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曹刿论战(导学案)
Q学习目标
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1.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
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文化差别。引导学生掌握本课的重要实词、虚词,尤其需要注意古今异义
自信;培养积累、梳理、整合的词语,提示学生注意积累,逐步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文言语汇和具有良好语感的能2.学习文章的精练笔法与详略安排。
本文运用的是中国传统史家笔法,语言简洁精练,剪裁得当,重
力;培养求知欲、创造性,养
点突出,充分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在教学中须引导
成积极思考的习惯;感受、理
学生学习精练笔法,掌握材料的详略安排。
解、欣赏、评价古代语言文字,3.感受古人的政治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涵养高雅情趣,具备健康的审曹刿虽是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却能挺身而出,为国解忧,
美意识和观念。主动“论战”,参与军国大事的谋划。要引导学生感受中国传统士人
这种铁肩担道义的责任心。
预习导学
活动一:正音正字
曹刿()又何间()焉弗()小信未孚()玉帛()下视其辙(
登轼()败绩()遂()逐()齐师旗靡()
活动二:文言字词梳理归类。
(一)重点词语释义
1.齐师伐我师:_________________
2.肉食者谋之肉食者:_________________
3.肉食者鄙鄙:_________________
4.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安:_________________专:__________________
5.对日对:_________________
6.小惠未褊遍:_________________
7.虽不能察察:_________________
8.必以情情:
9.忠之属也忠:属:
10.战则请从从——
11.齐师败绩败绩:_—
12.公将驰之驰:——
13.既克既:——
14.一鼓作气作:___—
15.彼竭我盈竭:盈:
16.难测也测:——
17.惧有伏焉伏:——
18.望其旗靡靡:——
(二)通假字
1.小惠未褊_________________同____________________O
(三)古今异义
1.小大之狱古义:_—今义:_________________
2.牺牲玉帛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
3.又何间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
4.弗敢加也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_
5.再而衰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
6.必以信古义:_________________今义:
7.忠之属也古义:今义:
(四)词类活用
1.神弗福也福
2.公将鼓之鼓
3.小信未孚孚
4.忠之属也忠
5.下视其辙下
(五)一词多义
1.师:①遂逐齐师()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故:①故克之()②公问其故()
3.从:①战则请从()②民弗从也(
4.请:①曹刿请见()②战则请从()
5.信:必以信()②小信未孚()
(六)虚词归纳
1.其:其乡人曰________________
吾视其辙乱_________________
2.以:可以一战________________
必以信__________________
必以分人_________________
3.之: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
公与之乘_________________
肉食者谋之_________________
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_____
(七)特殊句式
L省略句
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2.倒装句
何以战?(宾语前置,应为“以何战”)
3.判断句
夫战,勇气也。
活动三:积累文学常识
1.作家作品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姓,名(一说复姓左丘,名明),期鲁
国人,历史学家。代表作品《左传》。
《春秋左氏传》,原名《》,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
《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毅(谷)
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该书共
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
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2.文章体裁: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
和《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以记事为主。
活动四:文章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节奏,读出情感。
朗读指导: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岁V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
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
/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
/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活动五:疏通文意,把握主旨。
(一)全文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进攻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同乡的
人说:“当权者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熊深谋远虑。”
于是(他)进宫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类
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
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和丝织品之类,(我从来)不敢虚
夸,一定按实情禀告神灵。”(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灵是不会保佑您
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熊件件明察,也一定会用诚心审理。"(曹刿)回答说:
“(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债(这个条件)打一使:(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鲁庄公和他共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可以(击鼓进军)。”齐军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
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将要下令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还)不可以(追赶)。”(说完就)向下察看
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国军队,(这才)说:“可以(追赶)了。”于是追赶齐军。
战胜齐军后,鲁庄公询问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鼓起
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去气已经穷尽而我们的
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齐国是)大国,难以推测(它的情况),(我)担心那里有埋伏。我看到他
们的车辙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今追赶他们。”
(二)课文主题
文章记叙了鲁国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的史实,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说明
了“”的道理。
(三)内容概括
第一段:论战前准备。写曹刿帮助鲁庄公认清作战的前提条件一一取信于民。
第二段:叙战争经过。写曹刿帮助鲁庄公指挥作战,适时反击和追击。
第三段:论取胜原因。写曹刿分析如何把握作战时机。
(四)写作特色
(1)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这是一篇记叙战争的短文,但重点不是记叙战争的经过,而是着重写曹刿的“”,凡是与表现
主题无关的枝节就尽量省略。如第一段写曹刿谒见庄公,进见的细节一概省略了,劈头就问“何以战”;第
二段对战场的复杂情况及“未可”.“可矣”的理由均略而不写,留待后面补叙,就更能突出“论战”的见
解;第三段只用“公问其故”代替了鲁庄公一系列问话。但文章对战前战后反映曹刿战略见解的谈话,则
详加叙述,因为战前是分析有无克敌制胜的条件,战后是总结以弱胜强的原因,这些都是围绕主题写的,
全文自始至终突出了“论”字,使人对长勺之战的胜败得失的原因一目了然。
(2)结构严谨,前后照应。
全文只用二百二十二字,就把战争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局记述得清清楚楚。第一段写战前准备,第
二段写战时经过,第三段写战后总结,事态发展清晰,文章脉络分明。段与段之间的过渡也非常自然,第
一段的结尾“战则请从”与第二段的“公与之乘”衔接,第二段的结尾“遂逐齐师”与第三段的“既克”
衔接,三个段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浑然一体。此外,文章前后的照应也十分紧密。以第二段与第三段
为例,“三而竭”与上段“齐人三鼓”相照应;“吾视其辙乱”与“下视其辙”相照应;“望其旗靡”与“登
轼而望之”相照应;“故克之”与“齐师败绩”相照应;“故逐之”与“遂逐齐师”相照应。第二段只写“其
然”,第三段补写“所以然”,一记一议.一实一虚,前后照应,相辅相成。
(3)用交代情节和刻画人物。
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说明了曹刿是一个o在交代战前准备时,详细地写了曹刿与鲁庄公的
三次对话,通过对话揭示出鲁庄公昏庸无知,曹刿0写战役经过,作者虽只写了曹刿两次说的“未
可”.“可矣”的简单话语,但却形象地表现了曹刿成竹在胸。待机而动的思想性格。最后由“公问其故”
又引出曹刿对战争的一大段议论,表现出曹刿的可贵的军事见解。
(五)名句默写
1.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刿
曰:,。”
2.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
也。”公曰:“,,"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
“,,。"对曰:“o”
3.公与之乘,0公将鼓之。岁U曰:“战未可。”齐人三鼓。岁U曰:“可矣。”齐师败绩。=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4.既克,公问其故。对日:
",。,,。,,o夫大国,难测也,惧有
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曹刿论战》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
是:,,;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L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
是“,”之时。
6.《曹刿论战》中,曹刿在“齐人败绩”“公将驰之”时,实地考察“,"后,才下
令追逐,最终大克齐师。
7.《曹刿论战》中曹刿阐述勇气在战争中的作用的句子
是:,。,,o
8.《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9.《曹刿论战》中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
10.《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句子是:,_____』
11.《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注意细节的句子是:,-
12.《曹刿论战》中曹刿在对战争的论述中提出追击敌兵时机的句子
是:,>o
1、文章的题目是《曹刿论战》,论战的双方是曹刿和鲁庄公,但文章开头却写写了曹刿与其乡人的对
话,目的何在?
2、曹刿在战场上镇定自若、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基础是什么?
3、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
4、人物形象个性鲜明是本文一大“特征”,请你谈谈作者塑造人物使用了哪些方法?使用这些方法有
什么好处?
5、本文多处将鲁庄公与曹刿进行对比描写,请找出其中一例,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6、如何评价鲁庄公的人物形象?
7、依据文章内容,分析曹刿在这次战役中所起的作用。
8、一介草民的曹刿,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指挥打胜了一场决定国家生死的战役,曹刿的这一行
动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体系构建
“春秋三传”
“春秋三传”:《公羊传》、《毂梁传》《左传》。
历史散文也称史传文,它有、、三体。
《》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记载了春秋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
的活动及有关言论,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和文学价值,被誉为“百家文学之宗,万事古文之祖”。
国别体:通过各国史事个别独立地排列载述,以完成对某一历史进程的叙述。国别体史书有《国语》和
《战国策》。《国语》是以记言为主,兼及记事;《战国策》是以记事为主。
编年体:即以为经、以事件为纬来叙写史实。它的优点是线索清楚、背景明确、系统性较好;
不足是不便于集中而广泛地描写人物。《春秋》《左传》和《资治通鉴》都是编年体。
纪传体:即以为中心叙写历史,为司马迁所独创。古代官方编辑的“二十四史”用的都是纪传
体。这种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
一、选择题
1.下列没有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肉食者鄙B.牺牲玉帛C.弗敢加也D.吾视其辙乱
2.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小大之狱C.公与之乘D.彼竭我盈,故克之
3.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曹刿请见见多识广见义勇为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言而有信杳无音信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出师未捷百万雄师仁义之师
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故逐之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可以一战以君之力
C.战于长勺所恶有甚于死者
D.登轼而望之人不知而不愠
5.下列加点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牺牲玉帛B.小大之狱C.公将战D.可以一战
6.与“其乡人日”中“其”字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其妻献疑曰B.颓然乎其间
C.增其旧制D.其如土石何
7.下列对“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两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B.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C.第一次击鼓能让士兵生气,第二次(击鼓)士兵就衰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就竭尽了。
D.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两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三次(击鼓)士气就衰弱了。
8.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即《春秋左氏传》,又称《左氏春秋》,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和文学名著,是纪
传体史书。
B.“牺牲玉帛”是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祭祀用的纯色全体牲畜,“玉帛”指祭祀用的玉和丝
织品。
C.“一鼓作气”这个成语指趁劲头大的时候抓紧做,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D.我国古代有很多以弱胜强的战例,《曹刿论战》所写的长勺之战就是其中之一。
二、填空题
9.填空。
(1)本文选自《左传》,《左传》旧传为时期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体史书。
(2)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能体现鲁庄公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交战过程中利于反攻的时机是“”之时,利于追击的时机是“,"之时。
(3)出自本文、流传至今的一个成语是:0
(4)文中曹刿向鲁庄公解释他“登轼而望”的原因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又何间焉间:_______(2)衣食所安安:_______
(3)齐师伐我伐:(4)弗敢加也加:
(5)忠之属也属:________(6)小信未孚孚:_______
(7)小大之狱狱:_______(8)公将驰之驰:_______
(9)既克克:_______(10)望其旗靡靡:_______
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2)肉食者鄙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3)牺牲玉帛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4)小大之狱古义:_____________今义:_____________
12.用原文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
(2)表明鲁庄公在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O
(3)曹刿解释为何追逐齐军的句子是“__________,,
,,
(4)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一「O
13.默写。
(1),虽不能察,必以情。
(2)夫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曹刿论战》中曹刿不让鲁庄公追击齐军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
(4)《曹刿论战》中体现曹刿善于把握最佳追击时机的句子是:,
(5)天色已晚,班级黑板报还有些收尾工作未完成,小明就用《曹刿论战》中
“,,”来劝导鼓励大家抓紧时间完成。
14.(1)《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的理由
7H:,,。
(2)春秋时期,鲁与齐交战,起初鲁庄公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被曹刿阻止了,曹刿采取“敌疲我打”
的方针,战胜了齐军,成为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有名战例。这“敌疲我打”的方针
7H:,,,。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曹刿论战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目:“小惠
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
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
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其间千二百里
B.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C.彼竭我盈,故克之/故余虽愚,卒或有所闻
D.遂逐齐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17.说说文章是怎样安排详略的,这样安排好在哪里。
(二)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目:“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入。”对目:“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目:“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目:“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a,再而衰,三而竭;彼羯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
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8.甲词写于朝(朝代),乙文则选自春秋时期的史书《》。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0.下列对甲乙诗文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词的太守出猎答谢全城和乙文的“取信于民”思想都体现了对民心的重视。
B.甲词中作者自比“孙郎”、“魏尚”,乙文中第一段以“我”指代曹刿。
C.甲诗和乙文都表达了主人公关心国家,积极请战抗击侵略者的豪情壮志。
D.甲诗和乙文都对主人公形象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人物特点跃然纸上。
21.乙文最后一段①处所缺的内容是,该“论”体现了曹刿在战争中善
于,这也是这场战争中鲁国胜利的一个原因。
(三)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目:“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目:“小惠未遍,
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
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判目:“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目:“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目:“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
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二师①陈于柏举。阖庐之弟夫概王,晨请于阖庐日:“楚瓦②不仁,其臣莫有死志,先伐之,其卒必
奔。”又日:“而后大师⑧继之,必克。”夫概王以其属五千,先击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
之子常奔郑。吴从楚师,及清发④,阖庐将击之。夫概王曰:“困兽犹斗⑤,况人乎?若知不免而致死,必
败我。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半济而后可击也。”阖庐从之。又败之。楚人为食⑥,吴
人及之,楚师奔。败诸雍濯,五战及郢⑦。
(选自《左传》,有删改)
【注释】①二师:楚军和吴军。②瓦:子常。③大师:吴国大部队。④清发:水名,今湖北安陆。⑤斗:
战斗。⑥为食:做饭。②郢:楚国都城。
2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必以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十
二章》)
B.公问其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生于忧患,死于安
乐》)
C.夫概王以其属五千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D.先击子常之卒行道之人弗受(《鱼我所欲也》)
2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若使先济者知免,后者慕之,无有斗心矣。
2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子常之卒奔楚师乱吴师大败之子常奔郑
25.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1)从【甲】文中“曹刿请见”“战则请从”能看出曹刿具有.情怀。
(2)人心向背是作战的基础,【甲】文民心的重要性体现在““;【乙】文中
”印证夫概王也懂得这个道理(均用原文句子回答)。
(3)曹刿和夫概王都能够掌握作战时机,请从追击时机这一点,结合【甲】【乙】两文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检验知识:微生物检验技师试题及答案
- 项目管理考试策略与技巧的融合试题及答案
- 石油勘探开发的技术创新与应用考核试卷
- 2025年注会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纤维加工过程中的清洁生产策略考核试卷
- 站内安全防护系统升级与智能化技术应用考核试卷
- 财务会计原理试题及答案
- 煤气化过程中的合成气净化设备运行考核试卷
- 2025年G2电站锅炉司炉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港口物流信息技术创新考核试卷
- 研究思路图模板
- 天车安全检查表
- 《神奇的莫比乌斯带》ppt
- 必备空调安装免责协议书范文优选七篇
- 电子营业执照下载确认书(外籍法定代表人)
- 中国医院质量安全管理 第4-2部分:医疗管理 护理质量管理 T∕CHAS 10-4-2-2019
- (自考)财务管理学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 《智能制造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NX_Nastran_超单元指南_cn
- 软件系统平台对接接口方案计划
- 疟原虫生活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