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等在答题卷上填写清楚。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在答题卷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0.5mm的黑色签字笔在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材料一: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感,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的趣味表现出来就是创造。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于此可知。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趣味是一个比喻,由口舌感觉引申出来的。它是一件极寻常的事,却也是一件极难的事。虽说“天之口有同嗜”,而实际上“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它的难处在没有固定的客观的标准,而同时又不能完全凭主观的抉择。说完全没有客观的标准吧,文章的美丑犹如食品的甜酸,究竟容许公是公非的存在;说完全可以凭客观的标准吧,一般人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有许多个别的差异,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在文学方面下过一番工夫的人都明白文学上趣味的分别是极微妙的,差之毫厘往往谬之千里。极深厚的修养常在毫厘之差上见出,极艰苦的磨练也常在毫厘之差上做功夫。不仅欣赏,在创作方面我们也需纯正的趣味。每个作者必须是自己的严正的批评者。他在生命布局遣词造句上都须辨析锱铢,审慎抉择,不可有一丝一毫的含糊敷衍。他的风格就是他的人格,而造成他的特殊风格的就是他的特殊趣味。一个作家的趣味在他的修改锻炼的功夫上最容易见出。西方名家的稿本多存在博物馆,其中修改的痕迹最足发人深省。中国名家修改的痕迹多随稿本淹没,但笔记杂著中也偶可见一斑。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等三个因素决定。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身上的,不轻易能摆脱,而且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也不必完全摆脱。我们应该做的工夫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的体验,接收多方面的传统习尚而求截长取短,融会贯通。这三层工夫就是普通所谓学问修养。纯恃天赋的趣味不足为凭,纯恃环境影响造成的趣味也不足为凭,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摘编自朱光潜《文学的趣味》,有删改)材料二:朱光潜深爱文学,重视文学趣味。他曾撰写《文学的趣味》《谈趣味谈读诗与趣味的培养》《文学上的低级趣味》等系列文章,反复探讨文学趣味的意义和价值。他说:“辨别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评判,玩索一种作品的趣味就是欣赏,把自己在人生自然或艺术中所领略的趣味表现出来就是创造。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于此可知。文学的修养可以说就是趣味的修养。”他甚至认为,读文学作品,别说全篇易见出趣味的高下,即便一章一句的欣赏也大可见出一个人的文学趣味,好比善饮酒者能敏感鉴别一杯酒,就能敏感鉴别一切的酒,“趣味其实就是这样敏感。离开这一点敏感,文艺就无由欣赏,好丑妍媸就变成平等无别”。在朱光潜看来,文学创作和欣赏需要具备敏锐的美丑鉴别力,否则就会有低级趣味,“所谓‘低级趣味’,就是当爱好的东西不会爱好,不当爱好的东西偏特别爱好”。他撰写《文学上的低级趣味》上下篇,从“作品内容”和“作者态度”两个方面,对当时流行文学的十大弊病逐一痛加针砭。关于作品内容的五病有:侦探故事,色情描写、黑幕表现、风花雪月的滥调、口号教条;关于作者态度的五病有:无病呻吟、油腔滑调、党同伐异、道学冬烘、涂脂抹粉。这里所谈文学上的低级趣味,绝大多数易于理解,无须赘述,此处仅就侦探故事一点稍加阐释,以斑窥豹。
人生来就有好奇心,因此爱好侦探故事既符合人的天性,也给人带来乐趣。不过,离奇的故事、紧张的情节多半只是文学作品中的粗浅部分。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关键在能写出真切的境界、生动的人物和深挚的情致。如能真正欣赏文学,一定要超越原始的好奇心,去探寻文学家对于人生世相的洞悉和观照,以及他们表达这种洞悉和观照的艺术技巧。优秀作品里的故事多半像树枝竹条搭成的花架,用处只在撑起一园生气蓬勃、锦绣灿烂的藤葛花卉。创作和欣赏文学作品,如果只求故事而不见其他,就像看到花架而忘记架上鲜艳而芬芳的花,实有郑人买椟还珠之憾。文学有不同风格和流派,各有不同的趣味与境界。朱光潜认为,不论是一个作家或一个时代的文学,都前有所承,后有所发,即都有其“源流”,都有一个绵延贯通的生命史。后一代继承前一代风气,自是一脉相传不用说,就是后一代反抗前一代风气,反抗的根脉也源于前一代。这样由古而今,看出承前启后的道理;再由今而古,见出推陈出新的缘由,我们就能喜好某一派别而又欣赏与其对立的风格。热衷浪漫派者而能见出现实主义的妙处,笃爱“苏辛”豪放词者而能领略“温李”婉约派的情韵,我们的文学趣味就从偏执走向不偏,从而“能凭空俯视一切门户派别”。这表明,趣味虽难以争辩,具有主观性,但可以通过修养,从狭窄走向宽阔,提升其衡量优秀作品的客观性。这个意义上,文学标准是修养出来的纯正趣味。(摘编自钱念孙《朱光潜:提升文学的趣味和境界》、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普通所谓趣味就是鉴别文学作品艺术价值上的高低,进而表现出自己的所好所感。B.传统习尚和资禀性情反应到个人身上,往往在文学创作和欣赏时表现为不同趣味。C.离开具备敏感性的趣味,文艺就会无由欣赏,好丑妍媸就会变成平等无别。D.在进行文学鉴赏活动时,需要摆脱身世经历、传统习尚等主观因素的影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作家在文学创作时需要纯正趣味,因此提升作家的趣味和境界是重中之重。B.通过一个人对一章一句的欣赏,就可以评判出这个人的文学趣味来。C.文学虽有不同风格和流派、趣味与境界,却是绵延贯通、承前启后的。D.文学标准是修养出来的纯正可凭的趣味,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3分)A.不同的时代,对于《红楼梦》的文学批评也都呈现出不同的风潮。B.顾恺之为裴楷画像,在面颊上平添三根毫毛,看画者觉得加上确实比不加好。C.《踏莎行》中的“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最为苏东坡所叹赏,王国维却不以为然:“少游词境最为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为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D.俄国剧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艺术家一喊,人们都会跟他走的”。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结合两则材料,谈谈我们应如何提升自己的文学趣味和境界。(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后一颗子弹张建春老洪在日本鬼子挺着刺刀包围上来时拉响了手榴弹,血肉横飞。老洪壮烈牺牲,小鬼子也倒下了四五个。就在拉响手榴弹前的一瞬间,老洪用肩膀狠狠地撞了下身边的四伢子,塞给了四伢子一颗子弹。四伢子在老洪的撞击下,顺着山坡一路滚了下去,醒来时残阳似血,战场已归于平静。这是一场兵力悬殊的阻击战——老洪带领着十多个战士,坚守在山坡上,阻击数倍于己的日本鬼子,为团部机关的转移争取时间。战斗异常激烈,从早上开始。太阳西斜时,阵地上只剩下老洪和四伢子。醒来的四伢子大声哭喊,疯了一般向山上冲去,他要找老洪和战友们。①只有硝烟和血,一地的草木都焦糊蜷曲。四伢子找了根棍子,将自己快散架的身体支撑起来,把目光投向越来越黑的天际。四伢子被腰间的硬物硌了一下,顺手一摸,想起来了,是老洪在最后的关头塞给他的一颗子弹。四伢子的心又一次颤抖,他对着升起的月亮一再打量老洪塞给自己的子弹。子弹在月光下闪着黄澄澄的亮光。月亮浑圆,天幕低垂,似乎快贴到地面上了。四伢子放声大哭。一队战士就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要不是老洪狠命地撞开他,他也会和老洪一样血肉溅满山坡。四伢子用子弹的尖头狠狠地向胸口戳去,疼痛唤醒了他。他拖着重重的身体,一步步向北,向北。老洪说过,大部队要向北转移,北边有根据地,有家。四伢子找到了大部队。作为阻击战的唯一幸存者,四伢子成了英雄。四伢子跟随大部队继续与鬼子作战,他一次次冲锋陷阵,像狮子一样勇猛,成了名震一时的猛将、虎将,也成了一位战斗指挥员。在战场上,枪炮停息的间隙,四伢子总要把藏在怀里的老洪塞给他的子弹掏出来,深情地抚摸。他不止一次地揣摩老洪最后关头塞给他子弹的意思,始终迷迷茫茫的,不敢确定。四伢子记得,老洪牺牲前,在战斗间隙也是爱把玩子弹的——他将一颗黄澄澄的子弹擦来擦去,用手擦,用衣襟擦,有时还吐口唾沫使劲擦,擦完再小心地揣进怀里。老洪塞给他的子弹是平时擦拭的那颗吗?四伢子有过一个想法,他以为老洪是把子弹当作了种子——阻击敌军的战士都牺牲了,仅剩下四伢子,四伢子便是种子,剩下的最后一颗子弹也是种子。②四伢子以为找到了答案,唯一的答案。几乎是和老洪一样,四伢子接到了一道死命令——阻击进犯的日本鬼子,掩护机关转移。战斗打响了,鬼子一次次向四伢子率众守卫的阵地进攻。鬼子被打下去,再进攻。再进攻,再阻击。子弹横飞。刺刀拼弯了,砸直了,再拼杀。四伢子和战士们没有一个孬种。战士们一个个牺牲,弹药消耗殆尽,最后的阵地上仅剩下一面残破的旗和四伢子一个人。鬼子哇哇叫着冲了上来。阵地上,四伢子找不到一颗子弹,他突然想起怀中还有那颗老洪塞给他的子弹,四伢子撕破衣襟将子弹按入枪膛。四伢子对天狂笑,将枪口对准了太阳穴。四伢子忽然又找到了一个关于这枚子弹的答案:老洪塞给他的是一枚“光荣弹”。就在四伢子要扣动扳机之时,他的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军号,援军到了……之后的日子,四伢子怀揣老洪塞给他的那颗子弹南征北战。部队开赴朝鲜时,他也随身带着这子弹。
四伢子一有空闲就把子弹从怀里掏出,完整地重复老洪的动作:用手擦,用衣襟擦,再吐口唾沫使劲擦……日久天长,弹壳似乎变薄了,却更加光亮炫目。九十五岁的四伢子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临终前把子弹留给了孙子。子弹的故事他讲了许多遍,但他一直没告诉后人,老洪是自己的亲生父亲。③四伢子是作为父亲的老洪留下的种。四伢子的孙子把四伢子留下的子弹交给了当地博物馆,作为红色文物保存。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鬼子被打下去,再进攻。再进攻,再阻击。子弹横飞。刺刀拼弯了,砸直了,再拼杀”,表现了战士们奋勇杀敌、不怕牺牲的决心。B.作者通过老洪在战争间隙擦拭子弹的一系列描写,暗示了老洪塞给四伢子的子弹就是他平时擦拭的那颗,这是一种传承,也是一种期望。C.四伢子一有空闲就把子弹从怀里掏出,完整地重复老洪的动作,这其中既有对当年战争生活的追忆,也饱含着对老洪的深切怀念。D.四伢子怀揣子弹南征北战,到朝鲜战场上也随身带着,因为这么多年四伢子已经习惯了,这颗子弹也变成了他在战场上的护身符。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最后一颗子弹”是线索,贯穿老洪和四伢子两代人的战争生活,使情节更加集中。B.句子①语义上与上下文段紧密相连,但单独成段,极力渲染了战后的凄惨与悲凉。C.四伢子曾猜想自己和子弹是老洪留下的种子,句子②中“以为”却暗示这个想法是错的。D.句子③中的“种”,既照应了上文“老洪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也寄寓了父亲的期望。8.标题“最后一颗子弹”寓意深刻,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含意。(4分)
9.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提出一组关键词“青春·革命·传承”,请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与陶渊明相关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①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材料二:古之诗人有拟古之作矣,未有追和古人者也。追和古人,则始于东坡。吾于诗人,无所甚好,独好渊明之诗。渊明作诗不多,然其诗质而实绮,癯②而实腴。自曹、刘、鲍、谢、李、杜诸人皆莫及也。吾前后和其诗凡百数十篇至其得意自谓不甚愧渊明。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子为我志之。然吾于渊明,岂独好其诗也哉?如其为人,实有感焉。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⑦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半生出仕,以犯世患,此所以深服渊明,欲以晚节师范其万一也。
(节选自苏轼《与苏辙书》)注释:①俦:类。②癯:干瘦。③黾勉:勉励。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吾前后A和其诗B凡百C数十篇D至其E得意F自谓G不甚愧H渊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以为,把……作为,与《邹忌讽齐王纳谏》“自以为不如”中的“以为”词义不同。B.而,表顺承关系,与《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用法相同。C.贻,遗留、留下,与《师说》“作《师说》以贻之”中的“贻”词义不同。D.所以,……的原因,与《出师表》“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中的“所以”词义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五柳先生喜好读书,但不会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重在精神的享受,领会到书中要旨就欣然忘食。B.五柳先生喜欢喝酒,到别人家喝酒,一定要尽兴,喝醉了不打招呼就回家,可见他率真放达,不拘小节。C.陶渊明临终前说,年轻时生活穷苦,东西经常被偷,虽然勤勉,但直到去世仍不能改变穷苦的家庭状况。D.苏轼认为追和古人的诗从他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他非常喜爱的,他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13.把《师说》中的句子和材料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4分)
(2)今将集而并录之,以遗后之君子。(4分)
14.苏轼为什么写了众多追和陶渊明的诗歌?(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渔家傲①
王安石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③。【注】①本词是王安石第二次罢相隐居金陵时所写。②朝鸡:上朝时的鸡鸣声。③邯郸道:唐沈既济《枕中记》载,卢生在邯郸道上一客店中昼寝入梦,历尽荣华富贵。梦醒,主人炊黄粱犹未熟。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柔蓝一水”,形容水色清碧,“一水”概括“一江春水”,“萦花草”烘托春光烂漫。
B.上阕写住处的自然环境,“抱”“萦”“扫”等几个动词,使整个场景富有生机。C.“午枕”两句,写词人午睡时却被鸟声惊醒,联想到上朝时的鸡鸣声,倍感惆怅。D.通篇散发出一种纯净脱俗的美,反映出作者退出政治舞台后的生活情趣和心情。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出来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乡村民宿“爱陶居”开业了,房屋周围按照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句意栽种了多种树木,受到游客喜爱。(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数字入诗隐含着古人的时空观和生命体验,比如杜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上下数字对举,成为开拓时间和空间的有效工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读书记忆是温馨的。那个时代百废待兴,一切都是开放而自由的。我们正当年轻,(①),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当时,陈景润因为徐迟一篇报告文学《歌德巴赫猜想》而成为全国人民的偶像,而李泽厚则是许多大学文科生的崇拜对象。《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人们从长期压抑中解放出来,表现出对美的强烈诉求,这也是思想解放运动思潮中的一朵浪花。那时,李泽厚还是一位年轻学者。许多大学生(②)地赏读、讨论这本书,给人的感觉就像一班去春游的小孩,尾随着老师,在鲜花怒放的郊外,观察(③)的春天。那种兴奋和激动,实在难以言传。18.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文中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B.《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C.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学术现象。D.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居然成为一版再版的畅销书。这不仅是一种学术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江南多梅雨。“梅雨”的命名,不得不赞叹古人的联想之美。陈岩肖在《庚溪诗话》中有“江南五月梅熟时,霖雨连旬,谓之黄梅雨”的记述。贺铸在《青玉案》中也写下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寒暖空气相遇,雨水连日不绝,①______,由此便有了“梅雨”之名。谚语说:“黄梅天,十八变。”梅雨期间,天气往往阴晴不定,片刻之前烈日当空,②______,待你连跑带颠躲至檐下,雨又停了。而此刻也是江南最温婉的时节。找片寂静的古镇、觅座宁静的园子、寻条安静的巷子,撑一把伞、过一座桥、行一段路、阅一本书,这无不是骨子里的江南。梅雨时节,有恼人之处,躺下,席子、被单潮兮兮的;坐着,椅子、沙发湿漉漉的。“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因梅而“霉”,令人心生抵触。但是,③______,不仅因它有一个诗意的名字,它的“可爱”更在于执着、恒久,以及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润物无声的品质。在雨水浸润下,土地丰泽富饶,百姓衣食无忧,江、河、湖也有了别样的景致。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上适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22.语段中,多处使用引号。请结合语境分析文中两处画波浪线句子的引号用法及效果。(4分)
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在,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睡前抖音熬半宿,早上头条看世界。小视频用户调查显示,抖音上的用户百分之九十都在二十四岁以下。然而,这个年纪的用户或正在读书,或刚刚进入职场。为何在不断刷小视频?因为你在猎奇,你总在等待着,还有更新鲜的事物呈现在你的面前。刷多了小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去读一本书,不能静心去思考某一件事情。我们每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是有限,如果只是刷小视频来虚度时光,那我们就没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了。读了以上材料,作为时代的青年学子,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感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文体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D
2.B
3.C4.①作者开篇引出文学领域中趣味的概念并说明趣味的重要性。②然后指出不仅是欣赏,在创作领域中纯正的趣味也同样被需要。③最后说明人在创作和欣赏时的趣味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指出纯正的可凭的趣味是学问修养的结果。(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5.①涉猎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②根据固有的性情加以磨砺陶冶,接受多方面的传统习尚,扩充身世经历加以细心的体验;③脱离低级趣味,超越原始的好奇心,去探寻文学家对于人生世相的洞悉和观照,以及他们表达这种洞悉和观照的艺术技巧。(一点2分)【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需要摆脱身世经历、传统习尚等主观因素的影响”错,材料一最后一段说“不必完全摆脱”。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就可以”过于绝对,材料二“即便一章一句的欣赏也大可见出一个人的文学趣味”是说“大可见出”,不是“就可以评判”。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观点是文学领域中纯正的趣味的重要性。A.说的是文学批评;B.说的是绘画;C.可以论证“一般人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有许多个别的差异,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在文学方面下过一番工夫的人都明白文学上趣味的分别是极微妙的,差之毫厘往往谬以千里。极深厚的修养常在毫厘之差上见出,极艰苦的磨练也常是在毫厘之差上做功夫。”D.说的是艺术的影响力。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一共有三段。第一段“文学作品在艺术价值上有高低的分别,鉴别出这高低而特有所好,特有所感,这就是普通所谓趣味……趣味对于文学的重要于此可知”开篇引出文学领域中趣味的概念并说明趣味的重要性;第二段“不仅欣赏,在创作方面我们也需纯正的趣味”指出不仅是欣赏,在创作领域中纯正的趣味也同样被需要;第三段“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等三个因素决定”“纯恃天赋的趣味不足为凭,纯恃环境影响造成的趣味也不足为凭,纯正的可凭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说明人在创作和欣赏时的趣味由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指出纯正的可凭的趣味是学问修养的结果。最后用“首先”“然后”“最后”这样的连接词连贯表述即可。【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一般人对于文艺作品的欣赏有许多个别的差异,正如有人嗜甜,有人嗜辣。在文学方面下过一番工夫的人都明白文学上趣味的分别是极微妙的,差之毫厘往往谬之千里”可知,要涉猎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提升自己的文学修养;结合材料一“我们应该做的工夫是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的体验,接收多方面的传统习尚而求截长取短,融会贯通”可知,要根据固有的性情加以磨砺陶冶,接受多方面的传统习尚,扩充身世经历加以细心的体验;
结合材料二“文学创作和欣赏需要具备敏锐的美丑鉴别力,否则就会有低级趣味”“如能真正欣赏文学,一定要超越原始的好奇心,去探寻文学家对于人生世相的洞悉和观照,以及他们表达这种洞悉和观照的艺术技巧”可知,要脱离低级趣味,超越原始的好奇心,去探寻文学家对于人生世相的洞悉和观照,以及他们表达这种洞悉和观照的艺术技巧。6.D
7.C8.浅层含义:①指老洪临死前留给四伢子的最后一颗子弹。深层含义:②最后一颗子弹是种子,是老洪留给四伢子活下去的希望,也希望四伢子能继承革命精神,继续战斗;③最后一颗子弹又是革命战士宁死不降的光荣弹。(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4分)9.①本文的四伢子和老洪将自己宝贵的青春留在了战场上,他们面对敌人毫不退缩、英勇善战。②作为战士,老洪与四伢子有牺牲自己也无怨言的革命大无畏精神。③保卫祖国、守护人民的爱国精神代代传承,绵延不绝。(一点2分)【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这颗子弹也变成了他在战场上的护身符”说法有误。四伢子并非是因为习惯才带着这枚子弹,而是因为这是战友、父亲留给他的,而且根据原文“四伢子对天狂笑,将枪口对准了太阳穴。四伢子忽然又找到了一个关于这枚子弹的答案:老洪塞给他的是一枚‘光荣弹’”可知,四伢子在战场上也曾面临生死危机,他甚至想要用这枚子弹自尽,子弹并非护身符。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C.“暗示这个想法是错的”说法有误。文中并没有说这个想法是错的,且原文“四伢子忽然又找到了一个关于这枚子弹的答案”中的“又”说明四伢子和作者都认可前面的这种想法。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根据原文“就在拉响手榴弹前的一瞬间,老洪用肩膀狠狠地撞了下身边的四伢子,塞给了四伢子一颗子弹”可知,“最后一颗子弹”在表面上是指老洪临死前留给四伢子的最后一颗子弹。根据原文中四伢子的两次猜想“四伢子有过一个想法,他以为老洪是把子弹当作了种子——阻击敌军的战士都牺牲了,仅剩下四伢子,四伢子便是种子,剩下的最后一颗子弹也是种子”“四伢子对天狂笑,将枪口对准了太阳穴。四伢子忽然又找到了一个关于这枚子弹的答案:老洪塞给他的是一枚‘光荣弹’”可知,“最后一颗子弹”更具有深层含义,它是种子,是老洪留给四伢子活下去的希望,也代表父亲老洪希望四伢子能继承革命精神,用子弹继续战斗;而当面临生死危机、舍生取义的关头,它又可以是革命战士宁死不降的光荣弹。【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针对关键词“青春”,可从文中找到处于青春时期的人们,以及他们在青春时期所做的事情。本文的主人公是四伢子,根据原文“四伢子跟随大部队继续与鬼子作战,他一次次冲锋陷阵,像狮子一样勇猛,成了名震一时的猛将、虎将,也成了一位战斗指挥员”“之后的日子,四伢子怀揣老洪塞给他的那颗子弹南征北战。部队开赴朝鲜时,他也随身带着这子弹”可看出,四伢子从青春年少起,终其一生都在战场上。而四伢子的父亲,很可能也如四伢子一般,将自己宝贵的青春也献给了战场。而且青春的他们,面对敌人毫不退缩、英勇善战。针对关键词“革命”,本文所讲的显然是一个与革命战场有关的故事,因此在评论时可重点从本文体现了主人公怎样的革命精神这一角度去展开。从文中“老洪在日本鬼子挺着刺刀包围上来时拉响了手榴弹,血肉横飞。老洪壮烈牺牲,小鬼子也倒下了四五个”“战士们一个个牺牲,弹药消耗殆尽,最后的阵地上仅剩下一面残破的旗和四伢子一个人”等可以看出,作为战士,老洪与四伢子有牺牲自己也无怨言的革命大无畏精神。这正鲜明地体现了“革命”这一主题。
针对“传承”,从文中“最后一颗子弹”的深层含义“四伢子有过一个想法,他以为老洪是把子弹当作了种子——阻击敌军的战士都牺牲了,仅剩下四伢子,四伢子便是种子,剩下的最后一颗子弹也是种子”“四伢子对天狂笑,将枪口对准了太阳穴。四伢子忽然又找到了一个关于这枚子弹的答案:老洪塞给他的是一枚‘光荣弹’”可以看出,老洪将最后一刻子弹传给四伢子,四伢子“临终前把子弹留给了孙子”,而他的孙子又“交给了当地博物馆,作为红色文物保存”。这代表着保卫祖国、守护人民的爱国精神代代传承,绵延不绝。10.BDF
11.B
12.C13.(1)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的道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2)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14.①苏轼认为陶诗表面看起来质朴简单,内涵却丰富饱满,超过历代诸多名家诗作;②苏轼对陶渊明的为人处世,很有感触,通过写和诗能更好地感受其人格魅力。(一点2分,两点3分)【导语】本文通过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及苏轼的书信,展示了陶渊明淡泊名利、热爱自然的高尚情操,和他对诗歌创作的独特见解。陶渊明以其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嗜酒性情表现出超然的生活哲学。苏轼在信中表达了对陶渊明诗歌风格的赞赏和对其人格的深刻认同,并为了仿效陶渊明而创作了大量诗篇。文中体现了两位文人对“诗情酒意”境界的共同追求。【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前后追和渊明的诗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吾前后和其诗”“吾”是主语,“和”是谓语,“其诗”是宾语,结构完整,故在“其诗”后B处断开;“凡百数十篇”是和其诗的数量,表意完整,故在“数十篇”后D处断开;“至其得意”是介词结构,单独断开,表示强调;“自谓不甚愧渊明”中“自”作主语,其前停顿,故在“自”前F处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及用法的能力。A.正确。词义不同。动词,把……作为。句意:五柳先生把“五柳”作为自己的号。后者动词,认为。句意:我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丽。B.错误。用法不同,文中表顺承关系。句意: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后者表修饰关系,句意:我曾经整天地思索。C.正确。词义不同,均为动词,前者遗留、留下。句意: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后者赠送。句意:写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D.正确。句意:这就是我深深佩服渊明的原因。/这就是先汉之所以兴隆的原因。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东西经常被偷,虽然勤勉,但直到去世仍不能改变穷苦的家庭状况”错误。根据材料二“渊明临终,疏告俨等:‘吾少而穷苦,每以家弊,东西游走。性刚才拙,与物多忤,自量为己必贻俗患,黾勉辞世,使汝等幼而饥寒。’”可知,陶渊明年轻时家庭贫困,为了生活不得不四处奔波,并非东西经常被偷。同时,他也提到自己的性格刚直,不太适应世俗,担心会给家人带来麻烦,因此选择极力辞世,而不是“勤勉”。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生乎吾前”,“乎”相当于介词“于”,状语后置;“先乎吾”,状语后置(两个状语后置句,答对一个就可以给1分)“固”本来,“师”意动用法,以……为老师(拜他为师)。(一点1分,句意1分)(2)“集”,名词作动词,编成集子;“录”,抄录;“遗”,赠送。(一点1分,句意1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苏轼在信中明确表示,他对陶渊明的诗歌有着特别的偏好。他评价陶渊明的诗歌“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意即陶诗表面看似质朴无华,实则内蕴丰富,意境深远,超越了包括曹植、刘琨、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在内的诸多历史上的著名诗人。可以概括出,苏轼认为陶诗表面看起来质朴简单,内涵却丰富饱满,超过历代诸多名家诗作;
苏轼不仅喜爱陶渊明的诗歌,更对其为人处世的态度深有感触。在信中,苏轼引用了陶渊明临终前对子女的告诫,表明自己在性格上与陶渊明有相似之处,都具有刚直不阿的性格,且在世俗中难以适应,容易与周围环境产生冲突。苏轼意识到自己也有类似的问题,即在官场中因个性耿直而遭受挫折。因此,他晚年深感与陶渊明心灵相通,正如他在信中所说“渊明此语,盖实录也。吾今真有此病,而不早自知”,可以概括出,苏轼对陶渊明的为人处世,很有感触,通过写和诗能更好地感受其人格魅力。参考译文:材料一:五柳先生不知道是哪里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名,因为他的住宅旁边种着五棵柳树,就把“五柳”作为自己的号。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喜欢读书,只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探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贫穷常常不能得到满足。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来招待他。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风雨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这话大概说的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材料二:自古以来,已经有诗人写过模拟古人的作品,却没有人追和古人的诗。追和古人的诗,便从我东坡开始。在诗人中没有谁是我非常喜爱的,我唯独喜爱陶渊明的诗。陶渊明作诗不多,但他的诗看上去朴实而实际上华美得很,看上去很瘦而实际上肥美得很。即使是曹植、刘桢、鲍照、谢灵运、李白、杜甫众位诗人,都赶不上他。我先后酬和渊明的诗,总共一百几十首,至于那些得意之作,自认为在渊明面前并不觉得很惭愧。现在我要把它们编成集子并且抄录下来,为的是把它们送给后世的君子,你为我把这些记下来。但是我对于渊明,哪里只是喜爱他的诗呢?对于他的为人,我确实是很有感触的。渊明临死前写信给陶俨等人说:“我年轻时生活穷苦,常常因为家里贫穷东奔西跑。我性子刚烈,才智笨拙,和外界事物多有抵触,自己估量照我的性子干下去,一定会给你们留下祸患,于是尽力辞去世事,结果使你们很小就过着挨饿受冻的生活。”渊明这些话,说的是实际情况。我现在真的有了和他同样的忧患,由于自己没有早早知道这种毛病,做了半辈子官,却招来了世间的灾祸。这就是我十分佩服渊明的原因,想在晚年学习他一点长处。15.C16.①寓情于景,作者描绘了一幅清幽的隐居图景,写出了隐居生活的闲适,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②衬托、用典,表明自己已老,对建功立业已生茫然之情,对仕途感到厌倦,抒发了作者罢相隐居后贪恋恬静生活的心情。(情感4分,手法2分)【15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C.“词人午睡时却被鸟声惊醒”“倍感惆怅”错误,“午枕觉来闻语鸟”体现词人与鸟共乐的悠闲情致;“欹眠似听朝鸡早”是诗人睡醒听到鸟叫声,联想到当年从政早朝时“骑马听朝鸡”,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故选C。16【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本词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景物幽静、美丽。上片描写了平岸、小桥、千嶂、水色、花草、茅屋、春风等意象,写出了隐居环境的幽静、美丽、远离世俗纷扰,寓情于景,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下片描写了自己隐居生活的闲适:午睡甜美,听听鸟语。接着用“忽忆故人今总老”衬托自己已老,最后作者用黄粱一梦的典故,坦诚自己贪恋隐居生活的恬淡闲适,而已忘却仕途功利的心志。17.(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2)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3)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8.①如饥似渴
②如痴如醉
③姹紫嫣红
19.D20.比喻的本体为“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喻体为“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通过比喻,让抽象的现象得以具象化,通过人们常见的景象让人们对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的旺盛有了更充分的了解。(构成1分,内容2分,形式上的效果1分)【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依据后文“对于各种书籍、各方面的知识,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就像大旱之后干裂的田地,突然遇到充沛的时雨”可知,此处作者是想表现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可以用“如饥似渴”。如饥似渴:形容要求很迫切,好像饿了急着要吃饭,渴了急着要喝水一样。第二空,依据后文“那种兴奋和激动,实在难以言传”可知是形容当时大学生们对李泽厚《美的历程》这本书着迷的状态,可以用“如醉如痴”。如痴如醉:就像喝醉了或者痴呆了。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第三空,依据“一班去春游的小孩,尾随着老师,在鲜花怒放的郊外,观察……的春天”可知这里要用一个形容春天景色美丽的成语,且语境中有“鲜花怒放”,用“姹紫嫣红”恰当。姹紫嫣红:形容花的品种繁多,五颜六色,景色艳美。【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是: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美的历程》的初版是1981年”中“1981年”是时间词,不能做“初版”的宾语,它是用来表示“《美的历程》初版”的时间,不能用来做“初版”的宾语,应调整语序,改为“1981年初版的《美的历程》”;按照概念范围的大小,“学术现象”是包含于“社会现象”之中的,故在递进句中应是先说“学术现象”,后说“社会现象”。只有D修改正确。【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修辞手法的构成及表达效果的能力。画横线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喻由本体、喻体、比喻词构成。本体和喻体之间要有相似性。此句中,本体为“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喻体为“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意思是对知识的吸收表现出一种强大的动力,而“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意思是大地对雨水的吸收所表现出的强大的动力,二者之间在“表现出的强大的动力”方面是相似的。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是: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比喻叙事能化抽象为具体,使事物更清楚明白;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此处的比喻,作者就是将当时人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知识的求知欲和消化力”的旺盛用“大旱的土地遇到时雨”这一常见现象表现出来,既让表达更加通俗具体,也让表达更加形象生动,更加富有表现力。21.①适逢梅子成熟②转眼下起雨来③“梅雨”也有可爱之处(一点2分)
22.①“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中的引号表引用,所引诗句增强了文段的文采并富有诗意;②“霉”中的引号表强调,于强调中解释了“霉”是因为梅雨而来。(一点2分)【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上文写“寒暖空气相遇,雨水连日不绝”,下文总结“由此便有了‘梅雨’之名”,可知,本空应为梅雨命名的另一方面的原因,结合前文“江南五月梅熟时”“梅子黄时雨”的提示,故填写“适逢梅子成熟”。第二空。上文“黄梅天,十八变”“梅雨期间,天气往往阴晴不定”,是突出梅雨期间天气的变化不定,再结合“片刻之前烈日当空”,及下文“待你连跑带颠躲至檐下,雨又停了”的语境,可知,本空内容应为天气突然间下起雨来,故填写“转眼下起雨来”。第三空。根据上文写梅雨“令人心生抵触”,以及关联词语“但是”,可知,本空的内容应与上文形成转折关系。根据下文“它的‘可爱’更在于执着”的提示,本空应填写的内容为梅雨也有它的可爱的一面。故填写“‘梅雨’也有可爱之处”。【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第一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是直接引用贺铸的词作内容,在文章中引用古诗文,可以丰富文章的文化底蕴,增强文章的文学性。第二处。“霉”,指发霉,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席子、被单潮兮兮的”“椅子、沙发湿漉漉的”,是对上文内容的总结,加上引号,起强调作用,强调梅雨时节的天气特点导致的相关事物的变化。23.例文:珍惜精力,为梦拼搏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每个人的时间与精力都是有限的,躬逢盛事,时间则显得更为宝贵。然而,很多人依然难以抵抗抖音等网络小视频的诱惑,在网络上耗费大量时间。时光不容虚度,生命岂可空耗?我们应当珍惜有限的时间与精力,为梦想而搏。珍惜时光,不断提升自己。刷多了小视频之后,我们会形成一种惯性:没有耐心去读书,没有精力去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惯性的课件 教学课件
- 2025年金华义乌市卫生健康系统面向毕业生校园招聘293人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维修保养服务合同(2篇)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初中化学】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单元复习题-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 柳州市环境综合治理项目(二期)三江县污水处理厂污水收集系管线改造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新建府谷煤炭铁路专用线工程三标段王家沟双线大桥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界面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小小的船》说课稿
- 中学语文教学反思2
- 期中测试卷(试题)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 第七节-感染性心内膜炎病人的护理课件
- 装修常用数据手册(空间布局和尺寸)
- 23版概论第八章 科学发展观
- 矿产资源“三率”指标要求+第14部分:饰面石材和建筑用石料矿产
- 维保单位变更申请表格
- 医院陪护中心运营方案
- 大学英语四级真题阅读练习10套(附参考答案)
- 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 2023年汉字听写大会汉字听写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共三套)
- 码垛机械手结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