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阶段检测语文+答案_第1页
甘肃省兰州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阶段检测语文+答案_第2页
甘肃省兰州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阶段检测语文+答案_第3页
甘肃省兰州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阶段检测语文+答案_第4页
甘肃省兰州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年级上册开学阶段检测语文+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州一中2024-2025-1学期阶段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

说明: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

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共37分)

(一)现代文阅读I(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

材料一:

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

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不断巩固文化

主体性,才能具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优秀传

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在浙江台州葭让老街,体验纸伞制作、制茶、翻簧竹雕、彩石镶嵌等技艺成为热

门文旅项目,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将米粒大的陶泥放到微型拉坯机上,用指尖捏出花

瓶的形状,再用竹签、镶子精雕细琢,景德镇陶艺师傅王文化创作微型陶艺作品的视

频走红海外,累计播放量超过1亿。《只此青绿》以《千里江山图》为蓝本,用舞蹈

“绘”名画,让观众沉浸在中华文化特有的意韵中。今天,文化创造与文化自信相互

激荡,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魅力,展现出蓬勃生机。

文化贯通过去、现在与未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释

“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深刻指出“'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

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

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

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根本依托。一种文化要具有穿越时空的引领力、凝聚

力、辐射力,必须有其主体性。回望近代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百

余年非凡历程中,中国共产党人点燃精神的火种、重焕文明的辉光,使历史中国的深

厚底蕴与现实中国的崭新气象相融通,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深沉的文化自信、勇毅的

文化担当,激活中华文化的“一池春水”,把中华文化发展推向新阶段。这一文化主

体性,是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

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通过“两个结合”建立起来的。不断巩

固文化主体性,才能具有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从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形成和积累的

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才能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坚定“走自己的路”

的信心和自觉,彰显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升腾中国气象。

(摘编自徐壮、施雨岑、王鹏《巩固文化主体性一一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

大意义系列述评之六》,《人民日报》)

材料二: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文化领域的时代使命是要坚守民族文化主体性,完

成文化相承延展的任务。文化类电视节目无论是内容叙事还是节目架构中,都有当代

元素和时代精神的融入,这些节目并不以“文化回归”为目的,而是唤醒大众的文化

自觉,为民族文化再增添新的一笔,从而达到真正传承的自信和坚定。

文化类电视节目展示了主流媒体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阐释,将传统的思想精神与

当下的价值观念联结。《典籍里的中国》中《楚辞》一集,读书人撒贝宁与屈原在对

话中引领观众感悟《天问》,领会屈原为何叩问天道,又与屈原一同感受当前中国航

兰州一中高二年级阶段检测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天事业中的“天问一号”“祝融号”的成果,指出中华民族如何把“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延续。在这样一集节目中,不仅完成了与古人对话的想象,

也是完成了一场影响观众心灵的对话。文化类电视节目如果只是浅表式罗列文化符号,

或者倚重媒介化手段,而没有价值层面的根源和传承,那节目的深度意义仍会因为脱

离文化土壤和现实而消解。节目即使凭借形式和内容能在观众群体中获得成功,却也

会因为没有深层次的“共通点”而无法维系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寻找“共通点”,即

寻找传统文化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共通联结,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文化精神的共通联结,

社会大众与时代背景的共通联结。从这一点看,近年来总台推出的几档文化类电视节

目一方面围绕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紧紧扣住了民族文化的核心精神;另一方面也积

极促成了新的解释项的产生,将时代精神的溯源过程呈现了出来,完成了从古至今,

从一个到另一个的意义延展。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中始终强调时代和民族的使命,将个人的养性修身置

于集体、家国和时代之中,具有超越性、责任性、自由性的人文气息。总台所推出的

几档文化类节目兼顾了集体与个人,既有宏大的家国情怀,也有细致的恒久话题。《国

家宝藏》和《典籍里的中国》侧重于展示历史的纵深与辉煌,着眼于中华文化整体的

传承,节目借助历史长河中璀璨的个体,先贤君王或文化大家,让作为后人的我们产

生尊敬和崇拜的感情,从而把自己融入中华儿女的集体身份中。这里的节目话语带有

凝聚力和号召力,营造的是一种仰视浩瀚星空的磅礴氛围。相比之下,《朗读者》和

《经典咏流传》则是俯瞰自己,于永恒的人类话题中感悟生命,对话自己。《朗读者》

以“陪伴、告别、青春、故乡”等为主题,于经典文学作品中融合人物故事,让每一

个听者带入自己的经历,产生情感共鸣。《经典咏流传》将古代诗词中诗人的个人情

感承袭延续,展示了至今不变的情愫与感动。如贵州省石门坎支教老师和学生们共同

演唱了清代诗人袁枚的《苔》,起到了很好的烘托效果,原因就是演唱者本身与诗人

的情感具有一致性,都表达出对渺小自我的坚持和对生命的期待。如此一来,社会大

众在节目中可以得到多种层次下的情感唤醒,得以进入一个完整的文化空间,真正被

民族文化感召和影响。

(摘编自侯沈汐《具象再现唤醒:电视节目对文化主体性的媒介再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文化主体性,二者的出发点和论述侧重点也基本一致。

B.材料一认为,要对自身文化产生高度的认同,就必须坚持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

C.材料二对《国家宝藏》的情感沿袭和《朗读者》的身份认同给予了高度赞扬。

D.电视节目如果没有价值层面的根源和传承,即使有深度意义,其意义也会被消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化电视类节目是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方式,有责任承担文化相承延展的任务。

B.文化自信的树立,离不开文化主体性;一种文化要有力量,那么必须有其主体性。

C.文化类电视节目只有抛开“文化回归”的目的,才能达到真正传承的自信和坚定。

D.节目没有深层次“共通点”,即使观众喜闻乐见,也无法维系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举葭让老街微型陶艺和《只此青绿》的例子,说明了文化主体性的重要性。

B.材料一提纲挈领,论述了巩固文化主体性的问题,材料二具体到媒介方面进行了

论述。

C.材料二第二段先摆观点,再分析典型案例,最后强调寻找“共通点”的重要意义。

D.材料二从两方面递进分述了文化类电视节目在文化主体性再塑方面的重要作用。

4.材料一和材料二在论述文化主体性的时候都提到了“传统文化”,请结合材料,简

兰州一中高二年级阶段检测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要分析二者的关系。(4分)

5.一档好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应该具备哪些特征,请结合材料二概括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瑞宣立了一会儿,刚要转身回去,一位和尚轻轻地走过来。和尚看左右无人,从

袖口中掏出一张小纸,递给了瑞宣,然后打了个问讯,转身走去。

瑞宣赶紧走进院内,转过了影壁才敢看手中的纸条。一眼,他看明白纸条上的字

是老三瑞全的笔迹。他看了三遍,才认明白那些字:“下午二时,中山公园后门见面,

千万!”

他跑进屋中,一下子躺在了床上。第一个来到心中的念头是:“我叫老三逃出去的!”

他想:老三必定在外面做过了惊天动地的事,所以才被派来做最危险的工作。哈,

他教老三逃出去的,老三的成功也间接地应当是他自己的成功!好,无论怎么说吧,

有这么一个弟弟就够给自己赎罪的了。过了一会儿,他不那么高兴了。假若老三问他:

“父亲呢?”他怎么回答?他自己留在家里是为尽孝。可是,他既没保住父亲的命,

也没能给父亲报仇!他出了汗,他没脸去见老三!

不,老三是明白人。对的,老三必定会原谅大哥的。瑞宣惨笑了一下。

他想去告诉母亲,祖父,和邻居们:“我们祁家的英雄回来了!”可是,他没有动。

他必须替自家的英雄严守秘密。这个,使他难过,又使他高兴。

他开开屋门,看看日影。影子告诉他,还没到正午。他不知道怎么迷迷糊糊地走

出街门。走了半天,他才明白过来,时间还太早。他依然走得很快,好像已管束不住

自己的脚。

天气相当的冷,冷得干松痛快。穷破的北平借着阳光,至少是在瑞宣心里,显出

一种穷而骄傲的神色。

远远的,他看见了禁城的红墙,与七十二条脊的黄瓦角楼。他看了看表,才一点

钟。他决定先进到公园里去。

公园里没有什么游人。他找了一条长凳,坐下。

好容易到了两点钟,他向公园后门走去。还没走到,迎面来了个青年,穿着件扯

天扯地的长棉袍。他没想到那能是老三。

老三扑过来。“哈,不期而遇!瑞大哥!”老三的声音很高,似乎是为教全公园的

人都能听到。

瑞宣这才看明白了老三,他的眼泪要夺眶而出。可是瑞全没给大哥留落泪的机会。

一手扯着大哥的臂,他大声地说:“来,再溜一趟吧!老哥儿俩老没见了,大嫂倒好?”

瑞宣晓得老三是在作戏,可是,他几乎有点要恨老三能这么控制住感情去作戏。

瑞宣试着找老三的脸,可老三的脸故意地向一旁扭着点。这,教瑞宣明白过来:

老三是故意把脸躲开,因为弟兄若面对了面,连老三也恐怕要落泪的。老三不但有胆

子,也知道怎么小心。老三学会了本事,老三已不是祁家四世同堂的一环,而是独当

一面的一•个新中国人。

“我们坐一坐吧?”瑞宣好容易想起这么句话来。兄弟坐在了一棵老柏的下面。

瑞宣想把四年来的积郁一下子倾吐出来。可是,他说不出话来。身旁的老三,已

不是他的弟弟,而是一种象征着什么的力量。那个力量,像光似的,今天发射,而也

许在明天,明年,或下一世纪,方能教什么地方得到光明。他没法对这样的一种力,

一种光,诉说他自己心中的委屈,正像萤火不敢在阳光下飞动那样。

兰州一中高二年级阶段检测语文试卷第3页共8页

老三说了话:“大哥,你怎么办呢?”

“嗯”瑞宣似乎没听明白。

“我说,你怎么办呢?你失了业,不是吗?”

“啊!对!”瑞宣连连地点头。在他心里,他以为老三一开口必定首先问到祖父与

家人,他没想到老三却张口就问他的失业。

“大哥!”瑞全放低了声音:“我不能在这里久坐!快告诉我,你教书去好不好?”

“上哪儿去教书?”瑞宣以为老三是教他到北平外边去教书。他愿意去。一旦他

离开北平,他想,他自己便离老三的世界更近了一点。

“在这里!”

“在这里?”瑞宣想起来一片话:“这四年里,我完全不食周粟!我可是保持住了

个人的清白!现在,我去教书,不论我的心地多么清白,别人也不会原谅我,教我一

辈子也洗刷不清自己。”

“教我去教书也行,除非……”

“除非怎样?”

“除非你给我证明文件,证明我的工作是工作,不是附逆投降!”

老三愣了一会儿才说:“我没有给任何人证明文件的权,大哥!”没等大哥回话,

他赶紧往下说:“我得告诉你,当教员,当我所要的教员,有危险!我需要明知冒险

而还敢给学生们打气的教员。我看哪,大哥,我明白你,你自己明白你,就够了,用

不着多考虑别的。”

瑞宣没敢说什么。

“还有,大哥,太平洋上的战争开始,我也许得多往乡下跑,去探听军事消息。

我不能把我所担任的宣传工作交给你,因为太危险;可是你至少可以写点文章。假若

你到学校里去跟青年们接近,你自然可以得到写作的资料。你看怎样?”瑞宣的脑子

里像舞台上开了幕,有了灯光,鲜明的布景,与演员。他自己也是演员之一。他找到

了自己在战争中的地位。

啊,老三教他去冒险,去保护学生,去写文章!好吧,既是老三要求他去这么做,

他便和老三成为一■体!

他心中一亮,脸上浮出笑容:“老三,我都听你的就是了!你说怎办就怎办!”

他以为老三必定会夸赞他。可是,老三没有任何表示,而只匆匆地立起来:“好,

听我的信儿吧!我不敢在这儿坐久了。再见,大哥!”

老三向公园前面走去。

瑞宣眼看着老三的背影,他心中感到空虚。哼,老三没有任何表示!

过了一会儿,他惨笑了一下,立起来。''老三变了,变得大了!哼,瑞宣,你又不

是个小孩子,还需要老三说几句好听的话鼓励你?”

他又向公园前门儿打了一眼。老三已经不见了。''就这样吧!”他告诉自己:“说不

定,我会跟老三一样有用的!”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接到老三派人送来的纸条,瑞宣“看了三遍”才认明白那些字的内容,这个细节

表现了瑞宣紧张、激动的心情。

B.“天气相当的冷,冷得干松痛快”这句话突显了北平的天气特征,也表现出瑞宣

即将见到老三时的舒畅、骄傲的感受。

C.瑞宣正直有气节,在老三的开导下,最终克服了优柔寡断的性格弱点,爽快地接

受建议去保护学生,去写文章。

D.作者综合运用全知视角和限制视角叙事,既展现了瑞宣的内心世界,又通过瑞宣

兰州一中高二年级阶段检测语文试卷第4页共8页

的视角表现老三的革命者形象。

7.关于文中瑞宣跑进屋中到出门前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瑞宣感到自豪,他觉得老三能成为英雄与当初自己让他出逃的决定有很大关联。

B.瑞宣因没保住父亲的命和没能报仇而深深自责,这为后文去冒险抗争做了铺垫。

C.“惨笑了一下”,这表明瑞宣意识到指望老三能原谅自己的想法是一厢情愿的。

D.瑞宣为不能向亲人与邻居宣扬自家英雄而感到难过,为自己能严守秘密而高兴。

8.本文中的对话描写具有鲜明的话剧特征,请具体分析。(6分)

9.在瑞宣身上体现了老舍对传统家族伦理思想的理解与反思,请结合本文和《乡土中

国》相关内容加以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37分)

(-)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兀

辱书云,欲那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

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必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

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

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旗》,

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

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日:“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

余«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

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

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

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吾子行厚而辞深,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

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则可矣。若定是

非以教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

知道之果近乎,远乎?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

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

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

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苦此者,果是耶,非耶?有

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秀,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

无招越、蜀吠怪,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的位置的答案标黑,每涂

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始吾幼©且少同为文章日以辞回为工目及长目乃知回文者回以明道

H.下列对材料一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兰州一中高二年级阶段检测语文试卷第5页共8页

A.“相”,意动用法,与《六国论》中“赂秦而力亏”的“亏”用法不一致。

B.见,表被动,与《答司马谏议书》“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中的“见”用法不同。

C.说,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爱莲说》《马说》《捕蛇者说》均属于这一文体。

D.以为,文中的用法与《谏太宗十思疏》中“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一致。

12.下列对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魏晋以来,世风日下,人们耻于言师。而韩愈却不顾流俗,收召后学,抗颜为

师,结果招致众人笑骂,被当作狂人,

B.柳宗元亲见庸、蜀之犬吠日,以此为喻,既讽刺那些聚骂并反对从师的流俗之

辈,也表达了自己的苦衷和怕连累后学的心情。

C.柳宗元向韦中立讲述了自己的为文之道,强调要去除“轻心”“怠心”“昏气”“矜

气”使文章含蓄而明快,流畅而凝练,清雅而庄重

D.文章围绕“取其实而去其名”的论点,分两部分展开论述,前部分论尊师重道,

后部分谈写作理论。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2)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

14.面对韦中立“欲相师”的请求,柳宗元表明了怎样的态度并提出了怎样的做法?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宋]陆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遭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观书

[明]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15.下列对第一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诗人自叹为“无奇”的“腐儒”,既有自嘲之意,不甘以“腐儒”自居,

又含有不再作为,碌碌一生的消极思想。

B.颔联诗人写头有“白发”,逼近“老境”,对“青灯”夜读,觉得意味盎然,与

儿时读书一样,两句相映成趣,勾人联想。

C.颈联写室外秋天深夜的情景。风摇动高高的梧桐树,传来阵阵寒意;咚咚敲打

的更鼓报过二更,诗人也到了睡觉的时间。

D.尾联以写入睡前的进食作结。忍饥读书,一杯山药煮成的薯粥,却认为胜过“琼

糜”,表现诗人安贫乐道、好学不倦的情怀。

16.这两首诗对你的读书生活有何启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古人常借鸿雁传书、鲤鱼捎信来抒发游子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感,如《春江花

月夜》中,“,”两句就含蓄地表现了相思之苦。

兰州一中高二年级阶段检测语文试卷第6页共8页

(2)《答司马谏议书》中写到,盘庚迁都之时,虽然“,",但

他并不是因为有人抱怨、反对就改变自己的计划。

(3)《阿房宫赋》中杜牧用质问语气谴责秦统治者不知怜惜,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

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的句子是:“,?”

(4)《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作者以“,”带出

苏轼当年的闺房之乐,寥寥数字,勾勒出亡妻在自己心目留存的温柔美好的印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16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在网上搜索,会找到很多关于功能饮料的说法:“功能饮料与心血管功能密切相

关"''功能饮料会使心跳加快心律不齐"''喝功能饮料有生命危险”等等。①.

但是也都是各执一词,没有定论。

有研究报道发现,功能饮料中含有牛磺酸和咖啡因,这些成分是提高人们的注意

力和反应力的主栗有效成分。的确,每天摄入适量的咖啡因②。根据推荐摄

入量,咖啡因每天的安全摄入量不得超过300亳克。③,反而容易导致咖啡

因中毒,引起失眠、头痛、易怒、暴躁、肠胃不适、心悸和肌肉颤动等不适症状,严

重的话甚至威胁生命。我们平时喝一罐功能饮料,一般来说达不到引起咖啡因中毒的

量,但如果每天都喝,或者一次喝得太多,就可能引起不适的症状。

因此,虽然每个人的体质和身体状况对功能饮料的敏感程度不相同,但是如果不

是实在需要,还是尽量少喝或不喝功能饮料。

18.下列句子中的“实在”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实在”,语意相同的一项是()(3

分)

A.这一件衣裳也只配他穿,别人穿了实在不配。

B.我愿意一点一滴地做点实在事情,留点痕迹。

C.他名义上是个大学生,可实在只有中学程度。

D.他匆忙上岸,竟不曾说真姓名与实在的住处。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

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H(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辩论赛中,正反双方围绕“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的辩题展开辩论。

请阅读正方的陈述,回答问题。

我方认为“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相信大家对于碎片化阅读都不陌生。

(甲)碎片化阅读,是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利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进行简短

而少量的文本阅读。它有三个优点:

(乙)一是利用多种媒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十分方便快捷;

(丙)二是“碎片”的内容包罗万象,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有助于推广

阅读,从而迅速改良社会风气;

(丁)三是图文并茂,使阅读变得轻松有趣,而只有用这种方式来降低阅读门槛,

才有更多的读者愿意走近那些厚重的经典。

20.对甲乙丙丁四处逻辑错误,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处定义有误,碎片化阅读也可以读纸质书,并不一定需要新媒体帮助。

B.乙处以偏概全,有些人并不愿意随时随地读书,方便快捷也就无从谈起。

C.丙处推理不当,推广阅读可以形成阅读氛围,但难以迅速改良社会风气。

兰州一中高二年级阶段检测语文试卷第7页共8页

D.丁处过于绝对,除了图文并茂,还有其他的方式让读者走近厚重的经典。

21.请根据提示,将以下反方的反驳补充完整,不超过100字。(4分)

我方认为,对方所说的优点恰是碎片化阅读的缺点。首先,碎片化阅读虽然可以

随时随地地进行,但是思考不连贯,理解不深入,阅读效果反而更差。①O

②o基于以上的分析,我方认为“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

四、写作(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古代诗歌阅读中两位古人谈到了他们的读书精神和方法,语言文字运用II

中谈到了当代“碎片化阅读”的特点。作为一名高二的学生,你已经有十多年的读书

经历,高考之后,读书也将继续伴随着你的日常生活。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

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兰州一中高二年级阶段检测语文试卷第8页共8页

兰州一中2024-2025-1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检测答案

1.B

2.C

3.D

4.①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才能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独特魅力,展现出蓬勃生机。②文化类电视

节目需要将传统的思想精神与当下的价值观念联结,寻找传统文化与社会大众之

间的共通联结,传统文化精神与时代文化精神的共通联结。(每点2分)。

5.①好的文化类电视节目应有当代元素和时代精神的融入,唤醒大众的文化自觉。

②应寻找“共通点”,围绕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紧扣民族文化核心精神;积极

促成新的解释项的产生,将时代精神的溯源过程呈现出来。③应能兼顾集体与个

人,既有宏大的家国情怀,也有细致的恒久话题。(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

理亦可)

6.C

7.C

8.示例:①对话语言的性格化,对话体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