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陋室铭》-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D/37/wKhkGWcyP7mAY6ZxAAGV-ReDqQY529.jpg)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陋室铭》-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D/37/wKhkGWcyP7mAY6ZxAAGV-ReDqQY5292.jpg)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陋室铭》-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D/37/wKhkGWcyP7mAY6ZxAAGV-ReDqQY5293.jpg)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陋室铭》-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D/37/wKhkGWcyP7mAY6ZxAAGV-ReDqQY5294.jpg)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陋室铭》-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1/3D/37/wKhkGWcyP7mAY6ZxAAGV-ReDqQY529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古诗文预习《陋室铭》(解析版)
一、和鹤点蛮习
原义反翩件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品德
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台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来往的
没有知识浅薄之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弦管奏乐的声音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
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生祠理解
(1)字词注释
陋室:简陋的屋子。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用骈句,句式较为整齐,朗朗上口。
在:在于,动词。
名:出名,著名,名词用作动词。
灵(ling):名词作动词,显得有灵气。
斯是陋室Q6ushi):这是简陋的屋子。斯:指示代词,此,这。是:表肯定的判断动词。陋室:简陋的屋
子,这里指作者自己的屋子。
惟吾德馨(xin):只是因为我品德高尚就感觉不到简陋了。惟:只。吾:我,这里是指(陋室铭)的铭文。
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鸿儒(h6ngrG:大儒,这里指博学的人。鸿:同“洪”,大。儒,旧指读书人。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tiao)素琴: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的总称,“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乱耳:扰乱双耳。舌L: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扰乱。
案牍(dU):(官府的)公文,文书。
劳形:使身体劳累(“使”动用法)。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劳累。形:形体、身体。
孔子云:孔子说,云在文言文中一般都指说。
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谈笑有鸿儒:谈笑间都是学识渊博的人。鸿:大。
(2)一词多义
1、之:
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
④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何陋之有
2、往来:
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
(三)词类活用
1、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3、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舌L: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5、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6、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例句:苔痕上阶绿
7、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例句:苔痕上阶绿
(四)古今异义
1、无案牍之劳形(形:身体;今常用义为:样子)
2、惟吾德馨(馨:品德高尚;今义为:芳香.)
3、谈笑有鸿儒(鸿:大,渊博;今义为:鸿雁,书信.)
4、无丝竹之乱耳(丝竹: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为: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调:弹奏;今义为:调解)
次幸理解
本文主旨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体现陋室环境清幽,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体现作者交往之雅的句子(从日常交往方面写出“陋室不陋"的句子):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体现作者活动情趣的句子:A正面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B反面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比的句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全文中画龙点睛的句子:孔子云:何陋之有?与时人莫小池中水,浅处无妨有卧龙。意义相同的句子
是:"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文中运用了类比手法的句子是: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
文中有两处运用了虚、实结合的的写法:第一处实写:谈笑有鸿儒。虚写:往来无白丁。第二处实
写: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虚写: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二、R殿旅称
1.(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o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2.(2021・全国•七年级期末)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刘禹锡,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著有《刘梦得文集》,代表作有《竹枝词》《乌衣巷》等。
B.周敦颐,人称"濂溪先生",北宋哲学家,宋明理学的开山鼻祖。著有《太极图说》等。
C.《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陋室铭"就是说写陋室的文章。
D.《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抒情文体,抒发的是作者对于莲的赞美之情。
3.(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的"之"与其他三项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B.莲,花之君子者也
C.牡丹,花之富贵者也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一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表现了作
者对莲的爱慕之情。
5.(2021•全国•七年级期末)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陋室Q6u)噫(yl)苔痕(6)
B.鸿儒(hong)濯(zhuo)瞥有闻(xian)
C.蕃(fan)清涟(lian)亵玩(xie)
D.案牍(du)淤泥(yu)德萼(xin)
6.(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何陋之有B.自李唐来/怡然自得
C.濯清涟也不妖/人不知画不愠D.可爱者甚蕃/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2020・福建•莆田第二十四中学七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有仙则名B.不蔓不技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苔痕上阶绿
8.(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立意,以""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的节操和
________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
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
德。
9.(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水不在深,有龙则很
⑶期是陋室,惟吾德馨
⑷谈笑有停债
⑸可以调素琴
⑹无丝竹之乱耳
⑺无案牍之劳形
⑻可爱者甚苛
(9)晋陶渊明继爱菊
(10)余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1)濯清涟而不坏
(12)香远藤清
(13)亭亨净稹
(14)可远观而不可藜圾焉
(15)陶后鲜有闻
(16)直乎众矣
10.(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写出加点词的古今义。
C1)惟吾德萼
古义:今义:
(2)无丝竹之乱耳
古义:今义:
(3)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今义:
11.(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文学常识填空。
(1)刘禹锡,字,河南洛阳人,唐代诗人、家、家。白居易称之为"
著有《》《竹枝词》《》等。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与韦
应物、白居易合称"",并与白居易合称"
(2)周敦颐,代著名家。字,号濂溪,道州营道(现在湖南省道县)人。晚年
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他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的哲学思想有很大影响。
著有《》《》《通书》。
(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冷像,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菱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菁。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年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谈笑有渭蜀)(2)无案牍之芳形()
(3)可爱者甚蓍()(4)陶后鳏有闻()
1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而"字与"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学晅时习之B.后狼止面前狼又至
C.肃遂拜蒙母,结友晅别D.康肃笑晅遣之
14.下面对《爱莲说》这篇短文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两句,是全文的总提,为下文将要说到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伏笔,
是入题的准备。
B.作者写“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这两件事,是为了烘托出"予独爱莲"。
C.作者用"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两句,表达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D.结尾的“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世人只喜欢牡丹的肯定和赞许。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022•湖南永州•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
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16.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人/盛爱牡丹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C.陶后/鲜有闻D.宜乎/众矣
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B.何陋之有?C.持就火炀之D.水陆草木之花
18.对文章的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从交往客人之高雅表现居室主人情怀高洁傲岸。
B.甲文"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一句作者以古代贤人自况的思想境界,暗示陋室不陋。
C.乙文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对比,"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写出了作者对牡丹值得众人喜爱的认同。
D.乙文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19.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0.(2022•云南普洱・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试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子欲居九夷①。或②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选自《论语•子罕》)
【注】①九夷:古代称东方的九种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②或:有人。
⑴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斯是陋室斯:
②谈笑有渭倚鸿儒:
③无寒牍之劳形案牍:
④子欲居九夷欲:
⑵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②或曰:"陋,如之何?”
⑶【甲】【乙】两段文字中"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分别是""和"(用原文语句
填空)
⑷两段文字都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有怎样的情操?
(2022•广西玉林•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阅读下面两则古文,完成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唐】刘禹锡《陋室铭》)
【乙】
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龙场,古夷蔡②之外。
人皆以予自上国⑨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夷之人其好言恶景,直情率遂。始予
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④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
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甘⑤之以卉药,琴编©图史,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
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⑦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日“何陋”,以信孔子之言。
(节选自【明】王守仁《何陋轩记》)
【注释】①守仁,指王阳明。②蔡:周时国名,在今河南南部。③上国:国都,④郁:阻滞。⑤蔚:栽
种。⑥琴编:琴书。⑦通都:四通八达的都市。
2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无丝竹之乱耳以信孔子之言
B.有仙则名淫慢则不能励精
2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期是陋室斯:
(2)无案牍之劳形形:
(3)守仁以罪谪龙场谪:
(4)因名之曰"何陋"名: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2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先以山、水起兴,引出所吟咏的对象一一陋室。
B.甲文中引圣人之言作结,暗示自己就是诸葛亮、扬子云一样的“君子",深化了主题。
C.乙文作者从国都到龙场,嫌弃这里偏僻,认为不能居住。
D.甲文是铭文,乙文是记,都属于古代的一种文体。两文都是托物言志,体现了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
操,流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情趣。。
25.阅读甲乙两段材料,结合内容,说说两文是如何体现"陋室不陋"的。
26.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2022•湖南邵阳•七年级期末)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曾子目:“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
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已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⑥其所使;不识其地,视其草木。“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
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的弟子。②益:长进。③损:减损。④贤己者:比自己贤良的人。
⑤说:谈论。⑥视:看,比照。⑦化:融和。⑧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2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调素琴蒙辞以军中多务
B.何陋之有如入芝兰考室
C.不细其子汝亦削射乎
D.与善人居陈康叔公毒射
28.下列选项中对划线句子断句最恰当一项是()
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A.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B.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C.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D.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
2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0.简答题。
(1)【乙】文中的“芝兰之室",后人常用来喻指贤士居所。【甲】文的"陋室”以及文中提到的"'
和""都称得上是"芝兰之室"o
(2)【甲】段"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乙】段"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等涉及的都是“交朋友"
的话题,在"交朋友"这方面你有怎样的感悟?
(2022,河北保定•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犊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此是何等雅趣,而安享之人不知也。懵懵懂懂,
没没墨墨,绝不知乐在何处。惟劳苦贫病之人,忽得十日五日之暇,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
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俗客不来,良朋辄至,亦适适然自惊为此日之难得也。凡吾画兰画
竹画石,用以慰天下之劳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人也。
(郑板桥《靳秋田索画之二》)
3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有仙则名(2)谈笑有渭偷
(3)窗外修竹(4)用以慰天下之劳人
3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时有微风细雨,润泽于疏篱仄径之间。
33."三间茅屋,十里春风,窗里幽兰,窗外修竹”写出了作者居住环境的简陋宁静。【甲】文中也有一个异
曲同工的句子,请找出来并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34.联系【甲】文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叙述,你认为【乙】文中郑板
桥的“闭柴扉,扫竹径,对芳兰,啜苦茗”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情趣?
(2022•湖南郴州•七年级期末)【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
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
太行之阳有盘谷。盘谷之间,泉甘而土肥,草木丛茂,居民鲜少。友人李愿居之。
愿之言日:“穷居而野处,升高而望远,坐茂树以终日,濯清泉以自洁。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等可
食。起居无时,惟适之安。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车服不维②.
刀锯®不加,理乱不知,黜陟④不闻。大丈夫不遇于时者之所为也,我则行之。”
(选自韩愈《昌黎先生集》)》
【注释】①茹:吃。②车服不维:不受官职的约束。③刀锯:刑罚。④黜陟(chuzhi)指官吏的升降。
35."鲜"字在词典中有以下四种解释,请为“鲜可食"中的"鲜"选择正确的选项()
A.鲜艳B.鲜明C.很少D.鲜美
36.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
37.【甲】文的刘禹锡和【乙】文的李愿都是怎样的人?你赞同他们的处事态度吗?请说明理由。
(2022•湖南衡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吾室之内,或栖于楼①,或陈于前,或枕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
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②,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
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
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
(陆游《书巢记》节选)
【注】①梗(dU):木柜、木匣,这里指书橱。②觌(di):相见。
38.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簿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有名,出名)B.无案牍之方形(使….劳累)
C.或陈于前(陈列)D.客越观之(成就)
39.下面句中"之"与"何陋之有"的"之"用法相同的是()
A.无丝竹之乱耳B.水陆草木之花
C.乃引客就观之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4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
41.两文都以书屋为写作对象,请简要概括出两个书屋各自的特点。
(2022•全国•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题目。
(一)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停傕,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条停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
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
(二)余家深山之中,每春夏之交,苍葬盈阶,落花满径,门无剥啄力松影参差,禽声上下。午睡初足,
旋汲山泉,拾松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最》《(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
文数篇。
(节选自《鹤林玉露》)
【注】①剥啄:象声词,形容轻轻敲门的声音。
4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谈笑有那债鸿儒:
(2)无案牍之劳形案牍:
43.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44.《陋室铭》全文仅81个字,却在古代的铭辞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请你结合具体文句,从语言风格方
面说说它的特点。
45.语段(一)(二)的作者是如何描写各自居室清幽环境的?请找出相关语句比较分析。
参考答案:
1.D
【详解】“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故选D。
2.D
【详解】D."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
来论述道理。"爱莲说"是论说喜爱莲花的道理。故选D。
3.D
【详解】ABC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D项中的"之”没有实在意义,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故选D。
4.C
【详解】C."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的品质,前两
者与后者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选C。
5.D
【详解】A.苔tai-----tai;
B,鲜xian——xian:
C.蕃fan-----fan;
故选D。
6.C
【详解】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B.从/自己;
C.都是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
D.值得/可以;
故选Co
7.C
【详解】A.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B.蔓、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蔓""长枝";
C.观:观看;
D.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故选Co
8.陋室不陋;惟吾德馨;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类比;惟吾德馨环境;往来人
物;室中生活
【详解】课文分析:第一层(从开头至“惟吾德馨")以类比的方式引出文章主旨。文章开篇即以"山不
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大气之语开篇,既显得出手不凡,也为以后的陋室歌功颂德埋下
了伏笔。
第二层("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描写居室环境即日常生活。作者从周围景色入手,"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描写环境宁静、雅致,令人赏心悦目。"淡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是写室主人交往之雅。
来来往往的都是饱学之士,没有平头百姓。这些人可以高谈阔论,纵情畅怀。"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
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闲下来在室中可以抚琴弄弦,展卷读经修身养性。
第三层:(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运用类比,指出此室可以与古代名贤的居室比美。
第四层(最后一句),总结全文,说明陋室不陋。"何陋之有?"一句,语出《论语・子罕》,原话是“君子
居之,何陋之有?"作者截取后一句引为证据,作全文的总结,暗含着以"君子"自居的意思而又不陋痕于文
字上,更进一步突出了他那高洁傲岸的志趣与抱负。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陋室铭》紧紧扣住"陋室不陋"立意,以"惟吾德馨”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
主人高洁傲岸的节操和高洁傲岸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类比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
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惟吾德馨"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环境、往来人物、室中生活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
德。
9.(1)出名,有名
(2)神异
⑶这能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德行美好
(4)博学的人
⑸调弄
⑹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扰乱
(7)形体、躯体
⑻多
(9)只
(10)沾染(污秽)
(n)洗艳丽
(12)更加
(13)耸立的样子竖立
(14)靠近赏玩
(15)少
(16)应当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
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此题要注意"名"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出名,有名;"惟吾德馨"的意思是"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
不感到简陋了)","馨"指德行美好;"无案牍之劳形"的意思是"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形"意思是形体、
躯体;"香远益清"的意思是"香气远闻更加清芬","益"的意思是更加;“宜乎众矣"的意思是"应该人很多了”,
"宜"的意思是"应当"。
【点睛】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
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
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10.古义:高尚今义:芳香古义: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
子古义:形体、身体今义:样子,形状。
【详解】(1)句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古义:高尚。今义:芳香。
(2)句意为: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耳朵。古义: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今义:丝绸和
竹子。
⑶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让我的身体劳累。古义:形体,身体。今义:样子,形状。
11.梦得文学哲学诗豪刘宾客集柳枝词刘柳三杰刘白宋哲学茂
叔濂溪先生周元公集太极图说
【详解】⑴刘禹锡字梦得,是唐代诗人、文学家、哲学家。白居易称他为“诗豪",著有《刘宾客集》
《竹枝词》《柳枝词》等。与柳宗元并称为“刘柳”,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与白居易并称"刘白"。《陋
室铭》是他的代表作,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现了安贫乐道的高洁志趣。
(2)周敦颐,宋代著名哲学家,字茂叔,因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著
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他是是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
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
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12.博学的人使.…劳累多少13.B14.D15.(1)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因我
(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2)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着,(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靠近赏玩它。
【解析】12.考查词语解释。根据句意,推知词义。
(1)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鸿儒:博学的人。
(2)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神。劳:使……劳累。
(3)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蕃:多。
(4)句意: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鲜:少。
13.考查"而"字用法。
例句中"而"是连词,表转折关系。
A.连词,表顺承关系。
B.连词,表转折关系。
C.连词,表顺承关系。
D.连词,表修饰关系。
故选Bo
1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意为:(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应当就很多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追求
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故选D。
15.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注意重点词语的解释及句式的理解。
(1)重点词语:斯,这。馨,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重点词语:益,更加。植:竖立。亵:亲近而不庄重。焉:语气词。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
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
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
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
什么简陋的呢?"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
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
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相互牵连也不长枝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
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
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应当就很多了!
16.B17.A18.C19.(1)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我
只爱莲在污泥中生长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娇艳。
【解析】16.考查朗读停顿。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意思是:(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而"表转
折关系,在"而"字后应该断开停顿。故正确停顿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故选Be
17.考查虚词的词义用法。
例句中,,之,,用法是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
A."之”用法是用在主谓之间,无实义。与例句用法相同。
B."之"用法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与例句用法不相同。
C."之"用法是代词,字模。与例句用法不相同。
D."之"用法是助词,"的"。与例句用法不相同。
故选Ao
18.考查文章的内容和写法。
C."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表达作者不与世
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9.考查翻译。
(1)重点词语:斯,这。陋室:简陋的房子。惟:只有。馨:品德好。
(2)重点词语:予,我。独:唯独。之:主谓之间,无实义。而:表转折。染:沾染。濯:洗。
【点睛】参考译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
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
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
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
什么简陋的呢?"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
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
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相互牵连也不长枝节,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
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
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应当就很多了!
20.⑴①这②博学的人③官府文书④想
(2)①苔痕蔓延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②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
⑶惟吾德馨君子居之
⑷示例:"君子”应该具有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
【详解】(1)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这是简陋的房子。斯:这;
(2)句意为:到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人。鸿儒:博学的人;
(3)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案牍:官府文书。
(4)句意为:孔子想要住在偏远的地方。欲:想。
(2)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
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
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重点字词:入,映入。
(2)重点字词:或,有人;如之何,倒装,何如,怎么住。
(3)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把握。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在正确理解字词意思的基础上,通译全文,通过
对背景的了解和文意的把握分析主旨。
联系甲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内容可知,"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是“惟吾德馨”;
联系乙文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内容可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点明"何陋之有”的根本原因是
"君子居之”。
(4)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概括人物性格从言行入手。可以
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甲文中刘禹锡虽身居陋室,却保持着陋室的环境清雅,生活情趣高雅,交往的也都是文人雅士。通过“斯
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点明虽身处陋室,却安贫乐道,悠然自得;
乙文“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写因为自己在此地居住,陋室不再显得"简陋",侧面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
同流合污,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因此,"君子”应该具有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
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薛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的都
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
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
孔子想要住在偏远的地方,有人说:"那里很简陋,怎么办呢?"孔子说:”有德行的人居住在那里,有
什么简陋的呢?"
21.B22.这形体、躯体因罪贬谪流放出名,有名。23.(1)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
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
(2)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24.C25.①居住环境清幽:刘禹锡居所苔痕碧草相映;
王守仁住处竹木花草相伴。②生活情趣高雅:刘禹锡调素琴、阅金经;王守仁添置琴编图史。③交往人物
不俗:刘禹锡只与鸿儒交往;王守仁与游学读书人往来。
(《陋室铭》是从居住环境、生活情趣、交往人物等角度体现陋室不陋的,《何陋轩记》与其类似。可
从居住环境优美、生活情趣高雅、交往人物不俗三点回答。)26.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辨析。
A.主谓之间,取独/结构助词,的;
B.都是“那么,就"的意思;
故选Bo
2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根据句意推知词义。
(1)句意:这是简陋的屋子。斯:这。
(2)句意: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
(3)句意: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谪:因罪贬谪流放。
(4)句意: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名:命名、取名。
2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1)重点字词:上,长到(蔓延);入,映入。绿:使......绿了。青:使......染上青色。
(2)重点字词:君子,品德高尚的人。之,那里。何陋之有:倒装句式,有何陋之,有什么简陋呢?
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C."嫌弃这里偏僻,认为不能居住"错误,原文"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可知,作者住在这里很安乐;
故选Co
25.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根据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和乙文句子"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
以居予(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可知,
它他们的居住环境清幽;
根据甲文"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和乙文句子"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
可知,交往的人不俗;
根据甲文"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和乙文句子"琴编图史”可知,他们的生活情趣高雅。
26.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为:(我)迁到东峰,就着石洞
住下,却又阴暗潮湿。"迁于东峰"省略主语"我",完整表达句意;其后需断一处;"就石穴而居之"承接"迁于
东峰"点明所居;“又阴以湿”点明居住的环境;在"又"前需断一处;
故断句为: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
【点睛】【参考译文】
【甲】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成为有灵力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
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觉得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
内染上青色。说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阅读佛经。没
有嘈杂的音乐声扰乱耳朵,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
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乙】
当初,孔子想搬到九夷(边远之地)去住,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
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上古蔡国属地以外的边远地区。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
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一个月,却很安乐。夷人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
淳朴。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阴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下,却又阴暗
潮湿。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夷民纷纷砍伐木材,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
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焦增多了。在此
之后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
来伸张孔子的话。
27.C28.D29.(1)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2)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啊。30.(1)诸葛庐子云亭
(2)示例一:我认为交友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
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示例二: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
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着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
于修身养性。示例三: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的影响而不断提
高,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解析】2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连词,用来/介词,用;
B.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助词,的;
C.都是动词,了解、懂得;
D.形容词,好/动词,擅长;
故选C。
2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子夏喜爱同比自己贤良的人在一起,子贡喜欢谈论才质比不上自己的人。不了解孩子如何,看
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了;不了解本人,看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
"商好与贤已者处""赐好说不若已者”分别点明了子夏、子贡的习惯;
若"不知其子",那么"视其父"是"知其子"的方法;
若"不知其人",那么"不知其人"是"知其人"的方法;
故断为: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不知其人。
故选D。
29.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语文-河南金太阳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 2025年比特币投资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吡唑啉酮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湿式碾米机项目建议书
- 加强云服务与本地数据同步策略
- 智能科技服务合同
- 设备采购申请说明及预算分析报告书
- 雷锋的敬业精神观后感
- 智联保密协议
- 8-Iodooctan-1-amine-生命科学试剂-MCE
- 海洋气候预测模型创新研究-深度研究
- 《客户服务基础》教案及课件项
- 2025年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试近5年常考版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丹参原药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物理(A版)-安徽省合肥一中(省十联考)2024-2025学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和答案
- 智能RPA财务机器人开发教程-基于来也UiBot 课件 第1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概述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信永中和笔试题库及答案
-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6.3.3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乌鲁木齐 说课稿
- 甲流乙流培训课件
- 《视网膜静脉阻塞》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