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2单元第2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2单元第2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2单元第2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2单元第2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第12单元第2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教师用书教案北师大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认读导引】两大主题: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和理论成果,现代中国的科教文艺。三大阶段: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六大理论: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第26讲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顺乎潮流——“从开眼看世界”到维新变法[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师夷长技以制夷”1.历史背景(1)鸦片斗争失败,极大地振动了社会各界。(2)一些官僚士大夫提倡“经世致用”,努力考察世界历史、地理状况。2.代表人物(1)林则徐①贡献:设立译馆,译成《四洲志》,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的世界地理志。②地位:林则徐成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2)魏源①贡献:编撰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②主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以反抗外国的侵略。3.主动作用(1)启发人们冲破闭关锁国的牢笼,拓宽视野去关注和相识世界。(2)为洋务派和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近代化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时间:其次次鸦片斗争后。2.形成(1)冯桂芬著《校邠庐抗议》,初步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2)张之洞撰写了《劝学篇》,系统地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理论。3.内涵: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来维护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名教纲常。4.评价(1)在反对顽固守旧、号召人们学习西方、谋求变革方面有确定的历史进步意义。(2)它强调的维护封建体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又起着阻碍人们思想解放的作用。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三、维新变法思想1.历史背景:甲午中日斗争失败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和国人的进一步觉醒。2.理论依据: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和严复的《天演论》。3.代表人物(1)康有为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②贡献:力证变君主专制为君主立宪是历史演进的必由之路,阐明白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2)梁启超①著作:《变法通议》。②贡献:阐明白变法的内容和具体途径。(3)严复①著作:译述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著作《进化与伦理》,取名《天演论》。②贡献:首次将进化论学说引进中国,为变法供应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维新派与洋务派二者虽然都主见向西方学习,但主见明显不同。洋务派维护封建的制度和思想文化,主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维新派主见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实行君主立宪制,改革教化制度,激励发展民族工商业。二者的根本分歧在于“向西方学什么”,分歧的根源在于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素养提升·融会贯穿]►探究1从“师夷长技”到“中体西用”的演化史料一新旧兼学。四书、五经、中国史事、政书、地图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张之洞《劝学篇》史料二时任驻英法公使的郭嵩焘曾尖锐指责“中体西用”是“治末而忘其本,穷委而昧其源”。郑观应诘责洋务派:“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趋步,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形,铁路四达,果足恃欤?”[思索](1)依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中体西用”思想与林则徐等人思想的异同点。(2)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依据上述史料,指出李鸿章裱糊的屋子和所用的材料分别是什么。[解读](1)史料一说明白张之洞主见以旧学为本,以新学为手段,二者兼用。(2)史料二指责了“中体西用”单纯学习西方器物,无法变更落后状况。[试答](1)相同点:二者都是从封建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都属于地主阶级;两者都主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军事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不同点: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反抗派主见“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反抗外来侵略;而洋务派则主见“师夷长技以自强”,即维护清朝统治,镇压人民抗拒斗争,也含有抵挡外侮的意图。(2)清朝封建统治。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多角度评价“中体西用”主见(1)从目的上看,洋务派出于地主阶级本能,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的君主专制制度和纲常名教。(2)从现代化史上看,它打出的“自强”和“求富”旗号,冲击了“重农抑商”的陈腐观念,对中国的工业现代化、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教化现代化和外交现代化起了确定的推动作用。(3)从经济上看,它反映了新型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对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旧制度、旧思想的冲击,是西方工业文明在世界范围内扩展的具体表现。(4)从思想上看,“中体西用”的思想反映了封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明的冲突,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对西方文明既观赏又排拒的冲突心态,但它终归承认了中学之不足,西学之所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人的价值观的转变。►探究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史料一他宣称古文经都是伪经,今文经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这种说法过于武断,缺乏历史依据。他竟把孔子美化为“民主圣人”,特别荒唐。……由这两部书所引起的今古文经之争几乎沉没了变法的主题,干扰和阻碍了变法运动。——摘编自郑师渠《中国近代史》史料二邑聚千数百童生,擢十数人为生员;省聚万数千生员,而拔百数十人为举人;天下聚数千举人,而拔百数人为进士;复于百数进士,而拔数十人入翰林,此其选之精也。然内政外交,治兵理财,无一能举者,则以科举之试以诗文楷法取士,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故也。——摘编自梁启超《公车上书请变通科举折》[思索](1)依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康有为宣扬变法思想的特点,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2)依据史料二,概括梁启超对科举选才的基本看法,并分析梁启超上述争论的目的。[解读](1)史料一说明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与《新学伪经考》产生了不利于变法的负面作用。(2)史料二表明,梁启超认为科举制度不能选拔到有真正治国才能的人才。[试答](1)特点:康有为利用孔子宣扬变法思想。问题:康有为的变法理论过于武断,反而使变法陷于被动,阻碍了变法。(2)看法:科举制层层精选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所选人才缺乏实际治国实力。目的:改革科举制,培育好用人才;挽救民族危机。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1)中西融合: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如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都是借助儒家思想宣扬西方资产阶级学说。(2)由理论到实践:把维新思想转变为维新变法活动,最终推动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实现。(3)救亡图存:体现中国社会面临崩溃和民族危机严峻的现实,蕴含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的剧烈愿望,但也反映出其懦弱性、妥协性的特点。以唯物史观看待中体西用在晚清时期的演化发展材料下面是1904年清政府《奏定高校堂章程》对京师高校堂的课程安排和规定。序号学科课程安排1经学科分设周易、尚书、毛诗(《诗经》)、春秋左传、春秋三传、周礼、仪礼、礼记、论语、孟子、理学十一学门2政法科分设政治、法律两学门3文学科中国史、美国史、中外地理、中国文学、英国文学、法国文学、俄国文学、日本文学等八学门4医科设医学、药学两学门5格致科分设算学、星学、物理、化学、动植物学、地质六学门6农科分设农学、农艺化学、林学、兽医四学门7工科分设土木、机器、造船、造兵器、电气、建筑、应用化学、火药、采矿及冶金九学门8商科分设银行及保险、贸易及贩运、国税三学门围绕表格材料,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学问予以阐述。解析:从题干表格中可以看出,京师高校堂设立的课程中,既有中国的传统儒家经典,又有来自西方的自然科学学问,这说明在课程的设置上,京师高校堂受到“中体西用”思想的影响,这在客观上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据以上分析可拟定论题。在阐述时可充分利用表格信息,简明扼要,言之成理即可。答案:示例:论题:京师高校堂的高校教化具有明显的近代化特点。阐述:晚清政府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下创立了京师高校堂。其在课程的编排中,虽然传统经学教化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但是更多的课程,如格致科中的物理、化学、动植物学、地质学门,工科中的电气、应用化学、火药学门,商科中的银行及保险等学门都呈现了教化近代化的特征。这些课程的设置有利于培育全面发展的新式人才,进而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富强,所以京师高校堂具有明显的近代化特点。晚清时期中体西用内涵的演化发展(1)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中学”指的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等。“中体西用”论的持有者既看到了清王朝变的一面,同时也坚持清王朝的不变一面。他们认为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及文教举措才能更好地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2)晚清社会变革中的“中体西用”①“维新变法”:光绪帝颁布变法诏书提出“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各学之切于时务者”,“中体西用”作为维新变法的政治思想和文化政策颁示天下。②清末新政:新政改革的主导者和参加者是清统治阶级的成员,他们的地位、思想、目的确定了他们不行能超出“中体西用”的界限,这时期的“西用”已经深化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思想文化,“中体西用”中的“西用”更加深化。[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24·益阳期末)鸦片斗争后,清朝统治阶级中出现了“以商制夷”“以夷制夷”“师夷制夷”“以民制夷”“以静制夷”等思想,这些思想呈现出相互交织、互为参差之势。上述各种制夷思想()A.仍保留有传统夷夏观念的色调B.表明开启民智成为当时首要任务C.因具有空想性而无法付诸实施D.反映出统治阶级政见的根本分歧A[材料表明鸦片斗争后统治阶级中的不同主见的共同点是“制夷”,这体现了还保留传统的华夷观念,故选A项;材料体现清朝统治阶级已经相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性,但是体现不了成为“首要”任务,解除B项;有的主见如“师夷制夷”在洋务运动中已经实施,解除C项;统治阶级在“制夷”的手段上有分歧,但没有“根本”分歧,解除D项。]2.19世纪六七十年头,李鸿章一再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数学、矿学、化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恭亲王奕也认为西学源自中国,中西本是一家,西法就是中法,只是中国创其法,西人推陈出新而已。这些主见()A.有利于削减引进西学的阻力B.揭开了西学东渐的序幕C.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D.是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A[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李鸿章、奕强调西方的文明源于中国,这有利于人们接受和认可西方文化,可以削减引进西学的阻力,故A项正确;西学东渐起先于明代末期,故B项错误;当时“华夷之辨”的偏见仍旧存在,C项史实错误;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3.郑观应写的《盛世危言》是鼓吹学习西方的最负盛名的著作,但其开篇文章《道器》却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郑观应此举()A.顺应了洋务派文化防卫心理的须要B.希望中国起先汲取和接受西学C.体现了独尊中华、鄙夷外邦的观念D.试图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D[晚清时期,中国人“天朝上国”和“夷夏之防”的观念仍旧剧烈,郑观应在《盛世危言》的开篇文章中大讲中学为道、西学为器,这是为了迎合当时国人的观念,削减传播西学的阻力,回避以夷变夏的攻击锋芒,故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故解除;B项“起先”表述错误;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解除。]4.(2024·山师大附中检测)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主办了《新小说杂志》,并在上面刊行了自己创作的科幻小说《新中国将来记》。他在书中描绘了半个世纪之后的中国迎来太平盛世,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新中国将来记》的创作()A.体现了明显的空想色调B.折射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C.讽刺了清朝政府的无能D.凸显了维新派渐进改革主见B[依据材料“中国迎来太平盛世,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国”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梁启超为救亡图存而进行维新变法,因此其小说内容折射了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故B项正确;梁启超小说内容折射出当时救亡图存的主题,而不是体现空想色调,故A项错误;材料与清朝政府的无能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渐进改革的主见,故D项错误。]思想启蒙新潮绽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新文化运动1.背景(1)政治:袁世凯幻想复原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剧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2)经济:南京临时政府嘉奖发展实业的政策,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商业的热忱。(3)思想①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使民主共和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②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2.概况(1)序幕: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2)旗帜:民主与科学。(3)主将: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4)中心及主要阵地:北京高校和《新青年》。3.内容(1)思想革命: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与迷信。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伦理革命: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抨击孔子和儒家学说为代表的旧礼教、旧道德,并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3)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4.意义(1)猛烈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2)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建了有利条件。新文化运动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1.背景(1)新文化运动。(2)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2.概况(1)1918年,李大钊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成功》和《Bolshevism的成功》等文章,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正式传播的起先。(2)1919年,李大钊发表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为系统和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3)探讨马克思主义的社团接连出现,他们起先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创建了一批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4)留学生杨匏安、李达、李汉俊等人发表文章,宣扬马克思主义。3.影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供应了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素养提升·融会贯穿]►探究1新文化运动的特点史料一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簇新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摘编自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史料二20世纪前期,《新青年》杂志有过一场汉字存废问题的探讨。主见废汉字的学者认为:汉字难识难写,不便推广;“新理新事新物之名词,一无全部”;“欲使中国民族为20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思索]依据上述史料概括新文化运动的特点。[解读](1)史料一中陈独秀对青年提出六点要求,其目的在于培育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2)史料二体现了资产阶级激进派主见废除汉字。[试答]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和精神追求;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是其重要局限性。新文化运动的特点(1)以民主与科学为核心,批判封建正统思想,实质是为实现民主政治。(2)有思想战线和文学战线两条战线,其目的是为实现民主政治而营造新文化氛围。(3)存在着对西方文化确定确定和对东方传统文化确定否定的局限性。(4)以五四运动为界,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从宣扬资产阶级文化为主;后期以宣扬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探究2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史料一特独创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俾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有在矣。——康有为(1898年6月)史料二孔教与共和乃确定两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此义愚屡言之。张、康亦知之,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盖以孔子之道治国家,非立君不足以言治。——陈独秀《复辟与尊孔》[思索]史料一、二都涉及如何对待“孔子”问题,二者在本质上有何区分?出现这种不同看法的根本缘由是什么?[解读](1)史料一反映了康有为借助儒学外衣来宣扬维新变法、改制。(2)史料二认为孔教是阻碍中国真正实现民主政治的最大障碍,要实现真正的民主共和政治,必需解除孔教。[试答]没有区分,二者在本质上都是在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根本缘由: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导致资产阶级力气不同。儒家思想在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中的不同命运维新变法运动新文化运动命运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全面否定儒家的传统道德缘由①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为了削减变法的阻力;②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③与康有为等人的家世、教化和经验有关①袁世凯企图利用孔子达到复辟帝制的目的;②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起先深化人心;③陈独秀等人的思想和经验目的利用孔子的权威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为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扫清思想上、道德上的障碍不足之处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懦弱性全面否定儒家传统道德和中国传统文化实质宣扬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和发展资本主义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以家国情怀看待新文化运动对当今文化创新的启示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影响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也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自然文化土壤。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新文化运动通过思想革命使中国人从传统道德或礼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其反对的是封建礼教,而非儒学所代表的基本价值。在文学革命方面,主见文学应描写人生,强调社会政治功能,这与儒家的文学思想是一样的。其主要内容都从儒学传统中吸取丰富养分。此外,五四时期的学问分子对西方思想的接受,仅限于把它作为传统更新的工具,例如,五四新文化派不仅把民主理解为一种政治制度,更是把它当作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过程,这与儒家的政治志向相通。——摘编自欧阳军喜《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儒学》材料二在俄国十月革命的激荡下,急谋改造中国社会的“五四”学问分子,以儒家“大同”志向为价值资源,起先了其探求超越西方模式的尝试,由此而激发了“社会主义”热忱。抗日斗争时期形成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也表现出相当大的包涵性。它的终极关怀——共产主义——建立方式的人间性与其大同内核,与儒家的终极关怀有契合之处。新民主主义文化用中国式的共产主义思想重组民族文化,显示出可观的成功势头。——摘编自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20世纪上半期中国思想史的相关学问,以先进中国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解析:首先明确观点,20世纪上半期在救国救民道路中先进的中国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然后结合两则材料进行论证,材料一中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礼教,但不反对儒学的基本价值,从儒学传统吸取养分,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材料二中先进学问分子传播社会主义以儒家“大同”志向为价值资源,这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材料二中新民主主义文化契合儒家终极关怀,这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答案:具体答案略。参考示例论点先进中国人在探究救国道路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据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礼教,但不反对儒学的基本价值五四新文化运动从儒学传统吸取养分五四时期的学问分子通过接受西方思想来更新传统文化先进学问分子传播社会主义以儒家大同志向为价值资源新民主主义文化契合儒家终极关怀论证要求:结合3个以上史实论证,结构完整,论述清楚新文化运动对当今文化创新的启示(1)政权巩固和社会进步必需有先进文化的有力支撑。(2)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必将推动文化进一步创新和向纵深发展。(3)文化创新必需广泛汲取外来优秀文化,并与传统文化融为一体。(4)文化创新必需由驾驭了先进文化的学问分子为先导。(5)必需切实发扬民主,完善法制,崇尚科学,提高国民文化素养。[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24·合肥二模)“一方面,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之一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高校的学术殿堂……另一方面中国现代学术文化几乎都是以这一时期为开端的。鲁迅的小说、梁启超和胡适等人的著作实质上都是‘传统的创建性转化’。”据此可知。新文化运动()A.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B.传承并且创新了传统文化C.在东西文化间举棋不定D.对国人思想解放作用有限B[传统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对旧文化全盘否定,本则材料却指出白话小说和民间文学得到发扬光大,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确定程度上传承和创新了旧文化,故B项正确。]2.(2024·德州高三期末)1916年初,陈独秀撰文说:“吾国年来政象,唯有党派运动,而无国民运动也。”希望中国的青年人能够像法兰西革命那样,成为“强有力之国民,使吾国党派运动进而为国民运动”。陈独秀旨在()A.唤醒青年的公民自觉B.批判封建伦理道德C.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D.创立无产阶级政党A[题干述及的时间点是“1916年”,说明陈独秀所发表的文章处于新文化运动前期,由题干材料可知,陈独秀撰写该文章的目的在于唤醒青年人的公民自觉意识,故选A项;题干之意主要论述陈独秀希望“中国的青年人”成为“强有力之国民”,然后进行“国民革命”,未涉及封建伦理道德问题,解除B项;依据所学学问可知,在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起先在中国广泛传播,这与题干时间不符,解除C项;题干的着重点在于论述唤醒中国青年人的重要性,未提及建立政党问题,解除D项。]3.(2024·韶关调研)“五四”时期,西方各种新思想、新学说加速在中国传播。面对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马克思主义学问分子还曾与基尔特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进行过激烈的论战,划清了与其他学派的界限。这些论战()A.是对新文化运动中不足的主动反思B.导致思想领域出现严峻混乱局面C.促使更多学问分子认同马克思主义D.阻碍了新三民主义的传播与实践C[马克思主义者与其他学派的论战,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学派的界限,使马克思主义得到更多学问分子的认同,故选C项;与其他学派的论战主要是为了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其他流派的不同,A项与此无关;马克思主义理论主要在学问分子群体中间传播,B项说法欠妥;题干中的论战不会影响新三民主义的传播,解除D项。]4.(2024·滨州二模)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文学革命先驱们远不会料想到20年以后,北京与上海的文学活动中心会被武汉所取代,更不会想到重庆的学术文学氛围也会发展的如此快速。造成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B.政治局势发生急剧变更C.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D.国民革命的蓬勃开展B[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新文化运动20年后指的是20世纪30年头,故这一时期武汉之所以取代北京与上海成为文学活动中心,以及重庆学术氛围之所以快速深厚,主要是因为日军侵华导致了学术中心的转移,即政治形势发生了转变,故选B项;马克思主义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就已获得了广泛的传播,这与材料的时间不符,解除A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也是政治局势变更的一种表现,故C项不是主要缘由,解除;国民革命起先于1924年,这与材料的时间不符,解除D项。]2024-2024年全国卷考情统计学问点卷别命题角度维新思想2024全国Ⅱ卷·28维新变法2024全国Ⅲ卷·28维新派的主见2024全国Ⅰ卷·29清末留学潮的地域差异2024全国Ⅱ卷·2920世纪初新思想的传播2024全国Ⅲ卷·28梁启超的“诗界革命”新文化运动2024全国Ⅰ卷·29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024全国Ⅲ卷·29新文化运动(陈独秀文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24全国Ⅲ卷·30马克思主义传播2024全国Ⅲ卷·29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命题规律]1.从考查内容看,近五年全国卷考查最多、最常见的是维新思想,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只是近几年才考查到,复习备考时可以有所侧重。2.从考查形式看,仍以比较新奇的材料切入或设置全新的情境,但以文字叙述型材料为主。几乎全是选择题,极少涉及非选择题。与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化相结合考查近代中国人在救亡图存中学习西方的历程,体现深厚的家国情怀是重要命题角度。3.从命题方向看,2024年高考仍将以维新思想为主进行考查,体现近代先进中国人为思想的解放和国家进步而付出的努力。[真题研练·感悟考法]还原历史情景教材主干学问常考常新练点1:严复翻译《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的目的(2024·全国Ⅲ卷·28)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挖空心事”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订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供应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峻,材料严复“挖空心事”地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A项错误,D项正确;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提倡反清革命,故B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关,故C项错误。]练点2: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2024·全国Ⅲ卷·29)1920年,一些人撰文指责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见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化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加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C[材料指责社会改良活动,并不主见用民主与科学观念改良中国,故A项错误;材料主见依靠工人群众,“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与实业救国运动无关,故B项错误;马克思主义主见依靠工人阶级改造社会,因此材料中的主见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加,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加,与新文化运动批判传统礼教无关,故D项错误。]练点3:清末“新政”中的《奏定学堂章程》的拟定(2024·全国Ⅲ卷·29)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运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净性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D[《奏定学堂章程》是清末新政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题干中这些新名词蕴含着革命思想,张之洞等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禁止运用这些新名词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故D项符合题意。]题号命题特点练点1历史思索严复在翻译《天演论》时“挖空心事”的缘由家国情怀通过考查严复翻译《天演论》的目的,弘扬民族主义精神练点2历史担当以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折射先进学问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探究练点3还原历史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做出诸多规定,符合当时维护传统意识形态的历史背景挖掘历史题源学科考核目标活学活用练点4: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新现象(2024·全国Ⅰ卷·29)下表是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黄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B[由表格可知,黄彬参加了上海招商局的创办,朱纯祖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创机器轧棉厂,这些企业都是近代企业,这样就出现士与工商合一之势,从而对传统的士、农、工、商分立的社会结构产生了确定冲击。据以上分析可知,故答案为B项。]练点5:从20世纪社会生活切入考查思想解放新潮(2024·全国Ⅱ卷·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特别畅销,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B[广告宣扬“思想日新”“谋卫生”,广告特别成功,“产品一上市就特别畅销”,说明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反映了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故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起先的标记是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在材料时间之后,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改良社会风俗”,故C项错误;虽然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但不能得出国民是否实现了广告中宣扬的文明,故D项错误。]练点6:清末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的主要因素(2024·全国Ⅰ卷·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激励留学的政策发生变更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A[由于近代开拓的通商口岸多在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地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内地高,人们思想较为开放,因此留日学生多集中在上述地区。出现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缘由是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A项正确。]题号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