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九年级

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美丽的祖国,草木皆有意,山水都含情。看那巍峨山峦,汤汤江水【甲】

看那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乙】看那清风闲坐,白云高卧【丙】看那碧涛如浪,

百舸争流【丁】这些景象又引起你怎样的遐想呢?看那雄鹰海燕笑傲沧

海,我感受到了勇敢者的奋斗;看那大雪中tingb<5的青松,严寒中怒放的腊

梅,我体味到了坚强者的抗争;看那雨后灿烂的彩虹,秋霜染红的枫叶,我感

受到了乐观者的心境。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启迪着我们,读懂

自然,学会生活。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巍峨②tingba

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

A.展翅飞翔B.搏击蓝天C.自由自在D.身姿矫健

3.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都在启迪着我们,学会生活,读懂自然。

B.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不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C.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启迪着我们,学会生活,读懂自然。

D.美丽而智慧的大自然,每时每刻都在启迪着我们,读懂自然,学会生活。

4.选文“甲乙丙丁”处应该填入的标点是()

A.甲。乙。丙。丁。B.甲;乙;丙;丁。

C.甲,乙,丙,丁。D.甲,乙,丙、丁。

5.古诗文默写填空。

(1)山水之乐,(欧阳修《醉翁亭记》)

(2),,此事古难全。(苏轼《水

调歌头》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告诉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

句子是:,。

(4)人生闲顿时,可以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名句

“,”来激励自己。

二、阅读(45分)

(-)(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岳阳楼记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

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

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

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

旅不行,才啬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

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

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

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

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6.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作者应好友滕子京之嘱托,于庆历六年为“重修岳阳楼”所作的记文。

B.第②段以神来之笔描写洞庭湖“胜状”,既照应文题,又领起下文。

C.文章句式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总体看,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

为辅。

D.文章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其中“斯人”指古仁人,

暗含滕子京。

7.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8.面对困难与坎坷,我们应有怎样的人生态度?结合文中具体语句分析。

(二)(8分)

阅读下面的课外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玄龄明达吏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

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

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

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2,故唐世

称贤相者,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颗3

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已长格物:不会对人求全责备,不以自己的长

处要求别人。②徇国:为国家利益奉献。③稽颖(sang):古代一种跪拜礼。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

①闻人有善②或以事被谴

10.用“/”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3处)

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

11.房玄龄与杜如晦同为贤相良臣,你更欣赏谁?结合文章内容说明。

(三)(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的边界

①有人说“阅读的边界,就是认知世界的边界”,心跟着眼睛去脚所不能及的

地方游历,从而抵达脚所无法抵达的地方。从甲骨、竹帛、羊皮、纸张等有形

载体阅读,到现代的网络阅读、有声阅读、手机阅读,阅读的形式正在发生前

所未有的变化,世界的边界似乎也在无限延伸。

②阅读有边界吗?当然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特别是碎片化阅读时代,读书的

价值取向更偏重实用。莘莘学子,孜孜以求,大多会选择读一些与考试相关的

书籍,毕竟分数才是硬道理;年轻人更倾向于成功励志,繁重的课业和工作,

内心深处的渴慕,倾向于成功也无可厚非;喜欢养生的,自然会读一些健康长

寿类的书籍,以求解决些实际问题;喜欢旅游的,会读一些旅游类的书籍,脚

步无法抵达,眼睛过过瘾也是好的。总之,大多数人都是因习惯而阅读,因兴

趣而阅读,在舒适区里慢慢游弋。

③读书也有舒适区吗?当然有。在熟悉的区域,读一些相对感兴趣的内容,诙谐

的笔法,养眼的图画,追求轻松愉悦的感受,追求视觉上的享受,不用思考,

更无所谓得失,是“杀”时间的一种方式,却没有提升自己的空间,或提升的

空间相对很小,无法拉动上升的曲线,收获寥寥。

④阅读无边界,可以读的书实在太多了,需要读的书也太多了,丰富的种类会

带给人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只是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生命有限,如何在有限的

时间里,选择一本值得阅读的书,是一门学问。

⑤对于会读书的人来说,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只有经过时间的淘洗,经过生

活的检验,遗落在岁月沙滩上的珍珠,才具有不朽的光芒。阅读传世之作,在

书香中检阅自我,丰富阅历,提升品位,构筑自己的人生坐标。阅读经典,开

阔眼界,滋养人生,丰盈灵魂,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

⑥轻松的读物或许会引人入胜,但却很难有更多的收获。难“啃”的书籍,如

果坚持“啃”下来,一定会受益匪浅,带着探索的精神,一点点打开阅读的边

界。还有一种书,高深而专业,即使再用力也推不开这扇门,如果真的推开了,

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展现在眼前,别具洞天,惊喜连连。

⑦喜欢读书的人,会在琐碎繁杂的事务中挤出时间,去体验阅读的快感。多读

一本书,就能多一个角度看世界,多一个角度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量的积

累会有质的变化,会不断地提高认知层面,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俯瞰人

生,纵观全局。

⑧有一句话说得好:“健身和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健身是

自己的事儿,读书也是自己的事儿,花一点时间成本或一点经济成本,就能进

入一个崭新的世界。拓宽阅读的边界,才能拓宽人生的广度与高度,跟着作者

的视角去体验未知的领域、未知的空间、未知的事物、未知的世界,在书的海

洋里遨游。读书,是人生最大的捷径,多读书,读好书,读有价值的书,汲取

精华,吸收养分,就是为自己攒下最大的一笔财富。

⑨英国作家伍尔芙说:“一个人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阅读是抵

达远方的方法和路径,拓宽阅读的边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人生的视野,在

非舒适区探索、积累、思考,挑战自己的阅读边界,从而抵达更广阔的世界。

⑩阅读的美好,在于更加有效地打开自己,学会接纳、包容和原谅,使自己成

为更好的自己,使阅读成为人生的一部分,使精神世界更加深邃而辽阔。

12.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书也有舒适区和非舒适区,两种阅读的读书内容和读书收获截然不同。

B.一个人的时间有限,阅读经典比阅读轻松读物更能丰富人生阅历,抵达更广

阔的世界。

C.选文开篇引用的一句话,既说明了阅读对扩展认知范围的重要性,又巧妙地

引出文章论题。

D.第⑧段运用对比和引用,准确地论述了多读有价值的书才能够为自己攒下一

笔财富的观点。

13.下面哪一本书更符合作者提倡的阅读选择?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爆笑校园》《红星照耀中国》

14.下面的材料与作者的观点相符吗?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看法。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

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

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四)(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朴素,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赵丽宏

①赵冷月先生是我钦敬的书法大家。我见过他几次,并无交往。他的名字中有

一个冷字,但给我的印象,这是一位和善的老先生,彬彬有礼,温润儒雅。在

我的记忆中,他的脸上总是含着谦和的微笑,耐心地倾听旁人言说,没有一点

大艺术家的架子。我为什么钦敬他?当然是因为他写的书法,从他的墨迹中,可

以识见他的性情和为人,感受他的学识和人格魅力,也可以发现一个艺术家的

心路轨迹和艺术追求的屐痕。

②我从小养成一种习惯,读书,喜欢透过书中的文字,分析揣测写作者的性情,

只要用心阅读,一定可以窥见藏在文字背后的那个真人。所以很多作家,虽然

永无机会谋面,但在印象和记忆中,他们却是我熟悉的朋友。读书法家的墨迹,

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阅字可识人。墨写的字,有血肉有灵性,笔墨之中,涵

藏着书者的情感、思想和学识。一个性情中人,必定会将自己的真性情倾注在

砚纸之间,笔笔见性情,字字映心迹。

③我读冷月先生的书法,不仅欣赏酣畅优美的线条墨韵,也留意他书写什么内

容。他写古人的话,披露的是自己的信念和胸襟。他写“惟善以为宝”,写

“道义无古今,功名有是非”,写“守古老家风,惟孝惟友;教后来恒业,日

读日耕”,写“真率中还存礼意,深微地始见文心”,写“金石其心,芝兰其

室;仁义为友,道德为师”,这是他的为人处世之道,一个仁厚长者的形象,

通过这些文字,凸显在读者面前。

④冷月先生的书法成就,已经有很多专家作过精妙的评论。年轻时读冷月先生

的书法作品,感觉他是一个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书法家,对中国书法的古老

传统,他是一个很有力量的传承者,也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实践者。从他的一些

书法作品中,可以看到他艺术追求的轨迹,他写“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是

借老子的话阐述艺术的基础,那就是脚踏实地;他写“揽齐鲁一代胜迹,校汉

魏六朝残碑”,说的是对书法传统的博采众长;他写“守独悟同,别微见显;

辞高居下,置意就难”,是他所坚持的艺术品格。他很多次写庄子语录“朴素

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是他心向往之的艺术境界,他晚年的书法艺术所展示

的,正是这样的境界。

⑤赵冷月先生书法生涯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他晚年的变法求新。对一个功成

名就、誉满天下的老艺术家来说,要摆脱已有的风格,走一条新路,需要极大

的自信和勇气。我见过一些追求新奇的书法作品,把汉字写得东倒西歪,龊牙

咧嘴,让人难以辨认。这样的新,会引来几声惊叹,但难得审美的共鸣,相信

也不会有生命力。冷月先生晚年的书法,洗尽铅华,归真返璞,将苍劲和童真

融合为一体,看似不讲究章法,布局随意,笔墨中有孩童般的稚拙,但细细品

读,却能感受到冲淡的深沉,能窥见一个历尽沧桑的智者宁静幽邃的心境。他

很多次书写杜甫的诗句“书贵瘦硬方通神”,写对联“杜陵评书贵瘦硬,放翁

拄杖且通神”,这也许是他晚年书法的秘诀之一。他晚年的字,无论写什么字

体,笔下都是瘦硬枯涩的线条。他的楷书中,有隶书、魏碑甚至篆书的意味,

对他而言,写什么字体已不重要,落笔可以随心所欲,把自己所理解的书法艺

术融汇贯通在笔墨中。浩瀚的书法艺术如一棵茂盛的大树,长在他的心里,根

深叶茂,随便怎么描绘,这棵大树总是自然而美妙的。年过古稀之后,冷月先

生用他“瘦硬”的笔墨描绘这棵大树时,为读者展现了很多不同寻常的视角。

⑥冷月先生变法后的墨迹,并非都是瘦硬枯涩的线条,也有浓墨淋漓的时候,

他写的一些大字,笔力千钧,大气酣畅。他写一个“墨”字,浓墨重彩,满纸

灵动,让人感受到他对书法艺术深沉浓烈的情感。他用浓墨写“心之韵”,

“蓦直去”,写“独坐观心”,“默悟通一”,都是大字,线条非但不“瘦硬”

,还写得粗犷滋润,感觉他的笔墨如江河急流,如苍山烟云,在纸上奔腾、弥

漫,虽然静默无声,却有幽远的回声轰鸣不绝。

⑦读赵冷月先生晚年的书法作品,竟使我联想起安徒生的童话。安徒生的童话,

读者并非只是孩子,从尚未开蒙的幼童一直到历尽沧桑的老人,都可以在他的

文字中认识自然、社会和人性。冷月先生晚年的书法,和安徒生的童话有异曲

同工之妙,真诚,朴素,单纯,明澈,孩童般的外表下,深藏着睿智深沉的心。

(选自《书卷的气息》有删改)

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通过赵冷月先生书写的文字,我们可见一位仁厚的长者形象。

B.他借老子“九层之台,起于累土”阐述脚踏实地是艺术的基础。

C.晚年的赵先生因为已经功成名就,所以写什么字体已不重要。

D.这篇文章主要抒发的是作者对赵冷月先生的钦佩和尊敬之情。

16.自选角度,对下面的句子进行赏析。

我见过一些追求新奇的书法作品,把汉字写得东倒西歪,龊牙咧嘴,让人难以

辨认。

17.作者在文中给予了赵冷月先生很高的评价,请抄录其中一处对他本人评价

性的语句。

18.如何理解“冷月先生晚年的书法,和安徒生的童话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句

的含义。

19.文章以《朴素,天下莫能与之争美》为题,有什么作用?

(五)名著阅读(8分)

20.艾青,原名①,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艾青诗歌中的主

要意象是“土地”和“②”。

21.阅读艾青的《镜子》,回答下列各题。

镜子

艾青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酩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⑴这首诗歌中的“镜子”是怎样的一个艺术形象?请结合原诗简要赏析。

⑵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三、综合实践(10分)

为弘扬“自强不息”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学校准备以“自强不息”为主题,

开展一次综合实践。

22.请从这段话中提炼一句话,与下句对仗,从而拟定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

同学们从牙牙学语到出口成章,从懵懂无知到日渐成熟。一路走来,经历了多

少风风雨雨,仍勇往前行;在求学之旅中不断磨砺,让自己更加坚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半载苦乐铸就辉煌。

23.在撰写“自强不息”主题演讲稿时,有同学收集了下列素材,这些素材中

不符合主题要求的一项是()

A.自强不息的历史典故:祖逖闻鸡起舞、范仲淹崩画粥。

B.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一一《老子》三十三章

C.自强不息的诗词名句: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一一温庭筠《商山早行》

D.自强不息的当代楷模:中国女排在低谷中坚持拼搏,在挫折后勇于奋起。

24.班级准备派你去做人物采访,请你准备两个有意义的采访问题。

陈君飞,1992年5月出生在湖南麻阳县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左手先天带有残

疾。她自强不息,奋勇争先。2021年9月12日,在里约残奥会女子T38级跳

远比赛中,以4.77米的成绩获得湖南运动员在里约残奥会上的首枚田径金牌。

这个湘妹子,以她的坚毅不屈和持之以恒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

四、写作(50分)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25.命题作文:以我坚韧,追我所愿

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5)不少于600字。

26.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素”字的本义是没有染色的绢,后引申为本色、白色,颜色单纯、不华丽;

无荤腥的素食;语义有本来的、原有的,构成事物的基本成分,平时、向来等

义。庄子说:“朴素而称美于天下。”英国的发明家列瓦特说:“真理往往非

常朴素,以致人们不相信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素”又会有多种体会

和理解。

对此,你有何感悟和认识,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和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

(1)表达真情实感

(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4)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

(5)不少于600字

九年语文参考答案

温馨提示:

1.答案仅供参考,如遇不同的表述,请务必依据个人经验酌情处理。

2.本套试题尽可能涵盖了更多的知识点,然而卷面有限,不能面面俱到,请老师们在教学

中多多查漏补缺,关注教材、回归教材。

1.①weiG②挺拔(每个0.5分,共2分)

2.B(2分)

A.展翅飞翔:展开翅膀在天空回旋地飞翔;

B.搏击蓝天:在辽阔的蓝天中奋力斗争;

C.自由自在:没有拘束、安闲舒适的样子;

D.身姿矫健:形容一个人身形健美,动作敏捷;

【解析】联系“我感受到了勇敢者的奋斗”,要体现雄鹰的奋斗,应该用“搏击蓝天”。故选

Bo

3.D(2分)

【解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画线句中的“无时无刻”使用不当,改为“每时每刻”。“无

时无刻”

与“不”连用。“每时每刻”与“都”连用,故选D。

4.B(句与句之间皆为并列关系。)

5.(7分)

(1)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C(2分)“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为辅”错。本文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

论精辟。

7.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或许不同于以上悲喜两种情绪,什么原因呢?(句

意1分,关键词准确1分,共2分)

8.(3分)语句1分,人生态度2分。学生回答合理即可。

示例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与坎坷,要用积极乐观的态度与豁达的

胸襟去面对,不因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而或喜或悲。

示例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之乐而乐。在人生的路上,我们不能以自己的得失为标准,

要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有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

9.①听说②有时(2分)

10.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3分)

11.学生有自己的观点,有理有据即可。(3分)

示例1:我欣赏房玄龄。他不畏强权直言谆谏,擅长谋划,用法宽和,对别人不求全责备;

示例2:我欣赏杜如晦。他积极提拔后进,擅长决断,忠君爱国。

参考译文:

房玄龄通晓政事,文采出众,昼夜操劳,唯恐有什么事情处理得不得当。他用法宽大平和,

听说了别人的优点,就好比自己有优点一样,不会对别人求全责备,不以自己的长处要求

别人,与杜如晦提拔后进,常常觉得自己比不上杜如晦,朝廷制度规模也都是由这两个人

商议决定的。太宗每次和房玄龄商议政事,他都会说:“非如晦不能决断。”等杜如晦到了,

又总是采用房玄龄的意见。这是因为房玄龄在谋划方面更胜一筹,而杜如晦在决断上高人

一等。此二人兴趣相同,同心同德为国效命,所以在唐朝能够被称作贤相的,首推房、杜。

房玄龄虽然多蒙太宗宠爱,有时因某事受谴责,总是一连数日到朝堂内,磕头请罪,恐惧

得好象无地自容。

12、D(2分)(没有对比)

13、作者认为经典著作可以检阅自我,丰富阅历,提升品位,构筑自己的人生坐标。阅读

经典,可以开阔眼界,滋养人生,丰盈灵魂,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1分)《红星照耀

中国》是经典著作。而《爆笑校园》不是经典著作,所以前者更符合作者提倡的阅读选择。

(1分)(共2分)

14、相符。(1分)材料体现了读书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选文体现了阅读经

典的著作可以塑造人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两者观点一致,所以相符。(2分)(共3

分)

15.(2分)C(解析:他晚年的字,无论写什么字体,笔下都是瘦硬枯涩的线条。对他而

言,写什么字体已不重要。意思是落笔可以随心所欲,把自己所理解的书法艺术融会贯通

在笔墨中。而不是因为已经功成名就,就随便书写,故C项错误。)

16.东倒西歪、龊牙咧嘴,是拟人的修辞。(1分)生动地形象写出“那些为追求新奇的书法

作品”所呈现出的并不美好的汉字形象。(1分)以此表达作者对他们“只追求新奇而不追

求汉字之美做法”的否定、批评。(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17.语句1:这是一位和善的老先生,彬彬有礼,温润儒雅。

语句2:他是一个很有力量的传承者,也是一个孜孜不倦的实践者。

(2分,在文中准确找出一处语句,准确抄录即可。评价性语句是对赵先生本人的,而非

作品,句子错不得分,抄错字扣0.5分。)

18.他们都真诚,朴素,单纯,明澈,孩童般的外表下,深藏着睿智深沉的心。(2分)

安徒生的童话,在孩童的视角下,真纯中带有睿智。以《皇帝的新装》中的小男孩为例,

他是勇气诚实的化身。赵先生晚年的书法,归真返璞,表面上有孩童的稚拙与真纯,深层

中有筋骨的“瘦硬”;而他能够做到这些,源自于他的自信和勇气。(分别阐述各1分)

(共4分,意思对即可。)

19.(1)语出《庄子》,意思为一个人若保持淳厚素朴的天性,天下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

跟他媲美;(2)这是赵先生抄录的语句,是他心向往之的艺术境界,也是他人格魅力的彰

显;(3)以它为题,点明文章

主旨,鲜明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赵先生的推崇和钦敬。(4分,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

对即可。)

20.①蒋海澄;②光明;(2分)

21.6分

(1)本诗中的“镜子”是直言刚烈之士的典型(1分),“平面”展现了镜子出身普通,“真实”

“不隐瞒缺点”“谁都从中发现自己”表现了镜子的率直与忠诚(2分)(共3分)。

(2)主要运用了拟人手法(1分)。含蓄地刻画了人们对于直言之士的种种态度,鞭挞和

嘲讽了生活中的种种丑恶现象,弘扬了正直无私的品格(2分)。

22.示例:一路风雨磨砺意志(3分)

本题考查标语。

本条标语要求对仗,即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

⑤内容相关,从所给语句中提炼。标语下半句“半载苦乐铸辉煌”中“半载苦乐”为偏正短语,

“铸辉煌”为动宾短语;末字''煌"为二声,为平声;可从“一路走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

提炼偏正短语“一路风雨”,从“仍勇往前行;在求学之旅中不断磨砺,让自己更加坚强”提

炼动宾短语“磨砺意志”,末字“志”为四声,为仄声,符合要求。

23.C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及主题分析。

C.诗词名句句意:回想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雁,正嬉戏在岸边的湖塘里。

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故选Co

24.示例:①你是怎样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的?②你觉得最应该感谢的是谁?

本题考查采访问题的设计。

本则材料写的是左手先天带有残疾的普通农家女孩陈君飞自强不息,奋勇争先获得湖南运

动员在里约残奥会上的首枚田径金牌的事例,用行动践行了“自强不息”。围绕她的经历与

主题“自强不息”提问即可;如:成长路上是什么一直激励你奋勇前进?

25.(50分)

【解析】这是一则新材料作文。首先解读材料。读懂材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重要前提,没

有读懂材料必然会模糊作文,以致出现偏题或者离题的现象,读懂材料必须全面把握,切

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而要抓住重点,明白内容,理清关系,理解中心,为立意莫定

一个较好的审题基础。全面把握材料和理解材料,不可从某一局部入手,只抓住片言只语

不放,否则容易跑题。但是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或语句,深刻理解其本质意义,这对

于把握材料的中心很有帮助。从材料来看,材料的中心词是“素”“朴素”,材料由“素”的本

义延伸到深层意,并联系庄子和列瓦特的话对“朴素”进行阐释,最后以生活中人们对“素”

有多种体会和理解拓展立意的范围,这也就暗示考生,可以根据材料中对“素”“朴素”的阐

释来立意,也可以从生活中人们对“素”“朴素”的理解来立意。“素”的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