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习作续写故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_第1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习作续写故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_第2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习作续写故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_第3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习作续写故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_第4页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习作续写故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续写故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教学

习作

续写故事

任务一:解读习作页面,明确习作要求

任务二:依据图画情节,搭建故事框架

任务三:化解故事冲突,多元故事续编

解读习作页面

明确习作要求

任务一

生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是最值得庆贺的日子。我们会以各种形式庆祝自己的生日。

谁来和大家分享自己过生日时,最热闹,或最快乐,

或最惊喜,或最幸

福的时刻。

我过生日时,妈妈、爸爸把我的好朋友都请到了家里,我们一起玩游戏好热闹。

是呀,在生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亲人相聚、朋友相会、甜蜜的蛋糕、好吃的美食、暖心的礼物、令人激动的惊喜。难怪大家都盼着过生日呢!

我过生日的时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送了我好多礼物,我好幸福。

我过生日时,全家人都围着我唱生日歌,看我许愿吹蜡烛,我好开心啊。

尝试续编故事。

根据所给插图和文字,推测故事的发展和结局,把故事写完整。

习作要素

要素解读

请结合单元页的习作要求,默读本课习作内容,

思考:本课习作要求我们做几件事。

①根据图画中的意思往下写。

习作要求

②写好以后,自己小声读一遍,用修改符号修改。

③说一说更喜欢谁写的故事。

要续编好故事,就要用好一个本领。

请回忆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本领?

预测

预测方法

你都学到了哪些预测方法?

《倒不了的老屋》

①看题目预测

《倒不了的老屋》

②看内容预测

《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③联系生活预测

④看结尾预测

《小狗学叫》

依据图画情节

搭建故事框架

任务二

既然是续写故事,就要读懂图上的故事,请你依次看看这三幅图画,说说图上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同学们在一起交流过生日快乐的情景,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

了,可是他的爸

爸妈妈都在外地

工作,同学们就

商量一起给他过生日。

推测插图大意

①读懂图画,推想合情理

瞧,读懂图画内容,弄清故事的起因,后面的“续"才有依据,续写的故事才会合情合理,这是续编故事的第一步。为了方便大家写作,老师已经把故事的起因写下来了,大家可以接着往下编故事。

特别的生日

下课了,同学们在教室里聊天。

陈刚说:“我上个星期过九岁的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

王丽丽说:“我也刚刚过了九岁的生日,生日那天是全家人一起过的哦。"

大家都说这两个同学真是幸福啊。

李晓明听了,心里想:“我也快过生日了,但是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

看到李晓明愁眉苦脸的样子,陈刚对王丽丽说:“李晓明的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我们可以……"

老师把故事的起因写下来了,大家可以接着往下编故事。

同学们究竟会怎样为李晓明过生日呢?

谁来将自己推想的故事和大家分享。

你发现了哪些细节提示你,李晓明生日那天,同学们会准备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并说说你是怎么推想的?

1.看清图中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细节。

2.看清图中人物语言的细节。

“我上个星期过九岁的生日,妈妈给我买了一个很大的蛋糕”

生日那天同学们会为李晓明准备一个大蛋糕。

我根据

我推想

“我也刚刚过了九岁的生日,那天是我们全家人一起过的哦"

生日那天同学们会为李晓明准备一个大蛋糕。

我根据

我推想

“我也快过生日了,但爸妈都

在外地工作……”

李晓明的爸爸妈妈会回来,和李晓明一起过生日。

我根据

我推想

②看清图画,推想有依据

瞧,亲爱的孩子们,观察图画读懂故事的起因,根据画面内容推想出故事大致的发展和结局;看清图画细节,根据插图和提示的细节可以推想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原来续编故事也“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续写一定要有依据呀。

要想真正帮助李晓明解决问题,我们还得转换角度,看看他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帮助,怎样的帮助才是有价值的。

李晓明在心里说:“我也快过生日了,但是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看着这个省略号,看着李晓明孤零零的身影,落寞的表情……

请推想李晓明此刻的心情,以及他最向往的是什么呢?

细读插图,感悟情绪

可能生日那天也没人陪他,好冷清呀……

感谢亲爱的孩子们,你们结合自己生活中类似的经历,能够推想体悟他人的情绪,这份善解人意让老师感动。

过生日了爸爸妈妈不能回来陪他,我觉得他好孤独。

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我觉得他好可怜。

没有爸爸妈妈,生日对李晓明来说是孤单、冷清、伤心、失落的。再看看同学们谈论生日却是,热闹、快乐、惊喜、幸福。

比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帮助李晓明过这个生日,

要解决的难题究竟是什么?

对比插图,发现矛盾

比较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帮助李晓明过这个生日,

要解决的难题究竟是什么?

我知道了,是不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生日那天李晓明很寂寞,他想同大家一样,过一个热闹、惊喜、快乐、幸福的生日。

发现核心矛盾

③发现矛盾,推想有意义

是呀,没有爸爸妈妈陪伴,生日冷清、孤独,而李晓明向往一个热闹、快乐、温暖的生日。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为李晓明准备的生日才更有意义。

同学们,要续编好这个故事,就要解决这个矛盾,故事才会更有创意,也才能讲得更清楚。

方法总结

续写故事

①读懂图画,推想合情理

②看清图画,推想有依据

③发现矛盾,推想有意义

化解故事冲突

多元故事续编

任务三

成立“生日策划创意小分队"

1、制定创意:分小组根据图表制定各自的生日创意。

2、衡量标准:要结合生活经验,问自己:能做到吗?他需要吗?有意思吗?

你们想帮助李晓明解决这个困难,让他也和我们一样过一个热闹、快乐、幸福、充满惊喜的生日吗?那就赶快行动起来吧。

特别的地方

特别的布置

特别参加者

特别的礼物

特别的惊喜

1

2

3

生日企划书

能做到吗

他需要吗

有意思吗

究竟哪一组能担任本次的“创意策划师”呢?

让我们将自己的创意写进我们的“生日盛典预测"中吧!

“生日创意”究竟怎么样,能化解故事开始时的矛盾,带给李晓明贴心的生日吗?下面有请“大众评委"。

一组:客观评委

“能做到吗”

二组:贴心评委

“他需要吗"

三组:创意评委

“有意思吗”

组建评委,明确评价标准

听评同学的作文,评选最佳“创意策划师”,

感受分享故事的快乐,帮助他人的愉悦。

谢谢

()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2.能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合理推敲故事发展情节。结合合理想象的方法,用完整、流畅、有条理的语言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教学课时]

1~2课时

一、思维训练,认识“续写”

1.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句子,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请你们发挥想象,将句子补充完整。

2.课件出示:

春天到了,_____。

“啪”,花瓶打碎了,我_______。

指名说句子。

提示:春天会出现什么样的景象?花瓶打碎了和“我”有什么关系?

(2)小结:我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来写自己所见、所闻、所感,补充了句子,这就是我们合理的想象。

3.过渡:刚才我们是在续写句子,大家也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丰富的想象力把句子补充完整了。今天我们也要完成作文——续写,那什么是续写呢?(出示课题)

(1)续写要抓住“续"字,在原文的基础上想象和推测。

(2)将原材料的故事情节延伸下去。

(3)补充故事情节直至完成一篇完整的作文。

二、提炼要点,明确要求

过渡:同学们,你们喜欢过生日吗?你最难忘的生日是怎么过的?用简短的几句话说一说吧!(学生自由发言)那今天我们的续写也和“生日”有关。

1.阅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目标。(出示课本图片,出示习作要求)

下面的图讲了什么事情?接下来可能会发生什么?请你把故事写完。(观察图片所讲内容,推测故事发展,续写故事。)

2.学生交流。

预设1:这次习作我们是要续写故事,首先要了解画面内容,补充画面内容。最后把故事写完整是我们这次习作的要求。

预设2:写完后,小声把故事连起来读一读,能把其中明显错误的地方改出来。

预设3:和同学互相交流故事,说说自己更喜欢谁写的故事。

3.提炼关键信息,总结梳理,明确本次习作内容重点:续写故事时观察所给的图片和文字;大胆、合理想象后续内容;完整编写整个故事。

三、推测关系,推想内容

既然是根据材料续编故事,那么我们就得弄清材料内容。

1.推测人物关系:

(1)说说图中哪个人物是李晓明,为什么?(出示第一幅图片,学生分析思考)

(2)想一想:哪些人物是主要人物,可以给主要人物取名字。哪些人物是可以不取名字的?(出示图片,学生分析思考)

2.推想故事内容:用之前确定的人物关系和姓名,讲述前三幅图发生了什么事。

(1)仔细观察第一幅图,说一说:

小红、小刚在讨论什么话题?

他俩对话时的表情、动作是怎样的?后面3位同学的表情,动作又是怎样的?

李晓明的动作和表情与其他同学有什么不同?

(2)仔细观察第二幅图,说一说:

李晓明的情绪如何?你是从哪个动作或表情感受到的?

联系生活实际,如果你是李晓明,此刻你在想什么?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3)仔细观察第三幅图,说一说:

小红和小刚发现了什么?

读泡泡里的内容,推测小刚在说什么。

假如你是小刚,你会怎么做?

3.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故事的思路:

(1)思维导图:

第一幅图:大家热闹地谈论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第二幅图:李晓明为父母不能为自己过生日而难过。

第三幅图:同学们商量给李晓明过生日。

第四幅图:李晓明过生日时的热闹场面。

(2)借助思维导图简单地描述故事的内容:

预设:一对同桌正在兴致勃勃地谈论各自的生日,吸引了其他同学的关注。李晓明想到了自己即将到来的生日,可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他不知道自己的生日时会是什么样子。那对同桌知道了这个情况,正在商量可以为李晓明做些什么。

4.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后推选好的方法,全班汇报。

同学们很细心,发现了李晓明的心事,那他们会商量怎样给晓明过生日呢?他们会怎么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展开自己想象的翅膀,为李晓明的生日出谋划策,小组交流,互说互评。

预设1:同学们集体给李晓明买一个生日蛋糕,利用班会课,为李晓明过生日。

预设2:在班级为李晓明准备一个视频生日会,让李晓明和爸爸妈妈视频。

预设3:同学们去李晓明家为李晓明过生日。

四、方法指导,例文赏析

过渡:大家从不同的角度推想了故事的发展和结局,接下来,我们来交流续写故事的写作方法吧!

1.借助课文片段学技法。

(1)第一步:写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关注《夏洛的网》一文中的语段是怎么写清楚故事的发生的。

六月的一个下午,差不多两个月大的威伯游荡到他在谷仓外的院子里。那天芬没像往常一样来看他。站在阳光下的威伯,觉得孤单而又无聊。(《夏洛的网》)

提问:这段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预设:这段话告诉了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

点拨:只有写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才能使得故事的发展展开有了可能性。

(2)第二步:写清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

抓住人物的表情、动作等来写,可以让画面上静止的人物鲜活起来,从而让描写更加生动。

①“哎呀!"狐狸说道,“原来是这样!你这是给我设了一个圈套啊!

“一个圈套?”

“当然啦。你让我以为,是一只公鸡在树林里迷路了,而你却设下圈套想抓我。幸好我发现得及时。"(《小狗学叫》)

这是狐狸与小狗的对话,从中我们能看出狐狸的狡猾善辩和小狗的单纯。

②狐狸真想哈哈大笑。它在地上打着滚,捧着肚子,竭力忍着不笑出声来。小狗感到受了委屈,低着头,含着泪水默默走开了。(《小狗学叫》)

提问:划横线的词语是对小狗的什么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这段话是对狐狸的动作和小狗的神态进行描写,写出了狐狸对小狗的嘲笑和小狗委屈的心情。

③它那天试了,第二天、第三天又试了。一个星期过后,它已经学得相当不错了。小狗真高兴,心想:我终于会叫了,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小狗学叫》)

引导学生找出对小狗的心理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我终于会叫了,现在别人再也不能取笑我了。”这句话是对小狗的心理进行描写,写出了小狗学会杜鹃的叫声后的欢快之情。

2.借助例文学习技巧。

课件出示例文《难忘的生日》,教师带领学生分析,

预设1:开篇点出了事情的起因——李晓明的生日快到了,可是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没人给他过生日。

预设2:第2自然段中“咬耳朵”,这是多么新鲜的短语啊!

预设3:第4、5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大家为李晓明过生日的情景。

预设4:结尾自然收束全文,语言朴实自然,却渗透着同学间深厚的情谊。

教师点评:小作者一定是个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善于积累。你瞧,他对图画内容把握得多么到位啊!他在准确把握图画内容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为我们续写了这样一篇表述同学情谊的小故事,条理清楚,内容具体。

五、巧拟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