地变湿的影响,导致火山锥雪线下降,排除A,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影响雪线的因素:气温、降水、坡度、坡向、人类活动等。(2019·新课标全国卷Ⅲ)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7-9题。7.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 B.气温降低 C.降水增多 D.降水减少8.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 B.退耕还湿 C.地面沉降 D.冻土融化9.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 B.湿地 C.草地 D.寒漠【答案】7.A8.D9.C【解析】7.读材料可知,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说明积雪融化增多,故首要原因是气温升高,A正确,B错误;降水增多会使越年积雪面积增大,C错误;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洼地上有浅水出露地表,洼地积水增多,降水减少不合题意,D错误。故选A。8.由上题分析可知,气温升高会导致冻土融化,地表积水增多,湿地面积增加,D正确;材料中“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说明湿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不是洪水暴涨、退耕还湿和地面沉降引起,ABC错误。故选D。9.由(1)(2)题分析可知,气候变暖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但平地上较洼地地势高,积水较少,不会有大量的浅水出露地表,减少的耕地主要不会转化为湿地,地表水分增加,适合草类植被生长,故主要转化为草地,B错误,C正确;题干中“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热量不足,难以形成林地植被,A错误;气候上升使冻土融化,地表水分增多,会使植被覆盖增多,不会转化为寒漠,D错误。故选C。(2018·天津卷)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为减缓全球变暖,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社会的必然选择。读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科学家们考察了美国西北部某山岳冰川消融的状况(下图)及产生的影响。10.对图示地区1936~2015年期间地表环境变化的表述,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A.年蒸发量始终不变 B.河湖水量持续稳定增加C.生物种类保持不变 D.地表淡水资源总量减少11.科学家们在推断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不作为主要依据的是A.沿海地区的海拔高度 B.海水受热膨胀的幅度C.全球冰川融化的总量 D.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答案】10.D11.D【解析】10.从图示信息看,2015年与1936年相比,冰川大量融化,说明气温升高,则年蒸发量变大,A错;河湖水量开始会增加,但随冰川融水量减少,水量会减少,B错;生态环境的改变,会导致生物种类减少,C错;图中显示地表冰川消融殆尽,从长久来看,该地位于美国西北部山地为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冰川消融殆尽后,随着蒸发不断加剧,湖泊可能演变成咸水湖,导致地表淡水资源减少,D对。故选D。11.潮汐规模和洋流方向不会因海平面上升发生改变。故不作为海平面上升所淹没的陆地范围时的参考依据,其他选项都是与水面上升幅度或陆地直接相关的信息,是必须参考的数据。故选D。【点睛】全球变暖会引发极地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降水量发生变化,部分地区出现水资源短缺;出现“粮荒”;自然灾害加剧,损失加重;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物种多样性受损,生态系统破坏;极端天气频繁等。(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第12题。全球变暖导致的环境变化越来越引人关注。地理小组的学生将图中近十几年来(阴影所示)相关数据的变化趋势与以前进行了比较。12.学生经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与图示信息相符的是A.海洋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减速上升 B.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C.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加速上升 D.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增加,海平面减速上升【答案】12.B【解析】12.读图分析可知,海洋表面增温速度加快,海平面仍在上升,A错误;地球表面增温趋缓,海平面仍在上升,B正确;火山喷发频率增加,海平面仍在上升,但不是加速上升,C错误;800米以下海洋储热量先降低后增加,D错误。故选B。考点:全球变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点睛】本题以全球变暖相关数据变化趋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对图示信息的获取、解读和应用能力。能够准确获取图示信息并加以分析判断是解题的关键。(2016·新课标全国卷Ⅲ)青藏高原东部及其周边山峰分别经历了1次冰期(末次冰期)、2次冰期和3次冰期,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14题。13.按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排列,依次是A.雪宝顶、太白山、果洛山 B.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C.太白山、果洛山、雪宝顶 D.雪宝顶、果洛山、太白山14.点苍山无现代冰川发育,是因为与末次冰期时相比,点苍山现在A.日照更长 B.气温更高 C.植被更密 D.海拔更低【答案】13.B14.B【解析】1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不同山峰经历的冰期次数不同,经历的冰期次数越多,说明山峰抬升至冰期的时间越早。从图中可以看出,果洛山经历了三次冰期,雪宝顶经历了末次和倒数第二次冰期,太白山只经历了末次冰期,说明果洛山在第一次冰期前就已经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雪宝顶在第一次冰期和第二次冰期之间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太白山在第二次冰期和第三次冰期之间抬升至终年积雪高度,则山峰抬升至冰期时终年积雪高度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果洛山、雪宝顶、太白山。故选B。14.末次冰期和现代相比,点苍山的日照时间没有明显变化;由于冰期是地球上的寒冷期,气温低,而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使得点苍山不易发育现代冰川;植被分布在气温较高的地带而冰川发育在年均温低于0℃的高山高原地带,所以植被多少对冰川发育没有影响;由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点苍山位于青藏高原东部,结合板块运动知识可知这里位于板块交界处附近,板块的碰撞挤压作用使得该地区的海拔逐渐升高。故选B。〖冲刺演练〗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两个不同时期典型植被景观分布。读下图,回答1-3题。1.图示区域的经度范围最有可能是A.0°〜15°E B.30°E〜45°E C.110°E〜125°E D.45°W〜60°W2.与玉木冰期相比,现代气候A.低纬度地区较冷干 B.中纬度地区较暖湿C.高纬度地区较冷湿 D.温带地区较暖干3.甲处典型植被A.季相变化非常明显 B.形成深受洋流影响C.在各大洲均有分布 D.一般具有耐旱特征下图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人口约2000人,气候寒湿,为纯牧业区。读图完成4-5题。4.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A.淡水枯竭 B.气候变暖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危害5.近十几年来,岛屿上生物种类呈快速减少趋势,其主要原因是A.岛屿封闭 B.地形单调 C.人类破坏 D.降水过多达里诺尔湖面积约189km2,湖水pH约为9.6,该湖区现为温带季风气候,寒署变化剧烈,其年平均降水量约400mm,年平均气温-2-2℃.植被以草地为主。下图为达里诺尔湖等水深线图(单位:米)。据此完成6-8题。6.达里诺尔湖区域气候近期正在由暖湿向冷干转变,湖水位下降3m时湖岸线变化最小的是A.亮子河河口 B.耗来河河口 C.贡格尔河河口 D.沙里河河口7.随着近期湖泊面积的萎缩,该区域变化可信的是A.流域面积会增加 B.湖水盐度会增加 C.入湖堆积物增多 D.生物多样性增加8.研究达里诺尔湖沉积物显示水生植物的相对含量(平均值为56.72%)高于陆生植物(平均值为27.67%),主要原因可能是①该地平均气温较低,结冰期长阻碍陆源物质进入②不同种类水生生物对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强③该地寒暑变化剧烈,陆生植被稀疏,生物量较少④气候具有过渡性特点,风力作用将主要陆源物质带离该地区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下图为某国计划修建的漂浮式岛屿示意图,岛上各种设施齐全。读图,回答9-10题。9.该国计划修建漂浮式岛屿,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A.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耕地不足 B.地面下沉,国土面积不足C.全球变暖,国土可能被海水淹没 D.径流季节变化大,多洪灾10.该国最有可能是A.日本 B.马尔代夫 C.印度尼西亚 D.英国研究发现,南极洲封冻是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今)以来全球“冰室效应”的缩影。中生代时期(距今2.52亿年—0.66亿年),二氧化碳浓度长期保持较高水平,全球气候普遍温暖。当新生代造山运动发生时,山体岩石中的硅酸盐与降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将二氧化碳固定到沉积物中,引发“冰室效应”,全球气候变冷。此外,西风漂流的出现、加强,使得南极进一步变冷。2019年11月7日,中国“雪龙2”号科考船从霍巴特港附近海域出发,于2019年11月23日抵达中山站附近海域。下图为南极大陆及部分海域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11-13题。11.南极洲封冻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全球海平面下降 B.板块运动更剧烈C.南极地区上升气流加强 D.南极冰川更新周期变短12.“冰室效应”的产生A.是因为西风漂流促进水热交换 B.是由于造山运动消耗地球内能C.导致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增大 D.使南极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增多13.“雪龙2号”从霍巴特港到中山站附近海域的航程中A.跨越东西半球 B.船上国旗常常飘向东北C.横穿了大西洋 D.船上日出的地方时渐早温度带划分的主要依据是日平均气温稳定≥10℃的日数,其对农作物生长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1961—2014年辽宁省日均温稳定≥10℃的日数变化。据此完成14—15题。14.据图可知,辽宁省A.1968年出现极端最低温 B.日均温稳定≥10℃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C.1997年出现极端最高温 D.日均温稳定≥10℃日数的增幅逐渐上升15.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冬季风影响整体减弱 B.夏威夷高压势力减弱C.暖锋系统控制时间长 D.城市的热岛效应增强16.该变化趋势加强,将造成辽宁省A.耕地复种指数降低 B.中温带面积扩大C.作物生长周期变长 D.暖温带向北扩展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冻土可分为季节冻土、连续多年冻土(大面积连续分布)和不连续多年冻土(分散不连续分布)。黄河源区地处青藏高原腹地,地势起伏大,多种冻土并存,分布有大面积湿地,近数十年来,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加速了该地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