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原卷版+解析)_第1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原卷版+解析)_第2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原卷版+解析)_第3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原卷版+解析)_第4页
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考向30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

一、(2022•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道理?请结合内

容简要分析。

二、(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①

文天祥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

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②。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③,满襟有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元是分明月。

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④。

【注】①此词为文天祥囚居金陵时所作。②借用桓谭《新论》所载雍门周说孟尝君的话:“千秋万岁后,高

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③南阳阡上: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阡,墓道。④菱花缺:指南朝乐昌公主由陈

入隋,因破铜镜,终与附马徐德言“破镜重圆”。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词人在此句暗指自己被囚于燕京的岁月。词人用一“捱”字,生动刻画

被因中度日如年的感受。

B.“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词人运用虚写手法,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中状元出仕宋王朝的青年美事,

正如美人乘鸾上仙阙。

C.上片后两句中词人叙写自己经过了几年牢狱生涯后,生活突遭变化,肌玉暗消,以泪洗面,为了国家,

品尝这青灯独对的苦味。

D.古代诗歌中常以美人香草寄托国家大事,此词就是蕴含此意。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文天祥,本词豪放的词

风,延续了其一贯的艺术风格。

4.词的下片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三、(2021•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滋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讲

经的集会。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一、概括诗歌的内容

1.读懂诗歌句意,能像翻译文言句子那样翻译出诗歌句子的大意,才能正确解答试题。考生在解题时,

常常误解诗歌句子的意思,注意从以下方面切入。

(1)填充内容:补出诗歌语句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2)调整语序:按照文字表面意思无法翻译通顺的时候,要学会调整词语的顺序。

(3)重视整体:翻译时不要拘泥于词语的细节,要联系前后句子,将诗歌语句的意思完整地翻译出来。

2.审好题干内容,注意题干中的隐含要求。

3,根据内容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分类整合得出答案。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

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

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

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二、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

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

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

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一《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

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

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

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

园之乐,李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

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

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

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内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

们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积累。

3.看意象、炼字

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

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

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

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

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素。

4.看注释

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

1.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默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寒下秋来风

景异》。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

C.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

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

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

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

口北固亭怀古》

2.人生志向

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王昌龄《从军行》后

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即是。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

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

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3.人生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时序转

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惆怅!

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君不

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再如《乐府诗集》中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

夜长,可不秉烛游”之句,再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是。

0.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屏盆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其中的愁便是“物

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沧桑。

D.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4.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

庭筠《商山早行》

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D.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5.长亭送别

A.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B.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三、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

分析情感首先明确情感或诗人的观点,然后对其评价,然后针对自己的看法运用诗歌中的诗句具体的

解释,做到有观点,有分析。

易错点[01]概括要点不准、不全。

概括诗歌内容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隐含信息,作答答为所问;然后梳理诗歌内容做到全面准确。

易错点[021不明概括诗歌情感的切入点。

诗歌情感注意从注释、标题、表情达意的词语以及诗人相关的知识积累作准确的概括。

易错点【03]评价观点不能紧扣题干。

首先要明确题干中的相关观点,然后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作具体的分析。

修典晨菊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赵伯鱼(节选)

韩驹①

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

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坚。③参:领悟,

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2.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夜登山亭

陆游

飞观峥噪天宇宽,幽人半醉凭阑干。

三山①渺渺鸾鹤远,七泽②茫茫蓑笠寒。

清吹拂林横玉笛,紫云覆鼎熟金丹。

童颜绿鬓无人识,回首尘寰一梦残。

【注】①三山:原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这里也可指眼前所见之山。②七泽:相传古时

楚有七处沼泽,后以七泽泛称楚地诸湖泊。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从远观角度写山亭高耸,山峰高峻,天空辽阔,令人有更上层楼之感。

B.第二句中的“幽人”是诗人的自称,“半醉”二字真切地写出了其愁苦的生活状态。

C.颔联中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写出了眼前之景悠远、苍茫的特点。

D.颈联中诗人先写微风中的笛声,接着表明自己想要求仙问道,做一个炼丹术士。

4.请简要分析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①

王维

天官②动将星③,汉地柳条青。

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险。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①得青字:古人相约赋诗,规定一些字为韵,各人分拈韵字,依韵而赋,“得青字”即拈得“青”字韵。

②天官:天上的星官。古人认为,天上的星星与人间的官员一样,有大有小,因此称天官。③将星:《隋书・天

文志》记载,天上有十二个天将军星,主兵象。中央的大星,乃天之大将。大将星摇晃,预兆有战事将发

生;大将星出,预兆已经出兵。这里指赵都督将带兵开赴代州。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天官”“将星”点明人物身份和事件缘起,“柳条青”则表明了季节特征和特定场景,可谓言简

意赅。

B.颔联紧承首联,把军中用具“刁斗”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中的生活情景,“出”字点明了行军

的方向。

C.“凤阙”指宫廷,“龙庭”借指敌虏。颈联中两句互文,诗人以雄劲笔力写出赵都督出发后“一鼓作气,雄劲

无前”的气势。

D.尾联“岂学”二字表达了强烈的凄楚之情,与诗人《山居秋暝》作品中淡远、自然、清新脱俗的风格有很

大的不同。

6.有人评此诗“意不止送别”,你在诗中读出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分析。

一、(2022•山东荷泽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雨

陆游

发已成丝齿半摇,灯残香烬夜迢迢。

天河不洗胸中恨,却赖檐头雨滴消。

夜坐听雨

范成大

四檐密密又疏疏,声到蒲团醉梦苏。

恰似秋眠天竺寺,东轩窗外听跳珠。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陆诗以诗人当时的人生状态起笔,范诗则直接描写雨落檐头的画面。

B.两首诗都巧妙运用叠词,产生了绵密悠长而又含蓄蕴藉的审美意蕴。

C.陆诗的语言风格平易浅近,将诗人听雨之时的心绪表现得真切直白。

D.范诗描写在天竺寺酒醒后听到如跳珠般雨声,以声写形,活泼灵动。

2.两首诗都写“听雨”,但心境却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二、(2022•江苏苏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偶成

程颗①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②,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注】①程颍,宋代大儒,著名理学家、哲学家。②道,世界运转的原理、规律。形,物质。有形外,即

超越物质的存在。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题目中的“偶成”,表明诗人的题材是在生活中信手拈来,而非刻意探求,是心灵品质的自然流露。

B.首联前句是因,后句是果。诗人心情闲静,红日已上东窗,还能安然入睡。

C.在诗人眼中,万物静止皆呈圆满自得之态,欣赏春夏秋冬四时的景致兴味盎然,人与自然流通不隔。

D.诗人化用孟子文句,提出当心灵不受困于外在的条件限制时,最终能够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君子。

4.作为一位伟大的理学家,程颍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生活家。诗人在此诗的尾联提出了修身成人的道理,

请结合全诗谈一谈,诗人是如何从日常生活中感悟这个道理的。

三、(2022•湖北荆州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寒食舟中作①

杜甫

佳辰强饭食犹寒,隐几萧条带鹃冠②。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注】①此诗是杜甫(712〜770年)于770年春羁留长沙时所作。②鹃冠,隐士之冠。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在异乡水上行船,吃着冷食,透露出漂泊中勉强饮酒过节的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因为年老眼花故有雾中看花之感。“天上坐”“雾中看”非常切合诗人年迈多病舟中观景的实际。

C.近看舱前蝴蝶翩翩起舞,穿空而过;远看鸥鸟轻快飞翔,时而落在湍急的江流上。

D.全诗写景先由远到近,后由下到上,由近到远,转换非常自然,境界小巧别致。

6.“愁看直北是长安”,说说全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愁

四、(2022•湖南长沙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长沙过贾谊宅【注】

【唐】刘长卿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寂寂江山摇落处,怜君何事到天涯!

【注】此诗是诗人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所作。

7.下列对作品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贾谊被贬长沙三年,有志不伸,心境悲凉,奠定了全诗抑郁沉重的感情基调。

B.颔联写诗人步入贾谊故宅所见之景,是围绕题中的“过”字展开描写,渲染了寂寥的氛围,反衬了诗人对

贾谊热烈的景仰。

C.颈联写贾谊当年在湘水凭吊屈原,如今,诗人又来到长沙凭吊贾谊;此乃万古同悲。

D.这首怀古诗善于把自己的身世际遇、悲愁感兴,巧妙地结合到诗歌的形象中去,于曲折处微露讽世之意,

给人以警醒的感觉

8.结合全诗,分析诗中所蕴含的情感。

五、(2022•河北邯郸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

刘长卿

逢君穆陵路,匹马向桑乾,

楚国苍山古,幽州白日寒。

城池百战后,耆旧几家残。

处处蓬蒿遍,归人掩泪看,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全诗看,这是一篇对行客的宽慰语和开导话,寄托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感慨。

B.首联写相逢的地点和行客的去向,推测他流落江南已久,急切盼望早日回家团聚。

C.颈联诗入采用赋笔,直接描写战后城池荒,老百姓无家可归、到处流浪的情状。

D.尾联写到处是残垣断壁、蓬蒿遍野,不忍目睹,以此宽慰北归的行客,令人感慨。

10.有人说本诗的颔联具有“不语而悲”的效果,是全诗的关键,对这一说法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六、(2022•广东深圳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1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寒食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后因距清明较近,人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只过清明节。在后世的发展

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蹴鞠、荡秋千等风俗。

B.诗的首联使用互文手法,表现季至暮春,时逢寒食,诗人行走在被贬南方的行程之中。

C.“北极”和“南溟”,前者说明皇上的位置,后者说明逐臣将去之地,暗示距离遥远。

D.尾联写令人伤心的故园想必又长出了新的柳条,也暗指人事的更替。

1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方面的复杂感情?请简要分析。

七、(2022•福建龙岩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海棠春•己未清明对海棠有赋

吴潜®

海棠亭午沾疏雨,便一饷、胭脂尽吐。老去惜花心,相对花无语。

羽书万里飞来处,报扫荡、狐嗥兔舞②。濯锦古江头③,飞景还如许!

【注】①吴潜(1195-1262):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曾几度官居台辅,几度削职,历经宦海沉浮。此词

为其六十五岁在庆无府(今宁波)任沿海制监大使时所作。②狐嗥兔舞:吴潜作此词前一年,蒙古可汗蒙

哥率十万军队扑向川蜀,连败宋军,但到达合州(今合川)时,遇到守将王坚的顽强抵抗,蒙古派往招降

的使臣也被王坚处死,这使蒙哥的军事行动一度受挫。③锦古江头:指蜀地。蜀地有“香海棠国”之称。

1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词人衰暮之年赏海棠,由此联想到当时“香海棠国”的战局。

B.“一饷,,“尽,,写海棠花开,表现出清明天气和暖,节物风光变化之迅速。

C.下阕回忆羽书万里传捷报,“狐嗥兔舞”之喻流露出对入侵者的蔑视。

D.结尾两句直抒胸臆,“濯锦”二字,呼应开头,点出雨后海棠的鲜活冶艳。

14.这首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八、(2022•江苏连云港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兰溪舟中寄苏粹中

张元干

气吞万里境中事,心老经年江上行。

三径已荒无蚁梦,一钱不直有鸥盟。

云收远嶂晚风熟,浪打寒滩春水生。

鸿雁北飞知我意,为传诗句濮阳城。

①蚁梦:唐人李公佐《南柯太守传》中记载,淳于梦梦至大槐安国,做了南柯郡太守,享尽荣华富贵。醒

后见大槐树下有蚁穴,即梦中大槐安国。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思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两句用对比手法,“气吞万里”与“心老经年”形成鲜明对比。

B.“三径已荒”用典,化用了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三径就荒”。

C.颈联描写诗人舟行兰溪所见之景,“云收”“寒滩”渲染了景象的萧瑟。

D.尾联照应题目,“鸿雁”照应“寄”字,表示要写信给远在濮阳的友人。

16.尾联中“鸿雁北飞知我意”的“意”包含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

九、(2022•辽宁营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永乐殷尧藩明府

雍陶

古县萧条秋景晚,昔年陶令亦如君。

头巾漉酒临黄菊,手板支颐向白云。

百里岂能容骥足,九霄终自别鸡群。

相思不恨书来少,佳句多从阙下闻。

1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县”呼应了诗题中的“永乐”,此诗是写给时任永乐县令的殷明府的。

B.颔联借用典故,塑造了殷尧藩率真洒脱和闲散自适的形象,含有赞慕之情。

C.颈联用“骥”来喻指殷尧藩,“鸡群”表达了对当权者不重视人才的愤懑。

D.作者思念殷尧藩却不遗憾他来信少,这看似违反常情的一笔更具艺术张力。

18.有人认为末句“佳句多从阙下闻”包含安慰劝勉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十、(2022•海南海口模拟预测)阅读下面这首元诗,完成下面小题。

四时读书乐•夏

【元】翁森

修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称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①。

【注】①夏季的南风。

1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一首歌咏读书情趣的劝学诗,它将夏季也视为读书的好时光,勉励人们勤奋读书,体现了高雅

情趣。

B.第一、二句借竹、书斋小、阳光等意象写出书斋清幽、安静、敞亮的特点。“明”字特指读书人内心的敞

亮。

C.夏天白天变长了,是非常适合读书的,读完书后,可以听听蝉儿的鸣叫;夜晚读书时,有萤火虫飞入来

作伴。

D.“稔”是熟知的意思,诗人倒置了五、六句,强调夏日读书让人具有远古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的感

受。

20.这首诗是如何把夏季与读书联系起来写的?请结合具体诗句赏析。

备战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

考向30诗歌鉴赏之概括评价诗歌情感

一、(2022•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注]

魏了翁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箫鼓家家笛,祈麦祈蚕,来趁元正七。

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注]人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日为人日。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在人日约朋友去南山探春,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

B.在人日这天吹打奏乐,祈盼农桑丰收,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C.这首词以朴实的笔触描绘当时农村的风俗景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D.词人以议论入词,能够做到情由境出,情至论随,全词并无生硬之感。

2.词人在下阕发表议论,指出如果懂得做人的道理,每天都是人日。词中谈到哪些做人的

道理?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A

2.(1)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2)“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

励人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3)要懂得长幼之序,懂得天理人伦等做人的道理。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错。

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

种寻觅春色的执着。不是说词人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词的末三句“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

是人日”,是作者就此情此境所引发的感想,是此词的哲理所在,也正是作者的希望。首先,

作者由“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感悟到人应当执着地追求幸福和美好。“无边春色,人

情苦向南山觅”是说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

优美之处。这里可以象征为幸福、美好。“苦”字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可以看

做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执着追求。这是作者所肯定的。其次,作者由人们在人日这一天的祈求

丰收、追求幸福的实践活动,提醒人们,“人”的实践和追求对于生活幸福至关重要,勉励人

们追求不息生生不止。“村村”三句,以及下片“翁前”两句,写的是农村“人日”这一天的热闹

景象,是作者“觅”春所见。“祈麦祈蚕”,就是祈求农事丰收,点出“村村箫鼓家家笛”这项活

动的目的。他们要用这尽情的箫鼓和笛声表达他们心中的祈求。“商行贾坐农耕织”,这一组

活动,由商、贾、农三种行当的人物组成,而作者用“行”、“坐”、“耕织”三个词,点明了三

种行当人物的特征,语言简练。在古代,商人们分为行商和坐商两种。“耕织”则为“农”的本

业。当然,这里不一定实写“人日”所见,而是作者由人们的祈求而联想到的各种自食其力的

人所从事的争取丰收、幸福的实践活动。第三,作者由“翁前子后孙扶掖",告诉我们要懂得

长幼之序。“翁前子后孙扶掖”正是“来趁元正七”的老老少少,子子孙孙。从“翁”、"子”、“孙”

的排列顺序中我们可以看到魏了翁对长幼之序极为重视。

二、(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和王夫人满江红韵以庶几后山妾薄命之意①

文天祥

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

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

曲池合,高台灭②。人间事,何堪说。向南阳阡上③,满襟有血。世态便如翻覆雨,妾身

元是分明月。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④。

【注】①此词为文天祥囚居金陵时所作。②借用桓谭《新论》所载雍门周说孟尝君的话:“千

秋万岁后,高台既已倾,曲池又已平。“③南阳阡上:南阳,今河南沁阳县。阡,墓道。④

菱花缺:指南朝乐昌公主由陈入隋,因破铜镜,终与附马徐德言“破镜重圆”。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子楼中,又捱过、几番秋色。”词人在此句暗指自己被囚于燕京的岁月。词人用一“捱”

字,生动刻画被因中度日如年的感受。

B.“相思处、青年如梦,乘鸾仙阙。"词人运用虚写手法,回忆起自己年轻时中状元出仕宋

王朝的青年美事,正如美人乘鸾上仙阙。

C.上片后两句中词人叙写自己经过了几年牢狱生涯后,生活突遭变化,肌玉暗消,以泪洗

面,为了国家,品尝这青灯独对的苦味。

D.古代诗歌中常以美人香草寄托国家大事,此词就是蕴含此意。作为豪放派词人的文天祥,

本词豪放的词风,延续了其一贯的艺术风格。

4.词的下片抒发了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3.D

4.①“曲池合,高台灭”抒发了词人对国家破亡的痛惜;

②“向南阳阡上,满襟有血”“妾身元是分明月”抒发了词人对祖国不渝的忠贞;

③“世态便如翻覆雨”“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抒发词人对像乐昌公主一样逞风流的新

贵们的蔑视。

【解析】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语言、手法、风格、情感的能力。D“本词豪放的

词风”错误,由“肌玉暗消衣带缓,泪珠斜透花钿侧。最无端、蕉影上窗纱,青灯歇”等句可

知,这首词的词风“婉约”。故选D。

4.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的能力。“曲池合,高台灭。人间事,何堪说!”是说千年之

后,高台曲池都会倾覆、消失,高台曲池变幻覆灭只在朝夕,人世间的这些事又怎能一一说

起?由诗歌注释可知,诗歌用孟尝君典故,暗喻国家已亡的现实。抒发了词人对国家破亡的

痛苦。、“向南阳阡上,满襟有血”“妾身元是分明月”表明词人虽然被囚金陵,但是志向坚定,

高洁品格如同天上明月之皎洁,不肯投降,宁可向南阳墓道,鲜血满身。本剧抒发了词人对

祖国不渝的忠贞。“世态便如翻覆雨”“笑乐昌、一段好风流,菱花缺”与词人形成对比,一者

爱国之心永不改变,一者翻云覆雨,运用南朝乐昌公主的典故,说朝廷新贵只会像南朝乐昌

公主逞风流,寻求破镜重圆,意志不够坚定,表达了词人对像乐昌公主一样的新贵们的蔑视。

三、(2021•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江州白司马①

杨巨源

江州司马平安否?惠远东林住得无②?

溢浦曾闻似衣带,庐峰见说胜香炉。

题诗岁晏离鸿断,望阙天遥病鹤孤。

莫谩拘牵雨花社③,青云依旧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马:即白居易。②惠远:东晋高僧,居庐山东林寺。③莫谩:不要。雨花

社:指佛教讲经的集会。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内容分析,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应该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较接近。

B.第三句使用“一衣带水”的典故,表现出朋友之间“天涯若比邻”之意。

C.第六句中的“病鹤”指的是白居易,他怀恋长安,时常遥望京城的宫阙。

D.诗人最后开解朋友,目前虽然身处贬谪之中,但未来的前途依然很远大。

6.前人论此诗,认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劝告的意思,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

【答案】5.B

6.“劝诫”是这首诗的主旨,诗人在尾联点明该主旨,劝说白居易不要沉迷于宗教,消磨了

志气,要对人生充满信心;②诗歌的第二句在问候中提到僧人和寺庙,为结尾正式的劝诫做

了铺垫。

【解析】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思想内容、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B.第三句是说诗人曾经听说流水萦绕像衣带,是对此地景物的描绘,并未有表现朋友间“天

涯若比邻”之意,此项对用典解释有误。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思想内容的能力。

题干中的“含委婉劝告之意”,已提示考生解答此题的关键,诗人采用哪些手法劝告了什么,

既要对诗句的表现手法作出判断,又要体会出诗句中隐含的意思。诗中体现劝告之意的是

“惠远东林住得无?”和“莫谩拘牵雨花社,青云依旧是前途”两句。前者借典故用问句,后者

直接表达劝慰之意。只要结合这两句诗,把诗人蕴含其中的意思和情感答出即可。

一、概括诗歌的内容

1.读懂诗歌句意,能像翻译文言句子那样翻译出诗歌句子的大意,才能正确解答试题。考生在解题时,

常常误解诗歌句子的意思,注意从以下方面切入。

(1)填充内容:补出诗歌语句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2)调整语序:按照文字表面意思无法翻译通顺的时候,要学会调整词语的顺序。

(3)重视整体:翻译时不要拘泥于词语的细节,要联系前后句子,将诗歌语句的意思完整地翻译出来。

2.审好题干内容,注意题干中的隐含要求。

3.根据内容抓住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分类整合得出答案。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

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

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

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二、探究诗歌情感主旨的途经

1.看题目一一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

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如2001年全国题,是韦应物的《赋得暮雨送李胄》,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

题材的诗,作者是因为朋友李胄要走这个缘由,才写的这首诗。当然,题目中还包含了作者当时写作

时的场景,即在''暮雨"之中。

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如读唐人朱庆余的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理

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近试上张水部》,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

自己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

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如刘禹锡的《望洞庭》,实际上“望洞庭”三个字,正是作

者当时所处的场景,后面作者在诗中所感也正是作者面对洞庭湖水而发出的。

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思”字正是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2.看作者----想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

高考命题在选诗上,其中很重要的一类就是“名家的非名诗”,既然是名家,在课本中也是经常出现

的,是大家比较熟悉的。著名诗人,因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其诗歌往往有特定的内容,如陶渊明的归

园之乐,李白的怀才不遇,杜甫的忧国忧民,另外,这一类的作家也往往有自己固定的风格,如王维

诗含蓄生动,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乐天(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义山(李

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等等。所以,同学们在看到是这样的一些诗人的作品时,脑子

里就要想象他们的宽泛意义上的写作内容,常表现出来的一般的风格。同时,平时要有意识的识记他

们的写作内容和风格,以便在考试时直接套用。我们在后面也为大家搜集了一些,便于大家的积累。

3.看意象、炼字

看意象炼字也就是诗中表情达意的关键词语。

读诗就是要抓关健词。实际上,这些关健词,也往往是一首诗的“诗眼”。这里的关健词包含两个方

面,一个是作者为表达感情所选取的外在的事物,即意象,一般是名词;一个是作者在组织意象的时

候,一些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的使用。这两个方面都是读懂诗歌的要素,一首诗中,这些重点词,

读不懂,就很难说读懂了诗歌,也就谈不上分析技巧,评价思想,同时,这两个方面又常常是高考命

题者考查的地方,又是解题的要素。

4.看注释

注释是出题人为了消除学生答卷的障碍给的解释说明,必须阅读。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情感。

1.忧国伤时

A.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穷兵默武。前者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后者如杜甫《兵车行》。

B.边塞征战的壮烈,山河沦丧的痛苦。前者如一些边塞诗词,如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

景异》。后者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再如文天祥《过零丁洋》,亦是。

0.对百姓离乱的忧愁,对民族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

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伤心感

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

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

D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前者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后者如辛弃疾《京

口北固亭怀古》

2.人生志向

由儒及道,由积极入世到消极遁世。

A.建功立业的渴望,壮志难酬的悲叹。前者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王昌龄《从军行》后

者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B.宦海沉浮、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洁身自好,不与当权者合作。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

心颜”即是。

D.寄情田园之乐、归隐山林之志。前者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后者如唐代裴

迪《送崔九》“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诗人送友人归隐山林,劝慰

友人安于隐居,不要暂时停留,也抒发出自己厌恶尘世的心情。

3.人生感受

A.伤春悲秋之情。多见于一些宋词之中,如宋代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时序转

换,今年不是去年,去年不再,人事不同,能无惆怅!

B.人生短暂,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流不复回。君不

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再如《乐府诗集》中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

夜长,可不秉烛游”之句,再如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亦是。

C.世事多变,沧海桑田。如宋代李清照《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酢皤舟,载不动许多愁。”这其中的愁便是''物

是人非事事休”的世事沧桑。

D.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4.思乡怀人

A.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

庭筠《商山早行》

B.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C.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D.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5.长亭送别

A.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B.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0.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三、评价诗人的观点态度

分析情感首先明确情感或诗人的观点,然后对其评价,然后针对自己的看法运用诗歌中的诗句具体的

解释,做到有观点,有分析。

易错点[01]概括要点不准、不全。

概括诗歌内容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隐含信息,作答答为所问;然后梳理诗歌内容做

到全面准确。

易错点【02】不明概括诗歌情感的切入点。

诗歌情感注意从注释、标题、表情达意的词语以及诗人相关的知识积累作准确的概括。

易错点【03]评价观点不能紧扣题干。

首先要明确题干中的相关观点,然后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作具体的分

析。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赵伯鱼(节选)

韩驹①

荆州早识高与黄②,诵二子句声琅琅。

后生好学果可畏,仆常倦谈殊未详。

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③。

一朝悟罢正法眼④,信手拈出皆成章。

[注]①韩驹(?-1135),字子苍,两宋之际著名诗人。②高与黄:指前辈诗人高荷与黄庭

坚。③参:领悟,琢磨。诸方:各地方,各方面。④正法眼:这里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的内容可以得知,赵伯鱼是一位勤奋好学、转益多师的诗坛后辈。

B.诗中使用了古语“后生可畏”,表现出作者对赵伯鱼的嘉许以及劝诫。

C.面对后辈的请教,作者谦逊地表示,自己所谈不多,也较为简单粗略。

D.诗中以禅理喻诗的内容,既可为赵伯鱼提供指点,也具有普遍的意义。

2.作者主张什么样的学诗途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LB

2.①先要“遍参诸方”,以前人为师,经过长期艰苦学习;②然后“一朝悟罢”,领悟

到诗歌艺术的真旨,就能信手拈出,皆成佳作。

【解析】

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鉴赏能力。

B项,“劝诫”说法错误,根据诗句“果可畏”可知充满了嘉许、赞赏,并没有劝诫的意思。

故选Bo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句内容的能力。

由“学诗当如初学禅,未悟且遍参诸方”,可知作者认为学诗要像初学禅一样,在未开悟的

时候,要“遍参诸方”,多琢磨,以诸多前人为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