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将相和(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1页
第6课 将相和(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2页
第6课 将相和(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3页
第6课 将相和(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4页
第6课 将相和(类文阅读)-2023-2024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将相和》类文阅读学问点: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一、课内阅读(一)(2022秋·山西吕梁·五班级统考期中)课文回顾将相和(节选)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赞扬,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

型),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壁,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壁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壁撞碎了,赶忙说一切都好商量 (liang

liàng),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

充)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进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商定了进行典礼的日期。1.本文是依据汉代写的相关内容改写的。2.用“√”选出括号内正确的读音和字。3.蔺相如怎么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用文中的一句话回答。4.蔺相如说“这块壁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目的是什么?5.依据理解选择正确的答案。(1)蔺相如提出要进行隆重的典礼是为了()A.呈现和氏璧是无价之宝。

B.赢得送璧回国的时间。C.使赵国完全占据主动,秦国理亏被动。D.庆贺秦国得到和氏璧。(2)对“秦王只好跟他商定了进行典礼的日期”的缘由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秦王宠爱和氏璧。

B.秦王怕失信于天下。C.蔺相如又机灵又英勇,秦王很怕他。【答案】1.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形

liang允3.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赞扬,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4.从秦王手里夺回和氏璧5.BB【解析】1.考查同学文学常识。结合选文内容可知,语段出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将相和》。课文通过“完璧归赵”、“绳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表现了蔺相如的临危不惧,足智多谋和顾全大局,赞扬了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选文讲的是“完璧归赵”的故事。2.考查同学字音和字形的辨析。情形:事物的内在状况及其表现出来的样子。故选“形”。商量 (shāngliang):互换看法或想法;商谈。“量”读“liang”。承诺:应允:答应。故选“允”。3.考查同学对内容的理解力量。联系上下文理解,从“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赞扬,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可知,蔺相如从“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赞扬,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4.考查同学对内容的理解力量。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可知,蔺相如这样说的目的是奇妙地将和氏璧要回手中。5.考查同学对内容的理解力量。(1)联系课文内容可知,当蔺相如与秦王商定好典礼的时间后,就偷偷地带着璧逃回赵国了。所以蔺相如提出要进行隆重的典礼才肯交出和氏璧的缘由是蔺相如已经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所以他假装提出这个合情合理的要求,让秦王无法拒绝,从而赢得把和氏壁送回赵国的时间。故选:B。(2)结合语段内容可知,由于秦王宠爱和氏璧,蔺相如又机灵又英勇,秦王很怕他,所以秦王只好跟他商定了进行典礼的日期,并不是“秦王怕失信于天下”。故选:B。(二)(2022秋·全国·五班级专题练习)课内阅读。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着一边赞扬,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如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于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赶忙说一切都好商量 ,就叫人拿出地图,把承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进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商定了进行典礼的日期。6.在文中用“﹏﹏﹏”画出表示简相如动作的词语。7.画线的句子说明秦王,因此蔺相如才敢假意撞璧。8.给括号中的词换个意思相近的词,这个词是。9.前相如要秦王进行个隆重典礼的缘由有二:一是,二是。10.“将相和”由三个故事组成,分别是、和。前两个故事的仆人公是,第三个故事的仆人公是和。11.“将相不和”的缘由是(),“将相和好”是由于()A.秦王和赵王的从中作梗B.蔺相如多次立功,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C.赵王重用蔺相如,而轻视了廉颇D.廉颇意识到了自己没有蔺相如厉害E.廉颇知道了蔺相如不行怕自己F.蔺相如用自己的行动让廉颇知道了国家安危的重要性【答案】6.上前、捧着、后退、站定、举起。7.根本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8.只能9.可以争取时间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这样就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没诚意拿城换璧10.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蔺相如蔺相如廉颇11.BF【解析】6.本题考查提炼重点信息。结合“就上前一步”“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于站定。”“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可知,蔺相如动作的词语是:上前、捧着、后退、站定、举起。7.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结合“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着一边赞扬,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中的“绝口不提”可知,秦王根本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池。8.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只好:不得不,只得。有意思相近的词是:只能。9.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课文原文中的“一回到客舍,就叫手下人化了装,带着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赵国去了”可知,蔺相如要秦王进行个隆重典礼的缘由是:可以争取时间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这样就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没诚意拿城换璧。10.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概括。这是课文《将相和》的片断,本篇课文选取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典型大事,充分确定了蔺相如大智大勇、威猛不屈、不畏强暴的形象及其“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同时也凸现了廉颇忠于国家、勇于发过的优秀品质。依据课文内容可知,前两个故事的仆人公是蔺相如;第三个故事的仆人公是蔺相如和廉颇。11.本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文主要讲了战国时,赵国舍人蔺相如奉命出访秦国,不辱使命,完璧归赵,所以被封了上大夫;又伴随赵王赴秦王设下的渑池会,使赵王免受秦王污辱。赵王为表彰蔺相如的功劳,封蔺相如为上卿。老将廉颇认为自己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蔺相如只不过是一介文弱书生,只有口舌之功却比他官大,对此心中很是不服,所以屡次对人说:“以后让我见了他,必定会羞辱他。”蔺相如知道此事后以国家大事为重,请病假不上朝,尽量不与他相见。后来廉颇得知蔺相如此举完全是以国家大事为重,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之后两人合好开头尽心尽力的辅佐赵王治理国家。由此可知,“将相不和”的缘由是:蔺相如多次立功,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故选:B。“将相和好”的缘由是:蔺相如用自己的行动让廉颇知道了国家安危的重要性。故选:F。二、类文阅读(一)(2022秋·五班级课时练习)阅读《赵奢秉公执法》,完成习题。赵奢秉公执法(节选)赵奢年轻的时候,曾担当赵国征收田税的小官。官职虽小,可赵奢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畏权势。一次,赵奢带着几名手下到平原君家去征收田税。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弟弟,位尊一时。管家见赵奢前来收税,态度格外骄横,召来一伙家丁,把赵奢和几个手下人围了起来,不但拒交田税,还无理取闹。赵奢格外生气,大声喝道:“谁敢聚众闹事,拒交田税,我就按国法从事!”管家仗着自己是平原君家的要人,对赵奢的话不以为然。结果,赵奢真的依照国家法律,严峻 地处理了这件事,杀了平原君家包括管家在内的九个参与闹事的人。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躲一躲,免遭杀身之祸。赵奢一点也不行怕,他说:“我以国家利益为重,依法办事,为什么要躲避?”他主动到平原君家,劝平原君说:“您是赵国的王公贵族,不应当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令。假如大家都不遵守国家法律,都拒不缴纳田税,国家的力气就会遭到减弱。国家一减弱,就会遭到别国的侵害,甚至还会把我们赵国灭掉。到了那一天,您平原君还能保住现在这样的富贵吗?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假如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缴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缴租纳税,国家才会强盛起来。国家强盛,这也是您所期望的呀。”一席话,说得平原君心服口服,也对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格外观赏。他把赵奢推举给赵王,统管全国赋税。(选自《史记故事》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2.下面不能反映赵奢“秉公执法”的品质特点是哪一项?(

)A.年轻时担当征收田税的小官。 B.带人征收平原君家田税。C.杀死平原君家管家等闹事的人。 D.劝告平原君依法令缴纳田税。13.抓住句子的主要意思,能够挂念我们提高阅读速度。读短文第一自然段,写出其主要意思。14.列关于文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很好地聚焦赵奢这一主要人物进行表达。B.短文没有细致描写平原君知道大事后“大发雷霆”的语言、神态。C.“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躲一躲”是从侧面衬托出赵奢不畏权势的特点。D.文章主要通过对赵奢劝告平原君惩治管家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15.带着“赵奢是如何劝告平原君的?”这一问题去读赵奢劝告平原君一事,下面不是赵奢要表达的意思的是哪一项?(

)A.平原君是王公贵族,不该放纵家人违反国家法。B.只有平原君守法缴税,国家强盛才会有期望。C.只有国家力气不被减弱,平原君才能保住现在的荣华富贵。D.只有每个人都遵守法令,国家力气才能不被减弱16.赵奢、平原君分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结合具体的事例说一说。【答案】12.A13.赵奢官职虽小,却能秉公执法14.D15.B16.平原君位尊一时,赵奢照旧敢依法惩处平原君的手下,可见他秉公执法、不畏强权的品质;平原君最终把赵奢推举给赵王,足见他知错就改、以国为重的的品质。【解析】1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把握。秉公执法:公正地执行法律。秉公,做事秉持公正之心;通常用于形容一些政府工作人员处理事情的态度。A.不能反映赵奢“秉公执法”的品质,只是说明他的职务。13.本题考查概括段落意思。有些段意,可接受“主要人物——主要干什么——结果怎样”的方法来归纳段意。第一段落主要写赵奢官职虽小,却能秉公执法。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把握。A.正确。文章第一段说赵奢秉公执法,最终一段也写“赵奢以国家利益为重、秉公办事的态度格外观赏”,首尾呼应。B.正确。文章第三段只是用“平原君知道这件事后,大发雷霆。”这一句交代他生气。C.正确。“很多人都劝赵奢赶快躲一躲”,只有赵奢不躲,是从侧面衬托出赵奢不畏权势的特点。D.错误。从第三段可知,文章主要通过对赵奢劝告平原君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缴纳田税的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1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把握。从第三段的句子“像您这样身处高位的人,假如能带头遵守国家各项法令制度,带头缴纳田税,那么上上下下的事情就可以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天下人也会心悦诚服地缴租纳税,国家才会强盛起来。”可知赵奢表达的意思是只有每个人都遵守法令,国家力气才能不被减弱。B.有误,不是只有只有平原君守法缴税,是要他带头守法缴税,每个人都遵守法令,国家力气才能不被减弱。16.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依据人物共性特征的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等各方面的描写,并深化细致地加以分析,从而把握人物性格特点。短文中叙述赵奢去平原君加收税,平原君加的管家等人仗着自己仆人的权势拒缴赋税,赵奢秉公执法杀了管家等闹事之人。后来平原君知道后很生气,而赵奢不但不行怕还主动去劝告平原君,平原君也被赵奢忠于职守、秉公执法的人品所折服。平原君最终把赵奢推举给赵王,足见他知错就改、以国为重的的品质。(二)(2023春·河北邯郸·五班级统考期末)现代文阅读。徐庶走马荐诸葛①徐庶,字元直。他化名单福,投奔刘备。刘备格外兴奋,拜他为军师。徐庶几番设计,挂念刘备大败曹军。败军回许昌,曹操大为吃惊,问左右:“不知何人为刘备出谋划策?”谋士程昱答道:“此人非单福,他是颍川的徐庶。丞相若用此人,召来不难。”便献上一计,曹操按程昱说的,派人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让人仿照徐母笔迹,给徐庶写一封假信,让他速来许昌相见,以救母命。②徐庶是个孝子,他幼年丧父,弟弟徐康不久前也死了,家中只有老母亲一人,无人照看。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状况告知刘备,恳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刘备(1),二人(2),想不出什么好方法。其次日,刘备设筵席为徐庶送行。③刘备、徐庶骑着马出了城,至长亭,下马相辞。刘备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一程。徐庶说:“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请您不要再送了,咱们就此告辞吧。”刘备拉着徐庶的手说:“先生此去,天各一方,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说罢,泪如雨下。徐庶挥泪告辞,刘备骑马立于林畔,目送徐庶。看着看着,目光被一片树林拦住,“我真想把这片树林砍光,好多看他几眼!”刘备以鞭指道。④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刘备(3):“莫非先生转变办法了?”徐庶勒马对刘备说:“我因心绪如麻,忘了一件大事。有一位奇士,就在襄阳城外二十里的隆中,您何不把他请来,此人必有大用。”这个人就是后来鼎鼎出名的人物——诸葛亮。徐庶具体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刘备(4)。17.联系上下文,体会刘备的情感变化,请选择合适的成语依次填入空中。相对而泣

喜出望外

闻言大哭

欣然接受(1)

(2)(3)

(4)18.文中描写哭的词语很多,如闻言大哭、相对而泣,请你从文中再找出两个:、。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哭的四字词语?请写出两个、19.对于文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下面正确的是(

)A.刘备由于徐庶要离开而大哭,体现了他性格比较脆弱。B.徐庶挂念刘备大败曹军,说明他具有超群的军事才能。C.面对曹操的计策,刘备和徐庶只能相对而泣,毫无方法,体现了二人的谋略不足。D.曹操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设计让徐庶前来,是由于他嫉妒徐庶的才能。20.本篇改编自中国古典名著《》,作者是代的,在这部名著里,你最宠爱的故事是21.在徐庶的推举下,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是原著中格外鲜亮的人物形象之一。除了他,你还宠爱原著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答案】17.闻言大哭相对而泣喜出望外欣然接受18.泪如泉涌泪如雨下痛哭流涕热泪盈眶19.B20.三国演义明罗贯中桃园三结义21.我最宠爱关羽,由于他智勇双全,武艺高强,重情重义。【解析】17.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相对而泣:面对面的哭泣。喜出望外:因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而兴奋。闻言大哭:听到难过的事后,就大哭起来。欣然接受:格外开心的接受。第②段,读句子“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状况告知刘备,恳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可知,刘备得知这个消息,格外不舍,故选“闻言大哭”;徐庶也舍不得离开,故而两人“相对而泣”;第④段,读句子“忽见徐庶拍马而回”可知,刘备以为徐庶不走了,心里和快活,故选“喜出望外”;读句子“徐庶具体介绍了诸葛亮的才德,建议刘备亲往隆中相请。”可知,刘备虽不舍徐庶,但得知还有一位鼎鼎出名的人物之后,便“欣然接受”。18.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和词语积累。第②段,读句子“徐庶见信,泪如泉涌,只得拿着信去见刘备,把状况告知刘备,恳求能让他去与母亲相见。”可知,“泪如泉涌”意思是哭的词语;第③段,读句子“说罢,泪如雨下。”“泪如雨下”也是表达哭的词语。关于哭的四字词语还有:声泪俱下、抱头痛哭。19.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A.刘备由于徐庶要离开而大哭,是由于舍不得这样一个人才。故错误。B.第①段,读句子“徐庶几番设计,挂念刘备大败曹军。”可知,徐庶具有超群的军事才能。故正确。C.面对曹操的计策,刘备和徐庶只能相对而泣,徐庶是个孝子,舍不得母亲,故而哭泣,刘备是舍不得徐庶离开故而哭泣。故错误。D.曹操把徐庶的母亲接到许昌,又设计让徐庶前来,是由于徐庶很有才能,不想让徐庶辅佐刘备。故错误。故选B。20.本题考查作家作品。《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所著,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的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的故事有:草船借箭、三顾茅庐、煮酒论英雄等。21.本题考查表达力量。答案不唯一,理由充分即可。如:我最宠爱张飞,由于他性格耿直豪爽,对待伴侣或为人处事都格外的正直。(三)(2023春·广东茂名·五班级统考期中)诸葛亮调虎离山败曹魏①公元234年,诸葛亮(

)34万大军(

)魏国,魏国则派司马懿为大都督领40万军迎击。两军在渭水之滨严阵以待。②双方都知道对方是不容小觑的对手,因此都不敢掉以轻心。诸葛亮在祁山排兵布阵,司马懿则将大军屯在了渭水之北。出征之前,魏明帝曾嘱咐司马懿到了渭水之畔后,最好坚守壁垒,不要轻易和蜀军交战。③司马懿听从了魏明帝的建议,和蜀军打了几场小仗后,就挖沟造垒,只守不攻了。诸葛亮见此状况,格外焦急,蜀军远道而来,粮草有限,不能长时间地和魏军对峙下去。诸葛亮将计就计,他特意高调地下达了分兵屯田的命令,要求士兵和当地百姓一起就地生产军粮。此举无异于向司马懿传递一个信息:蜀军已经想到了解决粮草问题的方法,做好了和魏军打长久战的预备。④司马懿知道后,不由担忧起来,而诸葛亮则一不做二不休,他研制了便利长途运送军粮的木流牛马,要士兵带着它往来穿梭,以便给敌人造成蜀军不愁没有粮草的假象。他还命令士兵在山上虚搭窝铺草营,装成和百姓一起屯田的样子,引诱魏兵过来劫营。而司马懿果真动了劫营之心,很想一把火将蜀军的粮草烧光,逼蜀军退兵。不过,由于担忧诸葛亮设下潜伏,司马懿一改过去让主攻部队走在前面的做法,让部将在前面冲锋,负责吸引蜀军主力出营,自己则领大军在后面支援,趁蜀军主力被吸引走的工夫,烧掉蜀军的粮草。⑤然而,诸葛亮早就揣测到司马懿的心思。当他看到魏军攻击蜀军大营时,马上意识到这是司马懿的佯攻之计。他赶忙命令士兵虚张声势,奔跑呐喊,就好像真的调动主力迎击魏军一样。与此同时,诸葛亮却命一队精兵趁司马懿举大军来烧粮草的时候,偷袭司马鹤的“后院”。蜀军洁净利落地夺了魏军的营地,司马懿及其所领军队杀了好一阵才发觉自己上了当,他们被蜀军引入山谷,中了潜伏,一时间利箭如雨点般从山谷两边射了下来。魏军大乱,想要逃跑,不想其四周尽是蜀军搭建好的草房。蜀军将草房点燃,魏军登时陷入一片火海。若不是突然下起了雨,司马懿自己也性命难保。22.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A.讨伐

B.率23.开头对阵,司马懿只守不攻,诸葛亮见此状况格外焦急,为什么?24.“分兵屯田”在文中指的是什么意思,用“”画出来。25.第④段中,司马懿第一次担忧的是其次次担忧的是26.“双方都在驻扎地做好充分预备,等待来犯之敌。”这个意思可用①段中的一个成语来描述:27.诸葛亮取胜所用的计策是“三十六计”中的“调虎离山”,该计策原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结合短文,猜猜这句话的意思是(

)A.等待上天的惩处,动用计策去引诱敌人。B.等天气不好的时候再去围困他,动用他人的力气去诱导他。C.等到自然条件对敌人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为的假象去引诱调动敌人。28.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答案】22.BA23.蜀军远道而来,粮草有限,不能长时间地和魏军对峙下去。24.要求士兵和当地百姓一起就地生产军粮。25.蜀军已经想到了解决粮草问题的方法,做好了和魏军打长久战的预备诸葛亮设下潜伏26.严阵以待27.C28.诸葛亮带领蜀军在渭水之滨战胜了司马懿带领的曹魏大军。【解析】22.本题考查选词填空。讨伐:指征伐,出兵征伐。如:讨伐匪寇。率,带领。句中指诸葛亮带34万大军出兵征伐魏国。故第一空选:B,其次空选A。2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③段“诸葛亮见此状况,格外焦急,蜀军远道而来,粮草有限,不能长时间地和魏军对峙下去”可知答案。24.本题考查分析词语的含义。结合第③段“他特意高调地下达了分兵屯田的命令,要求士兵和当地百姓一起就地生产军粮”可知答案。2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③段“蜀军已经想到了解决粮草问题的方法,做好了和魏军打长久战的预备”、第④段“不过,由于担忧诸葛亮设下潜伏,司马懿一改过去让主攻部队走在前面的做法”可知司马懿第一次担忧的是蜀军已经想到了解决粮草问题的方法,要和魏军打长久战;其次次担忧的是诸葛亮设下潜伏。26.本题考查成语。严阵以待: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着要来犯的敌人,形容做好完全的预备工作。“双方都在驻扎地做好充分预备,等待来犯之敌”可用严阵以待来描述。27.本题考查理解句子的意思。“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的意思是:利用自然条件对敌方不利造成困难的时候,接受人为的假象引诱敌人就范。主动进攻有危急,诱惑敌人来攻则有利。故选C。28.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标题的作用有:概括文章内容(中心);作者情感动身点;交代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全文的线索;新颖,吸引读者阅读的爱好。文章写了诸葛亮和司马懿两方领军在渭水之滨严阵以待,魏军只守不攻,诸葛亮将计就计,分兵屯田制造假象,引诱魏军来劫营,反夺了魏军的营地,魏军大败。题目“诸葛亮调虎离山败曹魏”概括了文章内容,同学依据文章题目和内容作答即可。(四)(2022春·浙江·五班级专题练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买鹿制楚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制服了很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帮助齐桓公称霸中原。可楚国不听齐国的号令,齐若不制服楚,华夏就仍不能统一。那么,如何制服楚国呢?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奉重兵去打楚国,以兵威震慑楚国称臣。但担当相国的管仲连连摇头,说:“齐楚交战,旗鼓相当,够一阵拼杀的。一则我们得把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用光,再有齐楚两国万人的生灵将成为尸骨。”一番话把大将军们说得哑口无言。管仲说完,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他们不知道管仲有何妙计制服楚国。一天,管仲派100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是较稀有的动物,仅楚国才有。但人们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二枚铜币就可买一头。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处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楚国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紧购鹿,起初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富强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由于10年前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他们好坐得天下。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做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间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一年间,楚地大荒,铜币却积累成山。楚人欲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管伸已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通商买卖粮食。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即集合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大有席卷之势。楚成王内外交困,无可奈何,忙派大臣求和,同意不再割据一方,欺凌小国,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管仲不动一刀,不杀一人,就制服了原来很强大的楚国。(改编《管子·轻重戊第八十四》)29.联系上下文“管仲见时机已到”中的“时机”具体指。30.依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管仲“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其实是去为买鹿的铜币作预备。B.“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意思是说齐桓公好鹿,会让齐国灭亡。C.管仲把鹿价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是为了让楚人放弃本业而疯狂捕鹿。D.“楚成王内外交困”,国内逆境是钱多腐败,国外逆境是外敌压境。31.阅读短文,推想管仲买鹿制楚的思维过程,用简洁的语言写一写。遇到问题分析当时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方法(1)楚国不听齐国号令,华夏难以统一。(2)齐楚实力旗鼓相当,若交战,。鹿比较稀有,楚国才有,且价廉。假如。(1)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2)(3)(4)32.楚国被制服后,楚王进行了深刻反思,他可能会从这件事吸取哪些教训?至少写出两点。【答案】29.楚地大荒,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30.D31.耗尽粮草,生灵涂炭花高价购买,楚人必定会趋利而放弃本业去捕鹿起初一头鹿三枚铜钱,十几天后加价到五枚让他们误以为齐国因齐桓公好鹿而败亡在即把鹿价提高到40枚一头,让楚人弃本业而捕鹿32.不能不加调查就妄下结论,以至做出齐桓公好鹿而齐国必定大伤元气的推断;粮草乃立国之本,否则要那么多铜钱有何用;军队是国家的屏障,任何时候都不能懈怠操练。【解析】29.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题干中“管仲见时机已到”中的”的“时机”是指具有时间性的客观条件,文中指管仲想要得到的有利于攻打楚国的条件,结合“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可知,时机是指:楚国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时。30.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A,结合下文的“管仲派100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是较稀有的动物,仅楚国才有”可知,管仲“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其实是去为买鹿的铜币作预备。故说法正确。B,结合“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和“由于10年前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可知,“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意思是说齐桓公好鹿,会让齐国灭亡。故说法正确。C,结合“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做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间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可知,管仲把鹿价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是为了让楚人放弃本业而疯狂捕鹿。故说法正确。D,结合“楚人欲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即集合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大有席卷之势。”可知,“楚成王内外交困”中的内的逆境是:人民缺少粮食,而不是钱太多。故说法错误。31.本题考查依据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齐楚交战,旗鼓相当,够一阵拼杀的。一则我们得把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用光,再有齐楚两国万人的生灵将成为尸骨。”可知,齐楚若交战,会遇到的问题是:耗尽粮草,会生灵涂炭。结合“当时的鹿是较稀有的动物,仅楚国才有。”“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处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来分析当时,管仲心理在想:假如高价去买的话,楚国人会贪心,为挣更多的钱,改写会放弃本业去捕鹿;管仲的做法是“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处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起初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富强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由于10年前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40枚铜币一头。”32.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概括。此题的答案不唯一,只要结合短文内容来概括即可。如:楚五要懂得天下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只有强大自己的实力,才能不制于人。(五)(2023春·河南·五班级专题练习)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练习。三顾茅庐刘备两次前往隆中访问诸葛亮,诚意诚意地邀请他出山,帮助自己实现大业,但都没有见着诸葛亮。冬去春来,刘备打算第三次到隆中去,可是他的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都不同意。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假如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敬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张飞答应不再无礼,兄弟三人才一起上路。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曲折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稀稀朗朗,潺潺的溪流清亮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到了诸葛亮的家,刘备就上前轻小扣门。出来开门的童子告知刘备,诸葛先生正在草堂午睡。刘备让童子不要叫醒先生,嘱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敬重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等了半晌工夫,诸葛亮翻了一个身,又朝里睡着了。又等了一个时辰,诸葛亮才闲适醒来。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终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争辩天下大事。刘备兴奋地对关羽、张飞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3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青翠欲滴:茅塞顿开:34.“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可以用成语概括为()35.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抓住、、、这些景物进行了描写,描写景物的作用是:36.依据本文内容,选出下面一副对联的下句。上联:司马徽再有名士

下联:(

)A.三兄弟三顾茅庐 B.诸葛亮隐居隆中 C.刘玄德三顾草庐37.读短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意诚意想请诸葛亮出山的?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