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化(专项训练)-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1页
荒漠化(专项训练)-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2页
荒漠化(专项训练)-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3页
荒漠化(专项训练)-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4页
荒漠化(专项训练)-2025年上海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5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辑(上海专用)

专题3荒漠化(专项训练)

一、单选题

1.华北地区不合理的农业灌溉会导致()

A.土壤盐碱化B.水土流失C.水体污染D.土地荒漠化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华北平原地区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属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

采用漫灌的方式来灌溉农田,会引起地下水水位上升,下层土壤的盐分随之上升到地表面的土壤中,春季

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容易使盐分在地表积累,从而形成土地盐碱化现象,A正确;该地区降水较丰

富,属于半湿润气候区,一般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D错误;水体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喷施农药,上产

生活排放污水造成的结果,C错误;位于平原地区,地势较平坦,漫灌方式来灌溉农田不易导致水土流失

问题,B错误。故选A。

读甲、乙两省区优势水果产区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导致甲、乙两省区优势水果种类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B.热量C.光照D.土壤

3.与传统的谷物种植相比,甲省区栽种苹果的主要生态效益是()

A.抑制土地荒漠化B.防止土壤盐碱化

C.减轻水土流失D.恢复与保护湿地

4.近年来,甲省区苹果收获后,能迅速进入长沙市场,这得益于()

A.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B.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

C.互联网的快速发展D.温室大棚的广泛推广

【答案】2.B3.C4.A

【解析】2..甲为陕西省,其优势水果为苹果;乙为湖南省,其优势水果为柑橘。陕西省位于北方温带地

区,湖南省位于南方亚热带地区,两地热量差异是导致其水果种类差异的主要因素。故B正确;因此排除

A、C、D,选择B。

3.陕西苹果基地主要位于黄土高原,栽植苹果的主要生态效益是减轻水土流失。故C正确;该地区荒漠

化、盐碱化、湿地等问题较少,故排除A、B、D,选择C。

4.高速公路的修建,铁路的不断提速等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使甲、乙两省之间的运输时间大大缩短,

这是甲省苹果收获后能迅速进入长沙市场的主要原因。故A正确;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与苹果能迅速进

入长沙关系不大,故B排除;互联网的发展对于销售环境影响较大,与运输关系不大,故C排除;温室大

棚改善了种植条件,与运输关系不大,故D排除;故选择A。

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其做法是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

成方格形状。读宁夏某地草方格沙障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例

阚沙障

—铁路

,河流

5.图中沙障的作用主要有()

①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②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

③使用秸秆,降低沙障成本④增加蒸腾作用,提高降水量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6.修建图示沙障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秸秆利用效率B.减轻当地的荒漠化

C.降低水土流失发生的概率D.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

【答案】5.A6.D

【解析】5.根据材料可知,草方格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①正确;同时能截留水分,提高

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存活,在固沙植物作用下,土壤条件逐渐改善,②正确;使用秸秆降低沙障

成本不是图中沙障的作用,③错误;沙障使用的是干的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不能增加蒸腾作用和提

高降水量,④错误。故选A。

6.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沙障固沙是一种防治土地

沙化的工程措施,不是为了提高秸秆利用效率,A错误;图示沙障已经位于荒漠地区,不能减轻当地的荒

漠化,B错误;图示地区气候干早,降水稀少,水土流失概率小,C错误;图示沙障能增加地表粗糙度,

削减风力,阻止沙丘的移动,保护铁路免受风沙掩埋,D正确。故选D。

砂田是指在干旱地区用砾石覆盖于土壤表面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前些年,宁夏中卫市砂田种瓜产业

蓬勃发展,但连年种植导致土地荒漠化。从2021年开始,中卫实施砂瓜退耕政策,改种金银花、沙棘等

生态适应能力更强的植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砾石覆盖种植可以()

①减少水分蒸发②减少风沙侵蚀③提升土壤肥力④增加地表径流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相比种植压砂瓜,种植金银花更有利于()

A.优化农业结构B.减轻水土流失C.增加农业收益D.减少水量耗散

【答案】7.A8.D

【解析】7.根据材料可知,砾石覆盖地表,能够减少阳光对土壤的照射,有利于减少土壤水分蒸发,①

正确;宁夏地区气候干旱,受风沙影响大,将砾石覆盖地表,能够减弱风速,且能够拦截随风移动的沙

尘,能减少风沙侵蚀,②正确;砾石不能提升土壤肥力,③错误;砾石覆盖地表,使地表径流流速减慢,

减少地表径流,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

8.金银花种植和压砂瓜都属于种植业,故种植金银花不能优化农业结构,A错误;宁夏地区气候干旱,

主要生态问题是荒漠化,水土流失情况较轻,故对于水土流失的减轻影响不大,B错误;根据材料可知,

金银花对当地生态条件适应性更好,但无法得知种植金银花的收益大于压砂瓜,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

金银花对宁夏当地相对干旱的生态环境适应性更好,说明其需水量少于种植西瓜,能减少水量的耗散,D

正确。故选D。

青藏高原在整个亚洲起到了水源汇聚和分发的作用,被称为亚洲水塔。高原上湖泊众多,其中,热融

湖是由于自然营力和人为原因,破坏了多年冻土的热平衡而形成。据此完成下题。

9.对热融湖的描述,合理的是()

A.冻土地区,冰川侵蚀而成B.热融塌陷,洼地积水而成

C.形成的湖泊规模小,数量少D.青藏高原上独有的湖泊类型

10.青藏高原热融湖的发展对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A.扩大水域面积,提高生物多样性B.减小昼夜温差,利于冻土稳定

C.释放古老病毒,破坏生态稳定D.提高空气湿度,减轻土地荒漠化

11.在青藏高原考察湖泊需要携带船、钻井平台等大型设备,最佳考察时间应为()

A.春季B.夏季C.秋冬D.深冬

【答案】9.B10.C11.C

【解析】9.根据材料可知,热融湖是自然、人为原因改变了地表状况,气候变暖或地下冰暴露,使得地

下冰融化,地表塌陷成凹坑,水分汇集而成,B正确;热融湖并不是冰川作用侵蚀而成,排除A;热融湖

湖泊规模较小,但是数量较多,排除C;热融湖出现在海拔较高的地区,不属于青藏高原独有的湖泊类

型,排除D。故选B。

10.根据所学知识,热融湖通过热量传递,可加速冻土退化,B错误;反复融化、冻结造成冻融侵蚀,破

坏地表稳定性,加剧水土流失和荒漠化,D错误;埋藏的病毒、古老微生物暴露释放,破坏生态稳定,C

正确;破坏原有生物生存环境,生物多样性减少,A错误。故选C。

11.根据所学知识,青藏高原湖泊考察需要携带船和钻井平台等大型设备,而它们需要卡车来运输。冻土

分布区,春季融化,夏季更是一片沼泽,不适合通行,A、B错误;到了深冬季节,尽管土地已经冻结,

可以行车,但是湖泊也封冻了,不能进行湖泊的探测,D错误。所以只能选择秋冬这个时间窗口,也就是

土地已经冻结到可以行车,但湖泊还没有封冻的时段来进行探测,C正确。故选C。

读内蒙古自治区生态区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2.(学科核心素养•区域认知)为治理n生态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划区轮牧B.采伐结合C.退耕还林D.人工降水

13.Ill生态区在开发利用中不易发生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土壤次生盐渍化C.草地退化D.水土流失

【答案】12.A13.D

【解析】12.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读图可知,II生态区为草原区,其突出的生态环境

问题是土地荒漠化。II生态区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过度放牧导致的,故该生态区应该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划区轮牧、以草定畜等,A项正确;草原区不涉及采伐和退耕还林,BC错误;人工降雨需要满足一定的

气象条件,D错误。故选A。

13.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III生态区为荒漠区,降水较少,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和草

场退化等问题,不易发生水土流失,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

南宋末年,道教领袖丘处机西行途经张家口的野孤岭时,叹日"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

爱。北顾但寒沙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下图为华北局部地区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丘处机登高之地南、北两侧的植被类型分别为()

A.落叶阔叶林、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C.温带草原、落叶阔叶林D.常绿硬叶林、落叶阔叶林

15.张家口以北地区地表植被遭破坏后,可能会造成()

A.土地荒漠化加剧B.年降水量增加C.地下水位上升D.生物多样性增加

【答案】14.B15.A

【解析】14.由“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可知,张家口野狐岭的南侧是太行山,长城以南的太行山区属

温带季风气候,其植被类型是落叶阔叶林;“北顾但寒沙衰草”说明野狐岭的北侧是草原,由于野狐岭北侧地

处温带,故其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故选B。

15.张家口以北地区地表植被遭破坏后,可能会导致该区域年降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生物多样性减

少,土地荒漠化加剧。故选A。

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11月29日前后,中蒙两国签署了荒漠化治理双边合作文件,将扩大应对气候变化、荒漠化防

治领域的合作。近年来,源自蒙古国的沙尘暴不仅使其国内遭受严重灾害,也波及了周边国家和地区。沙

尘暴是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冬春季节尤其是春季活动更为频繁。近些年,东亚沙尘暴活动整体

上呈减弱趋势。相比于2001年,2010-2017年东亚主要沙尘源区(35°N-49°N,94°E-126.5°E)的起沙量从

3.08亿吨/年减少到2.02亿吨/年,减少明显。图示意我国北方和蒙古国主要沙尘源区主要因子变化对地表

起沙量减少的相对贡献(2010-2017年相比于2001年)。

<

<

(1)分析我国北方和蒙古国成为我国沙尘暴主要沙尘源地的原因。

(2)说出我国春季沙尘暴活动较冬季更为频繁的原因。

(3)指出近年来影响东亚沙尘暴活动的主要因子变化的关联性。

(4)说明中蒙两国签署荒漠化治理双边合作文件的意义。

【答案】(1)我国北方和蒙古国分布着大面积半干旱草原、干旱荒漠区,地表干燥且沙质沉积物丰富;

处于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的东缘、南缘,冬季风力强劲;过度放牧、过度农垦,加剧了土地沙漠化,地表

裸露面积大。

(2)春季气温回升,表土解冻,蒸发加剧,地表干燥,沙源丰富(或冬季土壤冻结或被大雪覆盖,地表

沙源少);气温回升,空气干燥,难以形成降水;气温回升,上升气流增强,易形成扬沙;开始春耕生

产,对地面土层的扰动增多。

(3)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粗糙度增大,降低近地面风速,产生沙尘暴的动力减弱;近地面风速降低,

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土壤湿度提高;土壤湿度增加,沙尘启动困难,沙尘暴难以发生;土壤湿度增加,植

物生长的水分条件改善,有利于植被覆盖率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裸地面积减少,沙尘暴的沙源减少,

发生频率降低。

(4)促使两国更加科学、有效地合作治理蒙古高原上的荒漠化,修复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暴灾害;加强

两国相关部门交流与技术合作,推动沙尘暴源区和路径区的旱灾防治和沙源控制,提高灾害预警预报和应

急处理能力;促进草场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发展绿色产业,改善民生,减轻贫困。

【解析】(1)第一步,找出答题方向。主要从自然环境(沙源、动力)和人类活动方面分析。第二步,

厘清分析思路。沙源:我国北方和蒙古国分布着大面积半干旱草原、干旱荒漠区,地表干燥,植被稀疏,

地表裸露面积大,沙质沉积物丰富;动力:处于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的东缘、南缘,冬季风力强劲。此

外,人类过度放牧、农垦等活动,加剧了土地沙漠化。

(2)与冬季相比,春季气温较高,沙尘暴形成的物质基础、动力基础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明显,因此沙尘

暴活动更频繁。物质基础:冬季土壤冻结或被大雪覆盖,地表沙尘难以启动,而春季气温回升,空气干

燥,难以形成降水,且由于表土解冻,积雪融化,蒸发加剧,地表土壤干燥,沙源丰富。动力基础:春季

气温回升,上升气流增强,地表沙尘物质易启动形成扬沙。人类活动:春季人类农业生产活动增多,对土

层的扰动增多。

(3)由图分析可知,地表起沙量减少,影响沙尘暴活动的主要因子的变化应表现为地表风速减弱、植被

覆盖增加、土壤湿度增加。其变化的关联性可从植被覆盖率提高与地表风速、土壤湿度的相互关系角度分

析。植被覆盖率提高,地表粗糙度增大,降低近地面风速;近地面风速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减少,会导致

土壤湿度提高;土壤湿度增加,有利于植被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植被覆盖率提高,裸地面积减少,沙尘暴

的沙源减少,还有风力弱、土壤湿度大,都会使得地面起沙困难,沙尘暴发生的频率降低。

(4)由材料可知,沙尘暴的危害是国际性的,因此需要跨国合作治理,中蒙两国签署荒漠化治理双边合

作文件的意义可从生态、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生态:可促使两国更加科学、有效地合作治理蒙古高原

上的荒漠化,修复生态环境,减少沙尘暴灾害。社会:加强两国相关部门的交流与技术合作,推动沙尘暴

源区和路径区的旱灾防治和沙源控制,提高灾害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理能力。经济:促进草场资源的合理利

用与保护,发展绿色产业,改善民生,减轻贫困。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

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竞演变成

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253平方千米,创造

5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

图例

■HTL长城

目沙漠

材料二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

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

效益十分显著。

(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分析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