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考历史地理成人高考(高起本文科)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1页
成考历史地理成人高考(高起本文科)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2页
成考历史地理成人高考(高起本文科)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3页
成考历史地理成人高考(高起本文科)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4页
成考历史地理成人高考(高起本文科)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复习试卷(答案在后面)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实行科举制的朝代?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是在东汉时期发明的?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3、以下哪项地理现象属于海陆变迁现象?()A.黄河改道B.冰川融化C.沙漠扩张D.森林减少4、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三大发明?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E、茶叶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B.秦朝推行均田制,土地按人口分配C.隋唐时期实行均田制,土地私有化严重D.宋朝推行租佃制,土地所有权归农民7、下列哪一项不是北宋时期四大发明之一?A.指南针B.印刷术C.火药D.蒸汽机8、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东方的拿破仑”?A.孙中山B.康有为C.慈禧太后D.左宗棠9、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通过的时间是()。A、1949年B、1954年C、1975年D、1982年10、以下关于中国古代黄河文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黄河文化以农耕文明为代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源地之一。B.黄河流域孕育了华夏民族的摇篮,诞生了诸如夏、商、周等众多古代王朝。C.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D.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是平原广阔,水资源充裕。11、下列关于我国历史时期的地理变迁,描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大规模的北方边疆开发,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B.唐朝时期,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加,江南地区逐渐成为国家的粮食基地。C.宋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D.明朝时期,由于对外贸易的繁荣,我国沿海地区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港口城市。1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说法,正确的是:A.指南针最初被用于军事目的B.指南针是在宋朝时期传入欧洲的C.指南针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海上航行的发展D.指南针是由铁制指针在磁石上摩擦后制成的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能够通过观测太阳和北极星来确定方位。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了郡县制,进一步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发展。C.东汉时期,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始兴盛,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D.唐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南洋诸国的友好往来。14、汉朝时期,实行哪种土地制度,确立了豪强地主经济的基础?A、井田制B、均田制C、土地私有制D、屯田制15、以下哪一个城市被称为“东方明珠”?A.广州B.青岛C.厦门D.上海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造纸术是由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而成的B.最初的纸张是用树皮、破布等材料制成的C.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保存D.西汉时期,中国已经能够制造出质量较好的纸张17、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东方巴黎”?A.北京B.上海C.广州D.天津18、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有学校出现在哪个朝代?()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1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与手工业长期相结合B.商业发展受到封建政府的严格限制C.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D.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于-indigo纺织业20、下列哪一项不是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A、丝绸B、瓷器C、茶叶D、铁器2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逐渐普及,农业生产得到发展。B.秦汉时期,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宋元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22、下列选项中,哪位学者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A、吕思勉B、陈寅恪C、范文澜D、白寿彝23、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进,以下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秦汉时期,实行均田制,奠定了封建经济的坚实基础。B.唐朝时期,推行租庸调制,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C.宋朝时期,出现“市”、“坊”分区制,商品经济繁荣。D.明清时期,实行“一条鞭法”,简化税收,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2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始于唐朝中后期B.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始于南宋时期C.经济重心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始于唐朝中后期D.经济重心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始于南宋时期25、西汉建立之初,为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采纳了哪位谋士的建议,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A、韩信B、张良C、萧何D、郦食其26、关于中国历史地理,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导致许多战争发生。B.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已广泛种植水稻。C.唐代,五胡十六国建立的多个北方政权,成为当时中国的主体。D.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国际贸易路线。27、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A.春秋战国时期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D.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2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理的陈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禹贡地域图》是中国最早的地图集,反映的是周代的行政区划。B、中国古代将全国大致分为九州,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尚书》中。C、《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名著,详细记载了北魏时期中国北方的河流分布。D、《元和郡县图志》是唐代的一部地理书,详细记录了当时中国的郡县设置与地理状况。29、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对我国古代社会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广泛传播,但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B、指南针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但对农业发展影响不大。C、火药和火器的发明,加强了我的军事防御能力,同时促进了冶金业的发展。D、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材料得以替代竹简,推动了知识传播,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30、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电脑3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爆发?()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32、【题目】以下关于秦汉时期长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秦朝统一直线长城,全长达到了万千米;B.两汉时期继续修建长城,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C.长城建筑材料主要是土石、木材和砖石;D.长城不仅具有防御功能,也是中国北方与内部联系的桥梁。33、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34、汉武帝时期,哪位大臣通过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A、董仲舒B、张骞C、卫青D、霍去病35、以下哪位古代中国史学家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史记》作者司马迁B、《汉书》作者班固C、《三国志》作者陈寿D、《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36、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指南针B、火药C、造纸术D、自行车37、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38、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说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南移始于唐朝,完成于宋朝B.南移始于宋朝,完成于明朝中叶C.南移始于明朝,完成于清朝D.南移始于南宋,完成于明朝39、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A.长江三峡工程B.郑国渠C.隋唐大运河D.都江堰40、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在:A、1917年,俄国通过二月革命建立的苏维埃政权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C、1918年,德意志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D、1919年,波兰人民共和国建立二、Ⅱ卷(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第一题请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一系列重要措施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第二题请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说明明清时期我国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第三题题目:阐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本题20分)答题要求:1.简明扼要地陈述“贞观之治”的时间、背景和主要措施。2.深入分析“贞观之治”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3.举例说明“贞观之治”对后世的政治改革和国家治理的启示。第四题请分析南宋时期(1127年—1279年),我国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并简要概述其对后世的影响。第五题题目:分析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2024年成人高考成考历史地理(高起本文科)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Ⅰ卷-选择题(本大题有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以下哪个朝代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实行科举制的朝代?A、隋朝B、唐朝C、宋朝D、元朝答案:A解析: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实行科举制的朝代,这一制度在隋文帝时期开始,至隋炀帝时期正式确立。科举制的实施,打破了世家大族的世袭特权,为平民百姓提供了通过考试进入仕途的机会。唐朝、宋朝和元朝虽然也沿用了科举制,但并非其最早实行者。2、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是在东汉时期发明的?A.造纸术B.指南针C.火药D.印刷术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其中,造纸术是由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的,他发明了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为原料制造纸张的方法,使得纸张的生产更为普及,成本更低,质量也更好。这一发明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其余三项发明则分别出现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因此,正确答案为A。3、以下哪项地理现象属于海陆变迁现象?()A.黄河改道B.冰川融化C.沙漠扩张D.森林减少答案:B解析:海陆变迁是指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相互转化的现象。冰川融化是导致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属于海陆变迁现象。而黄河改道、沙漠扩张和森林减少虽然都是地理现象,但它们并不直接涉及海洋和陆地的相互转化。4、中国古代历史上,哪个朝代实行了科举制度?(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答案:C、唐朝解析:科举制度起源于隋朝,但真正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度是在唐朝。科举制度在唐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也成为唐朝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选项A秦朝、B汉朝、D宋朝虽然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朝代,但并非科举制度的首创者或完善者。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三大发明?A、指南针B、造纸术C、印刷术D、火药E、茶叶答案:E解析:中国古代三大发明指的是指南针、造纸术和印刷术。火药虽然也是中国古代的发明,但通常不包括在三大发明之中。而茶叶虽然在古代中国有重要地位,但它不属于技术创新性的发明。因此,选项E是正确答案。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B.秦朝推行均田制,土地按人口分配C.隋唐时期实行均田制,土地私有化严重D.宋朝推行租佃制,土地所有权归农民答案:A解析: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国家所有,由周王分封给诸侯,诸侯再分封给士,形成层层分封的土地制度。井田制是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典型代表。B项,秦朝实行的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均田制是北魏至唐朝实行的土地制度;C项,隋唐时期均田制确实存在,但土地私有化并不严重;D项,宋朝实行租佃制,但土地所有权并未归农民。因此,正确答案是A。7、下列哪一项不是北宋时期四大发明之一?A.指南针B.印刷术C.火药D.蒸汽机答案:D.蒸汽机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印刷术以及指南针。而蒸汽机是在工业革命时期由西方发明的技术,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因此,选项D“蒸汽机”不是北宋时期的四大发明之一。8、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东方的拿破仑”?A.孙中山B.康有为C.慈禧太后D.左宗棠答案:D解析:左宗棠(1812-1885),晚清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历经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陕甘回民起义等重大历史事件,以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为维护清朝统治、平息叛乱、恢复社会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因其军事成就卓著,被后人誉为“东方的拿破仑”。孙中山(1866-1925)是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康有为(1858-1927)是清末民初的思想家、教育家,慈禧太后(1835-1908)是晚清的实际统治者。9、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通过的时间是()。A、1949年B、1954年C、1975年D、1982年答案:B、1954年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10、以下关于中国古代黄河文化的描述,错误的是:A.黄河文化以农耕文明为代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源地之一。B.黄河流域孕育了华夏民族的摇篮,诞生了诸如夏、商、周等众多古代王朝。C.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D.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是平原广阔,水资源充裕。答案:D解析:D选项描述错误。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特点是黄土地貌,水土流失严重,水资源紧张,历史上多次发生严重的水灾。尽管如此,这里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和古代农耕文明的代表。其他选项均正确。11、下列关于我国历史时期的地理变迁,描述不正确的是:A.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开始大规模的北方边疆开发,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B.唐朝时期,由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和人口的增加,江南地区逐渐成为国家的粮食基地。C.宋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大量北方人口南迁,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D.明朝时期,由于对外贸易的繁荣,我国沿海地区形成了多个重要的港口城市。答案:A解析:选项A描述不正确。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实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但大规模的北方边疆开发主要是在汉武帝时期,如修建长城、开发西域等。秦始皇时期虽然也有一定的边疆开发,但规模和影响远不如汉武帝时期。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其他选项B、C、D描述均正确。1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的说法,正确的是:A.指南针最初被用于军事目的B.指南针是在宋朝时期传入欧洲的C.指南针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海上航行的发展D.指南针是由铁制指针在磁石上摩擦后制成的答案:C解析:选项C正确,指南针的出现和使用确实极大地促进了海上航行技术的发展,对世界航海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其他选项,虽然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非最直接反映指南针对人类社会贡献的核心观点。例如,A选项中提到的军事用途虽有历史记载,但并非指南针最早或最重要的应用;B选项关于指南针传入欧洲的时间点可能并不准确,具体时间仍有争议;D选项描述了指南针的一种制作方法,但这不是本题考察的重点。因此,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来看,C选项是最合适的。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理知识描述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能够通过观测太阳和北极星来确定方位。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立了郡县制,进一步推动了中央集权的发展。C.东汉时期,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始兴盛,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D.唐朝时期,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南洋诸国的友好往来。答案:C解析:A选项,春秋战国时期人们通过观测太阳和北极星来确定方位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那时人们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一方法。B选项,秦始皇设立郡县制确实促进了中央集权的发展,但与地理知识关系不大。D选项,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与唐朝无关。而C选项,东汉时期张骞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兴盛确实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属于地理知识范畴。因此,选C。14、汉朝时期,实行哪种土地制度,确立了豪强地主经济的基础?A、井田制B、均田制C、土地私有制D、屯田制答案:C解析:汉朝时期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这为豪强地主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井田制是周代的土地制度,均田制是隋唐时期实行的土地制度,屯田制则是汉朝时期的一种军屯制度,不作为汉朝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标志。15、以下哪一个城市被称为“东方明珠”?A.广州B.青岛C.厦门D.上海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了对我国各大城市的地理知识的了解。上海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繁荣的经济以及国际影响力,被誉为“东方明珠”。因此,正确答案是D.上海。16、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说法正确的是:A.造纸术是由东汉时期的蔡伦改进而成的B.最初的纸张是用树皮、破布等材料制成的C.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保存D.西汉时期,中国已经能够制造出质量较好的纸张【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相关知识。选项A正确,东汉和帝时期,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更加优良,成本降低,更便于普及;选项B正确,最初的纸张确实是以树皮、麻头、破布等为原料,通过浸泡、捣碎、漂洗、煮炼等过程制作而成;选项C正确,造纸术的发明极大地降低了书籍的成本,促进了文化信息的记录和传播;选项D也正确,根据考古发现,西汉时期中国已有较为成熟的造纸技术,能生产出适合书写的纸张。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不过,按照选择题的一般规则,如果要求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则应该根据题目要求具体分析,但在此题中,所有选项描述都是正确的。17、以下哪个城市被誉为“东方巴黎”?A.北京B.上海C.广州D.天津答案:B解析:上海因其独特的城市风貌、繁华的商业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东方巴黎”。其他选项虽然也是中国的大城市,但并没有这个美誉。18、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有学校出现在哪个朝代?()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答案:C、西周解析:中国的教育始于西周,西周时期设立了“大学”和“小学”两种学校,这是中国最早的教育机构,标志着中国学校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西周时期设立的学校不仅是教育机构,也是文化传承和政治权利的重要载体,对后世的教育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表述不正确的是()A.农业与手工业长期相结合B.商业发展受到封建政府的严格限制C.封建土地所有制是经济基础D.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于-indigo纺织业答案:B解析:B选项表述不正确。中国古代封建政府在封建社会长期限制商业发展,但并非严格限制,特别是在唐宋之后,商业发展逐渐呈现繁荣的趋势。其他三个选项都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要特征:农业与手工业长期相结合,是当时经济发展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则是封建经济制度的基石;而资本主义开始萌芽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indigo纺织业,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标志。20、下列哪一项不是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A、丝绸B、瓷器C、茶叶D、铁器答案:C解析: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是一条重要的贸易路线,它连接了中国与西方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条路线上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中国的丝绸、瓷器以及铁器等,而茶叶则在较晚的唐代才开始大规模通过丝绸之路进行贸易。因此,选项C茶叶不是汉朝时期丝绸之路的主要商品。2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逐渐普及,农业生产得到发展。B.秦汉时期,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C.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D.宋元时期,手工业和商业繁荣,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C解析:选项C中提到的科举制度确实在唐朝时期得到了发展,但它主要是选拔官员的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不直接。而其他选项A、B、D都正确地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因此,选项C是不正确的。22、下列选项中,哪位学者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对中国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A、吕思勉B、陈寅恪C、范文澜D、白寿彝答案:C、范文澜解析:范文澜是中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编写了《中国通史简编》,对中国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吕思勉也是重要的历史学家,但他是新史学派的代表人物;陈寅恪是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古典文学研究家、语言学家;白寿彝也是重要的历史学家,尤其在古代史领域有重要贡献。23、关于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进,以下哪一选项是错误的?A.秦汉时期,实行均田制,奠定了封建经济的坚实基础。B.唐朝时期,推行租庸调制,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C.宋朝时期,出现“市”、“坊”分区制,商品经济繁荣。D.明清时期,实行“一条鞭法”,简化税收,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制度的演进。A选项提到秦汉时期实行均田制,这是正确的。B选项唐朝时期推行租庸调制,减轻农民负担,发展农业生产,这也是正确的。C选项宋朝时期出现“市”、“坊”分区制,商品经济繁荣,这也是正确的。D选项明清时期实行“一条鞭法”,简化税收,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也是正确的。综上所述,A选项是错误的,因为均田制确实是秦汉时期的经济制度。24、下列关于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始于唐朝中后期B.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始于南宋时期C.经济重心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始于唐朝中后期D.经济重心从长江流域转移到黄河流域,始于南宋时期答案:B解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南宋时期。南宋时期,随着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迅速发展,经济重心逐渐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这一转移对于后世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选项B正确。25、西汉建立之初,为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采纳了哪位谋士的建议,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A、韩信B、张良C、萧何D、郦食其答案:C、萧何解析:西汉初年,经济凋敝,民生艰困,为恢复和发展经济,汉高祖刘邦采纳了丞相萧何的建议,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人民的赋税负担,促进农业生产,从而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26、关于中国历史地理,以下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春秋战国时期,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导致许多战争发生。B.秦汉时期,江南地区已广泛种植水稻。C.唐代,五胡十六国建立的多个北方政权,成为当时中国的主体。D.宋代,海上丝绸之路兴盛,成为世界上最繁荣的国际贸易路线。答案:D解析:选项A中的描述并不准确,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原因主要是政治、经济和种族等因素。选项B中的描述是正确的,但只是局部地区的情况。选项C中的描述并不准确,北方政权虽然存在,但并非主体。选项D是正确的,宋代时,海上丝绸之路的确兴盛,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荣的国际贸易路线。27、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A.春秋战国时期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D.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答案:C解析:选项A,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割据、战争频繁的时期,但并没有标志着封建社会的开始;选项B,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战国时期的纷争,但并没有改变封建社会的性质;选项C,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选项D,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虽然选拔了大量的官员,但并没有改变封建社会的性质。因此,正确答案是C。28、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地理的陈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禹贡地域图》是中国最早的地图集,反映的是周代的行政区划。B、中国古代将全国大致分为九州,这一说法最早出现在《尚书》中。C、《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名著,详细记载了北魏时期中国北方的河流分布。D、《元和郡县图志》是唐代的一部地理书,详细记录了当时中国的郡县设置与地理状况。正确答案:A解析:《禹贡地域图》虽然是中国古代早期的地图集,但是反映的是夏朝至战国时期的行政区划,而非周代。其他选项的叙述都是正确的。29、以下关于四大发明对我国古代社会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广泛传播,但限制了手工业的发展。B、指南针的发明,大大提高了航海技术的发展,但对农业发展影响不大。C、火药和火器的发明,加强了我的军事防御能力,同时促进了冶金业的发展。D、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写材料得以替代竹简,推动了知识传播,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答案:C解析:选项A中的活字印刷术确实促进了文化传播,但同时也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因此A选项错误;选项B中的指南针发明对航海技术有显著提升作用,对农业也有一定影响,如改良船舶,所以B选项错误;选项C中的火药和火器对于提高我国军事防御能力贡献巨大,同时也推动了冶金业的发展,因此C选项正确;选项D中的造纸术确实推动了知识传播,但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远远超过书写材料的替代,故D选项错误。综上,选C。30、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指南针B.造纸术C.火药D.电脑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电脑是20世纪中叶才发明的,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因此,正确答案是D。3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爆发?()A、陈胜、吴广起义B、黄巾起义C、黄巢起义D、太平天国运动答案:A解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的爆发。32、《史记》的作者是以下哪位历史人物?()A、司马光B、贾谊C、司马迁D、刘向答案:C解析:《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33、以下哪个城市不是中国的四大古都之一?()A、北京B、西安C、洛阳D、开封E、南京F、杭州答案:F解析:中国的四大古都是北京、西安、洛阳和开封。杭州则被称为“六朝古都”,但不属于中国四大古都。34、清朝时期,哪位皇帝的年号是“雍正”?()A、顺治B、康熙C、雍正D、乾隆答案:C解析:雍正帝是清朝第六位皇帝,庙号世宗,年号雍正。35、黄河流域被认为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之一。请问,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大致地理界线是?()A、内蒙古河口至山东利津段B、河南孟津至河南桃花峪段C、内蒙古巴彦高勒至河南孟津段D、陕西潼关至河南孟津段答案:A解析:黄河上段主要流经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中游流经黄土高原,下游流经华北平原。内蒙古河口至山东利津段通常被视为黄河下游,但这项题目是级别上的区分,因此应当选择整个黄河流域。32、【题目】以下关于秦汉时期长城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秦朝统一直线长城,全长达到了万千米;B.两汉时期继续修建长城,主要目的是为了防御匈奴;C.长城建筑材料主要是土石、木材和砖石;D.长城不仅具有防御功能,也是中国北方与内部联系的桥梁。【答案】A【解析】选项A中提到的“秦朝统一直线长城,全长达到了万千米”是不正确的。实际上,秦朝修建的长城并非一条直线,而是根据地形和地理环境进行了多次调整。至于长城的全长,不同的历史文献记载的长度也不尽相同,但远远没有达到万千米。其余选项B、C、D中的描述均符合史实。33、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历史常识。“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文学成就最高的八位作家,包括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因此,正确答案是宋朝。34、汉武帝时期,哪位大臣通过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使得儒家思想成为国家的正统思想?A、董仲舒B、张骞C、卫青D、霍去病答案:A、董仲舒解析:“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社会地位显著提升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一政策的具体提出者是董仲舒,他生活在西汉时期,其提出的这一政策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加强思想统一,对后世影响深远。而张骞虽是著名的外交家,卫青和霍去病都是著名的将领,但他们的主要贡献并不在于学术思想的发展。35、以下哪位古代中国史学家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A、《史记》作者司马迁B、《汉书》作者班固C、《三国志》作者陈寿D、《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学家的成就及其著作。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纪传体史学的奠基之作,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司马迁在著作中展现了卓越的史学才华和写作技艺,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其他选项中的班固、陈寿和司马光也都有重要的历史著作,但与题干不符。36、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指南针B、火药C、造纸术D、自行车答案:D解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这些发明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自行车并非中国古代的发明,它是在18世纪末由欧洲人发明的。37、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哪一项极大地促进了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A、造纸术B、火药C、印刷术D、指南针答案:D解析: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在北宋时期开始用于航海之中,极大地提高了航海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促进了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对世界航海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他三项,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虽然也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与本题要求的知识点不符。38、关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说法,以下哪项是正确的?()A.南移始于唐朝,完成于宋朝B.南移始于宋朝,完成于明朝中叶C.南移始于明朝,完成于清朝D.南移始于南宋,完成于明朝答案:B解析: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始于唐朝,到南宋时期最终完成。这一过程中,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南方农业的发展,以及北方战乱频繁的原因,经济重心逐渐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到了明朝中叶,这一转移基本完成。因此,选项B“南移始于宋朝,完成于明朝中叶”是正确的。39、以下哪项不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A.长江三峡工程B.郑国渠C.隋唐大运河D.都江堰答案:A解析:长江三峡工程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三峡地区建设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并非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水利工程。中国历史上的三大水利工程分别是郑国渠、隋唐大运河和都江堰。郑国渠是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水利工程,隋唐大运河是隋唐时期修建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战国时期蜀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的水利工程。40、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是在:A、1917年,俄国通过二月革命建立的苏维埃政权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C、1918年,德意志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D、1919年,波兰人民共和国建立答案: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解析:1917年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布尔什维克党通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成立了工兵代表苏维埃政府。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标志着列宁主义的诞生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因此,正确答案是B。二、Ⅱ卷(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14分,共70分)第一题请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一系列重要措施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实行中央集权制: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2.统一度量衡:统一了全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3.开通修建交通:修建了长城、灵渠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强了北方边疆防御,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4.编纂法律:制订了严格的法律,实行“焚书坑儒”,推行法家思想,强化中央集权。这些措施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以下深远影响: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秦始皇的统一措施奠定了中国多个朝代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础。2.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统一后的度量衡、文字等,加快了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进程。3.强化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政治保障。4.影响后世政治制度:秦始皇的政治制度对后世各朝代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于中央集权制的继承和发展。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分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一系列重要措施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深远影响。考生需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秦始皇的措施进行分析,并结合其对后世的影响进行论述。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全面、客观地评价秦始皇的措施,以及这些措施对中国古代社会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第二题请结合历史背景,分析说明明清时期我国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答案:原因:1.防止沿海地区的民众与外国进行贸易,从而减少外国势力对我国的影响。2.保护国内的手工业和商业,避免外国商品冲击国内市场。3.维护封建统治秩序,防止沿海地区的民间势力与外国勾结,威胁到封建政府的统治。4.历史原因,如元朝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被中断,明清时期又担心再次被切断。影响:1.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我国在世界上错失了与其他国家交流和学习先进技术的机会。2.导致了我国在科技、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与欧洲等国家的差距逐渐拉大。3.加剧了沿海地区的贫困和落后,使得一些沿海地区民众生活水平下降。4.造成了我国在对外关系上的孤立,不利于国际交往和外交发展。解析:本题目要求考生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及其影响。考生在解答时,应首先明确海禁政策的原因,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然后,分析这些原因如何影响了我国的历史进程。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逻辑清晰,论据充分,论述有深度。最后,考生需要总结出海禁政策对我国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历史上的具体表现。通过这样的解答,可以全面展示考生对明清时期海禁政策的理解。第三题题目:阐述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贞观之治”及其对后世的影响。(本题20分)答题要求:1.简明扼要地陈述“贞观之治”的时间、背景和主要措施。2.深入分析“贞观之治”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3.举例说明“贞观之治”对后世的政治改革和国家治理的启示。参考答案:1.贞观之治的时间与背景“贞观之治”是指唐朝时期,在唐太宗李世民在其统治下的政治局面,这一时期大约出现在公元626年到649年。当时,唐朝刚刚经历了隋朝末年的战乱与动乱,社会经济、政治都处于恢复与发展阶段。2.主要措施在政治上,唐太宗注重吏治清明,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实行宽简的法律政策,减少刑罚,减轻人民负担;在经济上,唐太宗采取了增加农田、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减轻赋税和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