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当前中职乡土文化教育在教材资源、师资力量及学生文化认同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师应实施针对性的改革,深层次开发教材内容,通过项目式学习方法创新教学,加强专业研修,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从而推动乡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育中的深入融合,实现中职教育高质量的发展。关键词:乡土文化;中职语文;要素整合;革新策略乡土文化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独特传统、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它是中职生了解自己所处社区、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兴文化的崛起,乡土文化的生命力似乎在慢慢消逝。作为中职语文教师,我们有责任和义务重新激活乡土文化的生命活力。因此,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整合和优化乡土文化元素,将乡土文化元素融入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对乡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维系乡土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进而传承和弘扬优秀乡土文化。一、中职语文教材中乡土文化的融合情况分析中职语文教材在设计上充分考虑了中职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兼顾学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培养。因此,中职语文教师要深入分析中职语文教材的特点与结构,整合与优化教材中的乡土文化元素,并根据教学需要呈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教材特点与结构“文化传承”是语文学科素养非常关键的现实指向之一。中职语文教材在内容上的综合性体现了对中职生人文素养的全面培养,贴合了中职生的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强调受教群体文化底蕴与思辨素养的建构。广西目前所使用的中职语文教材主要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个部分组成。在新版教材的编排中,传统的文体组元模式被模块化的结构所取代。基础模块特别设置了“语言语感”“中外作品选读”“古诗文”以及“阅读研讨”等多个专题,而涵盖传统文化内容的部分大约占据了总学时的六成,充分展现了语文学科在育人价值上的重要地位[1]。(二)乡土文化元素的整合情况及呈现方式在内容设计上,教材内容通常包括地方历史、民俗、方言、传统艺术等乡土文化相关内容。这些内容既有直接的文本介绍,又有课后活动、项目学习等互动形式呈现,使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理解和体验本土文化。此外,教材中对乡土文化的呈现还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的融入。如通过运用新媒体技术如视频、互动软件等,使乡土文化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以中职语文一年级教材《景泰蓝的制作》一课为例。景泰蓝作为中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植根于我国源远流长的民族工艺,汇集了多种类型的审美理念。《景泰蓝的制作》一文通过详细介绍景泰蓝的制作工艺,不仅传播了地方文化,而且展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一是详细描述了工艺技术。文章通过对景泰蓝制作流程的详细描述,如选材、打底、镶嵌铜丝、上色等步骤[2],向读者展示了这一工艺的复杂性和精细性,不仅让读者对景泰蓝有了直观的了解,而且提高了读者对这一工艺的认识和尊重。二是深层次体现了文化价值。文章通过讲述景泰蓝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如景泰蓝的起源、在历史上的地位及其在皇家文化中的应用等,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及民族自豪感。三是对标职业教育实际情况。在现代社会,很多传统工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文章通过展示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强调了技艺传承的重要性,体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融合。二、乡土文化教育的不足之处乡土文化是文化多样性和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深入分析乡土文化教育的不足之处,对教师理解教材和推动教材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土文化教育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教材内容、教学资源及师资力量不足乡土文化教育在教材内容、教学资源与专业教师方面面临严峻挑战。一是教材编排问题。在现行的中职语文教育体系中,教材的设计更侧重于全国统一的标准,采用统一编排的形式,缺乏本土性。这种教材编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接触和理解本土文化的机会,导致他们对自身文化根源的认识和理解明显不足,且这种趋同化的教材设置限制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和对本土文化的归属感。二是资源缺乏系统性。乡土文化的有效传承需要丰富多元的资源,如地方志、民俗资料、方言录音等,而这些乡土文化教学资源通常是分散的,缺乏有效的整理、标准化处理和可访问性,如此就削弱了乡土文化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吸引力和传播效果。三是师资力量薄弱。中职教师队伍在年龄、学历、经验、专业类别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3]。现有的教师往往缺乏对乡土文化的深入研究,缺乏专业培训的机会,难以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二)学生文化认同尚未到位人类意识形态在演进过程中既吸取了同质文化、本土文化的核心意蕴,又选择性地渗透了异质文化的先进思潮。造成学生文化认同不到位这一现象的原因需要从社会变迁、教育环境、心理发展等多个维度进行考量。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当今,部分产品生产凸显出“文化流水线”[4]的趋势,受教群体在不断接触国外文化和思潮的过程中,逐渐淡忘或忽视本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本土文化的介绍通常是浅尝辄止,缺乏深入探讨和实际体验,且学校教育在内容上更偏向于宏观的国家历史和文化,而忽略了更贴近学生生活的地方乡土文化;家庭和社区在文化传承上的疏忽,加上青少年自身的心理特点,共同导致了学生对地方乡土文化认同的缺失。(三)传统与现代价值观不统一在教育学领域,乡土文化教育的核心挑战之一便是传统与现代价值观的碰撞。这一现象在学科体系的演变过程中尤为突出,涉及经典与现代理论的交汇、知识更新与社会需求的适应,以及不同教育观念的辩证统一,造成了课堂价值观[5]、个体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层面的冲突。同时,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与传统文化的传播机制之间的差异,又加剧了教育学科在适应社会变革、传递文化价值观中的挑战。这是教育学科体系应当关注和回应的时代课题。三、中職语文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途径中职语文教育融入乡土文化元素的改革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乡土文化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生活智慧,是青少年树立文化自信和增强身份认同的重要源泉。然而,传统的乡土文化面临着被边缘化和被遗忘的风险,中职语文教师应发挥积极的引领与融合推动作用,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以利于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一)教学内容层面的整合:深度开发教材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深入分析教材,并建构相关指标体系来检验实效[6]。教师在二次开发中职语文教材时,应强化课程整体规划意识,整合课堂教学、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及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学习、探讨进而真正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首先,教学内容层面。语文作为理解文化的基础工具,其学科核心素养根植于语言的深入理解和文化传承[7]。然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学习语文往往局限于语法、语音等方面,而忽视了语言的文化层面和历史层面。教师应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依据知识性、趣味性和传承性的原则,通过选修课程和语文实践活动,引入关于汉字造字法、成语、对联、修辞、回文诗等专题,旨在加强母语的教化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汉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其次,情感审美层面。教师应提炼关键词,指导学生领会中国古诗文和现代文中的乡土意识、文人气质和自然情怀,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并结合中职新版语文教材中增加的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等相关内容,通过群文阅读和比较阅读等方法,引入“快速默读、视读”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阅读速度与阅读质量[8],引导学生从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中发现共同的精神追求和道德价值。再次,引入语文专题。教师应强化与中职教育相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如职场沟通、职业文书写作等,整合文学、历史、社会科学等领域的知识,与中职教育专业课程相互补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最后,聚焦职业导向的地方历史与文化。教师在讲解区域文化时,不仅要介绍地方名人的生平,还要突出他们的职业成就,如企业家的创业经历、工匠职业技能的发展,以激发学生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同时,探讨地方历史与职业发展的关系(例如地方产业的兴衰与就业机会的演变等),并加入实用性的民俗知识学习,传授传统节日食品或手工艺品的制作技术,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二)教学方法层面的创新:项目式学习项目式学习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将不同学科和主题相互关联,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9]。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项目式学习强调将乡土文化融入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本土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技能和职业素养。一是项目主题的选择。教师应深入研究当地的乡土文化,包括民俗、传统工艺、习俗等,以找到富有代表性和深刻文化底蕴的项目主题。同时还应选择能够引发学生兴趣和思考的主题,如传统民间故事的现代演绎,或乡村风物画的创作与展示。二是多维度项目设计。教师应明确项目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和评估标准,选择与学生家乡相关的乡土文化项目,如当地传统节日、地方历史事件、民间故事等,确保选定的项目既与中职语文教学目标相符,又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相结合,有助于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提升。三是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主要包括撰写文档、制作演示材料、进行口头表达等,在贴合项目需求的基础上,促使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提升语文能力。四是学生实践与项目评估。教师应对学生参与实践的项目进行全方位评估,包括采用研究、采访、文献阅读等方式,以收集与乡土文化项目相关的信息,并多方面反思项目的运作实效。(三)师资培训层面的强化:教学专题研修为全方位提升中职教师素质,可开展一系列契合中职生特点、融入跨学科跨领域跨层次教师、穿插校本培训、聚焦本土文化底蕴、以具体案例引出主题的研修培训[10]。一是乡土文化基础知识培训。以“乡土文化的概念、内涵、历史发展、地域特点”为主题,采取专家讲座、文献研究、乡村考察、座谈会等形式开展教师乡土文化基础知识培训,要求参训教师撰写一份关于本地乡土文化的研究报告。二是进行乡土文化融合教学设计。采取“教学设计研讨、实例分析、课程评估标准制订”等方式,鼓励教师设计一个包含乡土文化元素的课程单元,并制订教学计划。三是乡土文化融合教学实践。采取“教学实施、同行评课、学生反馈、教师自评”等方式,安排新授课,将设计好的课程单元教授给学生,收集多方反馈,并着力提供教师参加乡土文化考察、研究项目和教育活动的机会。四是培训结业。教师提交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学生作品以及课堂录像,审核评估后完成结业。(四)学生实践层面的传承:感受、践行与分享学生既是载体又反映了文化传承需求。一是田野调查和考察。组织学生前往当地乡村或小镇进行田野调查,了解其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信息。学生可以通过采访当地居民、拍摄照片、记录日记等方式收集资料,以亲身体验和观察全面感受乡土文化的真实性。二是积极参与乡土文化节庆活动,亲身感受和体验乡土文化的精髓,增强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学生应分析节庆活动的起源、意义和演变,以及它们如何反映当地的历史、价值观和社会结构,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乡土文化认知。三是展示和分享乡土文化。组织学生开展乡土文化展示和分享活动,让他们将所了解到的乡土文化信息通过展板、演讲、小品演绎等方式进行展示与分享。四是制作手工艺品。鼓励学生参与乡土文化相关的艺术和手工艺品制作活动。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传统的工艺技巧,制作传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国劳务正式合同模板
- 代理麦芽合同模板
- 2024城市智慧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技术开发合同
- 2024医疗机构病案管理服务合同
- 2024年屋顶施工材料合同
- 空手道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航空航天地磅租赁协议
- 农田水利毛石挡土墙施工协议
- 空气净化律师服务合同模板
- 港口物流区域副总招聘协议
- 公务员考试行测答题卡
- 为未成年人利益保证书(抵押未成年人不动产)
- 变更实施验收报告
- 小学英语期中试卷分析(三篇)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小数乘整数》 青岛版 (共19张PPT)
- 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全册教案
- 《语言学纲要》修订版课后练习题
- 甲状腺癌术后并发症护理
- 2022年《江苏省机动车维修费用结算清单》格式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
- 机械毕业设计(PLC的恒温箱控制系统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