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甲、乙两个同学做了两个不同的单摆,测量摆的周期,结果恰巧摆的周期相同,这是因为这两个单摆有相同的()A.摆长 B.摆幅C.摆球质量 D.摆球质量、摆幅和摆长【考点】物理常识【分析】周期等于完成一次全振动的时间,根据单摆的周期公式,根据周期相同,做出判断。【解答】解:根据T=2πlg,因为π,g相同,故当l相同时周期相同,故摆长相同,故选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单摆的周期公式,并能灵活运用。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如图,小明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将几只乒乓球从某高度处放手,观察反弹的高度,从中挑选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A.发现并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和假设C.观察实验、收集证据 D.交流合作、评价证据【考点】物理常识【分析】根据科学探究的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通过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可知,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环节。故选:C。【点评】分析此类问题时,首先要熟悉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及其内涵,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识别或运用。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关于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sB.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s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3minD.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10s【考点】时间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时间过程的估测,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时间过程及时间单位的认识,选出正确的选项。【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认真书写一个数字的时间约1s。故A正确;B、课桌的高度在0.8m左右,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1s。故B错误;C、升旗唱国歌用时约50s,故C错误;D、男子百米世界记录略小于10s,中学生跑100m的时间在16s左右。故D错误。故选:A。【点评】对日常生活中的时间、质量、长度、温度等进行准确的估测,是要求初中学生掌握的一种基本能力,平时注意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多加思考,逐渐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精确测量从家到学校所用的时间,下面读数正确的是()A.20s B.3.2min C.200s D.180s【考点】时间的测量【分析】秒表的中间的表盘代表分钟,周围的大表盘代表秒,秒表读数是两个表盘的示数之和。【解答】解:在停表的中间表盘上,1min中间有两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偏向“3”一侧,所以分针指示的时间为3min;在停表的大表盘上,10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s,指针在20s处,所以秒针指示的时间为20s,即停表的读数为3min20s=200s。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停表的读数方法,注意把内、外盘的示数相加即所测得的时间。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四位同学分别用同一把分度值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本物理课本的长度,记录的数据如下,其中错误的是()A.181.2mm B.1.812dm C.0.01812km D.0.1812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同一把刻度尺准确程度一定,分别分析每个测量结果对应的刻度尺的分度值,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181.2mm中,“1”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分度值为1mm。故A正确;B、1.812dm=181.2mm,“1”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分度值为1mm。故B正确;C、0.01812km=181.2dm,“1”对应的单位是dm,即分度值为1dm。故C错误;D、0.1812m=181.2mm中,“1”对应的单位是mm,即分度值为1mm,故D正确。故选:C。【点评】判断长度测量结果是否错误,可从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进行比较分析。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测量方法正确的是()D.【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①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②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④读数时结果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录数据要写单位。【解答】解:A、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A错误;
B、铅笔没有与刻度尺水平对齐,故B错误;
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故C正确;
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D错误。
故选:C。【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刻度尺要注意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学校组织体检,需要测量同学的身高,下列测量工具合适的是()A.同学们常用的20cm刻度尺B.老师上课用的50cm三角板C.教务处老师用的2.5m钢卷尺D.体育老师用的30m皮尺【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最小分度值的意义及刻度尺量程的了解与运用能力:在进行长度的测量时,最小分度值代表着刻度尺的精确度,不同的测量精度要求应选用不同分度值的刻度尺;由于测量中存在误差,为了尽量减小误差,在测量时应尽量使用一次性测量,为此要求刻度尺的量程应大于被测物体的长度。【解答】解:A、同学们常用的20cm刻度尺,不能满足测量人体身高的量程需要,故A不符合题意;B、老师常用的50cm三角板,不能满足测量人体身高的量程需要,故B不符合题意;C、教务处老师常用的2.5m钢卷尺,能满足量程需要,又能满足精确度的要求,故C符合题意;D、体育老师常用的30m皮尺,能满足量程需要,不能满足精确度要求,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了解选取刻度尺的基本要求是本题的解题关键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下列关于测量误差和测量错误的说法正确的是()A.测量错误就是测量误差B.误差可以减小C.测量错误不可避免D.误差可以避免也可以减小【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解答】解:误差不是错误。错误是人为疏忽所造成可以避免,但误差是由于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等因素所造成,它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对错误和误差进行考查,而区分两者可从产生原因下手,让学生知道错误是由于主观因素造成,因此可以避免;而误差是由于客观原因所造成故无法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在物理实验中,往往要对物理量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减小误差,有的是为了寻找规律。下列四个实验中,通过多次测量减小误差的是()①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时,测量多次灯泡两端的电压和电流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③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④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时,测量多组质量与体积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初中物理实验进行多次测量目的是什么,一是为了求平均值,提高准确度,减小误差;二是为了寻找普遍规律。根据题意探究多次测量提高精度的,就需要将多次测量结果取平均值。【解答】解:①伏安法测量小灯泡阻值时,在不同电压下测量多组电压与电流值,是为了得到普遍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②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进行多次测量,其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测量误差;③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时,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其目的是总结规律,防止结论的偶然性;④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时,测量多组对应的质量和体积值,用分别求出密度取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提高准确度。故选:C。【点评】物理实验中,以“探究”二字开头的课题,多次测量的目的一般是发现规律;以“测量”二字开头的课题一般是减小误差。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小明指着厨房桌面上的一小块白色固体,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可能是蜡烛,也可能是小石子。”爸爸说:“把他放到水中,如果沉下去就是小石子,如果漂浮着就是蜡块”。小明的妈妈和爸爸的说法分别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A.猜想与设计实验 B.设计实验和获得结论C.假设与设计实验 D.猜想与进行实验【考点】控制变量法与探究性实验方案【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妈妈说:“可能是蜡烛,也可能是小石子”,在猜想、设计实验、反思与评价、获得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于猜想的环节。爸爸说:“把它放到水中,若沉下去就是小石子,若漂浮着就是蜡块”,在猜想、设计实验、反思与评价、获得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于设计实验的环节,故A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科学探究的猜想和实验设计,掌握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2018年2月22日,在短道速滑男子500米决赛中,武大靖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会首枚金牌。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坐在看台上的观众是的。以冰面为参照物,坐在看台上观众是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要判断物体的动与静,就要比较物体与参照物的位置关系。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坐在看台上的观众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以冰面为参照物,坐在看台上观众的位置不发生变化,所以是静止的;故答案为:运动;静止。【点评】此题结合实际考查了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难度不大,认真分析即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的实验中:(1)如图所示是同学们用刻度尺测量木块长度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在读数时视线应。(2)木块的长度是cm。(3)为了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可以通过的方法来减小测量的误差。【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首先要明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尺垂直,并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解答】解:(1)3cm和4cm之间均分成了10份,每份是1mm,因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2)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数值估读到0.1m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是7.30cm,起始位置对应的刻度值是3.00cm,所以物体长度为7.30cm-3.00cm=4.30cm;(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减小测量的误差。故答案为:(1)1mm;与尺面垂直;(2)4.30;(3)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点评】在使用刻度尺对物体长度进行精确测量时,都要有估读值,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减小误差。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小明参加1000m体育测试成绩是3min20s,他运动的平均速度是m/s,合km/h,以操场上的单杠为参照物,他是的。【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已知路程s,运动时间t,由平均速度公式v=s/t可求出小明的平均速度;(2)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不断改变,物体是运动的;如果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则物体是静止的。【解答】解:小明的路程s=1000m,时间t=3min20s=200s,小明的平均速度,v=s/t=1000m/200s=5m/s=5×3.6km/h=18km/h;以操场上的单杠为参照物,小明和单杠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说以操场上的单杠为参照物,他是运动的。故答案为:5;18;运动。【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变速运动平均速度的求法;在处理变速运动的题时,无论中间的速度如何变化,只需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即可求出平均速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小华同学的家附近有一公共自行车站点(如图1),他经常骑公共自行车去上学。某一次他从家到学校的s-t图象如图2所示,则小华家到学校m,她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有图象得出小华行驶的路程及时间,利用平均速度公式求解。【解答】解:由图象可知,小华在0至3min运动了150m,3至5min,静止,继续运动到1350m,
1200m到1500m之间有两个格,图线指在1200m和1500m中间,所以整个路程s=1350m,
时间t=10min=600s,
整个过程平均速度:v=S/t=1350m/600s=2.25m/s。
故答案为:1350;2.2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本题解题关键是能够读懂S-t图象,从图形中得到信息。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利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可以形象直观的反映物理量的变化规律,如图是小洛在研究物物体运动时做出的几个图象,请分析图象,甲图表示物体做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填物理量名称);丙图中A、B两车从同一地点同向行驶,经过10s,两车行驶的路程(选填“A”、“B”或“一样”)长。
【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1)根据甲图s-t图象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2)根据甲图v-t图象确定阴影部分面积表示的物理量;
(3)根据甲图v-t图象求出AB两车的速度大小,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路程,判断路程关系。【解答】解:(1)由甲图知,图象为s-t图象,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标明其速度大小不变,为匀速直线运动;
(2)由乙图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所以阴影部分面积表示路程;
(3)由丙图知,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路程,由几何知识看出,经过10s,
则B车移动的路程sB=5m/s×10s=50m,
因为A车移动的路程为三角形的面积sA=1/2×5m×10=25m,
由于两车同向行驶,
所以,经过10s,两车行驶的路程长的是B。
故答案为:匀速;路程;B。【点评】本题考查了学生分析图象获取信息的能力,确定图象反应内容是解题的关键。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1)图中AB段的路程SAB=cm。(2)测得AC段的时间tAC=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3)在测量小车到达B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填“偏小”、“不变”、“偏大”)。【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根据图象读出AB段的距离;(2)根据图象读出AC段的时间和路程,运用公式v=s/t求出AC段的平均速度;(3)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根据公式v=s/t判断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1)图中AB段的路程sAB=80.0cm-40.0cm=40.0cm;(2)从图中可以读出AC段的路程sAC=80.0=0.8m,AC段的运动时间tAC=4s,小车通过AC段的平均速度:vAC=sAC/tAC=0.8m/4s=0.2m/s;(3)如果让小车过了B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v=s/t知,平均速度会偏小。故答案为:(1)40.0;(2)4;0.2;偏小。【点评】本题考查“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一定学会正确读出路程和时间,按平均速度的定义代入v=s/t求出平均速度。三.探究题(17、18、19每题9分,20题7分,共34分)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为了“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时速度的变化”给你提供了如图所示的装置。(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2)要完成该探究实验,需用的测量工具有和。(3)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4)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小车做运动。(5)若图中停表的每格为1s,那么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小车通过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2)计算平均速度的公式是v=s/t,据此可知,要想测量速度,必须用刻度尺测量距离、用秒表测量出时间;(3)斜面坡度越大,物体下滑速度越大,运动时间越短,时间不容易记录,由此选择合适的坡度;(4)小车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不同,据此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5)从图中读出小车通过前半段以及全程的路程和时间,利用速度公式计算小车前半段路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实验依据的原理是v=s/t;(2)需用的测量工具有:测量路程的工具刻度尺,测量小车运动时间的秒表(或停表);(3)斜面坡度越大,小车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越快,过某点的时间会越短,计时会越困难,所以为使计时方便,斜面坡度应小些;(4)由图可知,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通过前半段和后半段的路程相同,但前半段所用时间多余后半程所用时间,所以,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做加速运动。(5)由图可知:s=60cm=0.6m,s1=30cm=0.3m,t=5s,t1=3s;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v=s/t=0.6m/5s=0.12m/s。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s1/t1=0.3m/3s=0.1m/s;v2=s2/t2=0.3m/2s=0.15m/s。故答案为:(1)v=s/t;(2)刻度尺;停表;(3)小;(4)加速;(5)0.12;0.1;0.15。【点评】公式v=s/t适用于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一定注意用一段时间内的路程除以对应的时间,才能准确的求出平均速度。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B.用刻度尺测量出铅笔杆上细铜丝线圈的长度L2;C.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D.将细铜丝紧密缠绕在铅笔杆上;E.数出缠绕在铅笔杆上细铜丝的圈数N。(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错误的步骤是,还缺少的步骤是F。(2)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应是。(3)铜丝直径表达式:。【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解答】解: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正确测量方法是: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拉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紧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2,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2/N;由以上可知,没有必要的步骤是A,错误的步骤是C,还缺少的步骤F: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正确的实验步骤是:DEBF;故答案为:(1)A;C;用细铜丝的线圈总长度L2除以细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直径D;(2)DEBF;(3)L2/N。【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积少成多法的应用,我们在遇到我们无法直接测量的物理量时,就要认真思考,寻求间接的测量方法。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常用的卷筒纸是紧密地绕成筒状的,如图所示,小明同学想在不把纸放开的前提下,测量整卷纸的长度。他设计的方案如下:(1)将同类纸折叠n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则单层纸的厚度为。设纸的宽度为s,整卷纸的长为L,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2)用刻度尺测得纸筒的外半径为R,内半径为r,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3)由以上两式可整理得纸卷纸的长度可表示为L=。【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因为纸很薄且卷绕得很紧,所以从紧密地卷成筒状纸的横截面积的形成来分析,应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解答】解:(1)同类纸折叠n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则单层纸的厚度是d/n;纸的宽度为s,整卷纸的长为L,则纸筒的体积可表示为V=Ls;(2)不可能把纸拉直再测量长度,但卷成筒状的纸的横截面积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则测出横截面积的大小为:π(R2-r2);故纸筒的体积是V=πs(R2-r2);(3)而纸的厚度为d;所以纸的总长度(L)的计算表达式L=nπs(R2-r2)d。故答案为:(1)d/n;Ls;(2)πs(R2-r2);(3)nπs(R2-r2)d。【点评】本题考查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注意合理利用累积法测量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1章卷2学习了长度的测量后,小明想测物理课本的一张纸的厚度;小花看了地图想测量我们泉州地区海岸线的长度,应该如何测量?请你帮他们把测量方法写下来。【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特殊的测量方法的了解:(1)测多算少法:由于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限制,某些微小量,无法直接测量,在测量时,可以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集中起来,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微小量的个数,就可以得出被测量的值,如测量纸的厚度。(2)变曲为直法:长度的测量时,要求刻度尺应紧靠被测物体,在实际测量中,有些长度并非直线,可以借助于易弯曲但弹性不大的细棉线等,与被测物体紧密接触,然后量出细棉线的长度即可,如测量地图上铁路或河流的长度等。【解答】答:(1)小明先测测200页同样的纸,实际上是100张纸,因此一张纸的厚度等于200页纸的厚度除以100;(2)小花测量海岸线的长度,先用一根无弹性的棉线和海岸线重合,在棉线的两端做记号,再把棉线拉直,测出棉线长度,再应用比例尺求出海岸线长度。【点评】本题的解题关键是知道如何将不便于测量的物理量转化成便于直接测量的长度。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学生们正在教室内上课,为了减小校园外汽车的噪声干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
在校园周围植树
B.
将教室的窗户打开C.
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测装置
D.
每个学生都带一个防噪声耳罩【分析】噪声的防治主要从三种方式上来进行:一是在声源处减弱,二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在接收处减弱.根据每个选项的现象,分别进行分析判断.【解答】A、在周围植树会在噪声的传播途中减弱噪声,符合题意;B、将教室的窗户打开会增大噪声对学生的上课的干扰,不符合题意;C、噪声监测器只会测出噪声的分贝,不会减弱噪声,不符合题意;D、学生戴上防噪声耳罩后老师讲课声音也听不到,无法进行学习,不符合题意;故选A.2.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②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⑤婚庆时的爆竹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
①③④
B.
①②⑤
C.
①④⑤
D.
①④⑤⑥【解析】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说,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由噪声的定义可知①②⑤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属于噪声。故选B【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噪声的定义。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讲话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因为每个人的声带结构不同,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会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音色辨别是谁。故选B4.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决定了()A.
声音的响度
B.
声音的音色
C.
声音的音调
D.
声音的大小【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解答】声音的响度和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故A、B、D错误.故选C.5.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太空中宇航员间不能直接对话,因为真空不能传声
B.
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C.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D.
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可防止噪声的产生【分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靠介质,真空不能够传声;(2)回声定位是根据回声到来的时间和方位,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倒车雷达就是利用此原理工作的;(3)声音的强弱叫响度;(4)防治噪声的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A.太空中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在太空中宇航员间不能直接对话,A不符合题意;B.汽车安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回声定位的原理制成的,B不符合题意;C.电视的音量大小是指声音强弱大小,所以调节音量是改变声音的响度大小,C不符合题意;D.高速公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而不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6.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解答】A、“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指的是响度,生活中把“高低”和“大小”说混了,故A错误;B、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登月宇航员不能直接对话,故B正确;C、喇叭发声时在振动,这种振动具有能量,使烛焰摇动,故C正确;D、不同的乐器演奏,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也能分辨出来,这就是音色不同分辨出的,故D正确.故选A.7.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如图中的四幅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B.
乙图中,敲鼓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C.
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正在发声的手机铃声越来越大D.
丁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分析】将甲乙丙丁四个图涉及的物理情景,与对应的物理知识相联系,然后加以分析,即可确定选择项中对物理情景分析的正误,从而可以得到答案.【解答】A、透明的玻璃板,在声源与人耳之间建立了一层屏障,减弱了噪声的传播,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A正确.B、用力敲鼓,鼓面振动的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声音的音调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的.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随着向外抽出空气的进行,集气瓶中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听到的声音会越来越小.故C错误.D、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音调,因为弦乐器发出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弦的长度有关,而其响度是由手拨动弦的幅度来决定的.故D错误.故选A.【点评】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由多个因素来确定:琴弦的材质、长短、粗细、松紧程度,在选择项D中,只是涉及了长度这一个因素.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还可以涉及一个实验题来探究其音调高低与这些因素的关系.8.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现代技术不断得到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潜艇利用超声波定位水下目标B.
验钞机利用荧光物质在红外线照射下能够发光的原理工作C.
现代遥感卫星可以利用紫外线拍摄照片发现地面火情D.
夜晚,利用显微镜可以看到空中月亮表面上细小的物体【分析】(1)根据超声的穿透能力强,人们可以利用超声来探测进行解答;(2)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3)遥感卫星是利用远红外技术进行拍摄的;(4)根据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的作用来解题.【解析】A、超声的穿透能力强,潜艇是利用超声波定位水下目标的,故A正确;B、验钞机通过紫外线使钞票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故B错误;C、现代遥感卫星可以利用红外线拍摄照片发现地面火情,不是利用紫外线,故C错误;D、放大镜和显微镜是用来观察比较小的物体的,望远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的物体,月亮离我们的位置是非常远的,要用望远镜来观察,故D错误.故选A.9.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1)(2)
B.(2)(4)
C.(1)(3)
D.(3)(4)【分析】解决此题要掌握: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1)音调高是指声带振动的快,声音的频率高,导致发出声音的音调较高;(2)高歌是指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3)女声的声带振动快,音调高,女高音就是这个原理;(4)说话声音的振幅大,声音响度就大;故选C.10.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分析】(1)声音需要介质来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3)防治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治;(4)声音三个特性: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音色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A错误;B、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而超声波具有很强的能量,声音可以用来击碎身体内的结石,故B正确;C、喇叭禁鸣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B.11.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频率是80Hz的声音一定比频率是160Hz的音调高B.
振幅是3cm的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一定比振幅是5cm的响度大C.
城市多植树,设立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都可以有效地防止噪声D.
声音能传播信息和能量【分析】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减弱噪声的措施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解答】音调是由振动的频率决定的,频率是80Hz的声音一定比频率是160Hz的音调低,选项A说法不正确;响度是由振幅决定的,振幅是3cm的振动物体产生的声音一定比振幅是5cm的响度小,选项B说法不正确;城市多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设立显示噪声等级的装置只能起到监测作用,不能减弱噪声,选项C说法不正确;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声纳;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超声波清洗眼镜,选项D说法正确;故选D。12.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这种超声波具有能量B.
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C.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D.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分析】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防治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解答】A、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波,声能传递能量,声波具有能量;“金噪子”发出的声波是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因此不是超声波,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声音的强弱表示声音的响度;该声波的响度是145dB,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响度指声音的强弱,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另外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入耳处.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6分)1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蝴蝶的翅膀每秒钟振动五、六次,它所发出的声音低于20Hz,为________波,而海豚能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________波。上述两种频率的声音,人耳________(填“都能”或“都不能”)听见。【分析】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解答】发声体1s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范围为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蝴蝶的翅膀每秒钟振动五、六次,它所发出的声音低于20Hz,为次声波,而海豚能能发出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为超声波。故答案为:次声;超声;都不能。14.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________,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播的。【分析】声音的特色就是音色,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解答】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音色不同,口技演员模仿各种声音,当音色相近或相同时,模仿的才像,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音色。台下观众听到口技演员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故答案为:音色;空气.15.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夜晚,我们经过装有声控开关的楼道时,往往要用力地拍手或跺脚使灯点亮,“用力”是为了提高声音的________这一特性来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分析】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解答】声控开关是利用声音的响度来控制电路通断的,“用力”可以增大振幅,从而提高声音的响度.故答案为:响度.16.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物理课上,老师讲课的声音是由声带的________产生的,且通过________传到学生耳朵里的.接着,老师让大家玩一个游戏,某同学说“猜猜我是谁?”,其他闭着眼的同学立即说出了他的名字,同学们是根据________来辨别的.【分析】根据声音的产生条件分析解答;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声音不同,常用来区分不同声音.【解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老师讲课时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通过空气传到学生耳朵;闭着眼也能说出吗,名字,是根据音色来辨别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音色.17.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小明爸爸在家里修理厨房里的桌子时,不断发出敲击物体的声音,小明爸爸为了尽量避免声音对小明的干扰,他采取了三种方案:①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②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③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这种三种方案中,①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②是在________中减弱噪声;③是在________处减弱噪声.【分析】声音由声源振动产生,通过介质传播到达人耳,所以要减弱噪声,需要从声源处减弱(禁止鸣笛等)、传播过程中(在道路两旁建隔音墙等)、人耳处减弱(戴耳罩等).【解答】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被敲的地方垫一块抹布;主要是阻止物体不发声,故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把房间、厨房门窗关严,主要是在传播过程中对声音进行阻挡;故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嘱咐小明暂时用耳机塞住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声源;传播过程中;人耳.18.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中国好声音”比赛现场,吉他手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________;琴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现场观众耳中的.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目的是为了在________减弱噪声.【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2)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3)减弱噪声有三种途径:①在声源处减弱;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③在人耳处减弱.【解答】(1)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琴弦的振动快慢,即改变声音的音调.(2)琴声和我们的耳朵之间有空气,琴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耳朵中.(3)观众在听音乐时都要把手机关机或把铃声调成振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答案为:音调;空气;声源处.19.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闪电打雷时总是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在空气中________.如果某次闪电后3s听到雷声,则闪电处离人耳的距离为________
m.【分析】(1)闪电和打雷是在空中同时发生的,之所以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340m/s);(2)已知声音传播了4s,根据公式v=s/t变形可求打雷处离我们多远.【解答】解:(1)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声音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光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是空气中光的传播速度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2)由v=得,打雷处到我们的距离:s=vt=340m/s×3s=1020m.故答案为:光速比声速快得多;1020.20.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根琴弦,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首歌,我们也可以根据________不同辨别出乐器的种类.【分析】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根琴弦时,弦振动的幅度不同,声音的响度不同;弦振动的快慢相同,音调相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解答】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同一根琴弦时,弦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弦振动的快慢相同,故发出的声音的强弱不同,高低相同,即声音的响度不同,音调相同;用大小相同的力弹不同的琴弦,发出声音的响度相同,但音调不同;不同的乐器,即使其所发出的音调、响度相同,其音色也是不同的,故人们可以分辨出它们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故答案为:响度;音调;音色.21.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如图所示,把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当音箱发出声音时,烛焰被音箱所发声音吹得来回摆动.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________【分析】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解答】解:烛焰在摇晃说明它获得了能量,因为点燃的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音箱前,由于音箱的纸盆振动,带动空气振动,故发现烛焰随着声音来回摆动,表明了声波能传递能量.故答案为:能量.22.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下表中列出了声音在几种物质中的传播速度(单位是m/s),分析表中数据,
发现声速是不一样的,有两个特点:⑴________;⑵________。【分析】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解答】由表格数据可知,声音在不同温度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不同,所以可得: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也可以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还可以发现,通常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较小,而在液体中速度较大,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故答案为:声速大小可能和温度有关,声音在5℃、15℃、20℃的水中的速度不同;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三、实验探究题(每题7分,共14分)23.初中物理八年级上粤沪版第2章卷1在观察物体的振动与声音的产生的实验中:(1)把一根橡皮筋或其他弹性带子的一端系到墙上的钉子或门的拉手上,用手拉它的另一端,使其绷紧,再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或用一枝铅笔去拨动被绷紧的皮筋.观察它的振动并同时注意听到的声音.重复一次实验,听到声音之后突然用手捉住正在振动的皮筋,使它停止振动,会发现声音_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随之消失.(2)在桌子边上平放一把尺子或一根钢锯条,使它与桌面边垂直地伸出15cm左右,一只手按住它在桌上的那端,另一只手在它的另一端先向下按,然后再突然松开.观察尺的振动并注意同时听到的声音.重复一次实验,在听到声音之后突然用手去捉住振动的那一端,会发现声音_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立即消失.(3)在鼓面上放几粒米,敲击鼓面,在听到声音的同时观察米粒的运动.如果找不到鼓,可以把录音机或音响的音箱水平放倒,正面向上,在音箱的布上放几个细碎的纸屑.选择低音较多的音乐,开大音量,观察到纸屑_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随音乐振动,“开大音量”中的音量实际上是指声音的________
(4)把手指放在自己的喉部,然后说话.感觉和体会喉部在说话的同时产生振动,试着在说话的中间骤然中止发声,会发现并体会到喉部的振动_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突然停止.【分析】解决这几个实验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会消失;人耳能够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解答】解:(1)当把橡皮筋用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菏泽学院《口语能力训练》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基础蹲礼仪培训
- 信息资源管理学基础
-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总结-三篇
- 少先队活动教案
- 初会考试培训与需求分析
- 货车车辆挂靠协议
- 人教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8 蝴蝶的家》教学课件小学公开课
- 教职工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 电商创业培训
- 2022-2023学年天津市南开区翔宇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 建筑工程勘察项目-技术标
- 铁路线路工钢轨折断处理作业指导书
- 公司“119”消防宣传月活动实施方案
- GB∕T 36655-2018 电子封装用球形二氧化硅微粉中α态晶体二氧化硅含量的测试方法
- 新部编(统编)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全册分单元知识考点梳理
- 大马大马告诉我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水质)原始记录
- 高考冲刺主题班会——勇往直前无畏风雨课件(17张PPT)
- 融优学堂人工智能(北京大学)章节测验答案
- 植物源农药的提取分离和结构鉴定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