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新诗是在打破旧诗形式中站立起来的,但即使是“五四”时期的开路先锋,我们仍然可以看到他们对传统持有的一种近乎“暧昧”的情绪:胡适是在“以文为诗”的“宋诗运动”中袭取传统的;俞平伯在《社会上对新诗的各种心理观》中更是直言不讳:“我们现在对于古诗,觉得不能满意的地方自然很多,但艺术的巧妙,我们也非常惊服的。”百年新诗总是要竭尽全力地摆脱传统诗学的影响,走上自己的道路,但事实却总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又回到了传统的层面之上,从新月派、象征派到现代派,新诗尽管吸收了许多西方诗歌的技巧,但与此同时,新诗无疑也再现了古典时代诗歌的格调与韵致;而中国诗歌会在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50年代中后期两次大规模地采集民歌也确实再现了遥远的“采诗”景象,这些能够说明的问题或许只有一个,那就是完全离开传统而谈新诗是不可想象的。因此,百年新诗在文体重建的过程中首先就是要从传统诗学中寻找依据。当然,那种要从形式与韵律的角度重新为新诗套上“枷锁”的做法无疑是不切实际的。新诗的文体建设要从传统诗学中寻找依据,但绝不是将过去的一切照搬过来。从文体形式的角度上说,今天的新诗已经形成了形式灵活、文体自由的特点,那么,我们从吸收的角度上说,关键是应当从类似形式较为灵活多变的屈原骚体诗、宋词中找寻与传统的融合点。(摘编自张立群《反思与重建—论百年新诗文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重构的可能》)材料二:“传统”是古已有之的,也可以是正在创造的。它一方面可以是作为中国新诗存在前提的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传统,另一方面也可以是中国新诗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传统。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对中国新诗的具体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古典诗歌传统在中国诗歌“现代化”征途上出现的种种变异与转换。徐志摩在《青年杂咏》中的三段,每一段开头都运用了复沓的章法:“青年!你为什么沉湎于悲哀?你为什么耽乐于悲哀?……”“青年!你为什么迟回于梦境?你为什么迷恋于梦境?……”“青年!你为什么醉心于革命?你为什么牺牲于革命?……”诗人运用复沓形式加强感情,呼吁青年们抛却幻想与悲哀,投身到切实的革命当中。这种复沓的章法在徐志摩的《雁儿们》《小诗》《马赛》等诗中均有运用。而复沓本是《诗经》中最常出现的章法,徐志摩在他的诗中广泛运用这种手法来表达新时期的社会情感,不仅是对中国古典诗歌传统手法的认可,更是对它的创新与发展。二是在外来诗学观念与现代生存条件对中国诗歌“现代”取向产生着种种影响时,它们同时也受到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限制、侵蚀和择取。梁实秋曾声称:“新诗,实际上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这实际上是将中国新诗当作了对西方诗潮的单纯回应。从这个单纯的角度出发其实并不利于新诗的阐释,西方诗歌对新诗的影响应该是一个文化体与另一个文化体的对话,在对话中有同意也有异议。异议产生于本文化体内的古典传统内核与另一个文化体的过大差异。因此,总的来说,中国新诗来源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从审美理想来看,诗本身就是最容易直接袒露人们最深层的生命体验与美学理想的文学样式。正如艾略特所说:“诗歌的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表达感情和感受。与思想不同,感情和感受是个人的,而思想对所有人来说意义都是相同的。用外语思考比用外语来感受要容易些。正因为如此,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像诗歌那样顽固地恪守本民族的特征。”再从语言上来看,中国古典诗歌对现代新诗的影响最易发现的地方就在诗歌的语言上。比如上文提到的徐志摩的《青年杂咏》,就算其中带有西方词汇,也总感觉是刻意加于其中的,难以真正与诗歌语言融合,这就体现出新诗语言的民族性。而就中国新诗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传统而言,这一传统自然也是在上述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影响下产生的。之所以我们要强调这一传统,是因为中国现代新诗的独立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从坚实凝固的传统中突围而出,建立起自己新的艺术形态。正是因为如此,即使我们单方面地正视古典诗歌传统对新诗之大作用也无济于事,因为根本上,中国新诗的价值并不依靠这些古典因素来确定,它只能依靠它自己,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汲取营养谋取生存,建立起自己的新的传统。(摘编自牛淑娟《试论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的关系》)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歌会在20世纪40年代解放区、50年代中后期两次大规模地采集民歌一事,表明不能完全离开传统而谈新诗。B.古典诗歌传统在新诗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变异与转换,实际上就是诗歌作者在认可古典诗歌传统的基础上对其做出的创新与发展。C.诗歌最易表现人们的生命体验和美学理想,一个民族往往具有共同的生命体验和美学理想,因此诗歌身上的民族特征最牢固。D.中国新诗语言既带有古典诗歌的意味,具有一定的民族性;也受西方语言影响,带有西方词汇,但西方语言难以与中国新诗语言融合。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文体形式上,屈原骚体诗和宋词是今天的新诗应当吸收和借鉴的对象。B.诗歌传统不仅仅局限于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也包括新诗形成的新的传统。C.材料中引用梁实秋的话阐述了新诗与西方诗歌在对话中有同意也有异议的看法。D.材料二第一段从两个层面分析了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对新诗的影响,条理清晰。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理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二段观点的一项是()A.没有真正的继承传统,就没有真正的走近现代,也就没有巨人的产生,更没有诗的再度辉煌。B.诗体建设不是要制订一套模式,而是要寻找一些使诗的写作不能过于信马由缰的方法和规律。C.田间、李季、贺敬之、郭小川都从民歌中吸取养料,创作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诗篇。D.中国古典诗歌为新诗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艺术美,同时其严谨的格律又如枷锁一般束缚着新诗。4.请结合材料一内容,分析加点处“‘暧昧’的情绪”的具体含义。5.应如何处理好中国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之间的关系?请结合材料简要作答。【答案】1.D2.C3.A4.①一方面想摆脱传统诗学的影响,建立自己的艺术特色;②但另一方面又惊叹于古诗艺术的巧妙,难以完全脱离传统诗学。5.①中国新诗应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吸取养分,继承优秀的诗歌传统,借以展现我们的民族特征。②中国新诗应从中国古典诗歌坚实凝固的传统中突围而出,建立起自己新的艺术形态。【解析】这篇阅读文章探讨了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之间的关系。材料一强调新诗在文体重建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传统诗学的影响,尽管新诗形式灵活自由,但仍需从传统中汲取营养。材料二进一步分析了古典诗歌传统对新诗的具体影响,指出新诗在发展过程中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创新,形成新的传统。【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也受西方语言影响,带有西方词汇,但西方语言难以与中国新诗语言融合”错,文中说的是“比如上文提到的徐志摩的《青年杂咏》,就算其中带有西方词汇,也总感觉是刻意加于其中的,难以真正与诗歌语言融合”,这只是说徐志摩的这首诗带有西方词汇,并不是所有的新诗都带有西方词汇。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阐述了新诗与西方诗歌在对话中有同意也有异议的看法”说法错误,根据“从这个单纯的角度出发其实并不利于新诗的阐释”可知,文中引用梁实秋的话是作者用来批驳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第二段的观点是新诗在文体重建的过程中要从传统诗学中寻找依据。B.强调诗体建设的方式,没有涉及传统诗学。C.不是理论论据,同时,这个选项强调的是民歌对新诗的影响。D.强调的是古典诗歌对新诗的双重影响。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材料一中提到“五四”时期的新诗开路先锋对传统诗学持有“暧昧”的情绪,这种情绪是指新诗人在面对传统诗学时的矛盾心态。根据“百年新诗总是要竭尽全力地摆脱传统诗学的影响,走上自己的道路”可知,他们希望通过打破旧诗形式,摆脱传统诗学的影响,走出一条属于新诗的独特道路,由此可以概括为“一方面想摆脱传统诗学的影响,建立自己的艺术特色”。根据“但艺术的巧妙,我们也非常惊服的”“但事实却总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又回到了传统的层面之上”可知,他们又对古诗的艺术巧妙深感惊叹,无法完全割舍对传统诗学的依赖,由此可以概括为“但另一方面又惊叹于古诗艺术的巧妙,难以完全脱离传统诗学”。【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汲取营养谋取生存,建立起自己的新的传统”可知,新诗在文体重建过程中需要从传统诗学中寻找依据,但不能完全照搬传统,而是要吸收其精华,形成自己的特色,由此可以概括为“中国新诗应从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中吸取养分,继承优秀的诗歌传统,借以展现我们的民族特征”。根据“之所以我们要强调这一传统,是因为中国现代新诗的独立价值就在于它能够从坚实凝固的传统中突围而出,建立起自己新的艺术形态”可知,新诗不仅要继承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还要在此基础上创新,建立新的艺术形态,由此可以概括为“中国新诗应从中国古典诗歌坚实凝固的传统中突围而出,建立起自己新的艺术形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忆长征杨成武夜晚,正是一九三四年十二月三十一号的晚上,部队在乌江边上迎新守岁。以往,在中央苏区的时候,每逢过年或者“八一”,都要举行一些联欢活动。记得一九三三年在藤田,各种活动之规模异常宏大。中华苏维埃临时政府对作战有功的同志颁发红星奖章。那次,军团奖给我们四团一面红彤彤的大旗,上面写着“英勇冲锋红四团”几个醒目的大字。温坊战斗胜利之后,在福建长汀南山坝进行的一次文娱体育活动,又别具风味。那次,我们举办了盛大的演出活动。军团政委聂荣臻同志的热情真高,百忙之中编写了一个以大革命时期武汉工人收复英租界为背景的剧本,还亲自担任角色登台演出。我们更是活跃,做游戏、运动比赛……全和战士一起,闹成一团。常见的一种游戏——击掌传手绢,总是引得大家笑声不绝。还有什么“矮人过桥”(钻凳子)啦,比赛唱山歌啦,名堂多得很。在那热热闹闹的气氛里,同志们回忆一年的战斗与工作,谁都想争着摆一摆,谈一谈。今晚,在寒风料峭的乌江边上,送旧岁迎新年,与昔日相比,自然别有一种滋味,但各连还是开了晚会。这个晚会,主要是进行战斗动员。大家聚在马灯、篝火旁,回顾离开苏区以来的战斗,总结教训,激励斗志。我们的红军队伍,尽管刚突破四道封锁线,遭到了重大损失和挫折,但依然斗志旺盛。“突破乌江”“拿下遵义、桐梓”“到遵义去过新年”“乌江虽险,又怎能挡住红军飞渡”这些口号,成了每个干部战士的决心和信念。江风带着冰冷的寒气从低矮的房顶掠过,然而凡是有我们红军在的每间屋子里,都热气腾腾,飞出窗外的都是那铿锵的誓言。天将破晓,耿飙同志还专门叫小白弄了一小锅红枣炖鸡,这实在要算丰盛的节日美餐了。吃罢早餐,耿飙同志和我踏着露珠,到渡口进行实地侦察。一到江边,嗬,果然名不虚传。只见江水滔滔,水清湛然如碧。两岸悬崖绝壁,仰首不见其顶。望江边,白雪铺满大地,沿江的竹子都给沉重的积雪压弯了腰,随风轻轻摇摆,像在向我们欢迎致意。这一天,天气阴暗,冷风嗖嗖,大雪纷飞,只能听到哗哗的水声。我们想用望远镜观察对岸敌人的计划看来不能实现。一问老乡,才知道,就是平时天晴,江面浓雾弥漫,能见度也很差。显然,不能再犹豫等待。耿飙同志和我看完后决定:用机枪扫射对岸,来一次火力侦察。“哒哒哒……”一阵清脆的机枪声从江面响起,敌人隔着雨雾,不知虚实,便匆匆忙忙地还起枪来。原来,在我们江对岸的渡口,敌人配备有连哨。这时,老乡还告诉我们,敌人在江对岸挖了工事,离江岸约两华里(1华里=0.5千米)的一个大庙里,驻扎了部队,半山腰里,还有敌人的一个团。下午,我带着负伤未愈的隐痛,与耿团长一起向师首长作了汇报。师首长明确指示,既然渡口大道是敌人的防御重点,攻势较强,兵力较多,而渡口上游敌人防守较弱,就同意我们的决心:佯攻渡口大道,主攻上游五百公尺(1公尺=1米)处的小路。临走时,师首长告诉我和团长:“佯攻处声势要大,要把敌人的全部注意力吸引住。”返回团部后,耿飙同志与我分头动员,组织力量。为了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当天下午,我们组织力量,大张旗鼓地在渡口南岸搬运架桥材料,引得对岸的敌人一阵紧张,不仅时而机枪时而步枪朝我们开火,而且使劲地加修工事。就在这时,我们用一个营的兵力悄悄赶制了几十个竹筏,连夜又到各个连队去挑选能攻善战且识水性的战士,准备挑选十八个同志。战士们一听说要凫水过江,执行强渡任务,个个都争着要去。我正要去三连,三连长毛振华同志听到这个事后就找来了。他“毛遂自荐”地说自己一定能完成上级首长交给的任务,为此,摆了很多理由。毛振华同志我熟悉,二十四五的年纪,瘦高个子,人机警聪明,说话声音很响,是湘江边上长大的庄稼人,曾经给贺龙同志当过勤务兵。他打仗勇敢得很,像只猛虎,但是水性好不好我不大清楚。他见我怀疑他的水性,衣服一脱,说:“行不行,当场扎两个猛子!”引得在场的同志一阵大笑。要求过江当先锋的人实在太多了,这可把耿飙团长和我忙坏了,直到半夜一点,还有人争着要去,争这十八个名额中的一个。有的同志没被挑上,不服气,直接向团长和我请战。第二天,试渡开始了。为了不失时机,决定在早晨进行。这一日,风嗖嗖,雨绵绵,刚下过一场雪,天出奇的冷。上午九点钟,佯攻先行开始。我们打出了第一排机关枪子弹,敌人就慌慌忙忙进入攻势,又是机枪,又是迫击炮,乒乒乓乓,十分热闹。就在这敌人打得热火朝天的当儿,我在渡口上游五百公尺的一个竹林里,正面对即将下水的八位勇士。这八名是从十八名勇士中逃出来的,他们的任务是拉过去一条缆绳,以便后续部队渡江。我对这八名勇士说道:“同志们,战斗打响了。今天下雪,天冷,有风,风也冷,江水更冷,但是,再冷,也不能阻挡我们红军凫水过江!”毛振华同志第一个站出来,说:“为了突破乌江,完成战斗任务,冰水我们也要过去!”“好,祝你们成功!”说着,我手一挥,小白连忙端过来一壶酒,我和团长给这八位同志,每人斟了一碗,然后说:“祝你们胜利!”八位同志高举酒碗,一饮而尽。“出发!”耿团长发出命令。八位同志几乎同一个时间脱下上衣,打着赤膊,腰里缠着驳壳枪,头上顶着一捆绑好的手榴弹,“扑通”一声跃入水中,他们一手拉着一根绳子,一手轻轻地划着。(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叙了红军部队在新年之夜开展的联欢活动以及突破乌江的战斗活动。B.过去的节日活动热闹非凡,作者对节日活动的叙述表现了积极乐观的心态。C.本文描述了乌江恶劣的天气和严峻的敌情,突出了红军渡江作战的艰难和决心。D.十八名勇士临危受命,拉着缆绳先行渡江,以便后续部队渡江,突破乌江。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交代了时间、地点,先从联欢活动写起,突出红军的战斗士气,再写战斗过程。B.“江面浓雾弥漫”“天出奇的冷”等句子虽然描写质朴,语言简练,但表达清楚明了C.本文在刻画毛振华的形象时,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D.最后一段运用了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们勇于战斗、英勇无畏的豪情。8.本文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本文是一篇回忆录,这种文体具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答案】6.D7.C8.①昔日晚会欢庆的场景与乌江边上凝重的晚会形成对比,突出战斗形势的严峻。②恶劣的自然环境与红军战士们高涨的战斗热情形成对比,突出红军的坚定意志。③敌人的紧张反击与红军的从容部署形成对比,突出红军的智慧和勇气。9.①具有真实性。回忆录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必须写真人真事。作者杨成武回忆了自己参加乌江之战的经历,真实地反映了战斗的过程。②具有文学性。本文作为一篇回忆录,描写细腻生动,情感真挚质朴,叙述流畅自然,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如对晚会的欢庆场面和渡江时的情形的描写,都很有感染力。【解析】这篇文章通过回忆红军长征中的一段经历,生动再现了红军战士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英勇无畏和乐观精神。文章开头描写了红军在新年之夜的联欢活动,展现了战士们的乐观和团结。随后,详细叙述了突破乌江的艰难过程,突出了红军战士的智慧和勇气。通过对比节日活动的热闹与战斗环境的严酷,文章进一步强调了红军精神的伟大。语言质朴但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D.“十八名勇士”错误,文中挑选的是十八名勇士,但由倒数第五段“这八名是从十八名勇士中逃出来的,他们的任务是拉过去一条缆绳,以便后续部队渡江”可知,执行渡江并拉缆绳任务以便后续部队渡江的是八名勇士。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C.“主要运用了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等多种描写方法”错误,本文在刻画毛振华的形象时并没有运用心理描写。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中对比手法的识别和理解能力。①昔日晚会与乌江边上晚会的对比:文中提到在中央苏区时,每逢过年或“八一”都会举行联欢活动,如藤田的红星奖章颁发、长汀南山坝的文娱体育活动等,这些活动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充满了欢声笑语。而后文章转而描述在乌江边上迎新年的晚会,与昔日相比,这里的氛围凝重而严肃。晚会主要是进行战斗动员,回顾战斗历程,总结教训,激励斗志。这种对比突出了当前战斗形势的严峻和红军战士们面临的艰巨任务。②恶劣自然环境与红军战斗热情的对比:文中详细描绘了乌江边的自然环境,如江水滔滔、两岸悬崖绝壁、白雪铺满大地、冷风嗖嗖等,这些描写营造了一种恶劣、艰难的氛围。然而,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红军战士们依然斗志旺盛,口号响亮,誓言铿锵。这种对比突出了红军战士们坚定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风貌。③敌人紧张反击与红军从容部署的对比:文中提到,当红军进行火力侦察时,敌人隔着雨雾匆忙还击,并在渡口南岸加修工事,表现出紧张和慌乱。相比之下,红军在侦察后迅速作出决策,采取佯攻渡口大道、主攻上游小路的策略,并精心组织力量进行动员和准备。这种对比展现了红军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们在战斗中的从容不迫。【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体特点的能力。回忆录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融合了历史(真实)与文学的元素,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和特点。①真实性:回忆录的首要特点是其真实性。它要求作者记录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经历,不能虚构或夸大其词。在本文中,作者杨成武以亲身经历为基础,回忆了自己参加乌江之战的全过程。他详细描述了战斗前的准备、战斗中的场景以及战斗后的总结,这些都是基于真实的历史事件。例如,文中提到的“我们红军队伍,尽管刚突破四道封锁线,遭到了重大损失和挫折,但依然斗志旺盛”等描述,都体现了回忆录的真实性原则。②文学性:回忆录在追求真实性同时,也注重文学性的表达,运用文学手法,如描写、叙述、抒情等,使作品具有生动的画面感和强烈的感染力。具体到本文中如下:细腻的描写:文中对晚会的欢庆场面和渡江时的情形的描写十分细腻生动。例如,“我们更是活跃,做游戏、运动比赛……全和战士一起,闹成一团”等句子,通过具体的活动场景,展现了红军战士的乐观精神和团结氛围。又如,“八位同志几乎同一个时间脱下上衣,打着赤膊,腰里缠着驳壳枪,头上顶着一捆绑好的手榴弹,‘扑通’一声跃入水中”等句子,通过生动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勇士们英勇无畏的形象。真挚的情感:作者在回忆中融入了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战友的怀念和对战斗的深刻感悟。例如,“八位同志高举酒碗,一饮而尽”等句子,通过简单的动作,传达了战士们坚定的决心和深厚的战友情谊。流畅的叙述:文章以时间为线索,按照战斗前、战斗中、战斗后的顺序进行叙述,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同时,作者的语言流畅自然,读来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选自《孟子》,有删改)材料二: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行义。以德以义,不赏而民劝,不罚而邪止,此神农、黄帝之政也。严罚厚赏,此衰世之政也。晋献公为丽姬远太子。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丽姬谓太子曰:“往昔君梦见姜氏。”太子祠而膳于公,丽姬易之。公将尝膳,姬曰:“所由远,请使人尝之。”尝人,人死;食狗,狗死。故诛太子。太子不肯自释。曰:“君非丽姬,居不安,食不甘。”遂以剑死。公子夷吾自屈奔梁。公子重耳自蒲奔翟。去翟过卫,卫文公无礼焉。过五鹿,如齐,齐桓公死。去齐之曹,曹共公视其骈胁,使袒而捕池鱼。去曹过宋,宋襄公加礼焉。之郑,郑文公不敬,被瞻谏曰:“臣闻贤主不穷穷。今晋公子之从者,皆贤者也。君不礼也,不如杀之。”郑君不听。去郑之荆,荆成王慢焉。去荆之秦,秦穆公入之。晋既定,兴师攻郑,求被瞻。被瞻谓郑君曰:“不若以臣与之。”郑君曰:“此孤之过也。”被瞻曰:“杀臣以免国,臣愿之。”被瞻入晋军,文公将烹之,被瞻据镬而呼曰:“三军之士皆听瞻也,自今以来,无有忠于其君,忠于其君者将烹。”文公谢焉,罢师,归之于郑。且被瞻忠于其君,而君免于晋患也;行义于郑,而见说于文公也。故义之为利博矣。今世之言治,多以严罚厚赏,此上世之若客也。(选自《吕氏春秋》,有删改)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苟为后A义而先B利C不夺不餍D未有仁而遗E其亲者也F未有G义而后H其君者也。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远千里而来”与《论语》“人而不仁”的“而”意思和用法相同。B.“万取千焉”与《兼爱》“焉能治之”的“焉”意思不同。C.“丽姬易之”与《〈老子〉四章》“其安易持”的“易”意思不同。D.“去齐之曹”与《五石之瓠》“吴王使之将”的“之”用法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君王想着国家之利,大夫想着家庭之利,老百姓想着自己之利,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国家就危险了。B.丽姬称国君梦见了姜氏,太子祭祀姜氏并把祭祀的食物献给国君,食物被丽姬用有毒的食物替换,从而离间了献公父子关系。C.太子死后,夷吾和重耳被迫流亡他国。公子重耳在外流亡期间遭到了卫、曹、宋、郑、楚等国国君的轻慢和侮辱。D.公子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重耳即位以后,发兵攻打郑国,并索取被瞻,郑文公认为这是自己的过错。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尝人,人死;食狗,狗死。故诛太子。太子不肯自释。(2)行义于郑,而见说于文公也。故义之为利博矣。14.被瞻曾经劝说郑国国君杀死公子重耳,为何重耳成为晋文公后最终放过了被瞻?请简要说明。【答案】10.CDF11.A12.C13.(1)让人尝,人死了;让狗吃,狗死了。所以要杀太子。太子不肯为自己申辩。(2)他在郑国按义的原则行事,因而受到了晋文公的喜欢。所以义带来的利益太大了。14.被瞻在晋文公要煮死他时大喊,让士兵不要再忠于自己的君主了,因为忠于自己君主的人将被煮死。晋文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知道自己不能诛杀忠臣,从而道歉撤军,让被瞻回到郑国。【解析】文章选自《孟子》和《吕氏春秋》,通过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以及晋文公重耳的故事,探讨了“利”与“义”的关系。孟子强调仁义的重要性,认为追求利益会导致国家危机;而《吕氏春秋》则通过重耳的经历,展示了行义的广泛利益。两者共同传达了古代儒家和道家思想中重视道德和义行的理念,反映了古人对治国理政的深刻思考。【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从没有讲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苟为后义而先利”中,“苟”是假设连词,“后义而先利”是假设的内容,语义完整独立,故应在C断开。“不夺不餍”(主)谓宾结构,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语义完整,故应在D断开。“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和“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是两个并列的否定句,分别以“未有”开头,后面跟完整的句子,语义完整独立,故应在F断开。故选C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错误。词义和用法不同。表修饰关系,地;句意:不远千里而来。表假设关系,如果。句意:一个人如果没有仁爱之心。B.正确。词义不同。兼词,于此。句意:大国从这里夺取千辆兵车。于是,就。句意:就能对它进行治理。C.正确。词义不同。动词,替换。句意:丽姬调换了膳食。形容词,容易。句意: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D.正确。用法不同。动词,到……去。句意:离开齐国前往曹国。代词,他。句意:吴王让他当了将军。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遭到了卫、曹、宋、郑、楚等国国君的轻慢和侮辱”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去翟过卫,卫文公无礼焉。……去齐之曹,曹共公视其骈胁,使袒而捕池鱼。去曹过宋,宋襄公加礼焉。之郑,郑文公不敬”可知,重耳在流亡期间,确实受到了卫、曹、郑、荆(楚国)等国国君的轻慢,但是宋襄公对重耳是有礼的。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尝”,让……品尝;“食”,喂,给……吃;“释”,申辩,辩解;“不肯自释”,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不肯释自”。(2)“行义”,按义的原则行事;“说”,通“悦”,喜欢;“博”,大。【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能力。根据材料二第二段“被瞻入晋军,文公将烹之,被瞻据镬而呼曰:‘三军之士皆听瞻也,自今以来,无有忠于其君,忠于其君者将烹。’文公谢焉,罢师,归之于郑”可知,在晋文公要煮死被瞻时,被瞻大声呼喊,让士兵们知道,如果忠于君主,那么忠于君主的人将被煮死。这一举动触动了晋文公,使他认识到自己不能杀害忠臣,否则将失去士兵们的忠诚。于是,晋文公向被瞻道歉,撤回军队,并让被瞻回到郑国。这表明晋文公在关键时刻展现出了宽容和理智,同时也体现了被瞻的机智和对君主的忠诚,最终避免了一场可能的灾难,维护了国家间的和平。参考译文:材料一:孟子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将对我国有利吧?”孟子回答说:“王!何必讲利?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王说:‘怎样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对我的封地有利?’士人和老百姓说:‘怎样对我自己有利?’上下交相求利,那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它的君王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它的君王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一千辆兵车,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一百辆兵车,不算不富有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从没有讲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讲利?”材料二:治理天下和国家,没有比施行德政更好的,没有比践行道义更正确的。通过德政和道义,不需要奖赏人民就会自我勉励,不需要惩罚邪恶就会停止,这是神农、黄帝时代的政治。严厉的惩罚和丰厚的奖赏,这是衰败时代的政治。晋献公因为宠爱丽姬而疏远了太子申生。太子申生住在曲沃,公子重耳住在蒲城,公子夷吾住在屈邑。丽姬对太子说:“从前君主梦见了你的母亲姜氏。”太子便去祭祀母亲,并把祭品献给晋献公吃,但丽姬调换了食物。晋献公准备品尝时,丽姬说:“这些食物是从远处送来的,请让人先尝一尝。”尝食的人死了;再用食物喂狗,狗也死了。因此晋献公要杀太子。太子不肯为自己辩解,他说:“君主如果没有丽姬,就寝不安席,食不甘味。”于是拔剑自杀。公子夷吾从屈邑逃到梁国,公子重耳从蒲城逃到翟国。离开翟国经过卫国时,卫文公对他没有礼遇。路过五鹿时,又去了齐国,当时齐桓公已经去世。离开齐国到了曹国,曹共公看到重耳有骈胁(肋骨连在一起),让他袒露身体去抓池塘里的鱼。离开曹国经过宋国时,宋襄公却对他以礼相待。到了郑国,郑文公对他不敬。郑国的大夫被瞻劝郑文公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会让穷困的人更加困苦。现在晋国公子的随从都是贤能的人,您如果不礼遇他们,不如杀了他们。”郑文公没有听从。离开郑国到了楚国,楚成王对他也很傲慢。离开楚国到了秦国,秦穆公接纳了他。晋国稳定后,晋文公兴兵攻打郑国,要求交出被瞻。被瞻对郑文公说:“不如把我交给晋国。”郑文公说:“这是我的过错。”被瞻说:“杀我来免除国家的灾难,这是我愿意的。”被瞻进入晋军,晋文公准备把他烹杀,被瞻倚在大锅边喊道:“三军将士都听着,从今以后,不要忠于自己的君主,忠于君主的人都会被烹杀。”晋文公道歉并撤军,把被瞻送回郑国。被瞻忠于自己的君主,使郑国免除了晋国的祸患;他在郑国行义,却得到了晋文公的赏识。所以仁义带来的好处是很大的。如今谈论治理国家的人,大多主张严厉的刑罚和丰厚的奖赏,这其实是衰败时代的做法。(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张孝祥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注]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注】沉累,指屈原。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从自身起笔,“倦游客”点明词人自身状态,这正是他乘舟东归的原因。B.词人离开江汉途中的自然之景,触发词人的情思,词人倚栏良久,望月凝思,为下片抒发胸臆蓄势。C.“雄”“吞”“隘”三个字突出地势的险恶、复杂,词人以此来反衬岳阳楼上的风光之胜,可谓精妙。D.整首词在满含豪气的描写中,夹杂栏杆拍遍却无人会得的心酸,词情起伏,阔大宏丽中带有沉郁的格调。16.本词表达的情感十分丰富,请分析词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答案】15.C16.①直抒胸臆。词人开篇即交代了自己是“倦游客”,抒发了他的漂泊之苦;“何处更似此楼头”直接表达了对岳阳楼景观的喜爱。②触景生情(借景抒情)。上阕词人所见之景,如落日、缭绕的云气、草木之绿、缺月等都触发词人情思,引发他对屈原的凭吊和对虞舜的呼唤。③借典抒情。词人借屈原与渔夫谈话的典故,委婉地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伤;借葬在九嶷山的舜表达自己渴望被明君重用的愿望。④以乐景衬哀情。词的结尾以景结情,呼唤明主而不得,只见杜若开满芳洲,以美好的景观,反衬词人凄凉的心境,含蓄而隽永。【解析】这首《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词人倦游归乡的心情,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历史人物屈原的缅怀之情。词中既有对湖光山色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际遇的深沉思考,情感丰富,意境深远。【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C.“突出地势的险恶、复杂,词人以此来反衬岳阳楼上的风光之胜”错误。根据“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可知,“雄”、“吞”、“隘”三个动词分别形容岳阳楼的气势能够雄霸三楚之地(即湖南、湖北、河南南部),吞吐七泽(古代楚地的七个大湖),并且是九州(中国)的要塞。这三个词是用来正面烘托岳阳楼的非凡地位和气势磅礴的景象,并非险恶、复杂,也未用来反衬岳阳楼上的风光之胜,这是正衬,三楚、七泽、九州虽然雄伟险要,但哪比得上岳阳楼的风光呢。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①直抒胸臆:根据“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可知,开篇即点明“倦游客”的身份,直接抒发了词人长期漂泊的疲惫和对归乡的渴望。再结合“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可知,这里以反问的语气,直接表达了对岳阳楼壮阔景象的赞叹和喜爱之情。②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根据“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可知,夕阳西下,云霞漫天,草木葱茏,本是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却触发了词人“远思渺难收”的思绪,以乐景反衬哀情,更显愁思之深重。再结合“徙倚栏杆久,缺月挂帘钩”可知,词人长时间地倚靠栏杆,望着天边缺月,将孤独落寞的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也为下文抒发怀才不遇之情做了铺垫。这两句中落日、缭绕的云气、草木之绿、缺月等景象,都是词人用来抒发情感的凭借。③借典抒情:根据“欲吊沉累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可知,词人想要凭吊屈原,却无人可诉,只能对着渔夫樵子倾吐心中的忧愁,借此表达自己空有抱负却无人赏识的苦闷和愤懑。再结合“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可知,词人呼唤着贤明的君主舜帝,却只能看到杜若花开满洲,无人回应,含蓄地表达了渴望遇到明君、实现抱负的愿望,以及怀才不遇的无奈和感伤。④以乐景衬哀情:结尾处“杜若满芳洲”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与词人“叫虞舜”而不得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以乐景衬哀情,更显词人心境的凄凉,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沉,引发读者无限遐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小刚看小说时,看到主人公年老多病、远离亲友、以舟为家的凄凉境况,于是想起了杜甫《登岳阳楼》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2)小明给同学小华辅导数学,小华进步很快,期末考试时分数居然超过了小明,小明也不气恼,他笑着用韩愈《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自嘲。(3)古人经常用“君子”和“小人”来称道德高尚和品行低下的人,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3)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之交淡如(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李白的时代,不但是唐代社会上升的最高峰,也是中国整个封建时代健康发展的最高潮。李白在一切诗人中,无疑是一个突出的人物。他的突出,首先由于他强烈地渴求着解放,这也就是那时代的声音。在那个时代的巨浪中,他是一个翻江搅海的弄潮儿。他的天真,就是一颗赤子之心;他的热情,就是一股不能抑制的力量。他说:“甲”每一个读到这样诗句的人,就都会感受到他要冲破一切束缚的力量。有人说,一读到这样的诗句,就会体会到祖国河山伟大的气魄,而这一气魄也正是只有在那个时代的高潮上才会更典型地被歌唱出来,而李白就是那典型的歌者。至于他说:“乙”每一个被压抑的人就都会鼓舞起那藏在心底的不平。他说:“丙”历史上从没有一个诗人写出过如此天真而形象的诗句,然而这天真也使得他的感情变得更为真实。他反对六朝的绮丽,因为那是形式的、虚伪的,所以他说:“丁”他要求的是“安得郢中质,一挥成风斤”那样本色的、解放的、大刀阔斧的力量。在这一点上,他与陈子昂先后提出了同样的要求,这就是盛唐诗歌的本质;在实践中,他更为出色地完成了这个要求,而成为盛唐诗歌的主力。李白的出现,使得唐诗发展到了它的最高峰。18.下列句中的“就”和文中加点的“就”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就专业知识来说,李老师比大家都要更强一些。B.这件事就我一个人知道,憋在心里,有说不出的苦。C.他要是还不回来,大家就会出去找他。D.就让我上台表演了,我也不会开心。19.请把下列四组诗句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序号。①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②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④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答案】18.C19.甲:③乙:①丙:④丁:②【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词语在不同语境中含义的能力。原文中的“就”表示在某种条件下必然会发生某种结果。A.这里的“就”用来引出比较的范围或对象。B.这里的“就”表示“仅,只”,用来限定范围。C.这里的“就”表示如果某条件(他还不回来)成立,那么就会产生特定的结果(大家会出去找他),与原句中的“就”意义相同。D.这里的“就”是“即使”的意思。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甲处,应该填入能够体现李白“冲破一切束缚的力量”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气势磅礴,展现出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与“冲破一切束缚”的精神相契合。因此,甲处应填③。乙处,应该填入能够体现“被压抑的人”“心底的不平”的诗句。“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表达了诗人空有抱负却无法施展的愤懑之情,与“被压抑”“不平”的心理状态相符。因此,乙处应填①。丙处,应该填入“天真而形象”“感情真实”的诗句。“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这一诗句用夸张的比喻将抽象的思乡之情具象化,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因此,丙处应填④。丁处,应该填入李白反对六朝绮丽诗风的句子。“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这一诗句明确表达了李白对以华丽辞藻堆砌的诗歌风格的否定,主张诗歌应该返璞归真。因此,丁处应填②。(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疟疾,民间还有“打摆子”“冷热病”“发疟子”等名称。它是一种通过蚊虫叮咬或输血传播而感染疟原虫的虫媒传染病,主要症状为突发性寒战、高热,伴有头痛、乏力等。我国①。在新中国初期,我国每年大约有3000万疟疾病例,也就是说大约七八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身患疟疾。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②,到了21世纪初,我国疟疾发病率已经降至万分之一以下。2017年以来我国已连续4年无本地原发疟疾病例报告,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家消除疟疾标准。目前青蒿素联合疗法是世界上治疗疟疾最有效的方法,也因价格低廉、来源广阔,③。众所周知,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中药中成功分离出的抗疟药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组织生命周期》课件
- 城市快速路周边道路标线施工合同
- 餐饮店停车位施工协议
- 媒体策划临时工聘用协议模板
- 服装店销售顾问劳动合同
- 山东省文化设施装修工程合同模板
- 玩具加工厂合同范本
- 美术作品展示授权
- 仓库门窗施工合同协议书
- 能源研究车辆租赁合同
- 荒漠区生态治理工程(尼龙网沙障、植物固沙)施工方案
- VR游戏设计与制作(四川长江职业学院)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4冬季安全十防措施专题培训
- 33 《鱼我所欲也》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
- 第8讲-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读本解读课件(9张)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23-2024学年深圳市初三中考适应性考试英语试题(含答案)
- NB-T 47013.15-2021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5部分:相控阵超声检测
- 复变函数论与运算微积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 口腔修复学课件 桩核冠2015
- 一般用压缩空气质量等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