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古诗文寒假复习预习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古诗文复习《杞人忧天》、《穿井得一人》(解析版)

一、和鹤点。顾

《杞人忧天》原次及物锦

原文: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

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日:“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跌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

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

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四镯整春

崩坠:崩塌,坠落。

身亡(wU)所寄: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寄,依附,依托。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之,的。忧,忧愁、担心。

晓:开导。

若:你。

屈伸:身体四肢的活动。

终日在天中行止: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行止,行动和停留。

果:如果。

日月星宿(xiU)不当坠耶: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星宿,泛指星辰。

只使:即使。

中(zhbng)伤:打中击伤。

奈地坏何: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地积块耳: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四虚:四方。

躇(chU)步跌(ci)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行;毗,踩;蹈,跳。

行止:行动和停止。

奈何:为何,为什么。

舍然:消除疑虑的样子。

次才理解

1、杞人为什么忧天?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作什么样的评价?

答:忧天原因: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

评价:

(1)能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

(2)表现了他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

(3)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虽然不够科学,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

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2、这则寓言讽刺了什么样的人,“杞人”担心天崩地陷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答:讽刺了那种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担心发愁的人;

主要原因: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或不善于学习思考和探究)。

3、晓之者开导“杞人”的话是否合乎科学?你对这个人有什么评价?

答:晓之者开导杞国人的话依现在的科学知识看,有其合理的部分但也不全正确。但是此人的解释倾向于

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天地都是一种物质存在。从这点评价,在当时应该是一种进步的思想。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答:这则寓言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我们决不做“现代的杞人”,而要胸怀大志,心

境开阔,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去。

《劈弄得一人》原丈及副笄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

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

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

的时候,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了就去传播:“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

国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

况,丁氏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

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四铜整春

穿:挖掘,开凿。

宋: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于是,就。

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里取水。

居:停留。

于:给。

及:待,等到。

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讲述。

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令:派遣。

对: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求闻之若此:求,听闻。闻,传闻。之,倒装的标志,不译,翻译顺序为求若此闻之。若此,像这样的。

若此:像这样,如此。

不若:不如

钵次理解

1.主题: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万勿轻信,必须认真地思索,进行实际的考察,否则很容易把事情搞错。

2.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

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具

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

3.人物形象分析:

①丁氏:是起因。对挖井后节省了一个人的劳力,表述不清。知错能改。

②闻而传之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

③国人:似乎也乐于接受这种离奇的传闻,才越传越广。

④宋君:不人云亦云,调查事件源头,获得真相。

4.重点实词:穿、汲、及、闻、道、对、国

1.(2018•山西晋中•七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需要具备的条件有立志、学习、惜时,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其

中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

B.《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论语》十二章所选内容涉及到了关于学习的方法、学习

的态度、人生修养及治国的道理等方面。

C.《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不要轻易相信传

闻,也不要轻易传播未经证实的传闻。

D.《狼》这篇文章写了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的故事,告诉我们狼无论多么

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从而说明对待恶势力,我们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恶势力必将灭亡的道理。

2.(2018•山西晋中•七年级期末)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到达远方。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博览群书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

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C.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诡诈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D.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寻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知道。

3.(2018•山西晋中•七年级期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与人期行,相争而去。(舍弃)B.意将隆入以攻其后也。(从通道)

C.险躁则不能沧性。(治理)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讲述)

4.(2022•全国•七年级)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

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文段选自《》,又称《》,是代表著作,是(朝代)秦国相集合

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

5.(2020・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穿井得一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及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国人道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之于宋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T氏讨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因往用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⑺奉何忧崩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⑻亦不能有所中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其人舍然大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20•宁夏固原•七年级期末)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①未若柳絮国风起。—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一

③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一

④其人舍然大喜。一

7.(2019•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2)淫慢则不能恸精

(3)级行甚远_____________

(4)恐前后受其敢

(5)目似暝,意眼甚

(6)一狼迥其中

(7)穿井得一人

(8)丁氏对日____________

(9)若屈伸呼吸

(10)其人含然大喜

8.(2017・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通过《穿井得一人》这个故事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9.(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特殊句式

奈地坏何句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019•山东临沂•七年级期末)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顾野有麦场,场王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019・四川广元•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目:“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

忧崩坠乎?”

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目:“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趾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1.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丢失

B.因往用之告知,开导

C.若屈伸呼吸你

D.其人自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1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往晓之宋之丁氏

B.基人日募一犬坐于前

C.本积气中之有光耀者不亦乐乎

D.因往晓之未若柳絮困风起

13.下列关于本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杞人反复提出疑问,说明他忧心忡忡,照应了上文的"废寝食"。

B.开导杞人的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科学的。

C.杞人在别人的耐心开导下,最终放下心来,高兴极了。

D.这则寓言运用对话描写刻画人物,人物形象生动鲜明。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若躇步趾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15.这个故事讽刺了哪一类人?

(2021•广西贵港•七年级期末)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被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

崩坠乎?”

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日:“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毗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杞人忧天》)

16.文末其人大喜的原因是什么?晓之者大喜的原因又是什么?

17.观察下面图画,你认为哪个人物是"杞人",哪个人物是"晓之者"?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2021•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七年级期末)阅读《杞人忧天》,完成下面小题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

崩坠乎?”

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日:“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趺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8.下列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身亡(wu)所寄B.中(zhOng)伤C.躇步趾匕(ci)蹈D.舍(she)然

19.解释下列加点倾斜的字词。

(1)身亡所寄(2)因往鹿之

(3)终日在天中行止(4)若躇步辨蹈

20.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2)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21.杞人忧什么?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

(2020・四川成都•七年级期末)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目: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家无井而出溉吸汲:从井里取水

B.及其家穿井及:等到

C.呼之于宋君闻:听说

D.丁氏对日对:回答

2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宋之丁氏得一人之使

B.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C.求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D.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4.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译:得到一个人来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活人。

B.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听到像这样的传闻,不就像没有听到一样。

C.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译:有个听到这个消息的人就去传播说:"丁家挖井挖到一个人”。

D.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译:全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

25.下列对文段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要以审慎的态度进行分析、甄别,切不可轻信传闻,盲目

随从。

B.《穿井得一人》出现讹传的原因,是丁氏对事情的表述不清楚,使听者误会了其意思;另外“有闻而传之

者”未经调查分析就传播开去,这也是一个原因。

C.《穿井得一人》中,丁家打了一口井,省了一个人的劳力,相当于家里多了一个人一一这是事情的真相,

但在传播过程中就变成了"丁家挖井挖出一个人来"o

D.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用假托的故事或比喻手法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I。

它的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语言精辟简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

(2022•山西临汾•七年级期末)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杞人忧天

《列子》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目:“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

忧崩坠乎?”

其人口:“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口:“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趾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26.读准字音,是学好古诗文的第一步。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我言秋日胜春期(2)相人忧天

27.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身亡所寄亡处亡气B.奈何馋崩坠乎后顾之忧

C.因往喀之用风残月D.若屈伸呼吸固若金汤

28.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若躇步趾蹈,终日在地上行止。

29.《秋词》(其一)的前两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运用的手法,抒发了诗人

的心境;《杞人忧天》嘲讽了的人,请从积极的方面评价这则寓言:

30.(2021・甘肃白银•七年级期末)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题目。

【甲】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日:“天,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日:“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日:“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日:“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选自《列子•天瑞》

【乙】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尽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日:

“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①履: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身亡所寄

②先自麽其足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而置之其坐

B.其人舍然大喜公欣然日

C.画忘操之博学晅笃志

D.何不试之以足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⑶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⑷给乙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⑸甲、乙两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各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2021•上海普陀•七年级期末)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

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

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庞葱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

信之乎?"日:"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葱日:"夫市之无虎也明

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

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庞葱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31.甲文选自《》一书,是该书《慎行论・察传》中的一段文字,而出自乙文的成语是o

3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国之于宋君

(2)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

33.下列句子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A.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一一丁氏告诉人别说:"我挖井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B.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一一现在,有一个人说买了一只老虎,大王相信吗?

C.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一一像这样寻找到的传闻,还不如没有找到。

D.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一一于是庞葱告辞而去,而毁谤的他话很快传到魏王那里。

34."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中的"此"指的是(用自己的话回答)。

35.甲乙两文所写事情虽然不同,但其中国人和魏王犯错却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是o

(2022•江苏宿迁•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咚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选自《吕氏春秋》)

桑中生李

南顿①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顾见空桑②中有土,因旗种,以余浆灌溉。后人见桑中复生李,

转相告语。有病目痛者息阴下,言:“李君③令我目愈,谢以一豚④。”目痛乃小疾,亦行⑤自愈。众犬

吠声⑥,盲者得视。远近翕赫⑦,其下车骑常数千百,酒肉滂沱。间一,余,张助远出来还,见之惊云:

“此有何神,乃我所种耳。”因就斫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

【注】①南顿:古县名。②空桑:枯空的桑树。老桑树有枯空的树洞。③李君:李先生。此指空桑里长

出的李树。④豚:小猪。⑤行:不久。⑥众犬吠声:是"一犬吠形,百犬吠声”的省略,意思是一只狗叫,

其他的狗也跟着叫起来。形容众人盲目附和,众人随声传闻。⑦翕赫:轰动、惊动。

36.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南顿张助于田中植禾见李核欲持去

37.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及其家穿井(2)丁氏对日

(3)因稹种(4)间一罗余

3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2)李君令我目愈,谢以一豚。

39.这两篇短文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传闻?

(2021•河南安阳,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

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

庞葱与太子将质于邯郸,谓魏王日:“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

虎,王信之乎?”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葱日:“夫

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大梁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日:

“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庞葱从邯郸反,果不得见。

(《三人见虎》)

40.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家无井而出勤返

(2)及其家穿井

(3)国人道之

(4)丁氏对日

41.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2)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42."以讹传讹"容易让人产生误会,请结合甲文内容分析造成"讹传"的原因。

43.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对甲、乙两文中宋君和魏王的态度进行评价。

(2020•海南省直辖县级单位•七年级期末)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甲】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

“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日:“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

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④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②契其舟,日:“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①涉:跋涉,这指渡过江河的意思。②遽(四):急忙、立刻。

4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及其家穿井()(2)国人道之()

(3)星吾剑之所从坠()(4)遽罢其舟()

4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6.通过阅读甲乙两篇文章,我们分别得到了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B

【详解】B.有误。《论语》十二章所选内容涉及到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人生修养等方面的道理,

没有涉及"治国”的道理。故选B。

2.A

【详解】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

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

充完整。A项翻译不准确,"致远"意思是"达到远大目标”,所以句子应该翻译为: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

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故选A。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

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册调""换""补"的方法,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做到词达句顺。

3.C

【详解】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

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

词要加以积累。C项"险躁则不能治性"中"治"是"修养"的意思。故选C。

4.吕氏春秋;吕览先秦杂家;战国末吕不韦

【详解】根据平时记忆答题,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5.(1)挖掘、开凿。(2)待,等到。(3)讲述。(4)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5)

应答,回答。(6)告知,开导。(7)为何,为什么。⑻伤害。(9)同"释",解除、消除。

【详解】(1)句意: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穿:挖掘、开凿;

(2)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待,等到;

(3)句意: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道:讲述;

(4)句意: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

(5)句意:丁氏回答道。对:应答,回答;

(6)句意:因此就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7)句意: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奈何:为何,为什么;

(8)句意:也不会伤害什么。中伤:伤害;

(9)句意: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舍:同"释",解除、消除。

6.趁,乘。离开。讲述同"释",解除,消除。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先把句子翻译正确,再解释字词意思,

所要注意的是,在字词本义与句中意思有所差别时,最好本义和句中意都要写出来。"未若柳絮因风起"翻译

为"不如比作柳絮乘风而起","因"意思是"趁,乘"。"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翻译为"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

我离开了","去"意思是"离开"。"国人道之"翻译为"住在国都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道"意思是"讲述"。"其

人舍然大喜"翻译为"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舍"同"释",意思是"解除,消除"。

7.增长振奋连接,紧跟攻击从容,悠闲打洞挖掘,开凿应答,回答你同

"释",消除,解除

【详解】(1)非学无以广才:如果不刻苦学习就不能增长自己的才干。"广"是一词多义:增长;普遍,

广泛;扩大;补充。

(2)淫慢则不能恸精: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励"是一词多义:振奋;劝

勉。

(3)缓行甚远:紧随着走了很远。"缀”是一词多义:连接,紧跟;装饰,点缀;缝合。

(4)恐前后受其数:害怕前后受到狼的攻击。"敌"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攻击。

(5)目似暝,意暇甚:(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暇"是一词多义:从容,悠闲;空闲。

(6)一狼很其中:另一匹狼正在柴堆打洞。"洞”是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7)穿井得一人: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穿"是一词多义:挖开,挖掘;揭露;通过;贯穿。

(8)丁氏对曰:丁氏回答说。"对"是一词多义:回答;正确;彼此相向;向着;对待。

(9)若屈伸呼吸:你身体曲伸和呼吸。"若"是一词多义:你;如果;比;好像。

(10)其人畲然大喜:于是那人释然而开心。"舍"是通假字,同"释",消除,解除。

8.传言不要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

【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根据文章中"求能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得到启示。

9.固定句式,"奈......何",拿......怎么办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式的掌握。

"奈地坏何"为倒装句,原句应为"地坏奈何"。"奈......何"是一个带有疑问语气的固定句式,译为:对......

怎么办。

10.(1)君子行为的操守,以宁静来修养身心,以节俭来培养品德。

(2)看见野地里有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到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3)国都里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了这件事。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要求:完整、准确、流畅。注意:(1)夫,发语词,不译。君子,

品德高尚的人。行,行为操守。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以,用。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

培养品德。(2)顾,看。积,堆积。薪,柴草。苫蔽,覆盖、遮盖。(3)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道,

谈论。闻,听到;听说,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11.A12.C13.B14.(1)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2)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

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15.这个故事讽刺了那种害怕不可能发生的灾祸、徒然自扰的庸人。

【解析】1L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句意为:自己无处存身。亡:同"无",没有;

故选A。

12.考查一词多义及用法的理解辨析。

A.之:代词,代杞人/结构助词,的;

B.其:代词,那/代词,其中;

C.亦:均为副词,也;

D.因:连词,于是,就/动词,乘、趁;

故选Co

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辨析。

B.有误,开导杞人的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是代表了当时的认识水平;

故选Bo

14.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

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只使,即使;坠,掉下来;中伤,打中击伤。

(2)句重点词语:躇,立;步,行;趾,踩;蹈,跳;行止,行动和停止;奈何,为何,为什么。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阅读文章可知,本文刻画了一个“杞国人"的形象,他头顶蓝天,却整天担心蓝天会崩塌下来,脚踏大地,

却成天害怕大地会陷落下去,以致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他还担心天上的太阳、月亮、星星会掉下来,惶

惶不可终日。在别人耐心的开导下,他又放下心,高兴极了。文章通过杞人忧天的故事,嘲笑了那种整天

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

【点睛】参考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

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

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6.其人喜悦的原因是明白了道理,消除了疑虑;晓之者高兴的原因是能成功地说服杞人,解除他的

疑虑。17.左边的人物是"杞人",右边的人物是"晓之者"。左边的人一脸惊恐,肢体动作显得很紧张,

看上去正"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所以是"杞人";右边的人神态平和,且做出摆手的样子,可见他否认

杞人的说法,看上去正在开导他,所以是"晓之者"。

【解析】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

根据选文内容可知,晓之者开导杞人"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

崩坠乎?"、"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

处亡块。若躇步跌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最终使杞人"舍然大喜",可知杞人是因明白了道

理,消除了疑虑而喜悦;

晓之者开始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在"晓之"后,看到杞人“舍然大喜",为解除他的疑虑而高兴,

因此“亦舍然大喜"。

17.本题考查图片转换能力。根据文章内用和图片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判断。

左边的人一脸惊恐的神情,还用手指着天上的星星、月亮等天体,可见他正"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故为"杞人";

右边的人脸色很平静,且做出摆手的样子,可见他否认了"杞人"的说法,正在开导他,故为“晓之者”。

【点睛】参考译文:

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食不下咽,寝不安席。

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

地方没有空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人说:"天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

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18.D19.无,没有告知,开导行动,活动踩、踏20.(1)另外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

的担心(忧愁)而担心(忧愁)。(2)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21.忧天

会塌下来,地陷下去。嘲讽对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担心的人。

【解析】18.考查字音的识记。

D.肯然:消除疑虑的样子。舍:同"释",解除、消除;读作sh1,不是shd

故选D。

19.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1)"身亡所寄"的句意是:没有地方存身。亡:同"无",无,没有。

(2)"因往晓之”的句意是:于是前往去开导他。晓:告知,开导。

(3)"终日在天中行止”的句意是: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行止:行动,活动。

(4)"若躇步趾蹈"的句意是: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蹴:踩。

20.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

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

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忧(担忧)、彼(他)"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天,积气(积聚的气体)、耳(罢了)、亡(同,无,)"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1.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从"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可知,杞国人担忧的是天会崩塌下来,害怕地会

陷落下去。通过这则寓言,嘲笑了那种整天怀着毫无必要的担心和无穷无尽的忧愁,既自扰又扰人的庸人,

告诉人们不要毫无根据地忧虑和担心。据此理解可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

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

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22.C23.A24.C25.D

【解析】22.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C.句意为: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闻,听到,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故选Co

23.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之:助词,的/助词,的;

B.于:介词,向/介词,在;

C.闻:名词,消息/动词,听到;

D.若:副词,像/动词,及,比得上;

故选Ao

24.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

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A.句意为: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

B.句意为:听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听到;

D.句意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

故选Co

2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寓言用假托的故事或者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和劝诫的

作用;

故选Do

【点睛】参考译文: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要到外面去打水浇田,经常要有一个人在外面(专门做这件事)。

等到家里挖了一口水井之后,告诉别人说:"我家挖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播开来说: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居住在国都中的人都在讲述这件事,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宋国国君派人向丁

家询问,丁氏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

人。"听到的消息如此,还不如不听到。

26.(1)zhao(2)qT27.A28.(1)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2)你踏步行走,整天都在地上活动。29.对比:乐观豁达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

担忧发愁这个故事表现了杞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精神和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

【解析】26.考查字音。

朝,zhao,早上。

杞,qi,周朝国名,在今河南杞县。

27.考查一词多义。

A.同"无",没有'同"无",没有;

B.担心'忧虑;

C.开导\早晨;

D.你'像;

故选Ao

28.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

(1)只使:即使。中伤:打中击伤。

⑵躇步蹴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行;趾,踩;蹈,跳。行止:行动和停止。

29.第一空和第二空:考查诗句赏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为: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

春天。作者以议论起笔,运用对比手法,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

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表现了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与豁达的胸襟。

第二空:考查阅读启示。

从生活常识的角度考虑,天根本不会坠落,地也不会塌陷。杞人却因此而日夜忧虑。所以本文讽刺了

那些为本来不用担忧的事而去担忧发愁的人。

第三空:考查阅读启示。

从积极的角度来分析,杞人担心天会坠落,地会塌陷,体现了他对于自然宇宙的探索精神。他担心"天

地崩坠"之后,"身亡所寄"身体无处寄托,无法生存。这体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忧患意识。

【点睛】参考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

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陷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

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30.⑴①"亡"通"无",没有。②测量。

(2)B

⑶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⑸两文都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并给人以启示。【甲】告诫人们人不应有不必要或无

根据的忧虑;【乙】说明了墨守成规,终将一事无成的道理。

【详解】(1)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①句意:自己无处存身。"亡"通"无",没有。

②句意:先自己测量脚。度,测量。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用法。

A.之:结构助词,的/代词,指量好的尺码;

B.然:都是"......的样子"的意思;

C.而:表转折/表并列;

D.以:用/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故选Bo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

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积气,聚积的气体;坠,掉落。

(4)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故断句为: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选文,理解文章内容,抓住

文中重点句子进行理解。

根据【甲】文"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和"若躇步眦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

其坏"可知,"杞人”担心天崩地陷主要原因: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或对事物的认识不够了解不够。告诉我们

不要毫无根据的忧虑和担心。【乙】文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

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墨守成规的教条主义者,说明因循守旧,

不思变通,终将一事无成。两文都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并给人以启示。

【点睛】参考译文:

【甲】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

气的。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开导他的人说:"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行走跳跃,

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乙】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量自己的脚,并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

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已经拿到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带尺码,于是就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就返

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于是就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他说:"你为什

么不用你的脚试鞋呢?"他说:"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1.吕氏春秋三人成虎32.(1)闻:听说。(2)去:距离。33.D34.挖井后节约一个

劳力,被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这种情况。35.未经调查研究,便轻信传闻。

【解析】3L本题考查文学常识和成语积累。《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选自《吕氏春秋》,意思是打出

一口水井后,可以得到一个人的人力,不用再派人去外面的井里打水;外人却理解错了意思,以为是"穿井得

到一个活人",到处传谣言。由乙文"然而三人言而成虎”可知,这个成语是:三人成虎。意思是:比喻说的

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

32.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

(1)句意: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闻:听说。

(2)句意:如今邯郸离大梁,比我们到街市远得多。去:距离。

3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

A.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正确翻译为: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B.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正确翻译为:现在,如果有一个人说街市上有老虎,您相信吗?

C.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正确翻译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故选D。

34.本题考查重点语句含义的理解。"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意思是: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结合上文听的人传闻,国都里的人谈论"挖井后节约一个劳力,被误传为挖井挖到一个人”这件事可知,"此"

指人们对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到处传扬的行为。

35.本题考查文本的理解分析。甲文传丁氏话的人,不加求证,所以把话传成"挖井挖到一个人”,而宋

国国君派人向丁氏询问,终于知道是省去了一个人的劳力;乙文也说集市上本没老虎,但听到说集市上有

老虎的人多了,魏王就相信了,他们都犯了对于传闻不仔细求证,不实事求是,便轻信传闻的错误。据此

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宋国有个姓丁的,家中没有井,只好到外边去洗涤,打水,经常要一个人居住在外面。等到他

家打了井,告诉人家说:"我家打井得了一个人。"有人听到这句话,就传出去说:“丁家打井得了一个人。"

国都里的人都在说这件事,后来被宋国的国君听到了。他就派人向那个姓丁的人家查问,姓丁的人回答说:

"我家打了一口井,多得了一个劳动力使用,并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像这样听到传闻,还不如不听。

【乙】庞葱要陪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庞葱对魏王说:"现在,如果有一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