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历史(第一册)》《中国历史(第一册)》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单元内容主旨】存世遗物和传世文献的相互印证揭示了夏商周奴隶制王朝的建立和发展,展现了这一时期辉煌的文明;春秋战国以来,生产力发展带动的政治制度、思想观念、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深刻社会变革与互动反映了社会各领域生产关系的变化,推动了中国社会形态的变化。【内容主旨】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出现巨变。各国出于图强求存的需要开展变法、兴修水利,反映了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正酝酿其中,中国社会形态正发生变化。【教学目标】了解战国七雄、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等基本史实,从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变革感知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通过解读地图、文献、实物等历史资料,了解战国时期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的变化,初步认识社会各方面变化的相互关系,把握社会变革的总体趋势;感受改革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重点难点】重点:战国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难点:理解战国时期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建立推动了走向统一的历史趋势【教学过程】环节1:以时间轴展现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结合关于战国形势的文献记载(见资料附录1)简述对战国时期的印象,进而从课文标题中提取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社会变革,以“当时的社会发生了哪些变革?对社会发展有何影响?”导入新课。设计意图:定位历史时空,初步感知时代特征,激发学生探求战国时期社会巨变的欲望。过渡:我们先来关注战国时期诸侯国形势的变化,请大家观察两张地图。环节2:出示《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并结合教材文本,以“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设问,分析诸侯国的数量、名称、权力归属的变化,从周王室和诸侯国两方面思考上述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战国时期维系周王室统治的制度瓦解和诸侯国内外政治格局的演变。设计意图:通过比较春秋和战国时期历史地图,认识大国兼并和诸侯国政治权力的更迭,展现旧制度的进一步瓦解和战国时期政治格局的变化,为战国七雄局面的形成做铺垫。过渡: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国势力较强,它们被称为“战国七雄”,环节3:运用《战国形势图》,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和地理位置,指出修筑长城的诸侯国,通过思考修筑长城的作用,结合战国铜壶及其纹饰展开图,进一步认识战国时期战争频繁,理解诸侯们各自发展实力、拓展疆域的利益诉求。设计意图:借助地图明确战国七雄的时空定位,认识战国时期各国激烈的矛盾冲突和兼并战争展现的七国强大军力。环节4:从《战国形势图》中提取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出示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和战国时期的长平之战在兵力、持续时间和伤亡人数方面的表格,引发“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的战争发生了哪些变化?”的思考,认识战国时期的战争规模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战争目的从争霸转变为兼并。以“面对连绵不断的战争,当时的民众有何感受?渴望什么?”设问,引导学生认识全国统一的实现或许可以为民众带来安定的生活。设计意图:通过比较传球和战国时期的主要战役,认识春秋和战国时期战争规模和目的的变化,为理解各国开展变法改革的必要性做铺垫。过渡:各诸侯国势力在长期的兼并战争中此消彼长,为了取得优势地位,诸侯国们纷纷开展变法改革,招揽人才。环节5:阅读教科书,归纳实行变法改革的国家和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国力提升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确立。出示关于秦国形势的文献(见资料附录2、3),结合《战国形势图》中秦国的地理位置,分析秦国面临的局势,理解秦国开展变法的历史必然性。略述秦孝公颁布求贤令的决定,结合《人物扫描》栏目商鞅的生平经历和南门立木的故事,以典型人物和故事展现秦国开展变法的坚定决心。设计意图:以点带面感受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作用,进一步尝试剖析秦国变法与时代的联系,感受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培养从不同类型是史料中提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过渡:那么,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环节6:播放视频展现商鞅变法的农业和军事措施,结合教材中变法内容的表格,以“秦国人如何看待商鞅变法?”设问,讨论思考秦国国君、贵族和民众的态度,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分析商鞅变法的作用,结合文献(见资料附录4)理解变法促进秦国新兴地主阶级的崛起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实现富国强兵。略述秦国收复失地,击败其他诸侯国和周王室的史实,结合《知识拓展》栏目的远交近攻策略,认识国力提升和利用各国日益深重的矛盾加快了秦国统一天下的进程。设计意图:以商鞅变法的措施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秦国不同阶层对变法的态度,认识变法使秦国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的逐步确立,增强了秦国的综合国力,推动了社会形态的变化。过渡: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变法改革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战争的激烈程度,改变了原先的政治经济秩序,这一时期的经济发展是这些社会变革的推动力。环节7:阅读教科书,提取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领域,尝试剖析不同领域经济发展的联系,结合战国时期的双镰铁范、青铜冰鉴和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农业技术的进步、手工业分工的精细化和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由商业繁荣引出工商业主的崛起,进一步理解新兴阶级的壮大。设计意图:认识战国时期不同领域的经济发展反映了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社会关系变化。过渡: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得到了各国的关注,各国注重兴修水利,秦国尤为突出。环节8:结合都江堰的照片讲授蜀郡郡守李冰率领民众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史实,出示都江堰建成后的文献(见资料附录5),思考都江堰建成对周边地区农业发展的影响,以“为什么秦国在当时能建成这样大型的水利工程?”设问,结合《人物扫描》栏目中关于李冰身份和都江堰修建过程的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和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为以后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设计意图:了解都江堰的概况,感受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理解都江堰的修建反映了秦国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变化,奠定秦国统一全国的基础。环节9:以“大国形势之变”“各国求强之变”“经济发展之变”引导学生总结战国时期社会变化的表现,理解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设计意图:整体打通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凸显内容主旨,揭示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教学策略】1.环节4的教学,学生如果对最后的问题存在理解困难,教师可以从战国时期激烈频繁的兼并战争会对民众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感受经历长期战争民众会产生厌战情绪,渴望和平,再由当时各国各自为政,彼此征伐的情况提出设问:怎样实现和平?引导学生认识强大的国家实现全国统一或许可以为民众带来和平安定的生活。2.环节7的教学,学生如果对战国时期的双镰铁范、青铜冰鉴和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这些史料存在分析困难,教师可以先以双镰铁范进行示范:双镰铁范既反映了当时冶铁技术的进步,也反映了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学生进行模仿,提取其他史料中蕴含的浅层和深层信息。在分析楚国龙凤虎纹丝织物时,可以请学生关注“楚国”地处南方和“龙凤虎纹”这一中原地区的文化图案,引导学生认识这一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结构板书】【作业设计】1.写出图中字母对应的“战国七雄”政权的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__2.写出上述文物反映的商鞅变法的领域和措施,并结合该措施谈谈这一领域的变法的历史作业领域:______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历史作用:3.图A图B请仿照示例,完成历史解读示例:图A既反映了战国时期手工业的进步,也反映了当时民族关系的发展。图B既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反映了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料附录】材料1万乘之国七……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西汉)刘向《战国策》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级导游证考试试题中级导游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医师定期考核试题及答案(皮肤病试题)
- 2025年《用电与消防》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培训试题库及答案
- 光伏组件回收技术创新路径探索考核试卷
- 2025车工(初级)理论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 护士病房管理办法
- 2024年新疆疏附县卫生高级职称(卫生管理)考试题含答案
- 建材园区管理办法
- 抚恤补助管理办法
- 新疆产假管理办法
- 2025版一致行动人协议模板
- 理疗店合伙协议合同范本
- 广西畜禽养殖管理办法
- 教师数字素养提升实施方案
- 2025发展对象培训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 呼吸内科专科建设
- 物业合同履约管理办法
- 电气监理工程师培训课件
- 油画创作教学课件
- 2025年南京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
- GB/T 9163-2001关节轴承向心关节轴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