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C/22/wKhkGWcxJZaAdueUAALXPrMxuqg193.jpg)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C/22/wKhkGWcxJZaAdueUAALXPrMxuqg1932.jpg)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C/22/wKhkGWcxJZaAdueUAALXPrMxuqg1933.jpg)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C/22/wKhkGWcxJZaAdueUAALXPrMxuqg1934.jpg)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B/2C/22/wKhkGWcxJZaAdueUAALXPrMxuqg19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卷高一语文学科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mm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卷卷头相应位置填写班级、姓名、考场、考号;在答题卡相应栏内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将考试科目、准考证号涂写在答题卡上。2.II卷内容须用0.5mm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卷相应空格或区域内。3.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中“守拙”二字是诗人对自己归于田园生活的状态自述。何为“守拙”?“此‘拙’乃是相对于世俗之‘机巧’而言,‘守拙’意谓保持自身纯朴之本性(自世俗看来为愚拙),不同流合污。”(袁行霈)诗人宁愿归隐田园,也不愿违背本性投身于仕途的机巧之中。除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提及“守拙”,诗人在其他诗词中也常以“拙”自居。如《与子俨等疏》:“性刚才拙,与物多忤。”《感士不遇赋》:“诚谬会以取拙,且欣然而归止。”《杂诗·其八》:“人皆尽获宜,拙生失其方。”《咏贫士·其六》:“人事固以拙,聊得长相从。”可见,诗人对“拙”情有独钟。“守拙”是远离官场黑暗,追求内心宁静的选择,是人生迷途处的智慧反思。在《归园田居·其一》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一句借用“比兴”的手法生动刻画了诗人入仕的状态。“羁鸟”指笼子里的鸟,“池鱼”指失去自由的鱼。借失去自由的“羁鸟”“池鱼”暗喻自己在官场中心志被束缚。“旧林”“故渊”是“羁鸟”“池鱼”的归宿,暗喻田园才是自己率真本性的归宿。“鸟”“鱼”的意象在诗人其他诗作中也多常见。在《感士不遇赋》:“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在《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诗词中的鸟、鱼是灵魂自由,复返自然的代表。关于“守拙”,清代的沃仪仲对此别有会心:“有适俗之韵则拙不肯守,不肯守拙则机巧百端,安得复返自然!”诗人“守拙”是颖悟后灵魂的追求,是质性自然的坚守。从另一方面来说,“守拙”是诗人坚守内心的选择。“陶渊明的‘守拙’并非是无为的消极避世,其一生的主导思想是建功立业,特别是追求文学上的建树。”在《感士不遇赋》中写道:“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在《咏荆轲》中用“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歌颂荆轲的豪情。可以见得,诗人心中有效力家国的壮志豪情。但通过对当时社会的体察分析,亲身入仕的感受,对现实有了深刻的认识。《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正是诗人面对现实心中的愤语。《命子》:“福不虚至,祸亦易来”是诗人面对现实的慨叹。由此看来,陶渊明“守拙的目的就是守住本心不为惑染所障,‘守拙’的方法则是委运自然,陶公的守护真性重在要求不让自己存在的真性为世俗声利所扭曲,‘守拙’来于生命的内在要求”(李秀平)。(摘编自白千群《论陶渊明“守拙”人格中的真意人生》)材料二“拙”“真”“自然”在陶渊明诗文中是同义词;“守拙”“养真”“返自然”因而也是同义语,它们同指个体生命从营遂于外转而反求诸己,由沦于物欲转而返本归真。“复得返自然”不仅仅是指最终返回到了竹篱茅舍榆树柳丛的田园,更主要是指回归到自己的本心或本性。对于陶渊明这种自小“游好在六经”的士人来说,选择躬耕的确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孔子早有“遗训”:“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孔子认为躬耕只是为了谋食而有碍于“谋道”。陶渊明辞彭泽县令而去做“陇亩民”,不仅自己“秉耒欢时务”,而且还“解颜劝农人”,这不正是孔子所痛斥的远君子而近小人吗?更要命的是,孔子鄙视耕稼的偏见到魏晋南北朝已变成了成见和定见,那些仰赖家世余绪的士族自己“未尝目观起一拔土,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却无知而又轻薄地蔑称农民为“田里猥人”“田舍儿”。不难想象,陶渊明选择躬耕既要忍受来自士林的轻薄嘲讽,还得忍受有悖孔子遗训的指责批评,更不得不忍受耕不救穷的煎熬。以如此沉重的代价换来贫穷,却偏偏要选择躬耕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陶渊明真是“拙”到家了。一方面,他谴责当世那些“曳裾拱手”“宴安自逸”的不劳而食之辈;同时,他自己“解印绶,弃官去”后,便有滋有味地操起开荒、种豆、锄草、收禾这些农圃营生。诗人归隐躬耕“所愿”“所怀”“所保”的是什么呢?从陶诗“所训讵乃浅”的语意与语气来看,诗人“所保”的绝不是身家性命。沃仪仲释陶的“所保”十分精到:“寄托原不在农,借此以保吾真。‘聊为陇亩民’即《简兮》万舞之意,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也。”虽然陶渊明躬耕并非完全不在意收成,“寄托原不在农”一语有失绝对和偏颇,但这无妨沃氏解释的深刻独到。陶渊明归隐躬耕除了像农民那样关心作物收成的丰歉外,他同时也关注自己生命本性的“养真”与“守拙”——他正是为了“守拙”才“归园田”、为了“养真”才栖迟“衡茅”的。农民的耕作是对命运的被动接受,陶渊明的躬耕行为则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他与“陇亩民”的这些差别不仅不影响他作为诗人的伟大,反而正是这些差别使他的人生更具有独特的魅力,更具有存在的深度。(摘编自戴建业《养真与守拙——论陶渊明归隐》)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守拙”有着丰富的内涵,此处,“拙”乃自身纯朴之本性,陶渊明宁愿归隐田园,也不愿违背本性。B.“守拙”是人生迷途处的智慧反思,陶渊明对“拙”情有独钟,其诗词创作中都能看到他以“拙”自居。C.魏晋南北朝时士人多鄙视耕稼,陶渊明选择躬耕既要忍受当时世俗的一些成见,更要忍受内心的煎熬。D.陶渊明的躬耕行为具有主动性,他与“陇亩民”的差别,使陶渊明的人生更具有独特魅力和存在深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渊明用“羁鸟”“池鱼”比喻自己在官场中心志被束缚,如同“旧林”“故渊”的田园才是自己本性的归宿。B.“守拙”是陶渊明坚守内心的选择,但不同于消极避世,作者认为陶渊明的主导思想是建功立业,心中有效力家国的壮志豪情。C.“守拙”“养真”“返自然”同指个体生命从营遂于外转而反求诸己,由沦于物欲转而反本归真,因而“拙”“真”“自然”是同义词。D.陶渊明“所保”的是他的“真”,陶渊明不仅在意作物收成,也关注“养真”与“守拙”,为“守拙”才“归园田”、为“养真”才栖迟“衡茅”。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一》)B.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陶渊明《读山海经十三首·其十》)C.停云霭霭,时雨濛濛。八表同昏,平陆成江。(陶渊明《停云》)D.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5.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围绕陶渊明的“守拙”展开论述,但侧重各有不同,请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一)茶馆(节选)老舍王利发:唐先生,你外边遛遛吧!唐铁嘴:(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您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利发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您贵庚是……王利发:(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由柜台内走出,让唐铁嘴坐下)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王利发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先把鸟笼子挂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爷文绉绉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着大而高的画眉笼。茶房李三赶紧过来,沏上盖碗茶。他们自带茶叶。茶沏好,松二爷、常四爷向临近的茶座让了让。]松二爷、常四爷:您喝这个!(然后,往后院看了看)松二爷:好像又有事儿?常四爷: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二德子:(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常四爷:(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松二爷:(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二德子: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常四爷: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二德子: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利发急忙跑过来。]王利发: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爷的脖领。]常四爷:(闪过)你要怎么着?二德子: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马五爷:(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二德子:(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您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马五爷: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二德子: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后面走去)常四爷:(凑过来,要对马五爷发牢骚)这位爷,您圣明,您给评评理!马五爷:(立起来)我还有事,再见!(走出去)常四爷:(对王利发)邪!这倒是个怪人!王利发:您不知道这是马五爷呀!怪不得你也得罪了他!常四爷:我也得罪了他?我今天出门没挑好日子!王利发:(低声地)刚才您说洋人怎样,他就是吃洋饭的。信洋教,说洋话,有事情可以一直地找宛平县的县太爷去,要不怎么连官面上都不惹他呢!常四爷:(往原处走)哼,我就不佩服吃洋饭的!王利发:(向宋恩子、吴祥子那边稍一歪头,低声地)说话请留点神!(大声地)李三,再给这儿沏一碗来!(拾起地上的碎瓷片)松二爷:盖碗多少钱?我赔!外场人不作老娘们事!王利发:不忙,待会儿再算吧!(走开)[纤手刘麻子领着康六①进来。刘麻子先向松二爷、常四爷打招呼。]刘麻子:您二位真早班儿!(掏出鼻烟壶,倒烟)您试试这个!刚装来的,地道的英国造,又细又纯!常四爷:唉!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刘麻子:咱们大清国有的是金山银山,永远花不完!您坐着,我办点小事!(领康六找了个座儿)[李三拿过一碗茶来。]【注】①农民,因生活所迫,通过刘麻子将女儿卖了。(二)药(节选)鲁迅店里坐着许多人,老栓也忙了,提着大铜壶,一趟一趟地给客人冲茶;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老栓,你有些不舒服么?——你生病么?”一个花白胡子的人说。“没有。”“没有?——我想笑嘻嘻的,原也不像……”花白胡子便取消了自己的话。“老栓只是忙。要是他的儿子……”驼背五少爷话还未完,突然闯进了一个满脸横肉的人,披一件玄色布衫,散着纽扣,用很宽的玄色腰带,胡乱捆在腰间。刚进门,便对老栓嚷道:“吃了么?好了么?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老栓一手提了茶壶,一手恭恭敬敬地垂着;笑嘻嘻地听。满座的人,也都恭恭敬敬地听。华大妈也黑着眼眶,笑嘻嘻地送出茶碗茶叶来,加上一个橄榄,老栓便去冲了水。“这是包好!这是与众不同的。你想,趁热的拿来,趁热吃下。”横肉的人只是嚷。“真的呢,要没有康大叔照顾,怎么会这样……”华大妈也很感激地谢他。“包好,包好!这样的趁热吃下。这样的人血馒头,什么痨病都包好!”华大妈听到“痨病”这两个字,变了一点脸色,似乎有些不高兴;但又立刻堆上笑,搭越着走开了。这康大叔却没有觉察,仍然提高了喉咙只是嚷,嚷得里面睡着的小栓也合伙咳嗽起来。“原来你家小栓碰到了这样的好运气了。这病自然一定全好;怪不得老栓整天地笑着呢。”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低声下气地问道,“康大叔——听说今天结果的一个犯人,便是夏家的孩子①,那是谁的孩子?究竟是什么事?”“谁的?不就是夏四奶奶的儿子么?那个小家伙!”康大叔见众人都耸起耳朵听他,便格外高兴,横肉块块饱绽,越发大声说,“这小东西不要命,不要就是了。我可是这一回一点没有得到好处;连剥下来的衣服,都给管牢的红眼睛阿义拿去了。——第一要算我们栓叔运气;第二是夏三爷赏了二十五两雪白的银子,独自落腰包,一文不花。”小栓慢慢地从小屋子里走出,两手按了胸口,不住地咳嗽;走到灶下,盛出一碗冷饭,泡上热水,坐下便吃。华大妈跟着他走,轻轻地问道,“小栓,你好些么?——你仍旧只是肚饿?……”“包好,包好!”康大叔瞥了小栓一眼,仍然回过脸,对众人说,“夏三爷真是乖角儿,要是他不先告官,连他满门抄斩。现在怎样?银子!——这小东西也真不成东西!关在牢里,还要劝牢头造反。”“阿呀,那还了得。”坐在后排的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现出气愤模样。“你要晓得红眼睛阿义是去盘盘底细的,他却和他攀谈了。他说:这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你想:这是人话么?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可是没有料到他竟会这么穷,榨不出一点油水,已经气破肚皮了。他还要老虎头上搔痒,便给他两个嘴巴!”“义哥是一手好拳棒,这两下,一定够他受用了。”壁角的驼背忽然高兴起来。“他这贱骨头打不怕,还要说可怜可怜哩。”花白胡子的人说,“打了这种东西,有什么可怜呢?”康大叔显出看他不上的样子,冷笑着说,“你没有听清我的话;看他神气,是说阿义可怜哩!”听着的人的眼光,忽然有些板滞;话也停顿了。小栓已经吃完饭,吃得满头流汗,头上都冒出蒸气来。“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发了疯了。”二十多岁的人也恍然大悟地说。店里的坐客,便又现出活气,谈笑起来。小栓也趁着热闹,拼命咳嗽;康大叔走上前,拍他肩膀说:“包好!小栓——你不要这么咳。包好!”“疯了!”驼背五少爷点着头说。【注】①指作品中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者夏瑜。6.下列对两则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利发谦和、周到,善于和各种人打交道,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态度,这和他掌柜的身份很吻合。B.常四爷和松二爷都是旗人,两人性格也非常相像,都正直善良,富有正义感,尤其对洋人非常痛恨。C.唐铁嘴和刘麻子,一个说媒拉纤,拐卖人口;一个看相说卦,算命骗人,是典型的地痞流氓的代表。D.文本二中,华老栓的儿子得了痨病,华老栓用人血馒头给儿子治病,这一情节反映了老百姓的愚昧。7.下列对两则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本一括号中的舞台说明交代了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信息,是戏剧情节发展的有力补充。B.文本一人物语言活泼、生动,台词虽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极具个性化,也有浓浓的京味色彩。C.文本二中的康大叔贪婪、凶残,作品通过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塑造了这一刽子手形象。D.文本二中对革命者夏瑜的刻画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在康大叔和众茶客的谈话中表现了其特点。8.从文本二《药》中看,革命者夏瑜是怎样的形象?作品从茶馆茶客的视角来表现夏瑜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6分)9.同样作为背景,“茶馆”在两个文本中所起的作用,有什么异同?请简要分析。(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履,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节选自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材料二
从南明入台,山如剥笋根,又如旋螺顶,渐深遂渐上。过桃墅,溪鸣树舞,白云绿坳,略有人间。饭斑竹岭,酒家胡当垆①艳甚,桃花流水,胡麻正香。过会墅,入太平庵看竹,俱汲桶②大,碧骨雨寒,而毛叶离屣③,不啻云凤之尾。使吾家林得百十本④,逃帻去祥⑤其下,自不来俗物败人意也。行十里,望见天姥峰大丹⑥郁起,至则野佛无家,化为废地,荒烟迷草,断碣难扪。农僧见人辄缩,不识李太白为何物,安可在痴人前说梦乎?所谓“半壁见海”“空中闻鸡”,疑意其颠,上至石扇洞天,青崖白鹿,葛洪丹丘⑦,俱在明昧之际。不知供奉何以神往?天台如天姥者,仅当儿孙内一魁父⑧,焉能“势拔五岳掩赤城”耶?山灵有力夤缘⑨入供奉之梦一梦而吟一吟而天姥与天台遂争伯仲席。嗟呼!山哉!天哉!(选自明・王思任《天姥》,有删改)[注]①酒家胡:酒家妇。当垆:卖酒。②汲桶:水桶。③离屣:此处形容竹叶纷披之状。④本:棵,株。⑤帻:包头巾。祥(kūn):有档的裤子。⑥丹:指代寺庙。⑦葛洪:晋代炼丹家。丹丘:传说中葛洪炼丹的遗址。⑧魁父:小土丘。⑨夤缘:攀附。10.材料二画框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勾选相应位置。(3分)山灵有力A夤缘B入供C奉之梦D一梦而吟E一吟F而天姥与天台G遂争H伯仲席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公屐”是诗人谢灵运发明的登山时穿的一种活齿木屐。鞋底安有两个木齿,上山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便于走山路。B.“使吾家林得百十本”中的“使”与“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中的“使”含义相同。C.“俱在明昧之际”中的“昧”与成语“拾金不昧”中的“昧”含义不同。D.“不知供奉何以神往”中的“供奉”指的是李白,因为李白曾担任翰林供奉。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一首记梦诗,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直到“仙之人兮列如麻”写的都是梦境,这也是全诗的主体部分。B.《梦游天姥吟留别》节选部分描写梦中一路登山所见之景和迷离恍惚、光怪陆离的神仙世界,写得有声有色。C.王思任行至天姥山,本欲领略李白诗中所写的气派之景,而当实地见到李白所言所梦之景时,他深感失望。D.王思任登山后发现李白所谓“洞天石扉,訇然中开”“且放白鹿青崖间”,“俱在明昧之际”,意在讽刺李白夸大其词,所言不实。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2)农僧见人辄缩,不识李太白为何物,安可在痴人前说梦乎?14.王思任亲历天姥山,见到了哪些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中截然不同的情景?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雨陈与义①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惜无陶谢②手,尽力破忧端。【注】①此诗作于宣和七年(1125),当时诗人因奸相王黼被罢官而受到牵连,被贬为陈留(今河南杞县)酒税。②陶谢,即陶渊明和谢灵运。15.下列对诗歌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歌的首联对仗工整,上半句停顿应为“沙岸/残春/雨”,“残春”在这里意为晚春。B.“花带泪”用拟人手法写经雨之后花瓣上残留着雨滴的景象,蕴含着诗人的感伤之情。C.“万里”一句用夸张手法极写诗人凭栏远眺视野之开阔,侧面表现了雨后空气的澄明。D.颈联中的“寒”字是作者的身心感受,表现了雨后天气的寒凉和诗人心中的悲凉。16.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的遭遇来看,尾联“忧”的具体内涵有哪些?(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17.(1)曹操在《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2)在《归园田居》(其一)中,“
,
”阐明了作者厌恶官场生活,一心想要回归自然的原因。(3)杜甫在《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自己难以排遣的身世之苦和国运之恨,表现出沉郁的风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9分)作为最长的我国古代汉民族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首先,他们为爱情而献身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追求爱情是人的一种生命本能,但真正为追求爱情而献出生命的人a_________,特别是在当时的封建社会。人们渴望爱情,但往往面对困难和阻碍就会b_________。刘兰芝和焦仲卿却用他们的生命、热血和义无反顾的执着,谱写了一曲爱情壮歌。其次,他们反抗封建礼教的巨大勇气和行为极具意义。虽然他们夫妻恩爱,但是焦母偏要以一己之好恶拆散二人,封建礼教的荒谬性、片面性可见一斑。夫妇二人一开始并没有萌生反抗之念,而是试图c_________妥协。但封建礼教并不体恤他们,刘兰芝被遣回家后,其兄长逼迫她另嫁他人。二人的爱情无处可托,最终他们走向了死亡。他们用生命进行的反抗实现了对爱情的坚守,令封建礼教的荒谬性、残酷性、非人性得以d_________。最后,《孔雀东南飞并序》所揭示的生存世界的深度,不亚于哲学对人类的存在的沉思。它形象地描绘了焦、刘二人殉情的悲剧,悲剧的成因并非简单地指向某些人的人性之恶,而是直指人背后的历史文化弊病,揭露了封建传统观念噬人的本质。18.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孔雀东南飞并序》是最长的我国古代汉民族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B.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C.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并序》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D.《孔雀东南飞并序》作为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尽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是一曲有关爱情、婚姻、生存的悲歌。B.他们的死已冲破个别人、个别家庭的狭小范围而具有了典型的现实意义。C.他们的死,是对封建礼教罪恶本质的控诉。D.后人因为他们的勇敢反抗而赞叹不已,并深受鼓舞。20.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寥寥无几束手束脚谋求流露B.微乎其微束手束脚追求流露C.微乎其微畏葸不前追求暴露D.寥寥无几畏葸不前谋求暴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5分)对于中国百姓来说,除夕的团圆饭堪称一年中最豪华的一顿饭,也是母亲一年中最为辛苦的一顿饭。进入腊月,母亲就开始着手准备。随着旧历新年愈来愈近,母亲就如同一个“临战”的士兵。腌制鸡鸭鱼肉、制作蒸炊年糕,等这些比较复杂的菜品做完,年关也近了。团圆饭的丰俭随家境而定,但一般总是力求丰盛以图个好兆头。除夕宴是郑重、喜乐的:各家各户华灯红烛,香烟缭绕,觥筹交错,达于夜阑。守岁算是余兴,鞭炮声此起彼落,花灯影影绰绰,孩子们四处游荡。新正的午宴是开春第一宴,其重要性仅次于除夕宴。不同的是,除夕是大鱼大肉的盛宴,而这一顿饭却是全素的、清雅的。食材品种繁多,蔬菜、豆制品、干货,这些原料经过母亲的构思和巧手,幻化成一盘盘搭配和谐、极富美感的菜肴,如木耳茭白、胡萝卜面筋、胶东白菜粉丝,或煎,或炒,或烩,琳琅满目。饮食之道,也是讲究张弛的,人们的肠胃被连续的酒肉大宴弄得疲惫不堪,一旦面对这桌全素席,当然是惊喜的——这是来自春天田野的味道,夹杂着炊烟和露珠的气息。21.下列选项中和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相同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B.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C.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22.文中画框的句子可改成“这种夹杂着炊烟和露珠气息的味道来自春天的田野”,二者语义相近,但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分析其原因。(2分)23.阅读《乡土中国》一书,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社会特点,请根据以下思维导图,概述“乡土本色”的特点。(150字以内)(6分)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乡下人在马路上听见背后汽车连续地按喇叭,慌了手脚,东避也不是,西躲又不是,司机拉着闸车,在玻璃窗里,探出半个头,向着那土老头儿,啐了一口:“笨蛋!”——如果这是愚,真冤枉了他们。我曾带了学生下乡,田里长着包谷,有一位小姐,冒充内行,说:“今年麦子长得这么高。”旁边的乡下朋友,虽则没有啐她一口,但是微微一笑,也不妨译作“笨蛋”。(费孝通《乡土中国》)上面一段文字,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请你给那位司机或者那位小姐写一封信,谈谈你的看法。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开学检测答案1.答案:C解析:C.“更要忍受内心的煎熬”错误,原文“陶渊明辞彭泽县令而去做‘陇亩民’,不仅自己‘秉耒欢时务’,而且还‘解颜劝农人’”“同时,他自己‘解印绶,弃官去’后,便有滋有味地操起开荒、种豆、锄草、收禾这些农圃营生”可知陶渊明乐于躬耕在农田,并非忍受煎熬。故选:C。2.答案:C解析:C.“由沦于物欲转而反本归真,因而……”强加因果,原文“‘拙’‘真’‘自然’在陶渊明诗文中是同义词;‘守拙’‘养真’‘返自然’因而也是同义语,它们同指个体生命从营遂于外转而反求诸己,由沦于物欲转而返本归真”,可见“由沦于物欲转而反本归真”并不是“拙”“真”“自然”是同义词的原因。故选:C。3.答案:D解析:材料一的观点是:陶渊明“守拙”是保持自身纯朴之本性,不同流合污,不愿违背本性投身于仕途的机巧之中。A.选项表达的意思是关于“人生无常”“生命短暂”的叹喟。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B.选项表达的意思是陶渊明无所畏惧的反抗精神。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C.选项表达的是陶渊明为思念亲友而作。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D.选项写山村生活的简单、纯朴,与外界人事无涉(“罕人事”),与官贾不相交往(“寡轮鞅”),因而得到清静自在的居处(“白日掩荆扉”),空灵纯粹而不作世俗之想(“虚室绝尘想”)。表达了“守拙”的品格特质。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故选:D。4.答案:①文章首先定义的陶渊明的“守拙”等品格的相关内容和特点,引出“守拙”就是回归到自己的本心或本性的论点。②然后论证传统和当时的文化对躬耕的态度,得出陶渊明以沉重的代价坚守自己的“守拙”的理想。③接着从陶渊明自己对农耕的态度入手分析他对自己选择的认识,一方面是从反面批评,另一方面是正面介绍陶渊明的做法,正反对比论证。④最后得出陶渊明归隐躬耕除了像农民那样关心作物收成的丰歉外,他同时也关注自己生命本性的“养真”与“守拙”的结论,强调他的归隐农耕和一般农人的不同之处,对比中论证了陶渊明的归隐的目的。解析:“‘拙’‘真’‘自然’在陶渊明诗文中是同义词;……‘复得返自然’不仅仅是指最终返回到了竹篱茅舍榆树柳丛的田园,更主要是指回归到自己的本心或本性”,文章首先定义的陶渊明的“守拙”等品格的相关内容和特点,引出“守拙”就是回归到自己的本心或本性的论点。“对于陶渊明这种自小‘游好在六经’的士人来说,选择躬耕的确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孔子早有……不难想象,陶渊明选择躬耕既要忍受来自士林的轻薄嘲讽,还得忍受有悖孔子遗训的指责批评,更不得不忍受耕不救穷的煎熬。以如此沉重的代价换来贫穷,却偏偏要选择躬耕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陶渊明真是‘拙’到家了”,然后论证传统和当时的文化对躬耕的态度,得出陶渊明以“以如此沉重的代价换来贫穷,却偏偏要选择躬耕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陶渊明真是‘拙’到家了”。“一方面,他谴责当世那些‘曳裾拱手’……同时,他自己‘解印绶,弃官去’后,便有滋有味地操起开荒、种豆、锄草、收禾这些农圃营生”,接着从陶渊明自己对农耕的态度入手分析他对自己选择的认识,一方面是从反面批评,另一方面是正面介绍陶渊明的做法,正反对比论证。“‘寄托原不在农’一语有失绝对和偏颇,但这无妨沃氏解释的深刻独到。陶渊明归隐躬耕除了像农民那样关心作物收成的丰歉外,他同时也关注自己生命本性的‘养真’与‘守拙’……农民的耕作是对命运的被动接受,陶渊明的躬耕行为则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他与‘陇亩民’的这些差别不仅不影响他作为诗人的伟大,反而正是这些差别使他的人生更具有独特的魅力,更具有存在的深度”,最后得出陶渊明归隐躬耕除了像农民那样关心作物收成的丰歉外,他同时也关注自己生命本性的“养真”与“守拙”的结论,强调他的归隐农耕和一般农人的不同之处,对比中论证了陶渊明的归隐的目的。5.答案:①材料一通过分析陶渊明的诗歌来得出诗人“守拙”的精神状态。②材料二先定义陶渊明的“守拙”为何?再通过分析传统和当时的文化对躬耕的态度,分析陶渊明“守拙”的艰难过程,最后是他“守拙”躬耕的特点与一般农人的区别。解析:材料一第一段介绍了陶渊明“守拙”;第二段介绍了陶渊明诗歌中经常出现“守拙”;第三、四和五段介绍“守拙”是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的选择,并且在其诗文中得以彰显;分析材料一可得出侧重点在介绍陶渊明的“守拙”的精神状态,并在其诗歌中寻找到依据。材料二“‘拙’‘真’‘自然’在陶渊明诗文中是同义词;‘复得返自然’不仅仅是指最终返回到了竹篱茅舍榆树柳丛的田园,更主要是指回归到自己的本心或本性”,先定义陶渊明的“守拙”为何?再通过“对于陶渊明这种自小‘游好在六经’的士人来说,选择躬耕的确需要巨大的勇气。因为孔子早有……不难想象,陶渊明选择躬耕既要忍受来自士林的轻薄嘲讽,还得忍受有悖孔子遗训的指责批评,更不得不忍受耕不救穷的煎熬。以如此沉重的代价换来贫穷,却偏偏要选择躬耕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陶渊明真是‘拙’到家了”,然后论证传统和当时的文化对躬耕的态度,得出陶渊明以“以如此沉重的代价换来贫穷,却偏偏要选择躬耕作为自己的生存方式,陶渊明真是‘拙’到家了”,分析传统和当时的文化对躬耕农田的态度,分析陶渊明“守拙”的艰难过程。最后“‘寄托原不在农’一语有失绝对和偏颇,但这无妨沃氏解释的深刻独到。陶渊明归隐躬耕除了像农民那样关心作物收成的丰歉外,他同时也关注自己生命本性的‘养真’与‘守拙’……农民的耕作是对命运的被动接受,陶渊明的躬耕行为则是自己的主动选择。他与‘陇亩民’的这些差别不仅不影响他作为诗人的伟大,反而正是这些差别使他的人生更具有独特的魅力,更具有存在的深度”,最后是他“守拙”躬耕的特点与一般农人的区别。整理可得材料一侧重通过陶渊明的诗歌发掘“守拙”的含义及他的人生追求;材料二侧重陶渊明的“守拙”“养真”“返自然”的精神特质在当时所遇到的阻碍,说明了当时的陶渊明格格不入其流,最后论述了陶渊明的归隐躬耕的真实意图和与一般农人的不同之处。6.答案:B解析:两人性格差别比较大,常四爷敢作敢当,更有正义感。7.答案:C解析:没有心理描写。8.答案:人物形象:①家境贫寒,以致使贪婪的牢头从他身上“榨不出一点油水”。②具有民主思想,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是他的斗争目标。③革命意志坚定,在狱中坚持宣传革命思想,甚至劝牢头造反。④斗争英勇无畏,在对敌斗争中“不要命”,最后,在敌人的屠刀下慷慨就义,表现出革命者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视角作用:突出了群众对革命的不理解,革命和群众之间隔膜很深。解析:9.答案:相同点:都体现“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茶馆是社会各色人物聚集的地方,是社会的缩影,能从整体上呈现出时代生活的画卷。不同点:《茶馆》是话剧,虽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但戏剧冲突明显,各色人物的活动造成的戏剧冲突接连不断,形成散点式的冲突结构。作品借助茶馆展开戏剧冲突。《药》是小说,故事情节相对完整,虽没有明显的冲突,但茶馆里的茶客作为小说的陪衬人物,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也反映了反封建革命中普通群众的愚昧和麻木。作品借助茶馆展示群众的思想状态。10.答案:ADE解析:“山灵有力”语意完整,“力”作“有”的宾语,故A处应断开;“夤缘入供奉之梦”中“供奉之梦”作“入”的宾语,故D处应断开;“一梦而吟”省略主语李白,“梦”“吟”同作谓语,且“一梦而吟”与“一吟而天姥与天台遂争伯仲席”句式一致,故E处应断开。11.答案:B解析:“含义相同”错。前者是连词,假使;后者是动词,派。C项,前者指昏暗,后者指隐藏。12.答案:D解析:“意在讽刺”错误。王思任并无讽刺之意,而是客观指出李白所写并非现实。13.(1)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消失了。(2)农人僧人看见生人就退缩,不知李太白是什么,(只能感慨)怎么能在痴人面前说梦呢?14.①山景荒败:废寺,断碑,荒烟迷草。②天姥不高:“半壁见海”“空中闻鸡”是痴人说梦。③山顶明昧:不是李白写的“青冥浩荡”的模样。解析:材料二中,由“至则野佛无家,化为废地,荒烟迷草,断碣难扪”可得出答案①。由“所谓‘半壁见海’‘空中闻鸡’,疑意其颠”可得出答案②。由“上至石扇洞天,青崖白鹿,葛洪丹丘,俱在明昧之际,不知供奉何以神往”可得出答案③。参考译文:材料一:略。材料二:从南明进入天台山,山形像剥开的笋根,又像圆螺的顶部,逐渐地深入也就逐渐地升高。过了桃墅,溪水潺潺,树影婆娑,白云悠悠,山坳翠绿,见到了几处人家。在斑竹岭吃饭,有酒家妇艳丽无比,又有桃花流水,胡麻花开正香。经过会墅,进太平庵看竹,竹子都粗如水桶,碧绿的竹秆在雨中透出寒意,竹叶纷披,不亚于飞凤的尾巴。假使我家林中能种此百十棵竹,我抛开头巾脱去衣裤在竹子下休息,自然不会有俗事来败坏我的意趣。又走了十里,远远望见天姥峰上一片红色(寺庙墙)高高仁立,到近处发现佛像随意放置,寺庙废弃,荒草迷离,断碑难抚。农人僧人看见生人就退缩,不知李太白是什么,(只能感慨)怎么能在痴人面前说梦呢?李白所说的“半壁见海”“空中闻鸡”,大概是痴人说梦了。向上到达石扇洞天,青崖白鹿,葛洪丹丘,都在隐隐约约中,不知道李太白为什么会神往此地?天台山比得上天姥山,而(天姥山)只是天台山脉中一个小土丘罢了,怎么能有“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气势呢?可能是天姥山的山神有神力,攀附名人而进入李白的梦境,李白梦此境然后吟此诗,吟此诗才使天姥山和天台山一争高下。唉!山哟!天哟!15.答案C解析:“万里”不是形容视野开阔,而是说诗人离家万里之遥。16.“忧”具体包括:①被贬偏远之地的感伤;②客居万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知识精研】【大单元教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同步备课(人教版)
- 第2节 光的反射(备课讲义)-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讲义和课后训练(人教版)
- 《金银选冶概论》课件
- (高清版)DB37∕T 4201-2020 水泥中氯离子含量快速筛查检测法
- 化工原理课件非均相物系分离全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慕课版 双色版 第3版) 课件 第2章 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
- 《机械制图焊接图》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工艺石刻制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T4DNA连接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镇静镇痛评分》课件
- 2024-2030年艺术摄影服务产业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GB/T 44463-2024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总体技术要求
- 【基于Java Web的网上花店销售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8100字】
-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报表探析(定量论文)7800字】
- 钢结构吊装技术交底
- 2024年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黄埔街道办事处招聘4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数学家祖冲之课件
- 2024年高压电工操作证考试复习题库及答案(共三套)
-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口语交际:注意说话的语气 名师教学设计】
- 2024-2030年山茶油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研究报告
-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