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1页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2页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3页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4页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五年级语文)统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姓名____班级____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1、书写(每题5分共1题)1).将古诗《村晚》完整正确地默写在下面的横格纸上。

评卷人得分2、填空题(每题2分共5题)1).按课文内容填空。

(1)《示儿》这首诗中表达诗人遗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居秋暝》这首诗中描写月亮和清泉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3)“风一更,___________,聒碎乡心__________,故园无此声。”以上词句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___,全诗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4)《四时田园杂兴》

中表现小孩天真可爱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村晚》中表现童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林升的诗中,是对当时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质问;在龚自珍的诗中,是对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真诚劝告。

(6)知之_________,

_____________,是知也。

(7)读书有三到,谓_________,_________,口到。

(8)“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

(9)我们要爱惜粮食正如“粥饭,_________________,半丝半缕,____________。”我们要珍惜时间正如“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在晨,

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聪聪找到的民间故事图片,你能帮他判断一下是哪些民间故事吗?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3).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理()气()足()多()

兴高()()

兵()马()

内()外()同()()力

金碧()()

协调()()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诗中有陆游“_______,_______”的遗憾、悲愤;也有王维笔下那月照松林时“_______,__________”的幽静之美;有张继面对江枫渔火时那“__________,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孤寂忧愁。

(2)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正如《训俭示康》中司马光说的那样“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喜欢玩游戏,认为自己现在年纪还小,长大后再学习也不迟。你可以用岳飞的“_________”来劝诫他。

(4)《牛郎织女》是一篇流传甚广的民间故事,除此之外,我看过的的民间故事还有《_________》、《________》等。5).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

(1)诗文中有美景,有郭沫若笔下白鹭“水田垂钓”的画面:“在清水田里,_____________,整个的田便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田的______________。”有王维《山居秋暝》中“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____”的山中美景。还有张继诗中“月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静谧月夜。

(2)读书可以明智,孔子求学的态度是:“我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朱熹认为,读书就要“问渠那得清如许?____________”。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评卷人得分3、选择题(每题2分共3题)1).下列句子中的成语和歇后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拔河比赛即将开始,我们班的参赛队员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B.睡觉之前,爸爸叮嘱我要把文具收拾好,免得第二天早上手忙脚乱的,忘带东西。C.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D.大家都知道浩浩的围棋下得好,我输给他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2).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当时,给那位育种专家的试验地只有巴掌大。B.在这位决心治水的英雄面前,黄河掀起了万丈巨浪。C.这橘子酸得我的牙都快掉了,这样的品种也能改良好?D.在这位平凡老师的心里,校园就是个美丽的大花园。3).下列人物年龄与别称相匹配的一项是()未过______之年的毛岸英英勇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28岁。67岁的张桂梅老师,已过______之年,仍在教育岗位上呕心沥血。踏入______之年的王亚平(出生于1980年),出色地完成了“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A.而立

古稀

花甲B.而立

花甲

不惑C.弱冠

花甲

不惑D.弱冠

期颐

而立评卷人得分4、句子训练(每题10分共1题)1).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画面写具体的,仿照写一写。

(1)夕阳西下,乌鸦归巢。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2)小老虎在林间玩耍。

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5、连线题(每题4分共2题)1).将作品与对应的字体连起来。

楷书

草书

行书

隶书2).请你根据汉字演变的特点,给“典”字的演变字体连线。甲骨文

小篆

金文

隶书

楷书评卷人得分6、排序题(每题5分共2题)1).读句子,把句子排成一段连贯的话。

(

)所以,我们在读书前要学会辨别什么书可以读,什么书不要读,这样才不会落入“温柔的陷阱”。

(

)读书有益,读书可以增长知识。

(

)若读了一些伪书、坏书,不但不能长见识,反而会教唆你做坏事。

(

)但是,书读多了,有时反而易瞻前顾后,不敢出手。

(

)还有,书也有好坏之分。2).句子排序。将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

)我捡起一片黄叶往眼上一罩,呵,真是一片金色的世界。

(

)一阵阵秋风,不仅把夏天送走,而且带来了金黄色的乐趣。

(

)我在树下做作业,槐树不停地把它那黄黄的“头发”抖落在我的作业本上。

(

)房是黄的,树是黄的,就连那橙红色的柿子都成了橘红色的了。

(

)院子里的槐树叶子黄了,在秋风的轻拂下慢慢摇动,显得更苍老了。

(

)我用它做了标本,作为一次自然作业,老师还给我打了满分呢!评卷人得分7、判断题(每题5分共1题)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讲解员在讲解时语气应亲切自然,发音准确,语速适中,音量适宜,吐字清晰,张弛有度。(

)

2.在讲解过程中,听众的质疑可以不予理睬,按照自己的原稿讲就行。()

3.为了使讲解更吸引人,可以做一些小卡片,标注要讲的关键信息。()

4.为了保证讲解效果,讲解员一字不漏地把准备稿背下来就是最好的。()评卷人得分8、诗词鉴赏(每题10分共1题)1).阅读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①胡天②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③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④,风吹一夜满关山。【注释】①雪净:冰雪消融。②胡天:指西北边塞地区。③戍楼:边防驻军的眺望楼。④梅花何处落:此句一语双关,既指想象中的梅花,又指笛曲《梅花落》。《梅花落》属于汉乐府横吹曲,善述离情。1.这首诗写了______(时间)诗人在____________(地点)听吹笛的情景。

2.用“/”划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节奏。(划2处)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3.前两句中,“牧马还”“月明”“羌笛”渲染了(

)的气氛。A.和平静谧B.悲伤凄凉C.欢快热烈D.紧张激烈4.下列对后两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梅花何处落”是将“梅花落”三字拆用,嵌入“何处”二字,意思是何处吹奏《梅花落》。B.诗人借吹奏的曲名《梅花落》的拆用.将笛声变成落花,四处飘散,色香酒满关山,以形与色写无形无色的声音。C.将“梅花落”拆用,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实景,让人看到落梅的花瓣酒满关山的奇异景象。D.美妙的笛声,与第一、二句中的实景构成虚实相结合的边塞的动人意境和全诗乐观开朗的基调。5.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9、书面表达(每题15分共1题)1).习作。

有人说:家,是爱,是亲情,有爱的地方才有家。你和家人之间一定有许多关于爱的小故事。请选择其中一个家人,以“

和我”为题,写一写你们之间“你爱他(她)、他(她)爱你”的故事,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几件事。要求:

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通过细节表现人物情感,讲述故事,表达真情。③书与工整、规范,不少于4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评卷人得分10、现代文阅读(每题5分共1题)1).阅读短文《海阳的地雷战》,完成习题。①狡猾的敌人吃过几次苦头后,便想出了一些对付地雷的办法。他们遇见了“踏雷”,就用石灰粉在其周围撒个圈,以防接触;遇见了“绊雷”,就远远地用铁钩子钩出来。为了防止敌人排雷,我们又研究出“子母连环雷”,敌人起出母雷,子雷跟着爆炸。敌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我们就研究出“拉雷”,等前面的群众过去后,再拉响地雷,专炸鬼子的大队人马;敌人无规律地走,我们就实施“飞行爆炸”。②在不断的实践中,我们先后制造和改进了“钉子雷”“水雷”“梅花雷”等三十余种雷,使敌人防不胜防,屡遭雷轰。有一次,敌人出洞到文山后,发现路上埋着地雷,仍然依照旧例,用铁钩子把地雷钩好,然后急忙卧倒,可是一钩却是假的,真雷却在敌人卧倒处爆炸了,汉奸队长和几个鬼子被一同炸上了天。③为了对付敌人的扫雷组,民兵们又四处扒出新土,故意露出可疑的痕迹,把真雷埋在没有新土的地方,使敌人上当受骗。当敌人发现没有新土的地方设有地雷的秘密后,民兵们又在新土处埋。上地雷,在新土旁插上草人,草人身上写着“打倒日本鬼”的标语,敌人一见,必然气愤地上前拔,即遭雷炸。④为了麻痹敌人,民兵们还研究了在地雷腹中自动点火的“慢雷”。有一次鬼子把起出来的地雷小心谨慎地带回去研究,忽然轰的一声,地雷爆炸了,把屋子里的敌人炸得粉身碎骨。⑤日伪军走到哪里,地雷就响在哪里,敌人每次“扫荡”均遭杀伤。当时在群众中曾流传着一首歌谣:“海阳的铁西瓜,威名传天下。轰隆隆,轰隆隆,炸得鬼子开了花。”1.在阅读短文的时候,我们可以抓住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来理解,便于把握每个自然段的内容,提高阅读速度。

(1)读第②段的第一句话,我知道这段话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读第④段的第一句话,我知道这段话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敌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对此,“我们”研究出了“(1)______________”;敌人遇见“(2)__________”就用铁钩子钩出来,对此,“我们”研究出了“(3)___________”;敌人无规律地走,“我们”就实施“(4)______________”。

3.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第⑤段中的歌谣,将地雷比作“铁西瓜”,形象生动。()

(2)短文通过具体的事例介绍了地雷的种类以及给敌人造成的巨大打击。()

(3)作者赞美了中华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坚决地抗击侵略者的斗志。()评卷人得分11、信息匹配(每题5分共2题)1).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强逼(A.qiángB.qiǎng)

②擅长(A.shànB.sàn)

③龟裂(A.jūnB.guī)

④凛冽(A.lǐnB.lín)

⑤赢得(A.yínB.yíng)

⑥喉咙(A.nóngB.lóng)2).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或说明方法?请选择填空。(填序号)

A.场景描写

B.外貌描写

(1)他有一头乌黑的头发,一张红润的脸蛋上嵌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

)

(2)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