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4探究散文的丰富意蕴一突破高考第6-9题
散文考什么
意蕴就是文学作品里渗透出来的理性内涵,如作品中渗透的情感,表现出来的风骨,某种精神或某种
取向等。作品的意蕴不等同于作品的主题思想,它是指作品所蕴含的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内容,属文本
的纵深层次。作品的主题思想是构成意蕴的主要方面。但是很多作品的主题思想不是确定的,或不是唯一
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读者感受到的思想有时也是不同的。并且随着读者不同视角和层面的转换,也
能发现作品的新意蕴。不过,考试中的“意蕴”是实实在在的,有明确的指向,更有明确的答案和得到答
案的依据。比如涉及的具体探究有句子意蕴、标题意蕴、主旨意蕴、意象意蕴、思想意蕴、情感意蕴等。
探究意蕴讲究角度和层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探究,讲的是“广”字,求的是丰富意蕴;也可以从不
同的层面探究,由浅层到深层,讲的是“深”字,求的是深层意蕴。
散文怎么考
散文作品往往具有丰富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
理、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从读者角度来说,理解作品意蕴有两层含义:
一是对作品本身蕴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二是对作品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个性思考。
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
全国《当痛苦大于普希金的临终遗言是理解本文的钥匙,分析关键句子①立足于文本内分析、
2021
甲卷力量的时候》请简要分析。(6分)的作用探究,考查对文本广度、
《萨丽娃姐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深度的理解。
2019天津卷分析标题意蕴
姐的春天》加以分析。(6分)②借助文本的抓手、切
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口分析、探究。如一个
分析标题意蕴
北京卷《水缸里的文学》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词语、句子或标题或者
和作用
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一句评论。
2018
③题干大多不出现“探
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
浙江卷《汴京的星河》分析句子意蕴究”字样,表明实际探
庆幸”的深层意蕴。(6分)
究难度的降低。
1.主旨意蕴“四要求”
‘因形,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根据这一特点去
[探究就是看全文写了哪些材料,从中可以
、悟神,
1看出哪些思想感情。
此法是在“因形悟神”法基础上的延伸,
「见微
主要是从文本中那些细微的材料中去挖掘
、知著,1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情感意蕴此法类似于读书中的出入法,既要读进
探究“四去,深入文本,读出自己正确而准确的
内引
、要求”理解;又要能准确联系生活、社会、积累
、外联,
的生活知识或阅读体验,有所拓展,有所
联系,有所发现,即“跳”出来,读出自
我,读出个性化感悟。有“入”有“出”,
有“内”有“联”,文本才是活的,读者
才能与作品、作者充分沟通和对话。
‘对立,要善于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探究文本深
:统一「1意。如文章论古,探究就要想到它的对
立面——今;文章写的是对某类现象的
忧思,探究则要想到它的对立面——呼
唤或追求。
2.探究意蕴挖掘“2层面”
文本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如文中的人、事、物、景等材料
表层意蕴
所蕴含的不同意义以及所体现出的作者的情感倾向。
精忠报国;崇尚自然;宁静,中庸,稳重;追求大一统;安
民族
土重迁,叶落归根;爱好和平,厌恶战争;知足常乐,吃亏
心理
是福;等等。
深层一方面指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个人尊严、人生理想
人文
意蕴等,核心是人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指人性的关怀,如对生
精神
命的关怀,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苦难的悲悯情怀等。
学科
主要指哲理,美学、文学原理,历史规律等。
认知
【技法点拨】
探究意蕴思考“5角度”
主旨角度结合文本的主题或主要的情感倾向进行探究。
内容角度结合文本的形象、描写的情境(或细节)、抒情议论性语句等进行探究。
作者角度结合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进行探究。
结合读者的感受(对文本重要思想、情感的感受和自身生活的感受)进行探究。(这
读者角度
一角度特别适用对文本的思想观点或情感倾向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时代角度结合时代背景、现实情况探究。
分析散文主旨意蕴的原则和方法:
(一)分析原则
分析主旨意蕴题虽自主性较强,但不可脱离文本信马由缰,而是需要结合文本,合理探究。
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在阅读散文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文本所表达的主
题,从而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这是分析主旨意蕴题的前提。
2.选准角度,以小见大。选准切入点尤为重要。“开篇点题”与“画龙点睛”是散文常用的手法,从这两
个地方的关键语句切入,有助于分析归纳中心。
3.紧扣文本,创新有度。“紧扣文本”是指根据散文特点,重点思考其思想内容,再进行不同的意蕴解读。
“创新有度”一是指分析意蕴不能脱离文本;二是指考生在解读意蕴时,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作随
意的褒贬评价,要做到解读既有个性,又符合文学创作的根本规律和人文准则。
4.结构完整,力求简明。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观点,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复述、介绍、引用,做
到结构清晰、精巧、完整。另外,还要做到语言精练、简明、严谨。
(二)思考深广
1.思考深度一一由表及里
(1)表层意蕴:文本中涉及的基本内容,如文中的人、事、物、景等所蕴含的不同意义以及所体现出的作者
的情感价值取向。
(2)深层意蕴
①民族心理:家国情怀、热爱自然、中庸和谐、维护和平、关爱家人、乐于助人、知足常乐、吃亏是福等。
②人文精神:一方面指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思想观点、个人尊严、人生理想、社会责任等,核心是人自
身的价值取向;另一方面指人性的关怀,如生命平等、对弱小生命的关怀、对弱势群体的尊重、对苦难的
悲悯等。③学科认知:主要指文中渗透的人生哲理以及美学文学原理、文化历史规律等。
2.思考广度一一不同角度
(1)文本角度:研究探讨文本中的形象的特点、内涵、意义等方面,有助于透彻地把握文本主题。
(2)作者角度:作者的生平经历、创作背景、思想观点等,都可能对文本产生很大的影响,从而影响文本主
题的表现。
(3)读者角度:关注读者的阅读感受。
主要角度有作者的生活经历、写作动机、人生
态度、审美趣味、创作背景等,联系作品的背
C—景、所要针对的现实甚至读者所处的时代.是
r曹烹1不难发现其创作意图的。值得注意的是,创作
照背景不单单是指文本标注的时间或写作背景的
注释,更以文中所暗示的时代背景为基准。
探究创
作意图
“2层面”文本是判断作者创作意图的主要依据。依据
而云文本,就是通过文本中作者的选材、写作的
•杳嘉1重心、结构的安排、手法的使用以及议论抒
3|情语句来探究其创作意图。
探究散文主旨意蕴
.阅读要求
探究题所对应的阅读应是整体阅读与局部阅读相结合,重点是整体阅读、延伸阅读,有时需要延展到文本
外,借助于外部语境。这时的整体阅读,不同于初读的整体阅读,而是根据题干要求从主旨、情感、艺术
手法、写作意图等方面进行阅读。这时的局部阅读,是对文本中重点材料的细读,也有对非重点材料的捕
捉与思考。无论哪种阅读,均要求对文本有一个更深更宽的把握,它不是蜻蜓点水式阅读、一知半解式阅
读,而是一种鸟瞰式阅读,是一种“读进去、读出来”的阅读。
二.探究方法
(1)因形悟神法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根据这一特点去探究就是看全文写了哪些材料,从中可以看出哪些思想感情。如
上文《樱桃》第3题的探究,主要使用此法。该散文主要描述了桐庐的街的变化、桐君祠的修复及下山时
吃到的樱桃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表现了作者不同的“见识与魄力”,据此“形"(材料)可以看出“神”
(思想感情)。
(2)见微知着法
此法是在“因形悟神”法基础上的延伸,主要是从文本中那些细微的材料中去挖掘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3)内引外联法
此法类似于读书中的出入法,既要读进去,深入文本,读出自己正确而准确的理解;又要能准确联系生活、
社会、积累的生活知识或阅读体验,有所拓展,有所联系,有所发现,即“跳”出来,读出自我,读出个
性化感悟。有“入”有“出”,有“内”有“联”,文本才是活的,读者才能与作品、作者充分沟通和对
话。
(4)对立统一法
要善于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探究文本深意。如文章论古,探究就要想到它的对立面一一今;文章写的是对
某类现象的忧思,探究则要想到它的对立面一一呼唤或追求。
三、题型归纳
典题一启示感悟式探究
启示感悟式探究,前提是由文本而发,无论是感慨还是体验,都必须是立足自我,见解独到。应着重把握以下
几点:
1.总览全文,整体把握
谈对一篇散文的感悟或者受到的启示,前提是对作品有充分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面对一篇陌生的散文,要
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白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对全文有一个整体认识和把握。
2.选准角度,以小见大
针对题目要求,选准探究切入点尤为重要。一般来讲,这一切入点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其一,能透视作品的主
要意义,从感受最深处入手;其二,自己写起来最有把握;其三,角度宜小、巧、新。
3.紧扣文本,有的放矢
启发感悟式探究,切忌脱离文本想当然地去套用鉴赏术语,避免空洞抽象地泛泛而谈或不着边际地任意罗列,
更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随意地褒贬。
4.结构完整,力求简明
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表明自己的感悟或者启示,然后结合文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展开论述,
语言要精练、简明、严谨。不刻意地追求语言的华丽美、雕琢美,而是力求做到将语言表述得简洁、流畅和
规范。
典题二评价阐发式探究
评价阐发式探究或指向文本或指向现实,或两种兼有。这类探究题的标志性语句是“联系文本(文章内容)谈
谈你的看法”“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说说你的理由”,或者“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你是否同意
这一观点,请举例说明”等等。
解答时,概括主题,把握情感是基础,具体可重点把握以下几点:
1.抓住关键,精准把握
精准把握主题或情感,可以运用解读题目法,因为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题,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练的概括,
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主题,也往往与中心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也可以运用分
析首尾法,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思想,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还可以运用分析议论抒
情句法。这些句子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的主题。
2.观点和材料密切关联
要筛选和运用好文本相关内容,注意摘录或者化用文本的相关字词句,整合成话,扣紧观点进行分析。
3.因文而异,因题而异
写人叙事类散文主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
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表达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富于理
趣;哲理性散文的主题,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作出的揭示或评价O
【必备矢口识】
1.“个性化探究性试题”的基本形式
这类试题研讨的话题答案指向比较明确,就是对文本进行探究。内容包括
①文本
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表现手法的探讨等等。考生可以按作者的理解去思考,
研讨式
甚至还可借助阅读材料的要点作答。
由文本延伸拓展到社会生活领域,探究社会认识问题,考生可以就自己的
②认识
认知作答。观点可以和作者不同,但一定要符合社会公认的道德标准和常
探讨式
识,也就是普世价值观念。
高考是对考生所学知识、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其人生观、价
值观的一次全方位检测。其中知识与能力是检测的重点。探究性试题可以
③知识
达到对二者考查的有机统一。此类试题探讨的对象常常是考生在课本中接
积淀式
触得比较多且较为熟悉的,但如果仅有课本知识,则很难写出有份量的答
案。
④个性内容可包含上述三个方面,但主要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
创意式力。答案鼓励与作者或文本的不同认识。
2.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内涵具体表现在:
①团结统一的传统;②独立自主的传统;③爱好和平的传统;④自强
中华民族优不息的传统。这些传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进步获得扬弃和发展,
秀传统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
影响。
民族心理个性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个精神面貌。具体包括民族能力、民
族气质以及民族心理倾向性,如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它受一
定历史时代、生产力水平和文化背景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中华民族心
中华民族个
理的主要内涵是:①富于同化,相互融合;②爱好自然,追求光明;
性心理
③厌恶战争,爱好和平;④中庸之道,明哲保身;⑤追求一统,和谐
相处;⑥凝聚精神,精忠报国;⑦崇尚自然,天人合一;⑧安土重迁,
叶落归根;⑨知足常乐,吃亏是福;⑩重视亲情、族情、乡情。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主要是: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等八
个字。
①忠,尽己报国的责任;②孝,生生不息的爱心;③诚,求真务实的
中华民族传品质;④信,立身兴业的基点;⑤礼,人际文明的规范;⑥义,人间
统美德正道的向导;⑦廉,清白正气的根基;⑧耻,人之为人的底线。
其他表述为:①崇尚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
②主张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
⑨提倡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包括人的价值、人性的内涵与
道德的修养、人格尊严与社会责任心、人的生死,以及人的理想等方面,
其核心是关于人的价值观念。人生活在世界上面临的基本矛盾有三个:①
人与自我的矛盾;②人与社会的矛盾;③人与自然的矛盾。由此导致的价
中华民
值也有不同类型和层次。人的价值可分为人的自我价值、人的社会价值和
族人文
人的自然价值。人的自我价值在于人格;人的社会价值在于对社会作出贡
精神
献;人的自然价值在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有益于自然生态的积极
平衡。另一方面指人性的关怀,如①对生命的关怀;②众生平等;③对弱
势群体的关怀;④对苦难的悲悯情怀;⑤对自然的关怀和敬畏核心是人的
关怀。
【解题建模】
1.解题思路
总览全文,考生在阅读文学类文本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语句,理清全文脉络,明
整体把握。白文本所表达的主题,从而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把握。
①善于选择审视角度:多方位联系选择审视角度,如政治、教育、个
体人格成长与文本本身的内容多方联系;假设多重身份、确定审视角
选准角度,度。
以小见大。②善于进行层面切割:浅层解读,字面上的解读和文意的理解;深层
解读,联系个人的生活经历和体验解读,联系文本产生的时代解读文
本的历史意义,联系现实生活解读文本的现实意义。
“紧扣文本”是指散文需要考生重点分析其思想内容、意境、选材、
紧扣文本,语言、线索设置等特点。“创新有度”一是指创意解读不能脱离文本;
创新有度。二是指考生在创意解读时,不能根据个人的主观喜好而作随意的褒贬
评价,要做到解读既有个性,又符合文学创作的根本规律和人文准则。
考生要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地提出论点,也就是指出自己对该文的总
有理有据,
体评价。然后就原作内容进行介绍、复述、引用,做到结构清晰、完
力求简明。
整。
2.答题模板
注重文本内容角度的分析概括。要从文本中抽取语句,提炼
第一步,读懂原文,提认识与启示。然后把主旨升华为一种人生哲理;或者就原文
出观点。(提论点)中的形象、事件或某一部分等升华为一种为人处世的人生感
悟。
注重个人和社会角度层面的分析提炼。要借助文本中的相关
第二步,结合自身,分语句提炼思想,认识体味,总结人生哲理或人生感悟。作为
层论述。(析内容)一个社会人,应当具备的社会意识,就是为社会做些什么,
承载的社会意义与担当。结合文本分析观点的体现之处。
注重作者创作意图和命题者意图的相互融合。在个性化解读
第三步,总结结论,自
时既要联系作者的经历和时代背景,还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
圆其说。(评结论)
历、体验、知识储备等进行个性化解读。
真题研析・规律探寻
情境化试题的最大特点是在试题中加入了情境限制。命题者通过创设情境,在题目中埋入诸多
限制性条件,在答案中也加入了不少限制性要求。这种题型与单纯的知识考查最大的不同在于组织
结构的形式。前者是立体的,各个元素之间都有或多或少、各式各样的联系,有丰富的“化学反应”;
而后者是平面的,是罗列与排序。这种题型需要动用多方面甚至多领域的能力去应对,不仅需要学
会换位思考,还要能够通过多角度甄别上升至全局视角。
一、探究范围
1、语句探究题2、段落结构探究题3、文章意蕴(主旨)探究题
4、作者创作意图探究题5、个性化解读探究题
二、探究题总结:
1、建立起对这种题型的认知模式
(1)探究题的主要特点
①题干有标志。一般出现“探究”字样,有时出现“你的理解”“你的看法”“请联系实例”等字样。
②思考有依据。要求依据文本内容作一定程度的探究,而不是随心所欲地发挥。
③观点有创新。要求有自己的思考,有不同于作者的看法,且稍有深度。
④答题有层次。要求考生从不同层面和角度思考,答案要表述的意思一般不只有一层。
(2)探究题的主要题型
①探究赏析题。该题型是对文本的一些亮点,如篇章结构安排、语言特色、文学艺术处理等方面进行
探究与赏析。
②探究评价题。该题型是针对文本阅读中的某一疑点或难点,在对文本阅读、体会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
的经历或认知,发表自己的看法
③探究拓展型。该题型是对由文本内向文本外所延伸的意义、价值的探究。
2.探究题答起来没有统一、固定的模式。但探究题属表述题,有基本的行文结构和模式:表述观点+分析论
证+总结点题。
“分析论证”环节是主要的,它一般要求就文本的具体内容作合理分析,且分点分层列出自己的分析。
文本一:废名《放猖》
故乡到处有五猖庙,其规模比土地庙还要小得多,土地庙好比是一乘轿子,与之相比五猖庙则等于一
个火柴匣子而已。(开篇写五猖庙,先用对比的手法,拿五猖庙与土地庙作比较,又拿与轿子、火柴匣子
作比较,四者依次对比,突出了五猖庙规模之小。)猖神一共有五个,大约都是士兵阶级,在春秋佳日,
常把他们放出去“猖”一下,所以驱疫也。(由写五猖庙,再写猖神,写放猖,还是开篇点题的部分。)
“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故做母亲的见了自己的孩子应归家时未归家,归家了乃责备他道:“你
在哪里“猖”了回来呢?"(这句写“猖”的意思,为了让读者明白,又用母亲的责备孩子的话,来说明
“猖”就是各处乱跑的意思。至此,先写五猖庙,再写猖神,最后写放猖,点题有条不紊,解题层次清晰。)
猖神例以壮丁扮之,都是自愿的。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这便等于额外兵,是父母替他许愿,当了猖
兵便可以没有灾难,身体健康。(这句写扮猖,及扮猖的意义。有小孩子扮猖的情况,所以引起了“我”
这个小孩子的羡慕)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一个呢?(“我”羡慕
小猖兵。)猖兵赤膊,着黄布背心,这算是制服,公备的。另外,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
且必须是红的。装束好了以后,再来“打脸”。打脸即是画花脸,这是我最感兴趣的,看着他们打脸,羡
慕已极,其中有小猖兵,更觉得天下只有他们有地位了,可以自豪了,像我这天生的,本来如此的脸面,
算什么呢?(我为什么羡慕小猖兵,一是可穿制服,二是可穿红女裤,三可“打脸”,尤其是“打脸”,
让我羡慕已极。)打脸之后,再来“练猖”,即由道士率领着在神前画符念咒,然后便是猖神了,他们再
没有人间的自由,即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一句写练猖,在小孩子看来,练后的猖
神是很神奇。)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比这个更显
得他们已经是神了,他们不说话,他们已经同我们隔得很远,他们显得是神,我们是人是小孩子,我们可
以淘气,可以嬉笑着逗他们,逗得他们说话,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
三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察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
的模样了。(这几句写我们小孩子眼中的猖神,神奇,想逗又不敢。)
说到叉,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
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做把柄,其
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在城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
的。(再写猖神手中的叉,因为“我”曾做过,所以“我”很对叉很留心。符合儿童心理。)
在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
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来,不
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这才开始写放猖,一连用了六个“跑”字,
“拼命地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跑进去,又跑来”“家家跑遍”。一是形象的照应并解说了“放猖”
的内涵,前文有“'猖’的意思就是各处乱跑一阵”;二是连用“跑”字,再现了“放猖”驱疫习俗中的
精彩场景,上演了一场快乐的闹剧,渲染了一种热烈的氛围,使“放猖”这一民间习俗充满热闹的气氛;
三是'‘跑”中有一种天地间唯一的自由,表现作为孩子的“我”对他们自由自在奔跑的羡慕之情。)
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
巡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
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最后写游猖和收猖,游猖时,“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收猖
时,感慨“今年的已经完了”。意犹未尽之感悠然而生。)
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
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见到扮猖兵的人,太让
人失望了。“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这个比喻写猖兵的“奇迹”不再,也写“我”因放猖结束而感到失
落。)
文本二:废名《莫须有先生教国语》
①莫须有先生教国语,第一要学生知道写什么,第二要怎么写,说起来是两件事,其实是一件,只要
你知道写什么,你自然知道怎么写。要小孩子知道写什么,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你能懂得
小孩子的欢喜你便能引得他们写什么了。
②莫须有先生在金家寨小学教国语,有一回出一个“荷花”的作文题,因为他小时喜欢乡下塘里的荷
花、荷叶、藕。凡属小孩子都应该喜欢,而且曾经有李笠翁关于这个题目写了一篇很好的散文,莫须有先
生自己的文章还近于诗,诗则有时强人之所不能,若李笠翁的《芙蕖》能说到荷叶的用处,是训练小孩子
作文的好例子。荷叶还可以拿到杂货店里去包东西。莫须有先生出了荷花这个题目,心里便有一种预期,
不知有学生能从荷塘说到杂货店否?结果没有,莫须有先生颇寂寞,有一学生之所作,篇幅甚短,极饶意
趣,他说清早起来看见荷塘里荷叶上有一小青蛙,青蛙蹲在荷叶上动也不动一动,“像羲皇时代的老百姓”,
莫须有先生很佩服他的写实。
③民间有“放猖”“送油”的风俗,莫须有先生小时顶喜欢看“放猖”,看“送油”,现在在乡下住
着,这些事情真是“乐与数晨夕”了,颇想记录下来,却是少暇,因之拿来出题给学生作文,看他们能写
生否,他们能将“放猖”“送油”写在纸上,国语教育可算成功了。作这两个题目的学生很多,但都不能
写得清楚明白,令异乡人读之如身临其境、一目了然。可见文字非易事,单是知道写什么也还是不行的。
小孩子都喜欢"放猖",喜欢“送油”,然而他们写不出,他们的文字等于做手势而已。
④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已经重来大学执教了,莫须有先生又开始有闲作文章,乃居然写了一篇《放
猖》,此事令他很愉快,好像是一种补过的快乐。
文本背景介绍:文本二是废名先生的一篇小说,也可以看作是对文本一的一篇创作感想,我们从节选
中可以看出他为什么要写《放猖》,他是在给孩子们写的一篇下水作文,可见下水写作早已有之。如何让
孩子们会写作文,让“其实很简单,只要你自己是小孩子,你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你便能引得他们写什么
了”,但是“单是知道写什么也还是不行的”,还得你亲自去写,给孩子作示范!于是补过,写了一篇《放
猖》。
「①明示写作对象或内容
关注标题
-②提示阅读线索
(对象)
L③明示或暗示文章的主题
散文初步理清I①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时间顺序
顺序工②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一
整体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阅读却止血银「①寻找作品的线索
"四步初步言把会握一②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法”
L③注意文中议论、抒情句
①找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
关键词
-初步概括②看文章所选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
主题观点、态度和情感
③找出文章中的议论句、抒情句、过渡
句、首尾句
文本一:废名《放猖》
判断文本类型:叙事散文/文化散文
关注文章标题(写作对象):放猖一一一种民俗活动
把握行文线索:放猖(穿插我的感受)
理清文章思路: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写作思路:扮猖一一练猖一一放猖一一游猖一一收猖
5.初步概括主旨
作者采用儿童视角对记忆中故乡的“放猖”习俗进行了详细的叙写,将原本严肃郑重的鬼神祭祀之事
写得新奇又生动,有惊奇、有欢喜、有热闹、有落寞,既详细展现了“放猖”这一风俗,也写出了儿童心
理的微妙变化。
6.叙事散文:叙述特点
叙述语言一一朴实冲淡,娓娓道来
叙述节奏一一不温不火,叙写了从开始到结束的全过程,结构紧凑,不枝不蔓
叙述视角一一第一人称、儿童视角
叙述技巧一一“我”之所见和“我”之所羡交织对比
*文化散文:富有浓郁的民俗文化气息
9.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
喜”这一主张的。
[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作品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作者用儿童的视角来写鬼神祭祀之事,用儿童一样纯真而敏感的眼睛来观察,用儿童非理性的直觉来体验。
(1)内心羡慕:“有时又由小孩子扮之……我当时非常羡慕这种小猖兵,心想我家大人何以不让我也来做
一个呢?”“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人间的自由本来莫过于说话,而现在不准他们说话,没比这个更显得
他们已经是神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叉,拿着察郎当郎当的响,真
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跑着……我则跟在后面喝彩”作者记述“放猖”这一习俗
时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童真的视角来看待和感知,写出孩子对猖兵的极大兴趣以及内心的羡慕之情。
(2)快乐的闹剧:“谁做猖谁自己得去借一件女裤穿着,而且必须是红的”“他们再没有人间的自由,即
是不准他们说话,一说话便要肚子痛的。这也是我最感兴趣的”“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
被爆竹欢迎着,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我则跟在后面喝彩”原本严
肃、庄重的习俗用孩子的视角来看,简直是一出闹剧,因为孩子感兴趣的地方总是充满了欢快的气氛。
(3)热闹后的寂寞:”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猖’……我的心里却寂寞之至,正如过年
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今年的已经完了”“放猖”是一年一度进行的,对孩子
而言,热闹的闹剧之后自然是寂寞的。
(4)偶像的破灭:“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
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原本神奇
的猖兵在放猖后回归生活的本色,在孩子眼里没有了光泽和神奇,就像自己的偶像梦破灭了一样。
【参考答案】
①选题为儿童喜欢的放猖;(选材方面)
②在回忆放猖时,选用儿童视角,用儿童的口吻和语言,写儿童看到的场景和参与的活动;(叙述视角)
③注重表达儿童的心理,写小孩子的羡慕、寂寞和失落等。(写作重点:心理描写)
―核心梅炼・考向探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文本一:
看花的姿态
迟子建
我是白先勇先生的读者。他的《永远的尹雪艳》和《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我眼里就像两棵灿烂的
花树。白先勇先生用那支生花妙笔,让尹雪艳和金大班这两个花树般的人物,获得了地久天长的绚丽。
四月底,青岛的春天正热闹着,白先勇先生来到了中国海洋大学。我刚好在那里给人文学院的学生讲
《额尔古纳河右岸》,得以相识。白先生初来青岛,可他似乎并没特别的兴致看风景,他喜欢待在屋子里。
王蒙先生请他出来参加活动时,他才会下楼。天凉时,他披着一件人字呢大衣;天暖时,则是一件中式便
服。他闲闲的,淡淡的,似乎与春天有着某种隔膜。
我曾经看过白先生的《树犹如此》,是怀念他的朋友王国祥的,写得催人泪下,感人至深。文章中,
他多次写到花和树。王国祥离去了,白先生家花园中的一棵高大的意大利柏树也随之枯死,
花园荒芜了。那株青烟般消失的树,在花园中留下一个巨大的缺口,这道缺口,被白先生形容为“一
道女娟炼石也无法弥补的天裂”,其内心的苍凉之情,可想而知。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为看了太多繁华的
“春”,胸中弥漫着旧时光中花朵的沉香,才会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详。
但他还是爱花的。海大校园中的樱花开得正盛,一树又一树的樱花,让他一再驻足观赏,叹息着:“太
美了,太美了!”他看花的眼神是怜惜的。三月三,大家到崂山的太清宫去,在一处殿门前,逢着一丛朝
霞般鲜润的花朵。我看了一眼,便说:“这是芍药。”白先生走过去,大叫:“不是芍药,是牡丹啊!”
白先勇先生自从将汤显祖的《牡丹亭》搬上昆曲舞台后,对牡丹可谓情有独钟。对于即将要去北京参加青
春版《牡丹亭》百场演出的白先生来说,这丛牡丹,无疑是老天为他写就的福音书啊。那丛牡丹姿态灼灼,
开得恰到好处,飘洒,浓艳,馥郁,白先生啧啧惊叹,连称:“不得了,不得了!”我对他说,将来第一
百零一场的《牡丹亭》,去哈尔滨演出吧。白先生笑着说自己没有去过哈尔滨,当然希望有一天能带着《牡
丹亭》到那里演出。
今年的哈尔滨酷热难当。这个时候,我会放下笔来“歇伏”,以读书为主。好书是可以带来清凉的。
我从书架上将郑愁予先生赠送的三本诗集取下。去年十一月我在香港浸会大学时,郑愁予先生刚好由
耶鲁大学到香港大学讲学。愁予先生的诗歌,韵律优美,婉约惆怅,在港台影响极大。他与白先勇先生一
样,根扎在中国台湾,后来到美国发展,执教于名校。愁予先生爱酒,他和他夫人梅芳请我去兰桂坊,我
感受到他爱酒之切。在那家俄罗斯人开的酒吧,他披着大衣,在零下三十多度的环境中,品尝威士忌。愁
予先生喝酒之后,谈笑风生,出口就是诗,他的热情能把一个冰冷的人都点燃。近午夜时,愁予先生举着
杯,邀我到阳台看海。与其说是看海,不如说是赏月,那天晚上的月亮实在太明了。海上月光飞舞,好像
海上生了一片白桦林。愁予先生无限感怀,轻轻地哼起歌来。那低沉而忧郁的歌儿在月色中回旋,宛如夜
鸟的翅膀轻触着花树。
愁予先生的诗歌意象绮丽,比如他写长城:“长城像一个担夫担着群山,从地平线上彳亍走来。”他
写“塔”:“塔,乃天问的形式吗?”他写微醺的状态:“微醺是枕着山仰卧,全身成为瀑布。”他写花:
“百合花的嘴张得太大,像在惊讶。”他有一首诗的名字就叫“寂寞的人坐着看花”,读这首诗的时候,
我忽然联想起了白先勇先生,想起他看花时那顾眷的神色。他们俩,虽然年过古稀,但他们身上那种美好
的情感,从他们看花的姿态上,可以充分感受得到。
有一天,聂华苓老师来电,我跟她聊起白先勇和郑愁予,他们都是她的老朋友了,我说:“他们与我
们这代人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是风雅的人!”聂华苓叫道:”很对很对!”
是啊,我们这一代人,传统文化的根基浅,缺乏琴棋书画的浸染,对西方文化的认识也不够深刻。为
什么我们可以写出好看的作品,却难写出有大品格的作品?我想是因为我们的文化底蕴还不足,境界还不
够深远。我们看花,是用眼睛;而他们看花,用的则是寂寞、沧桑的心。看花姿态的不同,作品所呈现的
气象就大不一样了。
我愿引愁予先生的几句诗,来为这篇小文做结:
我们常常去寺庙
常常去无人的海滩
常常去上坟
献野花给好听的名字
(选自迟子建散文集《云烟过客》,有删改)
文本二:
无论是树上还是树下的花朵,在去年都不如一盆野草带给我惊艳之感。
在被废弃的海棠花盆里,一棵细若游丝的草,从干硬的土里飞出来了!它就在无人的角落中,挣扎着
活。渐渐地成了气候,盆中的野草不是一棵,而是七八棵了,它们相互搀扶着,努力向上,不屈不挠,疏
朗有致,绿意荡漾。
我热爱散文,常常会在情不自禁时,投入它的怀抱。它就像一池碧水,洗濯着尘世的我。这些不经意
间写就的散文,就像我居室的那盆野草,在小天地中,率性地生长,生机缭绕,带给我无限的感动和遐想。
当一个人的呼吸,与野草的呼吸融合在一起时,宁静与超然,安详与平和,善与慈,爱与美,就会在
不老的四季中,缠绕在你的枝头,与你同在。我正是在这些大自然无处不在的生命灵性中用文字构建着人
生的意义,追寻灵魂的安顿、精神的寓所和情感的寄托。
我愿将这样的野草,捧给亲爱的读者。
(选自《云烟过客•总序》,有删改)
一、分析标题意蕴
1.文本一标题“看花的姿态”意蕴丰富,试作说明。
答案①“看花的姿态”在文中主要指白先勇、郑愁予两位大师看花时的神情、姿态、风度,也指我
们普通人看花的姿态。
②白先勇、郑愁予两位大师看花的姿态,暗含他们“风雅”的人生姿态。
③通过“我们这一代人”与两位大师看花姿态的不同,提醒“我们”要奠好传统文化之基,提升审美
境界。
二、分析词句意蕴
2.作者在第三段中说“我想白先生一定是因为看了太多繁华的‘春',胸中弥漫着旧时光中花朵的沉香,
才会在春光中如此的超然、安详",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答案①他经历了很多的人事沧桑,曾经品味过生活中众多的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美好的人性和美好
的友情;
②也品尝过失去这些美好的痛苦,有一颗历经寂寞、沧桑的心;
③但他内心里深藏着对春天、对那些美好事物、对生活的热爱。
3.文中说白先勇和郑愁予是“风雅”的人,请结合全文探究“风雅”的内涵。
答案①是指他们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的根基,深受艺术的浸染。
②他们懂得爱怜、眷顾、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他们对生活充满了热情。
③他们用寂寞、沧桑的心来欣赏生活中的美。
三、分析创作主旨理念
4.结合文本二,谈谈文本一中“野草”的气韵体现在何处。
答案①文中所写之人如“野草”般充满生机。白先勇、郑愁予两位“风雅”先生,懂得爱怜、眷顾、
欣赏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哪怕生活中经历过坎坷,也依然充满热情,用寂寞、沧桑的心来欣赏生活中的美。
②文章所思所感如“野草”般涤荡心胸,引人深思。由“我们这一代人”与白先勇、郑愁予看花姿态
的不同,继而引发了对当今文化创作与文化审美的反思。
③散文的风格如“野草”般率性自然,有一种温暖的鼓舞人心的诗意和温情。
四、情境化探究题
5.2003年,澳大利亚杰姆斯•乔伊斯基金会将年度"悬念句子文学奖"颁发给中国女作家迟子建。该奖项
对她作品的评语是;"具有诗的意蕴。”请结合这句评语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①这句话将“低沉而忧郁的歌声”与月色、夜鸟、花树等意象交融在一起,意境幽美而空灵;将歌声
比作“夜鸟的翅膀”,化无形为有形,比喻十分独特而又生动。②这个句子形象地表现了愁予先生的歌声
里传达出他那惆怅而美好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力与运动》单元检测卷及答案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导学案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4年中考数学三模考试试卷附答案
- 《诫子书》复习课
- 中小学机房作品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 高一化学二第二章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练习
- 2024届安徽省巢湖市某中学高考仿真模拟化学试卷含解析
- 2024高中地理第3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第4节数字地球精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3
- 2024高中物理第二章交变电流第六节变压器达标作业含解析粤教版选修3-2
- 2024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湘夫人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绵阳市高中2022级(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二诊)历史试卷(含答案)
- 《视频压缩基础》课件
- 2025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校园招聘63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A机场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实践调研报告》2600字(论文)
- 社工人才培训计划实施方案
- 四年级数学(上)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
- 6、水平四+田径18课时大单元计划-《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
- 军事理论(2024年版)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课程纲要
-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1-6单元作文课件
- NB/T 11434.5-2023煤矿膏体充填第5部分:胶凝材料技术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