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讲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教案苏教版必修3_第1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讲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教案苏教版必修3_第2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讲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教案苏教版必修3_第3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讲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教案苏教版必修3_第4页
2025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8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第4讲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教案苏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9-第4讲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整1.人体神经调整的结构基础和调整过程(Ⅱ)2.神经冲动的产生、传导和传递(Ⅱ)3.人脑的高级功能(Ⅰ)1.神经元的结构与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相适应。(生命观念)2.探讨反射弧的结构模型以及分析兴奋的产生、传导和传递机理。(科学思维)3.试验设计:验证反射弧的完整性。(科学探究)考点一兴奋的产生与传导1.兴奋的产生和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兴奋:指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①传导形式:电信号(或局部电流)也称神经冲动。②传导过程③传导特点:双向传导,即图中a←b→c。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的关系(如图)a.在膜外,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b.在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导(1)突触结构及其兴奋传递过程(2)突触类型①神经元间形成突触的主要类型(连线)②神经元与效应器形成的突触类型:轴突—肌肉型、轴突—腺体型。(3)传导特点①单向传导: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其缘由是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上。②突触延搁: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导要经过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因此比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要慢。(4)作用效果:使后一个神经元(或效应器)兴奋或抑制。1.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内流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提示:Na+内流是顺浓度梯度,须要载体蛋白帮助,属于帮助扩散。2.神经纤维接受肯定强度的刺激能产生兴奋,然后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3.兴奋传递过程中,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提示:突触后膜上的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4.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就会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 (×)提示:由于神经递质的种类不同,突触后膜上识别的受体不同,可能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5.在完成反射活动的过程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双向的,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 (×)提示: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生物体内兴奋只能由感受器产生,单向传导至效应器,而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6.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高。 (×)提示: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Na+的内流,使膜内的Na+数量较静息电位时多,因此神经纤维膜内K+/Na+的比值,动作电位时比静息电位时低。1.神经递质是小分子物质,但仍主要通过胞吐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其意义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短时间内使神经递质大量释放,从而有效实现神经兴奋的快速传递2.兴奋在突触结构传递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慢,其缘由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兴奋在突触结构上的传递要进行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换,而其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扩散速度较慢,在神经纤维上只通过电信号传导1.膜电位变更曲线分析2.有关神经递质的分析项目分析供体轴突末梢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受体突触后膜上的蛋白质传递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组织液)→突触后膜释放方式为胞吐,神经递质在该过程中穿过了0层生物膜,体现了膜的流淌性作用与相应的受体结合,使另一个神经元发生膜电位变更(兴奋或抑制)去向神经递质发生效应后,就被酶破坏而失活,或被转移走而快速停止作用1.药物或有毒有害物质作用于突触从而阻断神经冲动传递的三大缘由提示:(1)阻断神经递质的合成或释放(2)使神经递质失活(3)与突触后膜上的神经递质受体结合2.如图为神经元特别的连接方式。利用图中标注的A、B、C三个位点,请设计试验证明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请写出简要设计思路及预期试验现象。提示:简要思路:把某药物分别放在B、C两处,在A处赐予一个相宜的刺激,观测电流计N的指针能否偏转。预期试验现象:把药物放在C处,N的指针不偏转;把药物放在B处,N的指针偏转。3.已知从刺激起先到动作电位产生有一短暂的延迟,且与刺激强度有关。为了规避该延迟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请利用微电极记录技术设计试验,精确测量动作电位在神经轴突上的传导速度。(试验仪器:微电极记录设备、刺激器、计时器、刻度尺等。)思路建模:提示:用刻度尺测量两个微电极之间的距离;用刺激器刺激1次,用计时器记录两个微电极记录设备发生变更的时间差,从而计算出传导速度。考查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特点及成因分析1.(2024·全国高考冲刺模考)某探讨小组将两个灵敏电流表接于离体的蟾蜍坐骨神经纤维上(如图所示),探究相宜刺激与电流表指针变更的状况,电极L1、L2、L3、L4均置于膜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刺激下表1、表2发生指针偏转的次数和方向均不同B.刺激神经纤维时钠离子的内流增多,此时没有钾离子外流C.若刺激点在L2、L3中点,可探究电极间距离对电位的影响D.若将该神经元放入低钠溶液中进行试验,动作电位峰值将上升C[同一刺激可能会引起表1、表2发生指针偏转的方向不同,A错误;动作电位产生时也有钾离子外流,B错误;若刺激点在L2、L3中点,由于电极L1和L2、L3、L4之间的距离不同,因此可探究电极间距离对电位的影响,C正确;若将该神经元放入低钠溶液中进行试验,则钠离子的内流将削减,动作电位峰值将降低,D错误。]2.(2024·江苏高考)如图是某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K+的大量内流是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缘由B.bc段Na+大量内流,须要载体蛋白的帮助,并消耗能量C.cd段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D.动作电位大小随有效刺激的增加而不断加大C[神经纤维形成静息电位的主要缘由是K+通道打开,K+外流,A错误;bc段动作电位产生的主要缘由是细胞膜上的Na+通道开放,Na+内流,属于帮助扩散,不消耗能量,B错误;cd段是动作电位复原到静息电位的过程,该过程中Na+通道多处于关闭状态,K+通道多处于开放状态,C正确;阈刺激与任何强度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动作电位水平是相同的,D错误。]考查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分析3.(2024·河南省九师联盟联考)如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在突触间隙处的移动均需消耗能量B.兴奋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C.神经递质的本质都为蛋白质,因此能被灭活神经递质的酶分解D.神经递质小泡起源于溶酶体,能与神经递质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B[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是胞吐,须要消耗能量,但在突触间隙处的移动属于扩散,不须要消耗能量,A错误;兴奋引起神经递质的释放是“电信号变为化学信号”的过程,B正确;神经递质的种类很多,不肯定都是蛋白质,有的是乙酰胆碱类等,C错误;神经递质小泡起源于高尔基体,能与神经递质受体进行特异性结合,D错误。]4.(2024·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期末)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靠突触。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更(如图1)。以下是关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探讨。图1枪乌贼星状神经节图2河豚毒素对电位的影响(1)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_______,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更,结果如图2。推想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更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上述试验过程中,探讨者检测到,在运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Ca2+内流渐渐减弱,由此推想“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探讨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试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想的试验结果。试验材料:BAPTA(一种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试验过程及结果: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相宜电刺激。试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更。其次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足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相宜电刺激。试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试验过程及结果)。(4)结合上述探讨,完善正常条件下的递质释放流程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到达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的受体结合,引起下一个神经元兴奋。(2)依据图2显示,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主要取决于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随着刺激次数的增加,突触前神经元兴奋明显减弱,突触后神经元兴奋也减弱甚至不兴奋,主要缘由是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更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削减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3)本试验的目的是验证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设计试验时应通过给定的两种试剂来调整突触小体内Ca2+浓度。即首先是施加相宜电刺激来检测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的变更,然后向突触注射足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相宜电刺激,检测到的电位变更为突触前有动作电位的发生,突触后无电位的变更,再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耀标本,检测的结果则为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更。(4)结合上述分析,正常条件下的突触前膜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如下:[答案](1)神经递质受体(2)由于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更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削减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3)能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不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更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耀标本。试验结果: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更考点二反射与反射弧1.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神经元包括②细胞体和突起(包括①树突和③轴突)。(2)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2.反射3.反射弧(如图)(1)填充图中反射弧的组成①感受器→②传入神经→③神经中枢→⑤传出神经→⑥效应器。(2)图示可否表示膝跳反射的反射弧?请说明缘由。否;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无④中间神经元。(3)图中a、b为灵敏电流计,若刺激④,则a、b的指针偏转状况是a不偏转,b发生两次相反偏转。(4)⑥由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人教版必修3P17“思索与探讨”)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所包含的神经元个数相同吗?分别是哪类神经元?如何证明脊髓是上述两类反射的神经中枢?提示:不同。膝跳反射的反射弧包含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两个,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包含感觉神经元、中间(或联络)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三个。通过试验破坏脊髓,若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不存在,说明脊髓是这两类反射的神经中枢;反之,则说明脊髓不是这两类反射的神经中枢。1.一个完整的反射至少包括两个神经元。 (√)2.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 (×)提示: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3.神经元特定的形态结构及功能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有关。 (√)4.人能有意识限制不发生膝跳反射,但是不能有意识限制缩手反射。 (×)提示:膝跳反射与缩手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属于低级反射,受大脑皮层限制,人能有意识限制其发生。5.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属于非条件反射。 (×)提示:痛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手指接触到针尖而产生痛觉不属于非条件反射。6.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1.新型冠状病毒进入鼻腔,刺激鼻黏膜的神经末梢引起打喷嚏排出病毒,这种反射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2.干脆刺激传出神经,效应器是否能反应?属于反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能反应,但反射弧不完整,不属于反射1.反射类型的分析与推断2.反射弧中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的推断(1)依据是否具有神经节:有神经节(c)的是传入神经(b)。(2)依据突触结构推断:图示中与“”相连的为传入神经(b),与“”相连的为传出神经(e)。(3)依据脊髓灰质结构推断:与膨大部分相连的为传出神经,与狭窄部分相连的为传入神经。(4)切断试验法:若切断某一神经,刺激外周段(远离中枢的位置),肌肉不收缩,而刺激向中段(近中枢的位置),肌肉收缩,则切断的为传入神经,反之,则为传出神经。1.人足部意外触到钉子刺激时,身体同侧发生屈肌反射,同时身体对侧出现伸肌反射,有何意义?提示:意义在于在一侧肢体受到损害性刺激时,有利于维持身体的平衡。2.验证脊蛙屈腿反射(属于屈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的,试验思路是用1%H2SO4溶液刺激蛙一侧后肢的趾尖,出现屈腿,说明反射弧完整。欲验证刺激感受器与产生屈腿不是同时发生,请写出试验设计思路。提示:用1%H2SO4溶液刺激该蛙一侧后肢的趾尖,测定刺激感受器起先到出现屈腿的时间,有时间差,说明不是同时发生的。考查反射及类型的分析与推断1.(2024·江西省九校高三模拟)如图显示小鼠恐惊反射的建立过程。小鼠刚建立该反射后,此时仅给灯光刺激测得小鼠心率为P,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赐予电刺激,以后再给灯光刺激测得的小鼠心率为Q,则错误的是()A.灯光刺激为条件刺激,电刺激为非条件刺激B.小鼠表现恐惊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C.P<QD.图示小鼠恐惊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C[给小鼠赐予灯光刺激再赐予电刺激,小鼠会产生恐惊,此时灯光刺激为条件刺激,电刺激为非条件刺激,A正确;小鼠恐惊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表现出警觉性提高,呼吸、心率加快等,B正确;分析题干可知,P是仅给灯光刺激建立反射后的心率,若反复给小鼠灯光刺激而不赐予电刺激,无法让小鼠建立恐惊反射,故心率P>Q,C错误;小鼠产生恐惊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正确。]2.(2024·河南省名校联考)屈反射是指由损害性刺激所产生的肢体回缩的原始爱护性反射。下表是利用青蛙进行的关于屈反射的相关试验记录表。下列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序号试验操作及现象试验Ⅰ开灯并用硫酸刺激后肢,发生屈反射试验Ⅱ只开灯,不用硫酸刺激,不发生屈反射试验Ⅲ先开灯,2s后赐予硫酸刺激,发生屈反射;重复多次后,只开灯不用硫酸刺激,发生屈反射A.参加试验Ⅰ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B.试验Ⅱ可起比照作用C.试验Ⅲ中含有条件反射D.参加试验Ⅲ的神经中枢只位于大脑D[试验Ⅰ的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参加试验Ⅰ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A正确;为了说明未建立条件反射前,只开灯不能引起反射活动,故此时试验Ⅱ可起比照作用,B正确;试验Ⅲ中经过多次条件刺激后,建立了只开灯就进行屈反射的条件反射,C正确;试验Ⅲ中条件反射的建立离不开大脑的参加,但是反射活动的完成还须要位于脊髓中的神经中枢的参加,D错误。]考查反射弧的结构与功能3.(2024·河北重点中学模拟)如图为人体某神经调整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针刺肌肉后,图中电表指针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B.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增加C.针刺手指皮肤后,兴奋到达脊髓中枢,经过分析综合产生痛觉D.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与脊髓中枢内相应神经元受到抑制有关D[肌肉及支配肌肉的传出神经末梢构成效应器,肌肉和神经接触的部位相当于突触,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因此针刺肌肉产生的兴奋不能传到图中电表所在的传出神经,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A错误;感受器产生兴奋主要是因为神经细胞的细胞膜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加,B错误;痛觉的形成部位是大脑皮层,C错误;针刺取血时未出现缩手反射,其缘由是在大脑皮层的调控下,脊髓中枢内相应的神经元受到抑制,D正确。]4.(2024·辽宁沈阳质量监测)某些内脏器官病变时,在体表肯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难受感觉的现象,称为牵涉痛。牵涉痛原理可用“会聚学说”与“易化学说”来说明。“会聚学说”认为内脏和体表结构两者产生的信息都经相同神经元传入痛觉中枢,中枢误认为来自内脏的信息是体表结构产生的;“易化学说”认为③兴奋导致②在强度较弱的刺激下就产生兴奋。其结构基础如图所示。(1)①、②所指结构在反射弧中依次是________和__________。依图分析,脊髓具有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痛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可将产生的兴奋传到痛觉中枢,使感受器所在部位产生难受感觉,痛觉产生过程(填“属于”或“不属于”)________反射。(3)用局部麻醉药物阻碍神经细胞中的________内流,可阻滞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使局部难受短暂消逝。机体发生牵涉痛时,用局部麻醉药作用于难受的体表结构,而难受并未消逝,这种牵涉痛可用“________学说”说明。[解析](1)有神经节的是传入神经,因此结构①为传入神经,与传入神经相连的结构②为感受器。脊髓为低级神经中枢,据图可知,脊髓具有的功能是将来自体表和内脏的信息传至脑。(2)反射的完成要有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痛觉产生过程有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的参加,该过程无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因此,痛觉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膜内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表现为内正外负。用局部麻醉药物阻碍神经细胞中的Na+内流,可阻滞神经冲动的产生与传导,使局部难受短暂消逝。机体发生牵涉痛时,用局部麻醉药作用于难受的体表结构,而难受并未消逝,则说明这种牵涉痛可用“会聚学说”说明;若难受消逝,则说明这种牵涉痛可用“易化学说”说明。[答案](1)传入神经感受器将来自体表和内脏的信息传至脑(2)不属于(3)Na+会聚考点三人体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与人脑的高级功能1.人体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控(1)大脑皮层是调整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2)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高级中枢的调控。(3)神经中枢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4)排尿反射:①感受器:膀胱壁中的牵张感受器。②低级中枢:位于脊髓。③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产生“尿意”。④效应器:传出神经梢及所支配的膀胱肌肉和尿道括约肌。2.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及功能3.人脑的高级功能(1)对外部世界的感知。(2)限制机体的反射活动。(3)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4.大脑皮层言语区及损伤症(人教版必修3P21“旁栏思索题”)在学习过程中,老师常常强调要动用各种器官,反复复习,这有什么道理?提示:动用各种器官—加强支配各器官的神经中枢之间的联系,有利于条件反射的建立,提高学习效率;反复复习—常常强化条件反射,避开条件反射的消退,有利于对学问点理解,避开对所学学问的遗忘。1.脑干中有很多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中枢,如呼吸中枢。 (√)2.分泌促甲状腺激素是哺乳动物下丘脑的功能。 (×)提示: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3.“植物人”脑干、脊髓的中枢仍旧能发挥调控作用。 (√)4.短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提示: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5.人憋尿的现象说明,高级神经中枢可以限制由低级神经中枢限制的反射。 (√)6.言语区的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 (√)1.成年人可有意识地限制排尿,但婴儿却不能;有些人由于外伤等使意识丢失,出现像婴儿那样尿床的状况;在医院做尿检时,在没有尿意的状况下,也能排出尿液。通过这些例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这些例子充分说明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的高级中枢的调控2.聋哑人表演“千手观音”舞蹈时,参加的神经中枢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大脑皮层视觉中枢、言语区的V区、躯体运动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1.如图是排尿反射的示意图,据图分析:(1)婴儿会尿床,也就是膀胱内尿满了就会排出,没有限制的意识,用字母表示婴儿的排尿反射的过程。(2)成年人在医院做尿检时能主动排尿,用图中字母表示其过程。(3)上述例子说明低级神经中枢和高级神经中枢之间有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示:(1)a→b→c→d→e(2)g→h→c→d→e(3)低级神经中枢受相应的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2.探讨者先让一组海蜗牛在接触几次电击后,发觉这些海蜗牛能学会利用长时间蜷缩的方式爱护自己,而另外一组没有经过电击的海蜗牛则没有类似的防卫行为。提取前者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后者颈部,发觉原本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也“学会”了防卫,而再设置比照组则发觉没有此现象。请问比照组的试验应当怎样设置?该试验说明白什么问题?提示:比照组的试验应是提取没有受过电击的海蜗牛腹部神经元的RNA注射到海蜗牛颈部。本试验说明白特定的RNA可以使海蜗牛“获得”记忆。考查神经系统的分级调整及人脑的高级功能分析1.(2024·新疆联考)去除脑但保留脊髓的蛙称为脊蛙,如图所示。轻轻刺激脊蛙左后肢的趾部,可视察到左后肢发生规律性的收缩(屈腿反射);再用针破坏脊髓后,刺激其左后肢趾部,左后肢未发生屈腿反射。下列分析和推论错误的是()A.屈腿反射的中枢位于脊髓B.该试验说明蛙后肢的屈腿反射不受大脑限制C.若破坏脊髓后刺激的是传出神经,左后肢会产生反应D.不破坏脊髓,刺激脊蛙的脊髓可能引起双后肢发生反应B[本题主要考查反射活动。去脑保留脊髓,能完成屈腿反射;再去脊髓,不能完成该反射,说明脊髓是屈腿反射的中枢,A正确;大脑是高级神经中枢,对低级神经中枢有肯定的调控作用,通过保留脑和脊髓的相关试验可以验证此结论,本题试验无法探究脑的功能,B错误;传出神经干脆连接效应器,刺激传出神经,神经冲动会传至效应器产生相应的反应,C正确;脊髓灰质中存在中间神经元,刺激脊髓屈腿反射中枢,产生的冲动可以传向双侧后肢,D正确。]2.(2024·陕西省西安一中高三模考)给脑桥(位于大脑和小脑之间)注射能阻挡γ­氨基丁酸与相应受体结合的物质后,小鼠的排尿阈值(引起排尿反射的最低尿量值)降低。下列相关推理不正确的是()A.脑桥释放的γ­氨基丁酸能抑制排尿B.小鼠的肝细胞表面一般不存在γ­氨基丁酸的相应受体C.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脑桥D.不同年龄段的人的排尿阈值存在差异C[依据分析可知,γ­氨基丁酸是脑桥释放的一种能抑制排尿的神经递质,A正确;γ­氨基丁酸是一种神经递质,一般作用于神经元的突触后膜,小鼠肝细胞表面一般不存在γ­氨基丁酸相应的受体,B正确;人体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C错误;不同年龄段的人代谢强度不同,排尿阈值一般是不同的,D正确。]3.(2024·安徽六安示范中学质检)下列关于神经调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损伤会导致运动性失语症B.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C.缺氧导致神经细胞兴奋性降低,不是因为影响了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D.聋哑人艺术团的精彩舞蹈,受老师“手语”指挥,依靠的神经中枢只有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D[大脑皮层言语区的S区受损,会导致患者不会说话,即运动性失语症,A正确;据探讨,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B正确;动作电位产生时Na+的内流是帮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与氧气无关,C正确;聋哑人艺术团的精彩舞蹈,受老师“手语”指挥,依靠的神经中枢是位于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和语言中枢,D错误。]1.产生反应≠反射:反射必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当电刺激传出神经或效应器时,都能使效应器产生反应,但不属于反射。2.误认为只要有刺激就可引起反射,反射的进行须要接受相宜强度的刺激,若刺激过强或过弱,都将导致反射活动无法正常进行。3.离体和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方向不同(1)离体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是双向的。(2)在生物体内,神经纤维上的神经冲动只能来自感受器,因此在生物体内,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单向的。4.效应器并非就是传出神经末梢:效应器是指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1.静息电位形成的缘由是K+外流,动作电位产生的缘由是Na+内流。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局部电流(或电信号或神经冲动)。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化学物质(神经递质)完成的,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5.兴奋在离体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整个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缘由: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缘由:神经递质只储存于突触前膜神经元内,并且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真题体验|感悟高考淬炼考能1.(2024·江苏高考)如图为部分神经兴奋传导通路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或④处必需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才能产生兴奋B.①处产生的兴奋可传导到②和④处,且电位大小相等C.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也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D.细胞外液的变更可以影响①处兴奋的产生,但不影响③处兴奋的传递A[兴奋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如神经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①、②或④处要产生兴奋,必须要有足够强度的刺激,刺激强度太小不能引起兴奋的产生,A正确;由于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有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两种,所以①处产生的兴奋可能传到④处也可能不能传到④处,故④处的电位大小与②处可能不同,B错误;结构③是突触,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通过结构③,兴奋可以从细胞a传递到细胞b,但不能从细胞b传递到细胞a,C错误;细胞外液的变更既可以影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又可以影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D错误。]2.(2024·山东等级考)听毛细胞是内耳中的一种顶端具有纤毛的感觉神经细胞。声音传递到内耳中引起听毛细胞的纤毛发生偏转,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兴奋通过听毛细胞底部传递到听觉神经细胞,最终到达大脑皮层产生听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低于膜内B.纤毛膜上的K+内流过程不消耗ATPC.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D.听觉的产生过程不属于反射A[依据题意可知,听毛细胞受到刺激后使位于纤毛膜上的K+通道打开,K+内流而产生兴奋,因此推知静息状态时纤毛膜外的K+浓度高于膜内,A错误;纤毛膜上的K+内流方式为帮助扩散,帮助扩散不消耗细胞代谢产生的ATP,B正确;兴奋在听毛细胞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C正确;听觉的产生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因此不属于反射,D正确。]3.(2024·7月浙江选考)分布有乙酰胆碱受体的神经元称为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它普遍存在于神经系统中,参加学习与记忆等调整活动。乙酰胆碱酯酶催化乙酰胆碱的分解,药物阿托品能阻断乙酰胆碱与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相应受体结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乙酰胆碱分泌量和受体数量变更会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发挥作用B.运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抑制胆碱能敏感神经元受体发挥作用C.胆碱能敏感神经元的数量变更会影响学习与记忆等调整活动D.注射阿托品可影响胆碱能敏感神经元所引起的生理效应B[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后可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更,当电位达到肯定阈值后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