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13讲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农耕时代的商业与城市(一)商业发展概况1.商朝时期: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已经产生。2.周朝时期:实行“工商食官”政策,将商人集中起来,设官统一管理,驱使他们为政府服务。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有强大实力的商人;私商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形成了很多著名都会。4.隋唐时期: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输河的开通使得商业贸易蓬勃发展起来;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旺盛的景象。5.宋元时期: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更广泛流通纸币,古代商业的发展步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6.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1)商业市镇兴起,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2)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3)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4)白银在流通中广泛运用。(5)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闽商、宁绍商人等大商帮。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1)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2)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供应物质基础。(3)政策:政府开明开放的政策。(4)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5)金融:纸币的出现和运用。(二)城市的旺盛商业贸易发展水平的不同,古代城市呈现不同的面貌。1.自周秦迄唐代城市的特点(1)县治以上的城市,有官设的市作为交易场所。(2)城市的功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与市场规模不大。(3)唐代长安城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2.宋代城市的特点(1)坊市界限消退,形成街市。(2)市的启闭时间、场所自由化,出现夜市、晓市、草市等。(3)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加,呈现出空前旺盛的景象。3.唐宋时期沿海港口城市的发展:沿海港口城市走向旺盛。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繁盛一时。4.明清时期城市的特点:兴起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三)重农抑商政策1.缘由: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流淌性大等特点,与战国时期强调耕战、加强中心集权的取向发生冲突。2.发展历程(1)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起先推行重农抑商政策。(2)汉代,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并严禁商人购置土地,有效地避开了因商人非法牟利对复原社会经济造成的阻碍。(3)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了某种松动,商人地位有所提高。(4)明清时期①政策:统治者对商业的发展并不实行激励政策,常常对商人进行盘剥。②影响: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的确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一个重要缘由。“盐铁官营”政策“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盐铁专卖。二、近代前夜的发展与迟滞(一)农耕经济高度发展1.农业(1)《天工开物》中涉及的生产技术领先世界。(2)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水稻亩产量增加。(3)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被引进和推广。(4)广泛植棉,民众衣食结构发生重大变更。2.手工业:明中叶以来,私营手工业快速发展,占据主导地位。3.商业(1)明中叶以来,广泛运用白银,商业资本活跃。(2)出现特地的手工业产品和原料集散地,发展成工商业市镇。4.国力:国力强盛,突出表现为耕地面积扩大和人口增长;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总值中所占比重的年增长率高,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二)资本主义萌芽1.含义:明中叶以后,在手工工场中,拥有资金、原料和机器的工场主雇佣自由身份的雇工,为市场的须要进行生产。2.表现(1)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表明当地已经形成了劳动力市场。(2)景德镇:制瓷业分工极细,出现雇工;出现民营手工工场,把分散的雇工集中起来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和劳动效率都较高。3.地位:只是出现在江南等局部发达地区的一些生产部门中,耕织结合、自给自足的经济结构在全国范围仍居主导地位。4.阻碍因素(1)“男耕女织”家庭生产结构长期存在,巩固了农耕自然经济形态。(2)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夫极端贫困、购买力极其低下。(3)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如“海禁”、矿禁等,限制了市镇手工商业的发展。(4)“重本抑末”政策的打击,限制了新生产关系的辐射力。(三)近代前夜的危机1.“海禁”政策(1)缘由①自然经济的自给自足。②西方殖民势力东来。③统治者担忧东南沿海人民与西方殖民势力和抗清势力相互结合,会给统治秩序造成威逼。(2)内容:限制中外贸易与对外交往。(3)评价:使中国日渐脱离世界发展大势,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开拓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动工业化的契机。2.危机(1)西方:起先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殖民扩张,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完成向近代工业国家的转变。(2)中国:处在农耕经济发展的顶峰时期。(3)结论:中西国力兴衰的易位大体定局。“海禁”与“闭关锁国”“海禁”不等于“闭关锁国”。“海禁”政策不禁止外国人来华贸易,只是要求必需在正式的主持下进行,即所谓“朝贡贸易”。“闭关锁国”政策既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也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中外贸易被限制在固定贸易场所——广州“十三行”。“闭关锁国”是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等同于肯定禁止一切对外交往。宋元明清商业和城市的旺盛(1)宋元时期①宋朝时期,面对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宋与辽夏金各政权之间的经济往来特别亲密,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②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北宋起先出现纸币——交子,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推动了商业的发展。③海外贸易特别旺盛,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香料、珠宝等输入中国。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④城市的兴盛引人注目。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消遣活动丰富多彩。元朝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2)明清时期①自明朝后期起,商品经济进入新的旺盛期。美洲等地的白银通过海外贸易大量流入,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②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著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如安徽南部的徽商和山西的晋商。③在工商业发达地区和交通要冲,兴起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商业活跃,人口密集,成为地区贸易网络的核心。1.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的特点春秋战国时的大商人都出于中原地区。……这是当时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同时,大商人无一例外都与政治有亲密的联系,或把政治阅历运用于经商,或以财宝换取政治地位,封建社会大商人的这一特点,自始就已表现出来了。——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思维激活]作者认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春秋战国时期的大商人都出于中原地区,而且体现出大商人和政治联系亲密。2.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就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状况来看,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虽然有了肯定的发展,但仍旧相当薄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照旧占据主导地位。此时中国内部存在着四种市场模式,即地方市场、城市市场、区域市场和全国性市场。只有全国性市场的流通,包括海外贸易才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重要前提。——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学问》[思维激活]史料从市场角度论述了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前提条件,但明清时期这些条件均不充分,造成了资本主义经济始终不能发展壮大。►探究1古代商业管理的变更史料一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摘自《唐六典》史料二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史料一说明唐代政府对商业的管理特别严格,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史料二呈现了北宋时期商品经济旺盛的景象,政府的监管有所松动。(1)依据史料一,说明唐代的坊市制度有何特点。(2)依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宋代的“市”与唐代相比发生的变更。[提示](1)市坊布局规整,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坊市有严格的时间管理。(2)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政府对商业的限制有所松动;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快速。影响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因素(1)社会政局是否稳定。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品交换的发展;反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峻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夫的农产品有了剩余,手工业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须要交换,这个过程就是由商人通过商业完成的。所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3)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的状况。比如,秦朝修筑驰道、隋朝开通大运输河和元朝开凿大运输河(如通惠河),这都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4)货币的发展。货币的统一,柜坊、飞钱和纸币的出现,便利了商品交换的进行,促进了商业的发展。(5)政府实行的政策严峻影响着商品交换的进行。在我国古代,统治者实行的不同政策会对商业产生不同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严峻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激励海外贸易,带来了南宋时海外贸易的兴盛。►探究2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史料一中国古代社会……从争夺资源这个静态角度讲,农业和商业是对立的。重农则商业受到抑制,抑商则为农业发展供应更多资源。……确定古代社会发展状况的两大条件就是人口和土地。——摘编自康晶晶、张增加《中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再析——以西汉为例》史料二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其本身就是一个世界,一个尽可能不与外界往来的世界。然而,尽管除学问名流外,其他中国人对外部世界不感爱好……作为一个出名无实的闭关锁国的国家,有着甚至更为封闭的儒家思想的明代中国,正在丢失它的自主性,起先依附于一个非它所创建的世界体系。——摘编自[美]阿谢德《中国在世界历史之中》(1)史料一从“资源”这一角度分析了古代政府实行重农抑商的缘由。(2)史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中国几乎与世界隔绝的状况。(1)从史料一中可以看出封建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缘由是什么?(2)史料二主要反映出海禁政策对中国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提示](1)为农业发展供应更多的社会资源,爱护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进而确保赋役征派,巩固封建统治。(2)中国丢失了向外国学习先进文化的机会,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比较“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实施时期战国时期起先实行,贯穿整个封建社会明清时期目的相同点维护封建统治不同点压制商人势力,维护封建统治基础,发展地主经济防卫外来殖民势力,维护封建体制内容相同点压制商品经济的发展不同点严格限制国内市场和商业活动禁止国人出海贸易,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影响相同点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成长不同点前期对古代农业的发展有利,后来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有肯定的防卫作用,但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限制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文化沟通,使中国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立足家国情怀探究古代中西沟通的平台——丝绸之路材料依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唐时,我国东南沿海有一条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的海上航路,叫作“广州通海夷道”,这便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当时通过这条通道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其中丝绸、瓷器、茶叶和铜铁器为四大宗出口货物;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及一些供宫廷赏玩的无价之宝。这种状况始终持续到宋元时期。……在隋唐时运输的主要大宗货物是丝绸,所以大家都把这条连接东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丝绸之路。到了宋元时期,瓷器的出口慢慢成为主要货物,因此,人们也把它叫作“海上陶瓷之路”。同时,还由于输入的商品历来主要是香料,因此也把它称作“海上香料之路”。——《唐朝的丝绸之路》依据材料,分析唐宋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特点及作用。[解析]第一小问,依据材料“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北部诸国、红海沿岸、东北非和波斯湾诸国”“制度、文化、生产技术”“外国传入的主要是土特产、物种、艺术……无价之宝”等信息概括。其次小问,依据第一小问并结合所学学问从对世界、对自身及二者的沟通角度回答。[答案]特点:交往范围广泛;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中国传出去的主要是制度、文化、生产技术等,传入中国的主要是外国的土特产、物种、艺术等;货物输出伴随文化传播,在交往过程中,形成中华文化圈。作用:使唐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促进了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促进了唐宋经济文化的旺盛,也丰富了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这条丝路由西汉汉武帝时的张骞首次开拓,被称为“凿空之旅”,但西汉末年在匈奴的袭扰下,丝绸之路中断。东汉时的班超又重新打通并将这条线路首次延长到了欧洲罗马帝国。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2)海上丝绸之路:又被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其航线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东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朝鲜、日本。南海起航线由中国沿海港去往东南亚、东亚、阿拉伯和东非沿海诸国。(3)影响:丝绸之路的开拓,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沟通,对促成中国古代经济的兴盛产生了主动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4)汉代至宋代,丝路贸易发展的特点①覆盖范围广,远及西亚、北非、欧洲。②汉代以陆路为主,宋代以海路为主,唐代陆路、海路并举。③陆上丝绸之路渐趋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日益旺盛。④对外贸易与文化沟通同步进行。⑤注意同等贸易、和平交往、睦邻友好。[新高考·等级考试示范]1.命题点:东汉盐铁政策(2024·湖南招生适应性考试·2)据下表能够推断出《后汉书》中有关东汉盐铁政策的部分记述记述出处章帝建初六年(81年),“肃宗(章帝)议复盐铁官,众谏以为不行。……帝不从”《后汉书·郑众传》章帝元和年间(84-87年),尚书张林奏请官家煮盐,朱晖反对,“后陈事者复重述林前议,以为于国诚便,帝然之,有诏施行”《后汉书·朱晖传》章帝章和元年(87年),广陵太守马棱“奏罢盐官,以利百姓”《后汉书·马棱传》和帝继位(88年)后,下诏:“吏多不良,动失其便,以违上意。先帝(章帝)恨之,故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后汉书·和帝纪》A.章帝曾短期复原盐铁官营 B.章帝在晚年废止盐铁之禁C.和帝继位后复原盐铁之禁 D.东汉始终在推行盐铁官营[尝试解题]________A[由章帝元和年间(84—87年),“尚书张林奏请官家煮盐……帝然之,有诏施行”,和帝继位(88年)后,下诏废止官营,说明章帝曾在元和年间短暂推行过盐铁官营的政策,A项正确;依据“先帝(章帝)……遗戒郡国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可得出在章帝去世后才废止盐铁之禁,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和帝复原盐铁之禁,解除C项;D项说法太肯定,解除。]2.命题点:唐代商贸经济(2024·湖南招生适应性考试·4)下图反映唐代()唐代墓葬出土的波斯、阿拉伯、东罗马金银币图A.货币体系多元 B.中外经济贸易旺盛C.朝贡贸易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尝试解题]________B[从唐代墓葬出土的波斯、阿拉伯、东罗马金银币图可以看出,唐朝与外部的经贸往来频繁,因此才会出现这么多种类的外币,故B项正确;出土的不是唐朝本土的货币,不能体现货币体系的多元,解除A;材料不能体现朝贡贸易,也与重农抑商政策松弛无关,解除C、D两项。]3.命题点:北宋茶盐禁榷制度(2024·辽宁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4)北宋中期,欧阳修上书对当时的茶盐禁榷制度建言:“为今议者,为欲夺商之利,一归于公上而专之……欲专而反损”,“夫欲特别之利,皆归于公,至其亏少,十不得三,不若与商共之,常得其五也。今为国之利多者,茶与盐耳”。他主见()A.分利于商人以增加财政收入B.变更传统重农抑商政策C.取消对商人茶盐经营的限制D.加强对茶盐经营的管理[尝试解题]________A[依据“皆归于公,至其亏少,十不得三,不若与商共之,常得其五也”可知欧阳修认为假如实行茶盐官营,茶盐之利只能得到特别之三,而分利给商人则可能得到特别之五,所以他主见分利于商人以增加财政收入,故选A项;欧阳修论述的是茶盐经营,并不是变更重农抑商的政策,解除B项;欧阳修主见分利给商人,而不是取消或加强对商人茶盐经营的管理,解除C、D两项。]题号命题特点第1题史料实证依据散见于《后汉书》的不同人物传记,概述说明其所反映的史实第2题史料实证关键是依据图片主题并结合时代特征得出结论第3题实力立意精确获得题干材料有效信息,解除不符合题干主旨的选项[经典题·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还原社会情境,敏捷考查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2024·全国Ⅲ卷·24)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更的共同缘由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须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知情境:本题通过对不同时期货币的展示,还原社会情境,要求回答货币形制变更的社会缘由。明立意:以不同时期部分货币形制图切入,考查唯物史观和历史说明等素养。抓关键:“贝币”→“布币”→“五铢钱”,从以上货币形制的演化入手解答此题。理思路:货币是基于商品交换的出现而出现的,也是基于商品交换的发展而发展的。先秦到汉朝,货币形制的演化满意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须要,B项符合题意。【真题体验】1.古代棉织业、区域贸易的发展(2024·全国Ⅰ卷·27)明中后期,大运输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输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 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变更 D.地区经济的差异D[依据材料可知,明朝中后期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棉花被江淮商人收购后,在江南生产棉布,之后棉布又被卖回山东,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经济特色,故D项正确;运输河运输是隋唐以后重要的常规航运方式,交通方式没有出现变革,故A项错误;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经济特色,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非土地制度调整的产物,与货币制度变更没有关系,故B、C两项错误。]2.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2024·全国Ⅱ卷·27)探讨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变更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起先成为流通货币C[由材料信息可知,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比明代增加了很多,这表明清代中期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故选C项;“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变更”缺乏史实支撑,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D项“起先”说法错误,解除。]3.明代朝贡贸易的特点(2024·全国Ⅰ卷·27)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闻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沟通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沟通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B[由题中所给的绘画看不出其与中国传统绘画的区分,故解除A项;郑和下西洋是官方组织的朝贡贸易,海禁政策主要是禁止民间私自出海贸易,由材料无法得出海禁政策解除的信息,故解除C项;“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闻中的‘麒麟’”,这属于中国传统观念,没有推动传统观念的更新,故解除D项;明朝君臣对朝贡贸易贡品的相识不是很清晰,遂用中国传统文化来对其加以解读,认为它就是中国传闻中的“麒麟”,故B项正确。]4.明朝经济发展的影响(2024·全国Ⅰ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运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运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一般人家也都运用玉制器皿。这一变更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渐渐加强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低级官员易染奢侈风气B[饮食器具运用标准的差异反映的是一种等级秩序。明前中期,朝廷对饮食器具的运用有严格规定,到明朝后期这种规定被打破,出现这种变更的根源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着原有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4·汕尾月考)据《史记》记载,在西汉前期,拥有百万资本的商人较多,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假如一年内投入百万巨资,就可以收获二十万利息。由此可以推知,西汉前期()A.商业资本比较活跃 B.重农抑商政策被舍弃C.商人社会地位提高 D.长途贩运已较为普遍A[由材料中“民间借贷现象较为普遍”可知,西汉商业资本充斥于民间,一方面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说明白商业资本的活跃,故选A项;在整个封建社会中,从总体来看,中国都是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解除B项;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商人的社会地位都不高,故解除C项;题干涉及的是民间借贷现象,不是长途贩运现象,故解除D项。]2.(2024·珠海一模)以诗证史是历史探讨的基本方法之一。下表中的诗句可以用来说明唐代()诗句出处产业论蚕蚁,孳生计鸭雏[唐]白居易《和微之春日投简阳明洞天五十韵》东邻转谷五之利,西邻贩缯日已贵[唐]丁仙芝《赠朱中书》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唐]杜荀鹤《送人游吴》A.国家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B.农村草市贸易呈现旺盛C.副业收入成农夫主要收入D.农村经济商品化的发展D[在白居易诗作中提到了把“蚕蚁”当成了一种产业,多多繁殖“鸭雏”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在丁仙芝诗作中提到了“东邻”和“西邻”从事商业的状况;在杜荀鹤诗作中提到了“卖菱藕”及“载绮罗”等商业活动。据此可知,在唐朝时期,农产品商品化现象比较普遍,说明在该时期,农村经济商品化有了较快的发展,故选D项;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中国封建社会始终,解除A项;表格中的诗句没有述及农村中草市的贸易“旺盛”,解除B项;表格中的诗句述及了农夫把农产品拿到市场去卖的现象,但没有述及其主要收入依靠副业,解除C项。]3.(2024·深圳月考)据历史记载,唐初令文中多次重申“士”“农”“工”“商”四民分业的规定,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校成本效益》课件
- 《小学书法公开》课件
- 初中语文标点符号课件
- 定积分与微积分基本定理课件
- 2024专业宠物运输服务协议范本版B版
- 2024年单位车辆清洁服务协议模板
- 2024年PDA设备特定采购协议模板
- 2024企业短期借款申请协议模板版
- 二零二四年度城市道路除雪清障服务合同3篇
- 2024年度石油开采技术咨询服务合同6篇
- 高中选课走班教学的困境及对策
- 大国三农-辉煌成就版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农业大学
- 听力康复效果评估课件
- 超声技能操作评分表
- 【浙江省S村乡村振兴美丽新村建设规划现状及问题的调查报告(含问卷)16000字(论文)】
- 2024冬枣承包合同
- 2024年建设工程项目委托代建管理合同(二篇)
- 2024二手房买方违约催告函范本
- 汉密尔顿抑郁和焦虑量表
- 医学心理学题库含答案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考1000题及完整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