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分进阶特训(题目较难,有志冲击“双一流”高校的学生选做)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化第14课1.在谈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缘由时,罗素认为,“很多人的确有一种倾向于斗争的本能”,“很多缘由导致斗争,但是,随着全部市民欢迎斗争爆发,‘受挫的心情’是斗争狂热的主要缘由”。罗素的观点()A.代表了当时欧洲各国的普遍相识B.不符合唯物史观对斗争的正确相识C.反映了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立场D.揭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罗素认为市民的狂热心情是斗争爆发的主要缘由,这不符合唯物史观对斗争的相识,故B项正确;罗素的观点属于学者个人的相识,不能代表整个欧洲和英国统治阶级,解除A、C两项;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解除D项。2.从1914年8月到1918年2月,协约国从美国购买了价值150亿美元的物资。美国杜邦公司生产了协约国军队40%的弹药,其股票价格在斗争期间从20美元暴涨到1000美元。但令人惊奇的是,美国与同盟国之间却几乎没有贸易。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说明是()A.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奉行中立政策B.同盟国战略物资储备比较丰富C.协约国的封锁阻碍美国与同盟国的贸易D.美国与德国殖民冲突非常尖锐【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在海上的军事实力明显要强于同盟国,它们能有效地对同盟国实行贸易封锁政策,这就导致了美国与同盟国之间几乎没有贸易的状况,故C项正确;美国在1917年加入协约国阵营,解除A项;协约国较同盟国在战略物资储备上更加丰富,解除B项;美国和德国都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强国,它们之间没有尖锐的殖民冲突,解除D项。3.1921年11月,华盛顿会议召开。中国代表为驻美公使施肇基、驻英公使顾维钧、大理院院长王宠惠。广州军政府的代表伍朝枢因抵制北洋政府的吩咐没有赴会。另有全国各派团公推的“民众代表”余日章、蒋梦麟二人,加上随员、顾问等,代表团人员多达132人。材料反映出当时中国()A.内部纷争导致国家主权的丢失 B.民族民办法识的进一步提高C.各种政治力气已起先走向团结 D.国际地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答案】B【解析】材料中代表团成员包括“全国各派团公推的‘民众代表’”等信息,反映出当时中国人的民族民办法识进一步提高,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国家主权的丢失”是因“内部纷争”所致,解除A项;从“广州军政府的代表伍朝枢因抵制北洋政府的吩咐没有赴会”来看,不同政治力气并没有走向团结,解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中国国际地位的变更,解除D项。第15课1.1917年3月12日,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以“第一号吩咐”的形式发布了一个法令:规定全体军人在政治言行上听从苏维埃和士兵委员会的要求,国家杜马军事委员会的吩咐只有在不违反苏维埃决议的状况下才准予执行。这反映出当时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A.行使中心政府权力 B.属于社会主义政权C.已与临时政府决裂 D.已经限制俄国军队【答案】A【解析】从材料时间“1917年3月12日”可以看出这是俄国二月革命成功以后,当时的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可以发布行政吩咐对国家事务进行支配,反映出当时的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能够行使中心政府的权力,故A项正确;当时只是二月革命取得了成功,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政权,故B项错误;临时政府当时和工兵代表苏维埃是并存的,并没有决裂,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工兵代表苏维埃在当时没有限制俄国军队,故D项错误。2.1918年,苏俄大批工人纷纷从城市逃往乡下,成为搞粮食投机的“背口袋的人”,仅该年的6、7月份,苏俄政府就从这些人那里没收了200万普特的面粉。这说明()A.国家支持合法的自由贸易 B.经济政策不符合时局须要C.苏俄政府维护农夫的利益 D.粮食垄断影响了民众生活【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当时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家驾驭粮食安排,实行粮食垄断,工人纷纷去搞粮食投机,说明当时粮食紧缺,影响了民众生活,故D项正确;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政府禁止自由贸易,解除A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适应了国内斗争的须要,解除B项;打击工人的粮食投机不等于维护农夫利益,解除C项。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7年11月11日,中华革命党(中国国民党前身)人主办的《民国日报》报道说:“俄京激烈分子突起骚扰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之报告所怀看法皆谓不过激烈派短暂驾驭政权,然俄国之中等社会及哥萨克团必将相互联合而与之抗拒,故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由此以观俄国大局,断不致因此次之变更而根本上之动摇也。”11月14日,《大公报》报道:“克伦斯基总理率军讨逆……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长久有限,俄国人民无不钦仰克伦斯基总理。”1918年6月17日,《民国日报》社论称俄国为“民主友邦”,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同年夏,孙中山致电列宁和苏维埃政府:“中国革命党对贵国革命党所进行的艰苦斗争表示非常敬佩,并愿中俄两党团结共同斗争。”材料二苏联史探讨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头、退却年头、剥夺年头、斗争年头和战后年头。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历史上的“退却年头”,20世纪30年头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头”。材料三对斯大林体制,人们始终有不同的评价:从成就的角度,强调这一模式对苏联国力的提高有巨大作用;指责这一模式严峻的弊端和付出的过重代价;从斯大林执政初期的苏联国内外环境动身,认为苏联走这一模式有其必要性。——以上材料据王云龙等《世界现代化历程:俄罗斯东欧卷》、闻一《俄罗斯通史(1917—1991)》等整理(1)依据材料一,指出《民国日报》《大公报》对俄国彼得格勒起义的报道的相像之处,并指出对于俄国十月革命,材料一中《民国日报》的评论的不同。(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别指出“退却年头”和“剥夺年头”的内涵。(3)对材料三中关于“斯大林体制”的三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学问,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相像之处:都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在彼得格勒的成功只是短暂现象,不行能成功。不同:此前称俄国革命派为“激烈分子”,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行为是一种“骚扰”;此后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称俄国为“民主友邦”。(2)内涵:“退却年头”——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国内外资本家在苏俄经营中小企业,承认货币和市场的作用,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干脆过渡,是短暂“退却”一步。“剥夺年头”——苏联模式牺牲了农业和农夫的利益,优先发展重工业。(3)赞成“斯大林体制”对苏联国力的提高有巨大作用。理由:“斯大林体制”使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通过两个五年支配,苏联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为日后苏联赢得反法西斯斗争的成功供应了强有力的保障。赞成“斯大林体制”有严峻弊端,付出的代价过重。理由:“斯大林体制”使苏联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严峻影响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高度集中的指令性支配模式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主动性,使经济发展失去了活力。赞成“斯大林体制”的实行有其必要性。理由:苏联当时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又处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之中,为了加强国防力气以维护民族独立,为给社会主义建设供应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苏联实行这种高度集中的模式,具有肯定的合理性。(回答其中一个观点即可)【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激烈派之天下仅为一时之现象”“俄国叛党之势力如临风之烛,长久有限”可以看出都认为俄国十月革命在彼得格勒的成功只是短暂现象,不行能成功。其次小问,《民国日报》此前称俄国革命派为“激烈分子”,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行为是一种“骚扰”;此后称布尔什维克为“新派”,称俄国为“民主友邦”。(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退却年头”主要是指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允许国内外资本家在苏俄经营中小企业,承认货币和市场的作用,放弃了向社会主义的干脆过渡,是短暂“退却”一步;“剥夺年头”应当是指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牺牲了农夫的利益。(3)材料三中关于“斯大林体制”的三种看法,都有肯定的道理,要结合“斯大林体制”对经济发展产生的主动影响和消极影响来进行详细的说明。第16课1.甘地说:“非暴力……并不是服服帖帖地听从坏人的办法,而是说用自己整个精神去反对专制魔王的意志。”1920年,国大党提出“用和平与合法手段获得自治”。1930年,国大党又提出“印度必需跟英国断绝关系,完全独立”。1948年,国大党宣布“批准发动最大规模群众性斗争”。由此可见()A.非暴力主义具有明显的反帝反殖性质B.甘地的思想客观上不利于印度近代化C.国大党的斗争策略与总体目标发生根本变更D.国大党的理念与甘地思想之间存在严峻分歧【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不是服服帖帖地听从坏人的办法”“用和平与合法手段获得自治”可知,无论是甘地还是国大党都主见非暴力主义,依据材料“去反对专制魔王的意志”“必需跟英国断绝关系”可知,他们将斗争矛头对准英国,故可以得出非暴力主义具有明显的反帝反殖性质,故选A项。2.列宁在《落后的欧洲和先进的亚洲》一文中写道:“在亚洲,强大的民主运动到处都在发展、扩大和加强。那里的资产阶级还同人民一起反对反动势力。数亿人正在觉醒起来,追求生活,追求光明,追求自由。”文中的“觉醒”主要是指()A.无产阶级起先领导斗争B.亚洲人民都行动起来反帝反封建C.都走上武装斗争的道路D.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答案】D【解析】据所学学问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强,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加深,亚洲各国人民在资产阶级领导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新高潮,列宁称之为“亚洲的觉醒”,故D项正确。第17课1.下面为德国纳粹党党员数量及其在国会议席变更状况统计表。这反映出()年份192819301932纳粹党党员10.8万35万85万国会议席12107230国会名次921A.德国民族报仇心情高涨 B.德国国会长期受纳粹党限制C.纳粹党使德国摆脱逆境 D.德国民主制度日益健全【答案】A【解析】据所学学问可知,纳粹党主要宣扬民族主义、纳粹主义、反共产主义、反资本主义、反犹太主义,因此在经济危机期间赢得了很多狂热分子的支持,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数据不符,解除;结合所学学问可知,纳粹党使德国陷入巨大的灾难之中,解除C项;纳粹党上台是德囯民主政治不健全的产物,解除D项。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正如我们已经看到的,一战的爆发,或多或少是欧洲领导人心血来潮的结果;与此相反,其次次世界大战则是穷兵黩武的国家之间的侵略行为。……西方民主国家和苏联的领导人都没有能够对这些挑战作出坚决回应,导致轴心国的战事扩张愈演愈烈。西方国家同苏联之间存在竞争,尤其是民主政体对斯大林的极权政体充溢怀疑,阻碍了英国、法国同苏联之间绽开有效的合作,从而制约了它们应付轴心国的行动。另外一个重要缘由是民主国家内部存在严峻分歧,英国和法国领导人对于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条约》中针对德国侵略行为的条款有争议。……随着20世纪30年头的持续,一个越来越清晰的事实是,把国际平安的保证完全寄予在国际联盟的身上是毫无意义的。——摘编自[美]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材料二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日本没有进入美国的经济区域,而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这种状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绽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状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高原)。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问题,自然要利用满蒙(中国东北地区和蒙古高原)这一新天地……——摘编自[日]中村粲《大东亚斗争的起因》材料三(20世纪)30年头国际局势的发展,有三种趋向。一种是以苏联为首的世界人民同西方民主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制止法西斯侵略,推迟和避开世界大战的发生。……其次种是法西斯势力同西方民主国家短暂达成妥协,法西斯国家不断蚕食中小国家,并在向英法开战之前首先进攻苏联。……第三种是苏联孤立自保,希特勒实现声东击西,在进攻苏联之前首先进攻西欧国家。——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其次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主要缘由。(2)概括材料二中日本侵华缘由的观点。结合所学学问,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相识。(3)其次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与材料三中的哪一种趋向相吻合?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另外两种趋向未能最终出现的缘由。【答案】(1)主要缘由:法西斯国家疯狂的扩张和侵略;国际社会未能刚好制止法西斯的侵略;英法等西方国家与苏联之间的竞争和冲突,特殊是西方国家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的仇视;英法等西方国家内部的冲突;把维护国际平安的希望寄予在国际联盟身上。(2)观点:日本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各国利用自己的势力范围排斥他国经济扩张;日本须要解决每年不断增长的人口所带来的问题。相识:贸易或人口问题等均以不损害他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前提,材料中作者的观点模糊了斗争的侵略性,是在为侵略斗争论护。(3)与第三种趋向相吻合。第一种趋向没有出现的缘由:英法等国与苏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实时数据库行业十三五规划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垃圾车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及未来投资前景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可燃气体报警器行业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冷冻草莓市场运行动态及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保健枕头市场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五谷杂粮市场运行状况与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PC管行业竞争现状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社区健康促进计划与健康服务体系建设报告
- 房产继承合同协议
- 2025年建筑项目钢筋供应合同
- 骨科睡眠护理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复习策略讲座
- 2024至2030年中国聚硫橡胶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前景规划报告
- 天津市河西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原卷版)
- 2025高考语文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65练答案精析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 粤剧中国汉族传统戏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宣传课件
- 2024年吉林省中考语文真题
- DBJ50-T-271-2017 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检测监测技术标准
- (高清版)TDT 1090-2023 国土空间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指南
- 全新养猪代养协议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