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4唐诗三首1.语言运用:赏析名句,增加语言积累。2.思维发展:了解三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不同的艺术风格。3.审美鉴赏: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诗歌审美的情趣。4.文化传承: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培养关注现实、关注民生的人文意识。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格调美,培养诗歌审美的情趣。诵读法、引导点拨法、合作讨论法。第1课时石壕吏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成都杜甫草堂的诗史堂,可以见到这样两幅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而郭沫若先生的对联高度概括了杜甫忧国忧民的两个方面,内容深刻,对仗工稳,书法潇洒而富激情,历来为世人所推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杜甫的代表作品——《石壕吏》。(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小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及“三吏”“三别”等名作,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2)背景链接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冬末,杜甫回到洛阳,看看战乱后的故乡。可是不到两个月,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在邺城大败,郭子仪退守河阳,洛阳一带又骚动起来。诗人这时被迫离去,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回到华州。一路上他所看到的都是征夫怨妇们的愁眉苦脸,所听到的是别家出征时的哭声。著名的“三吏”“三别”就是根据这番经历写成的。其中,《石壕吏》因构思巧妙和情节生动而流传得最广。2.生难字词字音石壕吏(háo)(lì)逾墙走(yú)泣幽咽(yè)邺城戍(yè)(shù)河阳役(yì)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听老师朗读诗歌,用“/”划出朗读的停顿。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结合注释,查阅资料,师生讨论,用自己的话说说《石壕吏》的内容。点拨:傍晚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捉人。老翁赶快跳墙逃,老妇出门去周旋。小吏喊声多愤怒!老妇哭声多悲苦!我听老妇上前说:三个儿子都是邺城卒。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战死。活人暂且偷生,死者从此长别离。家里再也没有一个(男)人,只有吃奶的小孙子。孙子的母亲还没走,出门没有遮身裙。老妇虽然力气衰,还请连夜跟您走,赶到河阳服兵役,还能勉强做早餐。夜久不再闻人语,似乎只有抽泣声。天明告辞上路去,独与老翁相道别。四、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点拨:诗人夜晚投宿石壕村,看到有差役捉人充役。2.全诗是围绕哪句话展开故事情节的?(或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点拨:有吏夜捉人。3.为什么要夜间“捉”人?点拨:人们白天都出门躲避战乱和抓丁,夜晚才敢回家。本诗中不说征兵、点兵、招兵,而说“捉人”,已于如实描绘中寓揭露、批判之意,再用一个“夜”字作“捉”的时间状语,含义就更丰富了。4.诗中主要人物是谁?这些人物出场时各自的态度怎样?反映了怎样的现实?点拨:老妇人和差役。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差役的凶暴和老妇人的哀怜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差役如狼似虎的气势,揭示了“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5.老妇人的“致词”说了哪些家事?点拨:(1)一家三男被征;(2)两个男儿战死;(3)剩下一对孤儿寡母;(4)儿媳妇衣不遮体。6.老妇人是心甘情愿去应征吗?可以看出老妇当时是怎样的心理?点拨:并非自愿,因为保护丈夫、儿媳、小孙子心切,故作恳请,老妇之凄苦可见一斑,亦可见差役之冷酷。7.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点拨:对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巨大灾难深表同情,对统治者压迫老百姓的残暴行径极为不满。五、疑难探究深入文本1.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前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能从老妇的回答中想象、推测出“吏”都问了什么话吗?点拨:吏老妇家有男丁否?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尚有他人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今必得一人,谁应河阳役?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2.从诗题看,主要人物应是差吏,但诗中对差吏描写很少,为什么不写差吏的话?点拨:这是一种“藏问于答,明暗结合”的写作手法,差吏的话可以推测出来。差吏的凶暴蛮横、冷酷无情通过老妇人的陈情表现出来。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本诗通过诗人亲眼所见的石壕吏趁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去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拓展延伸把《石壕吏》改写成一篇记叙文,要求通过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合理想象,有一定的环境描写,用多种方法刻画人物。3.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完成本节内容。石壕吏人物:老翁:逾墙走→睡卧不宁差役:呼一何怒→凶暴蛮横、冷酷无情老妇:啼一何苦→值得同情、勇挑重担杜甫:沉默→关心时局、同情百姓第2课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知道杜甫是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在一般人看来,这样伟大的诗人生前一定过着身居华屋、锦衣玉食的生活。可事实远非如此。让我们一起背诵《春望》,重温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的家国情怀。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这首诗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也是他在安史之乱期间所作。(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1.文学常识(1)背景链接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安史之乱以后,杜甫流落到四川成都,求亲告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到了一块荒地,盖了一间小茅草房,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茅屋刚盖起不久,就在这年的八月遭到一场暴风雨的洗劫,屋顶的茅草被刮走,屋内彻夜漏雨不止,诗人长夜难眠,感慨万千,写下了脍炙人口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写的是诗人栖身的茅屋,表现的却是忧国忧民的情怀。(2)文体知识歌行体:篇幅可短可长;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句式比较灵活,即长短句兼有,一般是七言,可穿插三、五、九言的句子;通常用“歌”“行”“歌行”命名。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具有“行”的动感。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是一首歌行体古诗。2.生难字词字音三重茅(chóng)挂罥(juàn)长林梢(cháng)沉塘坳(ào)布衾(qīn)大庇(bì)怒号(háo)突兀(wù)广厦(shà)三、草堂诗旅——音韵美朗读指导中国的诗歌讲求节奏、音韵,那我们先来做一些功课。找几位同学来读一读诗歌,我们大家仔细听,如果有读错的音,请帮他纠正。1.因为这首诗中易读错的字较多,请同学们结合刚才所学,把读音标注到课本上。标注完的同学可以试着读一读全诗。2.读准节奏,选择一节划分节奏,并试读。点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3.读通诗意。点拨: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的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江对岸,飞得高的茅草悬挂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粗布被子盖了许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就漏水,床边没有一点儿干的地方,漏下的雨点不间断,像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自从遭受安史之乱之后,我睡觉的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屋漏床湿,如何挨到天亮!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开颜欢笑!任凭风吹雨打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那时候,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四、草堂诗旅——赏叙事1.用一句话概括诗歌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点拨:杜甫的茅屋被秋风吹破了。2.小组合作学习,概述事件。点拨:风起茅飞,群童抢茅,风云突变,屋漏衾冷,娇儿蹬被,长夜难眠,思得广厦,大庇寒士。3.请同学们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诗歌每小节的主要内容。点拨:场景一——狂风怒号茅翻飞场景二——群童抢茅自叹息场景三——雨注屋漏夜难眠场景四——安得广厦稳如山师小结:一场无情的风雨造就了诗人最沉重的记忆,一碰就痛,一提就疼。此情此景,诗人感慨万千。4.请同学们齐读诗歌,梳理概括每小节中诗人的心情。点拨:场景一——焦急、痛惜场景二——愤懑、无奈场景三——愁苦、忧思场景四——悲壮、坚定师小结:杜甫处境尚且令人担忧,他却想到了天下人的处境,这都基于他“兼济天下”的情怀,热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五、精读课文深入理解1.朗读第一节诗,思考问题:(1)作者描写秋风,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点拨:“怒号”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体现了风之大、猛烈和无情。(2)“卷”和“吹”“掀”相比,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好在哪里?点拨:“吹”字不能写出风的力度;“掀”字又表现不出茅草的动态。“卷”字则既写出风的迅猛,又表现出茅草的动态,更形象,更有力。(3)“卷”后面的动词还有哪些?使用这些动词有什么好处?点拨:“飞”“洒”“挂罥”“飘转”“沉”,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态画面。2.研读赏析第二节,思考下列问题:(1)当看到茅草屋被秋风破坏后,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点拨:着急、无可奈何。(2)诗人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写此诗时,杜甫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点拨:没有不准确。“老”字是写心境,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交瘁。(3)“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叹息什么?点拨:一叹天公无情,吹破诗人栖身的茅屋;二叹儿童幼稚,不明诗人苦难;三叹黎民生活困苦(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3.第三节诗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体会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锤炼功夫。点拨:“雨脚如麻”中的“麻”字说明雨点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旧、很硬、很冷,说明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无法拆洗,这说明作者的生活很困窘。4.第四节诗中,漫漫长夜,诗人在想些什么呢?点拨:诗人在想天下和自己一样受冻的贫苦人民,希望大家都能住上不惧风吹雨打的房子。5.怎样看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点拨:诗人的茅屋几乎被狂风和顽童完全摧毁,又遇上了连绵不断的秋雨,屋漏床湿,被冷似铁,全家无法安眠,处境十分悲惨。但诗人从切身体验,推己及人,以天下之忧为忧,渴望有广厦千万间为天下贫寒之士解除痛苦,甚至想以个人的牺牲来换取天下寒士的欢颜。这充分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舍己为人的奉献情怀。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课堂小结“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一座破败的茅草屋,却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让我们怀着对杜甫的崇敬之情,再次齐读全诗,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2.拓展延伸(1)根据上联,讨论完成下联。上联:范文正处庙堂心系四海点拨:下联:杜子美居草屋胸怀万家(2)找一找杜甫忧国忧民的诗歌名句。点拨: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③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3.布置作业(1)熟读并背诵课文。(2)完成本节内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叙事eq\b\lc\{(\a\vs4\al\co1(风大屋破茅飞四野,群童抢茅愤懑无奈,天雨屋漏彻夜难眠))抒情:忧国忧民博大胸怀第3课时卖炭翁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感受到诗圣杜甫推己及人、心忧天下的情怀。唐代另一位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也写了很多反映民生疾苦的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卖炭翁》,一起来看看在卖炭翁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1.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现实主义诗人,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2)背景链接这是白居易创作的组诗《新乐府》五十首中的第三十二首。诗人有自注云:“《卖炭翁》,苦宫市也。”唐德宗贞元末,宫中派宦官到民间市场强行低价买物,名为“宫市”,实为掠夺。作者写这首诗,就是为了抨击这样的黑暗现实。2.生难字词字音两鬓(bìn)伐薪(xīn)口称敕(chì)叱牛(chì)三、读一个悲惨故事(一)读文章1.听录音范读课文(多媒体播放)。2.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初步感知诗歌内容。3.学生自由读,读出节奏和韵律。4.读通诗意。点拨: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终南山里砍木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指漆黑。卖炭得到的钱做什么用?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不值钱,还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辗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地中歇息。那骑着马轻快而来的两人是谁啊?是皇宫内的太监和他手下的爪牙。太监手里拿着公文,嘴里称是皇帝的命令,便掉转炭车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很多斤,他们硬是要夺走,吝惜不得。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5.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什么诗?它包括哪些要素?点拨:这是一首叙事诗。它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6.这首诗,围绕着“炭”写了哪几件事?点拨:它记叙了卖炭翁烧炭、运炭以及炭被掠夺的经过。(烧炭——运炭——抢炭)(二)读卖炭翁1.诗歌重点刻画了哪个人?用一个字概括他留给你的印象。点拨:卖炭翁;苦。2.从哪里可以看出卖炭翁之苦?点拨:①从“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读出伐薪烧炭、运炭之苦。②从“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读出年纪大、生活艰辛。③从“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读出生活贫苦,愿望卑微,卖炭只为解决温饱。④从“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读出卖炭苦。(“一尺”——雪大;“晓驾”——路远;“碾”——冰厚、路滑、车重;“牛困人饥”“泥中歇”——人苦。)3.按理说,这样的条件应该希望天气好,可诗中却写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似乎不符合卖炭翁此时的心理啊!应该如何理解?点拨:这句心理描写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这样炭才好卖出去)的矛盾心理,反映出老翁的艰难处境和复杂的内心活动。4.诗的第一段从正面写了卖炭翁烧炭苦、卖炭苦,你还能从哪些地方看出他的苦?点拨:“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写出丢炭之苦。“惜不得”写出卖炭翁的无奈、可怜。师:诗歌从烧炭、卖炭、丢炭,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突出了卖炭翁之苦,让一个可怜的劳动人民的形象赫然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四、知一种社会现象1.卖炭翁,一个下层劳动人民,只求“身上衣裳口中食”,可就这一点卑微的愿望,却被这些宫使夺去了。一起看看这些宫使是怎样的人。自读第二段,结合词语说说“宫使”的形象。点拨:翩翩、黄衣、白衫儿、把、称、回、叱、牵——趾高气昂、蛮横无理。“翩翩”一词写出了宫使轻快而又趾高气扬的神态。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械制造课程设计底座
- 2024医疗器械产品临床测试与数据采集合同3篇
- 磨床丝杠机械课程设计
- 电力电子课程设计引言
- 2024年火锅店特许经营权出租及转让合同
- 2024年度中小企业专业人才租赁与用工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家庭财产遗赠与扶养责任规范合同范本3篇
- 幼儿认字教学课程设计
- 桥梁课程设计实训内容
- 测控电路电子秤课程设计
- 股东协议明确约定投资人不参与经营管理
- 丹麦门萨权威IQ测试(附参考答案)
- 电气试验110kV交接试验细则
- 外立面装修改造工程施工方案(79页)
- 2737市场调查与商情预测-国家开放大学2018年1月至2021年7月期末考试真题及答案(201801-202107不少于6套)
- 汽车吊接地比压计算
- 跨国公司财务管理课后习题答案
- 人教版(2019)高一物理必修第三册 13.5能量量子化 课件(共18张PPT)
- 沟槽管件尺寸对照表
- 美术教案雄伟的塔教学反思
- (完整版)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公式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