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第10课《精神的三间小屋》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10、精神的三间小屋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在此文中,作者以小屋作比,对人需要什么样的精神生活,又如何构建自己的精神空间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若有可能,要为自己的精神修建三间小屋——第一间盛放对人的爱与恨,第二间盛放事业,第三间安放自身。作者在阐述这些事理时,思辨色彩较为浓厚。如何让学生明自精神丰富对于人生的意义:如何让学生在饱含浓郁文采的字句中体会到情感事业、精神融为一体,才能成为一个幸福快乐的人等等,都需要教师的悉心引导。核心素养在阅读中梳理行文的脉络层次,理解并探究“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把握课文多方设喻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行文特点,鉴赏文章将情和理融会贯通的独特的语言;探究精神小屋和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自身心灵健康.构建自己美丽的精神小屋,提高自己的修养和强大内心。教学目标1.掌握“宽宥”“游弋”“自惭形秽”等词语的音、形、义。2.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重点探究第三间小屋中“自身”的内涵。3.体会本文“大中求小,以小见大”的精妙构思,鉴赏本文具有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4.结合自身实际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难点品味文章语言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教学突破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与空间。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要开展思维,要体会理解、感悟、思考、这一切都有赖于对文本的充分阅读。如果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势必由教师来包办代替,也势必导致语文教学满堂灌的结果。因此,设计中,让学生多次阅读课文,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语文学习,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思考、交流。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让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让学生在交流思考中去理解内涵,感悟生活的美好。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设想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贯彻启发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动脑、动口、动手,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据此,教学该课,一是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二是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研读课文;三是逐步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四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体会孩子们之间那种深厚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趣引思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二、认识作者毕淑敏,女,祖籍山东,1952年生于新疆伊宁,长在北京。17岁赴西藏高原阿里地区当兵,在海拔5000米的高原部队服役11年,历任卫生员、军医,1980年转业回北京,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共发表作品200余万字,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女人之约》《昆仑殇》《预约死亡》,散文集《素面朝天》《提醒幸福》《保持惊奇》等。著有《毕淑敏文集》四卷,长篇小说《红处方》。曾获庄重文文学奖、《小说月报》第四至六届百花奖、当代文学奖、北京文学奖、昆仑文学奖、解放军文艺奖、青年、文学奖、台湾第16届中间时报文学奖、台湾第17届联合报文学奖等各种文学奖30、余次。国内一级作家,内科主治医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七。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十分精彩。三、初读课文,感知文意1.请学生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梳理字义。自惭形秽(huì):形秽,形态丑陋,引申为缺点、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襟(jīn)怀:胸襟;胸怀;心胸。广袤(mào):开阔,广阔。从东到西的长度为广,从南到北的长度为袤。驰骋(chěng):①骑马奔跑;奔驰②自由地或随意地到处走动;漫游。坍(tān)塌:崩塌。形销骨立:形容身体极其消瘦。2.分析文章结构,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第一部分(1~6):引出话题——如何布置我们的心灵空间,即建设“精神小屋”。第二部分(7~18):分析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三间小屋”。第一层(7、8):分析如何建立第一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爱和恨的小屋。第二层(9~13):分析如何建立第二间精神小屋,即盛放着事业的小屋。第三层(14~18):分析如何建立第三间精神小屋,即安放我们自身的小屋。第三部分(19~20):指出把精神的三间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的条件,并希望在此基础上把小屋扩建成精神大厦。四、熟读课文,品读细节l.作者认为,在人们的精神世界里应该建立哪些“精神小屋”?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和恨;第二间,盛放我们的事业;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2.第一间小屋中有爱也有恨,作者希望我们如何处理它们的关系?明确:爱和恨——打扫——让心中充满爱(健康的小屋)。3.第一间精神小屋是什么样的?作者是怎样写的?明确:第一间,盛着我们的爱与恨,作者首先选用两组带有对立情感的排比句,说明这种对比鲜明的爱和恨会将小屋挤得满满的,接着又用了儿个比喻句形象地写出人生爱恨交织的经历,接下来用一个假设句,告诉人们精神的小屋应多装爱,充分体现了作者如大地、海洋、天空般深广的胸怀。4.在描绘第二间小屋时,作者用了一个成语“鸠占鹊巢”。结合文章中“鹊”指的是什么?“鸠”指的是什么?“鸠占鹊巢”在文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明确:“鹊”指的是事业。“鸠”指的是事业之外的赘生物,“鸠占鹊巢”指的是赘生物取代了事业的位置。5.第二间小屋盛放我们的事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明确:作者先列出一组庞大的数字,给人们一个对事业的时间概念,揭示出一个道理,即不要小看人们所从事的事业对人产生的深远影响,并告诫人们适合自己的事业要自己寻找,只有规划好自己的事业,才能使事业和人生相得益彰。要干一番大事业,如何寻找?也许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能给我们启发——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第一境界是寻找阶段,站在高处向远方望去,高瞻远瞩,确立远大目标。第二境界是耕耘阶段,再苦再累,在所不惜,只要努力达成目标。第三境界是收获阶段,已经为追寻目标筋疲力尽,快要放弃时,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获得了成功。6.为什么作者说“在我们的小屋里,住着所有我们认识的人,唯独没有我们自己”明确:这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我们能从不同渠道接收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有的人渐渐就被这个信息社会同化了,常常随波逐流,用他人的观点来肯定事物的价值,常常以为众人所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想要的。于是别人的思想、外在的信息代替了他们自己的思想,使他们成为缺乏思想和思考的人。7.如果我们的精神小屋不住着自己,会出现什么情况?明确:如果真是那样,我们的精神小屋不必等待地震和潮汐,在微风中就悄无声息地坍塌了,我们的精神.将会孤独地在风雨中飘零。8.你认为在第三间精神小屋中应该怎样“安放我们自身”?明确:自身——思考——拥有独立的思想(庄严、真诚的小屋)。第三间,安放我们自身。作者首先用一个反问句引出下文,接着用了两个比喻句说明没有自己的悲哀。告诫人们:做人不能迷失了自我。9.根据你的理解,谈谈“精神的三间小屋”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三间小屋是一个整体,其中盛放我们自身的小屋是根本,是心灵大厦的基础,我们只有拥有自己的主见,才能明确自己所爰和所恨,才能懂得什么样的事业才能带给我们真正的快乐。10.作者是怎样把一个个抽象的精神小屋写得具体、鲜明的?明确:①修辞手法(找出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②成语、词语的运用(找出你认为好的词语及句子)。五、品味构思分析文章结构,体会“大中求小,小中见大”的精妙构思。讨论:精神的小屋三间足矣,房屋的空间,虽“小”足矣、可作者在文章开头却说“人有一颗大心”“人的心灵应该比大地海洋和天空都更为博大”,这里的“小屋”与“大心”矛盾吗?而文章结尾又说“把精神小屋建筑得美观结实就能庇立我们的精神大厦”这又该如何理解呢?谈一谈你的看法。教师小结.人类情感丰富多彩,事业五色斑斓,对自身的认识也是逐渐拨云见日的,房屋虽“小”,可盛放的宝物却是无法用数字来计算的。作者是借儿间小屋使大心具体化、形象化,这样大中求小,衬托呼应,既是作者行文的机智,更是作者谦逊人格的体现。三间小屋组成了作者辽阔的精神世界,如果人人都能像毕淑敏那样建造好自己的精神小屋,间间累积,势必会矗起一幢民族的精神大厦!六、扩展延伸你认同毕淑敏的“精神小屋”吗?你将如何建构自己的精神小屋呢?七、课堂小结这是一篇集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的说理性散文,通过对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描写、议论、抒情,表现了关注个性、关注自我、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思想。板书设计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盛着爱恨——光明温暖(爱与恨)盛放事业——坚固优雅(规划耕耘)安放自身——独特安稳(珍视自我)教学探讨与反思情感、事业、自身是密不可分的。爱恨之情,是精神的原动力。“三十功名尘与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