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闻及大众传媒通论
这门课程的性质
《大众传播通论》是一门基础性、概论性的课程。过去,新闻学专业通常会给一年级的新生开设一门名叫《新闻学概论》的先行课,让大家能够了解新闻学的一些最基本的常识。这门课着重对新闻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基础理论以及传统新闻媒介进行介绍,为以后所要学习的新闻史、新闻业务、新闻理论课打下基础。随着学科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新闻学概论》扩展为《新闻与大众传媒通论》。主要的区别在于,后者的内容更加广泛,包括的对象更多。它不仅介绍了传统的新闻学理论,也引入了新兴的大众传播学理论,同时对多种大众传播媒介的性质、发展及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程传播学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众传媒同社会的关系。媒介素养教育的需要。媒介素养是指在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的信息的选择能力、质疑能力、理解能力、评估能力、创造和生产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媒介素养的内涵应该包括认识大众传媒、使用大众传媒、对大众传媒的批判三个部分第一,了解基础的媒介知识以及如何使用媒介;第二,学习判断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价值;第三,学习创造和传播信息的知识和技巧;第四,了解如何使用大众传媒发展自己。”
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对各类大众传媒的特点、作用、发展史及基本运作方式进行概述和分述,并探讨大众传媒与现代社会的互动。
课程分为如下几个部分内容进行讲授:总论:介绍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介绍大众传媒的功能及其与社会形态的相关性。报纸:介绍报纸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及报社实务。杂志:介绍杂志的历史、现状、发展前景和杂志实务图书:图书出版的历史、现状、图书出版的过程。同样,还包括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等。绪论新闻定义:1、“事实说”:将新闻看作是一种事实或者是被传播的事实。
A、
新闻是新近报道的事情。这是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己故院长弗兰克·莫特提出来的。
B、
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这是由曾经长期主管我国新闻宣传事业的重要领导人胡乔木提出来的。
C、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这是由我国著名的新闻记者范长江提出来的。
2、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对事实或意见的及时报道。此等报道,对于相当多的人而言,具有兴趣或重要性,或兼而有之。这是由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米切尔·查莱提出来的。
3、“手段说”:即将新闻归结于为达到某种目的特别是政治目的的手段。
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这是我国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甘惜分教授的看法。4、“兴趣说”或者“趣味说”:即将新闻看成是能够引起受众兴趣特别是感官刺激的因素。“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5、“信息说”:新闻是经由新闻传播媒介传播的、反映世界最新变动的、为很多人关心的信息。新闻的分类
一般说来,新闻可以有四种分类标准:第一,按照内容分类,新闻可以分为政治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体育新闻、军事新闻、法律新闻、社会新闻等。第二,按照地域分类,新闻可以分为国际新闻、全国新闻、地方新闻等。
第三,按照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新闻可以分为“硬新闻”、“软新闻”两大类。所谓“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包括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制订和改变,政局变化,市场行情,股市涨落,银根松紧,疾病流行,天气变化,重大灾难事故等等。这类新闻为人们的政治、经济、工作、日常生活的决策提供依据。它关系到人们在社会上的生存、是人们赖以采取行动的依据;它具有强烈的时间性,晚了就毫无价值。所谓“软新闻”,是指那些人情味较浓、写得轻松活泼、容易引起受众的感官刺激和阅读、视听兴趣的新闻,如社会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等;“软新闻”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它和人们当前的切身利益并无直接关系,仅供人们一般了解和消遣之用;二是它并不能作人们决策的依据,人们不急于去了解它;三是报道这类新闻并无十分严格的时间要求。两高发布工作报告
成品油提价遭遇年内首次搁浅北京地铁芍药居站本月底封站邱启明发致歉信承诺承担责任美国高尔夫球场现4米长巨大鳄鱼新闻价值
新闻价值:能够构成新闻的信息中含有的引起受众普遍兴趣的各种素质的总和。一般认为,新闻价值构成的要素主要有以下五项:第一、及时;第二、重大;第三、显赫;第四、接近性;第五、趣味性或人情味。新闻传播的要求真实:所谓新闻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反映客观事物的准确度,真实是新闻本质的特征,是新闻的生命。
客观: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内容和形式都要“客观”。公正: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的机会。全面:是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和公正性的前提。迅速:报道快捷、及时。中新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阚枫)24日上午,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在北京发布《新媒体蓝皮书》。蓝皮书的调查显示,当前,近六成假新闻首发于微博,每周二是一周微信“谣言”传播的最高峰。此外,由于封闭式传播环境,自我纠错能力弱,相较于微博,微信谣言的辟谣难度较大。2014年8月网传“上海地铁出现老外晕倒车厢无一人相助,反而仓皇逃跑”的视频,不少媒体未核实信息即在微博上发布,引发网民热议,此后上海地铁方面证实消息并不属实,“列车进站后站务员及时上车对外籍乘客进行救助”。蓝皮书的分报告《新媒体时代的“假新闻”现象与治理对策研究》,对2014年传播较广、比较典型的92条假新闻进行了多维度分析,发现有59%的虚假新闻首发于微博。虽然微信首发的假新闻数量不多,仅占新媒体假新闻的7%。但因其封闭式传播环境,自我纠错能力弱,不像微博“广场”易形成不同信息之间的对冲,且“强关系链”之间存在“人情”“面子”等纠错障碍,辟谣难度大。新闻与宣传宣传的定义。
宣传是宣传者(政党、集体、企业、或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向宣传对象阐述自己的思想观点,以便得到对方的同情和拥护,是一种争取群众的社会行动。新闻和宣传的相同之处:它们都是一种传播活动
现代宣传主要通过新闻媒介来进行。新闻事业脱胎于早期的政治、军事、宗教宣传活动。
新闻和宣传的不同之处:宣传重观点,新闻重事实。宣传重反复,新闻重新意。宣传重符号,新闻重信息。宣传重时宜,新闻重时效。宣传重操控,新闻重沟通。宣传有重点,新闻讲平衡。
目的(归宿点):告知,新闻提供决策依据;宣传影响行为出发点:新闻满足受众;宣传满足宣传者内容侧重:新闻传播事实信息;宣传传播观念传播方式:一次性;反复性传播要求:事实准确;材料观点统一李良荣“中国没有新闻学,只有宣传学”
宣传有很多种形式,通过传播新闻达到宣传的目的是其中一种,即使是最客观的新闻报道,也可以夹杂宣传的成分。李长春:扎实做好玉树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新华网北京4月17日电李长春强调,······认真做好青海玉树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着力营造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良好氛围,为做好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李长春:扎实做好玉树抗震救灾宣传报道工作要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抗震救灾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大力宣传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公安民警和消防官兵、医护工作者为抢救人民生命作出的突出贡献,大力宣传灾区党委政府全力以赴解决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困难的实际行动,大力宣传灾区人民自救自强的顽强意志,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向灾区人民送温暖、献爱心的社会主义协作精神,大力宣传各民族群众同舟共济、团结互助的感人事迹,大力宣传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各族人民好、伟大祖国好的时代主旋律。玉树地震后《焦点访谈》系列报道玉树发生7.1级地震玉树我们在一起(二)争分夺秒的救援玉树我们在一起(三)挑战极限的生命救援玉树我们在一起(四)营救才珍拉姆玉树我们在一起(五)为了生命线的畅通玉树我们在一起(六)震不跨的战斗堡垒玉树我们在一起(七)玉树不孤独玉树我们在一起(八)悼念中铸就坚强美国媒体对“9∙11”恐怖事件的报道维护国家利益。反复报道“据悉”白宫和空军一号也是袭击目标,跟踪报道布什在各处的演讲,及查看抢救现场等消息。电视声画始终把总统与国家、国旗联系在一起。总统的话经常是节目报道主题。公平地对待不同声音包括反对意见,造成“世界一种声音,举国万众一心”的舆论氛围。弱化处理一些伊斯兰国家和国际组织相对的看法宣传美国式英雄主义。电视报道把一向有“陌生人城市”之谓的纽约塑造成“英雄城”。市民昼夜排队献血,老妪捐手套、皮靴给救护人员,孩子捐出心爱的玩具熊.......总裁没有明辨力书面致歉他错了美国广播公司(ABC)总裁大卫∙韦斯廷在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发表演讲。有学生问“将五角大楼作为恐怖活动攻击的目标是否合理”时,韦斯廷答道:“我对此没有评判。因为我们的工作是抓事实,而不是事情本来应该是什么。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替美国公众判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美国在线的民意调查显示,全美90%的人希望他立即辞职,因为他“没有是非明辨力”。
ABC发表了韦斯廷的书面致歉声明:“和所有的美国人一样,我对‘9∙11’事件中的人员伤亡万分震惊。当有人问我攻击五角大楼是否合理的问题时,我却回答‘没有评判’,我错了。”注意:宣传并非坏事宣传目的是好的,并不意味手段可以不正当宣传目的不正当,方法再精致,也是一种罪恶《意志的胜利》(荣获获1935年威尼斯电影节和巴黎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1934年德国著名女导演莱妮·瑞芬斯塔尔受邀拍摄。影片由纳粹构思,第三帝国出资赞助,记录了1934年在纽伦堡召开的帝国代表大会,拍摄了纳粹巅峰时期的会议、集会和游行盛况。影片被称为“最具权威性的宣传电影”。影片没有解说词,里芬斯塔尔把任何文字都视为影片的敌人。在需要靠语言表达时,就使用希特勒或其他纳粹领导人的演说同期声录音。影片的魅力来自导演对画面和音响的处理:行进着的人们、欢呼着的人们、旗子和纳粹党徽、鹰徽、古老的德国街道和塔、民间歌舞、云彩、演讲、军服,以及频繁出现的“元首”希特勒。电影中的所有画面都要确保在最美的光线下、最美的角度下,以正确的曝光与拍摄角度来拍摄。而为了获得这种画面,她不惜动用几十台摄影机从各种角度一起拍摄,然后从以这种方式拍摄到的大量胶片中选择她所需要的画面,然后从17万英尺的胶片中剪辑出这部电影。我国新闻宣传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直接把宣传当新闻,宣传里没有新闻,很生硬。报道时,使用带有明显倾向性的副词、形容词,传达太多的主观意愿。常叙事加评论,主题先行,硬要事实材料服从于宣传目的。《重庆癌症晚期患者靠唱红歌挺过化疗》2011年06月22日11:51
重庆日报
传播与传媒传播:英语中的“Communication的语义较汉语中的“传播”一词要丰富,英语的“Communication”包括“传达”、“传布”以及“交流、交通、交往”等含义。它在词义上更强调“交互”、“双向”的含义,它更强调传者与受者的相互作用。传播必须是传受双方对信息的意义共享。传播的层次“二分法”,即将人类传播分成亲身传播与大众传播。分类标准是传播的手段。“四分法”,即将人类传播分成人的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四种类型。分类标准是传播的范围及规模。
除了上述的“四分法”外,有的学者还将传播分成五种,即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增加的“群体传播”是社会群体内的信息活动。这种分类实际上是对“四分法”的补充和细化。
人的自我传播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过程,即个体自我进行的思维活动。思考、内心冲突、自言自语以及发泄、陶醉等均是自我传播。基本可以说人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属于自我传播的范围,因此,自我传播属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人际传播是两个以上的个体之间进行的传播。基本要求是两个人及两个人以上,不在组织内外进行的、非组织目的的传播。
组织传播是指组织内部及内部与外部的信息交流。其内部的传播是为了协调关系,提高内部运行的效率;其外部的信息交流是为了适应环境,满足社会对其的需要,实现组织的目的。组织传播的规模大于人际传播,它与后者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传播活动都是有组织目的的。大众传播是指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这种传播的传播者职业化,讯息大量、快速复制,传播媒介也是机械和电子设备系统,受众非个性化。大众传播是社会化的传播。媒介即传播活动的中介或中介物。传媒的第一层含义是指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施拉姆认为,“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如传播声音符号的物质实体是广播,传播声音信息符号和图像信息符号的是电视和电影等。第二层含义是指进行信息的采集、加工和传播的传播机构。
大众传媒与新闻传媒的区别面向大众传播信息符号的物质实体,我们可以称之为大众传播媒介,它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书籍等。而以传播新闻信息符号为主的物质实体是新闻媒介,它包括报纸、新闻性杂志、广播、电视等。
著名的施拉姆的“最后7分钟”比喻:如果人类的历史共有100万年,假设这等于一天。1天=100万年;1小时=41666.67年;1秒钟=11.57年。则这一天中,人类文明的进展如下:晚上9点33分,出现了原始语言(10万年前)晚上11点,出现了正式语言(4万年前)晚上11点53分,出现了文字(3500年前)午夜前46秒,古登堡发明了近代印刷术(1450年)午夜前5秒,电视首次公开展出(1926年)午夜前3秒,电子计算机、晶体管、人造卫星问世(分别为1946、1947、1957年)这一天的前23个小时,在人类传播史上几乎全部是空白,一切重大的发展都集中在这一天的最后7分钟。传播媒介经历了早期符号媒介(原始媒介)→口头传播媒介→书写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新媒介的发展过程。早期符号媒介(原始媒介):是在语言产生之前,人们利用自己的手势或其他符号如结绳、烽火、篝火、实物、原始图画等,乃至含混不清的声音来向别人传播信息和表达自己的意愿。
《周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李鼎祚注:“古者无文字,其有约誓之事,事大,大其绳,事小,小其绳,结之多少,随物众寡,各执以相考,亦足以相治也。”历史上,印加古国大小城镇都设有专职的结绳官,掌握着一套结绳的规则与技巧,记载军国大事,同时可以根据需要向人们宣布和解释相关情况。就像现代报务员精通电码一样。《希罗多德历史》:波斯国王大流士率军征讨黑海一带的斯奇提亚人时,收到了对方的一份“礼物”:其中有一只鸟、一只老鼠、一只蛙与五只箭。事后证明,这是斯奇提亚人回应大流士的战书:“波斯人,除非你们变成鸟并高飞到天上去,或是变成老鼠隐身在泥士当中,或是变成青蛙跳到湖里去,你们都将会被这些箭射死,永不会回到家里去。”口头传播媒介:人类大约在4万年前发明语言。口语的产生大大加速了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进程,是人类迄今为止最重要、最基本的传播媒介。亚里士多德:人实际上是有语言的生物,人之所以为人首先就在于他能开口说话。口语传播的缺点:受众范围有限,只能在近距离、小规模的群体中传播,难以形成统一的文明;不能传之久远,不利于文明的积累与发展。书写传播媒介。书写传播媒介是人类利用绘画、文字的形式来传播信息。最早的书写媒介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先是在洞壁、石板、地面、兽骨上绘制图画,相互传递信息。接着就有了文字的产生,人类就将文字刻写在兽骨、金届、竹筒、绢丝、纸张上,传递信息。
文字的产生使人类传播在时空领域发生了重大变革,大大加速了人类利用体外化媒介系统的进程;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文字发明,是文明发展中的根本性的重大事件。它使人们能够把行政文献保存下来,把消息传递到遥远的地方,也就是中央政府能够把大量的人口组织起来,它还提供了记载知识并使之世代相传的手段。”英国牛津大学PittsRiversMuseum皮特利弗斯博物馆,该博物馆的收藏主要体现人类学研究的视角,特点在于汇集同一事物来自世界各地的样本,体现不同区域的文化特征,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文化交流。文字传播克服了口语传播的缺点,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文明的承继,但却造成了“话语垄断”,掌握文字典籍的人形成一个特殊的阶层。在东方造就了读书人的官僚体系,即绵延千年的以儒家为思想正统的文官制度;在西方造就了宗教权力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的等级制度。韦尔斯《世界史纲》:“随着书法和阅读技艺的传播,便产生了一种古怪的愿望,一种普遍存在于人类中的可怜的愿望,希望把某件奇闻、自己知道的某件秘密或一些奇怪的想法,甚至把自己的名字写下来,去使某些住在远方的不相识的人感到惊异,并希望在自己死后很久,这些记载也会使其他读者感到触目惊心。”在这种愿望的驱动下,文字克服了时间的障碍,产生了藏之名山、留与后人的经典。印刷传播媒介。印刷传播媒介是指利用印刷技术来进行新闻传播的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约在公元1000年左右,出现了印刷媒介,人类开始运用印刷手段大量复制和传播新闻。电子传播媒介。基本的技术条件有二:造纸术和印刷术。这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造纸术发明于西汉时期(至晚在公元前1世纪),雕版印刷术发明于隋唐之际(公元6—7世纪)。活字印刷术由毕昇发明于1041—1048年,比德国古登堡使用活字印刷早400多年(1440年左右)。阿特休尔:“正是印刷术的发明(而不是别的)使历史从中世纪发展到近代;这期间,能够阅读的大众日益增多导致了思想的广泛传播,思想的广泛传播又推动了哲学和科技的变革。这些变革最终推翻了教士和贵族的统治,从而产生了新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宗教制度。”电子传播媒介是利用电波及其辅助设备来进行新闻传播的一种手段。在新闻事业产生之后约300年,新闻传播媒介又增加了电子传播媒介。由于电子传播媒介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面积广的优势,电子传播媒介已经成了新闻传播媒介中最具影响的一种媒介。
电子媒介指依靠电流传播信息的媒介,如电话、电报、广播、电视、电影、光盘、磁盘等。1831年,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开启了电子时代的序幕。1837年,美国莫尔斯研制成有线电报机。1844年,拍发第一封电报,内容为《圣经》里的一句话:“上帝,你创造了何等的奇迹”。1876年,美国贝尔发明电话机。1894年,托马斯·爱迪生的电影摄像机开始在纽约放映电影。1895年,无线电通信试验成功。1906年美国人费森登首次用自己的试验电台播出广播节目。1920年,世界上最早的无线电广播台KDKA在美国正式广播。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宣告研制成功。新媒介出现。网络技术方兴末艾,一种全新的数字化的多媒体传播媒介已经产生。媒介功能媒介的正负功能正面功能与负面功能同时存在:
1、监视环境
2、协调社会
3、传承文化
4、娱乐大众
5、推动经济负面作用:1、麻醉精神——对受众的长期作用。大众传播媒介易混淆“现实环境”与“虚拟环境”(媒介环境),大众对媒介过分依赖,而媒介带来的事实只是部分再现生活情景,不能代表一种社会趋向。2、顺从现状。对批判内容不予理睬。信息的大量涌入造成信息过量,使人们对信息产生冷漠态度,并促长了“社会服从主义”。3、降低审美水平和鉴赏力。4、占用或剥夺了人们的自由时间。5、民族文化生存与文化认同危机。媒介与社会形态伊尼斯的媒介偏倚论哈罗德·亚当斯·伊尼斯(1894—1952)是一位加拿大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也是麦克鲁汉的老师。他在媒介研究方面的主要著作有《帝国与传播》(1950)、《传播的偏倚》(1951)、《变化中的时间概念》(1952)要了解各种传播媒介传播思想、控制知识、垄断文化的实质,必先认识媒介的时间偏倚(timebias)和空间偏倚(spacebias)的特性。前者是质地较重、耐久性强的媒介,如粘土、石头和羊皮纸等,较适于克服时间的障碍,较能长久保存;后者是质地较轻、容易运送的媒介,如纸草纸、白报纸等,较适于克服空间的障碍。因此,任何传播媒介若不具有长久保持的特性来控制时间,便会具有便于运送的特点来控制空间,二者必居其一。人类传播媒介演进史,是由质地较重向质地较轻、由偏倚时间向偏倚空间发展的历史,而且与人类文明进步阶梯相协调。偏倚时间的媒介强调传播者对媒介的垄断和在传播上的权威性、等级性和神圣性,但是,它不利于权力中心对边陲的控制。例如,使用粘土和石头媒介的权力中心就只能在小区域内行使权力,而无法对广阔无垠的领土进行有效管理。偏倚空间的媒介是一种大众的、政治的、文化的、普通媒介,强调传播的世俗化、现代化和公平化。因此,它有利于帝国扩张、强化政治统治,增强权力中心对边陲的控制力,也有利于传播科学文化知识。麦克卢汉的媒介决定理论马歇尔·麦克卢汉(1911—1982)是加拿大的著名文学批评家,也是大众传播理论的一代宗师。他于1936年毕业于曼尼托巴大学,随后进入剑桥大学深造,获得英国文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威斯康辛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和多伦多大学任教,逝世前在福特基金会主持文化与传播部门的研究工作。主要著作:《媒介通论:人体的延伸》(1964),《媒介即讯息》(1967年,与昆廷菲奥尔合著)和图画书籍《媒介是按摩、是逆风》(1967)等媒介——人体的延伸“一切媒介均是人的感觉的延伸。”“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得以延伸。”轮子是脚的延伸,文字是眼睛的延伸,电视是眼睛和耳朵共同的延伸。麦克卢汉特别指出,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的延伸,电子媒介把人又重新整合为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媒介即讯息一般认为,媒介只是一种工具形式,它是用来传达具体内容的。正如麦克卢汉用形象的语言所说的那样:“媒介的‘内容’好比是一片滋味鲜美的肉,破门而入的窃贼用它来涣散思想看门狗的注意力。”麦克卢汉则认为:“媒介即是讯息。”也就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他认为改变人、改变社会的不是媒介的内容,而是媒介形式本身。并且,他用不带讯息的电光的例子说明,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文字的媒介是言语,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一样。所以,人们要去理解世界,就要去理解媒介。
“冷”、“热”媒介论所谓热媒介,指具有高清晰度与低参与度的媒介,如:拼音文字、照片、广播、电影等;所谓冷媒介,指具有高参与度与底清晰度的媒介,如:象形文字、漫画、电话、电视等。新闻学与传播学
新闻学的三种理论:1、党报理论党报理论起源于苏联核心: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意志,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法规。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报纸的观点
1、支持一切有利于扩大人民新闻出版自由权利的政策,例如从法律上确立新闻出版自由、废除书报检查制度、取消知识税等等2、“要使报刊完成自己的使命,首先必须不从外部为它规定任何使命,必须承认它具有连植物也具有的那种为人们通常所承认的东西,即承认它具有自己的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它所不应该而且也不可能任意摆脱的。”3、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报纸不同于商业报纸,马克思和恩格斯要求它们按照“党的精神”进行工作。但在党报的作用上,除了宣传党的精神以外,他们要求媒介在党纲的范围内更多地反映党内生活,表达不同意见。德国党在恩格斯的指导下,从1890年开始形成了体现思想自由和组织统一的党报体制。党章规定,党的中央执行委员会原则上监督党的机关报,但同时成立一个由党员代表组成的出版委员会,与执委会共同决定编辑部和发行部的人事任免,决定报纸的方针。二者发生分歧时,由党的代表大会选出的监察委员会参加进来投票表决,三方权利平等,各占一票。为防止中央执行委员会成员单独控制报纸,报纸工作人员不得是执委会成员
列宁有关报纸的观点:1、列宁的新闻活动主要是党报活动,因而他的新闻理论相当程度上是党报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党报工作的党性问题。他从1903年党的二大以后一再提出,党的报刊和撰稿人要从小组习气转到党性立场,言行都要与共同的党纲和党的策略相一致。这方面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文章是他1905年发表的《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他写道:“无党性的写作者滚开!超人的写作者滚开!写作事业应当成为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全体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2、在1907年党的五大上最终确定了单一的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体制。党章规定,中央委员会指定在自己监督下进行工作的中央机关报编辑部。3、为了使党内斗争不致影响党的行动一致,列宁要求党章保障不同意见发表的正当渠道。他说:“经验教导我们必须在党章中保证一切少数派的权利,以便把不满、愤怒和斗争的经常不断的和难以堵塞的源泉,从一般庸俗的争吵洪流中导向为自己的信念进行合乎规定的正当的斗争的还不习惯的河道。”他还确定了“行动一致,讨论自由和批评自由”的原则。4、用阶级观点分析出版自由,“要弄清楚是什么样的出版自由?为了什么?为了哪一个阶级”,认为苏维埃俄国“在世界上最好地执行了‘出版自由’这个任务”,坚决反对“非党的反无产阶级的‘出版自由’口号”
斯大林对党报的建设:1、建议创办全国性的党报,“因为办得很好的全国性报纸确能成为中央真正团结党和领导党的工作的最有效的工具。”2、强调报刊的组织作用:“党通过报刊号召工人和农民起来捍卫社会主义祖国,几万几十万的劳动群众通过数百个决议响应党的号召,走上前线”
斯大林掌握俄国的权力以后,陆续封闭了私人出版社、报纸,取消了列宁坚持办下去的党内争论刊物,禁止党内反对派发表意见,理由是“党的利益高于形式上的民主”。在新闻理论方面,他曾鼓励报纸建立通讯员队伍、支持通讯员和作家揭露基层的官僚主义和腐败(即报纸批评)等,当时受到一定的好评。
中国共产党党报理论的形成陈独秀、李大钊:“言论思想自由,是文明进化的第一重要条件。”“无论什么思想言论,只要能够容他的真实没有矫揉造作的尽量发露出来,都是于人生有益,绝无一点害处。……”从20年代起,列宁和斯大林关于报刊组织作用的话,就为中国一些党的报刊工作者所知;30年代,“报纸是阶级斗争工具”的观点开始确立。中国共产党形成富有自己特色的新闻理论是在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中。当时对党报的要求归结为“四性”,即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在国统区,则简化为“两性”,即党性、人民性。具体的工作方式是:通过党的报纸和通讯社宣传执行党的指示的模范人物或单位,从而生动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这种做法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毛泽东1948年4月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将中国共产党对党报作用的认识作了如下总结:“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够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关于出版自由,毛泽东在1945年《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谈到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是最重要的自由,并认为只有解放区彻底实现了这种自由。对于西方意义的新闻自由,毛泽东1957年说:“资产阶级所说的‘新闻自由’是骗人的,完全客观的报道是没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2年底完全取消了私营报纸。新闻媒介“是一定的阶级、党派与社会团体进行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不是生产事业”。2、第四权理论:原义:在英国封建社会末期,新闻记者是排在贵族、僧侣、平民之后的第四等级。现在引申为新闻界是司法、行政、立法三大权力之外的第四种权力。“民意是我国政治赖以存在的基础,所以我们首要的目标就是要保持这种权利;若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报纸,我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托马斯·杰斐逊
3、公共领域理论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是以18世纪欧洲——主要是法国、英国和德国的历史为背景,所得出的一个马克斯·韦伯式的理想类型。他分析了18世纪资产阶级社会中出现的俱乐部、咖啡馆、沙龙、杂志和报纸,是一个公众们讨论公共问题、自由交往的公共领域,它形成了政治权威重要的合法性基础。所谓公共领域,指的是一个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公共空间,市民们假定可以在这个空间中自由言论,不受国家的干涉。意指的是一种介于市民社会中日常生活的私人利益与国家权利领域之间的机构空间和时间,其中个体公民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他们所关注的公共事务,形成某种接近于公众舆论的一致意见,并组织对抗武断的、压迫性的国家与公共权力形式,从而维护总体利益和公共福祉。传播学的奠基人
1、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HaroldLasswell,1902----1977)传播模式:谁传播——控制分析传播什么——内容分析通过什么渠道传播——媒介分析向谁传播——对象分析传播的效果怎样——效果分析1927年,在芝加哥大学政治系任教的拉斯韦尔正式出版了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时期的宣传技巧》,随即在学术界引起反响。该书描述和分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交战国之间的宣传战,断定宣传能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力。1946年,拉斯韦尔和史密斯合著了《宣传、传播和舆论》一书,认为宣传只是信息传播的一种特殊形态,而大众传播研究的范围要广得多,包括报刊、广播、书籍、电影、告示以及歌曲、戏剧、演讲等等。该书第一次明确使用了“大众传播学”的概念。他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1948)中提出了传播的基本模式,从而引申出“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五大研究课题,并长期左右着美国的传播学研究方向。还提出了大众传播媒介三种功能为:监视社会环境、协调社会关系、传衍社会遗产。2、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KurtLewin又译为勒温,1890---1947)他创立了“场论”和“群体动力论”。卢因认为,人的行为环境是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动力整体,人也是其中的一部分,任何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都由此情境和所属群体决定。他最先提出“守门行为”和“守门人”概念。3、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费尔德(PaulF.Lzarsfeld,1901----1976)拉扎斯菲尔德及其助手合作完成的《人民的选择》被称为“社会科学史上最复杂的调查研究之一”,也是传播效果研究的经典。《人民的选择》对于传播学学术思想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大众传播的有限效果论,一是“两级传播”和“舆论领袖”观点的形成。4、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CarlHovland,1912----1961)他毕生从事说服与态度改变以及心理对行为影响的研究。二战期间,霍夫兰应召率领主要由心理学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赴华盛顿,在美国陆军军部新闻及教育署研究战争宣传与美军士气的问题。5、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1907一1987)
他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大学传播学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传播学教科书,是世界上第一个传播学博士和教授。他把美国新闻学与社会学、心理学、政治学等其他学科综合起来进行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修正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创立传播学是其最大的功绩。1949年编撰其第一本权威性著作《大众传播学》出版,标志着传播学的创立。传播学的研究方法:“传播学是一门旨在研究人类如何创制、交换和解读信息的社会科学,因此,传播学研究需要将科学与人文研究结合起来。”——史蒂芬·小约翰
传播学的研究方法分为定性和定量研究两种。定量研究是指主要搜集用数量表示的资料或信息,并对数据进行量化处理、检验和分析,从而获得有意义的结论的研究过程。定量的意思就是说以数字化符号为基础去测量。
定性研究方法是根据社会现象或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和在运动中的矛盾变化,从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来研究事物的一种方法或角度。它以普遍承认的公理、一套演绎逻辑和大量的历史事实为分析基础,从事物的矛盾性出发,描述、阐释所研究的事物。进行定性研究,要依据一定的理论与经验,直接抓住事物特征的主要方面。①着眼点不同。定性研究着重事物质的方面;定量研究着重事物量的方面。②在研究中所处的层次不同。定量研究是为了更准确地定性。③依据不同。定量研究依据的主要是调查得到的现实资料数据,定性研究的依据则是大量历史事实和生活经验材料。④手段不同。定量研究主要运用经验测量、统计分析和建立模型等方法;定性研究则主要运用逻辑推理、历史比较等方法⑤学科基础不同。定量研究是以概率论、社会统计学等为基础,而定性研究则以逻辑学、历史学为基础。⑥结论表述形式不同。定量研究主要以数据、模式、图形等来表达;定性研究结论多以文字描述为主。传播学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调查研究法,内容分析法,控制实验法,个案研究法1.调查研究法。调查研究是科学研究中一个常用的方法,在描述性、解释性和探索性的研究中都可以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它一般通过抽样的基本步骤,多以个体为分析单位,通过问卷、访谈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的有关情况,加以分析来开展研究。调查研究法的步骤:1、确定调查的总体范围与样本个数2、制定抽样方案3、实地访问结构性访问:设计调查问卷。主题性访问:按事先设计好的大纲进行现场访问4、整理分析调查结果2.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法的步骤:
1、提出研究假设,确定研究范围,
2、制定分类表,确定分析单元,严格界定分类标准,
3、将讯息内容按分类表的分类方式编码归类,计算各种类别所占比例,各种分析单元所占频数
4、验证假设,得出结论。3、控制实验法。这是指研究人员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计划系统地控制或操纵一至数个假定与传播效果有关的因素,并在客观现实状态下观测这些不同因素所引发的不同现象,进而推断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4、个案研究法。它是将某一社会单位(个人或群体)作为一个案例,放在特定环境和特定时间内,对其中的若干现象、特征和过程作专门的全面的综合性研究。了解其操作动机、操作心理和个人背景、社会背景在传播中所起的作用。
传播效果研究一、魔弹论:这种理论流行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至20世纪30年代(1)它把受众看成一群被动无知、唯命是从、不堪一击的人;
(2)所传信息像魔弹一样,威力无比,所向披靡:
(3)传者只要命中目标,完全不必顾及其他因素,受者都会应声而倒;
(4)受众接受魔弹似的信息后,会以或多或少的一致方式作出反应。二、有限效果论(强化效果论,最小效果论,无效果论)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大众传播对于受众没有设想中则威力无穷,传播者的意图经过中介因素才起作用。影响不一论:(1)个人不同的认识结构来源于个人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的学习经历;(2)受众成员在认识结构、亚文化类型和社会关系上的个人差异,导致了他们对具体媒介内容采取有选择的注意、认识、回忆和行动方式。三、适度效果论20世纪60年代—80年代:大众传播对于受众虽然没有枪弹论所认为那样直接的、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也不像有限效果论说的则不堪,它仍然是具有一定影响的,这种影响应该从受众这个角度来衡量,并且从长期效果来衡量。
使用与满足: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A、人们接触使用传媒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这种需求和社会因素、个人的心理因素有关。B、人们接触和使用传媒的两个条件:a接触媒介的可能性;b媒介印象即受众对媒介满足需求的评价,是在过去媒介接触使用的经验基础上形成的。C、受众选择特定的媒介和内容开始使用D、接触使用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排档施工组织设计
- 法治政 府说课稿
- 次根式的加减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酒店市场营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机械设计基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14
- 南京工业大学《仪器分析测试原理与应用》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专题研究》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食品添加剂》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嵌入式系统及应用》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MOOC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武汉理工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封闭校园管理班会
- 2019年1月自考00804金融法二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河北中盐龙祥盐化有限公司宁晋盐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017年10月自考00258保险法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放射人员辐射安全培训课件
-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投标方案(技术标)
- 中心静脉深静脉导管维护操作评分标准
- 大学生软件工程师生涯发展报告
- XBT 243-2023 氯化镧铈 (正式版)
- 五年级【语文】交流平台初试身手2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