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文学类文本阅读之小说
II
i经典基础题
■।
(22-23高一上•湖北宜昌•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雪莲花儿开
乔正芳
①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
眼泡红肿,面色憔悴。
②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出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
③杨灿灿咬了咬牙,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
④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
⑤她们这次慰问演出的边防哨所,大多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之上,山势陡峭,道路艰险,特别是最
后一站的月牙巅,常年积雪覆盖,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几度,是一座据说连鸟儿也无法飞越的"孤岛"。
⑥杨灿灿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这个哨所时的情景:由于海拔高,山风特别大,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
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战士们每天巡逻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处处怪石嶙峋、险情暗伏。如果赶上天气不
好,那就更加艰险。由于严寒干燥、环境恶劣,大雪封山时蔬菜不能及时补给,战士们个个皮肤粗糙,嘴
唇干裂。看见她们前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
⑦这些可爱的大男孩,他们争相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大枣以及各种宝贝,招待这些勇敢的女客人。
有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还特意用烧开的雪水泡了老家寄来的绿茶。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
好生感动。她紧紧地握着小战士皴裂的双手,流下了热泪。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
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
⑧今天,她们这群被称为“高原上的百灵鸟”的文艺女兵们再一次登上了这个海拔4000米的雪山哨所。
看到她们,战士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捧出平时舍不得吃的果子,他们用高压锅煮了米饭并开
了几个香喷喷的肉罐头。
⑨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说笑着,新队长蒋小妮问,战友们,你们最喜欢看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
⑩一个战士说,我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另一个说:“我喜欢听《我的祖国》,那高亢雄壮的旋律,
每次听都让人热血沸腾。
⑪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传的美!
⑫别胡说,老班长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忘了这是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气温零下二十度呢!
⑬这个战士自觉失言,不禁红了脸。
⑭吃完饭,战士们集体站至U了外面,腾出宿舍给女兵们作化妆间。
⑮演出开始了。哨所前的冰地上,霎时暖意洋洋,战士们围成一圈,凝神观看着。
⑯首先上场的是蒋小妮,她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清澈噱亮
的歌声,飘荡在雪山之巅,飘荡在战士们的心里。接着是吴丽红、袁圆……
⑰轮到她们的老队长杨灿灿上场了!战士们齐齐回过头,满怀期待的目光望过来——忽见眼前一亮,
一团白光闪耀,天地澄明,万物安静。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趾,如月华初上、光彩盈盈;她旋转腰肢,
裙裾飞扬,清风细细,枝叶扶摇,俨然一株乍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打开……
⑱所有的人全都睁大了眼睛:天哪,这个杨灿灿,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雪山上,在包裹着棉衣棉裤还
嫌冷的哨所前,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
⑲战士们愣了愣,继而掌声雷动。
⑳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舞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
打开——新茅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
□战士们哭了,无声的泪水顺着鼻翼淌进了嘴巴,在心里涌起了滔天的巨浪。班长默默脱下身上的棉
大衣,小心地铺在了旋转着的杨灿灿的脚边;所有的战士们全都脱下了棉大衣,恭敬地放在了这株圣洁的
雪莲边……
口风静止了,雪静止了,整个天地都静止了——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粲然盛
开!
□新队长蒋小妮呜咽着,使劲擦去流到下巴的泪水。只有她知道,就在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因
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
(原载《小说月刊》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由此可以看出杨灿灿平时性格比较执
拗,这一点从后文她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山穿绸纱跳舞的情节中也可以得到印证。
B.文中“戴眼镜的战士”虽然是一个次要人物,但也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
C.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时的情景的这部分内容是插叙,交代了哨所恶劣的自然环境,也突出
了坚守在哨所的这一群可爱的军人的形象。
D.小说注重通过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主题,如由文中战士们喜欢的歌曲可以看出他们对家国的热爱,正
是这份热爱支撑着他们在雪山上坚守。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注重细节描写,如文中的“杨灿灿咬了咬牙""她紧紧握着小战士皴裂的双手""几间平房四角都用
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等都属于细节描写。
B.文中插叙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时的情景,将两次雪山演出的情景放在一起,既丰富了文章
内容,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
C.文中语言具有诗化风格,如对杨灿灿舞蹈的描写,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杨灿灿
的曼妙舞姿,同时,四字短句的使用,也使音韵更加和谐。
D.文章第⑥段写“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第⑦段写一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用雪水泡茶的情
节,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可爱可敬的战士的形象。
3.本文与课文《百合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联系《百合花》的内容,分析两篇文章的标题的含义。
4.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案】LA2.B3.①《百合花》的标题“百合花",有两重含义:一是指新媳妇那床缀满"百合
花”的新被子;二是比喻小通讯员和新媳妇那如"百合花"一般纯净美好的情感和品质。
②本文的标题"雪莲花儿开”的表层含义指杨灿灿用舞蹈展现了雪莲花开的过程,给战士们带来了唯美的审
美体验;深层含义指杨灿灿努力克服身体、心理的痛苦为雪山上的哨兵送去慰问的真诚情感和可贵品质如
雪莲一般圣洁。4.①小说在结尾处设置了一个逆转后戛然而止,有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给读者内心
带来强烈的震撼,引发读者想象和思索。②与前面设置的伏笔形成照应,使情节更完整。与文章第1段中
的“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及第7段中的"那场面,让己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等情
节相照应,交代了原因,使情节更完整、更合理。③突出人物形象。杨灿灿在转业前,强忍着丧子的悲痛
去雪山哨所慰问,给更多的"大男孩"送去温暖,表现了一个女文艺兵对战友、对部队、对家国的热爱。④
凸显文章主题。一群在雪山上坚守的可爱的战士曾经带给杨灿灿感动,如今杨灿灿忍着丧子之痛登上雪山
哨所慰问,在零下二十度的环境中衣着单薄为战友跳舞,感动了所有人。小说通过写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互
相感动的故事来感动读者,展现了现代军人身上的人性美、人情美。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可以看出杨灿灿平时性格比较执拗"理解有误。阅读文本可知,杨灿灿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气穿绸纱跳舞并
非因为性格执拗,而是作为一名文艺兵的对工作职责的坚守,对战友的热爱。
故选Ao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理解有误。文中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将两次雪山演出的情景
放在一起,从故事情节上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从而更加丰富人物性格,使文章结构脉络清晰,从而避免
了结构上的平铺直叙。插叙减缓了叙述节奏,故"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理解有误。
故选Bo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
《百合花》中,由“她拿出来的是一条里外全新的新花被子,被面是假洋缎的,枣红底,上面撒满白色百合
花"可知,"百合花”指的是被子上百合花图案,这是新媳妇结婚时的被子,寄托百年好合的美好寓意。
由"是我的一一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看见那条枣红
底色上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小战士的脸”分析可知,百合花,作者
赋予了它丰富的象征意义一一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他们都有百合花一样高尚纯洁美好的心灵,军民之间的感情
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战士和战士之间的情感也像百合花一样纯洁高尚美好。
本文中,"雪莲花儿开"做标题,可谓一语双关。“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趾,如月华初上、光彩盈盈;她旋
转腰肢,裙裾飞扬,清风细细,枝叶扶摇,俨然一株乍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打开……""风
静止了,雪静止了,整个天地都静止了一一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粲然盛开",表层
含义指杨灿灿用舞蹈展现了雪莲花开的过程,给战士们带来了唯美的审美体验;
"新队长蒋小妮呜咽着,使劲擦去流到下巴的泪水。只有她知道,就在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
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深层含义指杨灿灿克服着身体、心理的痛苦全情为雪山上
哨兵送出慰问的真诚情感和可贵的品质有如雪莲一样圣洁。雪莲花象征着纯白的爱、有边疆战士对祖国的
爱,有作为老班长的杨灿灿对边疆战士的爱,这些情感如同雪莲花一样,坚韧、纯洁、给人们带来希望,
也是圣洁的象征。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从表达效果上看,结合文中"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粲然盛开!”"只有她知道,就在
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可知,战士们所看到的
冰山上盛开的雪莲背后是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刚刚病逝的沉痛现实,杨灿灿忍受丧子之痛给大家带来唯美表
演,小说设置了一个逆转后戛然而止的结尾,给读者内心带来强烈震撼,出人意料又引人深思。
从情节结构上看,结尾说"就在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与上文"她昨夜似乎
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那场面,让己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她紧紧地握着小战士皴裂的双手,
流下了热泪”等内容相照应,交代了杨灿灿眼睛红肿,面色憔悴以及面对小战士感动、流泪的原因,与前面
设置的伏笔形成照应,情节完整,设置合理。
从人物塑造上看,由文中"就在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天哪,这个杨灿灿,
在零下二十摄氏度的雪山上,在包裹着棉衣棉裤还嫌冷的哨所前,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
纱!”等内容可知,杨灿灿在退伍前强忍着丧子的悲痛去雪山哨所慰问,并且不惧严寒为战士们送上最美的
舞蹈,表现了她对战士、对家国的无限热爱。
从文章主题上看,由文中"这些可爱的大男孩,他们争相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大枣以及各种宝贝,招待
这些勇敢的女客人""今天,……看到她们,战士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捧出平时舍不得吃的各种
果子,他们用高压锅煮了米饭并开了几个香喷喷的肉罐头”可知,在雪山上坚守的战士们曾热情招待女客人,
带给他们感动;"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传的
美",杨灿灿为满足战士的愿望不惧严寒在雪山上跳舞感动了大家。文章通过写战士和慰问者互相感动的故
事展现了现代军人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表达了作者对军人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23-24高一上•湖北襄阳•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郑瑾牺牲
杨沫
道静这一夜再也不能睡着觉。她的伤处使她痛苦:腿上铁箸烧伤的地方已经溃烂化脓,浑身的骨头像
捣碎了似的。她想到敌人虽然没有再审问她,可是她应当准备着——准备在法庭上和敌人斗争。
“小林,你还没有睡着觉?”后半夜了,窗外透进朦胧的月光,郑瑾听见了道静沉重的呼吸,知道她还
没有睡着。“郑姐姐,我在想,如果反动派再审问我,我该怎么回答?你告诉我,我没有经验。”"有什么证
据落在他们手里吗?你和组织上的人有什么关系吗?—如果相信我,就说实话。”
在这个全身都充满了党性的老同志面前,道静坚决相信了自己的观察,坦率地说:“我和别的党员没
有关系,也没有证据落在他们手里。”
“看样子他们对你和小俞并不怎么太注意,以后也许能够放出去。所以你,你必须一口咬住是群众。
如果再受刑那就还要咬牙忍住……你的伤很重,他们大概不会再动刑的。不过,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向敌
人屈服,你要相信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郑瑾一口气讲了这些话,累得喘息起来,一阵窒息似的咳嗽,
使她痛苦得许久讲不出话。
"郑瑾同志,"道静拉住她瘦削柔软的手,声音颤抖着,“我一定向你学习,斗争到最后一口气。如果我
死了我也要求党——追认我……”"我真高兴,亲爱的同志!"黑沉沉的深夜里,郑瑾热烈地握住了道静的双
手时。道静的心突然被这种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感动了,不能自抑地流下了眼泪!
"小林,我应当告诉你,”沉了沉,郑瑾又说话了,她的声音仍然是又温柔又平静,”从上次过了堂,我
就明白,他们不会再让我活多久了……他们认为我是从中央调来的党员,所以我准备着……”
道静惊呆了,猛然像叫人把心摘去似的。她用力抓住郑瑾的手,呼吸急促地说:“郑姐姐,你说什
么?”俞淑秀也醒来了。她迷迷糊糊地听到了郑瑾后面的话,吃惊地喊道:"郑姐姐,你说的是什么?”
"没什么。"郑瑾小心地说,“我和林道静都睡不着,正闲聊。小林,你为什么起了这么个名字?好像尼
姑的法号。""我父亲信佛,他想出家又舍不得姨太太。所以……”道静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所以给我取了
这么个讨厌的名字。”
小俞高兴了,她嘻嘻笑着:"嘿,告诉你们,我又梦见我妈妈啦!”她带着梦中的欢喜喃喃着:“小弟弟
也看见了。他们看见我从狱里回了家,都高兴地围住我……”郑瑾替左边的道静擦拭眼泪,又替右边的小俞
拉拉被角,然后静静地说:“天不早了,咱们都睡觉吧。回头卫兵听见又该麻烦了。”
第二天上午,卫兵来提郑瑾去过堂。郑瑾躺在床上说:“等我梳一梳头。"她慢慢理好了柔长的头发,
被抬走了。时间不大,她又被抬回来。她像疲倦了,躺在板床上有一会儿没有出声。
当她能够再讲话的时候,两个同屋的难友都同时关切地问她:“郑姐姐,他们问你些什么?官司怎么
样?”"没什么。他们问我的病好些没有,不好,也许要替我另换个地方。”小俞放心了。道静却沉重地忧虑
着,但她不能说出来。
整个上午,郑瑾低低地教给她们唱一首监狱的歌子。这个歌子在1930年以后,曾流行在上海、杭州
和苏州的监狱里。“囚徒,时代的囚徒!死的虽然牺牲了,活的依旧在战斗。黄饭和臭菜,蚊蝇和虱蚤,瘦
得了我们的肉,瘦不了我们的骨。……”
歌子很长,郑瑾虚弱的身体,只能教给她们这些,她们三个人整个上午过得很愉快。
午后,道静在睡梦中被推醒。郑瑾低声对她说:“林道静同志,请你以后有机会转告党:我真名是林
红,去年十月间从上海调来北平工作。不幸被叛徒告密,刚刚工作没有多久就被捕了。我没有辱没党,尽
我一切力量斗争到最后。”林红美丽的大眼睛在薄暗的囚房里闪着熠熠耀人的光辉,多么明亮、多么热烈呵。
她不像在谈死——在谈她生命中的最后时刻,而仿佛是些令人快乐、令人兴奋和最有意思的事使她激动着。
她疲惫地闭着眼睛喘了几口气,忽然又睁开那热情的大眼睛问道静:“林,你保证能够把我的话带给
组织吗?“道静不能再说一句话,她流着泪使劲,点着头。
夜晚,临睡觉时,林红脱下穿在身上的一件玫瑰色的毛背心递给道静:“小林,你身体很差,把这件
背心穿在身上吧。"她又拿起枕边一把从上海带来的精美的梳子对小俞笑笑:“小妹妹,你喜欢这把梳子吗?
我想送给你留做纪念。”
小俞已经意识到事情的不妙,她和道静两个同时哭了。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多么
难捱的漫漫长夜呵!
夜半时分,铁门开了。林红被用一扇门板拾了出去。临出门口,她在门板上向两个难友伸出手来,虽
然握不到她们的手,却频频热情地说:"告别啦,小妹妹们!好好保重!”
门板刚刚抬出囚房,一阵急雨似的声音,猛然激荡在黑暗的监狱的屋顶,激荡在整个监狱的夜空,"打
倒反动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
(节选自《青春之歌》,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我一定向你学习,斗争到最后一口气。"林静这样说表明她想入党。
B.郑瑾的真名叫林红,遭叛徒告密而被捕,因为林道静和自己同姓,所以对道静比较信任。
C.郑瑾最后一次过堂后,知道自己不久就会被杀害,所以临睡觉时给林、俞赠物以作纪念。
D.由于是中央派来的,郑瑾特别被敌人重视,她的英勇顽强,使敌人下了杀死她的决定。
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得喘息起来,一阵窒息似的咳嗽”的描写,表明了郑瑾此时身体的虚弱,也暗示出敌人的凶狠残暴,
更能体现出她革命意志的坚定。
B."猛然像叫人把心摘去似的"一句,通过林道静的心理感受,表现了她听到郑瑾不久要牺牲时内心无比
的震惊与痛苦之情。
C.郑瑾教给林道静和俞淑秀的监狱歌子,反映了革命者理想坚定、不怕困苦、顽强抗争和前仆后继的
伟大奋斗精神。
D.小说运用了动作、外貌、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但使用最多的还是动作描写,这种
手法还有力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7.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道静的心突然被这种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感动了,不能自抑地流下了眼泪!
(2)夜是这样黑暗、阴沉,似乎要起暴风雨。
8.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林红(郑瑾)怎样的光辉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案】5.C6.D7.①运用心理和神态描写,生动描写出了道静因自己在狱中的表现而被郑瑾
认定为同志之后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②环境描写,寓示着郑瑾即将壮烈牺牲,同时烘托了林道静和俞淑秀悲伤的心情。8.①关爱、鼓励
进步青年的先行者形象。从郑瑾教狱友唱歌,送她们梳子、背心等情节可以看出。
②富有经验、成熟睿智的革命者形象。"看样子他们对你和小俞并不怎么太注意,以后也许能够放出去。所
以你,你必须一口咬住是群众。"
③意志坚定、不怕牺牲的共产党员形象。在摧残革命者身心的监狱里,林红牺牲前高呼:"打倒反动的国
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
【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
A.”林静这样说表明她想入党”错误。林静这样说,并不是为了入党,而是表明她想尽快成长起来,以与敌人
做长期而顽强的斗争。
B."因为林道静和自己同姓,所以对她比较信任”错误。应该是林道静不向敌人屈服的革命者精神赢得了郑瑾
的信任。
D."是中央派来的“错误。依据原文"从上次过了堂,我就明白,他们不会再让我活多久了……他们认为我是从
中央调来的党员,所以我准备着……"可知,这只是敌人的猜测,是一种可能。
故选C。
6.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使用最多的还是动作描写"错误。文章使用最多的还是对话描写,文中的三位人物有着大量的对话描写。
故选D。
7.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句的赏析能力。
(1)"道静的心突然被这种崇高而真挚的友谊感动了"运用了心里描写,而“不能自抑地流下了眼泪"运用了
神态描写,这是道静被郑瑾握住双手,并且被称为“亲爱的同志"时的心理和神态上的表现,表现出林道静内
心的激动和兴奋之情。
(2)本处是自然环境描写,但是这句环境描写带有象征意义,暗示着当时狱友们面临的沉重压抑的恐怖氛
围,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到来,郑瑾即将壮烈牺牲,同时衬托了林道静和俞淑秀两位狱友当时悲伤的心情,
对即将失去革命战友、给人信仰和力量的大姐姐的深深伤痛之情。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整个上午,郑瑾低低地教给她们唱一首监狱的歌子。这个歌子在1930年以后,曾流行在上海、杭
州和苏州的监狱里""夜晚,临睡觉时,林红脱下穿在身上的一件玫瑰色的毛背心递给道静:‘小林,你身体
很差,把这件背心穿在身上吧。‘她又拿起枕边一把从上海带来的精美的梳子对小俞笑笑:‘小妹妹,你喜欢
这把梳子吗?我想送给你留做纪念。〃'可知,郑瑾教狱友唱歌,送她们梳子、背心等情节可以看出郑瑾是一
个关爱、鼓励进步青年的先行者形象。
由原文"看样子他们对你和小俞并不怎么太注意,以后也许能够放出去。所以你,你必须一口咬住是群众。
如果再受刑那就还要咬牙忍住……你的伤很重,他们大概不会再动刑的。不过,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向敌人
屈服,你要相信最后胜利一定是我们的”可知,当林道静向郑瑾询问如果反动派再审问她时,她该怎么回答,
郑瑾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她,从而可知郑瑾是一位富有经验、成熟睿智的革命者形象。
由原文"门板刚刚抬出囚房,一阵急雨似的声音,猛然激荡在黑暗的监狱的屋顶,激荡在整个监狱的夜空,
’打倒反动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可知,在摧残革命者身心的监狱里,林红牺牲前高呼:"打
倒反动的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可见郑瑾是一位意志坚定、不怕牺牲的共产党员形象。
(23-24高一上•山东泰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嘱咐
孙犁
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
一声:"你!"
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
准是不在了,两个人在那里站了一会。还是水生把门掩好说:“不要哭了,家去吧!”他在前面走,女人在后
面跟,走进院里,女人紧走两步赶到前面,到屋里去点灯。
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眼泪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
这不回来了。”说着已经不成声音。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了。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
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的升起又幸福的降落。她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
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
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是远远的
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
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
多好啊!”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
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
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
闯过了无数关口。
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
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
了。可能够吗?”
"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呆了。她低下头去,
又无力的仄在炕上。过了好半天,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
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地上堆满了霜雪。女人背上冰床,锁了梢门,送
丈夫上路。出了村,她要丈夫到爹的坟上去看看。水生说等以后回来再说,女人不肯。她说:"你去看看,
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全家。这
是什么太平日子呀?整天介东逃西窜。因为你不在家,爹对我们娘俩,照顾的唯恐不到。只怕一差二错,
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每逢夜里一有风声,他老人家就先在院里把我叫醒,说,水生家起来吧,给孩子
穿上衣裳。不管是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
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荒……”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
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嘴里却冒着热气。前面一
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的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
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的喘了两口气,说:"你
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
想你快快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得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家里的女人,最
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
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
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
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
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八
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暖和暖和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
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9.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孩子"是她在那潮湿……丢鞋甩袜抱养大的",从侧面控诉了日寇的侵略罪行,表现了人民为抗战做出
的牺牲。
B."女人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来,这就是你爹……”'一句,说明女人面对归来的丈夫从心里充满了怨恨
之情。
C.听到水生说明天一早就要出发参加战斗,女人犹豫、伤感、不舍,但随后表现出对丈夫的支持,表
现了女人的深明大义。
D.小说借助女人的叙述,巧妙地点出水生爹生前的嘱咐,塑造了一个理解革命、支持革命、盼望胜利
的老人形象。
1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运用"成天说""你爹哩""焦愁"等口语,增强了文章的乡土气息,符合人物的身份,也表现出作者
对平原农村生活的熟悉。
B.小说开头段运用心理描写,表现了水生即将到家时的复杂心理,从一个侧面表现了水生为抗战所做
出的牺牲。
C.本文采用顺叙的叙述方式,描写了水生夫妻短暂相聚又分离的故事,以时间为节点,结构分明,脉
络清晰,富有层次而又浑然一体。
D."这不回来晃一晃吗?""你疯了吗?慢些!”这些语言自然朴实,体现了水生的直爽,反映出他一心
报国、舍小家顾大家的坚强决心。
11.小说的题目是"嘱咐",但主要内容是围绕"重逢”而展开的,你认为题目用"嘱咐"好,还是用"重逢"好?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2.水生嫂是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具有独特魅力的女性形象,本文将其刻画得生动形象。请从下列题目中
任选一个,写一段100字左右的赏析文字。
(1)巧用神态描写,"呆"中见深情
(2)品其话,见其人
【答案】9.B10.D11.观点:以“嘱咐"为题好。
理由:①内涵更丰富,"嘱咐"既有水生爹的嘱咐,也有夫妻二人的嘱咐。②突出主题,"嘱咐"中体现了根
据地人民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患难与共的精神。③体现主要情节,"嘱咐"是故事的高潮,也是小说主要
内容。④让人物性格更鲜明,在夫妻相互的嘱咐之中彰显人物形象。12.(1)巧用神态描写,"呆"中
见深情。本文善用细腻的神态描写,多次用"呆"字揭示水生嫂内心情感世界,凸显人物性格形象。如“女人
呆了""呆望着孩子的脸"“呆呆站在冰床上",细微之处见真情,平淡之中见波涌,将夫妻二人重逢而又接着
分别的内心感受体现得真挚感人,写出了水生嫂历尽磨难但毅然坚忍的性格特点。
(2)品其话,见其人。本文善用语言描写,多次写到水生嫂的话,凸显人物性格形象。如“含着眼泪笑着说:
'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她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等,表现了她的深
明大义,对丈夫抗日事业的支持。
【分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说明女人面对归来的丈夫从心里充满了怨恨之情”分析错误。“含着两眼泪水笑着说”反映了女人在水生回
家后的幸福与激动。
故选Bo
1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反映出他一心报国、舍小家顾大家的坚强决心"错误,"这不回来晃一晃吗?""你疯了吗?慢些!”这些语
言自然朴实,体现了水生的直爽,写出了对水生嫂的感激和关心等。
故选D。
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观点:以“嘱咐"为题好。
结合“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
了了……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
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分析,"嘱咐"既有水生爹的嘱咐,也有夫妻二人的嘱咐,
结合"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仗了,是他一个人
照顾了全家""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快
去,快快打走了进攻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快得回来,和我见面""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
前方,我等你到死!""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等分析,突出主题,"嘱咐"中体
现了根据地人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患难与共的精神。
结合"八年,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
长进,不要分心,好好的打仗……""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等分析,
"嘱咐"体现主要情节,是故事的高潮,也是小说主要内容。
结合"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你疯了吗?慢些”"......八
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等分析让人物性格更鲜明,在夫妻相互的嘱咐之中
彰显人物形象。
1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1)巧用神态描写,"呆"中见深情
巧用神态描写,"呆"中见深情,"呆"属于神态描写。结合"她呆望着孩子的脸这不回来晃一晃吗?明天早
上起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呆了""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
轻的喘了两口气""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等分析可知,文章抓住人物此时百感交集的
心态,细微之处见真情,平淡之中见波涌。水生嫂既盼丈夫如星星一样在眼前晃一晃,表现了她对丈夫的
真爱,担心他的安全;但她又并不想叫丈夫回来,又表现了她的深明大义,支持她丈夫抗日打鬼子,写出
了水生嫂历尽磨难但毅然坚忍的性格特点。
(2)品其话,见其人。
结合语言描写“含着眼泪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她说:‘明天我
撑冰床去送你她说:‘你去看看,爹这一辈子为了我们。八年,你只在家里待了一个晚上,爹叫你出去打
仗了,是他一个人照顾了全家……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还有那年大饥
荒……你知道,我心里很乱。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
场去?是想你快快去......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快去你的吧。记
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等分析,文章通过语言描写,凸显人物性格形象,表现了
水生嫂的深明大义,对丈夫抗日事业的支持。
(23-24高一上•福建泉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给我一■枝枪
茹志鹃
记得我第二次向营长要求一枝枪,是在那年的秋末冬初。我们部队过沂水,进入了鲁西南,那是一片
遭受敌人严重践踏的地方。谁见过死去的村庄么?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听不见狗叫,更没有鸡啼,
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一进去,人会浑身起一层鸡皮疙瘩。那个时候,那个地区,就尽是这样的“村
庄部队在这样的地区作战,是相当艰苦的,要打仗,要行军,要挨饿。那一天,天还没透亮,我们进入
了这样一个村庄宿营。营部住在一个从前我们的村干部家里。这一家好像没有男丁,房里炕上,只有一个
两岁光景的孩子。房东是个大嫂,呆板着脸,给我们开门、腾地方,是欢迎我们的,可是总不开口,似乎
没有其他地区的老乡那样亲热。弄好了铺,我便和通讯员商量:我们放倒头睡了,不吃东西不要紧;但是
营长,他还要工作呢!无论如何,得设法给他弄点吃的来。我们两个人商量来,商量去,除了找群众想办
法外,没有第二个办法可想。于是就决定去找那位不露笑脸的房东大嫂。不用说,这任务当然是我的。但
是我找不到她,房里房外,屋前屋后,都没有她的影子。炕上那个孩子倒醒了,有气无力地哭着要娘,不
用说,这又是我的任务了!于是我过去抱着她,哄着她,不到一盏茶的工夫,大嫂来了。她见我在哄孩子,
好像有点高兴,但不等我开口提出吃食的事,她先向我借个手电筒。我把电筒交给她,同时迅速地提出了
问题。她听了,脸上什么表情也没有,不表示有,也不表示没有,只招手要我跟她走。
“大嫂,咱们上哪里?"我看她领我走出了大门。她也不回答,用嘴向村外口奴了。奴。反正这一带都是
我们的部队,我放放心心地跟她走。
“大嫂,你家大哥呢!"山东人一般称女人的丈夫叫大爷、大哥,我想和她攀谈攀谈。
她没有回答,还是用嘴向村外口奴了。奴。这时,东方已经露白,可望见村外是光秃秃的一片,什么人也
没有,只有村边边上,拱起几堆新土。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噤,问道:“他?……”
“牺牲了。”大嫂撮起三个指头,在我面前摇了摇说:“一起七个。”
“什么时候?”我这时才看见她腰上束了一条麻绳。她没有回答,只是走,走过一盘石碾旁边的时候,
她停下了,轻轻地用脚点了点碾旁的土地说:“在这里,上锄刀锄的。”
我看见,这块土地的颜色是黑褐色的,那是血。血,唯有血才能偿还。营长同志,你给我一枝枪吧!
没有枪!”大嫂的脸仍是呆板的,好像总结似的说了一句,接着又喃喃地说:“咱们没有枪!没有,
手榴弹也没有……”
她带我到一片被抢过、被践踏过的黄豆地里,我们打着手电筒,寻拣着掉落在地上的黄豆。拾了有两
大把,捧回家,放在锅里炒,大嫂一边炒,一边呆呆地睨着自己的孩子。豆炒好了,喷香,大嫂把它盛进
我们的茶缸,孩子微微张着嘴,满怀希望地看着娘。大嫂顿了顿,就用两个手指取出两颗豆子,放在孩子
手里,然后拿到堂屋里,放在营长面前。营长大概也知道这家房东的事,他望着茶缸,久久地沉默着。最
后,他把那孩子抱过来,放在自己腿上,然后把黄豆一颗一颗地排在桌上,摆成了二列横队。他和孩子说
着笑着,把豆子当作敌人,他喊着口令:“出列!”“齐步走!”于是“一二一,一二一”,黄豆便一颗颗
地走进了孩子的小嘴。孩子的嘴跟不上了,她的牙还不能同时咬两颗豆子呢!她吐出一颗带着口水的“敌
人”捏在手里,然后集中力量对付嘴里那一颗。
我从来也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小嘴,竟是这样的柔嫩,小红唇里面的一切都是粉色的,软软的,就连
那几颗小小的乳牙,也是那样细软无力。咬一颗豆,都需要她全神贯注,用出了吃奶的力气。营长拿起“横
队”前面的一颗大黄豆,还没塞进孩子的嘴,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的号声。天拂晓了,敌人的轰炸机嗡
嗡地又出动了。村里的部队迅速地作了防空准备,能进屋的都进屋,不能进屋的马匹、物资,全部密密的
插上树枝。
黄豆是黄豆,不是敌人。敌人,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就在前面,离我们只有三十里路。不!就在我们
头顶上,他们有炸弹、机枪,有坦克、大炮,还有...锄刀。
营长听到号声,立即将孩子交给了我,把一颗已经“一二一”走出队来的豆子也交到我手上,然后,
将卜壳枪转到胸前,出去了。通讯员立即挎上枪,跟在后面。孩子信赖地靠在我怀里,圆圆的小嘴,还在
挪啊挪地扭动。她把豆子搬到左面牙上咬咬,又把它搬到右面咬咬,最后又把它搬回到左面,于是全神贯
注,眼睛挤成一条缝,才咔嚓一声咬开了。我闻见些些黄豆夹着奶花的香味……敌机在上空盘旋,寻找着
目标。
营长啊,亲爱的同志们,给我一枝枪吧!哪怕是一枝短枪也好.为了沂蒙山臂上的枪眼,为了碾旁那
黑褐色的土地,更为了这花似的小嘴,为了幸福和理想,给我一枝枪吧!
(有删改)
文本二:
《百合花》是六千多字的短篇。故事很简单:向敌人进攻的我军前沿包扎所里发生一个小插曲。人物
两个:主要人物,十九岁的团部通讯员;次要人物,刚结婚的农村少妇。但是,这样简单的故事和人物却
反映了解放军的崇高品质(通过那位可爱可敬的通讯员),和人民爱护解放军的真诚(通过那位在包扎所服
务的少妇)。这是许多作家曾经付出了心血的主题,《百合花》的作者用这样一个短篇来参加这长长的行列,
有它独特的风格,恕我借用前人评文惯用的词汇,它这风格就是:清新、俊逸。这篇作品说明,表现上述
那样庄严的主题,除了常见的慷慨激昂的笔调,还可以有其它的风格。
(选自茅盾《谈〈百合花〉》)
1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呆板""不露笑脸"等神态表现了大嫂丧夫后的情绪,表面的麻木呆滞下凸显的是其内心的哀痛。
B.大嫂带我去拣黄豆然后炒黄豆的情节,和《百合花》中新媳妇送被子一样,都表现了军民鱼水情。
C.作者以黄豆为"小道具",围绕找黄豆、炒黄豆、吃黄豆展开情节,这让小说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D.小说语言带有浓郁的抒情性,作者对"我”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刻画细致,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
14.对文中营长喂孩子吃黄豆的场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营长把黄豆"摆成二列横队""把豆子当作敌人""喊着口令"等细节,契合人物身份和战争背景。
B.作者通过营长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生动形象地营造出温馨美好的氛围,极富感染力。
C.孩子努力而有策略地啃黄豆仿佛是另一场"战争”,作者以孩子天真的形象反衬现实战争的残酷。
D.该场景与下文空袭警报响起时的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让读者在比较中强烈感受到和平安宁的珍贵。
15.文中两处画横线句都出现了"给我一支枪吧"的呼告,这两处呼告各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
要分析。
16.文本二中茅盾先生对茹志鹃战争题材小说《百合花》风格的评价,是否也适用于文本一?谈谈你的理
解。
【答案】13.D14.B15.①第一处是"我"听房东大嫂陈述丈夫被敌人杀害时,"我"急需一枝枪来
手刃仇敌,表达一名战士对战斗的渴望和对敌人的仇恨;②第二处是在屋外敌机轰鸣时,"我"急需一枝枪
来保护怀中的孩子,表达对和平生活的期盼。16.示例一:这个评价适合本文。①本文围绕"黄豆”展
开,没有直接写正面战争的炮火,选材角度独特;②本文表现了"我"对枪与战士意义的思考,这在战争题
材小说中显得独特;③本文善用细节描写,比如孩子努力啃咬黄豆的过程,文笔细腻,极富感染力。示例
二:这个评价不适合本文。①丈夫被敌人杀害后哀痛无助的大嫂,是战争题材小说中常见的百姓形象;
②"我"宿营的村庄被战争破坏,环境凋敝,是战争中的典型环境;③"我"多次强烈呼唤武器,要求敌人血
债血还,是战争题材小说常见的主题。
【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
D."呈现出浪漫主义的风格”错误,作者对"我"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刻画细致,给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呈现
的是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不是浪漫主义风格特点。
故选D。
1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分析理解能力。
B.”作者通过营长......心理等描写”错误,文中对营长的描写没有运用心理描写。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鉴赏重要语句的含意和作用的能力。
第一处是“我看见,这块土地的颜色是黑褐色的,那是血。血,唯有血才能偿还。营长同志,你给我一枝枪
吧!",第一次呼告"给我一支枪吧"是在"我"听房东大嫂陈述丈夫被敌人残忍杀害时,止匕时"我”的内心极其愤
怒,对残害我们同胞的敌人无比痛恨,所以急需一枝枪来手刃仇敌,让他们血债血偿,表达了一名战士对
战斗的渴望和对敌人的痛恨。
第二处是"营长啊,亲爱的同志们,给我一枝枪吧!哪怕是一枝短枪也好,为了沂蒙山臂上的枪眼,为了碾
旁那黑褐色的土地,更为了这花似的小嘴,为了幸福和理想,给我一枝枪吧!",在这句话中"我"两次呼告"给
我一枝枪吧",这时的屋外"敌人的轰炸机嗡嗡地又出动了","我"想保护怀中弱小可爱的孩子,所以以呼告
的方式来表达渴望得到一支枪的愿望,表达了"我”对和平生活的期盼。
16.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解读的能力。
首先根据文本二概括茅盾先生对茹志鹃战争题材小说《百合花》风格评价:用简单的故事和人物表现宏大
的战争主题,呈现出清新、俊逸的风格特点。解答时要抓住这个根本点。
示例一:这个评价适合本文。从情节安排上看,本文围绕“黄豆"展开情节,用大量笔墨写了找豆子、炒豆子、
吃豆子等一些故事情节,没有直接写正面战争炮火,没有展现战争场面的惨烈,和《百合花》一样,选材
角度独特;
从主题上看,本文表现了“我”对枪与战士意义的思考,通过"我"请求得到一枝枪,渴望在战场上去为百姓复
仇,表现军民鱼水情深的主题,也是和《百合花》一致的,这在战争题材小说中显得独特;
从手法上看,本文善用细节描写,如“孩子信赖地靠在我怀里,圆圆的小嘴,还在挪啊挪的扭动。她把豆子
搬到左面牙上咬咬,又把它搬到右面咬咬,最后又把它搬回到左面,于是全神贯注,眼睛挤成一条缝,才
咔嚓一声咬开了。我闻见些些黄豆夹着奶花的香味….",将孩子努力啃咬黄豆的过程描写得非常具体详细,
文笔细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示例二:这个评价不适合本文。从人物形象上看,小说中的大嫂哀痛无助,她的丈夫被敌人用恻刀杀害,
她独自抚养年幼的孩子,像这样遭遇悲惨的人物形象,是战争题材小说中常见的百姓形象;
从环境上看,"我"宿营的村庄是被战争破坏过的,"那是一片遭受敌人严重践踏的地方。谁见过死去的村庄
么?四处没有庄稼,村里没有树,听不见狗叫,更没有鸡啼,屋上不冒烟,路上不见人。一进去,人会浑
身起一层鸡皮疙瘩",这种凋敝的环境是战争中的典型环境;
从主题上,"我"多次强烈呼唤“给我一枝枪吧","营长啊,亲爱的同志们,给我一枝枪吧!哪怕是一枝短枪
也好,为了沂蒙山臂上的枪眼,为了碾旁那黑褐色的土地,更为了这花似的小嘴,为了幸福和理想,给我
一枝枪吧",表现了"我"渴望报国杀敌的强烈愿望,希望用武器去为百姓报仇,要求敌人血债血还,这是战
争题材小说常见的主题。
优选提升题
(23-24高一上•安徽合肥・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逃跑
铁凝
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他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一个开
水锅炉。每天早、中、晚,锅炉不仅定时定点烧开,温度也绝对可靠。那时,老宋还会站在院子里,亮起
大嗓喊几声:“老师们,水开了!”为了这称谓老宋还颇费了心思: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
老师这个称谓毕竟谁都不反感,无亲疏远近之嫌,无厚此薄彼之意。
不过,这并不是说老宋是一个喜爱喧闹的人,相反,他沉默寡言的时候居多。他的语言似是很金贵的,
不像他的两条腿那样勤快。每天,他按时出入各个办公室和排练场分发报纸、杂志、信件。他步履轻捷,
悄无声息,把报纸、杂志分送给该送的人,且从未出过差错。除了分内的事,分外的事老宋也没少做。二
十多年,光是搬白菜,这团里有谁家没让老宋帮过忙吗?没有。后来,储存大白菜的时代终于过去了,但
这团里的家属们需要老宋帮忙的事情却没有过去。
唱小生的老夏在这团里算是老宋的好友了,对老夏表现出的友情,老宋却持比较谨慎的态度。不是不
想领受,是觉得自己和他们毕竟不是一种人。友谊这东西,须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慢慢地,他向老夏诉
说了一些家事。他那嫁了人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和一
个刚满月的孩子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
老宋的闺女,看上去有点闷头闷脑。在老宋看来,日子虽难,可也算天伦之乐。有时闺女也给老宋包
饺子,闺女的手艺也不济,饺子包得“坐”不住,都瘪瘪地仰在盖帘上,俗称“仰巴饺子可那毕竟是饺
子。那时闺女在屋里包着饺子,外孙在院里跑跳。老宋看看屋里,又看看院里,他是满足的。当外孙非让
老宋给他买个足球不可时,老宋没给外孙买,他想,一个球就是一个月的粮食钱。
光阴像箭一样。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走路不再是快步,有点拖着腿的样子。当他走过来,
人还没到眼前,你就能听见鞋底蹭着地面的嗦嗦声。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真出了大毛病。
那个白天他躺下了,还叫来了老夏。他对老夏说,我得上医院。老宋的腿病老夏早就知道,他患的是
左下肢周围血管综合征,俗称老烂腿。老夏也知道,老烂腿不及时根治,还有截肢的危险。从前老夏替老
宋瞒着,现在是瞒不过去了,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了医院,医生为老宋检查之后说尽快手术吧,保腿
要紧。老宋问手术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他全部的积蓄连一百五
十元也不到。
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共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人民币。为此,他专门找到现任团长一道
去给老宋送钱。一来显得郑重,二来也算有个旁证。
老宋一夜没睡,他数了一夜钱。他一张一张地抚摩,一张一张地在灯下照,一张一张地把鼻子凑上去
闻。一些新钱嘎巴嘎巴响得很脆,一些旧钱散发着微微辛辣的油泥味儿,或者黏黏的霉潮气。即便一张两
块钱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是沉甸甸的。
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他想,难道他的腿真有病吗?难道他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都扔给医院
吗?想着想着,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腿是条病腿。为证实自己的见解,单用那病肿的左腿撑起全身的重量,
他竟然站住了。他又做了几下其他动作,居然也做出了。接着他想起演员练功时做出的高难动作,他依次
模仿起来。直到他稀里哗啦摔在地上,一个形容才确凿地来到他的脑海中:这哪儿还是一条腿啊,分明是
一■条烂冬瓜。
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
第二天老宋就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
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他们那一片爱心呢?他们的钱是血汗钱!尤其让老夏
不能容忍的是,人们纷纷在他面前发些抱怨,好像是老夏骗了大伙儿的钱,并且协助了老宋的逃跑。
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团是靠了一个住在本市的亲戚的介绍。找到那亲戚后,那人说,老宋回老家第二
天就去把腿锯了,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么不好?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愤怒难平,疑惑
难平。
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
房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让他尴尬、难堪和愧疚。
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
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老宋也看见了老夏,顿时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
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
了伤的野兽,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简单的称呼问题,老宋却"颇费了心思”,可见老宋对团里干部演员职工家属一视同仁突出老宋贴心的
一面。
B.一开始对老夏表现出的友情持谨慎的态度,但后来开始向老夏讲述自己的家事,老宋在慢慢把老夏
当做朋友对待。
C.得知治疗自己的腿要花一万五左右时,"咱们回去吧”一句表现了老宋因缺钱而不得不放弃治疗的无奈
心理。
D.为了追回被骗的钱,老夏找过给老宋介绍工作的亲戚,还亲自到旅游景点寻找老宋,但最后却无功
而返。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老宋嫌弃闺女长得"闷头闷脑",不愿给外孙买足球,从侧面体现了老宋浅薄、吝啬的一面,使人物形
象更显真实。
B."鞋底蹭着地面的嗦嗦声”一句,直接点明了老宋的腿存在着问题,这让下文写他的腿出毛病的情节显
得顺理成章。
C.小说从触觉、视觉、嗅觉等多感官角度对老宋数钱的场景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可谓细致入微,烘托
了人物形象。
D.小说赞扬老夏和团里的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也对老宋携款卷逃的行为表示了强烈的谴责,表现了
作者爱憎分明的态度。
3.对于老宋的不辞而别,老夏"愤怒难平,疑惑难平",请简要分析老夏"愤怒"和"疑惑"的原因。
4.小说以老宋第二次逃跑的情景结尾,取得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答案】1.D2.C3.①老夏好心筹钱为老宋治腿,老宋却选择携款而逃,老夏因辜负大家的爱
心、自己被团里的老师们误解而愤怒。
②老夏对老宋宁愿锯掉腿,省下钱照顾女儿、外孙也不愿把钱用来治腿这一选择感到疑惑。4.①情
节上:照应了老宋第一次逃跑和老夏到处打听老宋想让老宋尴尬、难堪和愧疚的情节,使故事更加完整。
②人物形象上:结尾描绘了老宋仓皇逃跑的场景,凸显了老宋无颜再见老夏的难堪、愧疚的心理,让人物
形象更加鲜明。
③主题上:老宋为了生存而突破了道德底线,如今再次逃跑是他对良心的自责,表达了作者对类似老宋这
样的底层人物的苦涩人生的深切同情。
【解析】L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的能力。
D."为了追回被骗的钱”错误。根据小说内容可知,"老夏找过给老宋介绍工作的亲戚,并亲自到旅游景点寻
找老宋"是想弄清事情原委,“亲眼目睹那逃逸的老宋之现状,让他尴尬、难堪和愧疚”,并是为了追回被骗
的钱。
故选D。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A."老宋嫌弃闺女长得,闷头闷脑”错误,于文无据,原文是说"老宋的闺女,看上去有点闷头闷脑。在老宋看
来,日子虽难,可也算天伦之乐”,可见老宋并没有嫌弃闺女;“不愿给外孙买足球,从侧面体现了老宋浅薄
、吝啬的一面”错误,他不愿给外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低碳环保建议书倡导书
- 二十四孝读后感
- 个人实习总结15篇
- 下半年个人工作总结15篇
- 个人违反廉洁纪律检讨书(6篇)
- 课件转盘游戏教学课件
- 2023年药品流通行业运行统计分析报告
- 清华园学校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A4版、B4版含答案)
- 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磁无损检测新技术》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肌肉筋膜疼痛综合征
- 2024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大纲词汇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建议
- 人教精通版(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设计
- 三高共管六病同防医防融合管理制度
-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 5.5 《加减混合》说课稿
- NBT 31021-2012风力发电企业科技文件规档规范
- 《爬天都峰》教学课件(第二课时)
- 道路货物运输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方案
- 2024-2030年中国循环泵市场运营态势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自投户用光伏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