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一体双域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1页
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一体双域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2页
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一体双域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3页
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一体双域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4页
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一体双域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探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中职电子电器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有待优化、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在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中职学校应实施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一体双域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校企一体,推进“校企融合、分阶递进”的课程体系构建;校企双域,推进“数字赋能、校企双域”教学模式改革;校企协同,推进“三融合”教学评价改革等措施,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当前电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需求。关键词:现场工程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现场工程师是指在生产、工程、管理、服务等一线岗位,能够以科学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工作现场技术应用问题的应用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当前,电子产业迅猛发展、电子市场迅速扩大,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大,迫切需要一大批高技能人才服务于日益智能化复杂化的职业岗位,中职学校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探索以应用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为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专业人才。为此,中职学校开展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的中职电子电器应用与维修专业(以下简称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旨在全面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施产教协同育人,培养一批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这对推进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以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为例,探索在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构建校企一体,学校企业双域平台,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推进评价模式改革的“一体双域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校、企业双元一体,开展校企“双域”工学交替的实训教学,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以满足电子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需求。一、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一)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有待优化当前,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有待优化。电子电器专业是传统专业,部分中职学校由于受实训设施设备影响,加上校企合作存在欠缺,与企业信息沟通不畅,该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定位在家用电子产品的维修、维护以及基本电工技术技能应用上,学生专业技能单一,很难适应当前电子技术相关岗位的需求,学生的就业难度大,导致近年来该专业生源数量不断减少。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新知识、新技术迅速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单一的专业技能已经不能满足岗位的要求与产业的发展,这也对电子电器专业技术人才提出更高的要求。中职学校开设电子电器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和电子技术、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等知识,具备电子电路分析、组装与检测等能力,以及现场工作、工程问题处理能力,而且应具备工匠精神、信息素养,还应具备沟通协调能力,才能面向电子电器产品生产一线,经销、维修中心和企业、事业单位的电器维护及维修等岗位群,更好地从事电子产品生产制造、维护、工艺、管理与技术支持等工作。(二)专业课程设置缺乏科学性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部分中职学校设置的电子电器专业课程缺乏科学性。一是由于调研不够深入、企业参与度不高,缺乏深度的职业能力分析,专业课程设置没有与行业、企业对接[1],没有及时将企业新工艺、新技术、新标准纳入教学内容与教学体系,导致学生难以接触到企业及岗位的最新讯息,专业能力难以得到有效拓展。二是专业课程标准、教学计划不能与时俱进,课程教学仅限于教材,学生从教材上获取的专业知识及技能难以满足社会、企业发展的需求。例如,中职电子电器专业的核心课程——热电动器具原理与维修,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热与电动器具主要产品的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培养学生识读电器原理图、接线图、结构图的能力,然而部分教材介绍的电热电动器具老旧、维修案例过时,对学生维修技能的提升帮助不大。此外,专业课程侧重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学时不足等,也是当前电子电器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三)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当前,中职电子电器专业课堂教学质量有待提高。一是电子电器专业课程知识点多、原理复杂、实用性强,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电路学、电磁场理论、控制理论等,课程学习难度大,教师如果不能施以妥善引导,学生容易产生畏难心理。二是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手段没能及时更新,部分教师仍然采用“填鸭式”讲授模式,过多强调教师主导,而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三是课程教学资源不足。在软件资源建设上,学生能接触到的课程资源仅限于授课PPT及少量教学视频,个性化、系统化设计的课程教学资源少之又少,无法辅助学生强化专业课程学习。在硬件资源建设上,实训设备不足,实训场所局限于学校实训基地,实践教学安排不合理,实训教学大多停留在教师演示、学生实操,如撰写实训报告等固有模式上,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二、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现场工程师视域下的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前提,构建“一体双域三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其中,“一体”即校企一体,“双域”即学校、企业双域平台,“三推进”即推进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推进教学模式改革、推进评价模式改革。(一)校企一体,推进“校企融合、分阶递进”的课程体系构建中职学校要与企业紧密对接,及时了解当前紧缺的岗位需求,以职业行动为导向,以工程项目为牵引,聚焦中职电子电器专业核心能力培养,通过校企一体共同构建“校企融合、分阶递进”的课程体系。校企双方根据岗位能力培养需求开展合作,共同制订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明确专业课程体系开发要求和工作路径。一是建立校企合作共建共管机制。如成立由校企政行多方参与的决策机构,构建完善校企共赢、责任共担、资源共享的产教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长效机制;成立行业企业技术专家、学校专业骨干教师、优秀毕业生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订详细的人才培养工作方案。二是开展企业调研。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学校深入电子制造相关企业,了解行业发展动态,深入了解岗位能力需求,了解对应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工作过程与工作内容。三是开展典型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分析。如分析产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代表性工作任务,从代表性工作任务中提取典型工作任务,并对典型工作任务与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描述,提炼核心知识、技能及素养,为电子电器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体现具备工匠精神,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专业特色内涵。校企一体共同构建“校企融合、分阶递进”的课程体系。结合中职电子电器专业国家教学标准,根据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重构课程体系,将现场工程技术问题解决能力的要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课程设置与工作任务(工程项目)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环境与工作场景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按照职业认知—职业熟练—技术能手三个阶段设计梯度课程,构建“校企融合、分阶递进”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构建与课程体系和培养模式相匹配的教学保障体系,包括师资队伍、教学设施、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确保中职电子电器专业课程体系有效实施。(二)校企双场域,推进“数字赋能、校企双域”教学模式改革依托学校场域、企业场域的“双域”教学平台,校企联合推进“数字赋能、校企双域”的教学模式改革,丰富中职电子电器专业课程教学资源,提高中职电子电器专业课堂教学质量。首先,校企合作开展课程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教学资源进行专业课程开发与建设,可以进一步优化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内容,提高教学效果。校企双方依托学校与企业各自的优势资源,根据产业发展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实际工作岗位和工作流程出发,通过分析、梳理实际岗位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定位课程目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与案例,开发新形态一体化实用性教材,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状态,实现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解决所使用的教材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学校要有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针对工程项目、技术难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搭建在线精品课程,开展线上线下教学,以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其次,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学校通过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真实的电子制造工程项目、案例为载体,以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理实一体化教学,实现课程教学由知识讲授向知识应用转变,促进理论教学服务技能教学、服务职业技能的总体提升。课程案例、实践教学和课堂活动来源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积极探索新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技能。学校要鼓励小组合作探究实施工程项目、完成学习任务,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由此,通过课堂教学改革,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能够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最后,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开展校企双场域工学交替实训教学。一是以产业为依托,以实践为主体,建设产教融合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生产、实用有效的实训场所。学生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通过接触真实的工作流程,了解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参与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二是将企业电子制造工程项目、电子产品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标准引入实践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3]。三是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合理设置实践课程课时比例,依托校企实训基地开展工学交替的实训教学、岗位轮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校企协同,推进“三融合”教学评价改革校企双方要共同设计、制订评价方案,基于职业能力、综合素养及工作岗位要求构建“三融合”教学评价模式(如图2所示),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与成效,提高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一是线上评价与线下评价相结合,强调能力培养。学校可采集平台学习行为数据,精准分析学生的认知投入水平和学习目标达成情况,在评价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知识偏好、能力缺陷、发展目标等内容,实现个性化的学生综合评价,辨别学生的学习困惑,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为课中教学提供依据。其中,线上评价占比为40.00%,线下评价占比为60.00%。二是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融合,注重学生评价的动态性和诊断性[4]。学校将学习通平台数据采集和分析评价渗透在教学环节之中,实现基于数据分析证据的差异化教学和适应性教学,注重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以过程评价考核学生学习过程的态度、方法、规范操作与协作情况,以终结性评价考核作业、任务实施效果、工程项目结果,最大限度确保学习成效。三是综合评价与增值评价相融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如强化评价主体和评价手段,强调综合性评价,由校企双方结合企业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素养等情况,关注学生的进步程度,形成纵向比较,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三、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的成效(一)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的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在遵循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规律,以及充分开展企业调研,深入分析电子制造领域紧缺技术岗位能力需求基础上,开展强化学生电子通用技术、电子制造工程项目基础、工程实践能力、现场工程技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训,以增强学生的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生产设备调试维护、现场生产管理的实训实践能力,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思维、工匠精神、人文素养为目标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其人才培养定位精准,培养了学生相关中职电子电器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养,提高了学生解决电子制造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提升专业内涵发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及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二)有序推进了产教融合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的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以校企合作为基本前提。校企双方签订了专业人才培养协议,面向电子制造紧缺技术岗位设立人才培养岗位,对接岗位技术标准与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深度沟通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及工程技术训练中心,根据岗位能力培养需要,合作开发优质课程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互派优质教师、技术骨干,在校企双场域开展工学交替的专业课程教学,基于真实的工程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岗位实践;校企协同对接企业要求、岗位标准,制订考核方案,有效检验了人才培养质量。可见,校企现场工程师视域下的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推动了专业与产业精准对接,有序推进了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现资源共建共享、优化配置。(三)师资队伍建设得以加强现场工程师培养视域下的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是以校企合作分工、双主体协同育人为着力点,通过互聘共用、双向培养校企双导师,联合开展专业课程教学、专业建设和技术研发的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导师协同企业导师,按照中职电子电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开展课程设计、开发新形态教材及信息化教学资源,依据培养岗位标准实施岗位技能教学和指导岗位实践教学。学校导师负责开发适合岗位职业理论和技术应用的课程,开展学生职业素养、文明礼仪等核心素养教育,并协同企业导师开展技术研发、产品攻坚工作,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校企双方为校企双导师提供培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