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高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1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高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2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高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3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高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4页
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高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萝北高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一、单选题(每题3分,60分)1.观察如图,人类文化遗址在时间和空间上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A.多元化 B.华夏为主 C.连续性 D.均衡发展2.《诗经》《尚书》及青铜铭文中屡见“宗周”一词,指周王室或镐京。《诗经》有言“君之宗之”“大邦维屏,大宗维翰。怀德维宁,宗子维城”。这反映了西周时期的()A.井田制度 B.宗法制度 C.礼乐制度 D.分封制度3.“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它们是原始社会后期由于征掠、围猎的需要而设的军事首领,随后发展为固定的军事组织,“三百户为谋克,十谋克为猛安”,其实际人数多少不定。这一组织盛行于()A.辽朝契丹族 B.西夏党项族 C.元朝蒙古族 D.金朝女真族4.下图是中国某朝代行政机构示意图,该朝代是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5.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派遣学问僧空海来长安求法 B.法显在贞观初年到达了②地取经C.鉴真六次东渡到达③地传授佛法 D.玄奘在④地收集了大批梵文经典6.徐蓝认为中华民族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和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新教材介绍了中国境内各区域文明起源时期的重要文化和中心性遗址,据此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是()地域文化和遗址黄河中游仰韶文化的西安半坡遗址、灵宝西坡遗址。陶寺遗址出土文物带有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的元素黄河下游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下游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A.多元一体 B.高度集权 C.君主专制 D.由盛转衰7.青浦区的蟠龙镇,因清初南京人陈君化徙居,“启质库及布庄,标客转集,遂成市”。昆山县的方泰镇,康熙时因陈、严两家“以猗顿(注:春秋战国时期的盐商)之术起家,由是……布庄开张,典商望风而至,百货骈集,遂成闹市”。上述记载反映出()A.商业发展利于江南市镇的兴起 B.纺织行业成为南方经济的主导C.全国范围的统一市场已经形成 D.经营方式的变革促进经济转型8.“国亡史作”是我国古代汉族大一统皇朝形成的修史传统。金朝建立后不仅撰修本朝史,还两次为辽代修史。蒙古灭金后,一些汉族士大夫就预备撰修《辽史》和《金史》。少数民族统治者的修史行为()A.意在彰显政权合法性 B.有助于维系长久统治C.体现了民族平等观念 D.致力于推进汉化进程9.下图所示为元朝中期每年征收的税粮来源。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云南、陕西、四川、辽阳、甘肃行省占6%A.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B.运河经济高度繁荣C.农业税收成为主要财源 D.农业生产水平存在差异10.下面为里耶秦简户籍簿,释文如下:“东成户人士五夫,妻大女子沙,子小女子泽若,子小女子伤。”从中无法获取的信息是()A.户主姓名职业 B.家庭组成情况 C.征发赋役依据 D.赋税徭役繁重11.最早记载古蜀历史的史书是西汉末年的《蜀王本纪》,书中记载“蜀人不晓文字”。但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四川的一些考古遗址中陆续发现不少“似汉字而又非汉字”的符号,学者认为这可能是古代巴蜀的文字。从中我们应坚持的态度是()A.文献记载难保真实 B.史学研究莫衷一是C.实物史料更具价值 D.史料运用孤证不立12.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在经济领域的核心任务,是围绕“耕战”目标,推行重农政策,强化国家经济汲取力与社会动员力。这说明,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A.意图保护农民利益 B.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C.旨在实现富国强兵 D.着眼于改变经济结构13.下面是宋代宰相任期时间表(任期一律以实足年数计算)。这一状况()任期时间20年以上15年以上10年以上5年以上1年以上不及1年.合计北宋人数0人0人6人19人37人10人72人南宋人数1人2人0人5人38人17人63人合计1人2人6人24人75人27人135人A.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 B.实践了崇文抑武的策略C.折射出君主专制加强 D.表明冗官现象非常严重14.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A.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B.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危机C.抑制了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 D.导致土地私有制度瓦解15.唐初三省长官尚书仆射为二品,后皇帝逐渐使用一些资历较轻的官员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唐太宗时,萧瑀、李勣并“同中书门下三品”;高宗以后,宰相必须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之衔,否则即使担任中书令也不能称为宰相。这样的做法()A.提高了三省长官的权威 B.扩大了任用宰相的范围C.提升了中朝制度的效率 D.加剧了相权皇权间矛盾1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文中“唐代的公开竞选”是指A.科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三省六部制17.西周金文中的“伯”作为称谓,主要有两种含义:一是作为贵族男子的排行,与仲、叔、季经常作为同一家族内部兄弟之间的称呼;二是作为诸侯或采邑主的爵称。这体现了()A.军功是西周分封主要依据 B.西周初期分封以同姓为主C.政治具有鲜明的等级色彩 D.西周家国一体的政治特色18.宋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较之前代有明显的发展,且商业十分发达。下列关于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史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一组是()选项史实结论A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提高粮食产量,适应南迁北人的饮食习惯B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宋元时期燃料结果发生革命性变化C港中大海船白艘(大船)船员千人,水手六百,卫兵四百,船为四舱,有三帆至十二帆以澳门为主要中转站的海上贸易网络形成D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过百万;元大都是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市镇广泛兴起A.A B.B C.C D.D19.唐朝对内附少数民族进行管理,基础就是设置羁縻府州,让他们的首领继续做都督、刺史,且允许世袭,下列属于此类机构的是()A.西域都护府 B.安西都护府 C.北庭都护府 D.渤海都督府20.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琊王氏当权,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这表明,当时()A.政局稳定 B.社会转型C.皇权弱化 D.北民南迁二、材料分析题2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材料二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及于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改善了古代中国的选人、用人制度,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正义;同时,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同时对学校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使教育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改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1)根据综上材料所体现的古代选官制度有哪些?(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的影响?22.(1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守,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朝廷据此行赏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呈交县计薄。中央派监御史监察郡政,纠举弹劾有罪过的官吏。——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材料二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汉书·刘辅传》材料三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高赀、富商大贾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物排除私商,并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中央政府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统一的意义。(2)说明材料二中汉代中央官制的变化及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抑商的主要目的及措施。三、论述题23.(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古代中国主要商业中心的演变战国出现了商业区“市井”西汉都市商业繁荣王莽新朝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唐代长安、洛阳、扬州、杭州、湖州两宋汴京(今河南开封)、临安(今浙江杭州)、建康(今江苏南京)、鄂州、江陵明清北京、苏州、湖州、杭州等传统大都会盛泽镇、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等若干市镇——据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整理阅读上表,从表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的信息,围绕“古代商业中心”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史实调用准确,层次清楚,逻辑清晰)

历史参考答案:1.A;2.B;3.D;4.B;5.A;6.A;7.A;8.A;9.D;10.D;11.D;12.C;13.C;14.A;15.B;16.A;17.D;18.A;19.D;20.C21.(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2)①冲破了世家大组垄断仕途的局面;②扩大了官吏的来源,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③提高了官吏的文化素质;④对促进文化发展,尤其是唐诗的发展;⑤加强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政局稳定;⑥影响深远,科举制度为后代历朝沿用;⑦有利于公平公正;⑧有利于各阶层的流动;⑨只关注应付考试而忽略了实用知识束缚人的思想。22.(1)措施:全面推行郡县制。意义: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疆域空前广阔的国家,初步奠定了以后疆域的基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使人们摆脱战乱带来的灾难;建立起中央集权国家,为后世长期沿用;促进了各地区各族人民经济文化联系。(言之有理即可)(2)变化:汉武帝重用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组成中朝,形成中外朝制度。作用:进一步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3)目的:打击商人势力,增加政府收入,增强国家实力。措施:改革币制;政府垄断经济;征收财产税。23.示例1:论题:商业中心的转移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阐述:王莽新朝处于两汉之交,因北方开发较早,人口众多,并且商贸往来频繁,所以北方是我国的经济重心所在,而当时南方地区尚未得到有力的开发,故王莽新朝时期的五大商业都会除成都外,均分布在黄河流域。唐朝中后期的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动荡,而南方相对稳定,所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使江南地区逐渐得到开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