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二章 本章复习课_第1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二章 本章复习课_第2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二章 本章复习课_第3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二章 本章复习课_第4页
浙教版九年级上科学第二章 本章复习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复习课[学生用书B28]类型之一物质的分类1.如图所示,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原子,“”表示碳原子,“”表示氢原子,则该化学反应中不存在的物质种类是(C)图1A.单质 B.氧化物C.盐 D.有机物类型之二金属材料2.[·天津]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1)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但体温计中的金属却是液体,该金属是__汞(或Hg)__。(2)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这种氧化物的化学式为__Al2O3__。(3)向含有氯化铜、氯化锌、稀盐酸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_ZnCl2和FeCl2__(填化学式)。(4)铁矿石有多种,如赤铁矿(主要成分Fe2O3)和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等。①写出赤铁矿石中的主要成分与一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Fe2O3+3COeq\o(=,\s\up7(高温))2Fe+3CO2__。②冶炼2900t含四氧化三铁80%的磁铁矿石,理论上能得到含杂质2%的生铁的质量是__1714.3__t(结果精确到0.1)。【解析】(4)②冶炼2900t含四氧化三铁80%的磁铁矿石,设理论上能得到含杂质2%的生铁的质量是x。Fe3O4+4COeq\o(=,\s\up7(高温))3Fe+4CO22321682900t×80%x×(1-2%)eq\f(232,2900t×80%)=eq\f(168,x×(1-2%)),x≈1714.3t。类型之三物质的转化3.[·成都]如图为物质经一步反应转化的两种途径,相关说法正确的是(C)图2A.氧化物为SO2B.X只能是硫酸C.②可能有沉淀生成D.①②属于复分解反应4.[·长春]下列实验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是(B)A.制备Cu(OH)2固体:用CuO与适量NaOH溶液混合B.鉴别稀H2SO4和稀盐酸:取样,分别滴加Ba(NO3)2溶液C.除去CO中的少量CO2气体:将气体通过灼热的CuO粉末D.分离MnO2和KCl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5.[·北京]为探究碳还原氧化铜的最佳实验条件,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干燥混合物1~2.5g进行系列实验。【查阅资料】①氧化铜(CuO)为黑色固体。②碳还原氧化铜得到的铜中可能含有少量的氧化亚铜;氧化亚铜为红色固体,能与稀硫酸反应:Cu2O+H2SO4=CuSO4+H2O+Cu。【进行实验】实验1:取质量比1∶11的木炭粉和氧化铜混合物1.3g,进行实验。序号1-11-2装置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黑色粉末中混有少量红色固体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实验2:取一定量的混合物,用1-2装置进行实验。序号木炭粉与氧化铜的质量比反应后物质的颜色、状态2-11∶9红色固体有金属光泽混有少量黑色物质2-21∶10混有很少量黑色物质2-31∶11混有极少量黑色物质2-41∶12无黑色物质2-51∶13混有较多黑色物质【解释与结论】(1)配平化学方程式:eq\x(1)C+eq\x(2)CuOeq\o(=,\s\up7(高温))eq\x(2)Cu+eq\x(1)CO2↑。(2)实验1-2中,证明产生了CO2的现象是__澄清石灰水变浑浊__。(3)实验1的目的是__探究氧化铜与木炭的受热面积对其反应的影响__。(4)实验2的结论是__木炭与氧化铜质量比为1∶12时恰好完全反应,因此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最佳质量比为1∶12__。【反思与评价】(5)实验2没有进行质量比为1∶14的实验,理由是__木炭与氧化铜的质量比为1∶13时,氧化铜已过量__。(6)为检验2-4的红色固体中是否含Cu2O,所需试剂是__稀硫酸__。类型之四综合探究6.[·泰安]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咨询老师准备用亚硫酸钠溶液与浓硫酸反应来制备一定量的SO2[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老师给他们提供了一瓶亚硫酸钠溶液并告知该瓶溶液放置时间可能较长,不知是否变质。兴趣小组的同学分成甲、乙两组对该瓶亚硫酸钠溶液成分进行实验探究。【提出问题】①该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②该瓶溶液中亚硫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查阅资料】(1)Na2SO3有较强还原性,在空气中易被氧气氧化:2Na2SO3+O2=2Na2SO4;(2)Na2SO3能与酸反应产生SO2气体;(3)SOeq\o\al(2-,3)、SOeq\o\al(2-,4)均能与Ba2+反应产生白色沉淀,BaSO3可溶于稀盐酸。【作出猜想】猜想1:没有变质,成分是Na2SO3;猜想2:完全变质,成分是Na2SO4;你认为还可能有的猜想3:__部分变质,成分是Na2SO3和Na2SO4__。【实验探究Ⅰ】甲、乙两组分别进行实验探究溶液是否变质:小组实验操作现象结论甲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没有变质,还是Na2SO3乙组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氯化钡溶液,再加入足量稀盐酸__产生白色沉淀,加入稀盐酸后沉淀部分消失,生成气体__已部分变质【评价】有同学质疑甲组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部分变质也会产生气泡__。【实验探究Ⅱ】甲组设计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注: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影响忽略不计)图3(1)连好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在锥形瓶中放入126g该样品;(2)实验前称量C装置的质量;(3)关闭活塞K,用注射器推入浓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4)打开活塞K,缓缓鼓入一定量的氮气,关闭活塞K;(5)再次称量C装置的质量发现比反应前增重6.4g。由此,计算出该溶液中Na2SO3的质量分数为__10%__。【解释】若没有进行第4步操作,则测得亚硫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实际的__偏小__(选填“偏小”或“偏大”)。乙组仍使用第一次实验的原理,进行如下实验测定Na2S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第一步:称取试样ag;第二步:在溶液中加入过量氯化钡溶液和足量稀盐酸;第三步:过滤、洗涤、烘干沉淀;第四步:称量沉淀的质量为bg;第五步:计算溶液中Na2SO3的溶质质量分数=(1-142b/233a)×100%。试回答下列问题:(1)加入氯化钡溶液过量的目的是__使溶液中Na2SO4全部转化成沉淀__。(2)第三步操作要洗涤沉淀的原因是__沉淀表面溶液中含有NaCl、BaCl2,烘干时一并析出会造成沉淀质量偏大__。【反思】由此可得出,保存亚硫酸钠时应__密封保存防止氧化__。类型之五综合计算7.现有HCl与CaCl2的混合溶液,为了分析混合溶液中HCl和CaCl2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实验方案:图4实验数据:实验共记录了两组数据:第①组,气体吸收完全后,NaOH溶液质量增加4.4g;第②组,沉淀完全后,经过滤、洗涤、烘干后得到固体的质量为10g。根据实验设计及有关数据进行分析与计算:(1)混合溶液中HCl的质量分数为__7.3%__。(只写结果)(2)混合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3)实验中混合溶液与Na2CO3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经过滤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8.2%__。(不考虑过滤中的损失。只写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4)若在100g混合溶液中不断加入10.6%的Na2CO3的溶液,请你画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产生沉淀的质量的关系图。图5【答案】(2)设混合溶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