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某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十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成都某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十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成都某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十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成都某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十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成都某中学2024-2025学年度高二十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10月阶段检测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2分)

(-)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题。

迷人的哥白尼

吴国盛

(1)哥白尼被公认为现代科学的肇始者,他的日心说成为现代科学的常识。但正如黑格尔所说,熟知

不是真知。谁是哥白尼?他为何要用日心说替代地心说?通常的回答是:哥白尼是一位天文学家,他在《天

体运行论》中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更符合天文观测事实。但这样的回答似是而非。

(2)其实,哥白尼是一位教士,利用业余时间从事天文学研究,在最后的岁月里写出了他的传世之作。

长期以来,该书多被译成《天体运行论》,但“天体”这个译名并不正确,对哥白尼而言,“天体”其实是“天

球”。天球是希腊数理天文学的基本假定,群星每日旋转,周而复始,运动呈现出周期性和稳定性。让群星

镶嵌在天球之上,随着天球统一转动,反映了时人对天空确定性和恒久性的理解。后人不承认有天球的存

在,便想当然地把“天球”改译成“天体”,一字之差,无意间拔高了哥白尼,体现了译者时代的科学理念。

(3)哥白尼为什么要用日心说替代已经延续了一千多年的托勒密地心说呢?按照实事求是即为科学精

神的一般理解,这当然是因为日心说更加符合天文观测结果。20世纪50年代之前,西方科学哲学也认为,

所谓科学无非是既具有内在逻辑结构,又符合观测事实的理论。如果理论不符合事实,它就被证伪了,反之

就被证实了。这种科学哲学被称为逻辑实证主义。

(4)50年代后期,科学史家托马斯•库恩打破这种逻辑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开启了历史主义科学哲

学,强调不能仅从逻辑层面理解科学,而应深入其历史发展过程,考虑科学之外的哲学、宗教和文化背景。

在《哥白尼革命》一书中,他指出哥白尼抛弃地心说而提出日心说,并不是因为掌握了什么托勒密体系无法

解释的观测证据,而是由复杂多样的时代文化背景导致的。哥白尼继承的是希腊化的数学传统,重在模拟和

预测天象,可以自由地构想宇宙体系,不必关心天界的实际物理构造。在他生活的年代,人文主义者相信自

然的数学简单性、崇拜太阳,这对他有直接影响。哥白尼明确表示,托勒密体系是一个怪物,各部分之间不

够协调统一,不符合希腊人的审美理想。

(5)是的,托勒密体系不美,而日心地动体系很美,这就是哥白尼提出天文学变革的主要动机。

(6)日心说并不是观测引导的结果,而是审美引导的结果,这使得哥白尼学说一直饱受争议。直到18

世纪末,在他去世近250年之后,日心说才慢慢成为欧洲人的共识。此时牛顿物理学已经在许多领域取得了

全方位胜利,作为牛顿力学前提的日心说也被默认。库恩说,“哥白尼革命”是一场宇宙论革命、物理学革

命,尽管哥白尼只是开启了这场革命。

(7)库恩显然把包括日心说在内的欧洲近代科学巨变描绘成了一场“科学革命”。又过了半个多世纪,

西方科学史界更注重回到原始语境,强调尽量消解宏大叙事,把研究深入到更微观更具体的社会运作中。

2011年罗伯特•韦斯特曼出版的《哥白尼问题》打破了库恩的“哥白尼叙事”。他更多采纳人类学的方法,

深入调查从哥白尼到牛顿两百多年间数十位相关人物的著作、言论和社会关系,提出必须考虑占星术这条

线索,才能充分理解哥白尼的故事。

(8)1496年皮克•米兰多拉《驳占星预言》一书中出版,书中指出作为占星术基础的天文学存在着根

1

本上的不确定性。韦斯特曼认为,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深层原因,是为了回应皮克对占星术的批判。包括库

恩在内,20世纪科学史家都忽视了这条线索。实际上哥白尼非常熟悉占星圈子的动向,他只是遵循自托勒

密以来的传统,严格区分天文学写作和占星术写作。传统斫究把哥白尼的故事叙述得过于宏大,但整个16

甚至17世纪都不存在“支持哥白尼”和“反对哥白尼”的清晰阵营,根本没有“哥白尼革命”这种整体性

的概念。通过牛顿物理学的成功而被人们接受的日心说,已经不是哥白尼的日心说了。

(9)哥白尼的故事的确十分迷人。

(有删改)

1.为了进一步理解第(3)段中的“逻辑实证主义”概念,小明查阅工具书并做了摘抄。以下与本文最相关

的一项是(3分)

A.可说的就是自然科学的命题,即某种与哲学不相干的东西。

B.科学命题是经验判断,通过经验证实它为真为假。

C.有没有意义是划分科学和非科学的界线。

D.对语言作逻辑分析就是哲学的任务。

2.小明围绕文中提到的论著梳理文章内容,以下结论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天体运行论》中的“天球”假定拔高了哥白尼对天空确定性的认识。

B.《哥白尼革命》中对日心说的研究开启了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C.《哥白尼革命》力图从微观层面调查研究,消解哥白尼研究中的宏大叙事。

D.《驳占星预言》表明占星术是造成哥白尼用日心说替代地心说的根本原因。

3.能够依据文章内容做出的一项推断是(3分)

A.把“天球”翻译成“天体”反映了译者时代科学理念的落后。

B.哥白尼的日心说没有为天文现象提供新的解释。

C.牛顿物理学的胜利是哥白尼的日心说被普遍认可的原因。

D.哥白尼的日心说带来的观念革命来自于研究者的虚构。

4.小明在阅读本文后产生了困惑:作者说“哥白尼的故事的确十分迷人”,文章却没有给人讲故事的感觉。

请你结合下面的材料展开分析,帮他消除困惑。(5分)

文学创作和学术写作都会讲故事。文学创作侧重讲述人物命运及其曲折遭遇,往往围绕一些前后连贯、

富吸引力、能感染人的事情展开。学术写作与此不同,在以一个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为研究对象时,情节再

曲折,细节再丰富,文章如果缺乏问题意识,没有学术视角,也不是学术写作。

5.哥白尼的故事迷人在何处?小明打算根据本文写一篇读书报告回答这个问题,请你帮他拟写一份提纲。

(6分)

2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老人与狗

【英】吉米•哈利

我再看看登记出诊的单子:“狄恩,汤普生院子,三号,老狗生病。”

德禄镇这一类的院子很多,事实上,就是小街,像狄更斯小说中的小街。三号是在小街尽头,房子看

起来摇摇欲坠。

当我敲门的时候,门板剥落的油漆不住地跳动。一个小个子白头发的老人来应门。他的脸上布满皱

纹,不过一双眼睛倒很有神。身上的衣服也是补丁百衲的。

“我是来给您的狗看病的。"我说。老人笑了。

“先生,我很高兴您来,我很为那老家伙发愁。请进,请!”

他带我到一间狭小的客厅:“我现在就一个人住,先妻一年前过世了。她平日最爱这只老狗。”

贫穷的证据处处可见。破烂的家具,无火的壁炉,壁纸破裂斑驳,空中还有股霉味,老人的正餐正摊

在桌上,一丁点咸肉,两三个山芋,一杯茶。这就是靠老年救济金式的生活。

屋角,躺在毯子上的,就是我的病人。它从前一定是只大而强壮的狗。不过现在,年老的痕迹显在它

花白的毛上,显在它无光彩的眼珠上。它静静地瞅着我,毫无敌意。

“狄恩先生,它很老了吧?”

“可不是,14岁了哟!不过它一直像只小狗似的到处跑呀跳呀,直到几个星期前才停的。真是一只了

不起的好狗,一生从未咬过人。孩子们随便怎么捉弄它,它都不冒火。它如今是我惟一的朋友了,我希望

您能很快地让它好起来。”

“狄恩先生,它肯吃东西吗?”

“一点儿也不吃,这实在很奇怪,想想它从前多能吃!吃饭的时候它老是坐在我旁边,把头放在我膝

上,不过最近它不这么做了。”

我看着这狗,心里越来越不平静。它的肚子鼓得好大,流露真相的痛苦已经很明显了,呼吸困难,嘴

唇抖索,眼神是那么焦急,无可奈何。

当它的主人说话的时候,它的尾巴在毯子上动了两下,发白的老眼暂时表现了一点点兴趣,不过,很

快就消失了,又是空白的无可奈何的眼神。

我小心翼翼地摸它的腹部,腹部有水。“来,老朋友,翻过来看看。"我慢慢地把它翻过来,刚翻过

来,它就痛得痉挛了,哀求地看着我。如今病因是太明显了。

在它瘦弱的腹肌下,我摸到一大团硬块,非常之大,很明显已经无法开刀割除了。我一面轻抚着老狗

的头,一面整理着我的思绪。实在很难开口。

“它还会病很久吗?”老人问我。一听到这亲爱的声音,咚咚,狗尾巴又在毯子上敲了两下,“每天

我做些琐事的时候,没有它跟着我脚前脚后转,可真是难受呀!”

“狄恩先生,真对不起,恐怕事情已经很严重了。您看到那一大块肿块吗?是因为里边长了东西。”

“你是说……癌?”老人软弱地问。

“我怕是的,已经蔓延得太广了,现在已经没有法子了。我真希望有什么方法我可以为它做点什么,

可是没有办法。”

老人好像听不懂我的话,他的嘴唇直抖:“它要死了!”

3

我用力咽了一口口水:“我们实在不能让它这个样子自生自灭,是不是?它现在已经够痛苦了,不久

情况还会更坏。您不觉得最仁慈的办法是让它就此安眠?它的一生也算得上长寿多福的。您说是不是?”

我一向做事都是力求明快,实事求是。可是,今天,这些道理听起来好空洞。

老人静默良久,然后他说:“请等一下。”于是他跪在狗旁边,什么也不说,只是一遍又一遍地摸着狗

头上的花白老毛。静寂中,只听到狗尾巴“咚咚咚”地敲在毯子上。

老人跪在那儿好大会工夫。我就站在这间没有欢乐的房间里,把墙上褪色的图画、破裂的窗帘、弹簧

断了的椅子都看在眼里。

终于,老人挣扎着站起来了,干咽了一两次,然后他哑着嗓子说话了,眼睛也不看我:“好吧,你现

在就做吗?”

我把针筒灌满,一面跟老人说:“您不用担心,这是绝对没有痛苦的。只是过量的麻醉剂而已,是让

它有个轻松的了结。”

针打进去的时候,老狗一动也没动,等麻醉剂进到血管以后,它脸上焦急的表情没有了,肌肉不再紧

张了,等全部针筒注射完的时候,它呼吸已经停了。

“就这样子吗?”老人轻声问道。

“就这样子。”我说,“它再也没有痛苦了。”

老人静静地站在那儿,只有双手不住地一开一合。当他最后转过头来面对我的时候,他的眼睛又恢复

光亮了:“对的,我们不能眼看着它受罪,我很感激你所做的。先生,我该付你多少钱呐?”

“啊,不用付钱,狄恩先生,”我很快地说,“没什么,真的没什么!我本来是路过,一点儿也不麻

烦。”

老人吃惊地说:“但是你不可能服务而不收费。”

“狄恩先生,请不要再提了。我不过是路过您门口而已。”我说了再见,就出来了。到了街上,街上

有穿梭来往的人群,耀眼的阳光,可是我的眼睛却只看得到一间幽暗的小屋,老人,和他的死狗。

(选自《万物既伟大又渺小》)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像狄更斯小说中的小街”给人残破的联想,“摇摇欲坠”“门板剥落的油漆”给人破败的印象,暗示

了老人的可怜。

B.狄恩一开始称狗为“老家伙”,然后又称它“小狗”“好狗”“朋友”,称呼的变化代表狄恩对狗丰富的

感情和评价。

C.狗是老人在世上惟一的朋友,是老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支柱,狗得了不治之症,预示着老人将不久于

人世的悲剧结局。

D.“我”劝老人接受狗将死亡的事实,又觉得“这些道理好空洞”,因为老人对狗的深情不是理性的劝

说能简单平复的。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标题《老人与狗》明确了小说的主要形象,作为故事讲述者的“我”也并非次要形象,小说正是通过

三者的对比来表现主旨。

B.“肚子鼓得好大”“呼吸困难”“哀求地看着我”等细节描写,既照应上文老人提到的反常行为,也为

下文狗的离世作铺垫。

C.小说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故事,我与老人的交谈既交代了老人的情况,又有助于推动“我”和老人下决

4

心让无法治愈的狗安乐死。

D.小说采用白描的手法,文风平实而温暖,通过“我”在一次日常出诊中的经历和感受,体现出关怀世

间万物的深刻人文情怀。

8.本文选自吉米•哈利的自传体小说集《万物既伟大又渺小》,此书还有一个译名《大地之歌》,你更喜欢

哪一个?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43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2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5题。

材料一:

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

是也;群臣理堂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

也。越王勾践恃大期之龟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

于法,恃诸侯者危国国。曹恃齐而不听宋,齐攻荆而宋灭曹。荆恃吴而不听齐,赵伐吴而齐灭荆。许恃荆而

不听魏,荆攻宋西魏灭许。郑恃魏而不听韩,魏攻荆而韩灭郑。今者韩国小而恃大国,主慢而听秦、魏,恃

齐、荆为用,而回国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广壤,而韩不见也。荆为攻魏而加兵许、鄢,齐攻任、扈而削魏,

不足以存郑,而韩弗知也。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

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

民非其民也。无地无氐,尧、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强。入主又以过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

明君之功者,上任之回国。臣故曰:是愿古之功,以古之赏赏今之人也。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

过予,则臣偷幸;臣徒取,则功不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

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故曰: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

不可使主法。

(节选自《韩非子•饰邪》)

材料二: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

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

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留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

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

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大写字母用铅笔涂黑。(3分)

身臣人A宦于吴底反国色弃龟目明法巳亲民向以回报吴问则夫差为擒。

10.下列对文中划“”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朋党”:朋,同类;党,集团。朋党指以友情或共同认知为基础而关联的团体。

B.“大朋之龟”:又称“十朋之龟”,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之为大宝。

C.“尧舜”:上古时期的部落联盟首领,尧完善了国家政治制度,舜则以孝行闻名。

D.“毫末”:细长而尖的毛的末端,表示极其细微,如《孟子》中的“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5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治强者王”中的“治”,意思是“安定”,与《兼爱》中“故天下兼相爱则治”的“治”意思不同。

B.“则臣偷幸”中的“幸”,意思是“侥幸”,与《送东阳马生序》中“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的

“幸”意思不同。

C.“财匮而民望”中的“望”,指民众心生怨恨与责备,与现代汉语“众望所归”的“望”意思不同。

D.“其安易持”中的“安”,指安然未变,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文中加口的词语的词意或用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代词,与《论语•侍坐》中“亦各言其志”的“其”用法相同。

B.“小”,动词,和《孟子》中“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小”用法相同。

C.“以”,介词,和《五石之瓠》中“剖之以为瓢”的“以"意思相同。

D.“贵”,动词,和成语“兵贵神速”的“贵”意思和用法均相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开篇运用了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以秦国和山东六国的国运对比,来证明彰明法度的重要性。

B.材料一选用越王勾践和吴王争霸的故事,从正面举例论证了治理国家要明法亲民。

C.材料一中用较大篇幅说明韩国的灭亡,指明其灭亡原因就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度。

D.材料二运用“合抱之木,始于毫末”等自然、社会现象说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观点。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

(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15.在治国理政的理念上,韩非子和老子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概括。(3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6-17题。

春日山庄

初岁开韶月①,田家喜载阳。

晚晴摇水态,迟景荡山光。

浦净渔舟远,花飞樵路香。

自然成野趣,都使俗情忘。

注释:①韶月:正月。

6

16.下列对本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描写初春来临之际农家欣然相庆,情感奔放。

B.颔联以水态摇漾、山光闪烁写出傍晚艳丽的景致。

C.颈联用浦净舟远、花飞径香营造幽远清冷的意境。

D.本诗表现春日野趣,富于微妙动感,笔法巧妙。

17.有人批评结句“都使俗情忘”肤浅俗套,也有人不同意。你支持哪种看法?请从内容和语言两方面阐述

理由。(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表现文采和质朴兼备乃有君子之风的两句是“,

(2)《大学之道》阐述了大学的“八目”,即“、—、—、、—、—、—、—

(3)《老子》告诉我们做人要懂得谦虚内敛,不要自夸自大,因为“,”。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0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6分)

19.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3分)

要想真正铲除食品安全谣言滋生的土壤,需要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以识别和抵御谣言的侵袭。专家

指出应,,,,,重建公众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①通过搭建平台

②填补信息真空地带

③把科学家、媒体和企业纳入其中

④及时满足公众的需求,减少公众误解

⑤及时传播正确的食品安全知识和信息

A.④①③⑤②B.②③①④⑤C.①③⑤②④D.⑤②①③④

20.吃小龙虾的季节到了,关于“小龙虾不安全”的说法又成了人们关心的话题。小明从报刊和网络上读到

一些相关内容,以下最不可信的一项是()。(3分)

A标题:《小龙虾干不干净,食客越来越懂经》,来源:《解放日报》。

B标题:《震惊!盘中餐竟然长在污水里》,来源:《最新发现》公众号。

C标题:《小龙虾或与多种疾病有关》,来源:某网站《健康养生》专栏。

D标题:《连续多年抽检合格,本地小龙虾放心吃》,来源:某刊《求证辟谣》专栏。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9分)

用典,借古说今,文言中常用,当然是因为这样表达有好处,好处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引古可以加重意思的分量。因为所引古事古语几乎都是名人之事、名人之言,甚至圣贤之事、

7

圣贤之言,其正确性是不容置疑的,文中用了,就会有更大的说服力量。如反对声色的享乐,引用老子

“五音令人耳不聪,五色令人目不明”的话,比说自己认为如何如何,似乎力量就大得多。

二是表达一个意思时,引用大家熟悉的古事古语常常比用自己的话省力。如形容黄宪人品的高不可

及,引用古语“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原是形容孔子的),可轻而易举达到效果;如果不引用而以事实

描述,那就会很费力。

三是用典可以简驭繁,就是用较少的词语表达较多的意思。如形容文人贫困,引用“室唯四壁”,

只用四个字,所表达的除穷以外,还有才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